CN218761128U -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1128U
CN218761128U CN202222978064.1U CN202222978064U CN218761128U CN 218761128 U CN218761128 U CN 218761128U CN 202222978064 U CN202222978064 U CN 202222978064U CN 218761128 U CN218761128 U CN 218761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am column
bottom plate
roof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80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戈苹
张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kaf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kaf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kaf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kaf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80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1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1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1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涉及梁柱减震器领域,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且位于边沿位置均设置有弹性垫,所述底板上端和顶板之间且位于边角位置均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底板和顶板相对的一侧壁均设置有加固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杆,所述减震杆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端贯穿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所述活塞上端且位于中间位置设置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顶部滑动套设有推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的消耗梁柱振动时产生的压力,进而减小梁柱的振动幅度,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可以有效的增加底板和顶板的强度,避免由于底板和顶板在工作时会承受来自梁柱的压力而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梁柱减震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背景技术
梁柱是木结构建筑的支撑及连接的主要承受荷载的构件,通常在梁柱的连接节点上设置阻尼减震器,阻尼减震器用于提高梁柱之间连接节点的减震性能,粘滞阻尼减震器、摩擦型阻尼减震器、金属阻尼减震器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阻尼减震器,然而,现有的阻尼减震器成本高昂,难以普及到价值较低的木结构建筑上。
经检索专利号为CN 112681520A公开了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虽然其橡胶层具有缓冲效果,从而减小震动时梁柱的连接节点的集中应力,但是橡胶层的缓冲性受材料限制,通过橡胶层去实现减震,此方式减震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复位弹簧和减震杆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消耗梁柱振动时产生的压力,进而减小梁柱的振动幅度,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上端和顶板之间且位于边角位置均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杆,所述减震杆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端贯穿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所述活塞上端且位于中间位置设置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顶部滑动套设有推杆,所述减震杆上端设置有密封板,所述推杆顶部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杆表面且位于推板和密封板之间缠绕设置有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推杆顶部贯穿密封板设置,所述减震杆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活塞通过衔接杆活动设置在推杆底部位置,所述活塞通过推杆配合衔接杆滑动设置在减震杆内侧壁之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密封板和顶板一侧位置,所述推板侧壁与顶板底端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且位于边沿位置均设置有弹性垫,所述底板和顶板相对的一侧壁均设置有加固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两侧壁均设置有竖轴,所述竖轴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转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贯穿插设有定位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加固板呈十字型设置在底板上,两组所述支撑板通过竖轴配合固定环设置在两组加固板之间位置,所述定位螺钉底部贯穿固定环设置在底板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顶板通过四组减震机构活动设置在底板上方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梁柱通过顶板向下推动推板,此时推板推动推杆向靠近密封板位置移动,此时推板挤压复位弹簧使其压缩,推杆通过衔接杆向下推动活塞,此时活塞从减震杆顶部向底部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位于活塞底部的液压油通过凹槽向减震杆顶部位置流动,之后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推板向上移动,推板通过推杆;拉动活塞向上移动,位于位于活塞顶部的液压油通过凹槽向减震杆底部位置流动,通过重复上述过程,活塞在减震杆内部做往复活动,液压油经过凹槽流动时与其内侧壁产生的摩擦会消耗梁柱的振动力,同时复位弹簧伸缩的过程中会将振动力转化为弹性势能,通过上述操作可以有效的消耗梁柱振动时产生的压力,进而减小梁柱的振动幅度,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
将两组加固板呈X型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侧壁位置,此时两组支撑板通过竖轴放置在两组加固板之间位置,将定位螺钉一端贯穿固定环设置在底板内部,定位螺钉通过固定环可以对支撑板定位,此时支撑板可以对两组加固板之间进行定位,提高两组加固板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形变,通过他们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增加底板和顶板的强度,避免由于底板和顶板在工作时会承受来自梁柱的压力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的底板和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的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弹性垫;3、顶板;4、减震机构;5、减震杆;6、活塞;7、凹槽;8、衔接杆;9、推杆;10、密封板;11、复位弹簧;12、推板;13、加固机构;14、加固板;15、竖轴;16、支撑板;17、固定环;18、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包括底板1和顶板3,底板1和顶板3之间且位于边沿位置均设置有弹性垫2,底板1上端和顶板3之间且位于边角位置均设置有减震机构4,底板1和顶板3相对的一侧壁均设置有加固机构13。
请参阅图3,减震机构4包括减震杆5,减震杆5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6,活塞6上端贯穿开设有若干组凹槽7,活塞6上端且位于中间位置设置有衔接杆8,衔接杆8顶部滑动套设有推杆9,减震杆5上端设置有密封板10,推杆9顶部设置有推板12,推杆9表面且位于推板12和密封板10之间缠绕设置有复位弹簧11。
本实施例中,减震机构4可以有效的消耗梁柱振动时产生的压力,进而减小梁柱的振动幅度,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
推杆9顶部贯穿密封板10设置,减震杆5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活塞6通过衔接杆8活动设置在推杆9底部位置,活塞6通过推杆9配合衔接杆8滑动设置在减震杆5内侧壁之间位置,复位弹簧1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密封板10和顶板3一侧位置,推板12侧壁与顶板3底端固接。
本实施例中,位于活塞6底部的液压油通过凹槽7向减震杆5顶部位置流动,之后复位弹簧11的弹力推动推板12向上移动,推板12通过推杆9;拉动活塞6向上移动,位于位于活塞6顶部的液压油通过凹槽7向减震杆5底部位置流动,通过重复上述过程,活塞6在减震杆5内部做往复活动,液压油经过凹槽7流动时与其内侧壁产生的摩擦会消耗梁柱的振动力。
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该减震器设置在木结构建筑梁柱底部位置,此时梁柱位于顶板3上端位置,当梁柱发生振动而上下晃动时,梁柱通过顶板3向下推动推板12,此时推板12推动推杆9向靠近密封板10位置移动,此时推板12挤压复位弹簧11使其压缩,推杆9通过衔接杆8向下推动活塞6,此时活塞6从减震杆5顶部向底部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位于活塞6底部的液压油通过凹槽7向减震杆5顶部位置流动,之后复位弹簧11的弹力推动推板12向上移动,推板12通过推杆9;拉动活塞6向上移动,位于位于活塞6顶部的液压油通过凹槽7向减震杆5底部位置流动,通过重复上述过程,活塞6在减震杆5内部做往复活动,液压油经过凹槽7流动时与其内侧壁产生的摩擦会消耗梁柱的振动力,同时复位弹簧11伸缩的过程中会将振动力转化为弹性势能,通过上述操作可以有效的消耗梁柱振动时产生的压力,进而减小梁柱的振动幅度,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包括底板1和顶板3,底板1和顶板3之间且位于边沿位置均设置有弹性垫2,底板1上端和顶板3之间且位于边角位置均设置有减震机构4,底板1和顶板3相对的一侧壁均设置有加固机构13。
请参阅图4,加固机构13包括加固板14,加固板14两侧壁均设置有竖轴15,竖轴15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板16,两组支撑板16之间转动设置有固定环17,固定环17上贯穿插设有定位螺钉18。
本实施例中,可以有效的增加底板1和顶板3的强度,避免由于底板1和顶板3在工作时会承受来自梁柱的压力而损坏。
两组加固板14呈十字型设置在底板1上,两组支撑板16通过竖轴15配合固定环17设置在两组加固板14之间位置,定位螺钉18底部贯穿固定环17设置在底板1内部,顶板3通过四组减震机构4活动设置在底板1上方位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6可以对两组加固板14之间进行定位,提高两组加固板14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形变。
具体的,将两组加固板14呈X型设置在底板1和顶板3侧壁位置,此时两组支撑板16通过竖轴15放置在两组加固板14之间位置,将定位螺钉18一端贯穿固定环17设置在底板1内部,定位螺钉18通过固定环17可以对支撑板16定位,此时支撑板16可以对两组加固板14之间进行定位,提高两组加固板14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形变,通过他们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增加底板1和顶板3的强度,避免由于底板1和顶板3在工作时会承受来自梁柱的压力而损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包括底板(1)和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和顶板(3)之间且位于边角位置均设置有减震机构(4),所述减震机构(4)包括减震杆(5),所述减震杆(5)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6),所述活塞(6)上端贯穿开设有若干组凹槽(7),所述活塞(6)上端且位于中间位置设置有衔接杆(8),所述衔接杆(8)顶部滑动套设有推杆(9),所述减震杆(5)上端设置有密封板(10),所述推杆(9)顶部设置有推板(12),所述推杆(9)表面且位于推板(12)和密封板(10)之间缠绕设置有复位弹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9)顶部贯穿密封板(10)设置,所述减震杆(5)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活塞(6)通过衔接杆(8)活动设置在推杆(9)底部位置,所述活塞(6)通过推杆(9)配合衔接杆(8)滑动设置在减震杆(5)内侧壁之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密封板(10)和顶板(3)一侧位置,所述推板(12)侧壁与顶板(3)底端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顶板(3)之间且位于边沿位置均设置有弹性垫(2),所述底板(1)和顶板(3)相对的一侧壁均设置有加固机构(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13)包括加固板(14),所述加固板(14)两侧壁均设置有竖轴(15),所述竖轴(15)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板(16),两组所述支撑板(16)之间转动设置有固定环(17),所述固定环(17)上贯穿插设有定位螺钉(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加固板(14)呈十字型设置在底板(1)上,两组所述支撑板(16)通过竖轴(15)配合固定环(17)设置在两组加固板(14)之间位置,所述定位螺钉(18)底部贯穿固定环(17)设置在底板(1)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通过四组减震机构(4)活动设置在底板(1)上方位置。
CN202222978064.1U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Active CN218761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8064.1U CN218761128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8064.1U CN218761128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1128U true CN218761128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7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8064.1U Active CN218761128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1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6746A (zh) 一种抗震建筑钢结构
CN108842603A (zh) 一种高阻尼橡胶桥梁减震支座
CN218761128U (zh)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CN210860310U (zh) 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缓冲支座
CN215443374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钢结构支架
JP3235892U (ja) 組立式建築構造用連結装置
CN213013868U (zh) 一种抗震桥梁钢结构
CN214272375U (zh) 一种抗冲击力建筑工程的基础抗震结构
CN21311507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防震结构
CN110924551B (zh) 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
CN208041051U (zh) 一种打孔机底座用减震装置
CN216407596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减震装置
CN215483523U (zh) 一种提高抗震性的钢结构
CN217419718U (zh)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CN207500382U (zh) 一种气囊减振器复位缓冲装置
CN219082154U (zh) 一种防震底座
CN216892926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减震装置
CN213173323U (zh) 一种桥梁减震支座
CN105060076A (zh) 一种具有双重减震效果的电梯轿底高效减震装置
CN211593313U (zh) 一种新型高强度模压托盘
CN215104616U (zh) 桥梁减震榫
CN220523169U (zh) 一种机械设备缓冲装置
CN220267348U (zh) 一种加强型钢结构房屋支撑结构
CN213350367U (zh) 一种压力机缓冲机构
CN219623150U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