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9718U -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9718U
CN217419718U CN202221231840.5U CN202221231840U CN217419718U CN 217419718 U CN217419718 U CN 217419718U CN 202221231840 U CN202221231840 U CN 202221231840U CN 217419718 U CN217419718 U CN 217419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lastic
mounting groove
shock absorption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18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杰
刘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ji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ji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ji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ji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18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9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9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9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装配式地基抗震性能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顶座,底座的顶面上开设有长度与其一致的安装槽,顶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至安装槽内的安装块,安装块的底面与安装槽的内底面相抵,安装块的底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形变的减震部,安装块与安装槽的槽壁之间设有沿水平方向形变的弹性减震件。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设置实现对传递至结构上的震动作用力的稳定吸收和削弱,使得结构整体受到震动的作用效果更加稳定,体现了建筑结构稳定的生态环保性能。

Description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背景技术
建筑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无须经过处理可以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反之,需通过地基处理技术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现有的建筑通常需要修建地基来实现对上层建筑的稳定支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预制式的建筑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预制式地基便是其中的一种,但现有的预制式地基结构通常较为简单,且地基内部大多采用固定的结构,抗震性能较差,受到一些外界容易出现刚性断裂的情况,进而降低了建筑物整体的结构强度吗,因而设置一种具有稳定抗震性能的预制式地基结构就很有必要。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顶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开设有长度与其一致的安装槽,所述顶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至安装槽内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底面与安装槽的内底面相抵,所述安装块的底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形变的减震部,所述安装块与安装槽的槽壁之间设有沿水平方向形变的弹性减震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块和安装槽的相互插接实现底座和顶座的稳定插接,同时实现顶座和底座的初步插接实现顶座和底座初步的连接和安装过程,利用减震部具有的减震性能实现对顶座和底座竖直方向震动的吸收和抵消,利用弹性减震件具有的弹性形变性能实现对传递至弹性减震件上的震动的稳定吸收和抵消,同时利用弹性减震件可以实现对传递至结构整体上的水平方向的震动的稳定抵消,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减震件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波浪状且与安装块的侧壁和安装槽的槽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减震件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波浪状的结构,该设置可以通过减震件的多个波浪面实现减震件整体与安装槽和安装块侧壁的稳定相抵,进而有效确保减震件整体减震功能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刚性板,所述加强刚性板向上凹陷形成有穿至底座内且供减震部放置的限位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刚性板具有的结构强度实现对结构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增强,利用限位管具有的结构强度是实现对减震部的稳定支撑,确保减震部整体功能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侧壁上阵列分布有与安装槽连通的若干滑动槽,若干所述滑动槽相对于底座宽度方向的中间面两两对称设置,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管位置对应的若干插接孔,所述减震部包括沿竖向滑动连接在限位管内且顶端穿至插接孔内的第一减震杆,所述限位管内设有套设在第一减震杆外侧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减震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在限位管内滑动且与第一弹性件相抵的限位片,所述第一减震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穿至限位环内且与限位环内环壁相抵的第二减震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的滑动槽用于为第二减震杆滑动的过程提供足够的空间,通过第二减震杆和限位环的插接实现第二减震杆与第一减震杆的插接通过限位片与第一弹性件的相抵,在限位片和第一减震杆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会推动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实现对传递至结构整体上的震动的稳定抵消,进而有效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滑动槽内的所述第二减震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性件,若干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滑动杆与滑动槽的内壁相抵,进而在第二减震杆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弹性件进行弹性形变,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实现对震动传递至结构整体上的稳定削弱,进而确保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刚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加强杆增大拉加强刚性板整体与土壤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增强加强刚性板整体与地面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减震件与安装槽和安装块的侧壁之间填充有弹性形变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形变块具有的弹性形变性能来进一步加强减震件整体的弹性形变性能,进而加强减震件整体的减震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安装块和安装槽的相互插接实现底座和顶座的稳定插接,同时实现顶座和底座的初步插接实现顶座和底座初步的连接和安装过程,利用减震部具有的减震性能实现对顶座和底座竖直方向震动的吸收和抵消,利用弹性减震件具有的弹性形变性能实现对传递至弹性减震件上的震动的稳定吸收和抵消,同时利用弹性减震件可以实现对传递至结构整体上的水平方向的震动的稳定抵消,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顶座;3、安装槽;4、安装块;5、弹性减震件;6、加强刚性板;7、限位管;8、滑动槽;9、插接孔;10、第一减震杆;11、第一弹性件;12、限位片;13、限位环;14、第二减震杆;15、第二弹性件;16、滑动杆;17、加强杆;18、弹性形变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如图4-图6所示,包括底座1以及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的顶座2,通过顶座2和底座1的可拆卸连接确保结构整体装配式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底座1的顶面上开设有长度与其一致的安装槽3,顶座2的底部一体成形有穿至安装槽3内的安装块4,安装块4的底面与安装槽3的内底面相抵,底座1、顶座2和安装块4均包括位于内侧的钢筋架以及包覆在钢筋架外侧的混凝土层,通过安装块4穿插在安装槽3内实现底座1和顶座2的初步连接,安装块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形变的减震部,利用设置的减震部可以实现对传递至顶座2上的竖直方向震动作用力的吸收和抵消,进而确保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稳定,安装块4与安装槽3的槽壁之间设有沿水平方向形变的弹性减震件5,弹性减震件5的材质为弹性钢,利用弹性钢具有的弹性形变性能稳定的特点来确保弹性减震件5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进而实现弹性减震件5对安装块4水平方向震动的吸收和抵消,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如图5和图6所示,弹性减震件5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波浪状且与安装块4的侧壁和安装槽3的槽壁相抵,弹性减震件5与安装槽3和安装块4的侧壁之间填充有弹性形变块18,弹性形变块18的材质为弹性橡胶,利用弹性橡胶具有的弹性形变性能好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弹性减震件5整体的弹性形变和减震性能,将弹性减震件5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波浪状的结构可以在弹性减震件5上形成稳定的凸起,通过凸起的形变来确保弹性减震件5可以实现稳定的弹性形变,进而确保弹性减震件5可以实现稳定的减震功能。
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刚性板6,加强刚性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杆17,利用加强刚性板6具有的结构强度稳定的特点来加强底座1和结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加强刚性板6向上凹陷形成有穿至底座1内且供减震部放置的限位管7,底座1的侧壁上阵列分布有与安装槽3连通的若干滑动槽8,若干滑动槽8相对于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间面两两对称设置,安装块4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管7位置对应的若干插接孔9,减震部包括沿竖向滑动连接在限位管7内且顶端穿至插接孔9内的第一减震杆10,限位管7内设有套设在第一减震杆10外侧的第一弹性件11,第一弹性件11设置为弹簧,第一减震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在限位管7内滑动且与第一弹性件11相抵的限位片12,第一减震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3,对称设置的两个滑动槽8内滑动连接有穿至限位环13内且与限位环13内环壁相抵的第二减震杆14,第一减震杆10顶部的限位管7穿至插接孔9内,第二减震杆14通过开设的滑动槽8穿至安装槽3和插接孔9内,第二减震杆14穿插到插接孔9内之后穿入到限位环13内,进而实现第二减震杆14与第一减震杆10之间的相互连接,当震动传递至顶座2上时会拉动第二减震杆14进行移动,第二减震杆14移动带动第一减震杆10进行移动,第一减震杆10移动带动限位片12进行移动,限位片12移动会实现对第一弹性件11的挤压。通过第一弹性件11的弹性形变实现对传递至结构上的震动的稳定吸收和抵消,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的减震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滑动槽8内的第二减震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性件15,若干第二弹性件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6,第二弹性件15设置为弹簧,当第二减震杆14受到震动并向上滑动的时候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若干第二弹性件15进行移动,第二弹性件15移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滑动杆16进行移动,通过滑动杆16与滑动槽8顶部槽壁的相抵可以同时实现对多根第二弹性件15同时的挤压变形,进而可以利用第二弹性件15形变的过程实现对传递至底座1和顶座2上的震动作用力的稳定吸收和抵消,进而确保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稳定。
工作原理:当震动传递至结构上时,底座1和顶座2会发生震动,水平方向的震动传递至顶座2上时会带动顶座2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顶座2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安装块4水平移动,安装块4移动实现对弹性减震件5和弹性形变块18的挤压变形,通过弹性减震件5和弹性形变块18的弹性形变实现对安装块4上震动作用效果的吸收和部分抵消,进而加强结构整体的减震性能,当竖直方向的震动传递至顶座2上时会带动顶座2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顶座2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安装块4竖向移动,安装块4移动带动第二减震杆14进行竖向的移动,第二减震杆14移动会带动限位环13进行移动,限位环13移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减震杆10进行移动,第一减震杆10移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限位片12进行移动,限位片12移动的过程中会实现对第一弹性件11的挤压变形,通过第一弹性件11弹性形变过程中产生的弹力实现对传递至结构上的震动的稳定抵消,第二减震杆14移动的过程中还会带动若干第二弹性件15进行移动,第二弹性件15移动带动滑动杆16与滑动槽8的槽壁相抵,进而实现对第二弹性件15的挤压变形,通过第二弹性件15弹性形变过程中产生的弹力来进一步实现对传递至结构上的震动的稳定抵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的顶座(2),所述底座(1)的顶面上开设有长度与其一致的安装槽(3),所述顶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至安装槽(3)内的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的底面与安装槽(3)的内底面相抵,所述安装块(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形变的减震部,所述安装块(4)与安装槽(3)的槽壁之间设有沿水平方向形变的弹性减震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5)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波浪状且与安装块(4)的侧壁和安装槽(3)的槽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刚性板(6),所述加强刚性板(6)向上凹陷形成有穿至底座(1)内且供减震部放置的限位管(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阵列分布有与安装槽(3)连通的若干滑动槽(8),若干所述滑动槽(8)相对于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间面两两对称设置,所述安装块(4)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管(7)位置对应的若干插接孔(9),所述减震部包括沿竖向滑动连接在限位管(7)内且顶端穿至插接孔(9)内的第一减震杆(10),所述限位管(7)内设有套设在第一减震杆(10)外侧的第一弹性件(11),所述第一减震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在限位管(7)内滑动且与第一弹性件(11)相抵的限位片(12),所述第一减震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3),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滑动槽(8)内滑动连接有穿至限位环(13)内且与限位环(13)内环壁相抵的第二减震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位于滑动槽(8)内的所述第二减震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性件(15),若干所述第二弹性件(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刚性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杆(1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5)与安装槽(3)和安装块(4)的侧壁之间填充有弹性形变块(18)。
CN202221231840.5U 2022-05-20 2022-05-20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Active CN217419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1840.5U CN217419718U (zh) 2022-05-20 2022-05-20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1840.5U CN217419718U (zh) 2022-05-20 2022-05-20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9718U true CN217419718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7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1840.5U Active CN217419718U (zh) 2022-05-20 2022-05-20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9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47929U (zh) 一种桥梁减震装置
CN217419718U (zh) 装配式建筑抗震地基
CN201915418U (zh) 一种承台与桩的柔性连接结构
CN216131316U (zh) 一种高强度减震机油泵
CN21016408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11421395U (zh) 一种防倾覆建筑结构
CN211145219U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减震机构
CN209535951U (zh) 一种钢筋笼整体运输防变形固定防护装置
CN21977293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底部加固装置
CN112459099B (zh) 一种抗震建筑用减震桩基
CN215106202U (zh) 一种高层构筑物的悬挂楼板减震结构
CN215830136U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CN213867954U (zh) 一种新型减震式建筑工程桩
CN21200122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抗震型建筑桩
CN110924551B (zh) 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
CN212250055U (zh) 一种盾构隧道抗震消能减震节点结构
CN212026615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CN210216724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节点缓冲装置
CN217811152U (zh) 高承载性加固地基
CN218761128U (zh) 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减震器
CN21536774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14784108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CN211172374U (zh)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CN218373833U (zh)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
CN217053443U (zh) 一种抗震混凝土复合基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