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4108U -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4108U
CN214784108U CN202120852980.3U CN202120852980U CN214784108U CN 214784108 U CN214784108 U CN 214784108U CN 202120852980 U CN202120852980 U CN 202120852980U CN 214784108 U CN214784108 U CN 214784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quake
basement
support piece
type support
gas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29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uowe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uowe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uowe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uowe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29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4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4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4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其包括基底、位于基底上方的基体,还包括位于基底和基体之间的多个U型支撑件,所述U型支撑件为弹性件,所述U型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基底的上表面,所述U型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基体的下表面,所述U型支撑件的两端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地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背景技术
建筑地基主要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无需经过处理即可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反之,需通过地基处理技术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目前,公开号为CN10955514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包括限位墙、群桩基础,限位墙与群桩基础之间固定连接,限位墙两侧安装有挡板,群桩基础的两端设有连接件,每个连接件上设有灌注桩,灌注桩与连接件之间设有旋喷桩,两个旋喷桩之间横向连接有钢筋混凝土基底,钢筋混凝土基底与群桩基础之间竖向安装有主桩柱,钢筋混凝土基底与主桩柱之间安装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底与主桩柱之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地基与建筑墙面之间均为固定结构,仅依靠单级抗震能力进行抗震,建筑物受到外力冲击后容易倒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包括基底、位于基底上方的基体,还包括位于基底和基体之间的多个U型支撑件,所述U型支撑件为弹性件,所述U型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基底的上表面,所述U型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基体的下表面,所述U型支撑件的两端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支撑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U型支撑件和减震组件相互配合对建筑提供缓冲,减少了建筑由于冲击导致损坏和偏移的可能性,提高了地基的抗震性能。
可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U型支撑件一端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U型支撑件另一端的导向套,所述连接杆和导向套均呈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滑移插设在导向套内,所述导向套内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抵触导向套的内底壁,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在导向套内产生滑移,减震弹簧弹性变形,进行减震和缓冲,实现了地基抗震性能的提高。
可选的,多个所述U型支撑件关于基底中心对称设置,所述U型支撑件的开口均朝向基底上表面的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对称的设置,使得多个U型支撑件均匀受力后同时进行减震,进一步提高了抗震效果。
可选的,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和基体之间设置有气囊组,所述气囊组包括位于基体一侧的第一气囊、位于基体远离第一气囊一侧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连通有传输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通过传输管在第一气囊内部和第二气囊之间流通,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对基体进行水平方向的减震,进一步提高了抗震效果。
可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内侧壁均连接有第一缓冲垫,所述基体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缓冲垫减少了安装框直接接触气囊组的可能,第二缓冲垫减少了安装框直接接触气囊组的可能,减少了安装框和基体磨损气囊组的可能,延长了气囊组的寿命。
可选的,所述基底上连接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基底下表面的竖向设置的加固长杆、固定连接于基底下表面的加固齿,所述加固齿和加固长杆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长杆和加固齿相互配合,加强组件在连接土地浅层持力层的同时,实现了与土地深层持力层的连接,提高了基底和土地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基底和基体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弹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为基体提供支撑,提高了基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基底上固定插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伸出基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对基底上表面积聚的地下水进行排除,减少了地下水积聚在基底挤压气囊组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U型支撑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U型支撑件和减震组件相互配合对建筑提供缓冲,减少了建筑由于冲击发生损坏的偏移的可能性,提高了地基的抗震性能;
2.气体通过传输管在第一气囊内部和第二气囊之间流通,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对基体进行水平方向的减震,进一步提高了抗震效果;
3.加固长杆和加固齿相互配合,加强组件在连接土地浅层持力层的同时,实现了与土地深层持力层的连接,提高了基底和土地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筑用抗震地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底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底;101、排水管;2、U型支撑件;3、基体;301、第一缓冲垫;4、减震组件;401、接杆;402、导向套;403、减震弹簧;5、支撑块;6、安装框;601、第二缓冲垫;7、气囊组;701、第一气囊;702、第二气囊;703、传输管;8、加强组件;801、加固长杆;802、加固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参照图1和图2,建筑用抗震地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底1、U型支撑件2和基体3,U型支撑件2的纵截面呈U形。U型支撑件2的顶端栓接在基体3的下表面,U型支撑件2的底端栓接在基底1的上表面。
参照图2和图3,U型支撑件2为弹性件,具有良好的具有记忆恢复功能。本实施例中,U型支撑件2关于基底1中心对称设置有六个,每个U型支撑件2的开口均朝向基底1的中心,每个U型支撑件2的两端之间均连接有一组减震组件4。
参照图2,为了对基体3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保证基体3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基底1和基体3之间设置有六个支撑块5,六个支撑块5均为弹性块,且关于基底1中心对称设置,且支撑块5和U型支撑件2间隔设置。
当建筑受到冲击时,U型支撑件2和减震组件4对建筑提供缓冲,减少了建筑由于冲击损坏的可能。同时,U型支撑件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减震后U型支撑件2复位,减少了建筑发生偏移的可能性,提高了建筑用地基的抗震性能。
参照图3和图4,减震组件4包括连接杆401和导向套402,连接杆401固定连接于U型支撑件2顶端的下表面,导向套402固定连接于U型支撑件2底端的上表面。连接杆401和导向套402均竖向设置,连接杆401的底端滑移插设在导向套402内。
参照图4,导向套402设有竖向设置的减震弹簧403,减震弹簧403的底端抵触导向套402的内底壁顶端抵触连接杆401。产生震动时,连接杆401在导向套402内滑移,减震弹簧403弹性变形,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
参照图1,U型支撑件2和减震组件4对地基进行竖向抗震,为了进一步提高了地基的抗震性能效果,实现地基水平方向的抗震。基底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框6,安装框6竖向投影的外轮廓和基底1竖向投影的外轮廓重合。基底1和安装框6之间设置有气囊组7,气囊组7关于基底1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参照图1和图3,气囊组7包括第一气囊701和第二气囊702,第一气囊701位于基底1一侧,第一气囊701挤压于基底1和安装框6之间。第二气囊702位于基底1背离第一气囊701的一侧,第二气囊702挤压于基底1和安装框6之间。第一气囊701和第二气囊702之间连通有传输管703,传输管703固定嵌设在安装框6内。
当基底1产生倾斜震动时,对气囊组7产生压力,气体通过传输管703在第一气囊701内部和第二气囊702之间流通,对基体3进行减震,进而对地基进行减震,提高了地基的抗震性能。
参照图1,为了减少对气囊组7的磨损,基体3的侧壁上胶接有第一缓冲垫301,安装框6的侧壁上胶接有第二缓冲垫601,第一缓冲垫301和第二缓冲垫601均为橡胶垫,具有较好柔韧性。
参照图1,地下水容易在基底1上产生积聚,积聚的水流对气囊组7产生压力,影响减震效果。基底1上固定插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排水管101,排水管101的底端伸出基底1。地下水通过排水管101排走,保证了地基的抗震性能。
参照图1,为了提高基体3在在土体内的稳定性,基底1的底面连接有加强组件8。加强组件8沿着基体3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每组加强组件8的结构相同。
参照图1,下文以一组加强组件8为例进行说明。加强组件8包括加固长杆801和加固齿802,加固长杆801和加固齿802均沿着基底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加固长杆801和加固齿802间隔设置。
加固长杆801和加固齿802均插入土体内,加固长杆801实现了与土体深层持力层的连接,加固齿802实现了与土体浅层持力层的连接,加固长杆801和加固齿802相互配合,提高了基体3和土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了基底1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抗震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的实施原理为:建筑受到冲击后,连接杆401在导向套402内滑移,U型支撑件2和减震弹簧403弹性变形,对基体3进行竖向减震。同时,气体通过传输管703在第一气囊701内部和第二气囊702之间流通,对基体3进行横向减震,提高了地基的抗震性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包括基底(1)、位于基底(1)上方的基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基底(1)和基体(3)之间的多个U型支撑件(2),所述U型支撑件(2)为弹性件,所述U型支撑件(2)的一端连接于基底(1)的上表面,所述U型支撑件(2)的另一端连接于基体(3)的下表面,所述U型支撑件(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U型支撑件(2)一端的连接杆(401)、固定连接于U型支撑件(2)另一端的导向套(402),所述连接杆(401)和导向套(402)均呈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401)的一端滑移插设在导向套(402)内,所述导向套(402)内设置有减震弹簧(403),所述减震弹簧(403)的一端抵触导向套(402)的内底壁,所述减震弹簧(403)的另一端抵触连接杆(4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U型支撑件(2)关于基底(1)中心对称设置,所述U型支撑件(2)的开口均朝向基底(1)上表面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框(6),所述安装框(6)和基体(3)之间设置有气囊组(7),所述气囊组(7)包括位于基体(3)一侧的第一气囊(701)、位于基体(3)远离第一气囊(701)一侧的第二气囊(702),所述第一气囊(701)和第二气囊(702)之间连通有传输管(7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6)的内侧壁均连接有第一缓冲垫(301),所述基体(3)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缓冲垫(6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上连接有加强组件(8),所述加强组件(8)包括固定连接于基底(1)下表面的竖向设置的加固长杆(801)、固定连接于基底(1)下表面的加固齿(802),所述加固齿(802)和加固长杆(801)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和基体(3)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为弹性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上固定插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排水管(101),所述排水管(101)的底端伸出基底(1)。
CN202120852980.3U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Active CN214784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2980.3U CN214784108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2980.3U CN214784108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4108U true CN214784108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8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2980.3U Active CN214784108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4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5638B (zh) 一种抗震建筑的减震隔震结构
CN211397585U (zh) 一种隧道加固装置
CN213175663U (zh) 一种跨活断层隧道的减震结构及隧道衬砌结构
CN214784108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地基
CN215210496U (zh) 一种公路桥梁减震缓冲支座
CN213418131U (zh)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CN212956601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抗震地基
CN211621606U (zh) 一种双管斜撑支护基坑的施工结构
CN211143822U (zh) 一种建筑隔震加固的托换结构
CN213062076U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
CN212689288U (zh) 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支撑构件的抗震结构
CN213572072U (zh) 一种刚柔组合式的新型阻尼器装置
JP3823244B2 (ja) 免震構造架構
CN212200469U (zh) 一种水利施工围堰装置
CN213653506U (zh) 一种地基抗震结构
CN219604419U (zh) 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
CN212026365U (zh) 一种抗震建筑地基
CN215801790U (zh) 一种地铁洞桩结构
CN111119549A (zh) 一种装配式软碰撞耗能装置及减震耗能系统
CN211340882U (zh) 一种建筑抗震地基
CN220827791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CN110374221A (zh) 基础工程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395773U (zh) 一种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
CN21253418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用加固减震装置
CN212477718U (zh)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