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18131U -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18131U
CN213418131U CN202022057815.7U CN202022057815U CN213418131U CN 213418131 U CN213418131 U CN 213418131U CN 202022057815 U CN202022057815 U CN 202022057815U CN 213418131 U CN213418131 U CN 213418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ng plate
building
seismic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78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宇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李宇轩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宇轩 filed Critical 李宇轩
Priority to CN2020220578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18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18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18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第一抗震机构两侧的第二连接板下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竖板,竖板外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正上方均放置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第一横板,每个第一横板上均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竖杆,每个第一竖杆底端均向下延伸直至贯穿固定板后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固定板与第一横板之间的第一竖杆杆体上均套设有一个弹簧,两个第一横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抗震机构相结合的抗震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现有的建筑物抗震结构的抗震能力还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抗震能力有待提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墩,所述混凝土墩底端固定连接在地基上,所述混凝土墩顶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纹杆,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螺纹杆上均安装有一个螺母,所述第一螺纹杆下部预埋在混凝土墩中,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正上方设置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减震球、套筒,所述减震球两端均套设有一个套筒,两个所述套筒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
所述第一抗震机构两侧的第二连接板下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竖板,所述竖板外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正上方均放置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第一横板,每个所述第一横板上均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竖杆,每个所述第一竖杆底端均向下延伸直至贯穿固定板后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固定板与第一横板之间的第一竖杆杆体上均套设有一个弹簧,两个所述第一横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插柱、第二横板、第二竖杆,所述第一横板上表面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一个插柱,每两个对应所述插柱顶端均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个第二横板上,两个所述第二横板上均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竖杆,每个所述第二竖杆底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横板上方的第二竖杆杆体上均螺纹安装有一个螺母,所述第二竖杆平行于第一竖杆设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球为橡胶制减震球。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与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抗震机构和第二抗震机构,当地基部分受到震动时,第一抗震机构中的减震球可以为建筑主体提供一部分缓冲作用,其次当冲击力传导至第二连接板时,第二连接板带动竖板上下移动,竖板带动固定板上下移动,固定板在上下移动时,其两侧第一竖杆上设置弹簧为其提供缓冲;通过上述两种措施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的减震球结构示意图。
图中:混凝土墩1、底板2、第一螺纹杆3、连接柱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建筑支撑柱7、减震球8、套筒9、竖板10、固定板11、第一竖杆12、弹簧13、第一横板14、插柱15、第二横板16、第二竖杆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墩1,混凝土墩1底端固定连接在地基上,混凝土墩1顶端设置有底板2,底板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纹杆3,底板2上方的第一螺纹杆3上均安装有一个螺母,第一螺纹杆3下部预埋在混凝土墩1中,第一螺纹杆3预埋入混凝土墩1内的杆体固定连接在混凝土墩内的钢筋上。底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连接柱4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5正上方设置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第二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支撑柱7,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减震球8、套筒9,减震球8两端均套设有一个套筒9,两个套筒9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或第二连接板6上;减震球8为橡胶制减震球,橡胶制减震球具有优秀的缓冲能力。连接柱4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可以提高连接柱4与底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第一抗震机构两侧的第二连接板6下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竖板10,竖板10外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11,每个固定板11正上方均放置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第一横板14,每个第一横板14上均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竖杆12,每个第一竖杆12底端均向下延伸直至贯穿固定板11后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上,固定板11与第一连接板5之间、固定板11与第一横板14之间的第一竖杆12杆体上均套设有一个弹簧13,两个第一横板1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建筑支撑柱7顶端固定连接在建筑主体上,为建筑主体进行支撑;当地基部分受到震动时,第一抗震机构中的减震球8可以为建筑主体提供一部分缓冲作用,其次当冲击力传导至第二连接板6时,第二连接板6带动竖板10上下移动,竖板10带动固定板11上下移动,固定板11在上下移动时,其两侧第一竖杆12上设置弹簧13为其提供缓冲;通过上述两种抗震措施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2
参照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连接机构包括插柱15、第二横板16、第二竖杆17,第一横板14上表面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一个插柱15,每两个对应插柱15顶端均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个第二横板16上,两个第二横板16上均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竖杆17,每个第二竖杆17底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上,第二横板16上方的第二竖杆17杆体上均螺纹安装有一个螺母,第二竖杆17平行于第一竖杆12设置。
在进行安装时,第一横板14留有用于插入插柱15的插孔,当第一横板14安装完成后,只需将第二横板16套设在第二竖杆17上,并将插柱15对准第一横板14上的插孔后插入,在用螺母对第二横板16进行固定,即完成了安装。通过设置多个第二竖杆17,可以明显提高本结构的整体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墩(1),所述混凝土墩(1)底端固定连接在地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墩(1)顶端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纹杆(3),所述底板(2)上方的第一螺纹杆(3)上均安装有一个螺母,所述第一螺纹杆(3)下部预埋在混凝土墩(1)中,所述底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正上方设置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第二连接板(6),所述第二连接板(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支撑柱(7),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减震球(8)、套筒(9),所述减震球(8)两端均套设有一个套筒(9),两个所述套筒(9)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或第二连接板(6)上;
所述第一抗震机构两侧的第二连接板(6)下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竖板(10),所述竖板(10)外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11),每个所述固定板(11)正上方均放置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第一横板(14),每个所述第一横板(14)上均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竖杆(12),每个所述第一竖杆(12)底端均向下延伸直至贯穿固定板(11)后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上,所述固定板(11)与第一连接板(5)之间、固定板(11)与第一横板(14)之间的第一竖杆(12)杆体上均套设有一个弹簧(13),两个所述第一横板(1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插柱(15)、第二横板(16)、第二竖杆(17),所述第一横板(14)上表面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一个插柱(15),每两个对应所述插柱(15)顶端均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个第二横板(16)上,两个所述第二横板(16)上均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竖杆(17),每个所述第二竖杆(17)底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上,所述第二横板(16)上方的第二竖杆(17)杆体上均螺纹安装有一个螺母,所述第二竖杆(17)平行于第一竖杆(1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8)为橡胶制减震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CN202022057815.7U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Active CN213418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7815.7U CN213418131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7815.7U CN213418131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18131U true CN213418131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62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7815.7U Active CN213418131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181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013A (zh) * 2021-11-01 2022-01-28 赵志华 一种建筑用的防震地基结构及其搭建方法
CN116631736A (zh) * 2023-07-24 2023-08-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串联电抗器旁螺杆保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013A (zh) * 2021-11-01 2022-01-28 赵志华 一种建筑用的防震地基结构及其搭建方法
CN116631736A (zh) * 2023-07-24 2023-08-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串联电抗器旁螺杆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2803B (zh) 一种可更换横向配置预应力筋自复位耗能桥墩
CN213418131U (zh) 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
CN210529477U (zh) 一种摇摆式桥墩支座
CN110145053B (zh) 一种消能减震墙体
CN111335718B (zh) 一种密缀板耗能格构柱结构及使用方法
CN103669567B (zh) 一种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预应力偏心支撑架
CN210622421U (zh) 一种建筑隔震支座
CN209227818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11873943U (zh)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CN210860260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加强结构
CN215978599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
CN215330646U (zh) 一种用于防震建筑结构的防震结构
CN112031197B (zh) 一种新型减震耗能器装置
CN211114952U (zh)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设备
CN212689288U (zh) 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支撑构件的抗震结构
CN21088825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结构
CN209975348U (zh) 一种含屈曲约束支撑的减震刚构桥桥墩
CN212536928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加强结构
CN217000270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CN213979316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效果好加固连接结构
CN214884340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的抗震加固结构
CN210286363U (zh) 一种梯井箱提供恢复力的隔震结构
CN214461391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
CN215406694U (zh) 一种稳固型土木工程用建筑抗震结构
CN214989501U (zh)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消防电梯基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1

Address after: 030000 80 Xinjian Road, Xinghualing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030002 chuangxiangtiandi, No.80, Xinjian Road, Xinghualing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Yu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