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0676U - 车辆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0676U
CN218750676U CN202223530116.5U CN202223530116U CN218750676U CN 218750676 U CN218750676 U CN 218750676U CN 202223530116 U CN202223530116 U CN 202223530116U CN 218750676 U CN218750676 U CN 218750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vehicle
panel
knee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01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俊
钟海贵
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Toyota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Toyota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Toyota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Toyota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301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0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0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0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组件和车辆。车辆组件包括仪表板和膝部气囊,仪表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和/或第一表面周围具有硬质部位;膝部气囊装置置于第二表面的内侧,膝部气囊装置包括气袋,在气袋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气袋收容在第二表面的内侧,在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气袋遮盖第一表面的硬质部位。本申请的车辆组件将膝部气囊装置的气袋置于仪表板的第二表面内侧,当车辆受到撞击时,会使得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向仪表板撞击,气袋在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向仪表板撞击前,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并遮盖位于仪表板的第一表面的全部硬质部位,从而防止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受伤。

Description

车辆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膝部气囊装置是在仪表板和乘员膝部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膝部的装置。市面上的车辆设计中,仪表板的内部均存在凸出物形成的硬点部位;然而,现有的膝部气囊装置,无法覆盖所有的硬点部位,在碰撞过程中,部分的硬点部位会造成乘员腿部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组件和车辆。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组件包括仪表板和膝部气囊装置,所述仪表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一表面周围具有硬质部位;所述膝部气囊装置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内侧,所述膝部气囊装置包括气袋,在所述气袋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袋收容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内侧,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袋遮盖所述硬质部位。
本申请的车辆组件将膝部气囊装置的气袋置于仪表板的第二表面内侧,当车辆受到撞击时,会使得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向仪表板撞击,气袋在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向仪表板撞击时,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并遮盖位于仪表板的第一表面的全部硬质部位,从而防止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受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膝部气囊装置与所述支架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膝部气囊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容器,在所述气袋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袋放置在所述容器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膝部气囊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气袋内的气体发生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袋包括第一连接片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相对并连接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围成所述气袋的密闭空间,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片遮盖所述硬质部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遮挡部和与所述第一遮挡部连接的两个第二遮挡部,所述两个第二遮挡部连接在所述第一遮挡部的同一边缘并间隔设置,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所述第二遮挡部均遮盖所述硬质部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仪表板包括主驾仪表板和与所述主驾仪表板间隔设置的罩板,所述罩板被配置为遮挡包括转向管柱罩板,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片遮盖所述罩板,所述罩板内侧具有所述硬质部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膝部气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袋内的拉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仪表板还包括副驾仪表板,所述副驾仪表板具有所述硬质部位,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袋遮盖所述硬质部位。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组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具有车辆组件,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车辆组件具有膝部气囊装置,膝部气囊装置内的气袋,能够膨胀展开将仪表板上及转向管柱罩板内部的硬质部位全部覆盖,保护在乘员腿部和膝部向仪表板撞击时免受硬质部位的伤害。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组件的某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某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袋的第一连接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袋的第二连接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车辆1000、车辆组件100、仪表板10、主驾仪表板101、副驾仪表板102、第一表面11、硬质部位111、第二表面12、膝部气囊装置20、气袋21、第一连接片211、第一遮挡部2111、第二遮挡部2112、第二连接片212、支架22、容器23、气体发生器24、拉带25、罩板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现有技术的膝部气囊均不能既完全覆盖仪表板的硬点,又能满足C-NCAP等标准中KNEE-MAPPING要求,造成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膝部气囊不能完全保护人体腿部免于受到伤害。
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组件100包括仪表板10和膝部气囊装置20。仪表板10包括第一表面11和与第一表面11相背的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上和/或第一表面11周围具有硬质部位111;膝部气囊20装置置于第二表面12的内侧,膝部气囊装置20包括气袋21,在气袋21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气袋21收容在第二表面12的内侧,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气袋21遮盖硬质部位111。
本申请的车辆组件100将膝部气囊装置20的气袋21置于仪表板10的第二表面12内侧,当车辆1000受到撞击时,会使得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向仪表板10撞击,气袋21在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向仪表板10撞击前,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并将位于仪表板10的第一表面11的硬质部位111全部进行遮盖,从而防止乘员的膝部和腿部受伤。
具体地,车辆组件100可以是车辆1000上部分元件的组合。仪表板10的第一表面11可以是仪表板10朝向车内乘员舱的一侧表面。第二表面12可以是与第一表面11沿仪表板10的厚度方向相背的另一侧表面。
第一表面11上可具有硬质部位111,或者第一表面11的周围可具有硬质部位11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仪表板10的第二表面12对应的车身内部可装配有对车辆1000的其他装置进行操作调节的结构,使得第一表面11上会形成凸出的硬质部位111,而第一表面11可朝向乘员的膝部以及腿部。
例如,硬质部位111上的结构可以是用于打开手套箱的按钮、用于调节转向管柱的手柄/按钮或者空调吹风方向调节拨杆等凸出于仪表板10表面的硬度较高的结构。
膝部气囊装置20可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表面12朝向车辆1000前进方向的一侧。膝部气囊装置20的气袋21可具有未充气的折叠状态以及充气后的膨胀展开状态。气袋21处于折叠状态时,气袋21可容置在第二表面12的内侧。第二表面12的内侧可以是仪表板10朝向车辆1000头部且向背离第一表面11向内的一侧。气袋21可与第二表面12具有一定距离。
当车辆1000受到碰撞或者其他状态使得乘员膝部运动撞击仪表板10时,气袋21可处于膨胀展开状态,气袋21膨胀展开可从仪表板10的第二表面12向第一表面11贴合展开。碰撞时气袋21展开后的表面能够将第一表面11上的硬质部位111全部覆盖,保护乘员的膝部或和腿部不会撞击到仪表板10上的硬质部位111而造成伤害。
请参阅图1-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车辆组件100还包括支架22,支架22设置在第二表面12,膝部气囊装置20与支架22连接。
如此,在第二表面12上设置支架22可以便于膝部气囊装置20的气袋21、容器23等元件的放置,使得膝部气囊装置20的气袋21在折叠前能够稳定位于第二表面12的内侧。
具体地,支架22可以是用于支撑膝部气囊装置20及其内部元件放置的结构。支架22可以与仪表板10呈一体结构,支架22位于仪表板10的第二表面12上,或者支架22采用卡扣连接、粘接、焊接或者螺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与第二表面12连接。
支架22的一端连接在仪表板10的第二表面12上,支架22的另一端可向远离第二表面12的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1-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膝部气囊装置20还包括与支架22连接的容器23,在气袋21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气袋21放置在容器23内。
如此,膝部气囊装置20通过将处于折叠状态的气袋21放置在容器23内,可便于气袋21在仪表板10内的装配设置。而容器23与支架22进行连接,使得气袋21在展开时能迅速的沿容器内壁23向与支架22连接的第二表面12展开,从而更快对硬质部位111进行遮挡。
具体地,容器23的一侧端部可与支架22连接并朝向仪表板10的第二表面12,容器23的开口可朝向第二表面12。当气袋21处于折叠状态时,气袋21可放置在容器23内远离第二表面12的位置。气袋21膨胀展开时,气袋21可沿着容器23的形状并沿着仪表板10展开,覆盖仪表板10的第一表面11。
请参阅图1-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膝部气囊装置20包括设置在气袋21内的气体发生器24。
如此,设置在气袋21中的气体发生器24能够在车辆1000受到撞击后迅速的对气袋21进行充气,使得气袋21快速膨胀展开,为乘员提供保护支持。
具体地,气体发生器24可以容置在气袋21的底部,车辆1000受到撞击时,气体发生器24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产生大量气体,大量气体充满气袋21可使气袋21从容器23中膨胀,并沿仪表板10展开。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袋21包括第一连接片211和与第一连接片211相对并连接的第二连接片212,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围成气袋21的密闭空间,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片211遮盖硬质部位111。
如此,气袋21通过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相对连接而成,连接片数量精简,连接简易,便于气袋21进行生产制造。而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片211能够遮盖硬质部位111,从而防止乘员的腿部以及膝部撞击硬质部位111受到伤害。
具体地,第一连接片211可以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下朝向仪表板10的第一表面11贴合,第二连接片212可以与第一连接片211相背设置,且朝向乘员腿部和膝部,在撞击时与乘员腿部和膝部直接接触。第一连接片211可与仪表板10的形状匹配,第一连接片211与第二连接片212的形状可相同。第一连接片211与第二连接片212可通过边缘轮廓相互缝合组成气袋21。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之间可形成用于充气的密闭空间。
气体发生器24可容置在密闭空间内,气体发生器24产生的气体可将密闭空间扩大,从而将气袋21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展开。其中,展开后的第一连接片211,可贴合并覆盖位于仪表板10的第一表面11上的全部硬质部位111。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片211包括第一遮挡部2111和与第一遮挡部2111连接的两个第二遮挡部2112,两个第二遮挡部2112连接在第一遮挡部2111的同一边缘并间隔设置,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遮挡部2111和第二遮挡部2112均遮盖硬质部位111。
如此,第一遮挡部2111和第二遮挡部2112共同形成第一连接片211,第一遮挡部2111和第二遮挡部2112分别对应仪表板10的上第一表面11的不同位置的硬质部位111,使得第一连接片211的形状更具有针对性而且还能节省材料。
具体地,第一遮挡部2111可位于第二遮挡部2112的下方,第一遮挡部2111的面积可大于第二遮挡部2112的面积,第一遮挡部2111背离与第二遮挡部2112连接的端面可呈弧形。一个第二遮挡部2112可连接在第一遮挡部2111的一侧边缘,另一个第二遮挡部2112可连接在第一遮挡部2111的另一侧边缘。
两个第二遮挡部2112可相互间隔,两个遮挡部之间可形成有凹槽。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凹槽可使膨胀展开的第一连接片211避开方向盘连接仪表板10的转向管柱不需要覆盖的部位。第一遮挡部2111可覆盖第一表面11下部的硬质部位111,第二遮挡部2112可遮盖第一表面11上部的硬质部位111。
请参阅图1-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仪表板10包括主驾仪表板101和与主驾仪表板101间隔设置的罩板30。罩板30被配置为遮挡转向管柱,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片211遮盖罩板30,罩板30内侧具有硬质部位111。
如此,罩板30可将转向管柱遮挡。第一连接片211将罩板30内侧的硬质部位111进行遮挡,为乘员腿部提供保护支持,防止罩板30以内的硬质部位111对乘员腿部造成伤害。
具体地,主驾仪表板101可以是仪表板10上对应驾驶员座位前方的部分。主驾仪表板101的中间间隔设置有罩板30。罩板30可以塑料材质制成的用于罩设转向管柱的弯曲板状结构。罩板30可设置在方向盘的下部,方向盘下部与转向管柱连接,罩板30遮挡转向管柱。罩板30内侧可以是罩板30上朝向转向管柱内的一侧。
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片211的第一遮挡部2111可遮盖罩板30,可将罩板30内侧的硬质部位111全部遮挡。
请参阅图1-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膝部气囊装置20还包括设置在气袋21内的拉带25。如此,拉带25可对气袋21的刚度及厚度进行调节。具体地,拉带25具体位置、长度和形状,可根据实际车型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1-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仪表板10还包括副驾仪表板102,副驾仪表板102具有硬质部位111,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气袋21遮盖硬质部位111。
如此,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气袋21能够遮盖位于副驾仪表板102上的硬质部位111,保护副驾驶上的乘员腿部以及膝部免于受到副驾仪表板102上硬质部位111的伤害。
具体地,副驾仪表板102可以是仪表板10上沿车辆1000的宽度方向与主驾仪表板101相间隔的部分。副驾仪表板102上可具有硬质部位111,多个硬质部位111可在副驾仪表板102上间隔分布。在气袋2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气袋21的第一连接片211、212可贴合沿着副驾仪表板102的表面展开并将硬质部位111全部遮盖。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1000,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的车辆组件10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1000具有车辆组件100,在车辆1000受到撞击时,车辆组件100具有膝部气囊装置20,膝部气囊装置20内的气袋21能够膨胀展开将仪表板10上的硬质部位111全部覆盖,保护在乘员腿部和膝部向仪表板10撞击时免受硬质部位111的伤害。
具体地,车辆1000可以是燃油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组件100可设置在车辆1000的车身内,膝部气囊装置20的位置可与车辆1000的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相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一表面周围具有硬质部位;
膝部气囊装置,所述膝部气囊装置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内侧,所述膝部气囊装置包括气袋,在所述气袋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袋收容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内侧,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袋遮盖所述硬质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膝部气囊装置和所述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膝部气囊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容器,在所述气袋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袋放置在所述容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膝部气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袋内的气体发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包括第一连接片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相对并连接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围成所述气袋的密闭空间,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片遮盖所述硬质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遮挡部和与所述第一遮挡部连接的两个第二遮挡部,所述两个第二遮挡部连接在所述第一遮挡部的同一边缘并间隔设置,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所述第二遮挡部均遮盖所述硬质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包括主驾仪表板和与所述主驾仪表板间隔设置的罩板,所述罩板被配置为遮挡转向管柱,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片遮盖所述罩板,所述罩板内侧具有所述硬质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膝部气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袋内的拉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仪表板还包括副驾仪表板,所述副驾仪表板具有所述硬质部位,在所述气袋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袋遮盖所述硬质部位。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组件。
CN202223530116.5U 2022-12-26 2022-12-26 车辆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8750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0116.5U CN218750676U (zh) 2022-12-26 2022-12-26 车辆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0116.5U CN218750676U (zh) 2022-12-26 2022-12-26 车辆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0676U true CN218750676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0116.5U Active CN218750676U (zh) 2022-12-26 2022-12-26 车辆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0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0925B2 (en) Airbag protection flap
KR0180293B1 (ko) 에어 백 작동식 무릎 받침대
US20110062693A1 (en)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tethers
US20060028009A1 (en) Airbag device
US20060197324A1 (en) Advanced protection driver area bag
JP2001253311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9123863A (ja) 脚部保護装置
EP1479571B1 (en) Occupant leg protection apparatus
JP2000159048A (ja)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967327B2 (en) Knee 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EP4079582B1 (en) Side airba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JP4666676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481857B1 (en) Occupant knee part protective device for vehicle
JP3972765B2 (ja)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EP1431131B1 (en) Vehicle with occupant's leg protection system
CN218750676U (zh) 车辆组件和车辆
JP6609459B2 (ja) 脚部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2306846A (ja)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ク装置
CN210882010U (zh) B柱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8661717U (zh) 副驾驶气囊装置和车辆
US20210237674A1 (en) Compact knee airbag
KR101406608B1 (ko) 차량 글로브박스의 무릎에어백
JP2009107579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6293244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3060090A (zh) 汽车前排座椅头顶安全气囊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