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8970U - 医学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医学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8970U
CN218738970U CN202222299280.3U CN202222299280U CN218738970U CN 218738970 U CN218738970 U CN 218738970U CN 202222299280 U CN202222299280 U CN 202222299280U CN 218738970 U CN218738970 U CN 218738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imaging
support
auxiliary support
distance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92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92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8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8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897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2457 priority patent/WO202404581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07Supports, e.g. tables or beds, for the body or parts of the body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医学成像设备,包括:滑动座、支架、立柱和球管组件,滑动座固设于医学成像设备的床体上,滑动座具有沿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支架上设有运动部件和约束件,运动部件沿滑道运动,约束件与滑动座配合,以限制支架在床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移;立柱竖直设立在支架上,球管组件设置在立柱上。这样,为立柱滑动提供滑道的滑动座集成在床体上,该医学成像设备在调试过程中只需对床体进行找平,简化了调试工艺。

Description

医学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医学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中,常利用医学成像设备发出射线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并生成图像,医务人员通过观察图像进行医疗诊断。为了方便医务人员操作该医学成像设备上的球管组件对患者进行检查,球管组件安装在立柱上,靠近医学成像设备的地面上设有地轨,立柱能够沿地轨滑动,以带动球管组件滑动。但是,该医学成像设备的调试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学成像设备,调试工艺简单,安装效率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医学成像设备,包括:滑动座、支架、立柱和球管组件,滑动座固设于医学成像设备的床体上,滑动座具有沿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支架上设有运动部件和约束件,运动部件沿滑道运动,约束件与滑动座配合,以限制支架在床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移;立柱竖直设立在支架上,球管组件设置在立柱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医学成像设备设计滑动座固设于床体上,滑动座具有沿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供立柱设立的支架上设有运动部件,运动部件沿滑道运动,即为立柱滑动提供滑道的滑动座安装在床体上。这样,滑动座与床体集成为一体,该医学成像设备在调试过程中只需对床体进行找平,简化了调试工艺,进而有利于减少安装时间和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座包括轨道座体,轨道座体设有依次连接的底边、连接边、顶边和折边,底边和顶边相对设置,连接边和折边相对并均垂直于底边,底边、连接边、顶边和折边共同围成滑道,运动部件位于滑道内并与底边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床体的高度方向,运动部件与滑道的顶面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部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轴承,两个第一支撑轴承沿床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边与底边之间形成有避让开口,运动部件通过连接件与支架连接,避让开口配置成能够供连接件通过,且运动部件沿床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避让开口沿床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医学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撑件,第一辅助支撑件位于滑道内,沿床体的高度方向,第一辅助支撑件与滑道的底面之间存在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辅助支撑件与滑道的顶面之间存在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配置成:在球管组件绕立柱的中轴线转动使得立柱具有倾覆趋势时,第一辅助支撑件能够与顶边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支撑件包括两个第一滚动轴承,两个第一滚动轴承沿床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滚动轴承通过第一偏心轴连接于支架上,使得第二距离能够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座还包括柱体,柱体沿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约束件包括一对第一止抵件和一对第二止抵件,第一止抵件位于柱体远离立柱的前侧并与柱体相抵,或者,第一止抵件位于折边远离立柱的前侧并与折边相抵;第二止抵件位于柱体靠近立柱的后侧并与柱体相抵,或者,第二止抵件位于折边靠近立柱的后侧并与折边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柱体位于轨道座体的上方,第一止抵件与柱体相抵,第二止抵件与折边相抵;医学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二辅助支撑件和第三辅助支撑件,第二辅助支撑件位于柱体的后侧,且沿床体的宽度方向,第二辅助支撑件与柱体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三辅助支撑件位于折边的前侧并位于滑道内,且沿床体的宽度方向,第三辅助支撑件与折边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
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配置成:在球管组件受到作用力使得立柱具有倾覆趋势时,第二辅助支撑件能够与柱体相抵,第三辅助支撑件能够与折边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辅助支撑件包括两个第二滚动轴承,两个第二滚动轴承沿床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滚动轴承通过第二偏心轴与支架连接,使得第三距离能够调节;第三辅助支撑件包括两个第三滚动轴承,两个第三滚动轴承沿床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滚动轴承通过第三偏心轴与支架连接,使得第四距离能够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包括支撑板和垂直连接于支撑板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止抵件和第二辅助支撑件均固定于第一安装板,第二止抵件和第三辅助支撑件均固定于第二安装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医学成像设备还包括固设于支架上的第四辅助支撑件,第四辅助支撑件位于折边的后侧并与折边相抵,或者,第四辅助支撑件位于柱体的后侧并与柱体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座还包括固设于床体的支承台,柱体与轨道座体均紧固连接于支承台,柱体与轨道座体中的一者与支承台的顶面连接、另一者与支承台的底面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医学成像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医学成像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医学成像设备在球管组件处于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医学成像设备省去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医学成像设备中滑动座与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医学成像设备中滑动座与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再一实施例的医学成像设备中滑动座与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滑动座与支架配合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轨道座体与支架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5所示的滑动座与支架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6所示的支架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13为图6所示的支架的局部示意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医学成像设备;
110-床体;
120-滑动座;121-滑道;122-轨道座体;1221-底边;1222-连接边;1223-顶边;1224-折边;1225-第一边;1226-第二边;1227-第三边;123-导轨条;124-柱体;125-支承台;126-外壳;
130-支架;131-支撑板;132-第一安装板;133-第二安装板;
140-运动部件;141-第一支撑轴承;142-滑块;143-连接件;
150-第一辅助支撑件;151-第一偏心轴;
160-约束件;161-第一止抵件;162-第二止抵件;163-第二辅助支撑件;164-第三辅助支撑件;165-第四辅助支撑件;1651-深沟球轴承;1652-固定板;
170-立柱;
180-球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相关技术中医学成像设备100a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医学成像设备100a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的一种示例中,医学成像设备100a包括床体110a、立柱170a、地轨190a和球管组件180a,地轨190a设置在床体110a附近的地面上并沿床体110a的长度方向延伸,立柱170a滑动设置在地轨190a上,球管组件180a设置在立柱170a上。这样,立柱170a可沿地轨190a滑动,以带动球管组件180a滑动。
但是,发明人发现该医学成像设备100a在装配后,调试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床体110a和地轨190a单独进行找平,还需要对床体110a和地轨190a之间的精度进行校准。这样,导致该医学成像设备100a的调试工艺复杂,安装时间长,安装效率低。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该医学成像设备100a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还设有用来支撑地轨190a和立柱170a的支撑结构,导致该医学成像设备100a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经过仔细研究,发明人发现该医学成像设备100a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地轨190a与床体110a分离设置,二者需要单独支撑和调试。
有鉴于此,发明人想到了一种医学成像设备,该医学成像设备中立柱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上设有运动部件,与运动部件配合的滑动座固设在床体上、而不是独立于床体。进一步地,发明人还发现该医学成像设备使用不稳定,为此,发明人设计该医学成像设备还具有约束件,确保支架只能沿床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本公开中的医学成像设备可以为各种X射线医学成像设备,特别是包含床体的X射线医学成像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医学成像设备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医学成像设备100在球管组件180处于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医学成像设备100省去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医学成像设备100中滑动座120与支架的配合示意图。参考图3至图5所示,医学成像设备100包括床体110、滑动座120、支架130、立柱170和球管组件180。其中,床体110固定在地面上,床体110可供患者躺平,滑动座120固设在床体110上,支架130连接于滑动座120,立柱170竖直设立在支架130上,球管组件180设置在立柱170上。
支架130能够相对于滑动座120沿床体110的长度方向(图3中以X方向示出)滑动,使得立柱170及球管组件180能够沿X方向移动,且立柱170能够绕其中轴线相对于支架130转动,使得球管组件180能够绕立柱170的中轴线转动,球管组件180能够相对于立柱170沿床体110的高度方向(图3中以Z方向示出)上下滑动。这样,医务人员可以方便地操作球管组件180运动至适当的位置对患者进行检查。应理解,球管组件180具有工作位置和闲置位置。在图3中,球管组件180在工作位置时,其在Z方向的正投影可以落于床体110上,患者躺在床体110上时,球管组件180向下发出的X射线能够投射至患者身体上,以实现对患者的检查。
其中,支架130能够相对于滑动座120沿X方向滑动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在第一种示例中,参考图4至图6所示,滑动座120设置在床体110沿其宽度方向(图4中以Y方向示出)的一侧,滑动座120包括轨道座体122,轨道座体122构造成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即形成为滑道,支架130上设有第一支撑轴承141,第一支撑轴承141在轨道座体122上沿滑道运动,支架130随着第一支撑轴承141沿滑道滑动。其中,图6为图5中支架130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二种示例中,参考图7所示,滑动座120可以为块状结构,滑动座120上开设有沿X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形成为滑道121,支架130上设有第一支撑轴承141,第一支撑轴承141与凹槽接触并沿滑道121滑动,支架130随着第一支撑轴承141沿滑道121滑动。其中,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医学成像设备100中滑动座120与支架130的配合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种示例中,第一支撑轴承141可以为滑动轴承,此时的第一支撑轴承141通过在滑道121内滑动以带动支架130沿X方向移动,或者,上述第一支撑轴承141也可以为滚动轴承,此时的第一支撑轴承141通过在滑道121内滚动以带动支架130沿X方向移动。在上述两种示例中,第一支撑轴承141还可以替换为滚轮,滚轮在滑道121内滚动以带动支架130沿X方向移动。第一支撑轴承141的数量可以设计为两个。
综合前文描述的内容,本实施例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具有滑动座120和支架130,滑动座120上设有沿X方向延伸的滑道121(例如轨道座体122构造形成的凹槽或者图7中滑动座120上形成的凹槽),支架130上设有运动部件140,运动部件140可以包括沿X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轴承141或两个滚轮。在运动部件140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轴承141的实施方案中,两个第一支撑轴承141能够通过在滑道121内滑动或滚动的方式运动,进而带动支架130及立柱170移动;在运动部件140包括两个滚轮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滚轮在滑道121内滚动,以带动支架130及立柱170沿滑道121移动。
应理解,由于第一支撑轴承1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轴承141与滑道121分别具有一个接触点,两个接触点可构成一条直线,则运动部件140与滑道121的接触基准为线接触,因此,可以保证运动部件140的运动轨迹的直线度,使得立柱170能够顺畅地沿直线滑动,以降低运动部件140出现卡滞而造成球管组件180滑动不顺畅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的几率。
在第三种示例中,参考图8所示,滑动座120可以为块状结构,滑动座120上设有沿X方向延伸的导轨条123,滑道121形成在导轨条123上,运动部件140可以为滑块142,滑块142滑动安装在导轨条123上,滑块142沿导轨条123滑动,以带动支架130沿X方向移动。其中,图8为再一实施例的医学成像设备100中滑动座120与支架130的配合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142还可以替换为与导轨条123配合的滑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上述导轨条123具体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获取方式容易。
应理解,运动部件140与滑道121接触,滑动座120还对运动部件140起到支撑作用,以支撑起支架130、立柱170及球管组件180。下文中以滑动座120包括轨道座体122,滑道121为轨道座体122构造成的凹槽,运动部件140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轴承141为例进行说明。
并且,参见上述图4至图8,支架130上还设有约束件160,约束件160与滑动座120配合,以限制支架130在Y方向上的位移。这样设置,可以尽可能地确保支架130只能沿X方向移动,进而有利于降低立柱170因支架130沿Y方向运动而倾覆或晃动的可能性,以提高立柱170的稳定性,使得球管组件180在工作位置发出的X射线尽可能稳定地投射于床体110,确保获取到高质量的图像。
综上,本实施例的医学成像设备100通过设计滑动座120固设于床体110上,滑动座120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滑道121,供立柱170设立的支架130上设有运动部件140,运动部件140沿滑道121运动。可见,该医学成像设备100中为立柱170滑动提供滑道121的滑动座120安装在床体110上。这样,由于滑动座120与床体110集成为一体,该医学成像设备100在调试过程中只需对床体110进行找平,简化了调试工艺,进而有利于减少安装时间和提高安装效率。而且,可无需再额外设置支撑结构来支撑滑动座120,避免增加零部件,以免该医学成像设备100的结构复杂化并有利于避免制造成本升高。
图9为图5所示的滑动座120与支架130配合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轨道座体122与支架130配合的局部示意图。参考图9和图10所示,当滑动座120包括轨道座体122时,轨道座体122设有依次连接的底边1221、连接边1222、顶边1223和折边1224,底边1221和顶边1223相对设置,连接边1222和折边1224相对并均垂直于底边1221,连接边1222位于底边1221和顶边1223的同一侧,底边1221、连接边1222、顶边1223和折边1224共同围成滑道121。
进一步地,轨道座体122还可以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边1225、第二边1226和第三边1227,第一边1225远离第二边1226的一端与底边1221远离连接边1222的一端相连,且第一边1225与底边1221紧密贴合,第二边1226与连接边1222紧密贴合,第三边1227与顶边1223紧密贴合。这样设计,轨道座体122的结构强度增加,以提高对第一支撑轴承141和支架130的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构成轨道座体122的所有边共同围合形成滑道121。应理解,该轨道座体122可以为钣金结构,其通过多次弯折制成。示例性地,可以先将一个平板折叠一次,使得平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平板的厚度方向层叠,平板的第三部分伸出;将第三部分折弯得到折边1224;再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折弯两次。
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折边1224远离顶边1223的一端不与底边1221接触,使得折边1224与底边1221之间形成有避让开口,避让开口能够避让连接件143,使得连接件143能够通过避让开口,以将第一支撑轴承141和支架130连接起来。并且,第一支撑轴承141沿Z方向的尺寸H1大于避让开口沿Z方向的尺寸H2,这样,第一支撑轴承141无法通过避让开口,以免第一支撑轴承141从避让开口脱出,确保第一支撑轴承141与滑道121的配合关系以及滑动座120对支架130的支撑作用保持,进而确保该医学成像设备100能够维持使用。
如图10所示,沿Z方向,第一支撑轴承141与滑道121的顶面之间存在间隙。这样设置,第一支撑轴承141只与滑道121的底面接触,而不与滑道121的顶面接触,进而可以减轻第一支撑轴承141同时与滑道121的底面和顶面接触而造成第一支撑轴承141出现卡滞的可能性,使得支架130及立柱170能够顺畅地沿滑道121滑动。
图11为图5所示的滑动座120与支架130配合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11所示,在滑动座120上形成有凹槽,凹槽形成为滑道121时,支架130上还设置有第一辅助支撑件150,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位于滑道121内,球管组件180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与滑道121的底面在Z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d1(d1>0mm),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与滑道121的顶面在Z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d2(d2>0mm),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可以被设计为相同或不同,例如d2<d1。其中,球管组件180位于工作位置时,其重心位于立柱170中轴线的正前侧,第一辅助支撑件150既不与滑道121的顶面接触,也不与滑道121的底面接触,即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不起支撑作用。此时的立柱170可看作处于平衡状态。这里,前侧是指沿Y方向立柱170朝向床体110的一侧(图9中以箭头F标示),相应地,后侧是指沿Y方向立柱170背向床体110的一侧(图9中以箭头R标示),左侧和右侧为立柱170沿X方向的两侧。
第二距离d2还配置成在球管组件180绕立柱170的中轴线转动使得立柱170具有倾覆趋势时,第一辅助支撑件150能够与滑道121的顶面相抵。应理解,当医务人员对患者检查完成后,可以操作处于工作位置的球管组件180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绕立柱170的中轴线转动,如90°,使得球管组件180偏离于床体110运动至闲置位置,以免站立起来的患者碰撞到球管组件180。球管组件180由工作位置转动90°时,球管组件180的重心偏离至立柱170的左侧或者右侧,立柱170失去平衡,导致立柱170及与立柱170相连的支架130对应地往左侧或者右侧倾倒。而本实施例这样设计,在立柱170及支架130往左侧或者右侧倾倒时,支架130带动第一支撑轴承141和第一辅助支撑件150倾倒,第一支撑轴承141脱离与滑道121底面的接触,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与滑道121顶面抵接,由于滑动座120固定在床体110上,因此受滑动座120的阻挡,第一辅助支撑件150、支架130及立柱170无法继续倾倒。
这样,球管组件180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与滑道121的顶面及底面均不接触,以免第一支撑轴承141出现卡滞。与此同时,第一辅助支撑件150可以避免球管组件180变换位置后重心变化而造成立柱170倾倒的风险,使得立柱170及球管组件18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医学成像设备100中立柱170和球管组件180的型号尺寸,合理的设计第二距离d2。例如,球管组件180的重量较大时,其转动较小的角度,立柱170便具有倾覆趋势,此时的第二距离d2的取值应较小。因此,第二距离d2可以较小,使得球管组件180变换位置而发生重心变化后,立柱170出现小幅度倾斜时,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便能与滑道121的顶面相抵接,以免立柱170严重倾斜。
根据图6和图11所示的示例,第一辅助支撑件150具体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滚动轴承,两个第一滚动轴承沿X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滚动轴承的内圈套装在第一偏心轴151的一端上,第一偏心轴151的另一端通过螺接件与支架130连接。这样,旋松螺接件后,通过旋拧第一偏心轴151,可以调节第二距离d2。如此,第二距离d2是可灵活设计的,使其更符合实际工况。例如,当球管组件180的重量较大时,可以调小第二距离d2,当球管组件180的重量较小时,可以调大第二距离d2。当然,第一滚动轴承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类型的轴承结构或者块状结构。
下文对约束件160与滑动座120的配合进行详细阐述。约束件160可以包括第一止抵件161和第二止抵件162,沿Y方向,第一止抵件161和第二止抵件162间隔设置。
例如,第一止抵件161可以位于折边1224的前侧并与折边1224抵接,第二止抵件162可以位于折边1224的后侧并与折边1224抵接。也即是说,约束件160同时与折边1224的前侧及后侧相抵,这样,折边1224对约束件160在Y方向上的位移起到了约束作用。
再例如,如图8所示,滑动座120上还可以设有柱体124,柱体124沿X方向延伸,第一止抵件161可以位于柱体124的前侧并与柱体124抵接,第二止抵件162可以位于柱体124的后侧并与柱体124抵接。也即是说,约束件160同时与柱体124的前侧及后侧相抵,这样,柱体124对约束件160在Y方向上的位移起到了约束作用。
又例如,如图9所示,滑动座120上还可以设有柱体124,柱体124沿X方向延伸,第一止抵件161可以位于柱体124的前侧并与柱体124抵接,第二止抵件162可以位于折边1224的后侧并与折边1224抵接。这样,柱体124阻挡约束件160往后侧移动,折边1224阻挡约束件160往前侧移动。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止抵件161可以位于折边1224的前侧并与折边1224抵接,第二止抵件162可以位于柱体124的后侧并与柱体124抵接。这样,折边1224阻挡约束件160往后侧移动,柱体124阻挡约束件160往前侧移动。
这样设计,约束件160与滑动座120的配合方式是多样的。并且,在约束件160与滑动座120抵接的基础上,沿Y方向,滑动座120也能够对支架130起到支承作用。这里,柱体124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呈图9所示的矩形,也可以呈圆形或其他形状。
其中,第一止抵件161的数量可以设计为两个,这样,第一止抵件161与折边1224或者柱体124具有两个接触点,两个接触点可构成一条直线,则第一止抵件161与折边1224或者柱体124的接触基准为线接触,因此,可以保证第一止抵件161与折边1224或者柱体124的接触精度高,第一止抵件161与折边1224或者柱体124接触良好。同理,第二止抵件162的数量也可以设计为两个,则第二止抵件162与折边1224或者柱体124的接触精度高,其与折边1224或者柱体124接触良好。
继续参考图9和图10所示,在柱体124位于轨道座体122的上方,第一止抵件161位于柱体124的前侧并与柱体124抵接,第二止抵件162位于折边1224的后侧并与折边1224抵接的实施方案中,医学成像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辅助支撑件163和第三辅助支撑件164。其中,第二辅助支撑件163位于柱体124的后侧,且第二辅助支撑件163与柱体124沿Y方向的距离为第三距离d3;第三辅助支撑件164位于折边1224的前侧,则第三辅助支撑件164位于滑道121内,且第三辅助支撑件164与折边1224沿Y方向的距离为第四距离d4。
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配置成:存在作用力施加至球管组件180上使得立柱170具有倾覆趋势时,第二辅助支撑件163能够与柱体124相抵接,第三辅助支撑件164能够与折边1224相抵接。
应理解,患者躺至床体110上后,医务人员对患者检查时可以通过对处于工作位置的球管组件18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球管组件180沿立柱170向下滑动以贴近患者。由于立柱170的高度较大,因此,对悬设在立柱170的顶部的球管组件180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时,立柱170容易失去平衡而往前侧倾倒。而本实施例这样设计,在立柱170往前侧倾倒时,支架130随着立柱170往前倾倒,第一止抵件161与柱体124脱开、第二止抵件162与折边1224脱开,而第二辅助支撑件163向前抵住柱体124、第三辅助支撑件164向后抵住折边1224。因此,受柱体124对第二辅助支撑件163以及折边1224对第三辅助支撑件164的阻挡,使得立柱170及支架130无法继续向前倾倒。
这样,医务人员操作处于工作位置的球管组件180向下移动时,第二辅助支撑件163和第三支撑件可以避免立柱170向前倾倒的风险,使得立柱170及球管组件180具有较高的使用稳定性。
当然,医学成像设备100在实际使用时,当对患者检查完毕,医务人员也可以对球管组件18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球管组件180上移。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医学成像设备100中立柱170和球管组件180的型号尺寸,合理的设计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例如,在立柱170呈细长状时,球管组件180受到较小的作用力,立柱170便具有倾覆趋势,此时的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的取值应较小。
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的取值均较小,则二者进一步配置成:立柱170向前小幅度倾斜时,第二辅助支撑件163便能与柱体124相抵、第三辅助支撑件164便能与折边1224相抵,以免立柱170严重倾斜。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不同时,第三距离d3可以设计为小于第四距离d4,因为第三辅助支撑件164位于滑道121内,通过设计第四距离d4稍大于第三距离d3,所以,当第四距离d4可以调节时,能够更方便地调节第四距离d4。
进一步地,根据图6所示的示例,支架130具体可以包括支撑板131、第一安装板132和第二安装板133,第一安装板132和第二安装板133均垂直连接于支撑板131,第一安装板132和第二安装板133相对并分别位于支撑板131的上部和下部。其中,第一止抵件161和第二辅助支撑件163均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32,第二止抵件162和第三辅助支撑件164均固定于第二安装板133。
示例性地,第二辅助支撑件163可以包括两个第二滚动轴承,两个第二滚动轴承沿X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滚动轴承通过第二偏心轴与第一安装板132连接,第二偏心轴沿Z方向垂直于第一安装板132。这样,通过旋拧第二偏心轴,可以调节第三距离d3。如此,第三距离d3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灵活地进行调节。其中,第二滚动轴承的数量不限于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当第二滚动轴承为两个时,球管组件180受到下压力而造成立柱170前倾时,两个第二滚动轴承同时与柱体124相抵,使得第二滚动轴承与柱体124的接触基准为线基准。当然,第二滚动轴承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类型的轴承结构或块状结构,只要其能够与柱体124抵接即可。
第三辅助支撑件164可以包括两个第三滚动轴承,两个第三滚动轴承沿X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滚动轴承通过第三偏心轴与第二安装板133连接,第三偏心轴沿Z方向垂直于第二安装板133。这样,通过旋拧第三偏心轴,可以调节第四距离d4,使得第四距离d4能够灵活设计以适应于实际工况。其中,第三滚动轴承的数量不限于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当第三滚动轴承为两个时,球管组件180受到下压力而造成立柱170前倾时,两个第三滚动轴承同时与折边1224相抵,使得第三滚动轴承与折边1224的接触基准为线基准。当然,第三滚动轴承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类型的轴承结构或块状结构,只要能够与折边1224抵接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柱体124位于轨道座体122的下方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止抵件161位于折边1224的前侧并与折边1224抵接,第二止抵件162位于柱体124的后侧并与柱体124抵接,此时医学成像设备100的第二辅助支撑件163设计成位于柱体124前侧且与柱体124沿Y方向存在间距,第三辅助支撑件164设计成位于折边1224的后侧且与折边1224沿Y方向存在间距,上述间距配置成使处于工作位置的球管组件180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立柱170具有向前倾覆的趋势时,第二辅助支撑件163能够抵接于柱体124上、第三辅助支撑件164能够抵接于折边1224,提高了立柱170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止抵件161和第二止抵件162可以为滚动轴承或者块状结构,只要其能够与滑动座120抵接即可。较佳地一种示例中,第一止抵件161和第二止抵件162均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圆弧面与滑动座120抵触。这样,在确保第一止抵件161和第二止抵件162能够承受滑动座120的支撑及起到限位作用的同时,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小,有利于减缓第一止抵件161及第二止抵件162与滑动座120之间的摩擦力对支架130的滑动的影响。
图12为图6所示的支架130的局部示意图一。如图12所示,支撑板131上可以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止抵件162安装在第一通孔内,第二止抵件162的部分由第一通孔凸出至支撑板131外以与柱体124或者折边1224相抵。这样,在第二止抵件16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以能够接受滑动座120提供的较大的支承力的同时,可以减小支撑板131与滑道121在Y方向之间的距离,支架130的稳定性高。
图13为图6所示的支架130的局部示意图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医学成像设备100还包括第四辅助支撑件165,第四辅助支撑件165设有两个深沟球轴承1651,两个深沟球轴承1651与支撑板131连接并沿X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深沟球轴承1651的圆弧面均与折边1224相抵接。这样,滑动座120还为第四辅助支撑件165提供支撑,支架130上与滑动座120的抵接位置增多,这样可以改善运动部件140的受力,则运动部件140与滑道121形成的摩擦力减小,有利于降低运动部件140沿滑道121运动时所产生的噪音。深沟球轴承1651的摩擦系数小,以利于减小深沟球轴承1651与折边1224摩擦产生的噪音。当然,深沟球轴承1651也可以替换为滚动轴承或者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深沟球轴承1651的数量设为两个,则两个深沟球轴承1651与折边1224的接触基准为线接触,确保其与折边1224均能够良好地接触。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深沟球轴承165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或者四个以上,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具体地,支撑板131上可以设有第二通孔,第四辅助支撑件165还设有固定板1652,固定板1652安装在第二通孔内,两个深沟球轴承1651分别与固定板1652沿X方向的两端连接。这样,深沟球轴承1651的部分由第二通孔凸出至支撑板131外以与折边1224相抵。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第四辅助支撑件165设有两个深沟球轴承1651,两个深沟球轴承1651可以与第一安装板132连接,两个深沟球轴承1651的圆弧面均与柱体124相抵接。这样,支架130上与滑动座120的抵接位置增多,也可改善运动部件140的受力,以利于降低运动部件140沿滑道121运动时所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滑动座120可以包括支承台125,支承台125固设于床体110上,轨道座体122和柱体124均可以紧固连接于支承台125上。通过设置支承台125,支承台125为轨道座体122、柱体124、支架130及立柱170提供支撑。其中,轨道座体122及柱体124与支承台125的连接方式不限于焊接、卡接或者螺接。其中,如图9所示,轨道座体122可以连接至支承台125的底面,柱体124连接至支承台125的顶面;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轨道座体122可以连接至支承台125的顶面,柱体124连接至支承台125的底面。
示意性地,如图3所示,医学成像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外壳126,外壳126与床体110固定连接,外壳126的后侧具有敞口,支承台125位于敞口内并与外壳126固定连接。这样,外壳126包覆住滑动座120,使得该医学成像设备100具有良好的整体视觉效果。
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中推导出来的其他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医学成像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100)包括:
滑动座(120),其固设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100)的床体(110)上,所述滑动座(120)具有沿所述床体(110)的长度方向(X)延伸的滑道(121);
支架(130),其上设有运动部件(140)和约束件(160),所述运动部件(140)沿所述滑道(121)运动,所述约束件(160)与所述滑动座(120)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架(130)在所述床体(110)的宽度方向(Y)上的位移;
立柱(170),其竖直设立在所述支架(130)上;以及
球管组件(180),其设置在所述立柱(17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
所述滑动座(120)包括轨道座体(122),所述轨道座体(122)设有依次连接的底边(1221)、连接边(1222)、顶边(1223)和折边(1224),所述底边(1221)和所述顶边(1223)相对设置,所述连接边(1222)和所述折边(1224)相对并均垂直于所述底边(1221),所述底边(1221)、连接边(1222)、顶边(1223)和折边(1224)共同围成所述滑道(121),所述运动部件(140)位于所述滑道(121)内并与所述底边(122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沿所述床体(110)的高度方向(Z),所述运动部件(140)与所述滑道(121)的顶面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运动部件(140)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轴承(141),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轴承(141)沿所述床体(11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折边(1224)与所述底边(1221)之间形成有避让开口,所述运动部件(140)通过连接件(143)与所述支架(130)连接,所述避让开口配置成能够供所述连接件(143)通过,且所述运动部件(140)沿所述床体(110)的高度方向(Z)的尺寸大于所述避让开口沿所述床体(110)的高度方向(Z)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撑件(150),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位于所述滑道(121)内,沿所述床体(110)的高度方向(Z),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与所述滑道(121)的底面之间存在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150)与所述滑道(121)的顶面之间存在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配置成:在所述球管组件(180)绕所述立柱(170)的中轴线转动使得所述立柱(170)具有倾覆趋势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150)能够与所述顶边(1223)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150)包括两个第一滚动轴承,两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沿所述床体(11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滚动轴承通过第一偏心轴(151)连接于所述支架(130)上,使得所述第二距离能够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滑动座(120)还包括柱体(124),所述柱体(124)沿所述床体(110)的长度方向(X)延伸;
所述约束件(160)包括一对第一止抵件(161),所述第一止抵件(161)位于所述柱体(124)远离所述立柱(170)的前侧并与所述柱体(124)相抵,或者,所述第一止抵件(161)位于所述折边(1224)远离所述立柱(170)的前侧并与所述折边(1224)相抵;以及
一对第二止抵件(162),所述第二止抵件(162)位于所述柱体(124)靠近所述立柱(170)的后侧并与所述柱体(124)相抵,或者,所述第二止抵件(162)位于所述折边(1224)靠近所述立柱(170)的后侧并与所述折边(1224)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柱体(124)位于所述轨道座体(122)的上方,所述第一止抵件(161)与所述柱体(124)相抵,所述第二止抵件(162)与所述折边(1224)相抵;
所述医学成像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辅助支撑件(163),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件(163)位于所述柱体(124)的后侧,且沿所述床体(110)的宽度方向(Y),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件(163)与所述柱体(124)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以及
第三辅助支撑件(164),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件(164)位于所述折边(1224)的前侧并位于所述滑道(121)内,且沿所述床体(110)的宽度方向(Y),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件(164)与所述折边(1224)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
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配置成:在所述球管组件(180)受到作用力使得所述立柱(170)具有倾覆趋势时,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件(163)能够与所述柱体(124)相抵,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件(164)能够与所述折边(1224)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
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件(163)包括两个第二滚动轴承,两个所述第二滚动轴承沿所述床体(11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滚动轴承通过第二偏心轴与所述支架(130)连接,使得所述第三距离能够调节;
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件(164)包括两个第三滚动轴承,两个所述第三滚动轴承沿所述床体(11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滚动轴承通过第三偏心轴与所述支架(130)连接,使得所述第四距离能够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支架(130)包括支撑板(131)和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1)的第一安装板(132)和第二安装板(133),所述第一止抵件(161)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件(163)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32),所述第二止抵件(162)和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件(164)均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33)。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架(130)上的第四辅助支撑件(165),所述第四辅助支撑件(165)位于所述折边(1224)的后侧并与所述折边(1224)相抵,或者,所述第四辅助支撑件(165)位于所述柱体(124)的后侧并与所述柱体(124)相抵。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学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滑动座(120)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床体(110)的支承台(125),所述柱体(124)与所述轨道座体(122)均紧固连接于所述支承台(125),所述柱体(124)与所述轨道座体(122)中的一者与所述支承台(125)的顶面连接、另一者与所述支承台(125)的底面连接。
CN202222299280.3U 2022-08-31 2022-08-31 医学成像设备 Active CN218738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9280.3U CN218738970U (zh) 2022-08-31 2022-08-31 医学成像设备
PCT/CN2023/102457 WO2024045810A1 (en) 2022-08-31 2023-06-26 Medical imag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9280.3U CN218738970U (zh) 2022-08-31 2022-08-31 医学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8970U true CN218738970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2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9280.3U Active CN218738970U (zh) 2022-08-31 2022-08-31 医学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8970U (zh)
WO (1) WO20240458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2955A (en) * 1975-08-11 1978-04-04 Picker Corporation X-ray apparatus
DE2908914A1 (de) * 1979-03-07 1980-09-18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Roentgenuntersuchungsgeraet mit einem horizontalen patientenlagerungstisch und einer in tischlaengsrichtung verfahrbaren saeule mit einem roentgenstrahler
US4450575A (en) * 1983-01-17 1984-05-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X-Ray tomography table having a virtual fulcrum arm pivo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5810A1 (en)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0952C (zh) 显示器
US8641277B2 (en) Sliding counterbalanced C-arm position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uch devices
CN102894992B (zh) 头部固定器、成像台和x-射线ct设备
CN111751083B (zh) 一种用于大口径光学元件检测的调整与翻转设备
CN104135940A (zh) 超声波诊断装置用台车
US20040202286A1 (en) Dental X-ray device comprising a mobile support structure
CN111457198A (zh) 平衡机构与具有该平衡机构的移动医疗装置
CN211085112U (zh) 一种三维检测装置
CN102133108A (zh) 超声波诊断装置
TWM620291U (zh) 支撐裝置
CN218738970U (zh) 医学成像设备
US7556427B2 (en) X-ray radiography apparatus and X-ray generator moving device
US20200323503A1 (en) Mobile tomosynthesis system and method
US4197465A (en) X-ray table
CN111358485A (zh) 三轴移动的可居中ct扫描床
US20090062657A1 (en) Ultrasonic diagnostic apparatus
CN207352188U (zh) 安装平台及安检设备
CN111631740B (zh) 一种支撑c形臂的可调机构及其设备
CN113606466A (zh) 一种便携式双目摄影测量装置
CN211533499U (zh) 一种裁判椅
CN219758062U (zh) 一种载台结构及测试设备
JP2522221B2 (ja) X線透視撮影台
CN218481078U (zh) 一种便于摆放的水准仪
CN212037449U (zh) 一种隆胸整形用内窥镜调节装置
CN217358955U (zh) 一种夹具及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