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1300U - 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31300U CN218731300U CN202222869276.6U CN202222869276U CN218731300U CN 218731300 U CN218731300 U CN 218731300U CN 202222869276 U CN202222869276 U CN 202222869276U CN 218731300 U CN218731300 U CN 2187313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device
- area
- partition
- battery
- partition rib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相邻两个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设置有换热板,换热板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本体具有对应于第一表面的侧壁,内腔中设置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分隔筋,分隔筋设置于本体的两个侧壁的内壁面之间,以将内腔分隔为多个流道;分隔筋与侧壁的内壁面相对倾斜,而使分隔筋的端部的一侧与侧壁形成钝角区域且另一侧与侧壁形成锐角区域,多个锐角区域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中设置有加强部,多个分隔筋相对内壁面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二区域中未设置加强部;或者,第二区域中设置有加强部,且第二区域的加强部的截面积小于第一区域的加强部的截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装置设计中,为实现换热板的形变适应能力,现有的换热板将其内部分隔流道的筋板设置为与换热板的内壁面相对倾斜。然而,相对倾斜的筋板与换热板的侧壁共同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结构,结构强度较差,局部受到压力后容易导致换热板结构压溃,导致换热板的结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兼顾换热板的形变适应能力和结构强度的电池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中,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所述电池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电池中表面积最大的表面,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设置有换热板,其中:所述换热板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对应于第一表面的侧壁,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分隔筋,所述分隔筋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之间,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多个流道;其中,所述分隔筋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相对倾斜,而使所述分隔筋的端部的一侧与所述侧壁形成钝角区域且另一侧与所述侧壁形成锐角区域,多个所述锐角区域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于所述分隔筋与所述侧壁,所述多个分隔筋相对所述内壁面的倾斜方向相同;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中未设置加强部;或者,所述第二区域中设置有加强部,且所述第二区域的加强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加强部的截面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将换热板的分隔筋与侧壁之间形成的多个锐角区域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在第一区域设置加强部,同时在第二区域不设置加强部,或者在第二区域设置比其他其一区域的加强部的截面积更小的加强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加强部提升分隔筋与侧壁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换热板的结构强度,同时能够避免流道因变形导致液体流阻提高而影响换热能力。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部分锐角区域不设置加强部或者设置截面积较小的加强部,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板在相应位置的形变适应能力,以此在相关区域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示出的电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示出的换热板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A-A所作的剖视图;
图6至图12分别是根据其他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换热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换热板;
110.侧壁;
120.分隔筋;
130.流道;
131.端部流道;
140.加强部;
200.电池;
201.第一表面;
300.电池箱体;
H1.高度;
H2.间距;
H3.高度;
H4.间距;
P1.第一区域;
P2.第二区域;
Q.钝角区域;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是以车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池装置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200,多个电池200可以沿第一方向X排列,且相邻两个电池200的第一表面201之间设置有换热板100,该第一表面201即为电池200中表面积最大的表面。配合参阅图2,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电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具体示出了相邻两个电池200与一块换热板100的立体装配结构;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3示出的换热板100的俯视图;图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沿图4中的直线A-A所作的剖视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100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该本体具有对应于电池的第一表面201的侧壁110,且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分隔筋120。这些分隔筋120设置于本体的两个侧壁110的内壁面之间,多个分隔筋120将本体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流道130。其中,分隔筋120与侧壁110的内壁面相对倾斜(即两者之间的夹角不为0、180°或者90°),而使分隔筋120的端部的一侧与侧壁110形成钝角区域Q且另一侧与侧壁110形成锐角区域。并且,多个分隔筋120相对内壁面的倾斜方向均相同。具体地,对于一个分隔筋120而言,其一个端部的一侧为锐角区域,另一侧为钝角区域Q,其另一个端部的一侧为钝角区域Q,另一侧为锐角区域,亦即,一个分隔筋120的两个端部的同一侧分别为锐角区域和钝角区域Q。据此,分隔筋120与侧壁110能够形成四边形的结构,且每个四边形中的一对对角位置分别对应两个锐角区域,另一对对角位置分别对应两个钝角区域Q。在此基础上,将多个锐角区域分为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该第一区域P1中设置有加强部140,该加强部140连接于分隔筋120与所述侧壁110,该第二区域P2中未设置加强部140(或者该第二区域P2中设置有加强部140,且第二区域P2的加强部140的截面积小于第一区域P1的加强部140的截面积)。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加强部140提升分隔筋120与侧壁110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换热板100的结构强度,同时能够避免流道130因变形导致液体流阻提高而影响换热能力。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部分锐角区域不设置加强部140或者设置截面积较小的加强部140,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板在相应位置的形变适应能力,以此在相关区域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加强部140可以与分隔筋120和侧壁110为一体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加强加强部140与侧壁110和分隔筋120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板100的结构强度,同时有利于简化制程,降低成本。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分隔筋120相对内壁面110的倾斜角度可以均相等。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每个流道130的截面均呈平行四边形,据此使得换热板100具备良好的形变缓冲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有利于简化换热板100的结构复杂度,降低加工难度。基于多个分隔筋120相对内壁面110的倾斜角度均相等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分隔筋120沿第二方向Y可以为等间距排列。据此,除了沿第二方向Y位于两端部的两个流道130以外,其他流道130的截面形状均相同。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简化换热板100的结构复杂度,进一步降低加工难度。
基于多个分隔筋120相对内壁面110的倾斜角度均相等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区域P1中设置的加强部140的形状均相同。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简化换热板100的结构复杂度,进一步降低加工难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区域P1中设置的加强部140的形状亦可不完全相同。例如,当第二区域P2中也设置有加强部140时,多个第一区域P1中设置的加强部140的最小的截面积仍大于第二区域P2中设置的加强部140的截面积。
参阅图6,图6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换热板100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5之于图4的剖切位置。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分隔筋120相对于侧壁110的内壁面的倾斜方向相同的基础上,换热板100的多个分隔筋120与侧壁110的内壁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不相同。例如,图6中示出的一部分分隔筋120(例如位于沿第二方向Y的端部的分隔筋120)的倾斜角度不同于另一部分分隔筋120的倾斜角度,即多个分隔筋120的倾斜角度不完全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分隔筋120的倾斜角度亦可完全不相同,即每个分隔筋120的倾斜角度均不相同。
参阅图7,图7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换热板100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5之于图4的剖切位置。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区域P2可以是沿第二方向Y位于中间位置的锐角区域。由于电池鼓胀时其中间区域产生的变形程度最大,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电池的膨胀力,提供充分的变形空间。例如,分隔筋120可以为偶数个。在此基础上,偶数个分隔筋120具有沿第二方向Y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分隔筋120,这两个分隔筋120的相对的两个锐角区域可以分别为上述的第二区域P2。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在进一步保证对电池鼓胀形变的适应的同时,能够使得包含偶数个分隔筋120的换热板100的中部的受力更加均匀。
参阅图8,图8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换热板100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5之于图4的剖切位置。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仍以第二区域P2是沿第二方向Y位于中间位置的锐角区域为例。例如,分隔筋120为奇数个。在此基础上,奇数个分隔筋120具有沿第二方向Y位于中间位置的一个分隔筋120,该一个分隔筋120的两侧的两个锐角区域分别为上述的第二区域P2。换言之,奇数个分隔筋120中沿第二方向Y位于中间的分隔筋120的两端的锐角区域均不设置加强部140。
参阅图9,图9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换热板100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5之于图4的剖切位置。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仍以分隔筋120为奇数个为例,奇数个分隔筋具有位于上述的一个分隔筋120(即位于中间位置的一个分隔筋120)的两侧的两个分隔筋120,这两个分隔筋120的相对的两个锐角区域也可以为第二区域P2。换言之,在该实施方式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流道130所包含的四个锐角区域均不设置加强部140。
参阅图10,图10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换热板100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5之于图4的剖切位置。
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定义沿第二方向Y位于端部的流道130为端部流道131。在此基础上,参与形成该端部流道131的锐角区域可以不设置加强部14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弱利用加强部140在换热板100的端部所提供的支撑功能,避免换热板100只在中间区域产生形变,保证换热板100能够适应于电池第一表面201的整体形变趋势,且从图10可以看出,参与形成该端部流道131的锐角区域分布在换热板100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且上述如以角区域未设置加强部140,据此能够避免换热板100两端的易变形区集中在换热板的一侧(该“一侧”为换热板100沿厚度方向的一侧),从而使得换热板100两侧(该“两侧”为换热板100沿厚度方向的两侧)受到电池挤压时的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换热板100的整体结构强度。需说明的是,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是以分隔筋120为偶数个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分隔筋120为奇数个时,亦可采用上述关于端部流道131的结构设计,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参阅图11,图1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换热板100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5之于图4的剖切位置。
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各锐角区域中均设置有加强部140,且第二区域P2设置的加强部140的截面积小于其他加强部140的截面积。其中,上述的第二区域P2可以参考图2至图1示出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二区域P2的描述。
参阅图12,图1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换热板100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5之于图4的剖切位置。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基于各锐角区域中均设置有加强部14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Y,多个加强部140的截面积可以由中部到端部渐增。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方向Y可以是电池200的高度方向,即换热板100内的多个分隔筋120是沿电池200的高度方向排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板100内的多个分隔筋120亦可沿其他方向排列,例如但不限于电池200的宽度方向,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可以是电池包,即该电池装置可以包括电池箱体300,且多个电池200和换热板100的装配结构容纳于电池箱体300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亦可为其他类型,例如电池模组,且电池模组至少包括电池和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之间的换热板。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电池200可以采用方壳电池,即具有顶面、底面以及设置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两个第一侧面和两个第二侧面,这两个第一侧面相对布置,这两个第二侧面相对布置,且第一侧面为上述的第一表面201,即第一侧面的表面积大于第二侧面的表面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200亦可呈圆柱体、扁平体或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另外,电池单体依照电池封装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柱形电池单体、方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元,且这些电池单元是沿第一方向X排列。其中,每个电池单元可以包括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至少两个电池200。在此基础上,换热板100可以设置于属于同一个电池单元的至少两个电池200的第一表面201。其中,该第三方向Z可以是与第一方向X不相平行的另一水平方向,进一步地,该第三方向Z可以是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另一水平方向。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装置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电池装置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将换热板100的分隔筋120与侧壁110之间形成的多个锐角区域分为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并在第一区域P1设置加强部140,同时在第二区域P2不设置加强部140,或者在第二区域P2设置比第一区域P1的加强部140的截面积更小的加强部14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加强部140提升分隔筋120与侧壁110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换热板100的结构强度,同时能够避免流道130因变形导致液体的流阻提高而影响换热能力。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部分锐角区域不设置加强部140或者设置截面积较小的加强部140,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板100在相应位置的形变适应能力,以此在相关区域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2)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所述电池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电池的其他任意表面的表面积,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设置有换热板,其中:
所述换热板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侧壁,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分隔筋,所述分隔筋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之间,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多个流道;
其中,所述分隔筋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相对倾斜,而使所述分隔筋的端部的一侧与所述侧壁形成钝角区域且另一侧与所述侧壁形成锐角区域,多个所述锐角区域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于所述分隔筋与所述侧壁,所述多个分隔筋相对所述内壁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中未设置加强部;或者,所述第二区域中设置有加强部,且所述第二区域的加强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加强部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隔筋相对所述内壁面的倾斜角度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隔筋沿所述第二方向等间距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区域中设置的加强部的形状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锐角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为偶数个,偶数个所述分隔筋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所述分隔筋,所述两个分隔筋的相对的两个所述锐角区域分别为所述第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为奇数个,奇数个所述分隔筋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分隔筋,所述一个分隔筋的两侧的两个所述锐角区域分别为所述第二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奇数个所述分隔筋具有位于所述一个分隔筋两侧的两个所述分隔筋,所述两个分隔筋的相对的两个所述锐角区域也为所述第二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多个所述加强部的截面积由中部到端部渐增。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端部的流道为端部流道,参与形成所述端部流道的所述锐角区域未设置所述加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具有顶面、底面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的两个第一侧面和两个第二侧面,所述两个第一侧面相对布置,所述两个第二侧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的第一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单元,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属于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池第三方向排列,所述换热板设置于属于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池的第一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69276.6U CN218731300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电池装置 |
DE202023102675.3U DE202023102675U1 (de) | 2022-10-28 | 2023-05-17 | Batterievorrichtu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69276.6U CN218731300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电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31300U true CN218731300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59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69276.6U Active CN218731300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电池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31300U (zh) |
DE (1) | DE202023102675U1 (zh) |
-
2022
- 2022-10-28 CN CN202222869276.6U patent/CN218731300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5-17 DE DE202023102675.3U patent/DE202023102675U1/de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202023102675U1 (de) | 2023-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16205B (zh) | 一种用于车辆背门内板的加强件 | |
US20080090130A1 (en) | Manifold for Fuel Cell Stack | |
CN218731300U (zh) | 电池装置 | |
US11721869B2 (en) | Battery pack | |
KR101776849B1 (ko) | 공기대 공기 대향류 열교환기 | |
CN105390652B (zh) | 动力电池的连接器、动力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汽车 | |
CN218827378U (zh) | 液冷板、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9347479U (zh) | 换热扁管及换热器 | |
CN216793814U (zh) | 液冷板及电池包 | |
CN115217822B (zh) | 双相力学超材料及制造方法 | |
CN220652124U (zh) | 电池装置 | |
CN113193281A (zh) |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液冷结构 | |
CN110341797B (zh) | 一种组合横梁及车辆 | |
CN219086082U (zh) | 电池装置 | |
CN213769384U (zh) | 包装液晶模组的托盘 | |
CN215827505U (zh) | 模组固定托盘和集装箱 | |
CN220710416U (zh) | 电池装置 | |
CN219801049U (zh) | 电池装置 | |
CN217823108U (zh) | 电池装置 | |
CN116877615A (zh) | 一种内凹型负泊松比吸能结构 | |
CN219801051U (zh) | 电池装置 | |
CN219419306U (zh) | 电池装置 | |
CN211738613U (zh) | 一种抗扭型槽钢 | |
CN213385195U (zh) | 一种齿轮放置架 | |
CN216184683U (zh) | 嵌件一体发泡式汽车扶手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