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6082U - 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6082U
CN219086082U CN202223500836.7U CN202223500836U CN219086082U CN 219086082 U CN219086082 U CN 219086082U CN 202223500836 U CN202223500836 U CN 202223500836U CN 219086082 U CN219086082 U CN 219086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ll
battery device
battery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08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绪龙
王帅锋
刘国峰
蒋昕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08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6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6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6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电池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表面积大于电池的其他任意表面的表面积,相邻两个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设置有换热板,其中:换热板具有内腔并包括换热部及两个端部,内腔贯通换热部和端部;换热部具有换热壁,换热壁贴接于第一表面;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端部具有弯折壁,弯折壁连接于换热壁,端部连接于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大于端部远离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以使弯折壁与第一表面具有间隙;沿第二方向,一个端部的高度在换热部的高度中的占比小于或者等于1/8。

Description

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装置的现有设计方案中,电池的侧面设置有液冷板实现换热,液冷板的端部采用直角结构时,液冷板的中部容易产生较大幅度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换热板中部的形变幅度并保证较佳换热效果的电池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中,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所述电池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电池的其他任意表面的表面积,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设置有换热板,其中:所述换热板具有内腔并包括换热部及两个端部,所述内腔贯通所述换热部和端部;所述换热部具有换热壁,所述换热壁贴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端部具有弯折壁,所述弯折壁连接于所述换热壁,所述端部连接于所述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端部远离所述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以使所述弯折壁与所述第一表面具有间隙;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一个所述端部的高度在所述换热部的高度中的占比小于或者等于1/8。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换热板包括换热部及两个端部,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换热部的两端并具有弯折壁,端部连接于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大于端部远离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以使弯折壁与第一表面具有间隙,一个端部的高度在换热部的高度中的占比小于或者等于1/8。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换热板的端部呈直角形而导致中部的形变幅度较大,同时能够避免不与电池接触的端部的占比过大而使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过小,使得换热板在保证较佳换热效果的同时减小中部的形变幅度,据此提升电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热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换热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直线A-A所作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一种现有电池装置的换热板的形变趋势示意图;
图6是图3示出的换热板的形变趋势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换热板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至图11分别是根据其他几个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换热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和图13分别是根据其他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换热板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示出的电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池;
101.第一表面;
200.换热板;
201.流道;
210.换热部;
211.换热壁;
220.端部;
221.弯折壁;
2211.第一斜线段;
2212.第二斜线段;
2213.第一圆弧段;
2214.第二圆弧段;
2215.斜线段;
2216.圆弧段;
222.端面;
223.倒角结构;
230.倒角结构;
240.分隔筋;
α.夹角;
β.顶角;
γ.夹角;
D1.厚度;
D2.厚度;
H1.高度;
H2.高度;
R.半径;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具体示出了电池装置的两个电池100和一块换热板200的立体分解结构。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是以应用于车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池装置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电池100,电池100具有第一表面101,该第一表面101的表面积大于电池100的其他任意表面的表面积,且相邻两个电池100的第一表面101之间设置有换热板20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可以为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可以形成电池模组后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多个电池可以通过端板和侧板进行固定。多个电池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配合参阅图2至图6,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换热板200的平面示意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沿图2中的直线A-A所作的剖视图;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一种现有电池装置的换热板200的形变趋势示意图;图6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3示出的换热板200的形变趋势示意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200具有内腔并包括换热部210及两个端部220,该内腔贯通该换热部210和该端部220。换热部210具有换热壁211,该换热壁211贴接于电池100的第一表面101。两个端部220分别连接于换热部210沿第二方向Y的两端,且该第二方向Y垂直于上述的第一方向X,且第二方向Y可以例如为附图中的高度方向。端部220具有弯折壁221,该弯折壁221连接于换热部210的换热壁211,端部220连接于换热部210的一端的厚度大于端部220远离换热部210的一端的厚度,以使弯折壁221与电池100的第一表面101具有间隙,即端部220与电池100不接触。在此基础上,沿第二方向Y,一个端部220的高度H1在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中的占比小于或者等于1/8。由于电池100的膨胀方向主要是垂直于第一表面101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换热板200设置于电池100的第一表面101且受到电池100膨胀力挤压时,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换热板200的端部220呈直角形而导致中部的形变幅度较大,同时能够避免不与电池100接触的端部220的占比过大而使换热板200的换热面积过小,使得换热板200在保证较佳换热效果的同时减小中部的形变幅度,据此提升电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热性能。
具体地,如图6所示,换热板200的两个端部220如果采用直角型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两个端部220获得较佳的支撑效果,即换热板200的两个端部220不容易产生变形,反而会导致换热板200除了两端部220的其他部分的变形幅度较大,导致换热板200内部的局部流阻会较大。相比之下,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将换热板200的两个端部220采用倾斜状的结构,使得端部220相比于采用直角结构时更加容易变形,因此可以使得换热板200受挤压力时是包括端部220在内的整体一起变形,受力更加均匀,不会导致局部变形幅度较大。并且,直角结构还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挤压力较大时会导致断裂失效,对此,本实用新型将端部220的高度H1与换热部210的高度H2采用特殊的设计,避免端部220的高度H1占比过小而使端部220趋于直角结构,同时能够比较面端部220的高度H1占比过大而使换热板200难以保证足够的换热面积。
为了更加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和功效,以下表1将对多个实施例的相关设计参数进行例举。其中,“h1”列的数值表示端部220的高度H1,单位为mm,“h2”列的数值表示换热部210的高度H2,单位为mm,“h1/h2”列的数值表示端部220的高度H1在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中的占比,“β”列的数值表示端部220的截面呈梯形时的顶角的角度,“温升速率”列的数值表示常温充电工况下,电池100的电芯的温度升高速率,单位为℃/min。
h1 h2 h1/h2 β 温升速率
实施例1 2.5 50 1/20 120° 0.42
实施例2 3.3 50 1/15 120° 0.44
实施例3 5 50 1/10 120° 0.46
实施例4 5.6 50 1/9 120° 0.47
实施例5 6.25 50 1/8 120° 0.5
对比例 7.14 50 1/7 120° 0.52
表1
承上所述,以端部220的截面呈梯形为例,当顶角(即端部220的弯折壁221与端面222之间的夹角β)角度和换热部210的厚度D2(即端部220连接于换热部210一端的厚度D2)保持不变时,端部220的高度H1在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中的占比越小,则端部220的端面222的厚度(即端部220背向换热部210一端的厚度D1)越大,反之,端部220的高度H1在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中的占比越大,则端部220的端面222的厚度D1越小,据此,本实用新型将上述占比采用小于1/8的设计,能够避免端部220的端面222的厚度D1过小,进而避免端部220的截面趋近于三角形,据此避免应力集中问题。再者,当端部220的端面222的厚度D1与换热部210的厚度D2的相对关系(即端部220的两端的厚度D1、D2的相对关系)保持不变时,端部220的高度H1在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中的占比越小,则顶角越趋近于180°,反之,端部220的高度H1在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中的占比越大,则顶角越趋近于90°,当顶角趋近于180°或者90°时,都会使得换热板200的端部220趋近于直角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保证端部220呈相对换热部210的倾斜弯折结构,据此保证换热板200具有较佳的形变适应能力,减小局部形变幅度。另外,由“温升速率”列的数值比对可知,本实用新型将端部220的高度H1在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中的占比采用特殊的设计,能够有效控制电池100的温升速率处于较低水平,由于温升速率越高则表示换热板200的换热效果越差,则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障换热板200的换热效果。
再者,上述表1中的单个电池100的电芯的温升速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测得:常温下调整电池包01至SOC为5%;25℃达到热平衡,通过温度检测器测定电池100的温度均在25℃±2℃;按照快充MAP窗口进行充电至80%;Tmax≥32℃通入冷却液体,Tmax≤29℃停止通入;根据NTC实时监控单个电池100的电芯温度变化得出温升速率。其中,冷却液进入时的恒定温度可以设定为22℃,流量为14L/min。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Y,定义端部220的高度H1为h1、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为h2、电池100的高度为h0。在此基础上,端部220的高度H1可以采用以下设计范围:0<h1≤(h0-h2)/2。需说明的是,所谓电池100的高度,是指电池100的肩高,即不考虑电池100的极柱等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避免换热板200的端部220的高度H1过大而影响换热效果。
如图3所示,基于端部220的高度H1采用0<h1≤(h0-h2)/2的设计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端部220的高度H1可以进一步采用以下设计范围:0.05h0≤h1≤0.1h0,例如h1=0.05h0、h1=0.06h0、h1=0.08h0、h1=0.1h0等。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Y,定义换热部210的高度H2为h2、电池100的高度为h0。在此基础上,换热部210的高度H2可以采用以下设计范围:0.8h0≤h2<h0,例如h2=0.8h0、h2=0.85h0、h2=0.9h0、h2=0.95h0等。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换热部210的高度H2相比于电池100的高度过小而导致换热面积难以满足换热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Y,端部220连接于换热部210的一端至端部220远离换热部210的一端的厚度渐减,以下将对符合该设计构思的几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在符合上述厚度渐减的结构设计基础上,端部220及其弯折壁221的形状亦可采用其他任何可能的设计,亦可包括不规则的多段折线、曲线、多段曲线等,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端部220的截面可以大致呈梯形,该梯形的两条腰分别为端部220的弯折壁221,且梯形的下底一侧连接于换热部210(当然实际还是弯折壁221连接于换热壁21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将端部220设计为梯形截面,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相比于三角形等结构,进一步避免端部220背向换热部210的一端(即梯形的上底)产生应力集中问题,避免在压力下存在压溃风险。
如图3和图4所示,基于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夹角α为120°~160°,且端部220的截面呈梯形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梯形的上顶角,即端部220的弯折壁221与端面222之间的夹角β可以为100°~160°,例如100°、120°、135°、150°、160°等。再者,由于梯形的同侧的(即对应于一个弯折壁221)上顶角与下顶角的角度之和为180°,可知梯形的下顶角可以为20°~80°。另外,由于梯形的下底(无实际结构,附图未示出)与换热壁211之间的夹角保持为90°,则90°与下顶角的角度之和即为上述夹角α的角度(110°~17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夹角α过小而接近90°进而趋向于直角结构,同时能够避免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夹角α过大而使弯折部的高度H1占比过大,另外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夹角α过大而接近180°时,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趋近于延伸方向相同的一个壁,也会使得端部220趋向于直角结构。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连接处可以具有倒角结构23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优化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连接处的应力情况,同时避免形成尖锐结构而割伤操作者或者电池100。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端部220具有背向换热部210的端面222(例如梯形的上底),弯折壁221与该端面222的连接处可以具有倒角结构223。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优化弯折壁221与该端面222的连接处的应力情况,同时避免形成尖锐结构而割伤操作者或者电池100。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内腔对应于换热部210的部分中可以设置有分隔筋240,该分隔筋240连接于换热部210的两侧换热壁211之间,以将内腔分隔为多个流道20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分隔筋240分隔出多个流道201,同时利用分隔筋240提供支撑功能,提升换热板200的结构强度。
如图3所示,基于内腔中设置有分隔筋24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分隔筋240与换热壁211具有大于0且小于90°的夹角γ。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分隔筋240提供支撑功能和缓冲功能,提升换热板200的结构强度和振动工况下的冲击吸收能力。
参阅图7和图8,图7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换热板200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3之于图2的剖切位置;图8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7中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200的端部220的截面可以大致呈弓形,以使端部220的弯折壁221大致呈圆弧形。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圆弧结构减少转角应力集中,增加换热板200的换热壁211的整体挤压变形能力。
如图7和图8所示,基于换热板200的端部220的截面呈弓形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定义弯折壁221的对应圆弧的半径R为r,并定义换热板20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即换热部210的厚度D2)为d2。在此基础上,弯折壁221的对应圆弧的半径R可以满足以下设计范围:d2/2≤r≤5d2。例如d2/2、d2、2d2、5d2等。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弯折壁221的对应圆弧的半径R过大而使端部220的圆弧形趋近于平面,即避免换热板200的端部220趋近于直角结构。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内腔对应于换热部210的部分中可以设置有分隔筋240,该分隔筋240连接于换热部210的两侧换热壁211之间,以将内腔分隔为多个流道201。并且,分隔筋240与换热壁211相垂直。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分隔筋240分隔出多个流道201,同时利用分隔筋240提供支撑功能,提升换热板200的结构强度。
参阅图9,图9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换热板2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忽略了各结构的厚度,仅以线条形式表示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截面形状。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弯折壁22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段斜线段,且至少两段斜线段与换热壁211的相对倾斜角度不相等,例如图9中示出的第一斜线段2211和第二斜线段2212。
参阅图10,图10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换热板2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忽略了各结构的厚度,仅以线条形式表示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截面形状。
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弯折壁22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段圆弧段,且至少两段圆弧段的对应圆半径不相等,例如图10中示出的第一圆弧段2213和第二圆弧段22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弯折壁221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段圆弧段时,至少两段圆弧段的对应圆半径亦可相等,此时,至少两段圆弧段的对应圆的圆心不重合,据此亦可保证端部220连接于换热部210的一端至端部220远离换热部210的一端的厚度渐减。
参阅图11,图1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换热板2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忽略了各结构的厚度,仅以线条形式表示换热壁211与弯折壁221的截面形状。
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弯折壁22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段斜线段2215及至少一段圆弧段2216。
参阅图12,图1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换热板200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3之于图2的剖切位置。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200的端部220的截面可以大致呈梯形,在此基础上,换热板200的内腔中设置有分隔筋240,且分隔筋240与换热部210的换热壁211相垂直。
参阅图13,图1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换热板200的剖视图,其具体剖切位置可以参照图3之于图2的剖切位置。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换热板200的端部220的截面可以弓形,在此基础上,换热板200的内腔中设置有分隔筋240,且分隔筋240与换热部210的换热壁211之间具有不为0、90°和180°的夹角。
参阅图14和图15,图1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电池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14中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元,这些电池单元沿第一方向X排列,且每个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多个电池100,该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且第三方向Z可以例如为附图示出的换热板200的长度方向。在此基础上,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之间设置有一块换热板200,即一块换热板200是贴接于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多块电池100的第一表面101。
如图1或者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100可以为方壳电池,且电池具有顶面、底面以及连接于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两个第一侧面和两个第二侧面,这两个第一侧面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X并沿第一方向X间隔布置,第一侧面的表面积大于顶面、底面和第二侧面的表面积,第一侧面即为上述的第一表面。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装置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电池装置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换热板200包括换热部210及两个端部220,两个端部220分别连接于换热部210的两端并具有弯折壁221,端部220连接于换热部210的一端的厚度大于端部220远离换热部210的一端的厚度,以使弯折壁221与第一表面101具有间隙,一个端部220的高度在换热部210的高度中的占比小于或者等于1/8。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换热板200的端部220呈直角形而导致中部的形变幅度较大,同时能够避免不与电池100接触的端部220的占比过大而使换热板200的换热面积过小,使得换热板200在保证较佳换热效果的同时减小中部的形变幅度,据此提升电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热性能。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1)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所述电池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电池的其他任意表面的表面积,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设置有换热板,其中:
所述换热板具有内腔并包括换热部及两个端部,所述内腔贯通所述换热部和端部;
所述换热部具有换热壁,所述换热壁贴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端部具有弯折壁,所述弯折壁连接于所述换热壁,所述端部连接于所述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端部远离所述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以使所述弯折壁与所述第一表面具有间隙;
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一个所述端部的高度在所述换热部的高度中的占比小于或者等于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定义所述端部的高度为h1、所述换热部的高度为h2、所述电池的高度为h0;其中,0<h1≤(h0-h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定义所述换热部的高度为h2、所述电池的高度为h0;其中,0.8h0≤h2<h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部连接于所述换热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换热部的一端的厚度渐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梯形的两条腰分别为所述弯折壁,所述梯形的下底一侧连接于所述换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的截面的对应梯形的上顶角为100°~16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的截面呈弓形,以使所述弯折壁呈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弯折壁的对应圆弧的半径为r,并定义所述换热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为d2;其中,d2/2≤r≤5d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壁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段斜线段,至少两段所述斜线段与所述换热壁的相对倾斜角度不相等;或者
所述弯折壁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段圆弧段,至少两段所述圆弧段的对应圆的半径不相等;或者
所述弯折壁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段斜线段及至少一段圆弧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壁与所述弯折壁的连接处具有倒角结构;和/或
所述端部具有背向所述换热部的端面,所述弯折壁与所述端面的连接处具有倒角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方壳电池,所述电池具有顶面、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两个第一侧面和两个第二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侧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顶面、底面和第二侧面的表面积,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的第一表面。
CN202223500836.7U 2022-12-26 2022-12-26 电池装置 Active CN219086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0836.7U CN219086082U (zh) 2022-12-26 2022-12-26 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0836.7U CN219086082U (zh) 2022-12-26 2022-12-26 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6082U true CN219086082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7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0836.7U Active CN219086082U (zh) 2022-12-26 2022-12-26 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60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82385B1 (ko) 냉매 유로를 형성하는 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용 냉각 부재
EP3330658B1 (en) Fin assembly fo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same
US10797366B2 (en) Temperature-controlling device for a battery modul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battery module
CN204924000U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组件和具有该翅片组件的换热器
KR20160114626A (ko) 열 교환 판 및 열 교환 판을 구비한 판형 열 교환기
CN106257038A (zh) 热交换器
US20190301816A1 (e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heat exchange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5605945B (zh) 一种底边长度不同的三角形通孔换热器
US4919200A (en) Heat exchanger wall assembly
JP2015227770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用オフセットフィン
EP3199903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method
EP2770289A1 (en)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CN219086082U (zh) 电池装置
US5881805A (en) Laminated heat exchanger
US6786276B2 (en) Heat exchanger tube with optimized plates
CN112384744A (zh) 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制造方法和热交换器
US20080202731A1 (en) One-Piece Turbulence Insert
EP4040570A1 (en) Battery cooler
CN220934188U (zh) 电池装置
CN105627789B (zh) 一种连通孔数量变化的换热器
CN211717232U (zh) 螺旋板换热器
CN218731300U (zh) 电池装置
CN218299956U (zh) 液冷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419199U (zh) 电池组
CN219801049U (zh) 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