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9051U - 缓冲溢流阀 - Google Patents

缓冲溢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9051U
CN218719051U CN202223087079.5U CN202223087079U CN218719051U CN 218719051 U CN218719051 U CN 218719051U CN 202223087079 U CN202223087079 U CN 202223087079U CN 218719051 U CN218719051 U CN 218719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valve
overflow
valve
ring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70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九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oli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oli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oli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oli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870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9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9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9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溢流阀,包括有阀本体,阀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溢流阀堵,溢流阀堵上设置有溢流孔,溢流阀堵的一端连接有溢流阀阀体,溢流阀阀体内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控制组件,弹性控制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提升阀芯,溢流阀堵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螺栓,溢流阀阀体的末端设置有提升阀座,溢流阀阀体外设置有缓冲套,缓冲套的一端与溢流阀堵相接触,溢流阀堵的外围设置有第一O型圈,提升阀座的外围设置有第三O型圈与第二挡圈。由此,弹性控制组件的张紧状态可调,能够满足不同压力情况下的溢流需要,拥有较佳的使用范围。提升阀芯、弹性控制组件能够相互配合,实现有效的受压回缩,满足管路的泄压或是分流保护需要。

Description

缓冲溢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溢流阀,尤其涉及一种缓冲溢流阀。
背景技术
安全阀又称溢流阀。安全阀顾名思义是保证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的关键安全应用保障。具体来说,溢流阀有弹簧式和杆式两大类。另外还有冲量式安全阀、先导式安全阀、安全切换阀、安全解压阀、静重式安全阀等。弹簧式安全阀主要依靠弹簧的作用力而工作,弹簧式安全阀中又有封闭和不封闭的,一般易燃、易爆或有毒的介质应选用封闭式,蒸汽或惰性气体等可以选用不封闭式。
但是,现有的弹簧式溢流阀的弹性压缩空间不可调,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需要配置不同类别的溢流阀,提高了实施成本。同时,整体的气密性会因为公差而可能存在一定的损失,容易造成不当泄压。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缓冲溢流阀,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溢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溢流阀,包括有阀本体,所述阀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溢流阀堵,其中:所述溢流阀堵上设置有溢流孔,所述溢流阀堵的一端连接有溢流阀阀体,所述溢流阀阀体内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控制组件,所述弹性控制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提升阀芯,所述溢流阀堵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螺栓,所述溢流阀阀体的末端设置有提升阀座,所述溢流阀阀体外设置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一端与溢流阀堵相接触,所述溢流阀堵的外围设置有第一O型圈,所述提升阀座的外围设置有第三O型圈与第二挡圈。
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溢流阀,其中,所述溢流阀堵包括有堵头本体,所述堵头本体上设置有限位调节槽,所述限位调节槽内设置有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外设置有螺母,所述堵头本体上分布有主凹槽,所述主凹槽内设置有第一O型圈。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溢流阀,其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调整螺栓接触,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与弹性控制组件相连,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三挡圈与第四O型圈。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溢流阀,其中,所述弹性控制组件包括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一端与提升阀芯相接触。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溢流阀,其中,所述提升阀芯包括有阀头本体,所述阀头本体的前端分布有接触圆台构造,所述接触圆台构造的外边缘分布有引导环,处于待机状态时,引导环的位置与溢流孔相对应。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溢流阀,其中,所述溢流孔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4至4.4毫米。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溢流阀,其中,所述提升阀座包括有提升阀座本体,所述提升阀座本体内设置有溢流腔体,所述溢流腔体的一端与提升阀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提升阀座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副凹槽,所述副凹槽内设置有第三O型圈与第二挡圈。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溢流阀,其中,所述缓冲套为套环,所述套环内壁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O型圈与第一挡圈。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溢流阀,其中,所述溢流阀阀体上设置有标注层。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弹性控制组件的张紧状态可调,能够满足不同压力情况下的溢流需要,拥有较佳的使用范围。
2、提升阀芯、弹性控制组件能够相互配合,实现有效的受压回缩,满足管路的泄压或是分流保护需要。同时,通过弹性控制组件压缩来执行,拥有适当的缓冲效果。
3、装配完毕后整体拥有较佳的一体性,可以适应不同管路的布局使用。
4、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维护。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缓冲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溢流阀堵 2 溢流阀阀体
3 提升阀座 4 缓冲套
5 提升阀芯 6 弹簧座
7 弹簧导向柱 8 弹簧
9 调整螺栓 10 螺母
11第一O型圈 12第一挡圈
13第二O型圈 14第二挡圈
15第三O型圈 16第三挡圈
17第四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的缓冲溢流阀,包括有阀本体,阀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溢流阀堵1,可用于嵌入预先设定的安装位置实现定位,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溢流阀堵1上设置有溢流孔。同时,在溢流阀堵1的一端连接有溢流阀阀体2。为了实现有效的溢流受压引导,在溢流阀阀体2内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控制组件。这样,可以对溢流受压情况进行配置,确保在一定受压状态下才触发泄压。为了实现有效的溢流引导,弹性控制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提升阀芯5。实施期间,为了控制提升阀芯5的顶端极限位置,溢流阀堵1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螺栓9。考虑到使用期间与常规的管路实现对接,溢流阀阀体2的末端设置有提升阀座3。并且,考虑到实际使用期间溢流阀堵1可能受力较大,为了便于其结合稳定,不会造成溢流阀阀体2的松动,在溢流阀阀体2外设置有缓冲套4,缓冲套4的一端与溢流阀堵1相接触。再者,考虑到与其他相关的阀附件结合后拥有额外的气密性,避免因为溢流阀本身的结构外形导致使用期间出现不必要的滑动,溢流阀堵1的外围设置有第一O型圈11,提升阀座3的外围设置有第三O型圈15与第二挡圈14。
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采用的溢流阀堵1包括有堵头本体,堵头本体上设置有限位调节槽。在限位调节槽内设置有调整螺栓9,调整螺栓9外设置有螺母10。这样,通过调整螺栓9不同的给进深度来满足弹性控制组件弹性系数的调整,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提供有效的溢流激发控制。同时,考虑到本实用新型用于腔体内装配的外壁结合气密性,可在堵头本体上分布有主凹槽,主凹槽内设置有第一O型圈11。
进一步来看,考虑到实际使用期间对弹性控制组件进行限位且实现更为精细的调节,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导向组件包括有导向柱7,导向柱7的一端与调整螺栓9接触,导向柱7的另一端与弹性控制组件相连。这样,弹性控制组件的压缩和延展方向可以受到导向柱7的干预,不会出现非必要的歪斜。同时,在导向柱7上设置有收纳槽,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三挡圈16与第四O型圈17。这样,在实际使用中,确保导向柱7的适当定位,不会出现非必要的松动。
结合实际实施来看,采用的弹性控制组件包括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座6,弹簧座6的一端与提升阀芯5相接触。这样,通过弹簧8适当的弹性形变来控制弹簧座6的运行行程,从而控制提升阀芯5是否对溢流孔进行封堵来控制溢流。
同时,为了实现有效的气流控制,采用的提升阀芯5包括有阀头本体,阀头本体的前端分布有接触圆台构造,接触圆台构造的外边缘分布有引导环。这样,在处于待机状态时,引导环的位置与溢流孔相对应,便于实现临时封堵。实施期间,为了进行溢流控制的时候可以实现快速的开合,且不会出现扰流,采用的溢流孔为圆形孔,圆形孔的直径为4至4.4毫米,可以满足便捷化的溢流。
再进一步来看,提升阀座3包括有提升阀座本体,提升阀座本体内设置有溢流腔体,溢流腔体的一端与提升阀芯5的位置相对应。在提升阀座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副凹槽,副凹槽内设置有第三O型圈15与第二挡圈14。这样,可以升阀座3与保证溢流阀阀体2的紧密结合,不会因为气流冲击而造成晃动。
实际装配期间,为了实现缓冲套4与溢流阀阀体2的紧密结合,同时给予溢流阀堵1适当的支持,采用的缓冲套4为套环,套环内壁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O型圈13与第一挡圈12。再者,为了便于装配期间的快速识别,避免出现装配错误,可在溢流阀阀体2上设置有标注层。
再者,考虑到实施的便利,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各个O型圈均可选用市售的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处于待机状态下,提升阀芯5受到弹性控制组件的施力,其能顶住溢流孔,处于非溢流状态。当提升阀芯5受到较大压力冲击的时候,弹性控制组件进行回缩,令溢流孔暴露。由此,高压的气流得以从溢流孔中分流。
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毕后,可以通过调整螺栓9来控制弹性控制组件的施力范围,确保处于待机状态下溢流孔被顺利封堵。这样,可以控制整个阀的常规受压压力范围,适应不同的使用需要。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拥有如下优点:
1、弹性控制组件的张紧状态可调,能够满足不同压力情况下的溢流需要,拥有较佳的使用范围。
2、提升阀芯、弹性控制组件能够相互配合,实现有效的受压回缩,满足管路的泄压或是分流保护需要。同时,通过弹性控制组件压缩来执行,拥有适当的缓冲效果。
3、装配完毕后整体拥有较佳的一体性,可以适应不同管路的布局使用。
4、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维护。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构造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是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来进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缓冲溢流阀,包括有阀本体,所述阀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溢流阀堵,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堵上设置有溢流孔,所述溢流阀堵的一端连接有溢流阀阀体,所述溢流阀阀体内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控制组件,所述弹性控制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提升阀芯,所述溢流阀堵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螺栓,所述溢流阀阀体的末端设置有提升阀座,所述溢流阀阀体外设置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一端与溢流阀堵相接触,所述溢流阀堵的外围设置有第一O型圈,所述提升阀座的外围设置有第三O型圈与第二挡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堵包括有堵头本体,所述堵头本体上设置有限位调节槽,所述限位调节槽内设置有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外设置有螺母,所述堵头本体上分布有主凹槽,所述主凹槽内设置有第一O型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调整螺栓接触,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与弹性控制组件相连,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三挡圈与第四O型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控制组件包括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一端与提升阀芯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阀芯包括有阀头本体,所述阀头本体的前端分布有接触圆台构造,所述接触圆台构造的外边缘分布有引导环,处于待机状态时,引导环的位置与溢流孔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4至4.4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阀座包括有提升阀座本体,所述提升阀座本体内设置有溢流腔体,所述溢流腔体的一端与提升阀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提升阀座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副凹槽,所述副凹槽内设置有第三O型圈与第二挡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为套环,所述套环内壁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O型圈与第一挡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阀体上设置有标注层。
CN202223087079.5U 2022-11-17 2022-11-17 缓冲溢流阀 Active CN218719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7079.5U CN218719051U (zh) 2022-11-17 2022-11-17 缓冲溢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7079.5U CN218719051U (zh) 2022-11-17 2022-11-17 缓冲溢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9051U true CN218719051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2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7079.5U Active CN218719051U (zh) 2022-11-17 2022-11-17 缓冲溢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9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1653B (zh) 一种水击泄放阀
ES2553335T3 (es) Válvula reguladora de presión
CN218719051U (zh) 缓冲溢流阀
CN202039871U (zh) 安全阀
CN210716175U (zh) 一种具有切断功能的压力调节装置
CN108662220B (zh) 一种具有冗余背压平衡装置的安全阀
CN202017805U (zh) 用于高压防爆电磁阀的机械超/欠压保护装置
CN215831158U (zh) 一种全启式安全阀
CN218913323U (zh) 适用于铸件的多通道溢流阀总成
CN210978630U (zh) 高压瓶口阀的进出气结构
CN203809802U (zh) 弹簧全启式安全阀
CN108488454A (zh) 一种管道压力泄放系统
CN217842823U (zh) 一种石油化工用深井安全阀
CN219035177U (zh) 一种防内漏的液压插装阀
CN109296792B (zh) 一种直升机浮标投放系统用集成式减压装置
CN201461043U (zh) 水位控制与保护阀
CN213361292U (zh) 一种高性能的阀门用铸钢件
CN212616550U (zh) 一种净重式安全阀
CN204664532U (zh) 直动式安全阀
CN213982170U (zh) 一种水溢流阀
CN219472823U (zh) 自调节式截止止回阀
CN220016194U (zh) 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止回阀
CN219215377U (zh) 一种包括释压装置的重力加油口
CN218992487U (zh) 一种水力控制阀
CN219300018U (zh) 动臂逻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