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7600U - 园林工具 - Google Patents

园林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7600U
CN218717600U CN202222584230.XU CN202222584230U CN218717600U CN 218717600 U CN218717600 U CN 218717600U CN 202222584230 U CN202222584230 U CN 202222584230U CN 218717600 U CN218717600 U CN 218717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 assembly
wall
damping piece
assembl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42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冀强
范功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42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7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7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7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工具,包括: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收容马达和风扇的涵道组件、以及设置在涵道组件外侧的外壳,涵道组件设有供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动的空气通道;外壳设有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涵道组件的下游的出风部,出风部与外壳一体构成。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涵道组件与出风部之间的第一间隙及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间隙内的第一减振件,第一减振件至少部分包覆在涵道组件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涵道组件和外壳的出风部之间设置第一减振件,从而避免涵道组件与外壳之间刚性接触,涵道组件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外壳,从而影响用户操作体验感。

Description

园林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舒适的园林工具。
【背景技术】
园林工具是用于养护或清理绿化景观的动力装置,常见的园林工具有割草机、修剪机、修边机、链锯、吹风机等装置。其中,吹风机主要用来吹扫落叶、垃圾、积水、积雪等场景,其通常包括马达、通过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以及用于向马达提供电力的一个或多个电池。为了保证风力能够将落叶或灰尘等杂物朝向目标位置集聚,吹风机往往选取高功率的马达,而高功率则会带来噪音和振动相关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吹风机的操作舒适性,如何在保证吹风效率的同时减小噪音和振动,是设计吹风机时必须考虑的。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2121914210.3号揭露了一种吹风机,其包括马达、由马达驱动的风扇、收容马达的马达外壳、位于马达外壳下游的喷出喷嘴、以及位于马达外壳上游的后部外壳,其中,在马达外壳与喷出喷嘴和后部外壳之间分别设置减振圈,从而抑制因马达旋转而产生的振动朝向喷出喷嘴和后部外壳传递。该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马达外壳与喷出喷嘴、马达外壳与后部外壳之间的振动值,但由于后部外壳、马达外壳、喷出喷嘴为独立的三个构件,使得马达外壳与后部外壳、喷出喷嘴之间的连接处都存在间隙,而仅仅通过两个圆形的减振圈,并不能在马达轴的轴向和径向上均实现减振的效果,且连接处的间隙的存在意味着风扇旋转产生的风可能由此溢出,从而多了两个噪音源的产生。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园林工具,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舒适的园林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工具,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收容所述马达和所述风扇的涵道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涵道组件外侧的外壳,所述涵道组件设有供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动的空气通道;所述外壳设有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涵道组件的下游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外壳一体构成,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在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涵道组件与所述出风部之间的第一间隙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的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至少部分包覆在所述涵道组件的外壁上。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园林工具包括连接至所述外壳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设置在所述涵道组件的上游并且与所述涵道组件间隔有第二间隙,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内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至少包覆在所述涵道组件的外壁。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外壳关于一个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所述涵道组件、所述出风部及所述进风罩在所述中分面的投影均未重叠。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外壳包括构成所述出风部的第一段及收容所述涵道组件和所述进风罩的第二段,所述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均与所述第二段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均设置成弹性卡圈,所述第一减振件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直径。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填充在所述涵道组件与所述出风部之间的延伸部及至少部分包覆在所述涵道组件的外壁的基部,在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所述涵道组件的内壁、所述延伸部的内壁及所述出风部的内壁相互平齐设置。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二减振件包括填充在所述涵道组件与所述进风罩之间的延伸部及至少部分包覆在所述涵道组件的外壁的基部,在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所述进风罩的内壁、所述延伸部的内壁及所述涵道组件的内壁相互平齐设置。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涵道组件设有自外壁朝向所述外壳的内壁延伸的支撑块,所述外壳设有自内壁朝向所述支撑块延伸的限定部,所述支撑块与所述限定部相互配合以将所述涵道组件支撑于所述外壳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撑块上的第三减振件,所述第三减振件与所述限定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减振件、所述涵道组件及所述出风部可拆卸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涵道组件和外壳的出风部之间设置第一减振件、涵道组件与进风罩之间设置第二减振件,从而避免涵道组件与外壳之间刚性接触,使得涵道组件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外壳,从而影响用户操作体验感;另外,由于出风部与外壳一体构成,减少了涵道组件的组装程序,避免多个零件之间的固定间隙导致噪音的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园林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园林工具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园林工具去除右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园林工具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园林工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吹风机 100 外壳 10
左壳体 101 右壳体 102
进风口 11 支撑部 12
握持部 13 电池安装部 14
出风部 15 限定部 16
涵道组件 20 空气通道 201
涵道壳体 21 小径部 211
大径部 212 马达 23
马达壳体 22 风扇 24
静导叶 25 导流锥 26
进气口 261 支撑块 27
调速组件 30 旋钮 31
极速钮 32 吹风管 40
出风口 41 进风罩 50
气流孔 51 格栅 52
减振组件 60 第一减振件 61
延伸部 611,621 基部 612,622
第二减振件 62 第三减振件 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园林工具,以吹风机100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吹风机100包括外壳10、收容于外壳10内的涵道组件20、固定于外壳10的调速组件30、以及与外壳10连接的吹风管40。外壳10设有进风口11及用于连接电池包(未图示)的结合部12。调速组件30包括用于启停和调速的旋钮31及将吹风机100调节至最高速度的极速钮32。吹风管40连接至外壳10的一端并设有出风口41。
结合图4所示,涵道组件20包括涵道壳体21、收容在涵道壳体21内的马达壳体22、收容在马达壳体22内的马达23、以及由马达23驱动旋转的风扇24。涵道组件20设有供风扇24产生的气流流动的空气通道201,空气通道201构成为涵道壳体21与马达壳体22之间的空间。风扇24转动产生自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该气流流经空气通道201后进入吹风管40并从出风口41流出,用于吹扫地面的落叶、垃圾、积水、积雪等。
所述外壳10关于一个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并包括位于中分面两侧的左壳体101和右壳体102。左壳体101设有第一收容空间,右壳体设有第二收容空间,第一、第二收容空间围设形成一个整的容纳空间以将涵道组件20容纳在其中。所述外壳10包括设置在其相对的外侧面上的进风口11、位于底部的支撑部12、位于顶部的握持部13、以及位于后部的电池安装部14,其中,支撑部12、握持部13及进风口11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基本重叠设置。将电池包(未图示)安装至电池安装部14后,所述吹风机100的整机重心位于中分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大致位于支撑部12、握持部13及进风口11的投影内。
调速组件30设置在握持部13靠近重心处,从而方便用户单手操作调速组件30的同时保持整机的平衡性。所述外壳10还设有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涵道组件20的下游的出风部15,该出风部15与外壳10一体构成,吹风管40可拆卸地安装至出风部15上。由于出风部15与外壳10一体构成,减少了涵道组件20的组装程序,避免多个零件之间的固定间隙导致噪音的增加。
结合图3所示,吹风机100还包括固定至外壳10的进风罩50,进风罩50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内。在气流流动方向上,进风罩50位于涵道组件20的上游,所述气流自进风口11流入,并通过进风罩50过滤大体积杂物后进入涵道组件20的空气通道201内,其中,由于进风罩50设有用于形成若干气流孔51的一系列格栅52,这些格栅52在气流进入时切割并梳理气流,避免形成涡流或撞击涵道组件20的内壁,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
结合图4所示,涵道壳体21包括容纳马达壳体22的小径部211及位于小径部211上游的大径部212,所述大径部212的直径是由小径部211的直径朝向上游逐渐变大,从而将气流逐渐引导至空气通道201内。进风罩50与大径部212可拆卸连接,且进风罩50的直径等于大径部212的最大直径。在气流流动方向上,涵道组件20、外壳10的出风部15及进风罩50在外壳10的中分面上的投影互相不重叠,也就是说,涵道组件20和出风部15之间在气流流动方向上设有第一间隙;涵道组件20和进风罩50之间在气流流动方向上构成有第二间隙。
马达壳体22的外壁设有延伸至空气通道201内的多个静导叶25,用于梳理经过的气流。马达壳体22的前端设有导流锥26,导流锥26的尺寸随着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形成锥形结构。导流锥26靠近锥形结构尖端处设有多个进气口261。风扇24同轴地设置在马达23的上游,风扇24和马达壳体22之间设有间隙,流经空气通道201的气流自导流锥26的进气口261进入导流锥26内部,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流经马达23后,再从风扇24和马达壳体22之间的间隙流出汇入空气通道201,从而对马达23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吹风机100还包括用于降低涵道组件20与外壳10之间振动传递的减振组件60,减振组件60包括设置在涵道组件20和出风部15之间的第一间隙内的第一减振件61、设置在涵道组件20和进风罩50之间的第二减振件62、以及设置在涵道组件20和外壳10之间的第三减振件63。第一减振件61、第二减振件62及第三减振件63均设置为弹性卡圈,其中,第一减振件61的直径小于第二减振件62的直径,第三减振件63的直径远小于第一减振件61的直径。
第一减振件61包括填充在涵道组件20和出风部15之间的延伸部611及至少部分包覆在涵道组件20的涵道壳体21外壁的基部612。延伸部611的内圈直径小于涵道壳体21的小径部211的直径,基部612的内圈直径略小于或等于小径部211的直径,从而使得基部612紧紧地贴靠在小径部211的外壁上。在气流流动方向上,涵道壳体21的小径部211的内壁、第一减振件61的延伸部611的内壁、以及出风部15的内壁相互平齐设置,从而避免气流流动方向上凹凸不平引起气流乱撞而增加噪音。通过将第一减振件61的延伸部611设置在涵道组件20和出风部15之间,使得涵道组件20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为弹性固定,从而减小涵道组件20和外壳10之间传递的振动值。第一减振件61与涵道组件20及出风部15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第二减振件62和第一减振件61的结构类似,第二减振件62包括填充在涵道组件20和进风罩50之间的延伸部621及至少部分包覆在涵道组件20的外壁的基部622。第二减振件62的延伸部的内圈直径小于大径部212的直径,第二减振件62的基部622的内圈直径略小于或等于大径部212的直径,从而使得第二减振件62的基部622紧紧地贴靠在大径部212的外壁上。在气流流动方向上,进风罩50的内壁、第二减振件62的延伸部622的内壁、以及涵道组件的大径部212的内壁相互平齐设置,从而避免气流流动方向上凹凸不平引起气流乱撞而增加噪音。
参考图2及图4所示,外壳10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包括构成出风部15的第一段及收容涵道组件20和进风罩50的第二段,在垂直于中分面的方向上,第一减振件61和第二减振件62均与外壳10的第二段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第二减振件61,62不会与外壳10的第二段接触。
另外,在气流流动方向上,涵道组件20通过分别位于前后两端的第一减振件61和第二减振件62而相对外壳10悬浮设置,这就使得涵道组件20相对于外壳在全方位悬浮设置,使得涵道组件20由于马达23高速运行形成的振动,均由第一减振件61和第二减振件62吸收,从而使得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和垂直于中分面的方向上都避免了将振动传递至外壳10的握持部13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涵道组件20的外壁上设有朝向外壳10的第二段的内壁延伸的支撑块27,外壳10的第二段的内壁设有朝向涵道组件20延伸的限定部16,支撑块27与限定部16间隙配合以限定涵道组件20相对外壳10的位置。第三减振件63固定在支撑块27上,第三减振件63与限定部16之间设有间隙,从而在一般情况下保证涵道组件20相对外壳悬浮设置,而若发生过度变形时,外壳10和涵道组件20之间通过支撑块27和限定部16的配合以限定涵道组件20不会发生过度偏移,从而影响整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涵道组件20和外壳10之间设置减振组件60,从而避免涵道组件20与外壳10之间刚性接触,涵道组件20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外壳,从而影响用户操作体验感;另外,由于出风部15与外壳10一体构成,减少了涵道组件20的组装程序,避免多个零件之间的固定间隙导致噪音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园林工具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园林工具,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收容所述马达和所述风扇的涵道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涵道组件外侧的外壳,所述涵道组件设有供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动的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涵道组件的下游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外壳一体构成,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在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涵道组件与所述出风部之间的第一间隙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的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至少部分包覆在所述涵道组件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工具包括连接至所述外壳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设置在所述涵道组件的上游并且与所述涵道组件间隔有第二间隙,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内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至少包覆在所述涵道组件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关于一个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所述涵道组件、所述出风部及所述进风罩在所述中分面的投影均未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构成所述出风部的第一段及收容所述涵道组件和所述进风罩的第二段,所述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均与所述第二段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均设置成弹性卡圈,所述第一减振件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填充在所述涵道组件与所述出风部之间的延伸部及至少部分包覆在所述涵道组件的外壁的基部,在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所述涵道组件的内壁、所述延伸部的内壁及所述出风部的内壁相互平齐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件包括填充在所述涵道组件与所述进风罩之间的延伸部及至少部分包覆在所述涵道组件的外壁的基部,在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所述进风罩的内壁、所述延伸部的内壁及所述涵道组件的内壁相互平齐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组件设有自外壁朝向所述外壳的内壁延伸的支撑块,所述外壳设有自内壁朝向所述支撑块延伸的限定部,所述支撑块与所述限定部相互配合以将所述涵道组件支撑于所述外壳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撑块上的第三减振件,所述第三减振件与所述限定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所述涵道组件及所述出风部可拆卸地连接。
CN202222584230.XU 2022-09-28 2022-09-28 园林工具 Active CN218717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4230.XU CN218717600U (zh) 2022-09-28 2022-09-28 园林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4230.XU CN218717600U (zh) 2022-09-28 2022-09-28 园林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7600U true CN218717600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4230.XU Active CN218717600U (zh) 2022-09-28 2022-09-28 园林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7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1954B1 (en) Handheld blower
US20190162192A1 (en) Blower
US10487850B2 (en) Handheld blower
US10000900B2 (en) Handheld blower having engine cooling flow
CN104074155B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03879800U (zh) 动力工具
CN104074157B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2129012U (zh) 吹风机
CN104074156A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104074154A (zh) 手持式吹风机
US20220136526A1 (en) Handheld blower
CN218717600U (zh) 园林工具
CN214401586U (zh) 吹风机
CN211898097U (zh) 吹风机
US20210025606A1 (en) Air cleaner
CN217658491U (zh) 便携式无叶风扇伞及出风件
CN211735212U (zh) 吹风机
CN211975528U (zh) 一种园林风机
JP5815310B2 (ja) 動力工具
CN210688636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077761U (zh) 吹风机
AU2015101868A4 (en) Air blower and blower/vacuum apparatus
CN218151528U (zh) 一种头戴风扇
CN219570381U (zh) 一种园林吹风机
CN215874448U (zh) 一体式多级风扇吸尘器机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