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0655U - 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0655U
CN218710655U CN202222910597.6U CN202222910597U CN218710655U CN 218710655 U CN218710655 U CN 218710655U CN 202222910597 U CN202222910597 U CN 202222910597U CN 218710655 U CN218710655 U CN 218710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ealing furnace
pipe
furnace body
cooling tub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05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勇
王振河
王韦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hong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hong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hong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hong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05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0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0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0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退火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包括:退火炉体,所述退火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炉胆,所述炉胆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加热元件,所述炉胆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放置台,所述退火炉体的一侧安装有炉门,所述退火炉体的顶部安装有真空泵。本实用新型安装有冷却管、水箱和水泵等部件的设置,进行冷却工作时,通过水泵的进水端抽取水箱内部的冷却水,通过进水口送入冷却管的内部,因冷却管的一侧为凹面,当冷却管缠绕在与炉胆的表面时,冷却管的凹面与炉胆的表面紧密贴合,使得冷却管与炉胆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当通过冷却管内部的冷却液对炉胆的表面进行热交换时。

Description

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背景技术
真空退火炉是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艺,主要是指将金属材料在密闭容器内加热并在高温时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慢慢冷却的热处理过程,主要目的是释放材料的内应力,增加材料的延展性和韧性。
现有的部分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的冷却装置通过将冷却管缠绕在炉胆表面,再通过输送冷却水进行热交换降温,但是现有的冷却管的截面大多是圆柱形,在与炉胆缠绕后,冷却管的表面与炉胆的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在进行热交换时效率较低,从而降低了冷却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包括:退火炉体,所述退火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炉胆,所述炉胆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加热元件,所述炉胆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放置台,所述退火炉体的一侧安装有炉门,所述退火炉体的顶部安装有真空泵,且真空泵的一端与退火炉体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炉胆的表面缠绕有冷却管,且冷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退火炉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放置有水箱,且水箱的顶部与进水口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水箱一侧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进水口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
优选的,所述炉胆两侧的表面皆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退火炉体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一侧设为凹面,且冷却管一侧的凹面与炉胆的表面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制冷器。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气泵、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气泵安装在支撑座顶部的一侧,所述气泵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一端安装在退火炉体另一侧的下方,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连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的一端安装在退火炉体顶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表面设置在水箱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管、水箱和水泵等部件的设置,进行冷却工作时,通过水泵的进水端抽取水箱内部的冷却水,通过进水口送入冷却管的内部,因冷却管的一侧为凹面,当冷却管缠绕在与炉胆的表面时,冷却管的凹面与炉胆的表面紧密贴合,使得冷却管与炉胆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当通过冷却管内部的冷却液对炉胆的表面进行热交换时,提高了炉胆内部的冷却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出气管和进气管等部件的设置,通过气泵的进气口将退火炉体内部的过热的气体抽出,过热的气体通过水箱内部的出气管进行冷却,再通过出气管进入退火炉体的内部,从而再次加快了退火炉体内部的降温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剖视示意图。
图中:1、退火炉体;2、炉胆;3、加热元件;4、放置台;5、炉门;6、冷却管;7、支撑座;8、水箱;9、出水口;10、进水口;11、水泵;12、制冷器;13、散热组件;1301、气泵;1302、出气管;1303、进气管;14、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包括:退火炉体1,退火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炉胆2,炉胆2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加热元件3,炉胆2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放置台4,退火炉体1的一侧安装有炉门5,退火炉体1的顶部安装有真空泵14,且真空泵14的一端与退火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
炉胆2的表面缠绕有冷却管6,通过冷却管6的设置,使冷却管6内部的冷却液与炉胆2的表面进行热交换,可使炉胆2快速冷却,且冷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9,热交换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水口9进入水箱8的内部进行冷却,冷却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10,退火炉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座7,支撑座7的顶部放置有水箱8,且水箱8的顶部与进水口10的一端相连通,水箱8的一侧设置有水泵11,水泵11的进水端与水箱8一侧的内部相连通,水泵11的出水端与进水口10的一端相连通,通过水泵11将冷却后的冷却液从水箱8的内部抽出,再由进水口10送入冷却管6的内部,从而对炉胆2的表面进行降温,水箱8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13。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中:炉胆2两侧的表面皆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退火炉体1的内壁。通过支撑架的设置,提高炉胆2安装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中:冷却管6的一侧设为凹面,且冷却管6一侧的凹面与炉胆2的表面相配合。在冷却管6缠绕在炉胆2的表面时,通过冷却管6一侧的凹面与炉胆2的弧形表面紧密贴合,增大了冷却管6的表面与炉胆2的表面接触面积,当通过冷却管6内部的冷却液对炉胆2的表面进行热交换时,进一步的加快炉胆2内部降温的速度。
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中:水箱8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制冷器12。当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进入水箱8的内部后,通过制冷器12的设置,对水箱8内部过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却管6内部冷却液的换热效果。
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中:散热组件13包括:气泵1301、出气管1302和进气管1303,气泵1301安装在支撑座7顶部的一侧,气泵1301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1303,且进气管1303的一端安装在退火炉体1另一侧的下方,气泵1301的出气端连接有出气管1302,且出气管1302的一端安装在退火炉体1顶部的一侧。在真空退火炉内的合金金属材料加工后需要进行快速冷却时,通过气泵1301的进气口将退火炉体1内部的过热的气体抽出,过热的气体通过水箱8内部的出气管1302进行冷却,再由出气管1302进入退火炉体1的内部,从而再次加快了退火炉体1内部的降温速度。
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中:出气管1302的表面设置在水箱8的内部。因出气管1302的部分表面设置在水箱8的内部,当气泵1301从退火炉体1内部抽出的热气进入出气管1302时,水箱8内部冷却的冷却的冷却液与出气管1302内部的热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进一步的降低退火炉体1内部的温度。
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当真空退火炉内的合金金属材料加工后,进行冷却工作时,启动水泵11与气泵1301,此时水泵11的进水端将水箱8内部的冷却水抽出,通过进水口10送入冷却管6的内部,因冷却管6一侧的凹面与炉胆2的表面相贴合,使冷却管6与炉胆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当通过冷却管6内部的冷却液对炉胆2的表面进行热交换时,加快炉胆2内部降温的速度,另一方面气泵1301的进气口将退火炉体1内部的过热的气体抽出,过热的气体通过水箱8内部的出气管1302进行冷却,再由出气管1302进入退火炉体1的内部,从而再次加快了退火炉体1内部的降温速度。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包括:退火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炉胆(2),所述炉胆(2)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加热元件(3),所述炉胆(2)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放置台(4),所述退火炉体(1)的一侧安装有炉门(5),所述退火炉体(1)的顶部安装有真空泵(14),且真空泵(14)的一端与退火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炉胆(2)的表面缠绕有冷却管(6),且冷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9),所述冷却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10),所述退火炉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的顶部放置有水箱(8),且水箱(8)的顶部与进水口(1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水箱(8)的一侧设置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的进水端与水箱(8)一侧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水泵(11)的出水端与进水口(1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水箱(8)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胆(2)两侧的表面皆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退火炉体(1)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的一侧设为凹面,且冷却管(6)一侧的凹面与炉胆(2)的表面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8)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制冷器(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3)包括:气泵(1301)、出气管(1302)和进气管(1303),所述气泵(1301)安装在支撑座(7)顶部的一侧,所述气泵(1301)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1303),且进气管(1303)的一端安装在退火炉体(1)另一侧的下方,所述气泵(1301)的出气端连接有出气管(1302),且出气管(1302)的一端安装在退火炉体(1)顶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302)的表面设置在水箱(8)的内部。
CN202222910597.6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Active CN218710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0597.6U CN21871065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0597.6U CN21871065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0655U true CN218710655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98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0597.6U Active CN21871065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0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83001U (zh) 一种高效淬火池
CN211177971U (zh) 一种可快速循环冷气的气冷真空炉
CN217600814U (zh) 一种铝合金铸件热处理装置
CN218710655U (zh) 一种合金金属材料加工用的真空退火炉
CN201463608U (zh)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CN214937006U (zh) 一种钢化玻璃制造快速冷却装置
CN211413614U (zh) 一种合金锻铸造用模具降温装置
CN212140008U (zh) 一种智能升降冷热展示柜
CN210014663U (zh) 一种烧结炉的冷却装置
CN211557815U (zh) 一种电气机房散热系统
CN208933423U (zh) 一种卧式真空高压气淬炉
CN211420360U (zh) 镀层用的加热酸碱池
CN217785850U (zh) 一种热处理炉的冷却装置
CN216592809U (zh) 一种真空烧结炉的冷却装置
CN216869200U (zh) 一种高温真空炉的快冷系统
CN220951924U (zh) 一种新型硅钢退火炉底座结构
CN217303607U (zh) 一种用于真空熔炼炉的冷却系统
CN220450245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铝圆片退火炉
CN220771877U (zh) 一种陶瓷粉料合成炉
CN219752404U (zh) 一种等离子喷涂风冷装置
CN220614697U (zh) 一种高效冷却机构
CN220649120U (zh) 一种抽真空金属熔炉高效水冷机构
CN218328785U (zh) 一种环保型冷却器
CN214736038U (zh) 一种高强高韧铝合金型材生产用氮化炉
CN218926241U (zh) 一种具有真空泵的烧结炉保温隔热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