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3059U -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3059U
CN218703059U CN202222735023.XU CN202222735023U CN218703059U CN 218703059 U CN218703059 U CN 218703059U CN 202222735023 U CN202222735023 U CN 202222735023U CN 218703059 U CN218703059 U CN 218703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material layer
light guide
interior t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50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T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T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T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T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350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3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3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3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其中,车用内饰件包括材质层、注塑层以及发光组件,材质层为透光构件,注塑层注塑于材质层一侧表面,发光组件设于注塑层远离材质层的一侧,发光组件的出光面朝向注塑层设置,以通过注塑层将光线传输至材质层。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车用内饰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内饰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内饰件和应用该车用内饰件的驾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常通过粘合剂将材质层贴合到注塑件的表面,但通过粘合剂固定材质层的方式,不仅对该工序的对位精准性和贴合平整度的要求高,工艺复杂,而且通过粘合剂将材质层贴附在表曲面较大的注塑件上时,由于材质层所受到应力不均,便会存在长时间使用下材质层脱落的风险。而且,粘合剂在后续的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还可能影响人体健康。此外,传统的汽车内饰方案的材质层和注塑件由于导光性不佳,难以满足对汽车内饰的灯光效果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旨在提高车用内饰件的可靠性,使车用内饰件具备导光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用内饰件,包括:
材质层,所述材质层为透光构件;
注塑层,所述注塑层注塑于所述材质层一侧表面;以及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注塑层远离所述材质层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注塑层设置,以通过所述注塑层将光线传输至所述材质层。
可选地,所述材质层包括图案纹样部和环绕所述图案纹样部设置的非图案纹样部,所述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高于所述非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
可选地,所述非图样纹样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图案纹样部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材质层的外表面为平整表面。
可选地,所述注塑层包括:
透光层,所述透光层注塑于所述材质层的一侧表面;和
导光层,所述导光层注塑于所述透光层远离所述材质层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导光层包括导光部和环绕所述导光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导光部可透光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材质为PC/ABS材质;
所述导光部的材质为PC材质。
可选地,所述车用内饰件还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透光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透光层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设有发光元件;和
遮光套管,所述遮光套管设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层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外侧,所述遮光套管自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层延伸。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和/或,所述遮光套管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驾驶设备,包括车用内饰件,该车用内饰件包括材质层和注塑于所述材质层一侧表面的注塑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材质层的一侧表面通过膜内装饰技术(IMD)的方式注塑形成注塑层,以使材质层和注塑层复合为一体的IMD结构件,相对于通过粘合剂使材质层和注塑层固定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使用粘合剂所带来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车用内饰件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材质层脱落的风险,提高了车用内饰件的可靠性。并且,车用内饰件还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于注塑层远离所述材质层的一侧,发光组件朝向注塑层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注塑层传输至材质层,以使车用内饰件具备导光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车用内饰件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车用内饰件 222 支撑部
10 材质层 30 发光组件
20 注塑层 31 电路板
21 透光层 32 发光元件
22 导光层 33 遮光套管
221 导光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驾驶设备的车用内饰件100。
请参照图1,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车用内饰件100包括材质层10、注塑层20以及发光组件30,材质层10为透光构件;注塑层20注塑于所述材质层10一侧表面,发光组件30设于所述导光层22远离所述透光层2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车用内饰件100包括材质层10和通过膜内装饰技术注塑于材质层10一侧表面的注塑层20,也即,通过将塑胶注塑在具备模内注塑条件的材质层10的背面,使材质层10和注塑层20复合为一体的IMD结构件。其中,注塑层20可以是一次注塑成型,也可以是多次注塑成型,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材质层10可以是设置为实木材质层10,实木材质层10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白栓木、枫木、月桂树瘤、白杨树瘤等;材质层10也可以是设置为皮革材质层10,例如设置为聚氯乙烯皮革、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皮革、聚氨酯皮革、热塑性聚氨酯皮革等,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车用内饰件100还包括发光组件30,发光组件30设于导光层22远离透光层21的一侧,用于为材质层10提供光照条件,以使透光图案显露于材质层10,使得车用内饰件100能够具有多样化的灯光效果。其中,发光组件30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为LED灯珠,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常通过粘合剂将材质层10贴合到注塑件的表面,但通过粘合剂固定材质层10的方式,不仅对该工序的对位精准性和贴合平整度的要求高,工艺复杂,而且通过粘合剂将材质层10贴附在表曲面较大的注塑件上时,由于材质层10所受到应力不均,便会存在长时间使用下材质层10脱落的风险。此外,粘合剂在后续的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还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用模内装饰技术(IMD)生产车用内饰件100,在特定的IMD注塑模具中,于在材质层10的一侧表面通过膜内装饰技术的方式注塑形成注塑层20,以使材质层10和注塑层20复合为一体的IMD结构件,相对于通过粘合剂使材质层10和注塑层20固定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使用粘合剂所带来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车用内饰件100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材质层10脱落的风险,提高了车用内饰件100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还有利于提高车用内饰件100的生产效率。
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材质层10包括图案纹样部和环绕所述图案纹样部设置的非图案纹样部,所述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高于所述非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
本实施例中,材质层10包括图案纹样部和环绕图案纹样部设置的非图案纹样部,且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高于非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也即,实现了非图案纹样部为不透光而图案纹样部可透光的效果,如此设置,车用内饰件100便可在光源的照射下在材质层10表面形成透光图案,以满足车用内饰件100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其中,图案纹样部可以是设置为图像、字符、标识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可以是通过在非图案纹样部涂覆非透光涂料,而在图案纹样部涂覆透光涂料的方式,使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能够高于非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使图案纹样部和非图案纹样部具备不同的厚度,以使二者具有不同的透光度,从而使图案纹样部和非图案纹样部能够具有不同的光效,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图样纹样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图案纹样部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材质层10的非图案纹样部的厚度大于图案纹样部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不同厚度的材质层10的透光度不同,非图案纹样部厚度较厚,在背光照射下便不会发生漏光,而图案纹样部的厚度较薄,光线便能够自材质层10的背面穿透图案纹样部,以在材质层10的表面形成预期的透光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案纹样部的厚度一致,以保证材质层10的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均匀性。当然,图案纹样部的厚度也可以是不均匀设置,以使图案纹样部各部位的透光度不同,以实现一定的透光梯度,从而可以使透光图案富有明暗变化的层次感。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案纹样部与非图案纹样部的厚度尺寸可通过软件仿真工具,通过输入相应的仿真所需参数,例如光源亮度值,注塑塑胶材质,注塑塑胶厚度,内饰件表面所需得到的光照强度,实木厚度或密度与透光之间的相关参数等进行计算确认。其中,图案纹样部可以是通过镭雕、烫印等工艺,通过打薄、去除材质层10的部分材料而成型,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自行确认,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材质层10的外表面为平整表面。
本实施例中,材质层10的外表面为平整表面,如此设置,车用内饰件100既能够在背光照射下于材质层10的外表面展示预期透光图案,又能够在无光照条件下隐藏图案纹样,以满足车用内饰件100表面一体化的美观设计,并且,还可以为材质层10的外表面提供光洁平整的舒适手感。
请参照图1,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层20包括:
透光层21,所述透光层21注塑于所述材质层10的一侧表面;和
导光层22,所述导光层22注塑于所述透光层21远离所述材质层10的一侧表面。
本实施例中,注塑层20包括透光层21和导光层22,透光层21注塑于材质层10的一侧表面,导光层22注塑于透光层21远离材质层10的一侧表面。其中,透光层21为通体透光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层21的材质主要为聚碳酸酯和导光粉、光扩散粉其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配比物,通过配置导光粉或光扩散粉,能够将光源散发的光线均匀地传导至材质层10的图案纹样部,从而有利于提高车用内饰件100的透光均匀度。
请参照图1,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22包括导光部221和环绕所述导光部221设置的支撑部222,所述导光部221可透光设置。
本实施例中,导光层22包括导光部221和支撑部222,支撑部222作为车用内饰件100的骨架结构,能够为塑胶层以及材质层10起到支撑作用;导光部221可透光设置,以便车用内饰件100在背光照射下,光线依次穿过导光部221和导光层22,以传递至材质层10,从而在材质层10形成预期透光图案。
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22的材质为PC/ABS材质;
所述导光部221的材质为PC材质。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22的材质为PC/ABS材质,具备较好的结构强度,能够作为车用内饰件100的骨架,以起到对车用内饰件100的支撑作用;导光部221的材质为PC材质,透光率较好,以便于光线传输至材质层10而在材质层10处展现预期透光图案。
请参照图1,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30包括:
电路板31,所述电路板31设于所述导光层22远离所述透光层21的一侧,所述电路板31朝向所述导光层22的一侧设有发光元件32;和
遮光套管33,所述遮光套管33设于所述电路板31朝向所述导光层22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发光元件32的外侧,所述遮光套管33自所述电路板31朝向所述导光层22延伸。
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30包括电路板31和遮光套管33,其中,电路板31设有若干发光元件32;遮光套管33设有若干,每一遮光套管33对应一发光元件32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通过遮光套管33对发光元件32起到较好的导光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相邻发光元件32之间的光线串扰,从而有利于材质层10的图案纹样部的清晰呈现。
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32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2设置为发光二级管,能够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以使车用内饰件100具有较好的光照强度和灯光效果。
在实用新型车用内饰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套管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遮光套管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三元乙丙橡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能够起到隔离光线的作用,提高发光组件30的透光性,并且,三元乙丙橡胶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具有较强的防水抗老化的作用,能够对发光元件32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从而延长发光元件32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用内饰件100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膜材厚度及图案厚度软件仿真:通过软件仿真工具,输入相应的仿真所需参数,例如光源亮度值,注塑塑胶材质,注塑塑胶厚度,内饰件表面所需得到的光照强度,皮革厚度与透光之间的相关参数等,以确定材质层10所需的厚度尺寸。
S20:采购原材:采购符合车规内饰要求的原材。
S30:原材薄切:将原材薄切为片材结构,以加工成型出满足非图案纹样部所需的厚度尺寸的材质层10。
S40:图案或纹路制作:在材质层10上通过镭雕、烫印或化学处理等特殊工艺,加工成型出符合图案纹样部所需的厚度尺寸的厚度;
S50:原材塑化为膜材:通过特殊工艺,使材质层10其具备作为IMD模内装饰膜的条件。
S60:IMD模具成型:通过将塑化后具备模内注塑条件的膜材,放置在特定的IMD注塑模具中进行成型。通过注塑的含有特定的导光粉和或光扩散粉的塑胶,制作出符合车规要求,且具备导光功能的车用皮革装饰表面IMD结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驾驶设备,该驾驶设备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内饰件100,所述车用内饰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任一实施例。由于本申请提出的驾驶设备可应用前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材质层,所述材质层为透光构件;
注塑层,所述注塑层注塑于所述材质层一侧表面;以及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注塑层远离所述材质层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注塑层设置,以通过所述注塑层将光线传输至所述材质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材质层包括图案纹样部和环绕所述图案纹样部设置的非图案纹样部,所述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高于所述非图案纹样部的透光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图案纹样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图案纹样部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材质层的外表面为平整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层包括:
透光层,所述透光层注塑于所述材质层的一侧表面;和
导光层,所述导光层注塑于所述透光层远离所述材质层的一侧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包括导光部和环绕所述导光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导光部可透光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材质为PC/ABS材质;
所述导光部的材质为PC材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透光层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设有发光元件;和
遮光套管,所述遮光套管设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层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外侧,所述遮光套管自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层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和/或,所述遮光套管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
10.一种驾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车用内饰件。
CN202222735023.XU 2022-10-17 2022-10-17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Active CN218703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5023.XU CN218703059U (zh) 2022-10-17 2022-10-17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5023.XU CN218703059U (zh) 2022-10-17 2022-10-17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3059U true CN21870305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5023.XU Active CN218703059U (zh) 2022-10-17 2022-10-17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3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83102U (zh) 一种汽车可透光装饰件
CN1305203A (zh) 用于按钮开关结构的按键顶端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3647054A1 (en) Interior material including light-blocking layer capable of light emission through various logo patter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081537B (zh) 花纹氛围灯及花纹氛围灯制造方法
CN109070555B (zh) 装饰片、装饰成型品和装饰组件
US9963067B1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am-injection molding including EL sheet
CN101314266B (zh) 应用于模内装饰的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13771456A (zh) 软触感发光饰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16968937U (zh) 一种设置有触摸屏的汽车内饰件
CN111619068A (zh) 汽车氛围灯饰条及其生产方法
CN218703059U (zh)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US20210162720A1 (en) Wooden decorative board, molded article having wooden decorative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ed article
CN219677103U (zh) 智能内饰浮雕触控透光按键
CN101276698B (zh) 薄形按键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4987021B (zh) 透光板材及汽车内饰件
CN114228284B (zh) 一种设置有触摸屏的汽车内饰件
CN113954474A (zh) 一种用于表面装饰的透光材料和制备方法以及汽车饰件
CN112829269B (zh) 一种透光部件的制作方法及透光部件
CN211334983U (zh) 汽车内饰ins膜片结构
KR101864686B1 (ko) 스위치 조립용 차량 도어의 소프트 어퍼 트림 및 그 양산공법
CN114312596A (zh) 汽车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89151A (ja) 車両用内装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516589A (zh) 一种汽车内饰氛围灯总成及其制作方法
CN212920983U (zh) 透光仪表板装饰板
CN101676130A (zh) 装饰薄膜及使用该装饰薄膜的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