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2696U -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2696U
CN218702696U CN202222792923.8U CN202222792923U CN218702696U CN 218702696 U CN218702696 U CN 218702696U CN 202222792923 U CN202222792923 U CN 202222792923U CN 218702696 U CN218702696 U CN 218702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transverse
blade
ful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29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昱丹
彭岳华
江中华
樊瑶雯
王亚军
原绍鹏
周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29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2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2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2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该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包括上框部、下框部和两个侧框部;所述下框部具有支架安装位,用于可拆卸安装横置限位支架或竖置叶片支架;所述横置限位支架用于限制关闭状态下的横置叶片的位置;还包括至少一对横置安装轴位,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侧框部,每对所述横置安装轴位用于一个横置叶片的安装;还包括多对竖置安装轴位,分别设于所述上框部和所述竖置叶片支架,每对所述竖置安装轴位用于一个竖置叶片的安装。通过对框架的结构优化,可以同时适配横置式叶片和竖置式叶片,适配性高。

Description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对环境的负荷也变得越来越重,绿色出行变得势在必行,其中,改善整车风阻可有效减少整车能耗,起到节能减排作用,主动进气格栅的设计使整车进气冷却需求与整车降阻可以得到平衡。
主动进气格栅从布置位置上可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内置式主动进气格栅一般布置安装于整车前端模块,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一般布置安装于整车前脸。在车辆降阻能力方面,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更具优势。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根据叶片布置形式又可分为横置式及竖置式两种,通常针对汽车前脸的不同格栅造型风格,选择不同的叶片布置形式。
已有的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只能与横置式叶片或者竖置式叶片匹配,同时,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采用执行电机直接输出动力至主动叶片,通过主动叶片传递动力至连杆来带动从动叶片完成开闭动作,此种传动结构,对于电机和主动叶片之间的布置位置有较高的要求,结构灵活性和造型匹配度差,也就是说,主动进气格栅一旦针对某一车型的前脸造型进行匹配设计后,很难再用于其他车型,不具备通用性,由此导致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前期开发投入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通过对框架的结构优化,可以同时适配横置式叶片和竖置式叶片,适配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包括上框部、下框部和两个侧框部;所述下框部具有支架安装位,用于可拆卸安装横置限位支架或竖置叶片支架;所述横置限位支架用于限制关闭状态下的横置叶片的位置;
还包括至少一对横置安装轴位,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侧框部,每对所述横置安装轴位用于一个横置叶片的安装;
还包括多对竖置安装轴位,分别设于所述上框部和所述竖置叶片支架,每对所述竖置安装轴位用于一个竖置叶片的安装。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所述两个侧框部为第一侧框部和第二侧框部,所述第一侧框部固接有电机安装结构,所述电机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横置执行电机或竖置执行电机;
所述电机安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侧框部的侧部设有横置全开止位点和横置全闭止位点,分别用于限制横置叶片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
所述电机安装结构的顶部设有竖置全开止位点和竖置全闭止位点,分别用于限制竖置叶片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所述两个侧框部为第一侧框部和第二侧框部,所述第一侧框部固接有横置电机安装结构,所述上框部固接有竖置电机安装结构;
所述横置电机安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侧框部的侧部设有横置全开止位点和横置全闭止位点,分别用于限制横置叶片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
所述竖置电机安装结构靠近所述上框部的侧部设有竖置全开止位点和竖置全闭止位点,分别用于限制竖置叶片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所述第二侧框部上设有压杆安装位,用于压杆的安装,所述压杆用于横置叶片的转动轴的限位安装。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所述横置安装轴位设有至少两对,和/或,所述竖置安装轴位的对数小于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框架和安装于所述框架的若干叶片,所述框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框架;
所述叶片为横置叶片,所述横置叶片的横向两端设有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横置安装轴位;
或者,
所述叶片为竖置叶片,所述竖置叶片的竖向两端设有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竖置安装轴位。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还包括执行电机、止动支架和传动连杆,所述执行电机通过所述止动支架与所述传动连杆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杆与所有所述叶片传动连接,以带动各所述叶片绕其轴部转动;
所述框架上设有全开止位点和全闭止位点,所述止动支架转动至与所述全开止位点相抵时,所述叶片处于全开的状态,所述止动支架转动至与所述全闭止位点相抵时,所述叶片处于全闭的状态。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两个所述侧框部中的一者固接有电机安装结构,所述执行电机为横置执行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结构上;所述叶片为横置叶片;
所述全开止位点和所述全闭止位点设于所述电机安装结构;
所述止动支架具有滑槽,所述传动连杆具有滑动插装于所述滑槽的柱部,所述传动连杆与各所述横置叶片铰接;
所述横置执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止动支架转动,在所述滑槽和所述柱部的传动配合下,所述传动连杆带动各所述横置叶片转动,所述止动支架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横置叶片的轴部中心线平行。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所述上框部固接有竖置电机安装结构,所述执行电机为所述竖置执行电机,安装在所述竖置电机安装结构上;所述叶片为竖置叶片;
所述全开止位点和所述全闭止位点设于所述竖置电机安装结构;
所述止动支架具有滑槽,所述传动连杆具有滑动插装于所述滑槽的柱部,所述传动连杆与各所述竖置叶片铰接;
所述竖置执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止动支架转动,在所述滑槽和所述柱部的传动配合下,所述传动连杆带动各所述竖置叶片转动,所述止动支架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竖置叶片的轴部中心线平行。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所述止动支架上集成有花键,所述花键与所述执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两个所述侧框部中的一者固接有电机安装结构,所述执行电机为竖置执行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结构上;所述叶片为竖置叶片;
所述全开止位点和所述全闭止位点设于所述电机安装结构;
所述止动支架与所述传动连杆通过轴孔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连杆与各所述竖置叶片铰接;
所述竖置执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止动支架转动,所述止动支架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竖置叶片的轴部中心线平行。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所述止动支架的下端集成有第一齿轮,所述竖置执行电机的电机轴输出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所述止动支架位于所述竖置执行电机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用于封盖所述止动支架。
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所述叶片为横置叶片,所述横置叶片为双气道气辅叶片或者震动摩擦焊叶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脸格栅,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设于所述前脸格栅的后方,所述框架与所述前脸格栅密封连接。
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结构做了优化,具体的,在框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横置叶片的横置安装轴位,同时设有用于安装竖置叶片的竖置安装轴位,使得框架既能适配横置式叶片也能适配竖置式叶片,同时在安装横置叶片时,还设有横置限位支架的安装位,通过横置限位支架的安装可限位横置叶片的关闭位置,降低泄露量,该框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动进气格栅,包括上述既可适配横置叶片又可适配竖置叶片的框架,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主动进气格栅设有执行电机、止动支架和传动连杆,相应的,在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上匹配设置用于安装执行的电机安装结构,执行电机通过止动支架与传动连杆传动连接,传动连杆与所有叶片传动连接,执行电机通过止动支架带动传动连杆动作以实现所以叶片的开启或关闭,该传动结构的设置规避了执行电机与叶片直接连接,执行电机的位置不受叶片位置的限制,布置灵活性高,可以满足大多数车型的造型匹配,可进一步提高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框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框架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动进气格栅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主动进气格栅的爆炸图;
图6为图4所示主动进气格栅在传动机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动进气格栅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主动进气格栅的爆炸图;
图9为图7中执行电机所在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7所示主动进气格栅的止动支架的限位配合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框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框架的正视图;
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动进气格栅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动进气格栅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主动进气格栅的爆炸图;
图17为图15所示主动进气格栅在传动机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具体实施例中传动连杆和叶片的轴孔配合结构;
图19为一种应用场景中网格式格栅与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布置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B-B向剖面示意图;
图22为另一种应用场景中横式格栅与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布置示意图;
图23为再一种应用场景中竖式格栅与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框架10A、10B,上框部11,下框部12,支架安装位121,支架定位部122,第一侧框部13,第二侧框部14,横置安装轴位15,竖置安装轴位16,电机安装结构17A,横置电机安装结构17B-1,竖置电机安装结构17B-2,横置全开止位点171,横置全闭止位点172,竖置全开止位点173,竖置全闭止位点174,压杆安装位18,总成安装部 191,总成定位部192;
横置叶片20a,横置限位支架21a,压杆22a,竖置叶片20b,竖置叶片支架21b;
执行电机30,横置执行电机30a,竖置执行电机30b,第二齿轮 31,接插件32;
第一止动支架40a,滑槽41a,花键42a,第二止动支架40b,传动轴41b,第一齿轮42b,盖体43b;
第一传动连杆50a,柱部51a,第二传动连杆50b,传动孔51b,卡扣部52;
前脸格栅01,内支架02。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主动进气格栅通用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对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及主动进气格栅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其适配通用性,以利于降低前期研发成本。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框架及具有该框架的主动进气格栅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本文中涉及到的主动进气格栅左右对称式的结构,即一个汽车上的主动进气格栅实际上包括两个框架及设于框架上的相关适配件,由于两组结构类似,所以在下文中均只针对左侧部分的结构进行描述,这里的左以及本文会涉及到的右、上、下、前和后等均是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汽车上相关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基准定义的,具体来说,汽车的驾驶室所在侧为前,后备箱所在侧为后,左和右以面向汽车前方的左、右定义。可以理解,相关方位词的使用旨在描述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不构成对保护的范围限制。
框架的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至图3,分别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框架的轴侧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本实施例中,框架10A基本呈长方形结构,包括上框部11、下框部12和两个侧框部,此处为描述方便将两个侧框部称之为第一侧框部 13和第二侧框部14,其中,第一侧框部13位于左侧,第二侧框部14 位于右侧。
其中,下框部12具有支架安装位121,用于可拆卸安装横置限位支架21a或者竖置叶片支架21b,其中,横置限位支架21a用于限制关闭状态下横置叶片的位置。
该框架10A还包括至少一对横置安装轴位15,分别设于第一侧框部13和第二侧框部14,每对横置安装轴位15用于一个横置叶片20a (标记于图4-图6中)的安装;该框架10A还包括多对竖置安装轴位 16,分别设于上框部11和竖置叶片支架21b,每对竖置安装轴位16 用于一个竖置叶片20b(标记于图7和图8中)的安装。
其中,横置叶片20a指的是安装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叶片,其转动轴为水平方向,竖置叶片20b指的是安装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叶片,其转动轴为竖直方向。显然,横置叶片20a和竖置叶片20b不能同时安装在一个框架10A上,横置限位支架21a和竖置叶片支架21b在实际应用中只能根据叶片的布置方式择一安装。
如上,该框架10A上既设有安装横置叶片20a的安装位,又设有安装竖置叶片20b的安装位,使得框架10A既能适配横置式叶片也能适配竖置式叶片,可根据汽车的前脸造型来选择合适的叶片适配形式,同时,在适用于横置叶片20a时,还可在下框部12上安装横置限位支架21a,通过横置限位支架21a来限制横置叶片20a的关闭位置,以降低泄露量。该框架10A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框架10A上还设有总成安装部191,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将包含该框架10A的主动进气格栅安装至汽车的前端,总成安装部191可以为具有安装孔的孔座形式,在上框部11和下框部12上均设有总成安装部191,其个数可根据固定需要来确定,尽量均匀排布以确保安装可靠性和稳固性。
具体的,还可以在框架10A上设置总成定位部192,汽车上对应的安装位置设有与该总成定位部192匹配的定位结构,以方便安装时精确限定框架10A和汽车的相对位置。图示中,总成定位部192为孔形式,相应地,前述定位结构可以为匹配的定位柱形式,实际设置时,两者也可反向设计,即将总成定位部192设为定位柱的形式,在汽车上的对应位置匹配设置定位孔的形式。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下框部12上设置支架定位部122,以方便安装横置限位支架21a或竖置叶片支架21b时对其进行定位,图示中,支架定位部122为定位柱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呈定位孔的形式。
实际应用中,框架10A的尺寸根据其安装位置的相关结构确定,其关键尺寸包括其用于安装叶片的窗口的宽度W、高度H以及需要与汽车的前脸格栅匹配的前端面的曲率半径R,三者的取值依据一般为: W与散热器的Y向宽度、前脸格栅Y向宽度及前脸格栅Y向夹角有关;H与前脸格栅Z向宽度及前脸格栅Z向夹角有关;除此之外,W 及H的取值与散热器整车进气冷却需求有关;R与前脸格栅Y向曲率有关,R需匹配贴合绝大多数前脸格栅造型面,减少因框架10A与格栅造型不贴合而引起的竖置叶片20b与格栅造型X向段差,从达到与造型匹配的外观效果。W、H、R取值可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出准确的取值,从而提高框架10A的通用性。这里的Y向指的是整车的左右方向,X向指的是整车的前后方向,段差为格栅造型与叶片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隙,Z向指的是整车的高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框部13固接有电机安装结构17A,该电机安装结构17A用于安装横置执行电机或者竖置执行电机,分别用于驱动横置叶片20a启闭或者竖置叶片20b启闭。
电机安装结构17A靠近第一侧框部13的侧部设有横置全开止位点171和横置全闭止位点172,分别用于限制横置叶片20a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电机安装结构17A的顶部设有竖置全开止位点173和竖置全闭止位点174,分别用于限制竖置叶片20b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该结构设计与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机构设置相配合(具体参考后文主动进气格栅的说明),可避免执行电机的安装位置受叶片位置的限制,布置灵活性高,以进一步提高主动进气格栅的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框部14还设有压杆安装位18,用于压杆的安装,该压杆用于横置叶片20a的转动轴的限位安装。
具体的方案中,框架10A上的横置安装轴位15设有至少两对,竖置安装轴位16的对数小于8,一般来说,框架10A上安装横置叶片 20a时,其数量相对较小,安装竖置叶片20b时,其数量可以相对较多设置,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进气量和框架10A的适配性。当然,实际应用中,框架10A的横置安装轴位15和竖置安装轴位16具体设置多少对可根据需要来设置。
主动进气格栅的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考图4至图6,图4至图6分别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和传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进气格栅采用的是前述图1至图3所示的框架 10A,该主动进气格栅安装的叶片为横置叶片20a,即主动进气格栅为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
图中以框架10A上安装有两个横置叶片20a示意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10A上安装的横置叶片20a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当然,框架10A上用于安装横置叶片20a的横置安装轴位15的对数匹配设置。
显然,两个横置叶片20a在上下方向上排布。横置叶片20a的两端设有第一轴部,第一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框架10A的横置安装轴位 15,以使得横置叶片20a可绕第一轴部的中心线转动以开启或关闭框架10A的通气道,从而根据需要冷却待冷却部件(比如发动机等)。
为驱动横置叶片20a绕其第一轴部转动,该主动进气格栅还包括执行电机30、第一止动支架40a和第一传动连杆50a,由于该执行电机30用于驱动横置叶片20a转动,为方便与后文介绍的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进行区分,此处将之称为横置执行电机30a。具体的,横置执行电机30a安装在框架10A的电机安装结构17A上。
本实施例中,横置执行电机30a通过第一止动支架40a与第一传动连杆50a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连杆50a与框架10A上的所有横置叶片20a传动连接,此例中与两个横置叶片20a传动连接。
工作时,横置执行电机30a驱动第一止动支架40a转动,以带动第一传动连杆50a动作,从而带动两个横置叶片20a一起转动以实现开启或关闭通气道的功能。
具体的,第一止动支架40a的转动中心线与横置叶片20a的第一轴部的中心线平行,即第一止动支架40a的转动中心线与横置叶片20a 的转动中心线平行。
如图5至图6所示,第一传动连杆50a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横置叶片20a靠近第一侧框部13的一端传动连接,具体可采用铰接的方式。
如图6所示,本例中,第一止动支架40a具有滑槽41a,第一传动连杆50a具有可滑动插装于滑槽41a的柱部51a,第一止动支架40a 转动时,通过滑槽41a推动柱部51a来驱使第一传动连杆50a转动,第一传动连杆50a在转动时还沿着滑槽41a滑动,在此过程带动横置叶片20a绕其第一轴部转动,一般来说,横置叶片20a的第一轴部与其与第一传动连杆50a的铰接点不在同一位置。
为限制横置叶片20a的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避免动作过度,如前所述,在框架10A上设有横置全开止位点171和横置全闭止位点 172,这两个止位点与第一止动支架40a配合,以通过限制第一止动支架40a的动作位置来对横置叶片20a的全开位置和全关位置进行限定。
图6所示状态为横置叶片20a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此时,第一止动支架40a与横置全闭止位点172相抵,在此位置要打开横置叶片 20a时,横置执行电机30a可驱动第一止动支架40a顺时针转动,如图6中箭头示意,通过第一传动连杆50a的动力传递,带动横置叶片20a向开启方向转动,当第一止动支架40a顺时针转动至与横置全开止位点171相抵时,无法继续转动,横置叶片20a此时处于全开位置。在全开位置要关闭时,上述动作逆向进行即可。具体可在第一止动支架40a设置两个分别用于与横置全开止位点171相抵配合和与横置全闭止位点172相抵配合的止挡配合部。
本方案中,第一止动支架40a上可以集成有花键42a,通过花键 42a与横置执行电机30a的电机轴输出端传动连接,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实际应用中,也可采用其他传动连接方式,比如说齿轮传动等。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主动进气格栅为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可在框架10A的下框部通过自锁螺钉等紧固件安装横置限位支架21a,该横置限位支架21a能够与下方的横置叶片20a的下沿接触,在横置叶片20a处于全关状态下,可降低横置叶片20a与框架10A 之间的气体泄漏量。
具体的,为方便横置叶片20a的安装,第一侧框部13上与横置叶片20a的第一轴部配合的横置安装轴位为完整的结构,比如可以为与第一轴部配合的插孔结构,第二侧框部14上与横置叶片20a的第一轴部配合的横置安装轴位为部分结构,比如为与第一轴部配合的半孔结构,方便将横置叶片20a安装至框架10A上,此时,为避免横置叶片 20a脱离第二侧框部14,如前所述,可以在第二侧框部14上安装压杆 22a,该压杆22a对横置叶片20a的第一轴部进行限位。
实际应用中,横置执行电机30a可通过接插件32与汽车的总控通信连接。
主动进气格栅的第二实施例:
请一并参考图7至图10,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动进气格栅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主动进气格栅的爆炸图;
图9为图7中执行电机所在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7所示主动进气格栅的止动支架的限位配合处的局部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进气格栅采用的是前述图1至图3所示的框架 10A,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采用的是相同的框架,但本实施例中,主动进气格栅安装的叶片为竖置叶片 20b,即主动进气格栅为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
相对于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来说,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数量可以较多设置,一般小于8,以免影响进气量和适配的通用性。图示方案中,以8个竖置叶片20b为例示意,8个竖置叶片20b在左右方向上排布。
竖置叶片20b的两端设有第二轴部,第二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框架10A的竖置安装位16,以使得竖置叶片20b可绕第二轴部的中心线转动以开启或关闭框架10A的通气道,从而根据需要冷却待冷却部件。
为方便竖置叶片20b的安装,框架10A的下框部12可通过自攻螺钉等紧固件固接竖置叶片支架21b,具体的,竖置叶片20b上端的第二轴部与上框部11的竖置安装位16转动连接,竖置叶片20b下端的第二轴部与竖置叶片支架21b的竖置安装位16转动连接。
为驱动竖置叶片20b绕其第二轴部转动,该主动进气格栅还包括执行电机30、第二止动支架40b和第二传动连杆50b,此处将执行电机30称之为竖置执行电机30b,具体的,竖置执行电机30b安装在框架10A的电机安装结构17A上。
可以理解,对于框架10A来说,不管其与横置叶片20a适配还是与竖置叶片20b适配,用于驱动叶片转动的执行电机30都是安装在同一电机安装结构17A上。
本实施例中,竖置执行电机30b通过第二止动支架40b与第二传动连杆50b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连杆50b与框架10A上的所有竖置叶片20b传动连接。
工作时,竖置执行电机30b驱动第二止动支架40b转动,以带动第二传动连杆50b动作,从而带动所有竖置叶片20b一起转动以实现开启或关闭通气道的功能。
具体的,第二止动支架40b的转动中心线与竖置叶片20b的第二轴部的中心线平行,即第二止动支架40b的转动中心线与竖置叶片20b 的转动中心线平行。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传动连杆50b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与所有竖置叶片20b的上端传动连接,具体可采用铰接的方式。
本例中,第二止动支架40b与第二传动连杆50b采用轴孔配合的方式传动连接,具体的,第二止动支架40b设有传动轴41b,第二传动连杆50b靠近第一侧框部13的一端具有与传动轴41b配合的传动孔 51b,第二止动支架40b的传动轴41b插装于第二传动连杆50b的传动孔51b内。工作时,竖置执行电机30b驱动第二止动支架40b转动,第二止动支架40b转动时,通过传动轴41b和传动孔51b的传动配合,带动第二传动连杆51转动,在此过程中带动竖置叶片20b绕其第二轴部转动,一般来说,竖置叶片20b的第二轴部和其与第二传动连杆50b的铰接点不在同一位置。
具体的,为方便框架10A同时匹配横置叶片20a和竖置叶片20b 的传动机构,本例中,第二止动支架40b相对竖置执行电机30b远离第一侧框部13设置,在电机安装结构17A远离第一侧框部13的外侧可设置安装第二止动支架40b的安装结构,并可设置盖体43b,以封盖第二止动支架40b,以对第二止动支架40b进行保护。
如图9所示,本方案中,第二止动支架40b的下端集成有第一齿轮42b,竖置传动电机30b的电机轴输出端集成有第二齿轮31,第一齿轮42b与第二齿轮31啮合,通过齿轮啮合的传动连接方式实现竖置执行电机30b与第二止动支架40b的传动。
为限制竖置叶片20b的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避免动作过度,如前所述,在框架10A上设有竖置全开止位点173和竖置全闭止位点 174,这两个止位点与第二止动支架40b配合,以通过限制第二止动支架40b的动作位置来对竖置叶片20b的全开位置和全关位置进行限定。
结合图7和图10,图中所示状态为竖置叶片20b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此时,第二止动支架40b与竖置全闭止位点174相抵,在此位置要打开竖置叶片20b时,竖置执行电机30b可驱动第二止动支架40b 顺时针转动,如图10中箭头示意,通过第二传动连杆50b的动力传递,带动竖置叶片20b向开启方向转动,当第二止动支架40b顺时针转动至与竖置全开止位点173相抵时,无法继续转动,竖置叶片20b此时处于全开位置。在全开位置要关闭时,上述动作逆向进行即可。
框架的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11至图13,分别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框架的轴侧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本实施例中,框架10B也基本呈长方形结构,包括上框部11、下框部12、第一侧框部13和第二侧框部14。
其中,下框部12具有支架安装位121,用于可拆卸安装横置限位支架21a或者竖置叶片支架21b。
框架10B包括至少一对横置安装轴位15和若干对竖置安装轴位 16,横置安装轴位15和竖置安装轴位16的设置位置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框架10A类似,此处不再重复。
该框架10B也是既能适配横置式叶片也能适配竖置式叶片,通用性好。
该框架10B也设有总成安装部191、总成定位部192以及支架定位部122,相关结构的设置位置和作用可参考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框架 10A的描述,框架10B的关键尺寸及设置也与前述框架10A类似,均可参考前述描述,此处也不再重复。
下面主要就本实施例的框架10B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框架10A的区别之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框架10B设有两个电机安装结构,分别为横置电机安装结构17B-1和竖置电机安装结构17B-2,其中,横置电机安装结构17B-1设于第一侧框部13,竖置电机安装结构17B-2设于第二侧框部。
相应地,横置全开止位点171和横置全闭止位点172设于横置电机安装结构17B-1靠近第一侧框部13的侧部;竖置全开止位点173 和竖置全闭止位点174设于竖置安装电机结构17B-2靠近上框部11 的侧部。
对比框架10A和框架10B可知,由于框架10B将横置电机安装结构17B-1和竖置电机安装结构17B-2分开设置,且竖置电机安装结构17B-2设于框架10B的顶部,对于通气道整体尺寸相同的框架来说,框架10B的高度尺寸相对框架10A高,框架10B的宽度尺寸相对框架10A短,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车型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框架。
再次说明,除电机安装结构及相应的止位点设置不同外,框架10B 的其他结构均可参考前述框架10A的说明理解,不再赘述。
主动进气格栅的第三实施例: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动进气格栅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进气格栅采用的是前述图11至图13所示的框架10B,该主动进气格栅安装的叶片为横置叶片20a,即主动进气格栅为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
图中以框架10B上安装有两个横置叶片20a示意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10B上安装的横置叶片20a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当然,框架10B上用于安装横置叶片20a的横置安装轴位15的对数匹配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横置电机安装结构17B-1上安装有横置执行电机30a,横置执行电机30a通过第一止动支架40a与第一传动连杆50a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连杆50a与所有横置叶片20a传动连接。
其中,横置叶片20a的安装方式,横置限位支架21a的设置、横置执行电机30a与第一止动支架40a的传动连接方式,第一止动支架 40a与第一传动连杆50a的传动连接方式以及止动限位配合等均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主动进气格栅类似,可参考前述说明理解,此处不再详述。
主动进气格栅的第四实施例:
请一并参考图15至图17,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动进气格栅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主动进气格栅的爆炸图;图17为图15所示主动进气格栅在传动机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进气格栅采用的是图11至图13所示的框架 10B,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采用的是相同的框架,但本实施例中,主动进气格栅安装的叶片为竖置叶片 20b,即主动进气格栅为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
相对于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来说,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数量可以较多设置,一般小于8,以免影响进气量和适配的通用性。图示方案中,以8个竖置叶片20b为例示意,8个竖置叶片20b在左右方向上排布。
竖置叶片20b的两端设有第二轴部,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上框部 11的竖置安装位16和竖置叶片支架21b上的竖置安装位16。竖置叶片支架21b也可采用自攻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框架10B的下框部12。
本实施例中,在框架10B的竖置电机安装结构17B-2上安装有竖置执行电机30b,竖置执行电机30b传动连接有第一止动支架40a,第一止动支架40a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连杆50a,第一传动连杆50a与所有的竖置叶片20b传动连接,工作时,竖置执行电机30b驱动第一止动支架40a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连杆50a动作,从而带动竖置叶片 20b转动以实现开启或关闭通气道的功能。
其中,第一止动支架40a的转动中心线与竖置叶片20b的第二轴部的中心线平行,即第一止动支架40a的转动中心线与竖直叶片20b 的转动中心线平行。
第一传动连杆50b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与所有竖置叶片20b的上端传动连接,具体可采用铰接的方式。
本例中,第一止动支架40a具有滑槽41a,第一传动连杆50a具有可滑动插装于滑槽41a的柱部51a,第一止动支架40a转动时,通过滑槽41a推动柱部51a来驱使第一传动连杆50a转动,第一传动连杆50a在转动时还沿着滑槽41a滑动,在此过程带动竖置叶片20b绕其第二轴部转动,一般来说,竖置叶片20b的第二轴部和其与第一传动连杆50a的铰接点不在同一位置。
本方案中,第一止动支架40a上集成有花键42a,通过花键42a 与竖置执行电机30b的电机轴输出端传动连接。
本方案中,止动支架的结构、与执行电机的传动连接方式,以及止动支架与传动连杆的传动连接方式,与前述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类似,区别在于,安装位置和转动中心线的不同,这是基于叶片的安装形式决定的。这里以传动方式对止动支架和传动连杆进行分类。
为限制竖置叶片20b的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避免动作过度,如前所述,在框架10B上设有竖置全开止位点173和竖置全闭止位点174,这两个止位点与第一止动支架40a配合,以通过限制第一止动支架40a的动作位置来对竖置叶片20b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进行限定。
图17所示状态为竖置叶片20b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此时,第一止动支架40a与竖置全闭止位点174相抵,在此位置要打开竖置叶片20b时,竖置执行电机30b可驱动第一止动支架40a顺时针转动,如图17中箭头示意,通过第一传动连杆50a的动力传递,带动竖置叶片20b向开启方向转动,当第一止动支架40a顺时针转动至与竖置全开止位点173相抵时,无法继续转动,竖置叶片20b此时处于全开位置,在全开位置要关闭时,上述动作逆向进行即可。
上述各实施例中,传动连杆50a、50b与叶片20a、20b具体可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实现传动连接,如图18所示,实际设置时,为避免传动连杆50a、50b的轴脱离叶片20a、20b的孔,可在传动连杆的轴上设置沿径向向外凸起的卡扣部52,以与叶片20a、20b的孔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主动进气格栅部分介绍的框架的结构也属于对框架结构的限定。
除了上述框架及主动进气格栅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介绍的主动进气格栅,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不再重复。一般将主动进气格栅安装在汽车的前脸格栅的后方。
下面介绍几种主动进气格栅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图19所示,其为一种应用场景下网格式的前脸格栅01与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布置示意图,图20和图21分别为图19中A-A向和B-B向剖面示意图,框架10A、10B的前端与车辆对应位置的内支架02密封连接,具体可采用密封胶或者密封槽配合的方式,图20中示意了横置叶片20a在不同位置的包络线,可以看出,横置叶片20a开启时是向远离前脸格栅 01的方向动作,从图20中可以明确看出前述横置限位支架22a对横置叶片20a在关闭位置的限位作用。
图22和图23分别示意了横式的前脸格栅01与横置式主动进气格栅,以及竖式的前脸格栅01与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的布置示意图。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部、下框部和两个侧框部;所述下框部具有支架安装位,用于可拆卸安装横置限位支架或竖置叶片支架;所述横置限位支架用于限制关闭状态下的横置叶片的位置;
还包括至少一对横置安装轴位,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侧框部,每对所述横置安装轴位用于一个横置叶片的安装;
还包括多对竖置安装轴位,分别设于所述上框部和所述竖置叶片支架,每对所述竖置安装轴位用于一个竖置叶片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框部为第一侧框部和第二侧框部,所述第一侧框部固接有电机安装结构,所述电机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横置执行电机或竖置执行电机;
所述电机安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侧框部的侧部设有横置全开止位点和横置全闭止位点,分别用于限制横置叶片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
所述电机安装结构的顶部设有竖置全开止位点和竖置全闭止位点,分别用于限制竖置叶片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框部为第一侧框部和第二侧框部,所述第一侧框部固接有横置电机安装结构,所述上框部固接有竖置电机安装结构;
所述横置电机安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侧框部的侧部设有横置全开止位点和横置全闭止位点,分别用于限制横置叶片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
所述竖置电机安装结构靠近所述上框部的侧部设有竖置全开止位点和竖置全闭止位点,分别用于限制竖置叶片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框部上设有压杆安装位,用于压杆的安装,所述压杆用于横置叶片的转动轴的限位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置安装轴位设有至少两对,和/或,所述竖置安装轴位的对数小于8。
6.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框架和安装于所述框架的若干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框架;
所述叶片为横置叶片,所述横置叶片的横向两端设有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横置安装轴位;
或者,
所述叶片为竖置叶片,所述竖置叶片的竖向两端设有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竖置安装轴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执行电机、止动支架和传动连杆,所述执行电机通过所述止动支架与所述传动连杆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杆与所有所述叶片传动连接,以带动各所述叶片绕其轴部转动;
所述框架上设有全开止位点和全闭止位点,所述止动支架转动至与所述全开止位点相抵时,所述叶片处于全开的状态,所述止动支架转动至与所述全闭止位点相抵时,所述叶片处于全闭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框部中的一者固接有电机安装结构,所述执行电机为横置执行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结构上;所述叶片为横置叶片;
所述全开止位点和所述全闭止位点设于所述电机安装结构;
所述止动支架具有滑槽,所述传动连杆具有滑动插装于所述滑槽的柱部,所述传动连杆与各所述横置叶片铰接;
所述横置执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止动支架转动,在所述滑槽和所述柱部的传动配合下,所述传动连杆带动各所述横置叶片转动,所述止动支架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横置叶片的轴部中心线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部固接有竖置电机安装结构,所述执行电机为竖置执行电机,安装在所述竖置电机安装结构上;所述叶片为竖置叶片;
所述全开止位点和所述全闭止位点设于所述竖置电机安装结构;
所述止动支架具有滑槽,所述传动连杆具有滑动插装于所述滑槽的柱部,所述传动连杆与各所述竖置叶片铰接;
所述竖置执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止动支架转动,在所述滑槽和所述柱部的传动配合下,所述传动连杆带动各所述竖置叶片转动,所述止动支架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竖置叶片的轴部中心线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支架上集成有花键,所述花键与所述执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框部中的一者固接有电机安装结构,所述执行电机为竖置执行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结构上;所述叶片为竖置叶片;
所述全开止位点和所述全闭止位点设于所述电机安装结构;
所述止动支架与所述传动连杆通过轴孔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连杆与各所述竖置叶片铰接;
所述竖置执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止动支架转动,所述止动支架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竖置叶片的轴部中心线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支架的下端集成有第一齿轮,所述竖置执行电机的电机轴输出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支架位于所述竖置执行电机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用于封盖所述止动支架。
14.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横置叶片,所述横置叶片为双气道气辅叶片或者震动摩擦焊叶片。
15.汽车,包括前脸格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6-14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设于所述前脸格栅的后方,所述框架与所述前脸格栅密封连接。
CN202222792923.8U 2022-10-21 2022-10-21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Active CN218702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2923.8U CN218702696U (zh) 2022-10-21 2022-10-21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2923.8U CN218702696U (zh) 2022-10-21 2022-10-21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2696U true CN218702696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9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2923.8U Active CN218702696U (zh) 2022-10-21 2022-10-21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2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2427B (zh) 用于机动车辆前面板的空气入口管理系统
CN218702696U (zh)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及其框架
CN111231880A (zh) 带主动进气格栅的汽车前保险杠
CN103770629A (zh) 车辆风门片装置
CN213705431U (zh) 轨道车辆顶板拆装折页
US20240051620A1 (en) Active air flap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218112354U (zh) 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电机护罩结构及其车辆
CN212332576U (zh) 带主动进气格栅的汽车前保险杠
KR101719666B1 (ko)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CN218400201U (zh) 一种重卡用主动进气格栅
CN220742707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114274766B (zh) 车辆进气格栅切换方法和安装结构
KR102635820B1 (ko)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KR200358419Y1 (ko) 자동차 공조장치용 송풍기의 도어 구조
CN221162108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箱循环风门组件
CN218257723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217574784U (zh) 一种汽车空调hvac的新风结构
CN114425944B (zh) 进气格栅及车辆
CN220764026U (zh) 车顶通风系统
CN220682136U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汽车
CN213514116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15909361U (zh) 开关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228646U (zh)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导风结构
CN215436326U (zh) 一种格栅挡板组件及车辆
CN211500830U (zh) 一种汽车用智能角度式egr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