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2588U - 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2588U
CN218702588U CN202222023432.7U CN202222023432U CN218702588U CN 218702588 U CN218702588 U CN 218702588U CN 202222023432 U CN202222023432 U CN 202222023432U CN 218702588 U CN218702588 U CN 218702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in
air outlet
guide plate
win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234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杰
毛洪海
于翰林
杜凯
黄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234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2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2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2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进风口、出风口,出风口包括朝向主驾驶前挡风玻璃的主出风口、朝向主驾驶与副驾驶中间前挡风玻璃的中间出风口和朝向副驾驶前挡风玻璃的副出风口,风道主体上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包括主导流板、中间导流板和副导流板,导流板将风道主体分为主风道、中间风道和副风道,中间导流板自进风口向主出风口倾斜延伸,以将气流导向至主出风口。由于中间导流板自进风口向主出风口倾斜延伸,进入风道主体的气流会在导流板的导向下,大部分气流会进入主风道,并且流向主出风口的位置,以去除出风口范围内的霜气,并且由于大部分气流均流向至主出风口的位置,提升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除霜作为国家标准的法规项,对汽车除霜系统性能均提出了严格要求,对仪表板除霜风道的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汽车空调选定后,除霜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除霜风道的结构设计,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风量的分配与导向,也就是导风结构的设计。
但是,除霜风道的导风结构设计不当便会导致除霜风道吹出的气流不足或者是吹出的位置不当,不能够正确的将气流导向至驾驶员正前方的位置的问题,且导风结构设计的不当会导致气流在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分散、反弹、缺流等现象,影响除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除霜风道吹出的的气流位置不当以及吹出的气流不足的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进风口、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朝向主驾驶前挡风玻璃的主出风口、朝向主驾驶与副驾驶中间前挡风玻璃的中间出风口和朝向副驾驶前挡风玻璃的副出风口,所述风道主体上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主导流板、中间导流板和副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所述风道主体分为主风道、中间风道和副风道,且所述主风道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所述中间风道与所述中间出风口连通,所述副风道与所述副出风口连通,所述中间导流板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主出风口倾斜延伸,以将气流导向至所述主出风口。
本申请中的所述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中间导流板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主出风口的第一导流板和设置于靠近所述副出风口的第二导流板。
所述除霜风道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第一侧风道和与所述副风道连通的第二侧风道,所述第一侧风道连通第一侧出风口,所述第二侧风道连通第二侧出风口。
所述主导流板一端向所述主出风口方向延伸,另一端向所述第一侧风道方向延伸,以形成L形导流板。
所述副导流板自所述进风口延伸向所述副出风口倾斜延伸。
所述副导流板为S形导流板。
所述主出风口和所述副出风口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出风口的长度。
所述导流板为所述风道主体的侧壁向内部凹陷形成的镂空结构。
所述镂空结构和所述风道主体的侧壁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所述进风口与空调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出风口与隔栅可拆卸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当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主体后,由于所述中间导流板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主出风口倾斜延伸,所以进入所述风道主体的气流会在所述导流板的导向下,大部分气流会进入所述主风道,并且流向所述主出风口的位置,以去除所述出风口范围内的霜气,并且由于大部分气流均流向至主出风口的位置,能够避免由于气流不足导致的气流在主驾驶的玻璃上出现分散或者缺流的情况,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使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满足国家要求。
2.本申请通过将所述中间导流板设置为靠近所述主出风口的第一导流板和设置于靠近所述副出风口的第二导流板,以将更多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主体的气流引导至所述主风道,设置两个导流板,增大将气流导向所述主风道的几率,进而提升了进入所述主风道气流的流量,更加有效的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
3.本申请通过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设置为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第一侧风道和与所述副风道连通的第二侧风道,且所述第一侧风道连通第一侧出风口,所述第二侧风道连通第二侧出风口,增加了出风口的数量,提升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出风面积,进而提升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除霜的面积,使所述除霜风道结构能够去除前挡风玻璃角落的霜气,避免当驾驶人员通过前挡风玻璃的角落看后视镜时,由于没有去除霜气,进而导致的霜气阻挡视线导致出现事故的情况,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4.本申请通过将所述主导流板设置为一端向所述主出风口方向延伸,另一端向所述第一侧风道方向延伸的L形导流板,缩短了主出风口的出风长度,使气流集中且有力的流向前挡风玻璃驾驶员侧正前方的视野区,同时,增加了左侧通道的长度和截面积,保证流向左侧玻璃气流的流量,以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
5.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副导流板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延伸向所述副出风口倾斜延伸,以引导气流流向副风道的副出风口的位置,并且能够阻挡气流流向副风道靠近所述第二侧风道的一侧,同时引导气流流向前挡风玻璃右侧视野区,并沿玻璃壁面流动,增大了所述除霜风道的除霜面积。
6.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副导流板设置为S形导流板,以改变气流的流向,使气流能够准确的流向副驾驶挡风玻璃正前方的视野区,避免气流自进风口至副出风口沿直线流动导致气流吹向副驾驶挡风玻璃右侧的视野区;并且,在空调箱单位时间内的风量固定时,将所述副导流板设置为S形,以增加气流的路径,进而提升气流的流速,使气流流向前挡风玻璃时,能够更加有力,以使气流流到正确的位置,防止由于气流的流速过慢导致的气流在流向前挡风玻璃时出现分散或者缺流的情况,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性能,使气流流向正确的位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除霜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风道主体、11-主风道、12-中间风道、13-副风道、14-第一侧风道、15-第二侧风道;
2-进风口;
3-出风口、31-主出风口、32-中间出风口、33-副出风口、34-第一侧出风口、35-第二侧出风口;
4-导流板、41-主导流板、42-中间导流板、421-第一导流板、422-第二导流板、43-副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1、进风口2、出风口3,所述出风口3包括朝向主驾驶前挡风玻璃的主出风口31、朝向主驾驶与副驾驶中间前挡风玻璃的中间出风口32和朝向副驾驶前挡风玻璃的副出风口33,所述风道主体1上设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包括主导流板41、中间导流板42和副导流板43,所述导流板4将所述风道主体1分为主风道11、中间风道12和副风道13,且所述主风道11与所述主出风口31连通,所述中间风道12与所述中间出风口32连通,所述副风道13与所述副出风口33连通,所述中间导流板42自所述进风口2向所述主出风口31倾斜延伸,以将气流导向至所述主出风口31。
当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风道主体1后,由于所述中间导流板42自所述进风口2向所述主出风口31倾斜延伸,所以进入所述风道主体1的气流会在所述导流板4的导向下,大部分气流会进入所述主风道11,并且流向所述主出风口31的位置,以去除所述出风口3范围内的霜气,并且由于大部分气流均流向至主出风口31的位置,能够避免由于气流不足导致的气流在主驾驶的玻璃上出现分散或者缺流的情况,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使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满足国家要求。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中间导流板42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主出风口31的第一导流板421和设置于靠近所述副出风口33的第二导流板422。
通过将所述中间导流板42设置为靠近所述主出风口31的第一导流板421和设置于靠近所述副出风口33的第二导流板422,以将更多通过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风道主体1的气流引导至所述主风道11,设置两个所述导流板4,增大将气流导向所述主风道11的几率,进而提升了进入所述主风道11气流的流量,更加有效的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除霜风道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主风道11连通的第一侧风道14和与所述副风道13连通的第二侧风道15,所述第一侧风道14连通第一侧出风口34,所述第二侧风道15连通第二侧出风口35。
通过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设置为与所述主风道11连通的第一侧风道14和与所述副风道13连通的第二侧风道15,且所述第一侧风道14连通第一侧出风口34,所述第二侧风道15连通第二侧出风口35,增加了所述出风口3的数量,提升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出风面积,进而提升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除霜的面积,使所述除霜风道结构能够去除前挡风玻璃角落的霜气,避免当驾驶人员通过前挡风玻璃的角落看后视镜时,由于没有去除霜气,进而导致的霜气阻挡视线导致出现事故的情况,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主导流板41一端向所述主出风口31方向延伸,另一端向所述第一侧风道14方向延伸,以形成L形所述导流板4。
通过将所述主导流板41设置为一端向所述主出风口31方向延伸,另一端向所述第一侧风道14方向延伸的L形所述导流板4,缩短了主出风口31的出风长度,使气流集中且有力的流向前挡风玻璃驾驶员侧正前方的视野区,同时,增加了左侧通道的长度和截面积,保证流向左侧玻璃气流的流量,以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副导流板43自所述进风口2延伸向所述副出风口33倾斜延伸。
通过将所述副导流板43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2延伸向所述副出风口33倾斜延伸,以引导气流流向副风道13的副出风口33的位置,并且能够阻挡气流流向副风道13靠近所述第二侧风道15的一侧,同时引导气流流向前挡风玻璃右侧视野区,并沿玻璃壁面流动,增大了所述除霜风道的除霜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副导流板43为S形导流板。
通过将所述副导流板43设置为S形导流板,以改变气流的流向,使气流能够准确的流向副驾驶挡风玻璃正前方的视野区,避免气流自进风口2至副出风口33沿直线流动导致气流吹向副驾驶挡风玻璃右侧的视野区;并且,在空调箱单位时间内的风量固定时,将所述副导流板43设置为S形,以增加气流的路径,进而提升气流的流速,使气流流向前挡风玻璃时,能够更加有力,以使气流流到正确的位置,防止由于气流的流速过慢导致的气流在流向前挡风玻璃时出现分散或者缺流的情况,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性能,使气流流向正确的位置。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主出风口31和所述副出风口33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出风口32的长度。
通过将所述主出风口31和所述副出风口33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中间出风口32的长度,增加了流向所述主出风口31和所述副出风口33的气流流量,以使更多的气流流向前挡风玻璃驾驶人员和副驾驶人员的视野区,以去除所述主驾驶和副驾驶挡风玻璃视野区的霜气,提升所述除霜风道结构除霜效果,使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更加可靠。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导流板4为所述风道主体1的侧壁向内部凹陷形成的镂空结构。
通过将所述导流板4设置为所述风道主体1的侧壁向内部凹陷形成的镂空结构,无需另设导流结构,减少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所需要的零部件,简化了所述除霜风道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镂空结构和所述风道主体1的侧壁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通过将所述镂空结构和所述风道主体1的侧壁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提升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气密性,防止气流在所述除霜风道结构与所述导流板4连接处流出导致的所述出风口3的气流流量不足进而导致影响所述除霜风道结构除霜效果的情况,使自所述进风口2流入的气流能够均通过所述出风口3流出,提升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的除霜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口2与空调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出风口3与隔栅可拆卸连接。
通过将所述进风口2与空调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出风口3与隔栅可拆卸连接,当所述除霜风道结构出现故障时,以方便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拆卸并进行更换,并且便于将所述除霜风道结构拆卸进行清洗等操作。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主体、进风口、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朝向主驾驶前挡风玻璃的主出风口、朝向主驾驶与副驾驶中间前挡风玻璃的中间出风口和朝向副驾驶前挡风玻璃的副出风口,所述风道主体上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主导流板、中间导流板和副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所述风道主体分为主风道、中间风道和副风道,且所述主风道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所述中间风道与所述中间出风口连通,所述副风道与所述副出风口连通,所述中间导流板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主出风口倾斜延伸,以将气流导向至所述主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流板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主出风口的第一导流板和设置于靠近所述副出风口的第二导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风道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第一侧风道和与所述副风道连通的第二侧风道,所述第一侧风道连通第一侧出风口,所述第二侧风道连通第二侧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流板一端向所述主出风口方向延伸,另一端向所述第一侧风道方向延伸,以形成L形导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流板自所述进风口延伸向所述副出风口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流板为S形导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风口和所述副出风口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出风口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所述风道主体的侧壁向内部凹陷形成的镂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和所述风道主体的侧壁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空调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出风口与隔栅可拆卸连接。
CN202222023432.7U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Active CN218702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3432.7U CN218702588U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3432.7U CN218702588U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2588U true CN21870258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23432.7U Active CN218702588U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2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46124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CN21083226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702588U (zh) 一种车用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CN108006838B (zh)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US4821796A (en) Device for heating compartments
CN114083954B (zh)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CN208296226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补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14536505U (zh) 一种柜机及空调器
JP3510180B2 (ja) 送風ダクト
CN210707642U (zh) 一种客车除霜结构
CN212022259U (zh) 汽车空调吹脚出风导向结构
CN211290296U (zh) 一种室内空调柜机
CN211011641U (zh) 整体式空调
CN211167117U (zh) 一种汽车流水槽安装总成
CN109539529B (zh)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20829607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878147B (zh) 车辆的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9564879U (zh) 拉手结构及汽车
CN216443577U (zh) 一种侧窗除霜导风板
CN214383342U (zh) 车用空调排水结构
CN219955482U (zh) 一种具有子母式射流风口的风管机
CN214592574U (zh) 集装箱和储能系统
CN21220477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295529U (zh) 一种半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及汽车
CN219414979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