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0745U -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0745U
CN218670745U CN202223189088.5U CN202223189088U CN218670745U CN 218670745 U CN218670745 U CN 218670745U CN 202223189088 U CN202223189088 U CN 202223189088U CN 218670745 U CN218670745 U CN 218670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late
air inlet
inlet channel
ai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90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荣
熊晗
陈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IDE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IDE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IDE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IDE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90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0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0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0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Y型的相互贯通的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为矩形截面;在壳体内部转动设置有阀板,从阀板的转动处为分界,阀板的一部分对应第一进风通道,另一部分对应第二进风通道,阀板的中部转动处处于第一进风通道内侧面、第二进风通道内侧面的交汇处;壳体外部设置有驱动阀板在壳体内部围绕转动处形成转动的驱动机构;阀板朝向进风通道的一侧表面为平整面,阀板朝向排风通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加强结构;第一进风通道的截面与第二进风通道的截面为相等或不等。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高和阀板两侧存在压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中,许多场合需要配置通风除尘管路系统,在通风除尘管路系统中,经常会用到风道切换阀。
在需要风道切换时,目前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
一种处理方法:在两个支管上各安装一个蝶阀。
优点:这种做法可以适应粗细不同的支管,比较可靠。
缺点:需要2个蝶阀,成本高,并且在关闭风阀的支管处形成漩涡积灰。
另一种处理方法:用一个蝶阀,控制两个支管的开闭,阀片安装在阀轴的一侧,阀片随阀轴的转动而左右摆动,从而完成两个支管的开闭动作。
优点:只要1个蝶阀,就能控制两路支管的开闭,成本不高。
缺点:⑴只有一个阀板,所以只有在两路支管口径相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⑵阀板关闭一个支管时,阀板两侧存在的压力差,其作用力方向是要推动阀板打开的,所以必须要有锁定机构或者一直保持施加一个与压力差反方向的作用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不高、阀板两侧存储压力差的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Y型的相互贯通的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为矩形截面;
在壳体内部转动设置有阀板,从阀板的转动处为分界,阀板的一部分对应第一进风通道,另一部分对应第二进风通道,阀板的中部转动处处于第一进风通道内侧面、第二进风通道内侧面的交汇处;
壳体外部设置有驱动阀板在壳体内部围绕转动处形成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阀板,使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排风通道之间形成如下状态:使排风通道与第一进风通道形成关闭,排风通道与第二进风通道形成连通;
或使排风通道与第一进风通道形成连通,排风通道与第二进风通道形成关闭;
其中,阀板朝向进风通道的一侧表面为平整面,以使阀板该侧表面与进风通道内壁形成贴合;阀板朝向排风通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加强结构;
第一进风通道的截面与第二进风通道的截面为相等或不等。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筋板、多个折弯加强板,多个筋板间隔布置并沿着阀板的表面延伸且筋板固定连接,弯折加强板处于相邻筋板之间,弯折加强板与筋板侧面、阀板形成固定连接;弯折加强板的高度不高于筋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转轴、从动转轴、曲柄连杆、驱动器,主动转轴、从动转轴分别转动装配于阀板两侧的壳体上;
主动转轴的一端伸入壳体内与阀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处于壳体外部,与曲柄连杆的一端连接;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器的驱动端形成连接,驱动器通过曲柄连杆带动转轴围绕自身轴线形成转动;
主动转轴、从动转轴处于壳体内的端部分别开设有供阀板边部插入的装配槽口,在阀板插入装配槽口后,通过连接件将阀板边部与转轴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壳体上处于主动转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配件安装梁,处于从动转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配件安装梁,主动转轴转动装配于第一配件安装梁上,从动转轴转动装配于第二配件安装梁上;
在第一配件安装梁上固定安装有开关安装座,开关安装座上安装有接近开关一、接近开关二,曲柄连杆处于接近开关一和接近开关二之间,接近开关二调节式装配于开关安装座上,以调整接近开关一与接近开关二之间的距离;第一配件安装梁上固定设置有供驱动器装配的驱动安装座。
进一步地,在第一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一阀板限位挡条,在第二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二阀板限位挡条,第一阀板限位挡条、第二阀板限位挡条上分别设置有与阀板形成贴合的橡胶条。
进一步地,处于第一进风通道内侧面、第二进风通道内侧面的交汇处设置有橡胶密封条,橡胶密封条对该交汇处与阀板的平整面之间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壳体上处于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的连接端配置有法兰,壳体外周壁固定设置有沿着壳体延伸布置的外部加强筋。
进一步地,驱动器为气缸或油缸或电动执行器,驱动器的本体活动装配于驱动安装座上,驱动器的驱动端螺纹连接有叉型带销接杆,曲柄连杆与叉型带销接杆采用销轴方式形成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排风通道与第一进风通道或/和第二进风通道之间形成130-140度夹角布置,第一进风通道与第二进风通道之间形成85-95度夹角布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可广泛应用在通风或除尘系统的风管网作切换风道用。能达到用一个阀板控制两路进风通道进行切换的目的,成本不高(一个阀板、一个驱动);从阀板的转动处为分界,阀板的一部分对应一个进风通道,另一部分对应另一个进风通道,实现同一驱动带动两个进风通道之间的切换,阀板转动处两侧的面积根据进风通道来进行适应性设置,可以不一样,从而可以控制不同截面的进风通道;而在一个进风通道关闭时,此处阀板两侧的压力差作用力方向正好是该侧阀板的关闭方向,从而保证该侧一直处于关紧状态,另一侧保持开启状态,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阀板存在压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风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风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阀板与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中,100、壳体,101、第一进风通道,102、第二进风通道,103、排风通道,104、法兰,105、外部加强筋,106、阀板,107、第一进风通道内侧面、第二进风通道内侧面的交汇处,108、平整面,109、筋板,110、折弯加强板,111、主动转轴,112、从动转轴,113、曲柄连杆,114、驱动器,115、装配槽口,116、第一配件安装梁,117、第二配件安装梁,118、开关安装座,119、接近开关一,120、接近开关二,121、安装调节孔,122、驱动安装座,123、支撑座,124、转动销轴,125、叉型带销接杆,126、锁紧螺母,127、开口销,128、气源三联件,129、第一阀板限位挡条,130、第二阀板限位挡条,131、橡胶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7所示,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Y型的相互贯通的第一进风通道101、第二进风通道102、排风通道103,经第一进风通道101、第二进风通道102进入的风从排风通道103排出;壳体100用薄钢板制作,排风通道103、第一进风通道101、第二进风通道102为矩形截面,当然不仅仅局限于矩形截面的设置,也可以使用圆形截面的改动;壳体100上处于第一进风通道101、第二进风通道102、排风通道103的连接端配置有法兰104,以便于将壳体100连通于相应的使用设备上,壳体100外周壁固定设置有沿着壳体100延伸布置的外部加强筋105,以增强壳体100的整体刚性强度。
在壳体100内部转动设置有阀板106,从阀板106的转动处为分界,阀板106的一部分对应第一进风通道101,另一部分对应第二进风通道102,阀板106的中部转动处处于第一进风通道101内侧面、第二进风通道102内侧面的交汇处107;具体实施中,阀板106对应第一进风通道101一部分的尺寸形状与第一进风通道101相适应,对应于第二进风通道102一部分的尺寸形状与第二进风通道102相适应;在壳体100外部设置有驱动阀板106在壳体100内部围绕转动处形成转动的驱动机构,以便于根据需要来通过驱动机构来调整阀板106的工作状态。
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阀板106,使第一进风通道101、第二进风通道102、排风通道103之间形成如下状态:使排风通道103与第一进风通道101形成关闭,排风通道103与第二进风通道102形成连通;或使排风通道103与第一进风通道101形成连通,排风通道103与第二进风通道102形成关闭;或使排风通道103与第一进风通道101、第二进风通道102分别形成部分连通;以此来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阀板106朝向进风通道的一侧表面为平整面108,以使阀板106该侧表面与进风通道内壁形成贴合,即以达到不妨碍转动,转动到位后能贴近壳体100壁,不妨碍气流流动的目的;阀板106朝向排风通道10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多个筋板109、多个折弯加强板110,多个筋板109间隔布置并沿着阀板106的表面延伸且筋板109焊接形成固定连接,弯折加强板110处于相邻筋板109之间,弯折加强板110与筋板109侧面、阀板106形成固定连接;弯折加强板110的高度不高于筋板109的高度,以达到加强阀板106刚度,传递转矩的目的。其中,弯折加强板的角度及安装于阀板106上的高度尽可能小,以及弯折加强板、筋板的布置方向为从进气方向朝向排气方向布置,以利于气流流过时,减少阻力。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进风通道101的截面与第二进风通道102的截面为相等或不等,具体根据不同使用环境来选择进风通道的截面大小。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转轴111、从动转轴112、曲柄连杆113、驱动器114,主动转轴111、从动转轴112分别转动装配于阀板106两侧的壳体100上,阀板106处于主动转轴111与从动转轴112之间;主动转轴111的一端伸入壳体100内与阀板106固定连接,另一端处于壳体100外部,与曲柄连杆113的一端连接;曲柄连杆113的另一端与驱动器114的驱动端形成连接,驱动器114通过曲柄连杆113带动转轴围绕自身轴线形成转动;从而通过驱动器114的动作,能够通过曲柄连杆113形成摆动,并带动主动转轴111、阀板106、从动转轴112进行转动,实现阀板106在壳体100内的位置切换。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主动转轴111、从动转轴112处于壳体100内的端部分别开设有供阀板106边部插入的装配槽口115,在阀板106插入装配槽口后,通过螺栓连接件将阀板106边部与转轴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以方便与转轴与阀板106之115间的装配。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0上处于主动转轴1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配件安装梁116,处于从动转轴11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配件安装梁117,主动转轴111通过轴承转动装配于第一配件安装梁116上,从动转轴112通过轴承转动装配于第二配件安装梁117上;在第一配件安装梁116上固定安装有开关安装座118,开关安装座118上安装有接近开关一119、接近开关二120,曲柄连杆113处于接近开关一119和接近开关二120之间,接近开关二调节式装配于开关安装座上,即在开关安装座上开设安装调节孔121,接近开关二装配于安装调节孔121中,以调整接近开关一119与接近开关二120之间的距离,分别用来控制切换阀打开的位置;第一配件安装梁116上固定设置有供驱动器114装配的驱动安装座122。实施中,驱动机构也可以安装在第二配件安装梁117上,相应的配件也对应变换安装位置,这样主动转轴111可以作为从动转轴,从动转轴则作为主动转轴。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器114为气缸或油缸或电动执行器,在驱动安装座122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座123,支撑座123上设置有转动销轴124,转动销轴124与驱动器本体连接,以将驱动器的本体活动装配于驱动安装座122上,驱动器的驱动端螺纹连接有叉型带销接杆125,曲柄连杆113与叉型带销接杆125的叉型端采用销轴方式形成活动连接,并配合锁紧螺母126进行对调节位置后的锁定。曲柄连杆113与主动转轴111之间通过开口销127形成固定连接。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器采用带阀气缸,通过活动连接于驱动安装座上,其中间摇摆式返回调整式轻型气缸,气缸缩回位置可以调整,气缸伸出长度不可调整,但可以调整叉型带销接杆来调整伸出位置。在第一配件安装梁116上安装有气源三联件128为带阀气缸供应符合要求的压缩空气。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进风通道101与排风通道103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一阀板限位挡条129,在第二进风通道102与排风通道103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二阀板限位挡条130,第一阀板限位挡条129、第二阀板限位挡条130上分别设置有与阀板形成贴合的橡胶条,以对阀板与挡位条之间的配合过程中的密封和静音作用。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处于第一进风通道101内侧面、第二进风通道102内侧面的交汇处设置有橡胶密封条131,橡胶密封条对该交汇处与阀板的平整面之间进行密封,以防止阀板关闭侧的漏风。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排风通道103与第一进风通道101或/和第二进风通道102之间形成130或135或140度夹角布置,第一进风通道101与第二进风通道102之间形成85或90或95度夹角布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Y型的相互贯通的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其特征在于,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为矩形截面;
在壳体内部转动设置有阀板,从阀板的转动处为分界,阀板的一部分对应第一进风通道,另一部分对应第二进风通道,阀板的中部转动处处于第一进风通道内侧面、第二进风通道内侧面的交汇处;
壳体外部设置有驱动阀板在壳体内部围绕转动处形成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阀板,使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排风通道之间形成如下状态:使排风通道与第一进风通道形成关闭,排风通道与第二进风通道形成连通;
或使排风通道与第一进风通道形成连通,排风通道与第二进风通道形成关闭;
其中,阀板朝向进风通道的一侧表面为平整面,以使阀板该侧表面与进风通道内壁形成贴合;阀板朝向排风通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加强结构;
第一进风通道的截面与第二进风通道的截面为相等或不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其特征在于,加强结构包括多个筋板、多个折弯加强板,多个筋板间隔布置并沿着阀板的表面延伸且筋板固定连接,弯折加强板处于相邻筋板之间,弯折加强板与筋板侧面、阀板形成固定连接;弯折加强板的高度不高于筋板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转轴、从动转轴、曲柄连杆、驱动器,主动转轴、从动转轴分别转动装配于阀板两侧的壳体上;
主动转轴的一端伸入壳体内与阀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处于壳体外部,与曲柄连杆的一端连接;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器的驱动端形成连接,驱动器通过曲柄连杆带动转轴围绕自身轴线形成转动;
主动转轴、从动转轴处于壳体内的端部分别开设有供阀板边部插入的装配槽口,在阀板插入装配槽口后,通过连接件将阀板边部与转轴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处于主动转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配件安装梁,处于从动转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配件安装梁,主动转轴转动装配于第一配件安装梁上,从动转轴转动装配于第二配件安装梁上;
在第一配件安装梁上固定安装有开关安装座,开关安装座上安装有接近开关一、接近开关二,曲柄连杆处于接近开关一和接近开关二之间,接近开关二调节式装配于开关安装座上,以调整接近开关一与接近开关二之间的距离;第一配件安装梁上固定设置有供驱动器装配的驱动安装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一阀板限位挡条,在第二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二阀板限位挡条,第一阀板限位挡条、第二阀板限位挡条上分别设置有与阀板形成贴合的橡胶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其特征在于,处于第一进风通道内侧面、第二进风通道内侧面的交汇处设置有橡胶密封条,橡胶密封条对该交汇处与阀板的平整面之间进行密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其特征在于,壳体上处于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的连接端配置有法兰,壳体外周壁固定设置有沿着壳体延伸布置的外部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其特征在于,驱动器为气缸或油缸或电动执行器,驱动器的本体活动装配于驱动安装座上,驱动器的驱动端螺纹连接有叉型带销接杆,曲柄连杆与叉型带销接杆采用销轴方式形成活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其特征在于,排风通道与第一进风通道或/和第二进风通道之间形成130-140度夹角布置,第一进风通道与第二进风通道之间形成85-95度夹角布置。
CN202223189088.5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Active CN218670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9088.5U CN218670745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9088.5U CN218670745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0745U true CN21867074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1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9088.5U Active CN218670745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0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539018A (ja) デュアルウェストゲートを具えた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JPH0742850A (ja) ロータリーディスク弁
US6216737B1 (en) Flanged three-way universal butterfly valve
CN218670745U (zh) 一种变风量三通切换蝶阀
US10280923B2 (en) Suction/compression assembly for a waste material aspiration system
KR100928419B1 (ko) 직선유로를 가진 글로브밸브
CN220037013U (zh) 一种带节流阀的双向进气截流装置
CN220185839U (zh) 一种气动控制阀
CN218294515U (zh) 一种管道用开闭装置
KR20030072064A (ko) 반도체소자 제조장치의 진공밸브
CN213451759U (zh) 一种密封性高的翻板阀
CN219432511U (zh) 一种管道输送三通切换阀
CN2619108Y (zh) 一种气控阀门
CN106884794A (zh) 气缸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空调器
CN217108317U (zh) 一种用于平板玻璃生产助燃风系统的三通换向阀
CN219242692U (zh) 可用于高压环境下的小动力驱动球阀
CN220037470U (zh) 一种气动高真空涡轮蝶阀
CN215980856U (zh) 一种通风管道用风量调节阀
CN115492770A (zh) 排气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17177418U (zh) 一种带充气的气动挡板阀
CN210034455U (zh) 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蝶阀
CN219774823U (zh) 一种风阀
CN217003238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法兰式三通阀铸件
CN216344092U (zh) 一种电动三通球阀
CN220017641U (zh) 一种对开式风量调节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