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2532U -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2532U
CN218662532U CN202221613264.0U CN202221613264U CN218662532U CN 218662532 U CN218662532 U CN 218662532U CN 202221613264 U CN202221613264 U CN 202221613264U CN 218662532 U CN218662532 U CN 218662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garette
packing machine
machine
track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32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云龙
刘谦
李传伟
李卿麒
黄春赟
黄豪
黄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32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2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2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2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包括两个以上卷接机、两个以上包装机和一个以上烟支储存器;两个以上的所述卷接机分别通过一条烟支运输轨道运输烟支;两条以上所述烟支运输轨道彼此呈上下层的空间位置分布、且左端通过汇合连接道连通;最下层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端下方连通有第一下落通道;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中下部右侧连通有烟支收支运输轨道;所述烟支收支运输轨道内分布有烟支收支传送带,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穿进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内腔中部;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下端通过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与所述包装机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廉、运行高效可靠、故障率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支卷接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卷包生产线由一台卷接机、一台包装机和一台烟支储存器通过轨道相连接,卷接机的功能是生产单支卷烟,该卷烟由轨道运输至包装机包装成小盒。烟支储存器负责在包装机或卷接机出现故障时储存或输出烟支,使卷包生产线具备一定的柔性生产能力。在现有的卷烟生产工厂具有多条卷包生产线中,卷接机和包装机出现故障率是最高的,因此经常会出现一条生产线卷接机出现卷接机故障,另一生产线包装机出现故障,此时烟支储存器的储存能力并不能长时间维持该生产线地生产,就会出现多条生产线同时停止生产的情况,造成该工厂生产能力下降。而且,每条生产线并排放置,并配备一台烟支储存器需占用大量生产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厂房空间利用率更高、柔性生产能力更强的烟支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包括两个以上卷接机、两个以上包装机和一个以上烟支储存器;两个以上的所述卷接机分别通过一条烟支运输轨道运输烟支;两条以上所述烟支运输轨道彼此呈上下层的空间位置分布、且左端通过汇合连接道连通;最下层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端下方连通有第一下落通道;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中下部右侧连通有烟支收支运输轨道;所述烟支收支运输轨道内分布有烟支收支传送带,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穿进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内腔中部;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下端通过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与所述包装机连通。可选的,包括第一卷接机、第二卷接机、第一包装机、第二包装机和一个烟支储存器;所述第一卷接机通过第一烟支运输轨道运输烟支;所述第二卷接机通过第二烟支运输轨道运输烟支;所述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连通有第二下落通道;所述第二下落通道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和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包装机和所述第二包装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烟支运输轨道和/或所述第二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弯道采用内置有第一监控机构的弯管。
可选的,所述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弯道采用内置有第二监控机构的弯管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内分别分布有第一包装机烟支输送带和第二包装机烟支输送带;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输送带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输送带运转的方向相反。
可选的,分布在下层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板宽于分布在上侧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板。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监控机构、所述第二监控机构连通,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控制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的驱动电机的正转、反转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两台及两台以上卷接机、两台及两台以上包装机和烟支储存器通过轨道相连接,避免了原卷包生产线中,一条生产线卷接机出现故障,另一生产线包装机出现故障,导致出现多条生产线同时停止生产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局相关烟支运输轨道,然后只需装配一个烟支储存器,即可完成多条生产线的烟支收支作业,通过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生产线的购置成本、多条生产线之间整合度更高,且运行可靠。
3、通过设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一下落通道对多条烟支运输轨道的烟支进行收集以及设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下落通道连通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和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能够确保多条烟支运输轨道在烟支收集和分散过程中,使得烟支的朝向在运输轨道没有发生转动,避免烟支凌乱而堵塞轨道,可靠性好。
4、设有的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与第一下落通道以及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的结构布局,能够提高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对烟支的收支灵敏度,解决现有技术有时对烟支收支故障率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下落通道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中,“左、右”“前、后”“内”仅仅是为了描述符方便而定的方向,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限制。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包括两个以上卷接机、两个以上包装机和一个以上烟支储存器和控制电路;两个以上的所述卷接机分别通过一条烟支运输轨道运输烟支;两条以上所述烟支运输轨道彼此呈上下层的空间位置分布、且左端通过汇合连接道12连通;最下层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端下方连通有第一下落通道15;所述第一下落通道15的中下部右侧连通有烟支收支运输轨道8;所述烟支收支运输轨道8内分布有烟支收支传送带8-1,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穿进所述第一下落通道15的内腔中部;所述第一下落通道15的下端通过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7与所述包装机连通。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卷接机1、第二卷接机2、第一包装机10、第二包装机11和一个烟支储存器9;所述第一卷接机1通过第一烟支运输轨道3运输烟支;所述第二卷接机2通过第二烟支运输轨道4的输送带4-1运输烟支;即本实施例通过设有两个卷接机,然后两个卷接机分别通过烟支运输轨道来运输烟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烟支运输轨道3和第二烟支运输轨道4的前段各设有竖直段,这是现有工艺技术,烟支自卷接机出来后,先经过竖直段提升然后促使第一烟支运输轨道3和第二烟支运输轨道4的后段中的烟支都彼此处于紧挨状态(即现有的烟支运输轨道内的烟支输送都是烟支之间彼此处于紧挨状态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烟支运输轨道3和/或所述第二烟支运输轨道4的左侧弯道分别采用内置有第一监控机构5,6的弯管。本实施例的第一监控机构5,6优先采用触发条件为压力触发的监控机构,这属于现有技术产品,目前在烟支实际生产线上已有使用。在所述第一烟支运输轨道3和所述第二烟支运输轨道4的左侧弯道上采用上述弯管,目的在于能够灵活监控烟支的堆叠情况,待烟支堆叠则挤压到上述第一监控机构5,6的压力会逐渐上升,待达到设定值时则控制电路会获取该信号,启动烟支收集模式,控制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的驱动电机正转,即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向烟支储存器9输送烟支进行烟支储存,由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穿进所述第一下落通道15的内腔中部;然后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7则分布在所述第一下落通道15的最下端。正产运转情况下,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是停止运转的即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的驱动电机处于关闭状态,然后烟支20自所述第一下落通道15的上端的右侧下落,先下落至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的左侧,然后掉落至下方的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7的输送带17-1中,并由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7运输。在出现烟支堆积时,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的驱动电机正转,将烟支自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的左侧向烟支储存器9输送。
可选的,分布在下层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板宽于分布在上侧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板。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对烟支堆积的反应灵敏性。如图1所示,第一烟支运输轨道3分布在第二烟支运输轨道4的上方,同时,第二烟支运输轨道4的左侧弯道宽于第一烟支运输轨道3的左侧弯道。
所述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7的左侧连通有第二下落通道16;所述第二下落通道16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8和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9;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8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9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包装机10和所述第二包装机11。
可选的,所述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17的左侧弯道采用内置有第二监控机构7的弯管连接。其作用在于在该处的烟支20挤压第二监控机构7的挤压力变小时(达到设定值以下)则控制电路会控制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的驱动电机反转,即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8-1自所述烟支储存器9将烟支输送出来(此时大概率是因为所述第一下落通道15的上段比如卷接机等出现了故障),满足后段第一包装机10和第二包装机11对烟支20的加工需求。
可选的,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内分别分布有第一包装机烟支输送带和第二包装机烟支输送带;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输送带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输送带运转的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监控机构5,6、所述第二监控机构7连通,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控制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的驱动电机的正转、反转和关闭。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卷接机、两个以上包装机和一个以上烟支储存器;两个以上的所述卷接机分别通过一条烟支运输轨道运输烟支;两条以上所述烟支运输轨道彼此呈上下层的空间位置分布、且左端通过汇合连接道连通;最下层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端下方连通有第一下落通道;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中下部右侧连通有烟支收支运输轨道;所述烟支收支运输轨道内分布有烟支收支传送带,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穿进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内腔中部;所述第一下落通道的下端通过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与所述包装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卷接机、第二卷接机、第一包装机、第二包装机和一个烟支储存器;所述第一卷接机通过第一烟支运输轨道运输烟支;所述第二卷接机通过第二烟支运输轨道运输烟支;所述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连通有第二下落通道;所述第二下落通道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和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包装机和所述第二包装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支运输轨道和/或所述第二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弯道采用内置有第一监控机构的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弯道采用内置有第二监控机构的弯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运输轨道内分别分布有第一包装机烟支输送带和第二包装机烟支输送带;所述第一包装机烟支输送带和所述第二包装机烟支输送带运转的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分布在下层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板宽于分布在上侧的所述烟支运输轨道的左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监控机构、所述第二监控机构连通,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控制所述烟支收支传送带的驱动电机的正转、反转和关闭。
CN202221613264.0U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Active CN218662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3264.0U CN218662532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3264.0U CN218662532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2532U true CN218662532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3264.0U Active CN218662532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2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0699B (zh) 盖子自动整理机
JP4834158B2 (ja) 製品流れの調整方法とこのような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レイアウト
CN103910191B (zh) 一种模块化的并行分拣系统
CN201457768U (zh) 一种在线烟用储条机
CN218662532U (zh) 一种烟支柔性卷包生产线
CN102114960A (zh) 成品件烟多工位机器人码垛工艺
CN102254361A (zh) 一种钞券自动裁切清分装箱的联动方法及其联动装置
CN108137244A (zh) 缓冲台、用于操作缓冲台的方法及具有缓冲台的包装系统
CN112938451B (zh) 一种物流输送系统及空盘缓存调度的控制方法
CN101019690A (zh) 一种卷烟输送储存装置
CN101730654B (zh) 储存和运输产品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低压储存设备
CN203095099U (zh) 一种高速并行分拣系统
CN210619793U (zh) 抽取式面巾纸生产线
CN113895706B (zh) 一种新型异型烟核数机构及其核数方法
CN201061913Y (zh) 兼具输送、分配、储存、定位构造的软管管筒传送装置
CN210619790U (zh) 纸垛储存缓冲设备
CN211594142U (zh) 烟箱提升系统
CN101665158A (zh) 一种条烟输送系统及方法
CN114852441A (zh) 一种饮品后道二次包装线上的合流机构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CN107572047B (zh) 一种高位双向收储一体系统的收储方法
CN103859585A (zh) 一种用于闭环棒状卷烟储存输送系统的柔性联接装置
CN207389662U (zh) 一种高位双向收储一体系统
CN111169965A (zh) 烟箱提升系统及烟箱提升方法
CN114537806B (zh) 轧花生产线出包装置
CN216736302U (zh) 夹心饼干分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