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271U - 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271U
CN218661271U CN202223197186.3U CN202223197186U CN218661271U CN 218661271 U CN218661271 U CN 218661271U CN 202223197186 U CN202223197186 U CN 202223197186U CN 218661271 U CN218661271 U CN 218661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control
blower
condensation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71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文静
张耀华
郭永爱
赵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71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包括设于汽车机舱中的冷凝风扇和鼓风机;还包括控制单元,为冷凝风扇和鼓风机分别配置的多个驱动线路,以及分设于各驱动线路上的多个继电器;控制单元具有用于分别控制各继电器动作的多个控制端子,以能够分别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启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通过控制单元中的多个控制端子分别控制多个继电器动作,以分别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的各个驱动线路的通断,从而能够灵活地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的启停运行状态,以减少蓄电池的耗电,节省冷凝风扇和鼓风机的综合运行能耗。

Description

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因各类功能的不断增加,导致车辆上电气部件或运动部件的数量剧增,不仅需要耗费车辆电源的很多电量,而且也会散发较多热量;尤其是在汽车机舱中,集中的电气部件、运动部件较多,会在汽车机舱中汇集大量热量,导致汽车机舱温度升高,进而影响汽车机舱中空调系统、发动机或电动机的稳定运转。
在现有的部分车型中,其机舱内除配置了散热用的鼓风机外,还会增加空调系统的冷凝器散热所需的冷凝风扇,以降低机舱环境温度和各类零部件的工况温度。
不过,在现有的车辆控制中,汽车机舱中左、右冷凝风扇与鼓风机均由空调控制器控制,当车辆上电后,连接左、右冷凝风扇的继电器即吸合,冷凝风扇转动;鼓风机则受空调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调速模块控制,在车辆未启动、无速度输出情况下,空调控制器内部逻辑设计未识别到速度输出物,则不发送信号给鼓风机继电器,所以鼓风机不工作。
上述的配置情况,在车辆刚刚上电的阶段,尤其是空调系统未进入工作运行状态的时候,机舱内部温度并无减温的需求,对于这种不需要冷凝风扇工作的情况,冷凝风扇的运行会导致车辆电源蓄电池能量的无谓消耗,不利于降温风机、风扇综合运行能耗的节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机舱降温系统,以灵活地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的运行状态,从而节省冷凝风扇和鼓风机的综合运行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包括设于汽车机舱中的冷凝风扇和鼓风机,还包括控制单元,为冷凝风扇和鼓风机分别配置的多个驱动线路,以及分设于各所述驱动线路上的多个继电器;所述控制单元具有用于分别控制各所述继电器动作的多个控制端子,以能够分别控制所述冷凝风扇和所述鼓风机启停。
进一步的,各所述继电器均通过常开的触点开关串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驱动线路中。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风扇包括第一冷凝风扇和第二冷凝风扇;所述驱动线路包括设于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第一驱动线路、第二驱动线路和第三驱动线路;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冷凝继电器、第二冷凝继电器和鼓风机继电器;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和所述第一冷凝风扇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线路上,所述第二冷凝继电器和所述第二冷凝风扇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线路上,所述鼓风机继电器和所述鼓风机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线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线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线路均通过第一保险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线路通过第三保险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
进一步的,各所述控制端子均为低边驱动,各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分别设于所述电源正极和对应的所述控制端子之间的各个控制线路上,以接受所述控制单元的分别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整车控制器和空调控制器,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和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接受所述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所述鼓风机继电器接受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机舱降温系统还包括卸荷继电器和车身域控制器;所述卸荷继电器接受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的控制而动作,以同步控制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和所述第二冷凝继电器所在的两条控制线路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上连接所述卸荷继电器的控制端口为低边驱动,所述卸荷继电器的线圈设于所述电源正极和所述控制端口之间的控制线路上;所述卸荷继电器的触点开关的两个接线端中,一个接线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另一个接线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和所述第二冷凝继电器所在的两条控制线路。
进一步的,所述卸荷继电器的触点开关和所述电源正极之间设有第二保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通过控制单元中的多个控制端子分别控制多个继电器动作,以分别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的各个驱动线路的通断,从而能够灵活地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的启停运行状态;当车辆的空调系统已经工作,为空调系统的冷凝器降温的冷凝风扇可单独启动,此刻,若车辆未行驶,车辆的发动机或驱动电机的工况温度不高,则为汽车机舱降温的鼓风机可不启动,以实现按需灵活启动的目的;如此一来,可减少蓄电池的耗电,从而节省冷凝风扇和鼓风机的综合运行能耗。
此外,控制端子采用低边驱动方式,可基于车辆的电源统一为各驱动线路、控制线路以及控制单元供电,并可以将电源负极以及控制单元的接地端子统一做接地处理,便于线路的布设并降低漏电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设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具有上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冷凝风扇;12、第二冷凝风扇;2、鼓风机;
30、卸荷继电器;31、第一冷凝继电器;32、第二冷凝继电器;33、鼓风机继电器;300、触点开关;301、线圈;
401、第一保险;402、第二保险;403、第三保险;
51、电源正极;50、接地;501、第一驱动线路;502、第二驱动线路;503、第三驱动线路;
60、卸荷控制线路;
70、整车控制器;701、第一控制端子;702、第二控制端子;71、空调控制器;711、第三控制端子;72、车身域控制器;720、控制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可以灵活地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运行状态,从而节省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综合运行能耗;其一种示例性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整体而言,该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包括设于汽车机舱中的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而且,还包括控制单元、为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分别配置的多个驱动线路、以及分设于各驱动线路上的多个继电器。其中,控制单元具有用于分别控制各继电器动作的多个控制端子,各个控制端子分别控制对应的继电器动作,以使相应的驱动线路通断,从而能够分别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启停。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冷凝风扇为左右排布于汽车机舱中的两个,分别为第一冷凝风扇11和第二冷凝风扇12;相应地,驱动线路包括设于电源正极51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第一驱动线路501、第二驱动线路502和第三驱动线路503,继电器包括第一冷凝继电器31、第二冷凝继电器32和鼓风机继电器33。其中,第一冷凝继电器31和第一冷凝风扇11串联设置在第一驱动线路501上,第二冷凝继电器32和第二冷凝风扇12串联设置在第二驱动线路502上,鼓风机继电器33和鼓风机2串联设置在第三驱动线路503上。配置两个冷凝风扇,利用控制单元中的三个控制端子分别控制三个继电器,实现对两个冷凝风扇和一个鼓风机2的分别启停控制,可为空调系统的降温、以及车辆发动机或驱动电机的降温提供充足的降温风量,并灵活控制各降温风扇的适时运行。
具体线路连接时,第一驱动线路501和第二驱动线路502均通过第一保险401与电源正极51连接,第三驱动线路503通过第三保险403与电源正极51连接。通过在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驱动线路中设置保险,可在电路短路异常时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电路系统风险。
此外,优选地,各控制端子均为低边驱动,各继电器的线圈301分别设于电源正极51和对应的控制端子之间的各个控制线路上,以接受控制单元的分别控制。控制端子采用低边驱动方式,可基于车辆的电源统一为各驱动线路、控制线路以及控制单元供电,并可以将电源负极以及控制单元的接地端子统一做接地50处理,便于线路的布设并降低漏电风险。
关于控制单元的具体配置,可以借助车辆自身的控制器进行灵活设置。具体来说,控制单元包括整车控制器70和空调控制器71。第一冷凝继电器31的线圈301与整车控制器70上的第一控制端子701连接,接受整车控制器70的控制;第二冷凝继电器32的线圈301与整车控制器70上的第二控制端子702连接,接受整车控制器70的控制;鼓风机继电器33的线圈301与空调控制器71上的第三控制端子711连接,接受空调控制器71的控制。采用车辆上现有的整车控制器70和空调控制器71分别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运行情况,便于形成对应性的控制,也便于通过对车辆的常规设置,实现所需要的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分别控制的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当车辆运行达到一定工况时,可控制冷凝风扇开启;当车辆行驶达到一定速度时,可控制鼓风机2开启。工况条件可以包括汽车机舱温度、外界温度等,工况条件的预设值以及车速的设定值可视系统的降温控制效果灵活调整。
此外,本实施例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还包括卸荷继电器30和车身域控制器72;卸荷继电器30接受车身域控制器72的控制而动作,以同步控制第一冷凝继电器31和第二冷凝继电器32所在的两条控制线路的通断。具体而言,车身域控制器72上连接卸荷继电器30的控制端口720为低边驱动,卸荷继电器30的线圈301设在电源正极51和控制端口720之间的控制线路。卸荷继电器30的触点开关300的两个接线端中,一个接线端与电源正极51连接,另一个接线端上连接卸荷控制线路60,该卸荷控制线路60同时与第一冷凝继电器31和第二冷凝继电器32所在的两条控制线路连接。
利用车辆的车身域控制器72控制卸荷继电器30动作,以在车辆发动机或电机启动时临时切断第一冷凝继电器31和第二冷凝继电器32的控制线路,进而停止冷凝风扇的运转,可缓解车辆启动时车辆电源的负担,从而保障车辆启动过程的稳定性。而且,采用上述的电路连接方式,便于线路的布置连接。控制端口720的低边驱动方式,也便于利用车辆的电源统一为各驱动线路、控制线路以及车身域控制器72供电,在将电源负极以及车身域控制器72的接地端子统一做接地50处理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漏电风险。
当然,还可在卸荷继电器30的触点开关300和电源正极51之间设置第二保险402,这样,同样可达到保护电路短路异常、降低电路系统风险的效果。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的各个第一冷凝继电器31、第二冷凝继电器32、鼓风机继电器33以及卸荷继电器30均优选通过常开的触点开关300串联设置在对应的驱动线路中。采用常开触点控制驱动线路,在冷凝风扇或鼓风机2不运行时,继电器的线圈301无需得电,相应的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子也处于无输出状态,有利于减少控制单元和继电器处于带电动作状态的时间,从而提高控制元件的使用寿命。卸荷继电器30采用常开的触点开关300也是一样,可减少其自身及对应的控制端口720的工作状态时间,从而延长元器件的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通过控制单元中的多个控制端子分别控制多个继电器动作,以分别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各个驱动线路的通断,从而能够灵活地控制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启停运行状态,当车辆的空调系统已经工作,为空调系统的冷凝器降温的冷凝风扇可单独启动,此刻,若车辆未行驶,车辆的发动机或驱动电机的工况温度不高,则为汽车机舱降温的鼓风机2可不启动,以实现按需灵活启动的目的,可减少蓄电池的耗电,从而节省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综合运行能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该汽车上设有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通过采用实施例一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可以按降温需求情况灵活启动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从而减少蓄电池的耗电,达到降低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的运行能耗节省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包括设于汽车机舱中的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单元,为冷凝风扇和鼓风机(2)分别配置的多个驱动线路,以及分设于各所述驱动线路上的多个继电器;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用于分别控制各所述继电器动作的多个控制端子,以能够分别控制所述冷凝风扇和所述鼓风机(2)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继电器均通过常开的触点开关(300)串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驱动线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风扇包括第一冷凝风扇(11)和第二冷凝风扇(12);
所述驱动线路包括设于电源正极(51)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第一驱动线路(501)、第二驱动线路(502)和第三驱动线路(503);
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冷凝继电器(31)、第二冷凝继电器(32)和鼓风机继电器(33);
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31)和所述第一冷凝风扇(11)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线路(501)上,所述第二冷凝继电器(32)和所述第二冷凝风扇(12)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线路(502)上,所述鼓风机继电器(33)和所述鼓风机(2)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线路(5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线路(501)和所述第二驱动线路(502)均通过第一保险(401)与所述电源正极(51)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线路(503)通过第三保险(403)与所述电源正极(5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控制端子均为低边驱动,各所述继电器的线圈(301)分别设于所述电源正极(51)和对应的所述控制端子之间的各个控制线路上,以接受所述控制单元的分别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整车控制器(70)和空调控制器(71),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31)和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31)接受所述整车控制器(70)的控制,所述鼓风机继电器(33)接受所述空调控制器(71)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机舱降温系统还包括卸荷继电器(30)和车身域控制器(72);
所述卸荷继电器(30)接受所述车身域控制器(72)的控制而动作,以同步控制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31)和所述第二冷凝继电器(32)所在的两条控制线路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域控制器(72)上连接所述卸荷继电器(30)的控制端口(720)为低边驱动,所述卸荷继电器(30)的线圈(301)设于所述电源正极(51)和所述控制端口(720)之间的控制线路上;
所述卸荷继电器(30)的触点开关(300)的两个接线端中,一个接线端与所述电源正极(51)连接,另一个接线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冷凝继电器(31)和所述第二冷凝继电器(32)所在的两条控制线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荷继电器(30)的触点开关(300)和所述电源正极(51)之间设有第二保险(402)。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机舱降温系统。
CN202223197186.3U 2022-11-28 2022-11-28 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8661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7186.3U CN218661271U (zh) 2022-11-28 2022-11-28 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7186.3U CN218661271U (zh) 2022-11-28 2022-11-28 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271U true CN218661271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7186.3U Active CN218661271U (zh) 2022-11-28 2022-11-28 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1765A1 (en) DC-powered HVAC system
US6614194B2 (en) Motor fan control apparatus
JPH0479851B2 (zh)
CN110549819B (zh) 车用空调的控制系统
CN203739580U (zh) 一种电动车暖风加热系统
CN218661271U (zh) 汽车机舱降温系统及汽车
CN201412377Y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机无级调速模块
CN20509787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ptc加热器结构
CN110871659A (zh) 用于控制车辆的鼓风机的方法、自动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1572347A (zh) 用于氢能源车辆的智能电瓶仓配电盒及其使用方法
US1123563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air conditioning restart
CN112770924B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驱动装置和电动汽车
CN216886167U (zh) 一种电动客车电暖风控制装置
CN10529176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ptc加热器结构
CN212267234U (zh) 用于氢能源车辆的智能电瓶仓配电盒
CN210283826U (zh) 一种车用电动空调控制装置
CN112127983B (zh) 一种四模式无刷双风机控制系统
CN114024361B (zh) 作业机械电源切换的控制系统、方法及作业机械
CN214070216U (zh) 灯具超低温启动装置及景观灯具
CN217672063U (zh) 一种带双驱压缩机的车载空调控制单元
CN218497376U (zh) 车载空调冷凝风机自动正反转控制电路
CN210554032U (zh) 一种新型电控空调控制面板
KR100427526B1 (ko) 차량용 에어컨 시스템에서의 팬모터의 구동회로
KR200211226Y1 (ko) 자동차의라디에이터팬과응축기팬제어시스템
SU1353999A1 (ru) Система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оздуха в салон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