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137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1373U
CN218651373U CN202223205238.7U CN202223205238U CN218651373U CN 218651373 U CN218651373 U CN 218651373U CN 202223205238 U CN202223205238 U CN 202223205238U CN 218651373 U CN218651373 U CN 218651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ooking
channel
cavit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52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羊小亮
申孟亮
罗飞龙
黄韦铭
龙韦韦
邱金生
胡修泽
徐馷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52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1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1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1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煲体设有烹饪腔;盖体,设于煲体,并能够打开或关闭烹饪腔;蒸汽发生装置,设于盖体;蒸汽通道,设于盖体,并与蒸汽发生装置连通;蒸汽出口,设于盖体,蒸汽通道通过蒸汽出口与烹饪腔连通;第一密封件,设于蒸汽通道的外侧,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蒸汽出口处,用于密封蒸汽通道与盖体之间的间隙。在蒸汽经蒸汽通道、蒸汽出口输送至烹饪腔时,不与第一密封件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防止蒸汽与第一密封件接触而产生冷凝水的问题,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上盖蒸汽饭煲一般是通过电加热水,再将蒸汽通过蒸汽通道从上盖输送到烹饪腔体里面去。相关技术中的蒸汽通道一般使用断续通道,并在断续通道的连接处设置密封件。此外,在蒸汽通道的出口与内盖之间设置密封构件进行密封时,蒸汽易与密封部件直接接触。
然而,密封部位为冷区,蒸汽遇密封部位时,降温过快,易积冷凝水,需要二次加热的功率较高,如无二次加热,则蒸汽经蒸汽通道的出口时温度会偏低,为保证蒸汽温度,则需使用其他如加压或者增加水箱的加热功率来增加蒸汽的温度或产生速率,导致产品的成本增加,结构可靠性下降,进而影响产品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煲体设有烹饪腔;盖体,设于煲体,并能够打开或关闭烹饪腔;蒸汽发生装置,设于盖体;蒸汽通道,设于盖体,并与蒸汽发生装置连通;蒸汽出口,设于盖体,蒸汽通道通过蒸汽出口与烹饪腔连通;第一密封件,设于蒸汽通道的外侧,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蒸汽出口处,用于密封蒸汽通道与盖体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蒸汽发生装置、蒸汽通道、蒸汽出口和第一密封件,具体而言,煲体设置有烹饪腔,烹饪腔用于容纳食材,盖体设置在煲体上,且盖体能够打开或关闭烹饪腔,从而使得用户可通过打开盖体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取放。
相关技术中的饭煲,在烹饪过程中受加热布局结构的限制,一般在煲体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通过底部对烹饪腔进行加热,并通过传热使得热量达到烹饪腔内食材的表面。然而,在烹饪一些体积较大且叠压过多的食材时,易造成食材表面温度与食材底部温度熟化时间不一致,而未达到熟化效果则需延长烹饪时间,而烹饪时间过长易造成食材口感变差、食材局部熟化过度,以及熟化一致性差等问题,且在需要保温的场景里也会造成相同的问题,降低用户体验。
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盖体上,且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蒸汽通道和蒸汽出口与烹饪腔连通,能够理解的是,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腔和加热件,蒸汽腔内容有水,加热件能够对蒸汽腔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蒸汽腔内产生蒸汽,蒸汽通入烹饪腔内,进而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辅助加热或补炊。通过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进行加热、辅助加热或补炊,能够提高烹饪腔内食材受热的均匀性,进而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且,通过将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盖体上,能够优化烹饪器具的结构,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进而降低烹饪器具在用户厨房内的占用空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上,且加热装置能够对烹饪腔进行加热。通过烹饪腔底部的加热装置以及烹饪腔顶部的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进行共同加热,确保食材表面和底面熟化的一致,提高烹饪设备的烹饪效率,缩短烹饪时间,提高烹饪效果。
蒸汽通道设置在盖体上,且蒸汽通道的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连通,另一端通过蒸汽出口与烹饪腔连通,由于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盖体上,通过将蒸汽通道也设置在盖体上,能够简化蒸汽通道与蒸汽发生装置之间的连通通路,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此外,将蒸汽通道设置为独立的通道,也就是说,蒸汽通道的整个通道壁为一体结构,从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蒸汽通道设置为断续通道,并在各个连接位置设置密封构件以组成蒸汽通道而言,能够有效避免蒸汽在蒸汽通道内由于遇到密封构件而发生降温的问题,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辅助烹饪效果或补炊效果。
其中,蒸汽通道可以为金属管道,从而能够确保蒸汽通道的结构强度,确保烹饪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蒸汽通道也可以为硅胶件,能够理解的是,硅胶件能够实现蒸汽通道的自密封,在蒸汽经过蒸汽通道时,能够实现蒸汽通道的保温效果,延缓蒸汽的散热,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
蒸汽出口设置在盖体上,且蒸汽通道的第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连通,蒸汽通道的第二端通过蒸汽出口与烹饪腔连通,能够理解的是,蒸汽通道的第二端位于蒸汽出口处,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蒸汽出口处,且第一密封件能够密封蒸汽通道的外侧壁与盖体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蒸汽通道的外侧壁与盖体位于蒸汽出口处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间隙内,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烹饪腔内的蒸汽经蒸汽通道与盖体之间的间隙处泄漏,确保烹饪效率。
此外,通过将第一密封件设置在蒸汽通道的外侧,也就是说,在蒸汽经蒸汽通道、蒸汽出口输送至烹饪腔时,不与第一密封件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防止蒸汽与第一密封件接触而产生冷凝水的问题,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密封件靠近烹饪腔一端的端面与盖体中位于烹饪腔并位于蒸汽出口处的内壁面平齐,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在蒸汽经蒸汽通道、蒸汽出口输送至烹饪腔时,不与第一密封件直接接触,进一步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进而在烹饪器具长期使用后,避免由于第一密封件与蒸汽通道之间由于存在冷凝水而滋生细菌的问题,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密封件可以包括硅胶件或发泡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其中,第一密封件可以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便于第一密封件的安装。此外,第一密封件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与蒸汽通道连接,且第一密封件与盖体位于蒸汽出口的内侧壁过盈配合,以提高安装稳定性的同时,确保密封效果,便于第一密封件的更换维修。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靠近烹饪腔一端的端面与盖体中位于烹饪腔并位于蒸汽出口处的内壁面平齐。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靠近烹饪腔一端的端面与盖体中位于烹饪腔并位于蒸汽出口处的内壁面平齐,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在蒸汽经蒸汽通道、蒸汽出口输送至烹饪腔时,不与第一密封件直接接触,进一步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进而在烹饪器具长期使用后,避免由于第一密封件与蒸汽通道之间由于存在冷凝水而滋生细菌的问题,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沿蒸汽通道的外壁包裹蒸汽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沿蒸汽通道的外壁包裹蒸汽通道,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的第一端位于蒸汽出口处,第一密封件的第二端沿蒸汽通道的外壁向蒸汽发生装置的方向延伸,即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密封件包裹,从而能够在防止烹饪腔内的蒸汽经蒸汽通道与盖体之间的间隙处泄漏的同时,对蒸汽通道进行保温,从而在蒸汽通过蒸汽通道输送至烹饪腔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延缓蒸汽的散热,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密封件可以包裹蒸汽通道的整个外壁,也可以包裹蒸汽通道的部分外壁,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能够理解的是,将蒸汽通道的整个外壁包括第一密封件,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蒸汽通道的保温效果,有效防止蒸汽在从蒸汽发生装置至烹饪腔的输送过程中的散热,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盖体的一部分形成安装腔,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盖体包括安装腔,具体地,盖体的一部分形成安装腔,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腔内,且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也就是说,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不与安装腔的内壁相接触,即将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悬置在安装腔内,从而利用空气对蒸汽通道进行隔热,进而有效防止蒸汽在从蒸汽发生装置至烹饪腔的输送过程中的散热,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能够理解的是,除悬空的空气隔热之外,还可以在蒸汽通道上设置隔热材料,或者将蒸汽通道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如发泡类、保温棉类、复合隔热材料(如在发泡类材料表面添加铝箔等)、附着类(如隔热涂料或者粘接硅胶等)。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位于安装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位于安装腔内,由于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腔内,因此,通过将蒸汽发生装置位于安装腔内,能够进一步简化盖体的内部结构,进而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进一步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
此外,蒸汽发生装置位于安装腔内,且蒸汽发生装置的一部分不与安装腔的内壁接触,从而利用空气对蒸汽发生装置进行隔热,进而有效减小蒸汽腔与外部的热量交换,延缓蒸汽腔内的热量散失,在蒸汽产生的源头处确保蒸汽的温度,提升蒸汽的产生效率,进而缩短烹饪时间,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检测件,检测件设于盖体,检测件包括检测部,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蒸汽通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检测件,具体而言,检测件设置在盖体上,且检测件的检测部能够伸入蒸汽通道内,以对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根据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来控制蒸汽通道是否与烹饪腔导通,能够有效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进而确保蒸汽进入烹饪腔对食材进行加热或补炊时,蒸汽的热量能够均匀分布,实现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高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进而提升食材烹饪后的口感。
进一步地,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蒸汽通道内,从而通过检测部对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进行检测,进而可以根据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来控制蒸汽通道是否与烹饪腔导通。
通过将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蒸汽通道内对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进行检测,能够提高对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的检测精度,进一步防止低温蒸汽或冷凝水经蒸汽通道进入烹饪腔内,进而影响食材烹饪后口感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检测件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检测件靠近蒸汽出口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件靠近蒸汽出口设置,能够理解的是,蒸汽通过蒸汽通道,经蒸汽出口进入烹饪腔,也就是说,检测件靠近烹饪腔设置。通过将检测件靠近烹饪腔设置,能够在蒸汽即将进入烹饪腔时对蒸汽温度进行检测,进而可以根据检测的蒸汽温度控制蒸汽通道是否与烹饪腔导通,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安装孔,安装孔设于蒸汽通道,检测部通过安装孔伸入蒸汽通道内,第一密封件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处,用于密封检测部与蒸汽通道之间的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安装孔,具体而言,安装孔设置在蒸汽通道上,检测部通过安装孔伸入蒸汽通道内,也就是说,蒸汽通道与安装孔相连通,从而提高检测部对蒸汽通道内蒸汽温度的检测精度。
第一密封件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处,且第一密封件能够密封检测部与蒸汽通道之间的间隙,从而有效防止进入蒸汽通道内的蒸汽经检测部与蒸汽通道的间隙处泄漏,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蒸汽对烹饪腔内的食材的烹饪效果。
此外,将用于密封蒸汽通道与盖体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件,还能够密封检测部与蒸汽通道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蒸汽泄漏的同时,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检测件包括温度传感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检测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即在盖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对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根据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温度来控制蒸汽通道是否与烹饪腔导通,能够有效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进入烹饪腔对食材进行加热或补炊时,蒸汽的热量能够均匀分布,实现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高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进而提升食材烹饪后的口感。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蒸汽通道为金属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蒸汽通道为金属件,一方面,将蒸汽通道设置为独立的金属通道,也就是说,蒸汽通道的整个通道壁为一体结构,从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蒸汽通道设置为断续通道,并在各个连接位置设置密封构件以组成蒸汽通道而言,能够有效避免蒸汽在蒸汽通道内由于遇到密封构件而发生降温的问题,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辅助烹饪效果或补炊效果。
此外,蒸汽通道为金属通道,从而能够确保蒸汽通道的结构强度,确保烹饪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蒸汽通道包括但不限于塑料类、硅胶等其他复合食品卫生的材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通道包括但不限于塑料类、硅胶等,即蒸汽通道本身具有隔热功能,也就是说,蒸汽通道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从而使得蒸汽通道能够对蒸汽通道内的蒸汽进行保温,进而能够在输送蒸汽的同时,进而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提高烹饪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其中,内盖与外盖相连,并位于外盖靠近烹饪腔的一侧,蒸汽出口设于内盖上,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蒸汽通道与内盖之间的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具体而言,内盖与外盖连接,且内盖位于外盖靠近烹饪腔的一侧,蒸汽出口设置在内盖上,也就是说,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通道位于外盖和内盖之间,第一密封件能够密封蒸汽通道与内盖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烹饪腔内的蒸汽经蒸汽通道与内盖之间的间隙处泄漏,确保烹饪效率。
此外,通过将第一密封件设置在蒸汽通道的外侧,也就是说,在蒸汽经蒸汽通道、蒸汽出口输送至烹饪腔时,不与第一密封件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防止蒸汽与第一密封件接触而产生冷凝水的问题,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蒸汽出口位于内盖的中心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出口设置在内盖上,且蒸汽通道通过蒸汽出口与烹饪腔连通。具体地,蒸汽腔内的水在加热时能够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通道内和蒸汽出口输送至烹饪腔内,从而通过蒸汽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补炊或辅助加热,进而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蒸汽出口位于内盖的中心位置,从而在蒸汽喷入烹饪腔时,能够从烹饪腔的顶部中心位置向烹饪腔内喷洒蒸汽,进一步提高烹饪腔内食材受热的均匀性,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蒸汽盖和加热件,其中,蒸汽盖与壳体相连,并与壳体围合形成蒸汽腔,蒸汽腔与蒸汽通道连通,加热件设于壳体,加热件能够加热蒸汽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蒸汽盖和加热件,具体而言,蒸汽盖设置在壳体上,且蒸汽盖能够打开或关闭蒸汽腔,也就是说,蒸汽盖可开合地设置在壳体上,以使蒸汽盖能够打开或关闭蒸汽腔,进而在蒸汽盖打开蒸汽腔时,可向蒸汽腔内注水,并在蒸汽盖关闭蒸汽腔时,可以对蒸汽腔内的水加热以产生蒸汽。
加热件设置在壳体上,且加热件能够对蒸汽腔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具体地,蒸汽通过蒸汽通道输送至烹饪腔内,从而通过蒸汽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补炊或辅助加热,进而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加热件可以为电加热管,也可以为电磁加热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设于蒸汽盖和壳体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具体而言,第二密封件设置在壳体与蒸汽盖的连接处,从而在蒸汽盖盖设在壳体上以关闭蒸汽腔时,能够确保蒸汽腔的密封性,进而能够对蒸汽腔内的蒸汽进行保温,延缓蒸汽腔的散热,确保输送至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实现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有效加热。
而且,通过在壳体与蒸汽盖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密封件,还能够防止蒸汽腔内的蒸汽从壳体与蒸汽盖的连接处泄漏,进而能够提高蒸汽对烹饪腔内食材的加热效率,且还能够避免由于蒸汽泄漏而导致用户发生烫伤的问题,提升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密封件为硅胶密封件。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蒸汽盖的一部分被构造为限位槽,第二密封件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盖的一部分形成限位槽,第二密封件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内,从而能够对第二密封件进行限位,提高第二密封件的固定效果,进而确保第二密封件对蒸汽盖与壳体连接处的间隙进行有效密封,防止蒸汽腔内的蒸汽泄漏,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蒸汽通道的第一端设于盖体,蒸汽通道的第二端与蒸汽盖相连;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设于蒸汽通道的第二端与蒸汽盖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通道的第一端设置在盖体上,蒸汽通道的第二端设置在蒸汽盖上,能够理解的是,蒸汽盖上设有开口,蒸汽腔通过开口与蒸汽通道的第二端连通。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设置在蒸汽通道的第二端与蒸汽盖的连接处,从而对蒸汽通道与蒸汽盖之间连接处的间隙进行密封,进一步防止蒸汽泄漏,提高蒸汽的输送效率,并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能够理解的是,第三密封件为硅胶件。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于煲体,加热装置能够加热烹饪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具体而言,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上,且加热装置能够对烹饪腔进行加热。
相关技术中的饭煲,在烹饪过程中受加热布局结构的限制,一般在煲体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通过底部对烹饪腔进行加热,并通过传热使得热量达到烹饪腔内食材的表面。然而,在烹饪一些体积较大且叠压过多的食材时,易造成食材表面温度与食材底部温度熟化时间不一致,而未达到熟化效果则需延长烹饪时间,而烹饪时间过长易造成食材口感变差、食材局部熟化过度,以及熟化一致性差等问题,且在需要保温的场景里也会造成相同的问题,降低用户体验。
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对烹饪腔进行加热,从而在加热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共同工作下,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并通过蒸汽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辅助加热或补炊,提升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烹饪腔的底部和/或侧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举例地,加热装置设置在烹饪腔的底部,烹饪开始时,控制加热装置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当烹饪到一定时间后,或烹饪腔内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后,开启蒸汽发生器,通过产生的蒸汽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补炊或辅助烹饪,提高烹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A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煲体,111烹饪腔,120盖体,121安装腔,122外盖,123内盖,130蒸汽发生装置,131壳体,132蒸汽盖,133加热件,134蒸汽腔,140蒸汽通道,150蒸汽出口,160第一密封件,170检测件,180安装孔,190第二密封件,210加热装置,220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110,煲体110设有烹饪腔111;盖体120,设于煲体110,并能够打开或关闭烹饪腔111;蒸汽发生装置130,设于盖体120;蒸汽通道140,设于盖体120,并与蒸汽发生装置130连通;蒸汽出口150,设于盖体120,蒸汽通道140通过蒸汽出口150与烹饪腔111连通;第一密封件160,设于蒸汽通道140的外侧,第一密封件1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蒸汽出口150处,用于密封蒸汽通道140与盖体120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110、盖体120、蒸汽发生装置130、蒸汽通道140、蒸汽出口150和第一密封件160,具体而言,煲体110设置有烹饪腔111,烹饪腔111用于容纳食材,盖体120设置在煲体110上,且盖体120能够打开或关闭烹饪腔111,从而使得用户可通过打开盖体120实现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取放。
相关技术中的饭煲,在烹饪过程中受加热布局结构的限制,一般在煲体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通过底部对烹饪腔进行加热,并通过传热使得热量达到烹饪腔内食材的表面。然而,在烹饪一些体积较大且叠压过多的食材时,易造成食材表面温度与食材底部温度熟化时间不一致,而未达到熟化效果则需延长烹饪时间,而烹饪时间过长易造成食材口感变差、食材局部熟化过度,以及熟化一致性差等问题,且在需要保温的场景里也会造成相同的问题,降低用户体验。
蒸汽发生装置130设置在盖体120上,且蒸汽发生装置130通过蒸汽通道140和蒸汽出口150与烹饪腔111连通,能够理解的是,蒸汽发生装置130包括蒸汽腔134和加热件133,蒸汽腔134内容有水,加热件133能够对蒸汽腔134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蒸汽腔134内产生蒸汽,蒸汽通入烹饪腔111内,进而对烹饪腔11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辅助加热或补炊。通过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进行加热、辅助加热或补炊,能够提高烹饪腔111内食材受热的均匀性,进而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而且,通过将蒸汽发生装置130设置在盖体120上,能够优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减小烹饪器具100的体积,进而降低烹饪器具100在用户厨房内的占用空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装置210,加热装置210设置在煲体110上,且加热装置210能够对烹饪腔111进行加热。通过烹饪腔111底部的加热装置210以及烹饪腔111顶部的蒸汽发生装置130产生的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进行共同加热,确保食材表面和底面熟化的一致,提高烹饪设备的烹饪效率,缩短烹饪时间,提高烹饪效果。
蒸汽通道140设置在盖体120上,且蒸汽通道140的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130连通,另一端通过蒸汽出口150与烹饪腔111连通,由于蒸汽发生装置130设置在盖体120上,通过将蒸汽通道140也设置在盖体120上,能够简化蒸汽通道140与蒸汽发生装置130之间的连通通路,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此外,将蒸汽通道140设置为独立的通道,也就是说,蒸汽通道140的整个通道壁为一体结构,从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蒸汽通道设置为断续通道,并在各个连接位置设置密封构件以组成蒸汽通道而言,能够有效避免蒸汽在蒸汽通道140内由于遇到密封构件而发生降温的问题,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辅助烹饪效果或补炊效果。
其中,蒸汽通道140可以为金属管道,从而能够确保蒸汽通道140的结构强度,确保烹饪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蒸汽通道140也可以为硅胶件,能够理解的是,硅胶件能够实现蒸汽通道140的自密封,在蒸汽经过蒸汽通道140时,能够实现蒸汽通道140的保温效果,延缓蒸汽的散热,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
蒸汽出口150设置在盖体120上,且蒸汽通道140的第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130连通,蒸汽通道140的第二端通过蒸汽出口150与烹饪腔111连通,能够理解的是,蒸汽通道140的第二端位于蒸汽出口150处,第一密封件1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蒸汽出口150处,且第一密封件160能够密封蒸汽通道140的外侧壁与盖体120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蒸汽通道140的外侧壁与盖体120位于蒸汽出口150处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密封件160位于该间隙内,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烹饪腔111内的蒸汽经蒸汽通道140与盖体120之间的间隙处泄漏,确保烹饪效率。
此外,通过将第一密封件160设置在蒸汽通道140的外侧,也就是说,在蒸汽经蒸汽通道140、蒸汽出口150输送至烹饪腔111时,不与第一密封件160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160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防止蒸汽与第一密封件160接触而产生冷凝水的问题,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密封件160靠近烹饪腔111一端的端面与盖体120位于所述蒸汽出口150处与位于所述烹饪腔111处的内壁面平齐,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在蒸汽经蒸汽通道140、蒸汽出口150输送至烹饪腔111时,不与第一密封件160直接接触,进一步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160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进而在烹饪器具100长期使用后,避免由于第一密封件160与蒸汽通道140之间由于存在冷凝水而滋生细菌的问题,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密封件160可以包括硅胶件或发泡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其中,第一密封件160可以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便于第一密封件160的安装。此外,第一密封件160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与蒸汽通道140连接,且第一密封件160与盖体120位于蒸汽出口150的内侧壁过盈配合,以提高安装稳定性的同时,确保密封效果,便于第一密封件160的更换维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160靠近烹饪腔111一端的端面与盖体120中位于所述蒸汽出口150处与位于所述烹饪腔111处的内壁面平齐。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60靠近烹饪腔111一端的端面与盖体120中位于所述蒸汽出口150处与位于所述烹饪腔111处的内壁面平齐,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在蒸汽经蒸汽通道140、蒸汽出口150输送至烹饪腔111时,不与第一密封件160直接接触,进一步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160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进而在烹饪器具100长期使用后,避免由于第一密封件160与蒸汽通道140之间由于存在冷凝水而滋生细菌的问题,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160沿蒸汽通道140的外壁包裹蒸汽通道14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60沿蒸汽通道140的外壁包裹蒸汽通道140,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160的第一端位于蒸汽出口150处,第一密封件160的第二端沿蒸汽通道140的外壁向蒸汽发生装置130的方向延伸,即蒸汽通道140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密封件160包裹,从而能够在防止烹饪腔111内的蒸汽经蒸汽通道140与盖体120之间的间隙处泄漏的同时,对蒸汽通道140进行保温,从而在蒸汽通过蒸汽通道140输送至烹饪腔111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延缓蒸汽的散热,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确保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密封件160可以包裹蒸汽通道140的整个外壁,也可以包裹蒸汽通道140的部分外壁,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能够理解的是,将蒸汽通道140的整个外壁包括第一密封件160,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蒸汽通道140的保温效果,有效防止蒸汽在从蒸汽发生装置130至烹饪腔111的输送过程中的散热,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盖体120的一部分形成安装腔121,蒸汽通道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腔121内,并与安装腔1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盖体120包括安装腔121,具体地,盖体120的一部分形成安装腔121,蒸汽通道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腔121内,且蒸汽通道140的至少一部分与安装腔1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也就是说,蒸汽通道140的至少一部分不与安装腔121的内壁相接触,即将蒸汽通道140的至少一部分悬置在安装腔121内,从而利用空气对蒸汽通道140进行隔热,进而有效防止蒸汽在从蒸汽发生装置130至烹饪腔111的输送过程中的散热,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确保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能够理解的是,除悬空的空气隔热之外,还可以在蒸汽通道140上设置隔热材料,或者将蒸汽通道140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如发泡类、保温棉类、复合隔热材料(如在发泡类材料表面添加铝箔等)、附着类(如隔热涂料或者粘接硅胶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30位于安装腔121内。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130位于安装腔121内,由于蒸汽通道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腔121内,因此,通过将蒸汽发生装置130位于安装腔121内,能够进一步简化盖体120的内部结构,进而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进一步减小烹饪器具100的体积。
此外,蒸汽发生装置130位于安装腔121内,且蒸汽发生装置130的一部分不与安装腔121的内壁接触,从而利用空气对蒸汽发生装置130进行隔热,进而有效减小蒸汽腔134与外部的热量交换,延缓蒸汽腔134内的热量散失,在蒸汽产生的源头处确保蒸汽的温度,提升蒸汽的产生效率,进而缩短烹饪时间,提升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检测件170,检测件170设于盖体120,检测件170包括检测部,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蒸汽通道140内。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检测件170,具体而言,检测件170设置在盖体120上,且检测件170的检测部能够伸入蒸汽通道140内,以对蒸汽通道140内的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根据蒸汽通道140内的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来控制蒸汽通道140是否与烹饪腔111导通,能够有效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进而确保蒸汽进入烹饪腔111对食材进行加热或补炊时,蒸汽的热量能够均匀分布,实现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进而提升食材烹饪后的口感。
进一步地,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蒸汽通道140内,从而通过检测部对蒸汽通道140内的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进行检测,进而可以根据蒸汽通道140内的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来控制蒸汽通道140是否与烹饪腔111导通。
通过将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蒸汽通道140内对蒸汽温度和/或蒸汽压力进行检测,能够提高对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的检测精度,进一步防止低温蒸汽或冷凝水经蒸汽通道140进入烹饪腔111内,进而影响食材烹饪后口感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检测件170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检测件170靠近蒸汽出口150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件170靠近蒸汽出口150设置,能够理解的是,蒸汽通过蒸汽通道140,经蒸汽出口150进入烹饪腔111,也就是说,检测件170靠近烹饪腔111设置。通过将检测件170靠近烹饪腔111设置,能够在蒸汽即将进入烹饪腔111时对蒸汽温度进行检测,进而可以根据检测的蒸汽温度控制蒸汽通道140是否与烹饪腔111导通,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确保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安装孔180,安装孔180设于蒸汽通道140,检测部通过安装孔180伸入蒸汽通道140内,第一密封件16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180处,用于密封检测部与蒸汽通道140之间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安装孔180,具体而言,安装孔180设置在蒸汽通道140上,检测部通过安装孔180伸入蒸汽通道140内,也就是说,蒸汽通道140与安装孔180相连通,从而提高检测部对蒸汽通道140内蒸汽温度的检测精度。
第一密封件16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180处,且第一密封件160能够密封检测部与蒸汽通道140之间的间隙,从而有效防止进入蒸汽通道140内的蒸汽经检测部与蒸汽通道140的间隙处泄漏,确保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蒸汽对烹饪腔111内的食材的烹饪效果。
此外,将用于密封蒸汽通道140与盖体120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件160,还能够密封检测部与蒸汽通道140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蒸汽泄漏的同时,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100的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检测件170包括温度传感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检测件170包括温度传感器,即在盖体120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对蒸汽通道140内的蒸汽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根据蒸汽通道140内的蒸汽温度来控制蒸汽通道140是否与烹饪腔111导通,能够有效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进入烹饪腔111对食材进行加热或补炊时,蒸汽的热量能够均匀分布,实现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进而提升食材烹饪后的口感。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蒸汽通道140为金属件。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蒸汽通道140为金属件,一方面,将蒸汽通道140设置为独立的金属通道,也就是说,蒸汽通道140的整个通道壁为一体结构,从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蒸汽通道设置为断续通道,并在各个连接位置设置密封构件以组成蒸汽通道而言,能够有效避免蒸汽在蒸汽通道140内由于遇到密封构件而发生降温的问题,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辅助烹饪效果或补炊效果。
此外,蒸汽通道140为金属通道,从而能够确保蒸汽通道140的结构强度,确保烹饪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蒸汽通道140包括但不限于塑料类、硅胶等其他复合食品卫生的材质。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通道140包括但不限于塑料类、硅胶等,即蒸汽通道140本身具有隔热功能,也就是说,蒸汽通道140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从而使得蒸汽通道140能够对蒸汽通道140内的蒸汽进行保温,进而能够在输送蒸汽的同时,进而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提高烹饪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盖体120包括外盖122和内盖123,其中,内盖123与外盖122相连,并位于外盖122靠近烹饪腔111的一侧,蒸汽出口150设于内盖123上,第一密封件160用于密封蒸汽通道140与内盖123之间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盖体120包括外盖122和内盖123,具体而言,内盖123与外盖122连接,且内盖123位于外盖122靠近烹饪腔111的一侧,蒸汽出口150设置在内盖123上,也就是说,蒸汽发生装置130和蒸汽通道140位于外盖122和内盖123之间,第一密封件160能够密封蒸汽通道140与内盖123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烹饪腔111内的蒸汽经蒸汽通道140与内盖123之间的间隙处泄漏,确保烹饪效率。
此外,通过将第一密封件160设置在蒸汽通道140的外侧,也就是说,在蒸汽经蒸汽通道140、蒸汽出口150输送至烹饪腔111时,不与第一密封件160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蒸汽与第一密封件160接触而发生降温的问题,防止蒸汽与第一密封件160接触而产生冷凝水的问题,进一步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进而确保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或补炊,提升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蒸汽出口150位于内盖123的中心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出口150设置在内盖123上,且蒸汽通道140通过蒸汽出口150与烹饪腔111连通。具体地,蒸汽腔134内的水在加热时能够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通道140内和蒸汽出口150输送至烹饪腔111内,从而通过蒸汽对烹饪腔111内的食材进行补炊或辅助加热,进而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蒸汽出口150位于内盖123的中心位置,从而在蒸汽喷入烹饪腔111时,能够从烹饪腔111的顶部中心位置向烹饪腔111内喷洒蒸汽,进一步提高烹饪腔111内食材受热的均匀性,提升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30包括壳体131、蒸汽盖132和加热件133,其中,蒸汽盖132与壳体131相连,并与壳体131围合形成蒸汽腔134,蒸汽腔134与蒸汽通道140连通,加热件133设于壳体131,加热件133能够加热蒸汽腔134。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蒸汽发生装置130包括壳体131、蒸汽盖132和加热件133,具体而言,蒸汽盖132设置在壳体131上,且蒸汽盖132能够打开或关闭蒸汽腔134,也就是说,蒸汽盖132可开合地设置在壳体131上,以使蒸汽盖132能够打开或关闭蒸汽腔134,进而在蒸汽盖132打开蒸汽腔134时,可向蒸汽腔134内注水,并在蒸汽盖132关闭蒸汽腔134时,可以对蒸汽腔134内的水加热以产生蒸汽。
加热件133设置在壳体131上,且加热件133能够对蒸汽腔134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具体地,蒸汽通过蒸汽通道140输送至烹饪腔111内,从而通过蒸汽对烹饪腔111内的食材进行补炊或辅助加热,进而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加热件133可以为电加热管,也可以为电磁加热件133,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90,第二密封件190设于蒸汽盖132和壳体131的连接处。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90,具体而言,第二密封件190设置在壳体131与蒸汽盖132的连接处,从而在蒸汽盖132盖设在壳体131上以关闭蒸汽腔134时,能够确保蒸汽腔134的密封性,进而能够对蒸汽腔134内的蒸汽进行保温,延缓蒸汽腔134的散热,确保输送至烹饪腔111内的蒸汽温度,实现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有效加热。
而且,通过在壳体131与蒸汽盖132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密封件190,还能够防止蒸汽腔134内的蒸汽从壳体131与蒸汽盖132的连接处泄漏,进而能够提高蒸汽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加热效率,且还能够避免由于蒸汽泄漏而导致用户发生烫伤的问题,提升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密封件190为硅胶密封件。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蒸汽盖132的一部分被构造为限位槽220,第二密封件190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220内。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盖132的一部分形成限位槽220,第二密封件190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220内,从而能够对第二密封件190进行限位,提高第二密封件190的固定效果,进而确保第二密封件190对蒸汽盖132与壳体131连接处的间隙进行有效密封,防止蒸汽腔134内的蒸汽泄漏,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蒸汽通道140的第一端设于盖体120,蒸汽通道140的第二端与蒸汽盖132相连;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设于蒸汽通道140的第二端与蒸汽盖132的连接处。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通道140的第一端设置在盖体120上,蒸汽通道140的第二端设置在蒸汽盖132上,能够理解的是,蒸汽盖132上设有开口,蒸汽腔134通过开口与蒸汽通道140的第二端连通。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设置在蒸汽通道140的第二端与蒸汽盖132的连接处,从而对蒸汽通道140与蒸汽盖132之间连接处的间隙进行密封,进一步防止蒸汽泄漏,提高蒸汽的输送效率,并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
能够理解的是,第三密封件为硅胶件。
实施例八: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装置210,加热装置210设于煲体110,加热装置210能够加热烹饪腔111。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装置210,具体而言,加热装置210设置在煲体110上,且加热装置210能够对烹饪腔111进行加热。
相关技术中的饭煲,在烹饪过程中受加热布局结构的限制,一般在煲体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通过底部对烹饪腔进行加热,并通过传热使得热量达到烹饪腔内食材的表面。然而,在烹饪一些体积较大且叠压过多的食材时,易造成食材表面温度与食材底部温度熟化时间不一致,而未达到熟化效果则需延长烹饪时间,而烹饪时间过长易造成食材口感变差、食材局部熟化过度,以及熟化一致性差等问题,且在需要保温的场景里也会造成相同的问题,降低用户体验。
通过设置加热装置210对烹饪腔111进行加热,从而在加热装置210和蒸汽发生装置130的共同工作下,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加热效率,并通过蒸汽对烹饪腔111内的食材进行辅助加热或补炊,提升对烹饪腔111内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加热装置210可以设置在烹饪腔111的底部和/或侧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举例地,加热装置210设置在烹饪腔111的底部,烹饪开始时,控制加热装置210对烹饪腔11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当烹饪到一定时间后,或烹饪腔111内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后,开启蒸汽发生器,通过产生的蒸汽对烹饪腔111内的食材进行补炊或辅助烹饪,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设有烹饪腔;
盖体,设于所述煲体,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烹饪腔;
蒸汽发生装置,设于所述盖体;
蒸汽通道,设于所述盖体,并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通;
蒸汽出口,设于所述盖体,所述蒸汽通道通过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蒸汽通道的外侧,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蒸汽出口,用于密封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盖体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靠近所述烹饪腔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盖体中位于所述蒸汽出口处与位于所述烹饪腔处的内壁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蒸汽通道的外壁包裹所述蒸汽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一部分形成安装腔,所述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件,设于所述盖体,所述检测件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件的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蒸汽通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件靠近所述蒸汽出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孔,设于所述蒸汽通道,所述检测件的检测部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蒸汽通道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处,用于密封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蒸汽通道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件包括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通道为金属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外盖;内盖,与所述外盖相连,并位于所述外盖靠近所述烹饪腔的一侧,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内盖上,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内盖之间的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内盖的中心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
壳体;
蒸汽盖,与所述壳体相连,并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蒸汽腔,所述蒸汽腔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
加热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加热件能够加热所述蒸汽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蒸汽盖和所述壳体的连接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盖的一部分被构造为限位槽,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盖体,所述蒸汽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蒸汽盖相连;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蒸汽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蒸汽盖的连接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煲体,所述加热装置能够加热所述烹饪腔。
CN202223205238.7U 2022-11-30 2022-11-3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651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5238.7U CN218651373U (zh) 2022-11-30 2022-11-3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5238.7U CN218651373U (zh) 2022-11-30 2022-11-3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1373U true CN218651373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5238.7U Active CN218651373U (zh) 2022-11-30 2022-11-3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13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1077B (zh) 电饭煲
CN105054775B (zh) 烹饪器具
CN105476491A (zh) 用于电饭煲的盖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111281130A (zh) 提升蒸汽烹饪效果的蒸汽饭煲
CN211483987U (zh) 烹饪器具
CN218651373U (zh) 烹饪器具
CN214341727U (zh) 烹饪设备
CN110881866A (zh) 一种蒸汽食物盒及具有蒸汽食物盒的蒸汽烤箱/蒸箱
CN201001620Y (zh) 一种家用蒸箱
CN217696008U (zh) 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17696007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CN217696021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CN204207552U (zh) 一种节能的烹饪装置
CN110881867A (zh) 一种蒸汽食物盒及具有蒸汽食物盒的蒸汽烤箱/蒸箱
CN213993248U (zh) 烹饪装置
CN211748929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水路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CN211451125U (zh) 新型供热系统的发热装置
CN209944979U (zh) 一种烤箱保温结构
CN214746448U (zh) 电热水器
CN218651371U (zh) 烹饪器具
CN218832516U (zh) 烹饪装置
CN213030488U (zh) 供能机构及烹饪一体机
CN216932714U (zh) 烹饪装置
CN216932747U (zh) 烹饪装置
CN216797300U (zh) 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