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0275U -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0275U
CN218650275U CN202221368481.8U CN202221368481U CN218650275U CN 218650275 U CN218650275 U CN 218650275U CN 202221368481 U CN202221368481 U CN 202221368481U CN 218650275 U CN218650275 U CN 218650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heating coil
sub
coil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684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永杰
杨保民
范吉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684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0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0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0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轴向上具有多匝子线圈;其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所述轴向上自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螺旋段与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上述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螺距均匀的电磁加热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处于磁场中的发热体发热,发热体正对第一螺旋段的温度得以提高,以便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芯体接近用户抽吸端的一端升温较快,从而使电子雾化装置起雾快,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例如,可对草本类或膏类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烘烤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电子雾化装置,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电子雾化装置利用加热组件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而针对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电子雾化装置,其加热组件包括电磁加热线圈及发热体,电磁加热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发热体位于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场中而升温,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发热体接触,发热体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
但是,传统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电子雾化装置,存在起雾慢的问题,给用户造成了不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采用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起雾慢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加快起雾速度的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一种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轴向上具有多匝子线圈;
其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所述轴向上自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螺旋段与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相等,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选自0 mm -4mm,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选自0.5mm-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段所包括的所述子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螺旋段所包括的所述子线圈的匝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还包括第三螺旋段,所述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段与所述第三螺旋段;
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段所包括的所述子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螺旋段所包括的所述子线圈的匝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选自0 mm -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通过至少一束导线束沿所述轴向螺旋延伸而成,每束所述导线束包括至少两股导线;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所包括的每匝所述子线圈在所述轴向上具有第一尺寸,在径向上具有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
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发热体,其内开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发热体在所述轴向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套设于所述发热体外;
其中,在所述轴向上,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中间位置的两侧;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一螺旋段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还包括第三螺旋段,所述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段与所述第三螺旋段;
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套设于所述安装架外,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安装架内;
所述安装架具有沿所述轴向螺旋延伸的定位槽,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嵌设于所述定位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磁屏蔽件,所述磁屏蔽件套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外。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气溶胶生成基质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包括杆体和设于所述杆体内的芯体,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可操作地经所述开口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所述轴向上,所述芯体的尺寸小于所述容纳腔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芯体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面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内。
上述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螺距均匀的电磁加热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处于磁场中的发热体发热,发热体正对第一螺旋段的温度得以提高,以使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芯体靠近用户抽吸端的一端升温较快,从而使电子雾化装置起雾快,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电磁加热线圈的轴测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电磁加热线圈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电磁加热线圈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发热体的温度场与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的温度场的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雾化装置;200、加热组件;10、发热体;11、容纳腔;12、开口;20、电磁加热线圈;21、子线圈;22、第一螺旋段;23、第二螺旋段;24、第三螺旋段;30、安装架;31、定位槽;40、磁屏蔽件;H、第一尺寸;W、第二尺寸;300、气溶胶生成基质;301、杆体;302、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传统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电子雾化装置,存在起雾慢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所采用的电磁加热线圈,在轴向上各处的螺距相等,使得发热体正对电磁加热线圈在轴向上中间位置的部分的温度较高。而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发热体加热而雾化,由于发热体的高温位置相对靠中,导致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芯体的上部并不具有被优先升温而雾化的优势,从而导致出现上述第一口起雾慢及雾量小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用于加热雾化花叶类、草本类、合成类的液态、固态或膏状的气溶胶生成基质300。
参阅图2,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加热组件200,加热组件200包括发热体10及套接于发热体10外的电磁加热线圈20,电磁加热线圈20在第一方向上螺旋延伸,发热体10在径向上与电磁加热线圈20至少部分相对。电磁加热线圈20通电产生磁场,发热体10处于电磁加热线圈20所产生的磁场中而发热,以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300。具体地,电磁加热线圈20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一中间位置,发热体10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至中心位置的两侧,即为电磁加热线圈20处于中间位置两侧的部分均对应设有发热体10。其中,第一方向为电磁加热线圈20的轴向。
参阅图2及图3,发热体10内设有一容纳腔11,发热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开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开口12。气溶胶生成基质300包括杆体301和设于杆体301内的芯体302,气溶胶生成基质300能够经开口12容纳于容纳腔11中。电磁加热线圈20通电产生磁场,发热体10处于上述磁场中而发热,由于气溶胶生成基质300的芯体302容纳于容纳腔11中,此时,发热体10将热量传递至气溶胶生成基质300的芯体302,气溶胶生成基质300的芯体302温度升高而雾化形成气溶胶。
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发热体10的两端均突伸出电磁加热线圈20,以使电磁加热线圈20在第一方向上的各处均对应设有发热体10,以减小能量的浪费。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发热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电磁加热线圈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这样,发热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面位于电磁加热线圈20内。
气溶胶生成基质300的芯体30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容纳腔11的尺寸,这样,保证整个芯体302容纳于容纳腔11中,芯体302的各部分均与发热体10接触而被发热体10加热雾化。
具体地,当气溶胶生成基质300容纳于容纳腔11内时,芯体302靠近开口12的端面位于电磁加热线圈20内。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气溶胶生成基质300容纳于容纳腔11内时,芯体302靠近开口12的端面也可以与电磁加热线圈20平齐,在此不作限定。
加热组件200还包括安装架30,电磁加热线圈20螺旋设于安装架30外,发热体10设于安装架30内。如此,便于发热体10与电磁加热线圈20的装配与固定。
参阅图4,安装架30具有沿第一方向螺旋延伸的定位槽31,电磁加热线圈20嵌设于定位槽31中,具体地,定位槽31为仿制电磁加热线圈20的形状而制备的仿形槽,以便于电磁加热线圈20牢固固定于安装架30上。
参阅图3,加热组件200还包括磁屏蔽件40,磁屏蔽件40设于电磁加热线圈20外。一方面,磁屏蔽件40能够对电磁加热线圈20进行固定,磁屏蔽件40能够避免电磁加热线圈20向外界辐射电磁。具体地,磁屏蔽件40与电磁加热线圈20粘结固定。
参阅图5,电磁加热线圈20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多匝子线圈21,具体地,电磁加热线圈20通过至少一束导线束在第一方向螺旋延伸而成,每束导线束包括至少两股导线,即为,每束导线束包括至少两根导线,每束导线束通过至少两股(两根)导线绞合而成。
参阅图6,每匝子线圈21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H,在径向上具有第二尺寸W,第一尺寸H大于第二尺寸W。
上述电磁加热线圈20,每匝子线圈21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线圈20的每匝子线圈21的截面为圆形(当电磁加热线圈20的截面为圆形时,每匝子线圈21的径向尺寸和第一方向尺寸相等)的情况,具有如下优势:
1、减小了电磁加热线圈20在径向上的尺寸,从而减小了电子雾化装置100在径向上(横向空间)的尺寸,利于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小型化。
2、在整个电磁加热线圈20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外围周长较大,更加利于电磁加热线圈20的散热,降低电磁加热线圈20的温度和电磁加热线圈20损耗,提高了电磁加热线圈20的使用寿命。
3、在整个电磁加热线圈20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电磁加热线圈20在发热体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投影面积较大,能够增加加热面积和提高磁场的均匀性。
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线圈20,通过至少一束导线束沿上述第一方向螺旋延伸而成,且每束导线束包括至少两股导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线圈20通过扁平状的金属带材螺旋延伸而成的情况,能够减小电磁加热线圈20在高频电流下的交流电阻,降低电子雾化装置100自身能量的损耗。
一实施例中,每匝子线圈2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由于长方形一组边的长度大于另一组边的长度,当设置每匝子线圈2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时,使长方形的一组长边沿第一方向设置,一组短边沿径向设置,能够保证每匝子线圈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径向上的尺寸,也即为保证第一尺寸H大于第二尺寸W。
另一实施例中,每匝子线圈2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由于椭圆形具有一长轴和一短轴,当设置每匝子线圈2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时,使长轴沿第一方向设置,短轴沿径向设置,能够保证每匝子线圈21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径向上的尺寸,也即为保证第一尺寸H大于第二尺寸W。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匝子线圈21的截面形状不局限于上述长方形和椭圆形,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一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线圈20由一束导线束沿沿第一方向螺旋延伸而成,每束导线束包括导线的数量为15股-300股,每股导线的直径为0.02mm-0.5mm。具体地,每束导线束包括100股导线,每股导线的直径为0.1mm。在制备电磁加热线圈20时,首先将100股直径为0.1mm的导线绞合在一起形成一束导线束,再通过专门的设备将导线束压成需要的形状,最后将该导线束沿第一方向螺旋延伸形成电磁加热线圈20。
另一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线圈20由多束导线束沿第一方向螺旋延伸而成,每束导线束包括导线的数量为15股-300股,每股导线的直径为0.02mm-0.5mm。具体地,电磁加热线圈20由三束导线束沿第一方向螺旋延伸而成,每束导线束包括100股导线,每股导线的直径为0.1mm。在制备电磁加热线圈20时,首先将100股直径为0.1mm的导线绞合在一起形成一束导线束,再将三束导线绞合在一起,并通过专门的设备将绞合在一起的导线束压成需要的形状,最后将压合成特定形状的三束导线束沿第一方向螺旋延伸形成电磁加热线圈20。
当然,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电磁加热线圈20所包括的导线束的数量、每束导线束所包括的导线的股数以及每股导线的直径均不作具体限定。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线圈20由两束导线束沿第一方向螺旋延伸而成,每束导线束包括150股导线,每股导线的直径为0.05mm。
继续参阅图6,电磁加热线圈20在第一方向上自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螺旋段22与第二螺旋段23。第一螺旋段22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段23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
参阅图2,以图2中方向为例,电磁加热线圈20的第一方向即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径向即为图2中的左右方向。
开口12设于发热体10的上端,气溶胶生成基质300自上而下插入容纳腔11中,此时,气溶胶生成基质300的芯体302容纳于容纳腔11内。第一螺旋段22设于第二螺旋段23的上端。
这样,由于第一螺旋段22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段23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等螺距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20,在通电时,电磁加热线圈20的磁感应强度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发热体10正对电磁加热线圈20上部的温度得以提高,则提高容纳于容纳腔11中芯体302的上部的升温速度,从而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100第一口的起雾速度及起雾量,提升抽吸口感。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即为相邻两个子线圈21之间的第一方向距离。
进一步,参阅图5及图6,第一螺旋段22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相等,第二螺旋段23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相等。这样,便于电磁加热线圈20的制备。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螺旋段22所包括的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不等,或者部分相等,设置第二螺旋段23所包括的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不等,或者部分相等。
一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段22所包括的子线圈21的匝数大于或等于第二螺旋段23所包括的子线圈21的匝数,以进一步提高电发热体10在第一方向上上部的温度。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一螺旋段22所包括的子线圈21的匝数小于第二螺旋段23所包括的子线圈21的匝数。
第一螺旋段22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选自0 mm -4mm,第二螺旋段23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选自0.5mm-8mm。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螺旋段22的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及第二螺旋段23的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依据需要选择。
一实施例中,参阅图7,电磁加热线圈20还包括第三螺旋段24,第二螺旋段23连接第一螺旋与第三螺旋段24。第三螺旋段24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段23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
这样,由于第一螺旋段22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及第三螺旋段24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均小于第二螺旋段23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等螺距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20,在通电时,电磁加热线圈20的磁感应强度发生改变,使得发热体10正对电磁加热线圈20上部的温度得以提高,且在发热体10在第一方向上中下各部分的温度差值减小,抽吸过程中雾量的衰减较慢,提高在抽吸过程中的雾量均匀性。
第三螺旋段24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相等,以便于电磁加热线圈20的制备。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三螺旋段24所包括的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不等,或者部分相等,
进一步,第一螺旋段22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小于或等于第三螺旋段24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一螺旋段22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大于第三螺旋段24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或者第一螺旋段22的部分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大于第三螺旋段24的部分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
一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段22所包括的子线圈21的匝数,大于或等于第三螺旋段24所包括的子线圈21的匝数,以进一步提高电发热体10在第一方向上上部的温度。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一螺旋段22所包括的子线圈21的匝数,小于第三螺旋段24所包括的子线圈21的匝数。
第三螺旋段24的任意相邻两匝线圈之间的螺距选自0 mm -4mm。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三螺旋段24的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依据需要选择。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以一实施例与一对比例相对比,以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均设置:
电磁加热线圈2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18mm,芯体302的长度为20mm,芯体302全部容纳于发热体10的容纳腔11中,且芯体302的上端面高出电磁加热线圈20上端面3mm。每匝子线圈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1.6mm。
参阅图8,图8中三个圆圈,从上自下依次代表发热体20理论上形成的高温场、中温场和低温场。
对比例中:电磁加热线圈20为均匀绕制线圈,即为电磁加热线圈20的每相邻两个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相等。
由图8可知,对比例中,发热体10的理论高温场的中心在电磁加热线圈20第一方向的中心位置,即为在距离芯体302的上端面靠下6mm处。
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线圈20包括第一螺旋段22和第二螺旋段23,第一螺旋段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8mm,第二螺旋段23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10mm。第一螺旋段22包括5匝子线圈21,第一螺旋段22的每相邻两匝子线圈21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0。第二螺旋段23包括3匝子线圈21,第二螺旋段23的每相邻两匝子线圈21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相等,且均接近2mm。
由图8可知,实施例中,发热体10的理论高温场的中心在电磁加热线圈20第一方向的中心位置靠上,即为在距离芯体302的上端面靠下3mm。
经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磁加热线圈20,能够使发热体10上部的温度得以提高,从而能够保证电子雾化装置100第一口起雾快,具有良好的抽吸体验。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电子雾化装置100所包括的加热组件200。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加热组件200所包括的电磁加热线圈20。电磁加热线圈20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多匝子线圈21,且在第一方向上自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螺旋段22和第二螺旋段23,第一螺旋段22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段23的任意相邻两匝子线圈21之间的螺距。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螺距均匀的电磁加热线圈20,通电产生磁场时,处于磁场中的发热体10发热,发热体10正对第一螺旋段22的温度得以提高,以便气溶胶生成基质300的芯体302接近用户抽吸端的一端升温较快,从而使电子雾化装置100起雾快,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多匝子线圈;
其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自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螺旋段与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相等,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选自0 mm -4mm,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选自0.5mm-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段包括的子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螺旋段所包括的所述子线圈的匝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还包括第三螺旋段,所述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段与所述第三螺旋段;
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段所包括的所述子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螺旋段所包括的所述子线圈的匝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选自0 mm -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通过至少一束导线束沿所述第一方向螺旋延伸而成,每束所述导线束包括至少两股导线;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所包括的每匝所述子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在径向上具有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
1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其内开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发热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套设于所述发热体外;
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中间位置的两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螺旋段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上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还包括第三螺旋段,所述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段与所述第三螺旋段;
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任意相邻两匝所述子线圈之间的螺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套设于所述安装架外,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安装架内;
所述安装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螺旋延伸的定位槽,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嵌设于所述定位槽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磁屏蔽件,所述磁屏蔽件套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外。
1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溶胶生成基质及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包括杆体和设于所述杆体内的芯体,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可操作地经所述开口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芯体的尺寸小于所述容纳腔的尺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芯体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面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内。
CN202221368481.8U 2022-06-02 2022-06-02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650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8481.8U CN218650275U (zh) 2022-06-02 2022-06-02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8481.8U CN218650275U (zh) 2022-06-02 2022-06-02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0275U true CN21865027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4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68481.8U Active CN218650275U (zh) 2022-06-02 2022-06-02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02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627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231626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01772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机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627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231626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01772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机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50275U (zh)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983024A (zh)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14079024A1 (zh) 电子烟及电子烟装置
CA2891625A1 (en) Bonding for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cartridge
WO2023077767A1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CN216875045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US20170215547A1 (en) Hair dryer
CN212014445U (zh) 发热丝、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CN217695285U (zh)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61029A1 (zh) 具有外壳的一体式雾化芯
CN218129487U (zh) 加热机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240002939A (ko) 가열 기구 및 전자 무화장치
CN212814274U (zh) 复合型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8474094U (zh) 一种陶瓷发热组件
CN216315570U (zh) 发热元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8211467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1284700U (zh) 一种预制发热管、雾化芯、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N214962650U (zh) 雾化装置
CN220494298U (zh) 一种用于雾化可抽吸材料的陶瓷雾化芯及电子雾化器
CN220274956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679793U (zh) 一种发热体、雾化芯和雾化装置
CN219537478U (zh) 雾化装置
CN221510947U (zh) 发热体、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CN215936296U (zh) 一种适用于电子烟的雾化组件
CN218245686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