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8084U -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8084U
CN218648084U CN202223318589.9U CN202223318589U CN218648084U CN 218648084 U CN218648084 U CN 218648084U CN 202223318589 U CN202223318589 U CN 202223318589U CN 218648084 U CN218648084 U CN 218648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frame body
beam structure
batter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85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红光
曾勇
曾维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85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8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8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8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涉及壳体技术领域。电池箱体包括:壳体框架,其具有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被配置为与第二容纳腔间隔设置;底板组件,其配置于壳体框架的下端,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结构及第二底板结构,第一底板结构位于第一容纳腔处,以与壳体框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器件的第一空间,第二底板结构位于第二容纳腔处,以与壳体框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第二空间,且第一底板结构的下端与第二底板结构的下端平齐。能够使得第一底板结构与第二底板结构平齐,可保证其形成电池包并装配于车身时,无最低点,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体积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壳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化是我国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以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加。动力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承载部件,对电芯模块供电稳定性和安全防护起着重要的作用,需满足挤压、扭转等不同工况的承载性能要求。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整车整备质量,电池壳框架的质量也需要满足轻量化要求。
在相关的技术中,BDU及BMS等电器件设置于电池可框架内时,这些电器件可能会存在更换维修的需求,因此在对应其位置会做一个开窗设计,当这些电器件需要维修的时候,就可以打开这个开窗位置的盖板,进行维修;然而这个盖板的设计,需要用螺栓进行锁紧,所以盖板一般是要凸出整个电池包的,这样就造成整个电池包的高度不平,造成整包厚度增加以及整包体积利用率变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能够使得电池箱体的底面平齐,无最低点,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体积的利用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壳体框架,其具有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容纳腔间隔设置;底板组件,其配置于所述壳体框架的下端,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结构及第二底板结构,所述第一底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处,以与所述壳体框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器件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底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处,以与所述壳体框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结构的下端平齐。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壳体框架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底板组件的第一底板结构连接于第一容纳腔处,以与壳体框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器件的第一空间,其第二底板结构连接于第二容纳腔处,以与壳体框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第二空间,且当底板组件与壳体框架连接时,能够使得第一底板结构与第二底板结构平齐,可保证其形成电池包并装配于车身时,无最低点,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体积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主体及第二框架主体,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具有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框架主体具有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框架主体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框架主体的下端表面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的至少部分结构的表面高度。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框架主体与第二框架主体进行连接,且第一框架主体的下端高度不低于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高度,使得第一框架主体的下端连接第一底板结构,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连接第二底板结构时,能够保证第一底板结构的下端与第二底板结构的下端平齐,也能确保气密性,实现无最低点,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体积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主体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上下方向凸设,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与所述延伸部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框架主体的下端设置延伸部,第一底板结构能够与该延伸部进行连接,实现对电器件的密封,当需要对电器件进行维修的时候,只需要将第一底板结构从延伸部上拆下即可,提高了对电器件的维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的下端表面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表面高度。通过将延伸部的下端高度设置成不高于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高度,使得延伸部的下端与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可形成阶梯状,当第一底板结构与延伸部进行连接,第二底板结构与第二框架主体进行连接时,能过保证第一底板结构的下端与第二底板结构的下端保持平齐,从而保证了电池包的高度平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包括第一边梁结构及第一内梁结构,所述第一边梁结构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连接口,所述第一内梁结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口处,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及所述第一内梁结构连接。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内梁结构位于第一边梁结构朝向第二框架主体的连接口处,使得壳体框架形成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方便电器件及电池单体的安装,有利于对电池包的管控,同时也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主体包括第二边梁结构及第二内梁结构,所述第二边梁结构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内梁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梁结构的内腔,且所述第二底板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梁结构、所述第二内梁及所述第二边梁结构连接。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二边梁结构与第一边梁结构连接,且第二内梁结构连接于第二边梁结构的内腔,能够形成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使得第一框架主体与第二框架主体形成一个整体的同时,由于第二内梁结构的设置,可方便用户对电池单体的布置,有利于对电池包的管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梁结构包括第一边梁件及第二边梁件,所述第一边梁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边梁件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边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梁件远离所述第一边梁结构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梁件设置有凹陷表面,所述凹陷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边梁件远离所述第二边梁件的一侧,所述凹陷表面的下端高度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的下端表面高度平齐,且所述凹陷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边梁件设置于凹陷表面,且凹陷表面的下端高度与第一边梁结构的下端表面高度平齐,可方便用户将凹陷表面与第一边梁结构进行连接,避免出现高度差,使得凹陷表面与第一边梁结构连接后不会存在气密性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用于所述壳体框架的支撑。通过在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设置支撑部,能够对壳体框架起到支撑的作用,且当壳体框架进行组装并放置于地面时,能够通过支撑部接触地面,防止电池包的底板组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
因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箱体,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
因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因包括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包,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箱体的背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箱体的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箱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箱体的第一边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箱体;101、壳体框架;1011、第一框架主体;10111、第一边梁结构;10112、第一内梁结构;1012、第二框架主体;10121、第一边梁件;10122、第二边梁件;10123、内纵梁;10124、内横梁;10125、凹陷表面;1013、延伸部;1014、支撑部;102、底板组件;1021、第一底板结构;1022、第一下底板;1023、第二下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随着CTP技术(无模组电池技术)的发展,结构胶和导热结构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动力电池包中,有一种极端的集成方式是将电芯或者模组通过胶粘与液冷板和壳体的盖板粘接在一起;但是由于BDU(Battery energy Distribution Unit,电池能量分配单元)及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这些电器件可能会存在更换维修的需求,因此在对应其位置会做一个开窗设计,当这些电器件需要维修的时候,就可以打开这个开窗位置的盖板,进行维修;但是这个盖板的设计,需要用螺栓进行锁紧,所以盖板一般是要凸出整个电池包的,这样就造成整个电池包的高度不平整,造成整包厚度增加,整包体积利用率变小。
鉴于此,如图1-图3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100,包括:壳体框架101及底板组件102,所述壳体框架101可用于容纳电器件(例如BDU、BMS等)及电池单体,所述底板组件102连接于所述壳体框架101的下端,以用于对所述电器件及所述电池单体形成封盖等,且当所述底板组件102与所述壳体框架101形成连接时,所述底板组件102远离所述壳体框架101的一侧为平整状,保证电池箱体100进行装配时,能够保持高度平齐。
具体而言,壳体框架101,其具有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容纳腔间隔设置;底板组件102,其配置于所述壳体框架101的下端,所述底板组件102包括第一底板结构1021及第二底板结构,所述第一底板结构102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处,以与所述壳体框架101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器件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底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处,以与所述壳体框架101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102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结构的下端平齐。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分布形式可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设定,例如所述第二容纳腔可以由两个方形的子容纳腔组成,也可以由四个方形的子容纳腔组成等,且所述第二底板结构与所述壳体框架101进行连接形成的所述第二空间,可以用来装配所述电池单体,也可以是用来装配由所述电池单体形成的电池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二空间具有至少两个子空间时,所述第二底板结构包括第一下底板1022及第二下底板1023,所述第一下底板1022与其中一个所述子空间对应,第二下底板1023与另一个所述子空间对应,且所述第一下底板1022与所述第二下底板1023可以设置成相同,也可设置成不同,当然,一般为了节省成本和安装工艺,都会设计成相同的电池单体或者电池模组形态和数量,因此所述第一下底板1022与所述第二下底板1023可设计成共用件,也即是所述第一下底板1022与所述第二下底板1023的结构完全相同。
在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是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锂离子一次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锂离子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件。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集流部和凸出于正极集流部的正极极耳,正极集流部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极耳的至少部分未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集流部和凸出于负极集流部的负极极耳,负极集流部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极耳的至少部分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件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壳体框架101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底板组件102的第一底板结构1021连接于第一容纳腔处,以与壳体框架101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器件的第一空间,其第二底板结构连接于第二容纳腔处,以与壳体框架101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第二空间,且当底板组件102与壳体框架101连接时,能够使得第一底板结构1021与第二底板结构平齐,可保证其形成电池包并装配于车身时,无最低点,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体积的利用率。
请再参照图1,所述壳体框架101包括第一框架主体1011及第二框架主体1012,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具有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具有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连接,且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下端表面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的至少部分结构的表面高度;也即是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可采用焊接(例如搅拌摩擦焊)等方式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下端表面高度可以高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下端的部分结构的表面高度,也可以是等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下端的部分解雇的表面高度,例如在第二框架主体1012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连接位置处,保持第二框架主体1012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高度一致等,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情况,只要满足当所述第一底板结构1021及所述第二底板结构均安装于所述壳体框架101上时,能够保证该两者的下端表面平齐即可,在此不做特殊的限定。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框架主体1011与第二框架主体1012进行连接,且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下端高度不低于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高度,使得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下端连接第一底板结构1021,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连接第二底板结构时,能够保证第一底板结构1021的下端与第二底板结构的下端平齐,也能确保气密性,实现无最低点,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体积的利用率。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延伸部1013,所述延伸部1013沿上下方向凸设,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1021与所述延伸部1013进行连接。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下端设置有拉铆螺母,所述拉铆螺母沿远离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方向进行延伸(也即是沿所述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底板结构1021通过螺栓等固定件与拉铆螺母进行适配,实现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上,且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连接后,其两者的下端可形成阶梯状,使得当所述拉铆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时,所述拉铆螺母的下端表面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表面高度平齐,例如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下端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表面2mm,所述拉铆螺母的高度为2mm,从而保证了所述拉铆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上时,实现所述壳体框架101的下端表面平齐。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框架主体1011的下端设置延伸部1013,第一底板结构1021能够与该延伸部1013进行连接,实现对电器件的密封,当需要对电器件进行维修的时候,只需要将第一底板结构1021从延伸部1013上拆下即可,提高了对电器件的维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013的下端表面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表面高度,也即是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连接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延伸部1013的高度,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其余的位置高度与所述延伸部1013的下端高度平齐。通过将延伸部1013的下端高度设置成不高于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高度,使得延伸部1013的下端与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可形成阶梯状,当第一底板结构1021与延伸部1013进行连接,第二底板结构与第二框架主体1012进行连接时,能过保证第一底板结构1021的下端与第二底板结构的下端保持平齐,从而保证了电池包的高度平整。
请再参照图1,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011包括第一边梁结构10111及第一内梁结构10112,所述第一边梁结构10111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连接口,所述第一内梁结构10112连接于所述连接口处,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1021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10111及所述第一内梁结构10112连接,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边梁结构10111下端的周缘以及所述第一内梁结构10112下端均设置有所述延伸部1013。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内梁结构10112位于第一边梁结构10111朝向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连接口处,使得壳体框架101形成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方便电器件及电池单体的安装,有利于对电池包的管控,同时也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包括第二边梁结构及第二内梁结构,所述第二边梁结构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10111连接,所述第二内梁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梁结构的内腔,且所述第二底板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梁结构10112、所述第二内梁及所述第二边梁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内梁结构包括内纵梁10123及内横梁10124,所述内纵梁10123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梁结构10112与所述内横梁10124之间,所述内横梁10124位于所述第二边梁结构的第二边梁件10122处,其通过第二边梁结构与第一边梁结构10111连接,且第二内梁结构连接于第二边梁结构的内腔,能够形成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使得第一框架主体1011与第二框架主体1012形成一个整体的同时,由于第二内梁结构的设置,可方便用户对电池单体的布置,有利于对电池包的管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梁结构包括第一边梁件10121及第二边梁件10122,所述第一边梁件101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边梁件1012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边梁件10122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梁件10121远离所述第一边梁结构10111的一侧,也即是所述第一边梁件10121的长度被配置为沿左右方向分布,所述第二边梁件10122的长度被配置为沿所述前后方向分布,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梁件10121进行连接。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边梁件10121设置有凹陷表面10125,所述凹陷表面10125位于所述第一边梁件10121远离所述第二边梁件10122的一侧,所述凹陷表面10125的下端高度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10111的下端表面高度平齐,且所述凹陷表面10125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10111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边梁件10121设置于凹陷表面10125,且凹陷表面10125的下端高度与第一边梁结构10111的下端表面高度平齐,可方便用户将凹陷表面10125与第一边梁结构10111进行连接,避免出现高度差,使得凹陷表面10125与第一边梁结构10111连接后不会存在气密性风险。
请再参照图4或图5,所述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第一边梁件10121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支撑部1014,所述支撑部1014包括但不局限于支撑条,所述支撑部1014的长度被配置为沿左右方向分布,所述支撑部1014沿上下方向延伸,以用于所述壳体框架101的支撑。通过在第二框架主体1012的下端设置支撑部1014,能够对壳体框架101起到支撑的作用,且当壳体框架101进行组装并放置于地面时,能够通过支撑部1014接触地面,防止电池包的底板组件102。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100。所述电池箱体100可用于容纳若干电池单体,也可用于容纳由若干所述电池电池单体组装形成的若干电池模组等。
因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箱体100,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用电装置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装置不做特殊限制。以车辆为例,车辆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马达,控制器用来控制动力电池为马达供电,例如,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因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因包括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包,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使用者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框架,其具有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容纳腔间隔设置;
底板组件,其配置于所述壳体框架的下端,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结构及第二底板结构,所述第一底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处,以与所述壳体框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器件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底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处,以与所述壳体框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结构的下端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主体及第二框架主体,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具有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框架主体具有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框架主体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框架主体的下端表面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的至少部分结构的表面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上下方向凸设,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与所述延伸部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下端表面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表面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包括第一边梁结构及第一内梁结构,所述第一边梁结构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连接口,所述第一内梁结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口处,且所述第一底板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及所述第一内梁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包括第二边梁结构及第二内梁结构,所述第二边梁结构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内梁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梁结构的内腔,且所述第二底板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梁结构、所述第二内梁及所述第二边梁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梁结构包括第一边梁件及第二边梁件,所述第一边梁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边梁件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边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梁件远离所述第一边梁结构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梁件设置有凹陷表面,所述凹陷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边梁件远离所述第二边梁件的一侧,所述凹陷表面的下端高度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的下端表面高度平齐,且所述凹陷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梁结构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用于所述壳体框架的支撑。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
1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
CN202223318589.9U 2022-12-07 2022-12-07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8648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8589.9U CN218648084U (zh) 2022-12-07 2022-12-07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8589.9U CN218648084U (zh) 2022-12-07 2022-12-07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8084U true CN218648084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50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8589.9U Active CN218648084U (zh) 2022-12-07 2022-12-07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8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44329B1 (en) Battery box body,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ox body
US20220149458A1 (en)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CN116053718B (zh) 电池单体结构、动力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5799737A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648084U (zh)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756277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5955415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663346A (zh)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5882143A (zh) 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648055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586101U (zh) 动力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64803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KR20220145401A (ko) 배터리, 전기 장치 및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CN220510154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1057523U (zh) 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779108U (zh) 箱体、电池以及车辆
CN220363226U (zh) 动力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20652234U (zh) 集成梁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20492053U (zh) 电池箱、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172297U (zh) 下壳体结构、动力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9226493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253435U (zh) 安装支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769816U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20934311U (zh) 电池和车辆
CN219436092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