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7112U -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7112U
CN218597112U CN202223087173.0U CN202223087173U CN218597112U CN 218597112 U CN218597112 U CN 218597112U CN 202223087173 U CN202223087173 U CN 202223087173U CN 218597112 U CN218597112 U CN 218597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pper
garbage
track
river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71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世安
陈远
罗霖
李安延
李钰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Sichuan Maota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Sichuan Maota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Sichuan Maota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Sichuan Maota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871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7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7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7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涉及水电站河道垃圾清理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水电站坝顶门槽处的门机大车,所述门机大车上设置有用于打捞河道垃圾的抓斗;铺设在水电站门槽处、用于门机大车行走的门机大车行走轨道;铺设在水电站门槽处的转运轨道;装配在所述转运轨道上并可在所述转运轨道上行走、用以接收门机大车的抓斗所抓取的河道垃圾、并对河道垃圾进行快速转运、再将转运的河道垃圾倾倒至指定位置的垃圾转运自卸车。在利用垃圾转运自卸车转运河道垃圾期间,门机大车可继续打捞河道垃圾,避免了采用门机大车转运所导致的打捞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打捞效率,增加机组进水量,增加发电量,提高电站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站河道垃圾清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垃圾是每个电站无法回避的事实,河道垃圾将影响机组进水量和拦污栅运行安全。各大电站均增设设备及人员解决河道垃圾顽症,均没有良好效果。特别是汛期情况更糟,且效率低下。
目前,对河道垃圾清运的方式主要包括垃圾清运船打捞、人工打捞和液压抓斗打捞三种方式,具体如下:
1、垃圾清运船打捞:利用输送带把垃圾输送到船上,再利用船只把垃圾运送到岸边。该方法的优点:清运比较彻底和直观。该方法的缺点:A、效率低下(打捞速度慢,需要人力较多);B、打捞受垃圾形状、重量、体积等因素影响较大; C、现场打捞人员溺水安全风险较高;D、二次倒运费工费时(船只在水面上,二次倒运到岸边车上,比较费时,效率低下);E、成本较高(人工成本、机械使用成本)。
2、人工打捞:全靠人工进行河道垃圾打捞,其适用于小规模电厂。该方法的优点:打捞比较干净、彻底。该方法的缺点:A、劳动强度大;B、成本高;C、施工人员安全风险较高;D、二次倒运麻烦。
3、液压抓斗打捞:利用液压抓斗把河道垃圾从水面上抓起,运输到地面上。该方法的优点:不受河道垃圾形状、重量等影响。该方法的缺点:A、效率低下(一般抓斗都是门机配合使用,门机大车行走速度非常慢,造成了效率低下)。
具体的,在液压抓斗打捞中,将门机开到打捞孔口,利用液压抓斗把河道垃圾捞出闸门孔口,再启动门机大车(大车运行速度较慢),把垃圾运输至指定地点,卸下垃圾后再返回原孔口,进行第二轮打捞。门机大车来回行走耽误了大量时间和人工成本,尤其是在汛期,上游暴雨江水陡长,江面垃圾突然增多,利用门机大车来回打捞河道垃圾,打捞效率非常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以解决上述液压抓斗打捞所存在的打捞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转运轨道和垃圾转运自卸车,并将其与液压抓斗和门机大车配合,在转运液压抓斗打捞的河道垃圾时,利用转运轨道和垃圾转运自卸车进行快速转运和自卸,避免了采用门机大车转运所导致的打捞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包括:
设置在水电站坝顶门槽处的门机大车,所述门机大车上设置有用于打捞河道垃圾的抓斗;
铺设在水电站门槽处、用于门机大车行走的门机大车行走轨道;
铺设在水电站门槽处的转运轨道;
装配在所述转运轨道上并可在所述转运轨道上行走、用以接收门机大车的抓斗所抓取的河道垃圾、并对河道垃圾进行快速转运、再将转运的河道垃圾倾倒至指定位置的垃圾转运自卸车。
进一步的是,所述转运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所述第一转运轨道铺设在新增加的混凝土钢梁上,所述第二转运轨道铺设在原水电站门槽处的旧混凝土的基础梁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混凝土钢梁的高度与原混凝土高度一致,混凝土钢梁的两端钢筋与原混凝土钢筋焊接为一体,混凝土钢梁内预埋有轨道钢,所述轨道钢上浇筑有轨道垫板和压板螺栓。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转运轨道通过锚栓、建筑植筋胶和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基础梁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垃圾转运自卸车包括车架、料斗、料斗起升机构、车轮、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
所述料斗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另一端通过料斗起升机构与所述车架连接,并通过所述料斗起升机构将所述料斗倾斜升起,倾倒其内的河道垃圾;
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端并与所述转运轨道滚动配合,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车轮在所述转运轨道上行走。
进一步的是,所述料斗为不锈钢材质且其上设置有漏水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料斗起升机构为液压顶升机构,料斗起升机构布置在所述料斗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蓄电池、电机和减速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料斗起升机构和动力机构均连接有现地控制器和/或遥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在现有的门机大车和门机大车行走轨道的基础上,增加了转运轨道和垃圾转运自卸车,垃圾转运自卸车用以接收门机大车的抓斗所抓取的河道垃圾、并对河道垃圾进行快速转运、再将转运的河道垃圾倾倒至指定位置,在利用垃圾转运自卸车转运河道垃圾期间,门机大车可继续打捞河道垃圾,避免了采用门机大车转运所导致的打捞效率低下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电站运行期间的全过程使用,能够提高打捞效率,增加机组进水量,增加发电量,提高电站效益。装卸河道垃圾不受形状、重量、体积等因素的影响。有效的保护了拦污栅的使用安全,彻底的解决了电站捞污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保证水电站机组进水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对整个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广用于我国各个水电站坝顶清污,为其生产安全提供了评估依据,增加了电站效益,也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运轨道和垃圾转运自卸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垃圾转运自卸车料斗起升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
1、转运轨道;11、第一转运轨道;12、第二转运轨道;13、混凝土钢梁;14、基础梁;15、轨道钢;2、垃圾转运自卸车;21、车架;22、料斗;23、料斗起升机构;24、车轮;25、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1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
设置在水电站坝顶门槽处的门机大车,门机大车上设置有用于打捞河道垃圾的抓斗;
铺设在水电站门槽处、用于门机大车行走的门机大车行走轨道;
铺设在水电站门槽处的转运转运轨道1;
装配在转运转运轨道1上并可在转运转运轨道1上行走、用以接收门机大车的抓斗所抓取的河道垃圾、并对河道垃圾进行快速转运、再将转运的河道垃圾倾倒至指定位置的垃圾转运自卸车2。
本实施例中,门机大车和门机大车行走轨道均是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现有的门机大车和门机大车行走轨道的基础上,增加了转运轨道和垃圾转运自卸车。具体的,通过在水电站门槽处铺设转运轨道1,转运轨道1上行走有垃圾转运自卸车2,垃圾转运自卸车2接收门机大车的抓斗所抓取的河道垃圾、并对河道垃圾进行快速转运、再将转运的河道垃圾倾倒至指定位置,垃圾转运自卸车2运行速度快,在利用垃圾转运自卸车2转运河道垃圾期间,门机大车可继续打捞河道垃圾,提高了捞渣、倒渣效率,避免了采用门机大车转运所导致的打捞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转运轨道1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图3和4所示,转运轨道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运轨道11和第二转运轨道12,第一转运轨道11铺设在新增加的混凝土钢梁13上,第二转运轨道12铺设在原水电站门槽处的旧混凝土的基础梁14上。
混凝土钢梁13的高度与原混凝土高度一致,混凝土钢梁13的两端钢筋与原混凝土钢筋焊接为一体,混凝土钢梁13内预埋有轨道钢15,轨道钢15上浇筑有轨道垫板和压板螺栓。第二转运轨道12通过锚栓、建筑植筋胶和膨胀螺丝固定在基础梁14上。
本实施例利用现场门槽结构特点,加装其中一根混凝土钢梁(原坝顶没有),其高度与原混凝土高度一致,混凝土钢梁两端钢筋与原混凝土钢筋(把旧混凝土凿开,凿到钢筋位置)焊接为一体,混凝土钢梁提前根据轨道尺寸预埋并浇筑好轨道垫板和压板螺栓。找平后铺设轨道(轨道接头需设置在两门槽之间的混凝土墩上,需设置轨道接头垫板,并对轨道接头有效固定)。另外一根轨道铺设在原旧混凝土(原坝顶就已经有的混凝土)上,通过化学锚栓、建筑植筋胶、膨胀螺丝等方式进行有效固定,找平并调整轨道中心距。通过验收,检测合格后投入使用。
本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转运轨道1没有门机大车的轨道宽,因此将其一根轨道铺设在原旧混凝土上,另外一根轨道铺设在加装的混凝土钢梁上,以让垃圾转运自卸车2在轨道上行走。轨道铺设利用门槽边缘,不影响门机及闸门正常运行,布置美观,安装后不影响安全设施及安全运行。轨道及垃圾转运自卸车属于永久设备,后期维护费用低。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垃圾转运自卸车2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4所示,垃圾转运自卸车2包括车架21、料斗22、料斗起升机构23、车轮24、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25。
料斗22一端转动安装在车架21上,另一端通过料斗起升机构23与车架21连接,并通过料斗起升机构23将料斗22倾斜升起,倾倒其内的河道垃圾。
车轮24安装在车架21底端并与转运轨道1滚动配合,动力机构与传动机构25传动连接,传动机构25与车轮24传动连接,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25带动车轮24在转运轨道1上行走。
本实施例中,车架21为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主体结构,其由若干根梁焊接或者螺栓连接而成。料斗22用于内装门机大车的抓斗所抓取的河道垃圾。料斗起升机构23用于将料斗22倾斜顶升,倾倒料斗22内的河道垃圾,其原理和现有的货车倒货的原理相同。车轮24用于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行走。动力机构用于为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行走提供动力。传动机构25用于将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传输至车轮24处,其可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汽车传动结构,包括万向传动装置、差速器和半轴等等结构。垃圾转运自卸车2采用后驱驱动结构。
料斗22为不锈钢材质且其上设置有漏水孔,采用不锈钢材质美观防锈,漏水孔用于排除河道垃圾自带的污水,防止积水。
料斗起升机构23为液压顶升机构,料斗起升机构23布置在料斗22的左右两端,利用两个料斗起升机构23将料斗22顶起进行垃圾倾倒。
动力机构包括蓄电池、电机和减速器,蓄电池与电机电连接,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与传动机构25连接。利用蓄电池为电机供电,电机将高速运动传递至减速器,减速器再将电机的高速运动降速,以带动车轮24运动。
料斗起升机构23和动力机构均连接有现地控制器和/或遥控器,控制料斗起升机构23和动力机构的运行,现地控制器和遥控器可选择常规的控制器和遥控器。
本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主要技术参数:自卸车用轨道参数:轻轨24Kg/m;轨道中心距:4400mm;料斗尺寸(长×宽×高):7600mmX4140mmX1200mm;载重量:7000Kg;自动卸料,料斗卸料角度40度;行走速度:0-35m/min;遥控、按钮控制;蓄电池要求满负荷工作能使用8小时以上。电气、电源采用封闭设计,防止漏水触电事故。
本实施例打捞系统打捞河道垃圾的过程如下:
将门机大车开到打捞孔口,利用液压抓斗把河道垃圾捞出闸门孔口,并起吊至坝面,垃圾转运自卸车2快速就位,液压抓斗把河道垃圾放在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料斗22内(此时门机大车不动,门机大车液压抓斗上的小车短距离移动至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料斗22上方,并把河道垃圾放至料斗22内)。门机大车上的液压抓斗再返回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等打捞,并将打捞后的河道垃圾继续放在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料斗22内。
当垃圾转运自卸车2的料斗22内的河道垃圾装满后,启动垃圾转运自卸车2,使垃圾转运自卸车2在转运轨道1上行走,以将料斗22内的河道垃圾转运到指定位置。具体的,蓄电池为电机供电,电机转动,带动减速器转动,减速器将电机的高速转动降低,并将减速后的转动传递至传动机构25,传动机构25再带动车轮24转动,车轮24在转运轨道1上滚动,使垃圾转运自卸车2行走。
当垃圾转运自卸车2行走到指定位置时,控制垃圾转运自卸车2停止行走。垃圾转运自卸车2停下后,启动料斗起升机构23,料斗起升机构23将料斗22缓慢倾斜升起,使料斗22内的河道垃圾从料斗22内向下运动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堆积。料斗22内的河道垃圾倾倒完后,控制料斗起升机构23将料斗22回位,再控制垃圾转运自卸车2回到初始位置,继续接收门机大车的液压抓斗所抓取的河道垃圾并进行转运。
对比例1
对比例1采用现有的门机大车打捞并转运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将门机大车开到打捞孔口,利用液压抓斗把河道垃圾捞出闸门孔口,并起吊至坝面,再启动门机大车(大车运行速度较慢),把垃圾运输至指定地点,卸下垃圾后再返回原孔口,进行第二轮打捞。
对比例1中,门机大车来回行走耽误了大量时间和人工成本,打捞效率非常低下。实施例3中,利用垃圾转运自卸车进行垃圾转运,在河道垃圾转运期间,门机可以继续打捞垃圾,互不影响。
因此,实施例3相对于对比例1而言,提高了打捞效率,进而增加机组进水量,提高发电量,增加了效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水电站坝顶门槽处的门机大车,所述门机大车上设置有用于打捞河道垃圾的抓斗;
铺设在水电站门槽处、用于门机大车行走的门机大车行走轨道;
铺设在水电站门槽处的转运轨道(1);
装配在所述转运轨道(1)上并可在所述转运轨道(1)上行走、用以接收门机大车的抓斗所抓取的河道垃圾、并对河道垃圾进行快速转运、再将转运的河道垃圾倾倒至指定位置的垃圾转运自卸车(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轨道(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运轨道(11)和第二转运轨道(12),所述第一转运轨道(11)铺设在新增加的混凝土钢梁(13)上,所述第二转运轨道(12)铺设在原水电站门槽处的旧混凝土的基础梁(14)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钢梁(13)的高度与原混凝土高度一致,混凝土钢梁(13)的两端钢筋与原混凝土钢筋焊接为一体,混凝土钢梁(13)内预埋有轨道钢(15),所述轨道钢(15)上浇筑有轨道垫板和压板螺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运轨道(12)通过锚栓、建筑植筋胶和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基础梁(14)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转运自卸车(2)包括车架(21)、料斗(22)、料斗起升机构(23)、车轮(24)、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25);
所述料斗(22)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21)上,另一端通过料斗起升机构(23)与所述车架(21)连接,并通过所述料斗起升机构(23)将所述料斗(22)倾斜升起,倾倒其内的河道垃圾;
所述车轮(24)安装在所述车架(21)底端并与所述转运轨道(1)滚动配合,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25)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25)与所述车轮(24)传动连接,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25)带动所述车轮(24)在所述转运轨道(1)上行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2)为不锈钢材质且其上设置有漏水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起升机构(23)为液压顶升机构,料斗起升机构(23)布置在所述料斗(22)的左右两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蓄电池、电机和减速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所述传动机构(25)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起升机构(23)和动力机构均连接有现地控制器和/或遥控器。
CN202223087173.0U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Active CN218597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7173.0U CN218597112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7173.0U CN218597112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7112U true CN218597112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7173.0U Active CN218597112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7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3853B (zh) 一种拖车式铁路除沙机械
CN101955070B (zh) 含有煤炭整形辊的适用于火车运输煤炭的自动整形器
EA029866B1 (ru) Путевая машина
CN103334755B (zh) 一种深凹露天矿斜坡提升破碎系统
CN218479239U (zh) 一种用于渠道边坡的削坡机
CN101864781B (zh) 清淤采掘机
CN218597112U (zh) 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
CN218706445U (zh) 一种轨道防倾翻安全结构及河道垃圾转运自卸装置
CN216765811U (zh) 一种坝前进水口部位漂浮物快速清理装置
CN110644556A (zh) 一种深孔泄水建筑物疏堵装置及疏堵方法
CN217499805U (zh) 一体化不切轨更换回收轨枕作业车
CN112209252B (zh) 一种逆作超深基坑的快速出土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0887377U (zh) 一种深孔泄水建筑物疏堵装置
CN113200300A (zh) 挖掘深度自适应调整的土方自动输送与装载系统
CN209758171U (zh) 一种电动桶装垃圾清运车
CN212557842U (zh) 一种垃圾箱循环利用系统
JP3381043B2 (ja) ダムコンクリートの打設装置
CN220013606U (zh) 一种快捷清运堵塞物的拦污网桩基系统
KR200431865Y1 (ko) 하역컨베이어바지선을 이용한 토사 이송장치
CN219078188U (zh) 用于土石方转运系统的喂料机
CN213597065U (zh) 一种用于清理装煤车车厢内积煤的装置
CN220617584U (zh) 翻矸车卸载机构
CN115402677B (zh) 一种满空间利用垃圾处理系统及方法
WO2023242538A1 (en) Apparatus for excavating material from the ground and conveying the material away and for creating subterranean space
CN211034431U (zh) 料场堆取设备整体搬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