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3567U - 套管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套管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3567U
CN218593567U CN202222952333.7U CN202222952333U CN218593567U CN 218593567 U CN218593567 U CN 218593567U CN 202222952333 U CN202222952333 U CN 202222952333U CN 218593567 U CN218593567 U CN 218593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ositioning
cavity
section
injectio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23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峰
刘少发
田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ubo Plastic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Yubo Plastic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Yubo Plastic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Yubo Plastic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23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3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3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3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管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芯杆,动模包括上模座、上模仁,上模座上设有第一容纳腔体,上模仁位于第一容纳腔体内且与上模座固定,上模座上设有浇道,上模仁上设有第一型腔,第一型腔与浇道配合,定模上设有让位腔体,芯杆穿过让位腔体且与第一型腔配合后,在芯杆与第一型腔之间形成用于浇铸的型腔,还包括凹槽成型组件,所述上模仁上设有径向的装配孔,所述凹槽成型组件的一端与装配孔配合,凹槽成型组件的另一端与型腔配合。本实用新型能一次性注塑成型管壁上具有孔或槽的套管。

Description

套管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聚乙烯外套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保护管材在运输、安装及使用过程中避免因外界因素而造成的破坏,制造外套管应添加抗氧剂、紫外线稳定剂和炭黑等。
现有的注塑聚乙烯外套管在注塑时,是直接将融化的液浇铸到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对于现有的浇铸模具而言,通常是在定模和动模上开设通孔,在定模上设置芯杆,芯杆穿过定模和动模上的通孔,在芯杆和通孔之间形成型腔,浇铸液在模具中型腔中冷却后成型为塑聚乙烯外套管。
然而,上述注塑模具通常注塑出来的聚乙烯外套管的外壁连续的状态,对于管壁上有槽或孔的聚乙烯外套管而言,上述注塑模具则无法成型,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是,需要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在管壁上开设槽或孔,采用注塑与机加工组合的形式制造管壁上具有槽或孔的套管,这样不但制造工艺复杂,而且成本也会上升,因此,需对当前的注塑模具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管的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能一次性注塑成型管壁上具有孔或槽的套管。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套管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芯杆,动模包括上模座、上模仁,上模座上设有第一容纳腔体,上模仁位于第一容纳腔体内且与上模座固定,上模座上设有浇道,上模仁上设有第一型腔,第一型腔与浇道配合,定模上设有让位腔体,芯杆穿过让位腔体且与第一型腔配合后,在芯杆与第一型腔之间形成用于浇铸的型腔,还包括凹槽成型组件,所述上模仁上设有径向的装配孔,所述凹槽成型组件的一端与装配孔配合,凹槽成型组件的另一端与型腔配合。
进一步地,凹槽成型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上模座固定;
第一成型部件,第一成型部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第一成型部件的另一端穿过装配孔与第一型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通孔连通,且第一开口延伸到第一连接块的侧壁上,第一开口的宽度小于第一通孔的宽度,所述第一成型部件包括卡接部、成型段,卡接部的宽度大于成型段的宽度,卡接部与第一通孔配合,成型段穿过第一开口。
进一步地,凹槽成型组件还包括定位块,定位块的一端与上模座固定,第一连接块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块的另一端与定位孔配合对第一连接块形成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一定位段,第一定位段与第一连接段形成夹角,定位孔为斜孔,第一定位段与定位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一定位段,第一定位段呈锥形,定位孔为锥孔,第一定位段与定位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成型组件与第一型腔配合的结构,由于芯杆与第一型腔之间的空间是用于形成套管的壁,当浇铸液浇铸到型腔中后,浇铸液对凹槽成型组件形成了包裹,因此,当成型套管之后,并将凹槽成型组件取走,在套管的管壁上就获得了槽或者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的注塑模具的剖面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套管的注塑模具的在另一个方面的剖面图。
图4为上模座的立体图。
图5为上模仁与凹槽成型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中的标记:
芯杆A,第一型腔B,让位腔体C,动模D1,定模D2;
上模座1,第一径向孔1a,上模仁2,装配孔2a,第一容纳腔体3,浇道4,第一型腔5,第一通孔5a,第一开口5b,定位孔5c,第一成型部件6,卡接部6a,成型段6b,定位块7,第一连接段7a,第一定位段7b,引流管8,定模座11,下支撑板12,第一下模板13,第二下模板14,导向杆15,压缩弹簧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D1、定模D2、芯杆A、凹槽成型组件,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动模D1包括上模座1、上模仁2,上模座1上设有第一容纳腔体3,上模仁2位于第一容纳腔体3内且与上模座1固定,本实施例中,在上模座1和上模仁2上均设有径向安装孔,采用螺栓与上模座1和上模仁2上的径向安装孔连接,从而使上模座1和上模仁2紧固为一体。
如图1至图5所示,上模座1上设有浇道4,浇道4沿着上模座1的轴向设置,浇道4的浇道口位于上模座1的顶部,浇道口呈锥形。上模仁2上设有第一型腔B,第一型腔5与浇道4配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式是,在浇道4中设置一根引流管8,引流管8的一端与浇道口配合,引流管8的另一端与第一型腔B配合。
如图1至图5所示,定模D2上设有让位腔体C,芯杆A穿过让位腔体C且与第一型腔B配合后,在芯杆A与第一型腔B之间形成用于浇铸的型腔,定模包括定模座11、下支撑板12、下模板组件、下导向组件,下支撑板12与定模座11配合,下导向组件,下模板组件位于下支撑板12上方,下导向组件的一端支撑在定模座11上,下导向组件的另一端穿过下支撑板12后与下模板组件配合,所述让位腔体C设置在下模板组件上。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模板组件包括第一下模板13和第二下模板14,第一下模板13对第二下模板14形成支撑,所述第一下模板13上设有第一孔,第二下模板14上设有第二孔,第一通孔和第二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通孔和第二孔构成让位腔体C。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15、压缩弹簧16,导向杆15的一端与定模座11固定,导向杆15的另一端穿过下支撑板12以及第一下模板13后与第二下模板14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6套在导向杆15上,弹簧16的一端与定模座11抵顶,压缩弹簧16的另一端与第一下模板13抵顶。通过压缩弹簧16的张力,使第一下模板13与第二下模板14紧紧地贴在一起。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上模仁2上设有径向的装配孔2a,所述凹槽成型组件的一端与装配孔2a配合,凹槽成型组件的另一端与型腔配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成型组件与第一型腔B配合的结构,由于芯杆A与第一型腔B之间的空间是用于形成套管的壁,当浇铸液浇铸到型腔中后,浇铸液对凹槽成型组件形成了包裹,因此,当成型套管之后,并将凹槽成型组件取走,在套管的管壁上就获得了槽或者孔。
如图1至图5所示,凹槽成型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5、第一成型部件6,第一连接块5的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第一成型部件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5连接,第一成型部件6的另一端穿过装配孔2a与第一型腔B配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上模座1的外侧壁上设有贯穿到第一容纳腔体3中的第一径向孔1a,所述第一连接块5与第一容纳腔体3间隙配合,对第一连接块5施加推力,使第一连接块5向第一型腔B进给。对第一连接块5施加拉力,使第一连接块5从第一径向孔1a移动到上模座1的外部,因此,这种结构可以通过第一径向孔1a取放第一连接块5。
如图1至图5所示,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块5上设有第一通孔5a、第一开口5b,第一开口5b与第一通孔5a连通,且第一开口5b延伸到第一连接块5的侧壁上,第一开口5b的宽度小于第一通孔5a的宽度,所述第一成型部件6包括卡接部6a、成型段6b,卡接部6a的宽度大于成型段6b的宽度,卡接部6a与第一通孔5a配合,成型段6b穿过第一开口5b。
如图1至图5所示,凹槽成型组件还包括定位块7,定位块7的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第一连接块5上设有定位孔5c,定位块7的另一端与定位孔5c配合对第一连接块5形成定位。通过定位块7与定位孔5c的结合,在浇铸过程中可以确保凹槽成型组件不会发生位移,从而确保套管上的孔或槽的成型精度。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定位块7包括第一连接段7a、第一定位段7b,第一定位段7b与第一连接段7a形成夹角,定位孔5c为斜孔,第一定位段7b与定位孔5c配合。通过这种结构,当定位块7插入到定位孔5c中时,定位块7驱动第一连接块5向上模座1内部移动,即向第一型腔B进给,当定位块7从定位孔5c中退出时,通过第一定位段7b与定位孔5c的斜面的作用,定位块7驱动第一连接块5向上模座1外部移动,这种结构在取放第一连接块5均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
所述定位块7包括第一连接段7a、第一定位段7b,第一定位段7b呈锥形,定位孔5c为锥孔,第一定位段7b与定位孔5c配合。这种结构同样可以对第一连接块5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凹槽成型组件发生位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套管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芯杆(A),动模包括上模座(1)、上模仁(2),上模座(1)上设有第一容纳腔体(3),上模仁(2)位于第一容纳腔体(3)内且与上模座(1)固定,上模座(1)上设有浇道(4),上模仁(2)上设有第一型腔(B),第一型腔(B)与浇道(4)配合,定模上设有让位腔体(C),芯杆(A)穿过让位腔体(C)且与第一型腔(B)配合后,在芯杆(A)与第一型腔(B)之间形成用于浇铸的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凹槽成型组件,所述上模仁(2)上设有径向的装配孔(2a),所述凹槽成型组件的一端与装配孔(2a)配合,凹槽成型组件的另一端与型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凹槽成型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块(5),第一连接块(5)的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
第一成型部件(6),第一成型部件(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5)连接,第一成型部件(6)的另一端穿过装配孔(2a)与第一型腔(B)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5)上设有第一通孔(5a)、第一开口(5b),第一开口(5b)与第一通孔(5a)连通,且第一开口(5b)延伸到第一连接块(5)的侧壁上,第一开口(5b)的宽度小于第一通孔(5a)的宽度,所述第一成型部件(6)包括卡接部(6a)、成型段(6b),卡接部(6a)的宽度大于成型段(6b)的宽度,卡接部(6a)与第一通孔(5a)配合,成型段(6b)穿过第一开口(5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凹槽成型组件还包括定位块(7),定位块(7)的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第一连接块(5)上设有定位孔(5c),定位块(7)的另一端与定位孔(5c)配合对第一连接块(5)形成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7)包括第一连接段(7a)、第一定位段(7b),第一定位段(7b)与第一连接段(7a)形成夹角,定位孔(5c)为斜孔,第一定位段(7b)与定位孔(5c)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7)包括第一连接段(7a)、第一定位段(7b),第一定位段(7b)呈锥形,定位孔(5c)为锥孔,第一定位段(7b)与定位孔(5c)配合。
CN202222952333.7U 2022-11-07 2022-11-07 套管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218593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2333.7U CN218593567U (zh) 2022-11-07 2022-11-07 套管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2333.7U CN218593567U (zh) 2022-11-07 2022-11-07 套管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3567U true CN218593567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4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2333.7U Active CN218593567U (zh) 2022-11-07 2022-11-07 套管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3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98601U (zh) 一种四穴位简易换模芯镜片注塑模具
CN218593567U (zh) 套管的注塑模具
US7922472B2 (en) Mold for use in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CN208743654U (zh) 一种门把手的压铸模具
CN215849414U (zh) 抽芯装置及注塑模具
CN213035232U (zh)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锁定机构
CN212666554U (zh) 一种能够精准对接动模的注塑模具
CN216465855U (zh) 便于取料的注塑模具
CN113145827A (zh) 一种分步开模式压铸模具及分步开模方法
CN114571676B (zh) 一种模具及其防表面缩印的结构
CN213767030U (zh) 一种塑料注塑模具开模机构
CN216506413U (zh) 高注塑效率的注塑模具
CN215882402U (zh) 用于成型插座配件的模具
CN216941556U (zh) 一种箱子用对接头的注塑模具
CN219855802U (zh) 一种注塑模具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16683196U (zh) 一种脱模组件及注塑模具
CN214820501U (zh) 一种橡胶件三板注射成型模具
CN211360577U (zh) 锡锭脱模装置
CN220163126U (zh) 一种螺纹模具的定位机构
CN217704262U (zh) 塑胶端子罩加工用成型模具
CN219133075U (zh) 模芯及成型模具
CN218985578U (zh) 一种应用于热流道模具的高精度导向结构
CN217858793U (zh) 不锈钢弧形电线箍的粉末冶金射出成型模具
CN213107909U (zh) 蓝牙音响外壳注塑模具
CN210362263U (zh) 一种计算器外壳的推拉定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