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2848U - 一种变速螺丝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螺丝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2848U
CN218592848U CN202222970943.XU CN202222970943U CN218592848U CN 218592848 U CN218592848 U CN 218592848U CN 202222970943 U CN202222970943 U CN 202222970943U CN 218592848 U CN218592848 U CN 218592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ing
plate
fixed
variabl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09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广为
薛仁峰
张阳
张志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l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l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l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l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09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2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2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2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变速螺丝刀包括变速手柄,变速手柄包括:握持部,用于供用户握持;刀头安装部,用于安装并固定刀头;变速机构,用于加速或减速刀头扭转的速度;变速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定齿轮、驱动齿轮和输出齿轮;驱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驱动齿轮可自转地固定于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固定齿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固定轮齿,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驱动板上方以与握持部连接,固定轮齿与驱动齿轮啮合;输出齿轮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输出轮齿,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驱动板下方以输出扭矩,输出轮齿与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壳体,套设于变速机构,驱动组件固定于壳体内。由此一来,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能够快速拧紧或松出螺丝。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螺丝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丝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螺丝刀。
背景技术
螺丝刀用于拧紧或松出螺丝,用户使用螺丝刀拧紧或松出同一螺丝的速度是由用户拧动螺丝刀的速度决定的。一般用户为保证不拧花螺丝,会保持拧动螺丝刀的速度平缓,而用户在使用螺丝刀拧紧或松出螺丝时,对拧紧或松出螺丝刀的速度是有需求的。
现有技术中,当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由于拧动螺丝刀的速度较为平缓,拧紧或松出螺杆较长的螺丝较慢,效率较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力气,不便于用户拧紧或松出螺杆较长的螺丝。
现有技术无法满足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快速拧紧或松出螺丝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变速螺丝刀,旨在解决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不能快速拧紧或松出螺丝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速螺丝刀,包括变速手柄,变速手柄包括:握持部,用于供用户握持;刀头安装部,用于安装并固定刀头;变速机构,用于加速或减速刀头扭转的速度;变速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定齿轮、驱动齿轮和输出齿轮;驱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驱动齿轮可自转地固定于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固定齿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固定轮齿,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驱动板上方以与握持部连接,固定轮齿与驱动齿轮啮合;输出齿轮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输出轮齿,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驱动板下方以输出扭矩,输出轮齿与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壳体,套设于变速机构,驱动组件固定于壳体内。
优选地,固定齿轮穿设于第一驱动板,固定轮齿位于第一驱动板下方。
优选地,输出齿轮穿设于第二驱动板,输出轮齿位于第二驱动板上方。
优选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于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之间,固定板设有避让驱动齿轮的避让位;驱动齿轮包括位于固定板上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上方的第一轮齿,和位于固定板下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下方的第二轮齿,第一轮齿与固定齿轮啮合;第二轮齿与输出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
优选地,第一轮齿位于第一驱动板和固定板之间,或部分位于第一驱动板和固定板之间。
优选地,第二轮齿位于第二驱动板和固定板之间,或部分位于第二驱动板和固定板之间。
优选地,第二轮齿的齿数大于第一轮齿的齿数。
优选地,固定板设有多个轴孔,固定齿轮和输出齿轮的端部插入轴孔;轴孔设置为通孔或盲孔。
优选地,变速机构还包括换向齿轮,换向齿轮设于第二驱动板和固定板之间,且分别与输出齿轮和驱动齿轮啮合;输出齿轮通过换向齿轮间接与驱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换向齿轮的一端插入轴孔。
优选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和固定板。
优选地,固定板还设有安装孔,以安装连接柱,安装孔设置为通孔或盲孔。
优选地,驱动组件外周面设有卡槽,壳体内侧面设有与卡槽适配的卡凸。
优选地,驱动齿轮、换向齿轮均设置两个,固定齿轮和输出齿轮各设置一个且与变速螺丝刀同轴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变速螺丝刀包括变速手柄,变速手柄包括:握持部,用于供用户握持;刀头安装部,用于安装并固定刀头;变速机构,用于加速或减速刀头扭转的速度;变速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定齿轮、驱动齿轮和输出齿轮;驱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驱动齿轮可自转地固定于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固定齿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固定轮齿,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驱动板上方以与握持部连接,固定轮齿与驱动齿轮啮合;输出齿轮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输出轮齿,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驱动板下方以输出扭矩,输出轮齿与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壳体,套设于变速机构,驱动组件固定于壳体内。由此一来,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能够快速拧紧或松出螺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变速机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变速机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变速机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变速机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变速机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固定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的壳体的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930756550000031
Figure BDA000393075655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螺丝刀用于拧紧或松出螺丝,用户使用螺丝刀拧紧或松出同一螺丝的速度是由用户拧动螺丝刀的速度决定的。一般用户为保证不拧花螺丝或损坏刀头,会保持拧动螺丝刀的速度平缓,而用户在使用螺丝刀拧紧或松出螺丝时,对拧紧或松出螺丝刀的速度是有需求的。
现有技术中,当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由于拧动螺丝刀的速度较为平缓,拧紧或松出螺杆较长的螺丝较慢,效率较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力气,不便于用户拧紧或松出螺杆较长的螺丝。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提供一种,旨在解决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不能快速拧紧或松出螺丝的问题。
为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速螺丝刀,包括变速手柄,变速手柄包括:握持部100,用于供用户握持;刀头安装部200,用于安装并固定刀头;变速机构300,用于加速或减速刀头扭转的速度;变速机构300包括驱动组件310、固定齿轮320、驱动齿轮330和输出齿轮340;驱动组件3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驱动齿轮330可自转地固定于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固定齿轮320包括第一连接部321和固定轮齿322,第一连接部321位于第一驱动板311上方以与握持部100连接,固定轮齿322与驱动齿轮330啮合;输出齿轮340包括第二连接部341和输出轮齿342,第二连接部341位于第二驱动板312下方以输出扭矩,输出轮齿342与驱动齿轮330直接或间接啮合;壳体400,套设于变速机构300,驱动组件310固定于壳体400内。
用户能够通过握持部100握持,以将刀头对准螺丝的螺帽。用户可以根据螺丝的需要或刀头变形损坏而进行刀头的更换并将刀头安装于刀头安装部200,刀头安装部200将已经安装于刀头安装部200的刀头固定。变速机构300能够实现加速或减速刀头扭转的速度。驱动组件310的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能够承接用户从壳体400输入的扭矩,并将扭矩传递至可自转的驱动齿轮330。固定齿轮320的第一连接部321与握持部100连接,使得固定齿轮320在与驱动齿轮330配合过程中不发生偏移。固定齿轮320的固定轮齿322与驱动齿轮330啮合,使得驱动齿轮330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发生自转。输出齿轮340的第二连接部341将传递至输出齿轮340的扭矩输出,输出齿轮340的输出轮齿342可以直接与驱动齿轮330啮合或者通过换向齿轮350间接与驱动齿轮330啮合。壳体400套设于变速机构300,驱动组件310固定于壳体400内,使得从壳体400输入的扭矩能够通过变速机构300的驱动组件310输入至变速机构300,并使得变速机构300不受外力的影响。由此一来,解决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不能快速拧紧或松出螺丝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固定齿轮320的第一连接部321位于第一驱动板311上方,以使第一连接部321能够与握持部100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同时还需要固定齿轮320的固定轮齿322能够与驱动齿轮330啮合。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固定齿轮320穿设于第一驱动板311,固定轮齿322位于第一驱动板311下方。
本实施例中,固定齿轮320穿设于第一驱动板311,第一连接部321不穿过第一驱动板311并位于第一驱动板311上方,使得第一连接部321能够与握持部100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同时,固定齿轮320的固定轮齿322穿过第一驱动板311,而能够与位于第一驱动板311下方的驱动齿轮330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第二连接部341位于第二驱动板312下方,以使第二连接部341能够输出扭矩,同时需要输出轮齿342能够与驱动齿轮330直接或间接啮合。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输出齿轮340穿设于第二驱动板312,输出轮齿342位于第二驱动板312上方。
本实施例中,输出齿轮340穿设于第二驱动板312,从而第二连接部341穿过第二驱动板312并位于第二驱动板312的下方,以使第二连接部341能够输出扭矩,同时,输出轮齿342不穿过第二驱动板312,而能够与位于第二驱动板312上方的驱动齿轮330直接或间接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变速机构300传递扭矩和输出扭矩,需要固定齿轮320和输出齿轮340与驱动齿轮330配合,以实现上述功能。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驱动组件310还包括固定板313,固定板313设于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之间,固定板313设有避让驱动齿轮330的避让位313a;驱动齿轮330包括位于固定板313上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313上方的第一轮齿331,和位于固定板313下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313下方的第二轮齿332,第一轮齿331与固定齿轮320啮合;第二轮齿332与输出齿轮340直接或间接啮合。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设置固定板313,驱动齿轮330通过固定板313的避让位313a的避让,使得驱动齿轮330的第一轮齿331能够位于固定板313上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313上方,驱动齿轮330的第二轮齿332能够位于固定板313下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313下方。通过第一轮齿331与固定轮齿322啮合,第二轮齿332与输出轮齿342啮合,实现固定轮齿322与驱动齿轮330的配合,和输出轮齿342与驱动齿轮330的配合。由此一来,变速机构300能够通过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带动驱动齿轮330绕固定齿轮320公转,使用时,固定齿轮320相对于握持部100固定,壳体400相对于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固定,因此,驱动齿轮330绕固定齿轮320公转的同时产生自转,驱动齿轮330自转带动输出齿轮340转动,输出齿轮340带动刀头安装部200转动,从而实现传递和输出扭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齿轮330分别和固定齿轮320、输出齿轮340组成行星轮传动系统,其中,固定齿轮320在本实用新型的螺丝刀中固定不动,驱动齿轮330在驱动板的带动下绕固定齿轮320公转和自转,从而驱动输出齿轮340转动。行星齿轮系统中不同齿轮的转速比由公转半径、齿数比(齿轮直径比)决定。本实用新型中,公转半径固定,在固定公转半径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各齿轮的齿数比即可调整驱动板的转动角速度(壳体的转动角速度)和输出齿轮340的转动角速度的比值,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定性概述,不再进行定量比值的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第一轮齿331位于固定板313上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313上方,并能够与位于第一驱动板311下方的固定轮齿322啮合。满足上述需要的第一轮齿331具有多种实现方式。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第一轮齿331位于第一驱动板311和固定板313之间,或部分位于第一驱动板311和固定板313之间。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13位于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之间,通过将第一轮齿331设置于第一驱动板311和固定板313之间,或部分位于第一驱动板311和固定板313之间,使得第一轮齿331位于固定板313上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313上方,并能够与位于第一驱动板311下方的固定轮齿322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第二轮齿332位于固定板313下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313下方,并能够与位于第二驱动板312上方的输出轮齿342啮合。满足上述需要的第二轮齿332具有多种实现方式。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第二轮齿332位于第二驱动板312和固定板313之间,或部分位于第二驱动板312和固定板313之间。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13位于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之间,通过将第二轮齿332设置于第二驱动板312和固定板313之间,或部分位于第二驱动板312和固定板313之间,使得第二轮齿332位于固定板313下方或部分位于固定板313下方,并能够与位于第二驱动板312上方的输出轮齿342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变速机构300通过固定齿轮320的固定轮齿322与驱动齿轮330的第一驱动轮齿331的齿数比、第一驱动轮齿331和第二驱动轮齿332的齿数比、第二驱动轮齿332和输出轮齿342的齿数比共同决定壳体400和输出轮齿340的转速比。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轮齿331和第二轮齿332的齿数比,以控制输出齿轮340和壳体400的转速比。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轮齿332的齿数大于第一轮齿331的齿数。增加输出齿轮340的转速是通过增加第二轮齿332的半径和第一轮齿331的半径的比值大小(轮齿数量比值大小)实现的,当第二轮齿332的半径和第一轮齿331的半径比值越大时,第二轮齿332的齿数和第一轮齿331的齿数比越大,而第一轮齿331和第二轮齿332转动角速度相同,因此输出轮齿342的转速也就越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实施例,通过增加固定齿轮320的半径与第一轮齿331的半径比值(齿数比值)大小实现增加输出轮齿342的转速,当固定齿轮320的半径与第一轮齿331的半径比值越大时,驱动齿轮330的转速也就越大,输出齿轮342的转速也越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变速机构300实现传递扭矩和变速的过程中,需要固定齿轮320和输出齿轮340相对固定板313固定,以使变速机构300稳定有效地实现上述功能。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固定板313设有多个轴孔313b,固定齿轮320和输出齿轮340的端部插入轴孔313b;轴孔313b设置为通孔或盲孔。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齿轮320和输出齿轮340的端部插入固定板313的轴孔313b,使得固定齿轮320和输出齿轮340相对固定板313固定,以使变速机构300能够稳定有效地实现传递扭矩和变速。
需要说明的是,在变速机构300传递扭矩和变速的过程中,需要输出齿轮340和驱动齿轮330的转动方向一致,以使刀头的扭转方向与用户扭转变速螺丝刀的方向一致。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变速机构300还包括换向齿轮350,换向齿轮350设于第二驱动板312和固定板313之间,且分别与输出齿轮340和驱动齿轮330啮合;输出齿轮340通过换向齿轮350间接与驱动齿轮330啮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驱动板312和固定板313之间设置换向齿轮350,并分别与输出齿轮340和驱动齿轮330啮合,使得在变速机构300传递扭矩和变速的过程中,输出齿轮340和驱动齿轮330的转动方向一致,致使刀头的扭转方向与用户扭转变速螺丝刀的方向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换向齿轮350使输出齿轮340和驱动齿轮330转向一致的过程中,需要换向齿轮350避免在过程中脱落或偏移。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换向齿轮350的一端插入轴孔313b。
本实施例中,将换向齿轮350的一端插入固定板313的轴孔313b,从而换向齿轮350使输出齿轮340和驱动齿轮330转向一致的过程中,避免换向齿轮350脱落或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变速机构300是通过驱动组件310以承接用户输入的扭矩,并将输入的扭矩传递至可自转的驱动齿轮330的,而驱动组件310在承接扭矩并传递扭矩至驱动齿轮330时,需要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同步转动。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驱动组件310还包括连接柱314,连接柱314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板311、第二驱动板312和固定板313。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10通过连接柱314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板311、第二驱动板312和固定板313,使得驱动组件310在承接扭矩并传递扭矩至驱动齿轮330时,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柱314固定连接固定板313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连接柱314与固定板313一体化连接。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固定板313还设有安装孔313c,以安装连接柱314,安装孔313c设置为通孔或盲孔。
本实施例中,连接柱314嵌入固定板313的安装孔313c,实现连接柱314固定连接固定板313,而安装孔313c设置为通孔或盲孔是常见的技术方案,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齿轮330承接的扭矩是由驱动组件310传递的,而驱动组件310承接的扭矩是由壳体400传递的,因此,需要从壳体400输入的扭矩能够传递至驱动组件310,以使驱动组件310能够传递扭矩至驱动齿轮330。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9,如图3-图9所示,驱动组件310外周面设有卡槽315,壳体400内侧面设有与卡槽315适配的卡凸410。
本实施例中,通过壳体400内侧面上的卡凸410嵌入驱动组件310外周面上的卡槽315,使得从壳体400输入的扭矩能够传递至驱动组件310,从而驱动组件310能够传递扭矩至驱动齿轮33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输出齿轮340的第二连接部341能够稳定地输出扭矩至刀头,需要驱动齿轮330能够稳定地承接驱动组件310传递的扭矩,同时,也需要输出齿轮340能够稳定地,间接地承接驱动齿轮330传递的扭矩。满足上述需要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8,如图3-图8所示,驱动齿轮330、换向齿轮350均设置两个,固定齿轮320和输出齿轮340各设置一个且与变速螺丝刀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驱动齿轮330设置两个,使得单个驱动齿轮330受力更小且驱动齿轮330受力更均匀,驱动齿轮330能够稳定地承接驱动组件310传递的扭矩。驱动齿轮330通过换向齿轮350间接与输出齿轮340啮合,换向齿轮350设置两个,使得换向齿轮350在承接驱动齿轮330传递的扭矩并传递扭矩至输出齿轮340时,单个换向齿轮350受力更小且换向齿轮350受力更均匀,从而输出齿轮340能够稳定地,间接地承接驱动齿轮330传递的扭矩。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变速螺丝刀,变速螺丝刀包括变速手柄,变速手柄包括:握持部100,用于供用户握持;刀头安装部200,用于安装并固定刀头;变速机构300,用于加速或减速刀头扭转的速度;变速机构300包括驱动组件310、固定齿轮320、驱动齿轮330和输出齿轮340;驱动组件3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驱动齿轮330可自转地固定于第一驱动板311和第二驱动板312;固定齿轮320包括第一连接部321和固定轮齿322,第一连接部321位于第一驱动板311上方以与握持部100连接,固定轮齿322与驱动齿轮330啮合;输出齿轮340包括第二连接部341和输出轮齿342,第二连接部341位于第二驱动板312下方以输出扭矩,输出轮齿342与驱动齿轮330直接或间接啮合;壳体400,套设于变速机构300,驱动组件310固定于壳体400内。由此一来,用户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杆较长的螺丝时,能够快速拧紧或松出螺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手柄,所述变速手柄包括:
握持部,用于供用户握持;
刀头安装部,用于安装并固定刀头;
变速机构,用于加速或减速刀头扭转的速度;
所述变速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定齿轮、驱动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所述驱动齿轮可自转地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板和所述第二驱动板;所述固定齿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固定轮齿,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板上方以与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固定轮齿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输出齿轮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输出轮齿,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板下方以输出扭矩,所述输出轮齿与所述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
壳体,套设于所述变速机构,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齿轮穿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板,所述固定轮齿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板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穿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板,所述输出轮齿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板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板和所述第二驱动板之间,所述固定板设有避让所述驱动齿轮的避让位;
所述驱动齿轮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或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的第一轮齿,和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方或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轮齿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轮齿与所述输出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齿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或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齿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或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齿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轮齿的齿数。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设有多个轴孔,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端部插入所述轴孔;所述轴孔设置为通孔或盲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换向齿轮,所述换向齿轮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输出齿轮通过所述换向齿轮间接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齿轮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板、所述第二驱动板和所述固定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还设有安装孔,以安装所述连接柱,所述安装孔设置为通孔或盲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外周面设有卡槽,所述壳体内侧面设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卡凸。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所述换向齿轮均设置两个,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各设置一个且与所述变速螺丝刀同轴设置。
CN202222970943.X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变速螺丝刀 Active CN218592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0943.XU CN218592848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变速螺丝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0943.XU CN218592848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变速螺丝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2848U true CN218592848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6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0943.XU Active CN218592848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变速螺丝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2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88221B1 (en) Manually driven hand tool with side handle
CN203141398U (zh) 电动扳手
JP5018505B2 (ja) 車両用差動歯車装置
CN109551413B (zh) 一种电动扭矩扳手
CA2677552C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218592848U (zh) 一种变速螺丝刀
CN102161191A (zh)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套头
CN103753465A (zh) 一种螺丝刀变速棘轮装置及其螺丝刀
GB2127502A (en) Reversing rotary drive transmission means
GB2412703A (en) Transmission with gear moved axially by threaded portions on shaft
CN102001006A (zh) 增力自锁钻夹头及其自锁机构
CA2070289C (en) Motion converting mechanism and rotary tool
US5456640A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torque-dividing gearing
US3315545A (en) Gear driven screwdriver
US6758783B1 (en) Automatic speed shifting device
CN110614393A (zh) 动力工具
CN218639510U (zh) 一种变速螺丝刀
CN218592849U (zh) 一种变速螺丝刀
KR930011880B1 (ko) 유성 치차 장치 타이밍 구동 유니트
CN207901019U (zh) 螺丝刀
CN2195413Y (zh) 棘轮扳手
US3165947A (en) Reversible drive for power tools
CN201677051U (zh) 增力自锁钻夹头及其自锁机构
KR100389611B1 (ko) 고속 소켓렌치
US5281138A (en) Dental handpiece having coaxial ring gears rotatable at different respective angular spee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