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7208U - 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7208U
CN218587208U CN202220328219.4U CN202220328219U CN218587208U CN 218587208 U CN218587208 U CN 218587208U CN 202220328219 U CN202220328219 U CN 202220328219U CN 218587208 U CN218587208 U CN 218587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
groove
protection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82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秀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3282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7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7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7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后壳保护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壳保护板边缘的保护框;所述后壳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保护板本体和所述保护框围成保护空间;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板本体背离所述保护空间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不仅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安全防护,还可以将电子设备支撑在不同的角度方向上以供用户观看,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为了更好地保护电子设备,保护壳作为一种重要的配件,其可以套接在手机或平板的外表面上以保护电子设备,进而延长手机或平板的使用寿命。目前,保护壳只能起到保护手机或平板的作用;但是,人们在使用手机或平板的过程中,需要将手机或平板支撑在桌面等外部固定物上,此时,需要在保护壳上外接支架。现有技术中的外接支架的保护壳存在成本高、体积大、用户体验感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接支架的保护壳成本高、体积大、用户体验感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保护壳。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后壳保护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壳保护板边缘的保护框;所述后壳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保护板本体和所述保护框围成保护空间;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板本体背离所述保护空间的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后壳保护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相对两侧长边上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
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长边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所形成的第一转动面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垂直;
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长边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所形成的第二转动面与所述第一转动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板;
所述第二支撑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并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平行设置的第四支撑板;
所述后壳保护板还包括凹陷形成在保护板本体同一侧短边上的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连通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四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并用于安装第四支撑板。
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三容置槽中设有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三容置槽中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第四容置槽中设有第四定位部;在所述第四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四容置槽中时,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长度,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保护板本体长边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大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短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长度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短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可选地,所述后壳保护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
所述第一支撑体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固定条,所述第二支撑体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的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条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条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槽底部凹陷形成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底部凹陷形成第二避让槽;
所述第一固定条上设有伸入所述第一避让槽中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中的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体还包括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平行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
所述第二固定条上设有伸入所述第二避让槽中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中的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体还包括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中的第二转轴;所送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平行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阻尼层;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阻尼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一定位板,所述保护框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呈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定位板,所述保护框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且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第二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包括后壳保护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壳保护板边缘的保护框;所述后壳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保护板本体和所述保护框围成保护空间;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板本体背离所述保护空间的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保护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被安装在保护空间内,而设置在保护板本体背离所述保护空间的端面上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可以相对于保护板本体转动到不同角度(此时,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与保护板本体之间呈不同夹角),如此,在同时通过设置在保护板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对安装在保护壳的保护空间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支撑时,用户可以在第一角度方向上(比如电子设备的竖屏方向)上观看该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而在仅通过设置在保护板本体一侧的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对安装在保护壳的保护空间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支撑时,则用户可以在第二角度方向上(比如电子设备的横屏方向)上观看该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不仅可以通过保护空间对电子设备进行安全防护,还可以将电子设备支撑在不同的角度方向上以供用户观看,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被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被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第一支撑体展开且第二支撑体被收纳时的支撑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被展开时的支撑状态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后壳保护板;101、保护板本体;102、第一支撑体;1021、第一支撑板;10211、第一转动部;1022、第三支撑板;1023、第一定位部;1024、第一固定条;10241、第一连接部;10242、第一通孔;1025、第一转轴;1026、第一定位板;103、第二支撑体;1031、第二支撑板;10311、第二转动部;1032、第四支撑板;1033、第三定位部;1034、第二固定条;10341、第二连接部;10342、第二通孔;1035、第二转轴;1036、第二定位板;104、保护空间;105、第一容置槽;106、第二容置槽;107、第三容置槽;108、第四容置槽;109、第二定位部;110、第四定位部;111、第一连接槽;112、第二连接槽;113、第一避让槽;114、第二避让槽;2、保护框;21、第一定位槽;22、第二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包括后壳保护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壳保护板1边缘的保护框2;其中,后壳保护板1和保护框2可以为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壳保护板1包括保护板本体101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所述保护板本体101和所述保护框2围成保护空间104;所述第一支撑体10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103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板本体101背离所述保护空间104的端面上。
其中,需要被保护壳保护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被安装在保护壳的保护空间104内,当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均转动至如图1中所示状态时,此时,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均被收纳至保护板本体101内,保护壳的整体体积最小;而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中的其中一支撑体被收纳至保护板本体101内,而另一支撑体被展开时,此时,可以通过展开的支撑体实现对保护壳(以及安装在保护空间104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支撑,如图4中所示,第一支撑体102展开,第二支撑体103被收纳至保护板本体101内,此时可以对保护壳以及安装在保护壳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横屏方向的支撑;而当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均展开时,如图5所示,此时,可以通过展开的支撑体实现对保护壳(以及安装在保护空间104内的电子设备)进行竖屏方向的支撑。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10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103对称设置。可理解地,保护板本体101的两个长边对称且平行设置,保护板本体101的两个短边同样对称平行设置,也即,保护板本体101呈长方形;此时,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对称设置(以保护板本体101的两个长边的对称轴为对称轴)在保护板本体101相对两侧,以便于同时通过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支撑整个保护壳时,可以同步转动调整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进而更好地达到稳定支撑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保护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被安装在保护壳的保护空间104内,而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背离所述保护空间104的端面上的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可以相对于保护板本体101转动到不同角度(此时,第一支撑体102或第二支撑体103与保护板本体101之间呈不同夹角),如此,在同时通过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对安装在保护壳的保护空间104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支撑时,用户可以在第一角度方向上(比如电子设备的竖屏方向)上观看该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而在仅通过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一侧的第一支撑体102或第二支撑体103对安装在保护壳的保护空间104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支撑时,则用户可以在第二角度方向上(比如电子设备的横屏方向)上观看该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不仅可以通过保护空间104对电子设备进行安全防护,还可以将电子设备支撑在不同的角度方向上以供用户观看,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降低了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后壳保护板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相对两侧长边上的第一容置槽105和第二容置槽106;也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05和第二容置槽106分别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的相对两侧,作为优选,第一容置槽105和第二容置槽106对称设置,其对称轴位于保护板本体101的两个长边之间,其实质为两个长边的对称轴。第一容置槽105和第二容置槽106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所述第一支撑体102包括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长边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021,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105内;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转动所形成的第一转动面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垂直;所述第二支撑体103包括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长边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031,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槽106内;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转动所形成的第二转动面与所述第一转动面平行。可理解地,第一支撑板1021的形状需与第一容置槽105适配,第二支撑板1031的形状需与第二容置槽106适配。其中,保护板本体101的两个长边对称且平行设置,保护板本体101的两个短边同样对称平行设置,保护板本体101呈长方形时,上述第一转动面和第二转动面均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垂直,同时,上述第一转动面和第二转动面均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长边平行,因此,第一支撑板1021可以在与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垂直的第一转动面上转动展开或被收纳在第一容置槽105内,而第二支撑板1031可以在与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垂直的第二转动面上转动展开或被收纳在第二容置槽106内,上述第一转动面和第二转动面的设置便于第一支撑板1021和第二支撑板1031的转动,其操作便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长边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大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短边长度的二分之一;上述尺寸的第一支撑板1021和第二支撑板1031的长度设置,可以使得其支撑效果较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体102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并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板1022;所述第二支撑体103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并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平行设置的第四支撑板1032;所述后壳保护板1还包括凹陷形成在保护板本体101同一侧短边上的第三容置槽107和第四容置槽108;所述第三容置槽107与所述第一容置槽105连通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支撑板1022,所述第四容置槽108与所述第二容置槽106连通并用于安装第四支撑板103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容置槽107和第四容置槽108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的同一侧,且均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上;进而,第三支撑板1022与第四支撑板1032同样设置在同一侧的短边上并与短边平行,也即,第三支撑板1022与第四支撑板1032均与第一支撑板1021以及第二支撑板1031呈一定角度设置(比如垂直设置);并且,第一支撑板1021与第三支撑板102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支撑板1031与第四支撑板1032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4所示,当仅有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021和第三支撑板1022(如图4所示,其仅有第一支撑体102处于展开支撑状态)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三支撑板1022远离第一支撑板1021的一端为与地面(或其他电子设备需要放置的平面)接触的支撑点,进而可实现单边横屏方向支撑;第二支撑板1031和第四支撑板1032的单边横屏方向支撑同理,在此不再赘述。而在第二支撑体103和第一支撑体102均处于展开支撑状态时,第三支撑板1022和第四支撑板1032的最外侧的侧边(也即第三支撑板1022上远离第一支撑板1021的转动连接点的侧边,以及第四支撑板1032上远离第二支撑板1031的转动连接点的侧边)与地面(或其他电子设备需要放置的平面)接触进行支撑,以实现竖屏方向的支撑。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1021与第三支撑板1022垂直连接,第二支撑板1031与第四支撑板1032垂直连接;第一支撑板1021和第三支撑板1022的连接位置可以设置为通过圆弧面连接,第二支撑板1031和第四支撑板1032的连接位置可以设置为通过圆弧面连接;此时,圆弧面的过渡更为自然,外形更为美观。可理解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21与第三支撑板1022虽然垂直连接但两者均位于与保护板本体101平行的第一平面上,同样的,第二支撑板1031和第四支撑板1032垂直连接但两者也均位于与保护板本体101平行的第二平面上。进一步地,第一平面可以与第二平面重合或者间隔平行设置均可。
作为优选,第三容置槽107和第四容置槽108对称设置,其对称轴位于保护板本体101的两个长边之间,其实质为两个长边的对称轴。第三容置槽107和第四容置槽108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第三支撑板1022的形状需与第三容置槽107适配,第四支撑板1032的形状需与第四容置槽108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10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长度,所述第四支撑板103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板1022的长度与所述第四支撑板1032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短边长度的二分之一;上述尺寸的第一支撑板1021、第二支撑板1031、第三支撑板1022以及第四支撑板1032的长度设置,可以使得其支撑效果更为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三支撑板102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部1023,所述第三容置槽107中设有第二定位部109;在所述第三支撑板1022安装在所述第三容置槽107中时,所述第一定位部1023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09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1032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的一端设有第三定位部1033,所述第四容置槽108中设有第四定位部110;在所述第四支撑板1032安装在所述第四容置槽108中时,所述第三定位部1033与所述第四定位部110连接。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1023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02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的一端,可以更好地将第一支撑板1021以及第三支撑板1022安装在第三容置槽107中的第二定位部109上(通过第一定位部1023与第二定位部109的连接);同理,第三定位部1033安装在第四支撑板1032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的一端,可以更好地将第二支撑板1031以及第四支撑板1032安装在第四容置槽108中的第四定位部110上(通过第三定位部1033与第四定位部110的连接)。第一定位部1023、第二定位部109、第三定位部1033以及第四定位部110均可以通过在其对应的安装位置设置的安装槽进行定位固定,其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等。
第一定位部1023和第二定位部109之间,以及第三定位部1033和第四定位部110之间的连接可以使得第一支撑体以及第二支撑体被收纳在保护板本体101内时不易脱出,而在需要将其展开时又易于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第一定位部1023和第二定位部109之间,以及第三定位部1033和第四定位部110之间可以通过磁力吸附、卡扣或者过盈配合其他方式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1023为定位孔或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部109为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023适配卡接的定位销或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部1033为定位孔或定位销,所述第四定位部110为与所述第三定位部1033适配卡接的定位销或定位孔。也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23和第二定位部109之间,以及第三定位部1033和第四定位部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定位销和定位孔之间的卡接,该方式便于连接和分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023、第二定位部109、第三定位部1033以及第四定位部110为通过磁力吸引的磁铁或/和金属。第一定位部1023、第二定位部109、第三定位部1033以及第四定位部110均可以通过在其对应的安装位置设置的安装槽进行定位固定,其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焊接等。也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23和第二定位部109之间,以及第三定位部1033和第四定位部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磁力吸附连接,该方式同样便于连接和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后壳保护板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槽111和第二连接槽112;所述第一连接槽111与所述第一容置槽105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112与所述第二容置槽106连通;所述第一支撑体102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槽111内的第一固定条1024,所述第二支撑体103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槽112内的第二固定条1034;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条1024上;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条1034上。
可理解地,第一固定条1024优选为粘接在第一连接槽111内,以将第一支撑体102固定安装在保护板本体101上,此时,第一固定条1024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021的一端伸入第一容置槽105内,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板1021在收纳和展开状态切换时可以在第一容置槽105内转动而不受到干涉。同理,第二固定条1034优选为粘接在第二连接槽112内,以将第二支撑体103固定安装在保护板本体101上,此时,第二固定条1034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031的一端伸入第二容置槽106内,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板1031在收纳和展开状态切换时可以在第二容置槽106内转动而不受到干涉。可理解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条102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21远离第三支撑板1022的一端;而第二固定条1034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031远离所示第四支撑板1032的一端。并且,第一固定条1024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比如,第一固定条1024可以仅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的长边上,而第二固定条1034仅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的另一长边上。但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固定条1024亦可以从保护板本体101的长边上折弯延伸至与第三支撑板1022相对的短边上,而第二固定条1034仅设置在保护板本体101的另一长边上折弯延伸至与第三支撑板1022相对的短边上。第一固定条1024和第二固定条1034形状和宽度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可理解地,第一容置槽105远离第三容置槽107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面(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面位于第一固定条1024靠近第一支撑体1021的端面上),第一支撑体1021相对于第一固定条1024转动的最大角度为第一限位面与后壳保护板1之间的夹角;第二容置槽106远离第四容置槽108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面(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面位于第二固定条1034靠近第二支撑体1031的端面上),第二支撑体1031相对于第二固定条1034转动的最大角度为第二限位面与后壳保护板1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容置槽105底部凹陷形成第一避让槽113;所述第二容置槽106底部凹陷形成第二避让槽114;所述第一固定条1024上设有伸入所述第一避让槽113中的第一连接部10241,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113中的第一转动部10211;所述第一连接部10241上设有第一通孔10242,所述第一支撑体102还包括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0242中的第一转轴1025;所述第一转动部102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24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0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025平行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所述第二固定条1034上设有伸入所述第二避让槽114中的第二连接部10341,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114中的第二转动部10311;所述第二连接部10341上设有第二通孔10342,所述第二支撑体103还包括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10342中的第二转轴1035;所送第二转动部103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341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03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35平行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
也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241自第一连接槽111中延伸至第一容置槽105底部凹陷形成的第一避让槽113中,如此,与第一连接部10241通过第一转轴1025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部10211可以在第一避让槽113中绕第一转轴1025转动而不受到其他元器件的干涉;第二连接部10341自第二连接槽112中延伸至第二容置槽106底部凹陷形成的第二避让槽114中,如此,与第二连接部10341通过第二转轴1035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10311可以在第二避让槽114中绕第二转轴1035转动而不受到其他元器件的干涉。并且,所述第一转轴1025平行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板1021绕第一转轴1025转动所形成的第一转动面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垂直;而所述第二转轴1035平行于所述保护板本体101的短边,可以保证第二支撑板1031绕第二转轴1035转动所形成的第二转动面与第一转动面平行,此时,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的同步调整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1025上设有第一阻尼层(图未示);所述第二转轴1035上设有第二阻尼层(图未示)。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板1021绕第一转轴1025转动或第二支撑板1031绕第二转轴1035转动时,转动过程中形成阻尼力,进而,通过该阻尼力阻止第一支撑板1021与第一转轴1025之间的相对滑动或第二支撑板1031与第二转轴1035之间的相对滑动,如此,使得第一支撑体102和第二支撑体103可以根据需求转动并停留在第一转轴1025或第二转轴1035上的任意位置而不会随意滑动(在转轴上设有阻尼层时,支撑板转动展开的角度可以小于90度而保证其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体102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呈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一定位板1026(在第一支撑板1021与第三支撑板1022垂直连接且均位于与保护板本体101平行的第一平面上时,第一定位板1026同样与第三支撑板1022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保护框2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105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板1026的第一定位槽21;所述第二支撑体103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呈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定位板1036(在第二支撑板1031和第四支撑板1032垂直连接且均位于与保护板本体101平行的第二平面上时,第二定位板1036同样与第四支撑板1032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保护框2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106且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定位板1036的第二定位槽22。也即,在第一支撑板1021被收纳在第一容置槽105中时,与第一支撑体102呈预设角度设置的第一定位板1026同样需要被卡嵌在第一定位槽21中,对整个第一支撑体102被收纳在保护板本体101内起到定位作用(此时第一定位板1026被收纳在保护框2的第一定位槽21中);而在第二支撑板1031被收纳在第二容置槽106中时,与第二支撑体103呈预设角度设置的第二定位板1036同样需要被卡嵌在第二定位槽22中,对整个第二支撑体103被收纳在保护板本体101内起到定位作用(此时第二定位板1036被收纳在保护框2的第二定位槽22中)。可理解地,上述预设角度可根据需求设定,比如设置为90度,此时第一支撑体102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板1021,所述第二支撑板1031垂直第二定位板103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保护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壳保护板边缘的保护框;所述后壳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保护板本体和所述保护框围成保护空间;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板本体背离所述保护空间的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保护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相对两侧长边上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
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长边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所形成的第一转动面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垂直;
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长边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所形成的第二转动面与所述第一转动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板;
所述第二支撑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并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平行设置的第四支撑板;
所述后壳保护板还包括凹陷形成在保护板本体同一侧短边上的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连通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四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并用于安装第四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三容置槽中设有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三容置槽中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第四容置槽中设有第四定位部;在所述第四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四容置槽中时,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长度,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保护板本体长边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大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短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长度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短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保护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
所述第一支撑体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固定条,所述第二支撑体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的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条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条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底部凹陷形成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底部凹陷形成第二避让槽;
所述第一固定条上设有伸入所述第一避让槽中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中的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体还包括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平行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
所述第二固定条上设有伸入所述第二避让槽中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中的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体还包括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中的第二转轴;所送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平行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短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阻尼层;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阻尼层。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一定位板,所述保护框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呈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定位板,所述保护框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且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第二定位槽。
CN202220328219.4U 2022-02-17 2022-02-17 保护壳 Active CN218587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8219.4U CN218587208U (zh) 2022-02-17 2022-02-17 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8219.4U CN218587208U (zh) 2022-02-17 2022-02-17 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7208U true CN218587208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8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8219.4U Active CN218587208U (zh) 2022-02-17 2022-02-17 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7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2363B2 (ja) モジュール式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CN110572556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531887B (zh) 底座及使用該底座的電子設備組件
KR101850818B1 (ko) 모바일 기기
KR20130094402A (ko) 데스크 탑 유형 유니버셜 도크
TW201321646A (zh) 支撐裝置
US20220407353A1 (en) Wireless charger
CN212086652U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组件
CN218587208U (zh) 保护壳
CN218587207U (zh) 保护壳
TW201349999A (zh) 電子裝置
WO2021232764A1 (zh) 充电座
CN214900954U (zh) 一种支架、防护壳及电子设备
CN114484172B (zh)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WO2021185349A1 (zh) 电子设备
CN212909636U (zh) 带支撑功能的保护壳
CN220037923U (zh) 一种磁吸支架
KR20120015146A (ko) 휴대용 기기 거치대
CN220727584U (zh) 一种自由屏显示设备
JPH06252824A (ja) 携帯用送受話器
CN213598947U (zh) 一种支撑架、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CN220043473U (zh) 一种新型磁吸式手机支架
CN215181656U (zh) 带有可拆卸式模块化摄像头的电脑
JP2020013375A (ja) 電子機器
CN220653393U (zh) 一种移动终端边框外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