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4172B -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4172B
CN114484172B CN202210074467.5A CN202210074467A CN114484172B CN 114484172 B CN114484172 B CN 114484172B CN 202210074467 A CN202210074467 A CN 202210074467A CN 114484172 B CN114484172 B CN 114484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erminal device
rotating
supporting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44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4172A (zh
Inventor
关浩
魏亚蒙
刘洋
黄志祥
刘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44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41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4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4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4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4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3Allowing trans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2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in more than one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用于实现终端设备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的稳定支撑,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其中,支架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具有相邻的第一边与第二边,支架包括固定件、旋转件与支撑件,固定件用于安装在终端设备的背侧;旋转件具有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在平行于终端设备的背面的平面内排布,旋转件借助第一连接部位转动连接于固定件上,且旋转件能够相对固定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旋转件的第二连接部位,支撑件具有支撑位置,在支撑位置下,支撑件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终端设备的背侧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一些需要长期观看终端设备屏幕的应用场合,比如直播、观看视频等,往往需要使用支架等工具对终端设备进行辅助放置。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支架,构造单一,无法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用于实现终端设备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的稳定支撑,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架,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具有相邻的第一边与第二边,支架包括固定件、旋转件与支撑件,固定件用于安装在终端设备的背侧;旋转件具有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在平行于终端设备的背面的平面内排布,旋转件借助第一连接部位转动连接于固定件上,且旋转件能够相对固定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旋转件的第二连接部位,支撑件具有支撑位置,在支撑位置下,支撑件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终端设备的背侧的方向延伸,在支撑件位于支撑位置且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件与第一边配合以支撑终端设备,在支撑件位于支撑位置且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件与第二边配合以支撑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架,由于旋转件的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在平行于终端设备的背面的平面内排布,当旋转件相对于固定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旋转件的第二连接部位与固定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改变第二连接部位与终端设备的第一边、第二边之间的间距。由此,可以通过转动旋转件,改变支撑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位的一端与第一边与第二边之间的距离,能够在不改变支撑件长度的基础上,实现对终端设备横放状态以及竖放状态的稳定支撑。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位置下,由第一连接部位至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与第一边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便于支撑件与第一边配合实现对终端设备的稳定支撑,从而可以将终端设备稳定支撑在横放状态。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位置下,由第一连接部位至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与第二边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便于支撑件与第二边配合实现对终端设备的稳定支撑,从而可以将终端设备稳定支撑在竖放状态。
由于旋转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由第一连接部位至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与第一边的长度方向一致,旋转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由第一连接部位至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与第二边的长度方向一致,在使用过程中,将旋转件转动90°,即可将旋转件自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整终端设备的放置状态,实现终端设备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之间的便捷切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还包括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止件、第二锁止件与第三锁止件,第一锁止件设置在旋转件上,第二锁止件与第三锁止件在固定件上间隔开设置,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止件与第二锁止件锁止配合,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件与第三锁止件锁止配合。这样,可以通过锁止机构将旋转件锁紧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保证借助支架支撑终端设备的支撑过程中,旋转件的位置稳定,避免支撑过程中旋转件的位置发生移动,提高了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锁止件包括形成在旋转件上的第一锁止槽,第二锁止件包括第一锁止凸起,第三锁止件包括第二锁止凸起,在第一位置,第一锁止凸起伸入第一锁止槽内与第一锁止槽配合,在第二位置,第二锁止凸起伸入第一锁止槽内与第一锁止槽配合。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锁止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槽与第一弹性件,第一安装槽形成在固定件上,第一弹性件设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壁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凸起连接;第三锁止件包括第二安装槽与第二弹性件,第二安装槽形成在固定件上,第二弹性件设在第二安装槽内,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壁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止凸起连接。这样,便于旋转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义以旋转件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以第二锁止件与旋转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间距为半径的圆为参考圆,第二锁止件与第三锁止件在参考圆的圆周上间隔设置,且第二锁止件与第三锁止件之间的圆弧对应的圆周角为90°。这样,旋转件自第一位置转动90°后,可以转动至第二位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改变终端设备的支撑位置,使终端设备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下切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与旋转件之间的夹角为[90°~120°]。示例性的,在支撑位置时,支撑件与旋转件之间的夹角为90°、100°、110°、120°等。这样,有利于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于与旋转件的第二连接部位,支撑件具有收纳位置,支撑件能够相对旋转件在支撑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旋转,当支撑件位于收纳位置时,支撑件收拢在旋转件上。这样,在不需要使用支架支撑终端设备时,可以转动支撑件,将支撑件调整至收纳位置,以减小支架的占用空间,进而可以减小终端设备组件的整体体积,便于终端设备组件的收纳。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由第一连接部位至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这样,支撑件与第一边配合将终端设备支撑在横放状态时,支撑面对支撑件的作用力与驱动支撑件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垂直,同时,支撑件与第二边配合将终端设备支撑在竖放状态时,支撑面对支撑件的作用力与驱动支撑件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垂直。由此,在支撑过程中,支撑面对支撑件的作用力不会驱动支撑件绕转动轴线转动,提高了支撑过程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旋转件内具有容纳槽,在收纳状态下,支撑件盖设在容纳槽上。这样,可以减小支架的整体厚度,进而可以减小支架的占用空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旋转件包括底板与环绕在底板外边缘的环形侧板。底板与环形侧板之间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容纳槽。环形侧板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在由第一连接部位至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上相对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环形侧板。其中,第一方向为垂直于由第一连接部位至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第一侧板平行于第二侧板,且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与由第一连接部位至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一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位于收纳位置时,支撑件的外表面与容纳槽的敞开口平齐。这样,可以减小支架的整体厚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支架的占用空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旋转件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支撑件上设有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以将支撑件定位在收纳位置。由此,可以提高支撑件在收纳位置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件为第一磁吸件,第二限位件为第二磁吸件,在收纳位置,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示例性的,第一限位件为磁铁,第二限位件为铁片。或者第一限位件为铁片,第二限位件为磁铁。或者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均为磁铁。由此,可以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磁吸配合,将支撑件定位在收纳位置,同时,在使用支架支撑终端设备时,只需克服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的磁吸力,即可将支撑件转动至支撑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还包括转轴机构,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轴孔,第一转轴与第一轴孔可转动配合,第一轴孔设在旋转件与支撑件的其中一个上,第一转轴设在旋转件与支撑件的另一个上。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还包括扭簧与第一限位块,扭簧包括螺旋本体、第一扭臂与第二扭臂,第一扭臂与第二扭臂设在螺旋本体的轴向两端,螺旋本体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一扭臂与支撑件连接;第一限位块设在旋转件上,第二扭臂与第一限位块连接。支撑件处于收纳位置时,螺旋本体发生扭转产生扭矩,扭簧处于弹性蓄能状态。在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脱离配合时,螺旋本体对支撑件施加作用力使得支撑件朝向远离旋转件的方向转动,以使支撑件转动至支撑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组件,包括:终端设备与支架,终端设备具有相邻的第一边与第二边;支架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支架,支架设在终端设备的背侧。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支撑装置与折叠屏,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转动机构,第一壳体可转动连接于转动机构的一侧,第二壳体可转动连接于转动机构的另一侧;折叠屏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第一部分支撑并固定于第一壳体的贴合面上,第二部分支撑并固定于第二壳体的贴合面上,第三部分支撑并固定于转动机构上;支架设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背离折叠屏的一侧表面。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与第一边配合将终端设备支撑在支撑面上时,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在第一边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边的中部。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与第二边配合将终端设备支撑在支撑面上时,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在第二边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边的中部。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的长度为L,第一边的长度为L1,第二边的长度为L2,支撑件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L1/2,且支撑件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L2/2。这样,终端设备借助支架支撑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时,可以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大角度支撑,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的靠近终端设备的一侧,能进一步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终端设备倾倒。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L1/4,且支撑件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L2/4。这样,终端设备借助支架支撑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时,可以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大角度支撑,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的靠近终端设备的一侧,能进一步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终端设备倾倒。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借助支架支撑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时,终端设备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α为[45°, 60°]。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45°、50°、55°、60°等。这样,可以保证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舒适性,保证终端设备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的靠近终端设备的一侧,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终端设备倾倒。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且支撑件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与终端设备的第一边配合将终端设备支撑在支撑面上时,终端设备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以及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在第一边上的正投影三点共线。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旋转件位于第二位置且支撑件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与终端设备的第二边配合将终端设备支撑在支撑面上时,终端设备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以及支撑件与支撑面的交点在第一边上的正投影三点共线。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终端设备倾倒。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终端设备组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终端设备组件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在折叠屏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在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中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在展开状态下借助支架支撑在竖放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支架的立体图;
图9为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在展开状态下借助支架支撑在横放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在展开状态下借助支架支撑在竖放状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组件的后视图;
图12为图9所示终端设备组件中支架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所示支架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2所示支架的旋转件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2所示支架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16为图12所示支架中固定件的爆炸图;
图17为图12所示支架的主视图;
图18为沿图17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2所示支架的另一个主视图;
图20为沿图19中B-B线的剖视图;
图21为图12所示支架中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22为图12所示支架中旋转件与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23为图22所示旋转件与支撑件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24为图9所示终端设备组件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25为图22所示旋转件与支撑件的爆炸图;
图26为图25所示爆炸图中扭簧的立体图;
图2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28为图27所示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借助支架支撑在横放状态的示意图;
图29为图27所示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借助支架支撑在竖放状态的示意图。
1000、终端设备组件;
100、终端设备;101、第一边;102、第二边;Q、折叠轴;103、外显示屏;
10、折叠屏;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
20、支撑装置;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转动组件;
31、前置摄像头;32、后置摄像头;
S、支撑面;
200、支架;200a、固定座;200b、转轴;200c、环形支撑件;
40、固定件;41、第一固定部;411、转动孔;42、第二固定部;
50、旋转件;50a、第一连接部位;50b、第二连接部位;51、底板;52、环形侧板;521、第一侧板;522、第二侧板;523、第三侧板;524、第四侧板;53、容纳槽;54、转动轴;55、第一限位件;
60、支撑件;61、第二限位件;62、第一连接件;621、第一装配孔;63、第二连接件;631、第二装配孔;64、第一滑槽;
71、第一锁止件;72、第二锁止件;721、第一安装槽;722、第一弹性件;723、第一锁止凸起;73、第三锁止件;731、第二安装槽;732、第二弹性件;733、第二锁止凸起;
80、参考圆;
90、转动机构;91、第一转轴;92、第一轴孔;93、扭簧;931、螺旋本体;932、第一扭臂;933、第二扭臂;94、第一限位块;941、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组件,终端设备组件包括终端设备与支架。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终端和折叠屏终端。平板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平板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平板式车载设备等。折叠屏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折叠屏手机。
支架用于支撑终端设备。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组件1000的示意图。支架200设置在终端设备100的背侧。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100本体观看影视、直播或用于视频聊天时,可以借助支架200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上,这样可以解放双手,缓解长时间手持该终端设备100对其手臂带来的不适,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终端设备组件1000中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为折叠屏手机。具体的,终端设备100包括折叠屏10、支撑装置20和摄像头模组。
可以理解的是,图2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终端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2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另外,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针对终端设备100,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终端设备100的折叠轴Q的延伸方向为Y轴方向,终端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折叠屏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折叠屏10可折叠形成至少两个屏。在以下实施例中,仅以折叠屏10可折叠形成两个屏为例进行说明。当折叠屏10可折叠成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屏时,折叠屏10的具体形态以及折叠方式可参考折叠成两个屏的相关描述推导,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示例的,请参阅图2,折叠屏10可折叠成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形成折叠轴。折叠屏10还包括位于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第三部分13。折叠屏10的至少第三部分1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还可以部分采用刚性材料、部分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折叠屏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屏幕,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屏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屏幕,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等等。
折叠屏10能够在展平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在折叠屏10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屏1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共平面设置,且朝向相同。在此状态下,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4,图4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在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部分13处于折弯状态,第一部分11(图3中未示出)与第二部分12(图3中未示出)相对。在此状态下,折叠屏10对用户不可见,支撑装置20保护于折叠屏10外,以防止折叠屏10被硬物刮伤。同时,在此状态下,可以减小终端设备100的体积,便于终端设备100的收纳。此类折叠屏手机为内折折叠屏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也可以彼此背离,处于外露状态,此类折叠屏手机为外折折叠屏手机。
支撑装置20用于支撑折叠屏10,并允许折叠屏10在展平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折叠。请参阅图5,图5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中支撑装置20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转动组件23。可以理解的是,图5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支撑装置2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5的限制。
第一壳体21形成为长方形结构。第一壳体21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一壳体21的宽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一壳体21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一壳体21用于固定并支撑图2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具体的,第一壳体21具有贴合面M1,第一壳体21通过贴合面M1固定并支撑图2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
第二壳体22形成为长方形结构。第二壳体22位于第一壳体21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二壳体22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二壳体22的宽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二壳体22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二壳体22用于固定并支撑图2中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具体的,第二壳体22具有贴合面M2,第二壳体22通过贴合面M2固定并支撑图2中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
第一壳体21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二壳体22的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终端设备100的主板、电池、摄像头模组、扬声器、听筒等电子器件。
转动组件23用于支撑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并且,转动组件23连接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通过转动组件23实现可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壳体21转动连接于转动组件23的一侧,第二壳体22转动连接于转动组件23的另一侧。
摄像头模组用于拍摄图像。摄像头模组包括前置摄像头31与后置摄像头32。请参阅图3,前置摄像头31可以设置在折叠屏10的上方。请参阅图6,图6为图2所示终端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后置摄像头32设置在第二壳体22的背部。
具体的,请参阅图6,终端设备100具有相邻的第一边101与第二边102。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边101与终端设备100的折叠轴Q平行,第二边102与终端设备100的折叠轴Q垂直。具体的,第一边101可以为第二壳体22的长边,第二边102包括第一壳体21的短边102a与第二壳体22的短边102b。
在借助支架200将展开状态下的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时,终端设备100具有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请返回参阅图1,图1中的终端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处于横放状态。在横放状态下,终端设备100的第一边101与支撑面S平行。请参阅图7,图7为终端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借助支架200支撑在竖放状态的示意图。在竖放状态下,终端设备100的第二边102与支撑面S平行。
当终端设备100播放视频时,终端设备100默认横屏播放,此时前置摄像头31位于折叠屏10的左侧或右侧。当终端设备100用于视频聊天或者直播时,为了保证视频显示效果,终端设备100会切换成竖屏模式,以使得前置摄像头31位于折叠屏10的上方。为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100观看视频时,可以将终端设备100调整成横放状态,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100视频聊天或者直播时,可以将终端设备100调整成竖放状态。
请参阅图8,图8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支架200的立体图。该支架200包括固定座200a、转轴200b以及环形支撑件200c。
固定座200a用于与终端设备10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100外设有保护壳时,固定座200a也可以与保护壳固定连接。转轴200b可转动地设在固定座200a上,转轴200b上设有轴孔,环形支撑件200c穿过轴孔与转轴200b枢转连接。在使用该支架200支撑终端设备100时,可以转动环形支撑件200c,使得环形支撑件200c与固定座200a之间形成夹角。这样,终端设备100可以借助环形支撑件200c与支撑面S(例如桌面等)形成夹角,实现对终端设备100的支撑。
为了保证支架200对终端设备100的支撑稳定性,通常将支架200的固定座200a固定在终端设备100的背侧的中部区域。然而,终端设备100通常形成为长方形,将固定座200a固定在终端设备100的背侧的中部区域后,环形支撑件200c与第二边102之间的间距明显大于环形支撑件200c与第一边101之间的距离。这样,上述支架200仅能在终端设备100处于横放状态时实现对终端设备100的稳定支撑,而在终端设备100处于竖放状态时,则无法实现对终端设备100的稳定支撑,支撑过程不稳定,终端设备100容易倾倒。因此,上述支架200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了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实现对终端设备100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下的稳定支撑,请参阅图9-图10,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借助支架200支撑在支撑面S的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100处于横放状态。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借助支架200支撑在支撑面S的另一个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100处于竖放状态。支架200包括固定件40、旋转件50与支撑件60。
固定件40用于与终端设备100的背侧固定连接。在图9与图10所示实施例中,固定件40与终端设备100的背面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40也可以连接在终端设备100的保护壳的背面。其中,“终端设备100的背面”是指终端设备100的背离折叠屏10的一侧表面。固定件40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磁吸等方式固定连接在终端设备100的背侧。
具体的,请参阅图9-图10,固定件40可以连接在第二壳体22的背侧。这样,在终端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将固定件40隐藏在终端设备100的背部,且可以避免固定件40干涉终端设备100的折叠。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40也可以连接在第一壳体21的背侧。
请继续参阅图9-图10,旋转件50具有第一连接部位50a与第二连接部位50b。第一连接部位50a与第二连接部位50b在平行于终端设备100的背面的平面内排布,旋转件50借助第一连接部位50a转动连接在固定件40上,且旋转件50能够相对于固定件4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图9中所示支架200中的旋转件50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图10中所示支架200中的旋转件50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
具体的,旋转件50可以在平行于终端设备100的背面的平面内旋转,旋转件50的转动中心轴线与Z轴方向平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位50a”与“第二连接部位50b”是指旋转件50上的连接区域。第一连接部位50a与第二连接部位50b的位置可参照图9与图10中用矩形虚线框框出的位置。
请继续参阅图9-图10,支撑件60的一端连接于旋转件50的第二连接部位50b,支撑件60具有支撑位置,在支撑位置下,支撑件6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终端设备100的背侧的方向延伸。请参阅图9,在支撑件60位于支撑位置且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件60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一边101配合以支撑终端设备100,此时可以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横放状态。在该状态下,终端设备100的第一边101与支撑面S平行。
请参阅图10,在支撑件60位于支撑位置且旋转件50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件60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二边102配合以支撑终端设备100,此时可以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竖放状态。在该状态下,终端设备100的第二边102与支撑面S平行。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组件的后视图。图11中实线示出的旋转件50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图11中虚线示出的旋转件50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
由于旋转件50的第一连接部位50a与固定件40转动连接,支撑件60连接于旋转件50的第二连接部位50b,当旋转件50相对于固定件4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二连接部位50b与固定件4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当旋转件50相对于固定件4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支撑件60与固定件4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由此,当旋转件50相对于固定件4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可以改变支撑件6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位50b的一端与第一边101、第二边102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11,当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第二边102之间的距离为d1,当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第二边102之间的距离为d2。也即是,当旋转件5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后,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第二边102之间的距离明显变小。这样,在旋转件5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保证支撑件6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位50b的一端与第二边102之间的距离较小,便于支撑件60与第二边102配合以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从而能在不改变支撑件60长度的基础上,实现对终端设备100竖放状态的稳定支撑。
请继续参阅图11,当旋转件5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第一边101之间的距离为d3,当旋转件5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第一边101之间的距离为d4。也即是,当旋转件50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后,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第一边101之间的距离明显变小。这样,在旋转件50处于第一位置时,能保证支撑件6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位50b的一端与第二边102之间的距离较小,便于支撑件60与第一边101配合以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从而能在不改变支撑件60长度的基础上,实现对终端设备100横放状态的稳定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第一边101之间的距离”是指第二连接部位50b与支撑件60相连的位置与第一边101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第二边102之间的距离”是指第二连接部位50b与支撑件60相连的位置与第二边102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架200,由于旋转件50的第一连接部位50a与第二连接部位50b在平行于终端设备100的背面的平面内排布,当旋转件50相对于固定件4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旋转件50的第二连接部位50b与固定件4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改变第二连接部位50b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一边101、第二边102之间的间距。由此,可以通过转动旋转件50,改变支撑件6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位50b的一端与第一边101与第二边102之间的距离,能够在不改变支撑件60长度的基础上,实现对终端设备100横放状态以及竖放状态的稳定支撑。
请返回参阅图9,在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且支撑件6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60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一边101配合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时,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P1在第一边101上的正投影P2位于第一边101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边101的中部”应做广义理解,即第一边101的中部不仅包括第一边101的中点位置,还包括第一边101的中点附近的位置。示例性的,在第一边101的长度方向(图9中所示Y轴方向)上,距离第一边101的中点2cm内的区域均可以视为第一边101的中部。由此,可以提高支架200对终端设备100的支撑稳定性,防止终端设备100在支撑过程中倾倒,从而可以借助支架200将终端设备100稳定支撑在横放状态。
请参阅图10,在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且支撑件6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60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二边102配合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时,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P3在第二边102上的正投影P4位于第二边102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二边102的中部”应做广义理解,即第二边102的中部不仅包括第二边102的中点位置,还包括第二边102的中点附近的位置。示例性的,在第二边102的长度方向(图10中所示X轴方向)上,距离第二边102的中点2cm内的区域均可以视为第二边102的中部。由此,可以提高支架200对终端设备100的支撑稳定性,防止终端设备100在支撑过程中倾倒,从而可以借助支架200将终端设备100稳定支撑在竖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9,当旋转件50处于第一位置时,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与第一边101的长度方向一致。具体的,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时,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一边101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这样,便于支撑件60与第一边101配合实现对终端设备100的稳定支撑,从而可以将终端设备100稳定支撑在横放状态。
请参阅图10,当旋转件50处于第二位置时,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与第二边102的长度方向一致。具体的,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时,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一边101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这样,便于支撑件60与第二边102配合实现对终端设备100的稳定支撑,从而可以将终端设备100稳定支撑在竖放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旋转件50处于第一位置时,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与第一边101的长度方向一致,旋转件50处于第二位置时,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与第二边102的长度方向一致,在使用过程中,将旋转件50转动90°,即可将旋转件50自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整终端设备100的放置状态,实现终端设备100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之间的便捷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10,支撑件60的长度为L,第一侧边的长度为L1,第二侧边的长度为L2。支撑件60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L1/2,且支撑件6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L2/2。进一步的,支撑件60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L1/4,且支撑件6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L2/4。这样,终端设备100借助支架200支撑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时,可以实现对终端设备100的大角度支撑,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终端设备100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终端设备100的重心G1在支撑面S上的正投影G2位于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的靠近终端设备100的一侧,能进一步提高支架200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终端设备100倾倒。
具体的,请参阅图9,在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且支撑件6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60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一边101配合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时,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为P1,终端设备100的重心G1在支撑面S上的正投影G2位于交点P1与第一边101之间。
可选的,在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且支撑件6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60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一边101配合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时,终端设备100的重心G1在支撑面S上的正投影G2、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P1、以及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P1在第一边101上的正投影P2三点共线。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架200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终端设备100倾倒。
请参阅图10,在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且支撑件6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60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二边102配合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时,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为P3,终端设备100的重心G1在支撑面S上的正投影G2位于交点P3与第二边102之间。
可选的,在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且支撑件6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60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二边102配合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支撑面S上时,终端设备100的重心G1在支撑面S上的正投影G2、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P3、以及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P3在第一边101上的正投影P4三点共线。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架200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终端设备100倾倒。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0借助支架200支撑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时,终端设备100与支撑面S之间的夹角α为[45°, 60°]。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0与支撑面S之间的夹角为45°、50°、55°、60°等。这样,可以保证用户使用终端设备100的舒适性,保证终端设备100的重心G1在支撑面S上的正投影G2位于支撑件60与支撑面S的交点的靠近终端设备100的一侧,提高支架200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终端设备100倾倒。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200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9中所示终端设备组件中支架200的立体图,其中,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2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支架2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2的限定。另外,图12中的坐标系与图2中的坐标系表示为同一坐标系。也即是,图12中支架200中各个部件在图12所示坐标系下的方位关系,与当该支架200应用于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上时,其支架200各个部件在图2所示坐标系下的方位关系相同。
固定件40大体形成为长方体块状结构。在将支架200装配至终端设备100上时,固定件40的厚度方向与终端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一致,固定件4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终端设备100的折叠轴Q的延伸方向一致。也即是,固定件40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固定件4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平行,固定件40的宽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将支架200装配至终端设备100上时,固定件4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与终端设备100的折叠轴Q的延伸方向垂直。
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12中所示支架200的爆炸图。固定件40包括第一固定部41与第二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41呈长方体状。第一固定部41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一固定部41的宽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一固定部41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第二固定部42连接在第一固定部4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二固定部42呈长方体状,第二固定部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固定部41的长度方向一致。可选的,第二固定部42的长度与第一固定部41的长度相等,第二固定部42的厚度大于第一固定部41的厚度。这样,可以在第一固定部41与第二固定部42之间形成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1与第二固定部42为一体式结构。也即是,第一固定部41与第二固定部42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40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固定部41,而不包括第二固定部42。
固定件4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和塑胶。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40的材料为塑胶,塑胶的成本低,且易于成型,有利于降低固定件40的加工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13,旋转件50可以形成为长条形,旋转件50的第一连接部位50a位于旋转件5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旋转件50的第二连接部位50b位于旋转件5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具体的,请参阅图13,旋转件50包括底板51与环绕在底板51外边缘的环形侧板52。底板51与环形侧板52之间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容纳槽53。环形侧板52包括在第一方向e上相对的第一侧板521与第二侧板522,以及在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上相对的第三侧板523与第四侧板524。第一侧板521、第三侧板523、第二侧板522与第四侧板524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环形侧板52。其中,第一方向e为垂直于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第一侧板521平行于第二侧板522,且第一侧板521的延伸方向与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一致。
请参阅图13-图14,图14为图12中所示支架200的旋转件50的立体图。为了实现旋转件50的第一连接部位50a与固定件40之间的转动连接。旋转件50的底板51上设有转动轴54,转动轴54位于第一连接部位50a。第一固定部41上设有用于与转动轴54转动配合的转动孔411。转动轴54形成为圆柱状结构,且转动轴54的中心轴线沿Z轴方向延伸,转动孔411的形状与转动轴54的形状相适配。转动轴54伸入转动孔411内与转动孔411转动配合。这样,可以通过转轴200b组件实现旋转件50与固定件40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转动轴54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1上,将转动孔411设置在旋转件50上。
请参阅图15,图15为图12中所示支架200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图15中实线所示旋转件50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图15中虚线所示旋转件50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在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时,旋转件5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件40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时,旋转件5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件40的长度方向垂直。这样,旋转件50自第一位置相对固定件40转动90°后,可以转动至第二位置,同理的,旋转件50自第二位置相对固定件40转动90°后,可以转动至第一位置,便于调整旋转件50的位置,进而便于调整终端设备100借助支架200支撑在支撑面S上的支撑位置。
其中,由于第一固定部41与第二固定部42之间形成台阶,当旋转件50相对固定件4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固定部42可以对旋转件50进行限位,阻止旋转件50继续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将旋转件50定位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支架200还包括锁止机构。请参阅图13-图14,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止件71、第二锁止件72与第三锁止件73。第一锁止件71设置在旋转件50上,第二锁止件72与第三锁止件73在固定件40上间隔设置。第二锁止件72、第三锁止件73用于与第一锁止件71锁止配合。具体的,在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止件71与第二锁止件72锁止配合,在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件71与第三锁止件73锁止配合。
这样,可以通过锁止机构将旋转件50锁紧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保证借助支架200支撑终端设备100的支撑过程中,旋转件50的位置稳定,避免支撑过程中旋转件50的位置发生移动,提高了支架200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第一锁止件71可以为形成在旋转件50上的第一锁止槽。第一锁止槽的中心轴线沿Z轴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12所示支架200中固定件40的爆炸图。第二锁止件72包括设置在固定件40上的第一安装槽721、第一弹性件722与第一锁止凸起723。可选的,第一弹性件722为弹簧。第一安装槽721形成在固定件40上,第一安装槽721的中心轴线沿Z轴方向延伸。第一弹性件722设在第一安装槽721内。具体的,第一弹性件72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721的槽底壁连接,第一弹性件722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凸起723连接。
第三锁止件73包括设置在固定件40上的第二安装槽731、第二弹性件732与第二锁止凸起733。可选的,第二弹性件732为弹簧。第二安装槽731形成在固定件40上,第二安装槽731与第一安装槽721间隔开设置。第二弹性件732设在第二安装槽731内。具体的,第二弹性件732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731的槽底壁连接,第二弹性件732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止凸起733连接。
请参阅图17-图18,图17为图12所示支架200的主视图,该主视图中,旋转件50处于第一位置。图18为沿图17中A-A线的剖视图。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止凸起723伸入第一锁止槽内与第一锁止槽配合,此时,第二弹性件732被压缩,第二锁止凸起733位于第二安装槽731内。
在旋转件5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锁止凸起723逐渐从第一锁止槽内滑出,且第一弹性件722逐渐被压缩,第一锁止凸起723逐渐缩入第一安装槽721内。当旋转件50转动至第二安装槽731与第一锁止槽相对时,旋转件50施加在第二锁止凸起733上的作用力消除,进而第二弹性件732上的压力被释放,在第二弹性件732的推动下,第二锁止凸起733伸入第一锁止槽内与第一锁止槽锁止配合,此时旋转件50处于第二位置。
请参阅图19-图20,图19为图12所示支架200的另一个主视图。在该主视图中,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图20为沿图19中B-B线的剖视图。在旋转件5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锁止凸起733伸入第一锁止槽内与第一锁止槽配合,此时,第一弹性件722被压缩,第一锁止凸起723位于第一安装槽721内。
在旋转件50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二锁止凸起733逐渐从第一锁止槽内滑出,且第二弹性件732逐渐被压缩,第二锁止凸起733逐渐缩入第二安装槽731内。当旋转件50转动至第一安装槽721与第一锁止槽相对时,旋转件50施加在第一锁止凸起723上的作用力消除,进而作用于第一弹性件722上的压力被释放,在第一弹性件722的推动下,第一锁止凸起723伸入第一锁止槽内与第一锁止槽锁止配合,此时旋转件50位于第一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第一锁止凸起723从第一锁止槽中滑脱,减小旋转件50的运动阻力,第一锁止凸起723的背离第一弹性件722的端面形成为弧形面。可选的,第一锁止凸起723的背离第一弹性件722的端面形成为半球面。第二锁止凸起733的结构与第一锁止凸起723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72也可以仅包括第一锁止凸起723,第三锁止件73仅包括第二锁止凸起73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1,图21为图12所示支架200中固定件40的主视图。定义以旋转件50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以第二锁止件72与旋转件5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r为半径的圆为参考圆80,第二锁止件72与第三锁止件73在参考圆80的圆周上间隔设置,且第二锁止件72与第三锁止件73之间的圆弧对应的圆周角为90°。这样,旋转件50自第一位置转动90°后,可以转动至第二位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改变终端设备100的支撑位置,使终端设备100在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下切换。
其中,“第二锁止件72与旋转件5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是指,第二锁止件72在第一固定部41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旋转件5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22-图23,图22为图12所示支架200中旋转件50与支撑件60的立体图,其中,支撑件60处于支撑位置。图23为图22所示旋转件50与支撑件60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支撑件60位于收纳位置。
支撑件60形成为长条形,支撑件6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旋转件50的第二连接部位50b可转动连接。当支撑件60沿图22中的方向a相对旋转件50转动时,支撑件60可以自支撑位置旋转至收纳位置。
请参阅图22,在支撑位置,支撑件60打开容纳槽53的敞开口。支撑件60与旋转件50之间呈夹角β。可选的,β的取值范围为[90°, 120°]。示例性的,在支撑位置时,支撑件60与旋转件50之间的夹角为90°、100°、110°、120°等。这样,有利于提高支架200的支撑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22,支撑件60处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60与旋转件50的第三侧板523止抵。这样,可以通过旋转件50的第三侧板523对支撑件60进行限位,以限制支撑件60相对旋转件50的转动角度。
在收纳位置时,请参阅图23,支撑件6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侧板521的延伸方向一致。支撑件60可以收拢在旋转件50上。具体的,支撑件60可以盖设在容纳槽53的敞开口处,并关闭容纳槽53的敞开口。这样,在不需要使用支架200支撑终端设备100时,可以转动支撑件60,将支撑件60调整至收纳位置,以减小支架200的占用空间,进而可以减小终端设备组件的整体体积,便于终端设备组件的收纳。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4,图24为图9中所示终端设备组件的另一个立体图。在不需要使用支架200支撑终端设备100时,可以将支撑件60调整至收纳位置,并将旋转件50调整至第一位置。
可选的,支撑件60位于收纳位置时,支撑件60的外表面与容纳槽53的敞开口平齐。这样,可以减小支架200的整体厚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支架200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支撑件60的转动轴线O1垂直于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请返回参阅图9,由于支撑件60的转动轴线O1垂直于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在终端设备100借助支架200支撑在横放状态时,支撑件6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边101。这样,支撑件60与第一边101配合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横放状态时,支撑面S对支撑件60的作用力F1与驱动支撑件60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F2垂直。也即是,支撑面S对支撑件60的作用力F1在驱动支撑件60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F2的方向上不存在分力。由此,在支撑过程中,支撑面S对支撑件60的作用力F1不会驱动支撑件60绕转动轴线转动,提高了支撑过程的稳定性。
同理的,请参阅图10,由于支撑件6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由第一连接部位50a至第二连接部位50b的方向,在终端设备100借助支架200支撑在竖放状态时,支撑件6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二边102。这样,支撑件60与第二边102配合将终端设备100支撑在竖放状态时,支撑面S对支撑件60的作用力F1与驱动支撑件60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F2垂直。也即是,支撑面S对支撑件60的作用力F1在支撑件60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F2的方向上不存在分力。由此,在支撑过程中,支撑面S对支撑件60的作用力F1不会驱动支撑件60绕转动轴线转动,提高了支撑过程的稳定性。
示例性的,在将支架200装配至终端设备100的背侧时,支架200的侧边与终端设备100的第一边101平齐。这样,便于对支架200进行定位,有利于降低支架200的装配难度。
为了提高支撑件60在收纳位置的稳定性,请继续参阅图22,旋转件50上设有第一限位件55,该第一限位件55可以设置在容纳槽53内。支撑件60上设有第二限位件61,第一限位件55与第二限位件61配合可以将支撑件60定位在收纳位置。
具体的,第一限位件55设在旋转件50的第一连接部位50a,第二限位件61设置在支撑件60的远离第二连接部位50b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5为第一磁吸件,第二限位件61为第二磁吸件。在支撑件60处于收纳位置时,第一限位件55与第二限位件61磁吸配合。示例性的,第一限位件55为磁铁,第二限位件61为铁片。或者第一限位件55为铁片,第二限位件61为磁铁。或者第一限位件55与第二限位件61均为磁铁。由此,可以通过第一限位件55与第二限位件61磁吸配合,将支撑件60定位在收纳位置,同时,在使用支架200支撑终端设备100时,只需克服第一限位件55与第二限位件61之间的磁吸力,沿图23中方向b翻转支撑件60,即可将支撑件60转动至支撑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5与第二限位件61也可以卡接配合以将支撑件60定位在收纳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5,图25为图22所示旋转件50与支撑件60的爆炸图。支撑件60与旋转件50通过转动机构90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机构90包括第一转轴91与第一轴孔92,第一转轴91与第一轴孔92转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91固定连接在支撑件60上,第一轴孔92形成在旋转件50上。具体的,请参阅图25,第一侧板521与第二侧板522上分别设有第一轴孔92,第一转轴9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轴孔92内。
支撑件60上设有间隔开的第一连接件62与第二连接件63,第一连接件62上设有第一装配孔621,第二连接件63上设有第二装配孔631,第一转轴91固定连接在第一装配孔621与第二装配孔631内,且第一转轴91的轴向一端从第一装配孔621内伸出与第一侧板521上的第一轴孔9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91的轴向另一端从第二装配孔631内伸出与第二侧板522上的第一轴孔92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进一步的,转动机构90还包括扭簧93与第一限位块94。请参阅图25-图26,图26为图25中所示爆炸图中扭簧93的立体图。第一限位块94设置容纳槽53内。扭簧93包括螺旋本体931、第一扭臂932与第二扭臂933,第一扭臂932与第二扭臂933设在螺旋本体931的轴向两端。第一扭臂932与第二扭臂933可以形成为L型。其中,螺旋本体931套设在第一转轴91上,且螺旋本体931位于第一连接件62与第二连接件63之间,第一扭臂932用于与支撑件60连接,第二扭臂933用于与第一限位块94连接。
具体的,请参阅图25,支撑件60上设有第一滑槽64,第一限位块94上设有第二滑槽941,第一扭臂932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64内,第二扭臂933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941内。
支撑件60处于收纳位置时,螺旋本体931发生扭转产生扭矩,扭簧93处于弹性蓄能状态。在第一限位件55与第二限位件61脱离配合时,螺旋本体931对支撑件60施加作用力使得支撑件60朝向远离旋转件50的方向转动,以使支撑件60转动至支撑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91也可以固定连接在旋转件50上,第一轴孔92形成在支撑件60上。这样,同样能够方便地实现支撑件60与旋转件50之间的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27,图2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00与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00除了包括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的折叠屏10、支撑装置20、摄像头模组之外,还包括外显示屏103。外显示屏103设置在第一壳体21上,且外显示屏103与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相对。在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下,可以通过外显示屏103显示图像、视频、给用户提供信息等,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当上述支架200应用于图27所示终端设备100时,不仅能在终端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实现对终端设备100横放状态以及竖放状态下的稳定支撑。请参阅图28-图29,图28为图27中所示终端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借助支架200支撑在横放状态的示意图。图29为图27所示终端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借助支架200支撑在竖放状态的示意图。当终端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同样可以借助支架200实现横放状态与竖放状态的稳定支撑。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支架,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具有相邻的第一边与第二边,所述支架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安装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背侧;
旋转件,旋转件具有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在平行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背面的平面内排布,所述旋转件借助所述第一连接部位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旋转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所述支撑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由所述第一连接部位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所述支撑件具有支撑位置,在所述支撑位置下,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终端设备的背侧的方向延伸,在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位置且所述旋转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边配合以支撑所述终端设备,且所述支撑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在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位置且所述旋转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边配合以支撑所述终端设备,且所述支撑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下,由所述第一连接部位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的长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下,由所述第一连接部位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位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止件、第二锁止件与第三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第三锁止件在所述固定件上间隔开设置,所述旋转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第二锁止件锁止配合,所述旋转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第三锁止件锁止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形成在所述旋转件上的第一锁止槽,所述第二锁止件包括第一锁止凸起,所述第三锁止件包括第二锁止凸起,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止凸起伸入所述第一锁止槽内与所述第一锁止槽配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锁止凸起伸入所述第一锁止槽内与所述第一锁止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槽与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安装槽形成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止凸起连接;
所述第三锁止件包括第二安装槽与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止凸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旋转件之间的夹角为[90°~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所述支撑件具有收纳位置,所述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件在所述支撑位置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支撑件收拢在旋转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内具有容纳槽,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支撑件盖设在所述容纳槽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以将所述支撑件定位在所述收纳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第二磁吸件,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机构,所述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孔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轴孔设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支撑件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第一转轴设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个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扭簧,所述扭簧包括螺旋本体、第一扭臂与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与所述第二扭臂设在所述螺旋本体的轴向两端,所述螺旋本体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扭臂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第二扭臂与所述第一限位块连接。
14.一种终端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有相邻的第一边与第二边;
支架,所述支架为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所述支架设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背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的另一侧;
折叠屏,所述折叠屏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部分支撑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贴合面上,所述第二部分支撑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贴合面上,所述第三部分支撑并固定于所述转动机构上;
所述支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折叠屏的一侧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终端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边配合将所述终端设备支撑在支撑面上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撑面的交点在所述第一边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边的中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终端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边配合将所述终端设备支撑在支撑面上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撑面的交点在所述第二边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边的中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终端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边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为L2,所述支撑件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L1/2,且所述支撑件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L2/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L 大于或等于L1/4,且所述支撑件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L2/4。
CN202210074467.5A 2022-01-21 2022-01-21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Active CN1144841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4467.5A CN114484172B (zh) 2022-01-21 2022-01-21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4467.5A CN114484172B (zh) 2022-01-21 2022-01-21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4172A CN114484172A (zh) 2022-05-13
CN114484172B true CN114484172B (zh) 2022-11-29

Family

ID=8147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4467.5A Active CN114484172B (zh) 2022-01-21 2022-01-21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41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3053B (zh) * 2022-08-05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支架及连接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1012B (zh) * 2011-03-21 2013-07-01 Pegatron Corp 承載座
US20140185262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CN111120810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广州智库优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360度旋转转臂的支架
CN110995892B (zh) * 2019-10-31 2021-10-2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2163419U (zh) * 2020-07-01 2020-12-15 林冰娜 一种手机支架
CN214889828U (zh) * 2021-01-09 2021-11-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终端支架及平板终端
CN214405451U (zh) * 2021-01-18 2021-10-15 深圳奇妙星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保护壳
CN113676583B (zh) * 2021-07-14 2022-09-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4172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70218B1 (en) Hinge unit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7919948B2 (en) Desktop charger holder
US8625273B2 (en) Docking sta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23169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4484172B (zh) 支架和终端设备组件
JPWO2002100076A1 (ja) 携帯電話機
JP2012227794A (ja) 携帯端末用指掛け及び携帯端末
US201001736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NZ522393A (en) Floor-mounted camera device wherein the camera holder is flexible and rotationally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base unit
KR101960354B1 (ko) 파지 및 거치 기능을 갖는 휴대 단말기용 액세서리
JP5561771B2 (ja) 筐体を備える機器、及び、携帯機器
US20230223976A1 (en) Mobile phone protective housing
CN214405451U (zh) 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保护壳
CN210351258U (zh) 可折叠式云台
CN210351257U (zh) 可折叠式云台
CN210351260U (zh) 可折叠式云台
CN210351259U (zh) 可折叠式云台
CN112671118A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220139595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4591532U (zh) 超薄手机支架
JP2007180854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の置台
JP3245450U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磁気吸引スタンド装置
WO2023185645A1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保护壳
CN216078886U (zh) 可折叠支架和桌面支架
CN215268364U (zh) 一种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