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6268U - 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6268U
CN218586268U CN202222279530.7U CN202222279530U CN218586268U CN 218586268 U CN218586268 U CN 218586268U CN 202222279530 U CN202222279530 U CN 202222279530U CN 218586268 U CN218586268 U CN 218586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battery
press
connection structure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795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795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6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6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6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导体一、片状金属导体二和至少一连接件;导体一和导体二至少部分重叠,并形成重叠部,所述重叠部具有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金属熔接点;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朝向重叠部外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导体一和所述导体二之间,且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穿压于相邻的所述金属熔接点之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体一和/或所述导体二抵接;所述延伸部电连接外部电路,所述延伸部外接电池外部电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电连接的稳定性好,汇流排对压接部施加并保持了持续的较大压力,可靠度大幅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背景技术
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排都需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来采集和监测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现有技术是通过各个电连接在电池极柱上的串联汇流排的延伸部,作为采集线,接入到BMS的输入端,实现各个单体电池电压的采集。
其中,圆柱形电池的电池极柱和汇流排通常采用镍材料制成。由于汇流排材质相对较硬,BMS在振动状态下,通常会将外部应力通过较硬的采集线(即汇流排的延伸部)传导到汇流排与电池极柱的电连接点上,造成汇流排撕裂或电连接点连接不可靠,是行业共性问题。
业界一直希望用柔软的采集线代替硬质采集线,实现外部应力对汇流排和电连接点的阻尼,但薄型或细型的采集线与汇流排或极柱的可靠电连接,因受热焊工艺材质和厚度相近的限制,难以用金属熔接的方式实现;因受胶粘剂剥离力较弱的限制,难以单纯用胶粘方式,因而,难以实现采集线在振动环境下电连接的可靠和稳定性。
目前,提升采集线电连接一致性和可靠性,成为行业努力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导体一、片状金属导体二和至少一连接件;
所述导体一和所述导体二至少部分重叠,并形成重叠部,所述重叠部具有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金属熔接点,所述导体一和所述导体二通过所述金属熔接点相互抵紧贴合;
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重叠部的连接部和延伸至所述重叠部外部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导体一和所述导体二之间,且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穿压于相邻的所述金属熔接点之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体一和/或所述导体二抵接;
所述延伸部电连接外部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压接部和导出部,所述压接部和所述导出部均为导体,且两者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片状连接件,所述导体一位于一单体电池上,所述导体一为所述单体电池上的一电池极柱,所述导体二为汇流排。
进一步的,至少部分所述压接部与所述导体一和/或所述导体二之间设有导电胶,所述导电胶为冷焊胶。
进一步的,所述导出部延伸至所述导体一或所述导体二的边界处,且至少在所述导出部与所述导体一和/或所述导体二间设有光固UV结构胶。
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排为刚性导体,所述压接部位于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池极柱的重叠区域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接部和导出部为一体构造式导体;所述压接部由所述连接部的端部经过凹陷、凸起、折弯或卷绕形成,所述压接部在高度方向具有弹性;
所述压接部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导体一、导体二压紧且弹性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接部略高于所述导出部。
进一步的,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壳体和/或另一极性极柱,所述的延伸部和导出部均与所述另一极性极柱和/或所述壳体间绝缘。
进一步的,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壳体间设有冷连接结构,所述冷连接结构为无热固化结构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薄片状;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部分所述连接件经过凹陷、凸起或折弯形成的缓冲部;
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导出部和/或所述延伸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接部为片状温度传感件,所述压接部外部覆有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另一端电连接外部电路;所述延伸部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排,包括多个直线排列的单体电池,相邻所述单体电池间串联电连接,每个所述单体电池包括上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所述导体一为所述单体电池的一电池极柱,所述导体二为汇流排,每个所述单体电池的同极性极柱上包括所述导体二,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排排列方向;
所述连接件包括压接部、导出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外表包覆有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排上还设有外周绝缘的传输软排,所述传输软排与所述电池排平行设置;
所述传输软排包括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入点和其至少一端部设置的集成输出部,所述集成输出部包括多个输出端,多个所述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输入点对应连接,且多个所述输出端的相互间电隔离;每个所述输入点均与其对应所述单体电池上所述延伸部的一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单体电池为圆柱形电池,所述圆柱形电池包括顶盖,所述导体一为位于所述顶盖上的顶部极柱,所述导体二为汇流排,所述传输软排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汇流排电连接在所述顶部极柱上。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电连接的稳定性好。能够方便其与电池外部电路的稳定可靠电连接。
在电池管理系统中使用压接式连接结构时,其中的连接件能够与汇流排或单体电池的电池极柱(顶部极柱)的电连接,其中,连接件的压接部位于汇流排与电池极柱之间,同时汇流排与电池极柱焊接,并在压接部的外部形成金属熔接点,使得汇流排与电池极柱之间抵紧贴合,继而能够使得汇流排对压接部施加并保持了持续的较大压力,同时,压接部与电池极柱和/或汇流排之间涂覆冷焊胶,使得热焊处和冷焊处的抗剪切及抗剥离的能力大幅加强;而且,压接部与汇流排/电池极柱的连接点相比于未有持续压力的单纯冷焊点,可靠度大幅提升;将连接件作为采集线进行电池电压的采集和监测时,压接部与汇流排/电池极柱间导电胶连接,使得连接件能够与汇流排及电池极柱件实现可靠的结构连接和电连接。
此外,连接件为柔性导体,其抗外部振动传入的效果显著高于硬质导体,并在连接件上设置缓冲部,能够极大降低了连接件被撕裂或断裂的风险。
再者,连接件为外接在单体电池/电池模组上的导体,因而可以选用与汇流排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导体,方便客户兼顾导电率和柔软度;连接件中延伸部的外部覆有绝缘层,使得电连接结构连接到外部电路的过程风险减低。
该连接结构与汇流排或单体电池的电池极柱间为压接工艺,在压接过程中,共用了电池成组工艺中顶部极柱的热焊电连接或电池组外周紧固的结构锁附工序,未新增电池成组工序,不新增成本和工序。
除此之外,将用于监测单体电池温度的温度传感件作为连接件的连接部,可实现单体电池的温度情况进行采集。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汇流排安装在单体电池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结构与顶盖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结构与顶盖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结构与顶盖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联电池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并联电池排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0、单体电池;
1、顶盖;2、顶部极柱;3、壳体极柱;4、汇流排;5、连接件;51、连接部;511、压接部;512、导出部;513、缓冲部;52、延伸部;6、金属熔接点;7、插槽;8、导电胶;9、结构胶;10、传输软排;101、输入点;102、集成输出部;103、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设置在单体电池100上,本实施例中的单体电池为圆柱形电池,压接式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导体一,片状导体二和至少一连接件5,其中,导体一为单体电池的一电池极柱,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顶部极柱2,导体二为汇流排4。
所述单体电池100包括顶盖1,顶部极柱2设置在顶盖1上,单体电池还包括即壳体极柱3,壳体极柱3位于圆柱形电池的侧边并延伸至顶盖1上的壳体,壳体极柱3与顶部极柱2绝缘,该结构不是本申请的发明点,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其中,顶部极柱2和汇流排4至少部分重叠,并形成重叠部,即,汇流排4在顶部极柱2上,且顶部极柱2和汇流排4间具有相邻的对应重叠面,两者重叠面间形状匹配,所述重叠部具有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金属熔接点6,金属熔接点6通过汇流排4与顶部极柱2热焊连接而成,通过金属熔接点6能够使得顶部极柱2和汇流排4相互抵紧贴合;
所述连接件5包括位于所述重叠部的连接部51和延伸至所述重叠部外部的延伸部52,所述连接部51位于顶部极柱2和汇流排4之间,且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51穿压于相邻的所述金属熔接点6之间,所述连接部51与顶部极柱2和/或汇流排4抵接。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连接部51设置在顶部极柱2和汇流排4之间,并在连接部5的两侧进行热焊,将顶部极柱2和汇流排4进行热焊连接,形成的金属熔接点6位于连接部5的两侧,使得汇流排4焊接后,能够对连接部51施加并保持了持续的较大压力,提高连接部51与之间顶部极柱2及汇流排4连接的稳定性。
同时,所述连接件5与壳体极柱3间绝缘,避免连接件5与顶部极柱2和/或汇流排4电连接时,发生短路。
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52在圆柱形电池上,并朝向外部延伸,可自顶部极柱2向汇流排4的多个方向延伸设置,并延伸至电池外部电路上。
如图3所示,汇流排4为串联个单体电池的短汇流排,电连接结构设置在单体电池上,电连接结构中连接件5的延伸部52向汇流排两侧及端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汇流排4呈一定角度,优选角度为90°。
如图4所示,汇流排4为同时串联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的长汇流排,电连接结构设置在单体电池上,电连接结构中连接件5的延伸部52向汇流排两侧的方向延伸,并与汇流排4呈一定角度,优选角度为9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52电连接外部电路,外部电路可为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中用于监测电池电压的监测电路或用于均衡电池电流的均衡电路,通过连接件5的连接部51电连接在单体电池100上,可实现电池外部电路监管单体电池100的电压或均衡单体电池100的电流。
又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部51包括压接部511和导出部512,所述压接部511和所述导出部512均为导体,且两者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1的两侧对应形成4个金属熔接点6,所述汇流排4与所述顶部极柱2上的所述金属熔接点6均偏离所述压接部511,焊接在所述顶部极柱2上的部分所述汇流排4与顶部极柱2形成用于连接所述压接部511的插槽7。
所述压接部511在所述汇流排4与所述顶部极柱2之间,且所述压接部511略高于所述导出部512,压接部511的上下两侧面能够分别与所述汇流排4与所述顶部极柱2之间压紧且弹性抵接,使得压接部511能够持续与汇流排4和/或顶部极柱2抵接,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压接部511在插槽7内,在汇流排4与顶部极柱2焊接后,汇流排4能够给压接部511持续性压力,不易脱落,提高压接部511与汇流排4和/或顶部极柱2电连接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压接部511在顶部极柱2和汇流排4间连接的稳定性,至少部分所述压接部511与所述顶部极柱2之间设有导电胶8,压接部511始终与顶部极柱2电连接,通过导电胶保证压接部511与顶部极柱2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和电连接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脱落。
或,所述压接部511与所述汇流排4间以及所述压紧部与所述顶盖1间均设有导电胶,将压接部51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汇流排4和顶盖1通过导电胶进行连接。
又或,所述压接部511与所述汇流排4间设有导电胶8,将压接部511的上侧与汇流排4通过导电胶8进行连接,由于汇流排4与顶盖1的顶部极柱2电连接,并实现单体电池100的电流的传导。因而,压接部511与汇流排4的电连接,能够使得连接件5实现单体电池100电压/电流的传导。
所述连接件5为薄片状,所述连接件5的横截面积与所述汇流排4横截面面积相近,连接件5的厚度与汇流排4的厚度大致相等,能够可靠传导单体电池100的过流量。其中,所述的压接部511和导出部512为一体构造式导体,即实现电流的稳定传递,也不需要增加新的工序,降低了工艺难度,同时提高了连接部51的稳定、可靠性。
压接部511在插槽7内能够与顶部极柱2和汇流排4进行充分抵接,在单体电池100或该单体电池100所在电池模组的振动过程中,压接部511不易从插槽7内中抽出或脱离,连接稳定;
具体的,所述压接部511由连接部51的端部经折弯或卷绕形成,也可通过凹陷或凸起形成,使得所述压接部511能够高于所述导出部512的高度,并在高度方向具有弹性,从而确保压接部511在插槽7内能够始终与顶部极柱2及对应的汇流排4进行充分抵压连接,稳定可靠。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部51与汇流排4及顶部极柱2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电连接结构的抗剪切力和抗剥离力,所述导出部512延伸至所述汇流排4的边界外,且至少在所述导出部512与所述汇流排4边界的交汇处设有光固UV结构胶,或,至少在所述导出部512与所述汇流排4边界间的重合处设有结构胶9。通过结构胶9加固了电连接结构在顶部极柱2上的部分与汇流排4的边界处实现稳定牢固连接,在单体电池100或该单体电池100所在电池模组的振动过程中,不易发生剥离和脱落情形,同时,避免与汇流排4边界的交汇处带有电性的导出部512完全暴露,也实现了导出部512与圆柱形电池的壳体极柱3绝缘,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单体电池100温度进行检测时,所述压接部511为片状温度传感件,由于温度传感件需要避免与单体电池100电连接,所述压接部511外部覆有绝缘层,在汇流排4与顶部极柱2电连接后,片状温度传感件位于插槽7内,通过汇流排4与顶部极柱2的压接,保证片状温度传感件安装的结构性稳定,同时通过片状温度传感件外侧的绝缘设置,绝缘层由绝缘材料制成,优选为结构胶,从而方便片状温度传感件将电池的温度情况通过延伸部52传递到外部电路。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单体电池100或该单体电池100所在电池模组在振动过程中,连接结构的延伸部52一端会发生因对外拉扯而扯断或撕裂的情况,为避免电连接结构在振动过程中直接受力拉拽,所述电连接结构还包括部分所述连接件5经过凹陷、凸起或折弯形成的缓冲部513;缓冲部513可通过凹陷、凸起或折弯中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方式而形成,缓冲部513能够在电连接结构振动过程中发生外力拽拉的情况下,进行延展张开,避免直接拉扯压接部511,有效实现缓冲,保证了压接部511在顶盖1和汇流排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缓冲部513位于所述导出部512和/或所述延伸部52上,避免其影响压接部511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513与所述单体电池100间设有冷连接结构,所述冷连接结构为绝缘结构胶9,缓冲部513与单体电池100上的极柱绝缘,确保其与壳体极柱3绝缘。
此外,位于所述顶盖1上的部分所述延伸部52与所述顶盖1之间设有冷连接结构,所述单体电池100还包括侧面壳体,所述延伸部52延伸至所述侧面壳体外侧;所述侧面壳体与所述延伸部52之间设有冷连接结构,所述冷连接结构为绝缘结构胶9。
由于圆柱形电池还包括壳体极柱3,而连接件5的一端通过压接部511与圆柱形电池顶部极柱2和/或汇流排4电连接,另一通过延伸部52电连接外部电路,延伸部52在延伸方向上需要在圆柱形电池顶盖1上向外部延伸,为避免延伸部52与圆柱形电池的壳体极柱3产生电连接情况,所述延伸部52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图中未示出),确保整个连接件5与壳体极柱3绝缘。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排,包括多个直线排列的单体电池100,单体电池100为圆柱形电池,相邻所述单体电池100间串联电连接,形成串联电池排,每个所述单体电池100包括上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所述导体一为所述单体电池100的顶部极柱2,所述导体二为汇流排4,每个所述单体电池100的顶部极柱2上均电连接所述汇流排4,串联电池排中相邻单体电池100间通过汇流排4进行串联电连接,所述连接件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串联电池排排列方向;
所述连接件5包括压接部511、导出部512和延伸部52,所述延伸部52外表包覆有绝缘层,压接部511、导出部512和延伸部52为一体式构造的导体,其中,压接部511和导出部512在单体电池的顶部电连接顶部极柱2和/或汇流排4,延伸部52朝向单体电池外部延伸,通过延伸部52外表面包覆的绝缘层可避免连接件5与壳体极柱3发生电连接而短路。
此外,所述串联电池排上还设有外周绝缘的传输软排10,所述传输软排10与所述串联电池排平行设置;
所述传输软排10包括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入点101和其至少一端部设置的集成输出部102,所述集成输出部102包括多个输出端103,多个所述输出端103分别与多个所述输入点101对应连接,且多个所述输出端103的相互间电隔离,能够用于分别电连接外部电压侦测电路的各个接入点,可实现串联电池排中各个单体电池100的电压监测;每个所述输入点101与一所述单体电池100上所述延伸部52的一端电连接。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直线排列的单体电池100,单体电池100为圆柱形电池,相邻所述单体电池100间并联电连接,形成并联电池排,相邻单体电池100间通过其壳体极柱3进行并联电连接,每个所述单体电池100包括上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所述导体一为所述单体电池100的顶部极柱2,所述导体二为汇流排4,每个所述单体电池100的顶部极柱2上均电连接所述汇流排4,所述连接件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并联电池排排列方向;
传输软排10与所述并联电池排平行设置;
传输软排10中,多个所述输出端103分别与多个所述输入点101对应连接,且多个所述输出端103的相互间电隔离,能够用于分别电连接外部电压侦测电路的各个接入点,可实现并联电池排中各个单体电池100的电压监测;每个所述输入点101与一所述单体电池100上所述延伸部52的一端电连接。
在图10和图11中,圆柱形电池包括顶盖1,所述传输软排10设置于所述顶盖1上;所述连接件5的一端和所述汇流排4电连接在所述顶部极柱2上,从而能够通过传输软排10实现串联电池排和并联电池排的对外电连接。很方便地与外部电路的多个电接入点精准无误差对接,极大提高了与外部电路的连接效率和实现零误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导体一、片状金属导体二和至少一连接件;
所述导体一和所述导体二至少部分重叠,并形成重叠部,所述重叠部具有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金属熔接点,所述导体一和所述导体二通过所述金属熔接点相互抵紧贴合;
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重叠部的连接部和延伸至所述重叠部外部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导体一和所述导体二之间,且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穿压于相邻的所述金属熔接点之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体一和/或所述导体二抵接;
所述延伸部电连接外部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压接部和导出部,所述压接部和所述导出部均为导体,且两者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片状连接件,所述导体一位于一单体电池上,所述导体一为所述单体电池上的一电池极柱,所述导体二为汇流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压接部与所述导体一和/或所述导体二之间设有导电胶,所述导电胶为冷焊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部延伸至所述导体一或所述导体二的边界处,且至少在所述导出部与所述导体一和/或所述导体二间设有光固UV结构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为刚性导体,所述压接部位于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池极柱的重叠区域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接部和导出部为一体构造式导体;所述压接部由所述连接部的端部经过凹陷、凸起、折弯或卷绕形成,所述压接部在高度方向具有弹性;
所述压接部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导体一、导体二压紧且弹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略高于所述导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另一极性极柱,所述的延伸部和导出部均与所述另一极性极柱间绝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单体电池的壳体间设有冷连接结构,所述冷连接结构为无热固化结构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薄片状;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部分所述连接件经过凹陷、凸起或折弯形成的缓冲部;
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导出部和/或所述延伸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为片状温度传感件,所述压接部外部覆有绝缘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另一端电连接外部电路;所述延伸部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
14.一种电池排,包括多个直线排列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单体电池间串联电连接或并联电连接,每个所述单体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压接式连接结构,所述导体一为所述单体电池的一电池极柱,所述导体二为汇流排,每个所述单体电池的同极性极柱上包括所述导体二,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电池排外部延伸;
所述连接件包括压接部、导出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外表包覆有绝缘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排上还设有外周绝缘的传输软排,所述传输软排与所述电池排平行设置;
所述传输软排包括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入点和其至少一端部设置的集成输出部,所述集成输出部包括多个输出端,多个所述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输入点对应连接,且多个所述输出端的相互间电隔离;每个所述输入点均与其对应所述单体电池上所述延伸部的一端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为圆柱形电池,所述圆柱形电池包括顶盖,所述导体一为位于所述顶盖上的顶部极柱,所述导体二为汇流排,所述传输软排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汇流排电连接在所述顶部极柱上。
CN202222279530.7U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Active CN218586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9530.7U CN218586268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9530.7U CN218586268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6268U true CN218586268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3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79530.7U Active CN218586268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6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1112B2 (en) Electrochemical bund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KR102084662B1 (ko) 배터리 모듈을 위한 커버 조립체
CN106953060B (zh) 汇流条模块和汇流条模块制造方法
EP2343756B1 (en) Interconnection device for battery cell assemblies
CN209822766U (zh) 电池组及其输出结构
CN211980823U (zh) 电池模组的信号采样装置
CN112038555B (zh) 一种电池模组中的电池同性壳体极柱并联结构
CN211480057U (zh) 光伏组件
JP2014060093A (ja) バスバーと電線の接続構造
CN112038521B (zh) 一种电池同向排列并成排串联的电池模块
US9912082B2 (en) Electric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4823329B (zh) 用于建立电线路与导电构件之间的导电连接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制造的结构组合件
KR100946579B1 (ko) 중대형 전지팩용 유연성 버스 바
CN212434754U (zh) 一种电池模组中的电池同性壳体极柱并联结构
CN112290166B (zh) 一种电芯模组、电池包及电芯模组维修方法
CN218586268U (zh) 一种压接式连接结构及电池排
US9455434B2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electrical voltage
CN218919015U (zh) 温度采集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06040790U (zh) 一种聚合物电池串联转接板
EP3240061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first and second electric terminals of first and second battery cells to voltage sensing member of interconnecting assembly
CN217086672U (zh) 一种二次电池模组采样结构
CN112599937B (zh) 电池采集方法及电池采集系统
CN219498100U (zh) 电池线排结构以及电池
CN218004983U (zh) 一种ffc采样分支免折叠组件
CN213366743U (zh) 极耳、极耳组件及电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