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0391U - 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0391U
CN218580391U CN202222834505.0U CN202222834505U CN218580391U CN 218580391 U CN218580391 U CN 218580391U CN 202222834505 U CN202222834505 U CN 202222834505U CN 218580391 U CN218580391 U CN 218580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base
gutter
width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45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晨
韩箫
刘梅
杨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fcssion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fcssion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fcssion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fcssion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345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0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0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0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改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包括:第一边沟结构,包括第一基底及其宽度方向两侧边缘朝向路面延伸形成的第一侧腰,第一基底及其两侧的第一侧腰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流道;第二边沟结构,由第一基底沿深度方向开设而成;第二边沟结构包括第二基底以及由第二基底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朝向第一基底延伸形成的第二侧腰,第二基底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二侧腰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相连通并通过篦子结构分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能够在道路横断面宽度受限的条件下对雨污水进行二次排流,避免因固体杂物堵塞而造成水流雍积。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改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市政工程道路新(改)建工程中,通常要考虑道路排水顺畅,以此保障道路行驶安全。可在路面设置透水砖,控制道路横坡,设置集水槽,提高道路排水能力,保证安全。但路基及边坡的地势低洼,应设置或设计特定工具、结构,收集雨(污)水,引导水流方向,确保路基稳定,保障市政工程安全。
目前在道路改建工程中,由于道路横断面宽度受限,难以扩大横向路幅,如图1所示,现有的单层排水边沟无法拓宽,当雨污水瞬时流量较大时容易因大物堵塞而造成水流雍积,排水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排水边沟受道路横断面宽度限制无法拓宽,当雨污水瞬时流量较大时容易因固体杂物堵塞而造成水流雍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道路横断面宽度受限的条件下对雨污水进行二次排流,避免因固体杂物堵塞而造成水流雍积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具有其的道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包括:
第一边沟结构,包括第一基底以及由所述第一基底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朝向路面延伸形成的第一侧腰,所述第一基底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一侧腰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流道;
第二边沟结构,由所述第一基底沿深度方向开设而成;所述第二边沟结构包括第二基底以及由所述第二基底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朝向所述第一基底延伸形成的第二侧腰,所述第二基底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二侧腰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流道;
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之间相连通并通过篦子结构分隔。
可选的,所述第二边沟结构的横断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边沟结构的横断面面积。
可选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侧腰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端在路面形成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的宽度为M1,M1满足M1>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的宽度。
可选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二侧腰远离所述第二基底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基底形成第二敞口,所述第二敞口的宽度为M2,M2满足M2>N2,其中,N2为所述第二基底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敞口的宽度还满足M2<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篦子结构盖设于所述第二敞口处,且所述篦子结构与所述第一基底可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篦子结构与道路横坡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倾斜角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篦子结构包括截留格栅和设置于截留格栅外围的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适于与所述第一基底固定连接,所述截留格栅适于对雨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截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道路结构,包括:
道路主体,以及如上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
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沿宽度方向设置于道路主体的至少其中一侧。
可选的,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雨污水管路,所述雨污水管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通过设置第一边沟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基底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一侧腰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流道,从而收集并排疏来自地面的雨污水及杂物;通过在所述第一基底沿深度方向开设第二边沟结构,使得所述第二基底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二侧腰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从而在横向路幅不变的前提下扩大流道的横断面,提高了流道的瞬时排水量;通过设置篦子结构,以将边沟分层为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所述篦子结构通过对第一流道内的雨污水中的固体杂物进行过滤截留,有效避免了第二流道堵塞,保证了第二流道排水通畅,即便第一流道内杂物填充饱满时,也能够保证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的整体排水功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侧腰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端在路面形成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的宽度为M1,M1满足M1>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边沟结构形成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不仅有利于对第一流道内的固体杂物进行清理,而且通过所述第一敞口收集路面水流、石块、树枝及其它漂流物,有利于积水和杂物进入第一流道,保障路面排水顺畅。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二侧腰远离所述第二基底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基底形成第二敞口,所述第二敞口的宽度为M2,M2满足M2>N2,其中,N2为所述第二基底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边沟结构形成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二敞口收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雨污水并汇入所述第二流道内,由于较大体积的堆积物被截留在第一流道内,避免了所述第二流道堵塞,保证了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排水通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改进前的单层排水边沟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隐藏篦子结构后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的尺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的篦子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边沟结构;11、第一基底;12、第一侧腰;13、第一流道;14、第一敞口;
20、第二边沟结构;21、第二基底;22、第二侧腰;23、第二流道;24、第二敞口;
30、篦子结构;31、截留格栅;32、固定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包括:
第一边沟结构10,包括第一基底11以及由所述第一基底11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朝向路面延伸形成的第一侧腰12,所述第一基底11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一侧腰12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流道13;
第二边沟结构20,由所述第一基底11沿深度方向开设而成;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包括第二基底21以及由所述第二基底21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朝向所述第一基底11延伸形成的第二侧腰22,所述第二基底21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二侧腰22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流道23;
所述第一流道13与所述第二流道23之间相连通并通过篦子结构30分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由所述第一基底11沿深度方向开设而成,不必额外拓宽道路横向宽度,只在深度上做轻微调整,不影响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不干扰已有绿化带和结构物,节约了空间,降低了线路改移产生的成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开设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时,如遇已设置的管线或难以清除的树根等障碍物,可适当调整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相对所述第一基底11沿宽度方向的开设位置,合理躲避现况不理想障碍物,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可以基于所述第一基底11沿宽度方向靠近道路中央设置,也可以基于所述第一基底11沿宽度方向远离道路中央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情况;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的开挖深度可以根据路面的瞬时水流量大小进行调整,当路面瞬时水流量较小时,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的开挖深度可以稍微浅一些,当路面瞬时水流量较大,积水急需排入边沟时,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的开挖深度可以稍微深一些。
可选的,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基于所述第一基底11沿宽度方向靠近道路中央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边沟结构10,使得所述第一基底11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一侧腰12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流道13,从而收集并排疏来自地面的雨污水及杂物;通过在所述第一基底11沿深度方向开设第二边沟结构20,使得所述第二基底21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二侧腰22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流道13相连通的第二流道23,从而在横向路幅不变的前提下扩大流道的横断面,提高了流道的瞬时排水量;通过设置篦子结构30,以将边沟分层为第一流道13与第二流道23,所述篦子结构30通过对第一流道13内的雨污水中的固体杂物进行过滤截留,有效避免了第二流道23堵塞,保证了第二流道23排水通畅,即便第一流道13内杂物填充饱满时,也能够保证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的整体排水功能。
具体地,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的横断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边沟结构10的横断面面积。
可选的,在第二边沟结构20开设过程中,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的横断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边沟结构10的横断面面积,有利于减小对周边构筑物或者管线的扰动。
具体地,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侧腰12远离所述第一基底11的一端在路面形成第一敞口14,所述第一敞口14的宽度为M1,M1满足M1>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11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4所示,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侧腰12远离所述第一基底11的一端在路面形成第一敞口14,所述第一敞口14的宽度为M1,M1满足M1>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11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边沟结构10形成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不仅有利于对第一流道13内的固体杂物进行清理,而且通过所述第一敞口14收集路面水流、石块、树枝及其它漂流物,有利于积水和杂物进入第一流道13,保障路面排水顺畅。
具体地,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二侧腰22远离所述第二基底21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基底11形成第二敞口24,所述第二敞口24的宽度为M2,M2满足M2>N2,其中,N2为所述第二基底21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4所示,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二侧腰22远离所述第二基底21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基底11形成第二敞口24,所述第二敞口24的宽度为M2,M2满足M2>N2,其中,N2为所述第二基底21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形成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二敞口24收集所述第一流道13内的雨污水并汇入所述第二流道23内,由于较大体积的堆积物被截留在第一流道13内,避免了所述第二流道23堵塞,保证了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排水通畅。
可选的,所述第二流道23与排污管道和/或排污渠连通,从而使得雨污水沿道路纵坡方向流入排污管道和/或排污渠。
具体地,所述第二敞口24的宽度还满足M2<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11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4所示,所述第二敞口24的宽度还满足M2<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11的宽度,便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调整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相对所述第一基底11沿宽度方向的开设位置,从而合理躲避现况不理想障碍物。
具体地,所述篦子结构30盖设于所述第二敞口24处,且所述篦子结构30与所述第一基底11可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篦子结构30盖设于所述第二敞口24处,从而对所述第一流道13内的固体杂物进行过滤截留,避免所述第一流道13内的固体杂物进入所述第二流道23内,从而避免所述第二流道23堵塞,保证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排水通畅。
可选的,所述篦子结构3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敞口24处,从而便于对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定时清理和维护。
可选的,所述篦子结构30与所述第一基底11螺栓连接。
具体地,所述篦子结构30与道路横坡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倾斜角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篦子结构30与道路横坡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倾斜角度相同,从而在所述第一流道13内的固体杂物堆积的过程中,避免所述第一流道13完全被堵塞。
具体地,所述篦子结构30包括截留格栅31和设置于截留格栅31外围的固定边框32,所述固定边框32适于与所述第一基底11固定连接,所述截留格栅31适于对雨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截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道路结构,包括:
道路主体,以及如上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
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沿宽度方向设置于道路主体的至少其中一侧。
具体地,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雨污水管路,所述雨污水管路与所述第二流道23连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边沟结构(10),包括第一基底(11)以及由所述第一基底(11)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朝向路面延伸形成的第一侧腰(12),所述第一基底(11)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一侧腰(12)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流道(13);
第二边沟结构(20),由所述第一基底(11)沿深度方向开设而成;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包括第二基底(21)以及由所述第二基底(21)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朝向所述第一基底(11)延伸形成的第二侧腰(22),所述第二基底(21)及其两侧的所述第二侧腰(22)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流道(23);
所述第一流道(13)与所述第二流道(23)之间相连通并通过篦子结构(30)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沟结构(20)的横断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边沟结构(10)的横断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侧腰(12)远离所述第一基底(11)的一端在路面形成第一敞口(14),所述第一敞口(14)的宽度为M1,M1满足M1>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1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二侧腰(22)远离所述第二基底(21)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基底(11)形成第二敞口(24),所述第二敞口(24)的宽度为M2,M2满足M2>N2,其中,N2为所述第二基底(2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敞口(24)的宽度还满足M2<N1,其中,N1为所述第一基底(11)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结构(30)盖设于所述第二敞口(24)处,且所述篦子结构(30)与所述第一基底(11)可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结构(30)与道路横坡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倾斜角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结构(30)包括截留格栅(31)和设置于截留格栅(31)外围的固定边框(32),所述固定边框(32)适于与所述第一基底(11)固定连接,所述截留格栅(31)适于对雨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截留。
9.一种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道路主体,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
所述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沿宽度方向设置于道路主体的至少其中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雨污水管路,所述雨污水管路与所述第二流道(23)连通。
CN202222834505.0U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Active CN218580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4505.0U CN218580391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4505.0U CN218580391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0391U true CN218580391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4505.0U Active CN218580391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0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42596U (zh) 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
CN211395233U (zh) 一种山区道路排水系统
CN111155627B (zh) 一种基于公路工程的多功能排水系统
KR100976852B1 (ko) 집수정
CN109797839A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KR100976851B1 (ko) 집수정
CN218580391U (zh) 一种复合型双层排水边沟及道路结构
CN211395892U (zh) 一种水利工程道路两旁的给排水系统
KR200405382Y1 (ko) 절ㆍ성토부면 노면에 적용되는 집수정 구조
KR100976853B1 (ko) 집수정
CN215887807U (zh) 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路面拦排水系统
CN216551987U (zh) 一种山区道路绿化边坡排水结构
KR200224137Y1 (ko) 이물질제거용 배수장치
CN212742816U (zh) 一种隐形生态道路排水沟
CN212335694U (zh) 一种一体化路缘石双过滤排水装置
CN209620225U (zh) 一种提篮式防堵易清理公路隧道路面排水篦子
CN208363241U (zh) 一种易清洁防堵排水沟结构
CN218060634U (zh) 一种解决杂物堆积问题的电缆沟过水槽
CN214613665U (zh) 一种公路涵洞结构
CN213805738U (zh) 一种园林用的排水结构
CN205347923U (zh) 一种自动截挡垃圾路缘排水系统
CN210766246U (zh) 一种公路工程排水渠
CN211143242U (zh) 一种防堵塞的市政集水井
CN213268078U (zh) 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柔性集储水敞口水窖
CN214737115U (zh) 一种水泥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