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8571U -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8571U
CN218578571U CN202222623773.8U CN202222623773U CN218578571U CN 218578571 U CN218578571 U CN 218578571U CN 202222623773 U CN202222623773 U CN 202222623773U CN 218578571 U CN218578571 U CN 218578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upright post
underframe
bolt
vehicl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37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连财
李卫锋
林振生
蔡春华
赵小西
卢金金
黄少东
常雨润
宋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co Shipping Specialized Carrie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co Shipping Specialized Carrie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co Shipping Specialized Carrie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co Shipping Specialized Carrier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8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8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包括底架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沿着底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底架上,支撑架包括两个立柱和连接于两个立柱之间的第一横梁,两个立柱沿着底架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底架上,两个立柱、底架和第一横梁形成车辆装卸口;两个立柱绕底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第一位置为所述立柱与底架相平行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立柱与底架相垂直的位置,当立柱位于第二位置时,通过该车辆装卸口可以方便地将车辆装载到底架上,也可以通过该车辆装卸口方便地将底架上的车辆进行卸货;而且,当立柱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将多个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堆叠放置在一起,减少了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放置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车辆出口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主要通过滚装船来运输汽车,在滚装船运力有限的情况下也可通过集装箱来运输车辆。但是由于集装箱为封闭的空间,其用于装载车辆的空间有限,且封闭的集装箱增加了车辆装载和卸货的难度;另外,由于集装箱的体积和形状是固定的,其限制了可运输车辆的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不仅方便了车辆的装在和卸货,而且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包括底架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沿着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立柱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第一横梁,两个立柱沿着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架上,两个所述立柱、所述底架和所述第一横梁形成车辆装卸口;两个所述立柱绕所述底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架相平行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架相垂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车道板,所述车道板包括与所述底架相连接的底板和两个连接于所述底板两端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架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第一弹性板、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底面相连接的第二弹性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弹性板垂直连接的第三弹性板,所述第三弹性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架;且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三弹性板呈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弹性板呈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弹性板相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具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弹性板的L形折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上对称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挂孔和/或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为第一加强板或加强杆。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顶面;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面低于所述立柱的底面;当所述立柱位于第二位置,位于下层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第一连接座连接位于上层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第二连接座,以将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层叠放置。
进一步地,当所述立柱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m-2.55m。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若干个第二横梁和两个纵梁,若干个第二横梁均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且所述连接座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横梁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卡口,当所述立柱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卡入两个对称设置所述卡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通过第一限位组件被限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插销和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销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一插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当所述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插销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插销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销沿所述纵梁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内侧,所述第二插接孔设置在第一横梁上;当所述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插销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通过第二限位组件被限制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三插销和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三插销沿所述纵梁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内侧,所述第三插接孔设置在立柱的底端;当所述立柱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插销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三插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的距离;所述纵梁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纵梁垂直连接的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连接的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纵梁的顶面和底面之间,所述第四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纵梁底面的外侧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两个所述立柱、所述底架和所述第一横梁形成车辆装卸口,当所述立柱位于第二位置时,通过该车辆装卸口可以方便地将车辆装载到所述底架上,也可以通过该车辆装卸口方便地将所述底架上的车辆进行卸货;而且,当所述立柱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将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堆叠放置在一起,减少了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放置空间。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立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多可以将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层叠起来,其不仅可以增加该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使用时被运输车辆的数量,而且还可以根据运输车辆的数量选择不同数量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层叠使用,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处于第二位置时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支撑架处于第一位置时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放置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架处于第二位置时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底架;11、第二横梁;12、纵梁;121、卡口;2、支撑架;21、立柱;22、第一横梁;23、车辆装卸口;3、铰链;4、车道板;41、底板;42、挡板;43、通孔;5、弹性支架;51、第一弹性板;52、第二弹性板;53、第三弹性板;54、限位板;61、挂孔;62、挂钩;7、第一加强件;81、第一连接座;82、第二连接座;9、第一插销;10、第三插销;11、第二加强件;111、第二加强板;112、第三加强板;113、第四加强板;11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包括底架1和两个支撑架2,两个所述支撑架2沿着所述底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所述支撑架2包括两个立柱21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21之间的第一横梁22,两个立柱21沿着所述底架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两个所述立柱21、所述底架1和所述第一横梁22形成车辆装卸口23;两个所述立柱21绕所述底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立柱21与所述底架1相平行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立柱21与所述底架1相垂直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架2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用于与现有的集装箱搬运装置相适配,参照图1,所述底架1的长度可以与两个所述支撑架2之间的距离相等。
由于所述支撑架2上设置有车辆装卸口23,当所述立柱21处于第二位置时,装载车辆时,可以使车辆通过该车辆装卸口23被装载至所述底架1上;卸载车辆时,也可以通过该车辆装卸口23使位于所述底架1上的车辆被卸载,相对于现有的不存在车辆装卸口23的支撑架2而言,在支撑架2上设置车辆装卸口23大大方便了车辆的装载和卸货。
而且,由于所述立柱21可以绕所述底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完成车辆的卸货后,参照图4,使所述支撑架2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此时可以将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堆叠放置,大大减少了多个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放置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架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架2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支撑架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架2处于使用状态。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通过铰链3铰接所述底架1,通过逆时针转动所述铰链3可以使得所述支撑架2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通过顺时针转动所述铰链3可以使得所述支撑架2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较为方便。
参照图1,所述底架1的顶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车道板4,所述车道板4包括与所述底架1相连接的底板41和两个连接于所述底板41两端的挡板42,由于两个所述挡板42连接于所述底板41的两侧,使得所述车道板4呈凵字形结构,当需要装载车辆时,可以使车辆只能沿着底板41的长度方向运动至底板41上;当车辆运动至底板41上后,两个所述挡板42还可以避免车辆在底板41的宽度方向发生移动,提高车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位于所述底板41上后的稳定性,所述底板4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43,一方面通过若干个均匀设置的通孔43可以增加车辆的轮胎与底板4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车辆位于底板41上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将通过绑绳穿过所述通孔43将车辆的轮胎捆绑在所述底板41上,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车辆位于底板41上后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6,所述底架1与所述立柱21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架5,所述弹性支架5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架1与所述立柱21之间的第一弹性板51、与所述第一弹性板51的底面相连接的第二弹性板52、以及与所述第二弹性板52垂直连接的第三弹性板53,所述第三弹性板5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架1;且所述第一弹性板51和所述第三弹性板53均呈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弹性板52呈弧形结构。
一方面,当所述立柱21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板51可以对所述立柱21施加一与其转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对所述立柱21提供一缓冲作用,可以避免所述立柱21转动过快而撞击所述底架1而对其产生损害;另一方面,当所述立柱2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板51将向所述立柱21施加一推力,以提高所述立柱2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稳定性。
而且,由于所述第二弹性板52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板51的底面,且所述第三弹性板53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板52与所述底架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板52和所述第三弹性板53可以对所述第一弹性板51提供支撑作用,以避免所述第一弹性板51被所述立柱21压坏。
为了避免所述第一弹性板51、所述第二弹性板52由于弹性过大而脱离,所述弹性支架5还包括限位板54,所述限位板5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弹性板53连接,所述限位板54的另一端具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弹性板51的L形折弯结构,从而通过所述限位板54可以将所述第一弹性板51和所述第二弹性板52固定在一起,以提高所述弹性支架5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参照图1-图5,所述底架1上对称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的挂孔61和/或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的挂钩62,该挂孔61上可以悬挂第一防护绳,当车辆被装载到所述底板41上后,将第一防护绳的一端悬挂在位于所述底架1的一端的所述挂孔61上,将第一防护绳的另一端悬挂在所述底架1另一端的所述挂孔61上,此时将车辆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绳与底板41之间,可以提高车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另外,该挂钩62上可以悬挂第二防护绳,当车辆被装载到所述底板41上后,将第二防护绳的一端悬挂在位于所述底架1的一端的所述挂钩62上,将第二防护绳的另一端旋管在所述底架1另一端的所述挂钩62上,此时将车辆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护绳与底板41之间,可以提高车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绳和所述第二防护绳为同一防护绳的不同区域,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防护绳,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而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第一防护绳和第二防护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挂孔61,另一端连接所述挂钩62,只需要实现将车辆限制于第一防护绳和底架1以及第二防护绳与底架1之间的目的即可,本实施例对第一防护绳、第二防护绳与挂孔61和挂钩6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所述立柱21与所述第一横梁2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7,所述第一加强件7为第一加强板或加强杆,当所述第一加强件7为第一加强板时,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与所述立柱21相连接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横梁22相连接的第二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且所述第三侧面为一平面或曲面;当所述第一加强件7为加强杆时,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立柱21和所述第一横梁22,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加强件7可以增加所述立柱21与所述第一横梁22连接位的机械轻度,以提高多个所述立柱21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层叠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照图1-图4,所述底架1包括若干个第二横梁11和两个纵梁12,若干个第二横梁11均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12之间,由于所述底架1由若干个第二横梁11和两个纵梁12拼接而成,其可以根据运输车辆的数量、宽度等选择不同长度和不同数量的第二横梁11、以及不同长度的纵梁12拼接形成所述底架1,以满足不同数量和不同尺寸的车辆运输需求,大大提高了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应用范围。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立柱2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81,且所述第一连接座81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横梁22的顶面;所述立柱2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座82,所述第二连接座82的底面低于所述立柱21的底面;当所述立柱21位于第二位置,位于下层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第一连接座81连接位于上层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第二连接座82,以将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层叠放置。
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8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82可以实现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层叠放置使用,提高了车辆运输的数量;另一方面,使所述第一连接座81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横梁22的顶面、且所述第二连接座82的底面低于所述立柱21的底面,大大方便了相邻两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层之间的连接与组装。
另外,当所述立柱2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座81的顶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座8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m-2.55m。
参照图1、图2和图4,所述纵梁12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卡口121,当所述立柱2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横梁22的两端分别卡入两个对称设置所述卡口121内,从而通过所述卡口121不仅增加了所述立柱21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稳定性,还可以确保当所述立柱21位于第一位置时,其高度不高于所述底架1的高度,进而当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堆叠放置时,位于下层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不会对位于上层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产生干涉,以提高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堆叠放置时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所述立柱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稳定性,所述立柱21通过第一限位组件被限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插销9和第一插接孔(图未示),所述第一插销9沿所述纵梁12的长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12的外侧,所述第一插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22上;当所述立柱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插销9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孔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插销9和所述第一插接孔的配合实现所述立柱21在所述第二横梁11宽度方向的限位。
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立柱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插销(图未示)2和第二插接孔(图未示),所述第二插销(图未示)2沿所述纵梁12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12的内侧,所述第二插接孔设置在第一横梁22上;当所述立柱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插销(图未示)2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接孔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二插销(图未示)2和所述第二插接孔的配合实现所述立柱21在所述第二横梁11长度方向的限位。
另外,由于所述第二插销(图未示)2设置在所述纵梁12的内侧,其可以避免所述第二插销(图未示)2外露于所述纵梁12的外侧而对相邻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产生干涉。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立柱21通过第二限位组件被限制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三插销10和第三插接孔(图未示),所述第三插销10沿所述纵梁12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12的内侧,所述第三插接孔设置在立柱21的底端;当所述立柱2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插销10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三插接孔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三插销10和所述第三插接孔的配合实现了所述立柱21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参照图7,所述纵梁12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支撑架2之间的距离,其可以使得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具有更长的装载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纵梁12端部的机械强度,所述纵梁12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二加强件11,所述第二加强件11包括与所述纵梁12垂直连接的第二加强板111、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11垂直连接的第三加强板112和第四加强板113,所述第三加强板112位于所述纵梁12的顶面和底面之间,所述第四加强113板连接于所述纵梁12底面的外侧面上。
由于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使用时往往是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并排同时使用,此时相邻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第二加强板111和所述第三加强板112分别相互接抵接,其可以将相邻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之间作用力传输至装载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船舶舱内的舱壁上,以增加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使用时的稳定性。而且,通过所述第四加强板113还可以增加所述底架1底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文地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汇总,所述第二加强板111和所述第三加强板112均设置有安装孔114,通过将挂钩等悬挂架连接在该安装孔114中以实现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位置的固定。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包括底架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沿着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立柱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第一横梁,两个立柱沿着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架上,两个所述立柱、所述底架和所述第一横梁形成车辆装卸口;两个所述立柱绕所述底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架相平行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架相垂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车道板,所述车道板包括与所述底架相连接的底板和两个连接于所述底板两端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架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第一弹性板、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底面相连接的第二弹性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弹性板垂直连接的第三弹性板,所述第三弹性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架;且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三弹性板均呈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弹性板呈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弹性板相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具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弹性板的L形折弯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对称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挂孔和/或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挂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为第一加强板或加强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顶面;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面低于所述立柱的底面;当所述立柱位于第二位置,位于下层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第一连接座连接位于上层的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的第二连接座,以将多个所述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层叠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立柱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m-2.55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若干个第二横梁和两个纵梁,若干个第二横梁均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卡口,当所述立柱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卡入两个对称设置所述卡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通过第一限位组件被限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插销和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销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一插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当所述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插销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插销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销沿所述纵梁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内侧,所述第二插接孔设置在第一横梁上;当所述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插销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通过第二限位组件被限制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三插销和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三插销沿所述纵梁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内侧,所述第三插接孔设置在立柱的底端;当所述立柱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插销的插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三插接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的距离;所述纵梁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纵梁垂直连接的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连接的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纵梁的顶面和底面之间,所述第四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纵梁底面的外侧面上。
CN202222623773.8U 2022-07-22 2022-09-30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Active CN2185785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54035 2022-07-22
CN202221885403 2022-07-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8571U true CN218578571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3773.8U Active CN218578571U (zh) 2022-07-22 2022-09-30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85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641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641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3442B1 (en) Foldable container for vehicles
EP2247515B1 (en) Container
CN218578571U (zh)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EP2374743A1 (en) Quay-wall system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tainers, mobile harbor and transporting device for use therein
US7874053B2 (en) Door converter assembly for storage containers
MX2014009590A (es) Contenedor.
WO2018121714A1 (zh) 运车架
JPH0228423A (ja) 自動車積載用ラックおよびコンテナ内へ自動車を積載する方法
EP3901065A1 (en) Foldable container having corner locking structure
CN115817972A (zh) 电池运输包装
CN201287921Y (zh) 运输轿车的台架集装箱
CN207844337U (zh) 集装箱散货装卸平台
CN117465847A (zh) 一种可折叠的车辆运输架
CN114852543A (zh) 一种用于装载加固运输货物的平台箱
EP3901061B1 (en) Foldable container
CN2622113Y (zh) 一种特殊折叠式集装箱
CN210363523U (zh) 货车升降装载平台
CN207932246U (zh) 后支柱总成摆放转运工装
CN110254332A (zh) 货车升降装载平台
CN216510439U (zh) 一种用于桁架式臂杆运输的工装
CN219134818U (zh) 一种折叠式的车辆运输架
CN220375347U (zh) 可变式海运运输通用货架
CN212123263U (zh) 一种车身吊具吊具臂存放运输架
CN217673227U (zh) 应用于直升机的重型货物运输装置
EP3901063A1 (en) Container fold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