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2029U -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2029U
CN218572029U CN202222585711.2U CN202222585711U CN218572029U CN 218572029 U CN218572029 U CN 218572029U CN 202222585711 U CN202222585711 U CN 202222585711U CN 218572029 U CN218572029 U CN 218572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assembly
cavity
resonant cavity
exhaus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57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
张振威
刘建业
梁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57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72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2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2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所述排气组件内形成有排气通道以及设于所述排气通道外侧的共振腔,所述排气组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排气通道设有相连通的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排气通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共振腔的通气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烹饪器具排气时的噪音。

Description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诸如破壁机等烹饪器具在料理食物的过程中,多会为食物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内气体膨胀,使得内部气压大于大气压,为了避免出现食物喷出等异常,则需要增加一个排气组件以在烹饪过程排出气体降低内部气压,常见的烹饪器具中使用直通式排气阀,但这种排气阀在内部气压较大排气时容易产生啸叫声,导致排气过程噪音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旨在降低烹饪器具排气时产生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内形成有排气通道以及设于所述排气通道外侧的共振腔,所述排气组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排气通道设有相连通的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排气通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共振腔的通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气孔,两个所述通气孔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布以分别形成排气孔和回流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共振腔包括相连通的收缩腔和扩张腔,所述扩张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收缩腔的截面积,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收缩腔连通,所述回流孔与所述扩张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共振腔沿所述排气通道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所述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沿所述排气通道的周向间隔排布;
和/或,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所述回流孔,多个所述回流孔沿所述排气通道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和所述回流孔均开设于所述扩张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扩张段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扩张段沿所述排气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排气孔和所述回流孔分别与两个所述扩张段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沿所述排气组件的高度方向直线延伸;
和/或,所述排气通道设于所述排气组件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所述共振腔,所述壳体的顶壁开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壁开设有所述进气口;和
内筒,所述内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内筒内形成有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内筒的侧壁开设有所述通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开设有所述出气口;和
下盖,所述下盖扣合连接于所述上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围合形成共振腔,所述内筒夹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横截面为圆形;
和/或,所述下盖的侧周壁设有扣槽,所述上盖的内侧壁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扣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壁凸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内形成收缩腔,所述插接部上方形成扩张腔,所述收缩腔和所述扩张腔连通形成所述共振腔;
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底壁,部分所述内筒插设于所述收缩腔中,所述内筒沿气流方向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扩张腔和所述收缩腔的两个所述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盖体组件,应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和如前任一项中所述的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装设于所述盖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如前所述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盖合于所述器具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排气组件中的排气通道包括扩张段和收缩段,使得排气通道的截面突然扩张或减小,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在排气通道流动时,由于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突变,导致排气通道中的气体密度变化,从而使得排气通道中声波阻抗随之突变,使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在管道内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导致声波能量耗损,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排气通道的外侧设置共振腔,并使得共振腔与排气通道之间通过通气孔连通,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从进气口进入排气通道之后,在声波作用下通气孔处的空气柱与孔壁摩擦转化为热能而耗散,以此消耗声能;同时,通气孔处与共振腔内的空气构成共振系统,部分声波在连通排气通道的共振腔内产生共振,而共振腔具有固有频率,从而当各种频率的声波从进气口进入排气通道之后,排气通道内与共振腔同频的声波产生共振被抑制无法从出气口传出,进一步达到消声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和气流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烹饪器具 115a 扩张腔
100 盖体组件 115b 收缩腔
10 排气组件 117 进气口
11 壳体 119 出气口
111 上盖 13 内筒
111a 顶板 131 排气通道
111b 上侧板 131a 扩张段
111c 卡扣 131b 收缩段
113 下盖 133 通气孔
113a 底板 133a 排气孔
113b 下侧板 133b 回流孔
113c 扣槽 30 盖体
113d 插接部 300 器具本体
115 共振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气组件10。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10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31以及设于所述排气通道131外侧的共振腔115,所述排气组件10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通道131的进气口117和出气口119;
所述排气通道131设有相连通的扩张段131a和收缩段131b,所述排气通道13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共振腔115的通气孔133。
本申请提出的排气组件10,应用在烹饪器具1的盖体30中,可在烹饪器具1烹饪排气过程降低排气噪音。具体地,排气组件10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31,同时排气组件10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131和外界环境的进气口117和出气口119,当排气组件10设置在盖体30并应用于烹饪器具1时,排气组件10的进气口117与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相连通,使得烹饪腔内的蒸汽等气体可以进入排气通道131内,进一步的,排气通道131的截面积沿气体流通方向存在突变,可以是使得排气通道131的截面突然扩张也可以是突然缩小,以截面变化位置为突变段,此时,若突变段为扩张段131a,此时气体进入突变段时便会扩张以填充突变段,一方面,气体进入突变段后密度减小,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另一方面,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突变段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若突变段为收缩段131b,此时,气体和声波会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产生改变,此过程中,部分气体和声波也会直接传递至排气通道131的内壁上产生反射,使得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在反射时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通道131中可以设置多个扩张段131a和/或多个收缩段131b,使得气体携带声波经过多次能量损耗过程,起到较好的消声目的。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排气组件10内设置有共振腔115,共振腔115与排气通道131之间通过通气孔133连通,此时,当气体携带声波进入排气通道131时,由于声波能量的压迫,便会使得通气孔133处的空气柱产生共振,使得空气柱与通气孔133的孔壁摩擦产生热能而耗散,从而可以消耗部分声波能量,起到消声目的。同时,通气孔133和共振腔115内的空气组成共振系统,使得共振腔115内的空气振动,而共振腔115振动时具有固定频率,继而当各种频率的声波进入排气通道131时,与共振腔115同频的声波产生共振而被抑制,无法从出气口119传出,其他频率的声波在经过突变段的反射和干涉作用后传出,从而起到较好的消声作用。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排气组件10中的排气通道131包括扩张段131a和收缩段131b,使得排气通道131的截面突然扩张或减小,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在排气通道131流动时,由于排气通道131的横截面积突变,导致排气通道131中的气体密度变化,从而使得排气通道131中声波阻抗随之突变,使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在管道内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导致声波能量耗损,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排气通道131的外侧设置共振腔115,并使得共振腔115与排气通道131之间通过通气孔133连通,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从进气口117进入排气通道131之后,在声波作用下通气孔133处的空气柱与孔壁摩擦转化为热能而耗散,以此消耗声能;同时,通气孔133处与共振腔115内的空气构成共振系统,部分声波在连通排气通道131的共振腔115内产生共振,而共振腔115具有固有频率,从而当各种频率的声波从进气口117进入排气通道131之后,排气通道131内与共振腔115同频的声波产生共振被抑制无法从出气口119传出,进一步达到消声目的。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131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气孔133,两个所述通气孔133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布以分别形成排气孔133a和回流孔133b。
本实施例中,使得排气通道13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气孔133,如此设置,使得排气通道131和共振腔115之间形成流动路径,以沿气体流向在前的通气孔133为排气孔133a,在后的通气孔133为回流孔133b,当气体携带声波进入排气通道131时,部分气体和声波便会从排气孔133a流入共振腔115中,并在排气孔133a和共振腔115内振动损耗部分能量,继而流入共振腔115内的部分气体和声波从回流孔133b流向排气通道131中,如此设置,使得气体和声波在排气孔133a、共振腔115以及回流孔133b中流动且共振,与排气孔133a的孔壁、共振腔115的腔壁以及回流孔133b的孔壁摩擦产生热量并损耗,以此可以更好的损耗声能起到消声作用。
同时,由于气体携带声波流动,当气体和声波从排气通道131进入共振腔115时,排气通道131和排气孔133a之间、排气孔133a和共振腔115之间、共振腔115和回流孔133b之间以及回流孔133b和排气通道131之间均存在截面突变,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在从排气通道131流向共振腔115以及回流排气通道131的过程中因截面突变导致声波阻抗随之突变,使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在管道内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导致声波能量耗损,进一步起到消声目的,优化消声效果。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振腔115包括相连通的收缩腔115b和扩张腔115a,所述扩张腔115a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收缩腔115b的截面积,所述排气孔133a与所述收缩腔115b连通,所述回流孔133b与所述扩张腔115a连通。
本实施例中,共振腔115包括两段,即截面积较小的收缩腔115b和截面积较大的扩张腔115a,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从排气通道131进入共振腔115时,随气体流动方向,共振腔115内也存在截面突然扩张的情况,此时,当气体携带声波流出插接部113d后,气体密度减小导致声波阻抗突变,使得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在共振腔115内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使得声波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也即,本实施例中,当气体携带声波进入共振腔115后,既可以损耗声波能量,又可以因共振抑制排气通道131内同频的声波,使得声波不会从出气口119向外流出,有效地起到消声目的。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的底壁凸设有插接部113d,所述插接部113d内形成收缩腔115b,所述插接部113d上方形成扩张腔115a,所述收缩腔115b和所述扩张腔115a连通形成所述共振腔115;
所述进气口117开设于所述插接部113d的底壁,部分所述内筒插设于所述收缩腔115b中,所述内筒沿气流方向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扩张腔115a和所述收缩腔115b的两个所述通气孔133。
可以理解的,排气组件10多装设在盖体30上应用于烹饪器具1中,此时,在壳体11的外底壁凸设插接部113d,可以提高排气组件10和盖体3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气密性。同时使得插接部113d内形成空腔,将进气口117开设在插接部113d上,以使得进气口117与烹饪器具1的器具本体300之间通过插接部113d对位导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部分内筒13插设在插接部113d内,并与插接部113d的内壁间隔设置,使得内筒13与插接部113d的内壁之间形成共振腔115的一部分,且插设在插接部113d的部分内筒13侧壁开设有两个通气孔133中的排气孔133a;可以理解的,此时共振腔115包括两段,即插接部113d内截面较小的一段以及插接部113d上方截面较大的一段,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从排气通道131进入共振腔115时,随气体流动方向,共振腔115内也存在截面突然扩张的情况,此时,当气体携带声波流出插接部113d后,气体密度减小导致声波阻抗突变,使得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在共振腔115内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使得声波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也即,本实施例中,当气体携带声波进入共振腔115后,既可以损耗声波能量,又可以因共振抑制排气通道131内同频的声波,使得声波不会从出气口119向外流出,有效地起到消声目的。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振腔115沿所述排气通道131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排气通道131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所述排气孔133a,多个所述排气孔133a沿所述排气通道131的周向间隔排布;
和/或,所述排气通道131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所述回流孔133b,多个所述回流孔133b沿所述排气通道131的周向间隔排布。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共振腔115的设置旨在通过共振腔115内与排气通道131内的声波共振,抑制排气通道131中与共振腔115同频的声波,使该部分声波不能向外传递;并使得连通共振腔115和排气通道131的通气孔133中的空气柱振动与孔壁摩擦产生热量并损耗,同样可以损耗部分声能,起到消声作用。本实施例中,使得共振腔115环绕排气通道131设置,此时,共振腔115内空气振动时更容易驱使排气通道131内所有同频的声波振动,从而抑制该部分声波使其无法传出。进一步地,多个回流孔133b和/或多个排气孔133a沿周向间隔排布,既可以在气体流动过程中同时驱使排气通道131四周的腔共振,也增大了排气孔133a和回流孔133b的数量,使得多个回流孔133b和多个排气孔133a内的空气柱振动与孔壁摩擦产生热能并损耗,增加了声能的损耗,提高了声能的损耗效率,优化消声效果。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133a和所述回流孔133b均开设于所述扩张段131a。
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131内包括相连通的收缩段131b和扩张段131a,使得扩张段131a的截面大于收缩段131b的截面,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从收缩段131b进入扩张段131a时,通道截面扩张使得气体密度下降,导致声波阻抗增大,使得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另一方面,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扩张段131a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当气体从扩张段131a流入收缩段131b时,通道截面缩小,此时,气体和声波会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产生改变,此过程中,部分气体和声波也会直接传递至收缩段131b的内壁上产生反射,使得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在反射时部分损耗,同时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使得排气孔133a和回流孔133b均开设在扩张段131a的内壁上,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共振腔115的设置旨在通过共振腔115内与排气通道131内的声波共振,抑制排气通道131中与共振腔115同频的声波,使该部分声波不能向外传递;并使得连通共振腔115和排气通道131的通气孔133中的空气柱振动与孔壁摩擦产生热量并损耗,同样可以损耗部分声能,起到消声作用。将通气孔133开设在扩张段131a上,可以使得气体从扩张腔115a流向通气孔133时通路截面突然收缩从而导致部分能量损耗,提高消声作用。
本实施例中,可以使排气孔133a和回流孔133b开设于同一扩张段131a的内壁,仅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布,也可如下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扩张段131a分别连通排气孔133a和回流孔133b,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张段131a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扩张段131a沿所述排气通道1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排气孔133a和所述回流孔133b分别与两个所述扩张段131a连通。
本实施例中,使得排气通道13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扩张段131a,此时,气体携带声波在流动过程中可以经过多次截面突变的情况,增大了声波能量损耗,提高消声目的。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扩张段131a的内壁均开设有所述通气孔133。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使得每一扩张段131a上均开设有两个通气孔133,如此设置,使得排气通道131和共振腔115之间形成流动路径,以沿气体流向在前的通气孔133为排气孔133a,在后的通气孔133为回流孔133b,当气体携带声波进入排气通道131时,部分气体和声波便会从排气孔133a流入共振腔115中,并在排气孔133a和共振腔115内振动损耗部分能量,继而流入共振腔115内的部分气体和声波从回流孔133b流向排气通道131中,如此设置,使得气体和声波在排气孔133a、共振腔115以及回流孔133b中流动且共振,与排气孔133a的孔壁、共振腔115的腔壁以及回流孔133b的孔壁摩擦产生热量并损耗,以此可以更好的损耗声能起到消声作用。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131沿所述排气组件10的高度方向直线延伸。
如此设置,使得排气组件10内部结构简洁,便于清洁排气通道131,避免排气通道131堵塞,提高排气通道131的清洁便捷性。
所述排气通道131设于所述排气组件10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如此设置,使得共振腔115环绕排气通道131设置,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10包括:
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形成有所述共振腔115,所述壳体11的顶壁开设有所述出气口119,所述壳体11的底壁开设有所述进气口117;和
内筒13,所述内筒13设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内筒13内形成有所述排气通道131,所述排气通道131沿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气口117和所述出气口119,所述内筒13的侧壁开设有所述通气孔133。
本实施例中,排气组件10包括壳体11和设于壳体11内的内筒13,壳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以及设于顶壁和底壁之间沿周向环绕设置的侧壁,壳体11顶壁和底壁的外轮廓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盖体组件100的结构以及连接结构等,可以是圆形、矩形、多边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内筒13设置在壳体11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并分别与顶壁和底壁抵接,内筒13内部形成有前述排气通道131,排气通道131沿内筒13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排气通道131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1底壁的进气口117和壳体11顶壁的出气口119连通,内筒13与壳体11的内侧壁间隔设置从而在内筒13和壳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前述共振腔115,内筒13的侧壁开设有所述通气孔133。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包括:
上盖111,所述上盖111开设有所述出气口119;和
下盖113,所述下盖113扣合连接于所述上盖111,所述上盖111和所述下盖113围合形成共振腔115,所述内筒13夹设于所述上盖111和所述下盖113之间。
本实施例中,使得壳体1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111和下盖113,此时,使得下盖113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导风筋条凸设在下盖113的内底壁中,上盖111盖合在下盖113上并与导风筋条抵接;如此设置,用户可以拆除上盖111对排气组件10内的共振腔115和排气通道131进行清洁,避免排气通道131堵塞,使得用户清洗排气组件10更加方便,提高排气组件10的使用寿命。
其中,上盖111和下盖1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使得所述上盖111的一侧边转动连接于所述下盖113,另一侧边扣合连接于所述下盖113。也即,采用转动卡合的方式,将上盖111和下盖113连接在一起。在清洗时,先将扣合的侧边开启,然后转动上盖111或下盖113,即可清洗该排气组件10内的排气通道131。
或者,使得所述上盖111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下盖113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于所述第二卡扣部,将所述上盖111扣合连接于所述下盖113。也即,只是采用卡扣111c连接的方式,将上盖111和下盖113连接。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结构可采用扣槽113c和翻边的结构,也可采用扣钩和扣位的方式。在清洗时,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分离即可将上盖111与下盖113打开,进而清洗排气通道131。
或者,使得所述上盖111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下盖113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吸,将所述上盖111与所述下盖113连接。也即,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将上盖111与下盖113可拆卸连接。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螺钉连接、插拔式连接等,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11包括顶板111a和沿所述顶板111a周向环绕设置的上侧板111b,所述下盖113包括底板113a和沿所述底板113a周向环绕设置的下侧板113b,以使所述上盖111和所述下盖113均形成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使得上盖111和下盖113相互套合从而围合形成排气腔,此时,导风筋条凸设于底板113a并与顶板111a抵接,从而将烹饪腔分隔形成排气通道131。上盖111和下盖113的设置形式,增大了上盖111和下盖113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了壳体11的气密性,避免气体从上盖111和下盖113的连接位置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11和所述下盖113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施例中,上盖111和下盖11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如此设置,使得共振腔115的截面为圆形,当气体携带声波流经共振腔115时,可以在共振腔115内形成涡流,延长气流路径和时间,使得气体与共振腔115腔壁之间摩擦时间延长,所产生的热能增多,以此增大声波能量的损耗,优化消声效果。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盖113的侧周壁设有扣槽113c,所述上盖111的内侧壁设有卡扣111c,所述卡扣111c扣接于所述扣槽113c。
本实施例中,上盖111和下盖113之间通过卡扣111c和扣槽113c的扣接配合进行连接,其中卡扣111c设于上盖111的上侧板111b的内侧壁,扣槽113c开设在下盖113的下侧板113b的外侧壁,当上盖111和下盖113相互扣接时,卡扣111c卡摄于扣槽113c中,即使得上盖111和下盖113连接,且得以将卡扣111c和扣槽113c隐藏,避免连接位置外漏导致用户不慎开启壳体11而漏气无法起到消声作用。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30和如前任一项中所述的排气组件10。该盖体组件100多应用在烹饪器具1中,用于封闭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以使烹饪腔形成相对密闭的烹饪环境,可以避免烹饪腔内的食物溢出,对于部分烹饪器具1例如压力锅也可以提高对食物的烹饪效果,使得食物更快熟化。具体地,烹饪器具1一般包括器具本体300,器具本体300内设有容置食物的烹饪腔,使得盖体组件100的盖体30盖合在器具本体300上,并封盖烹饪腔的开口以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烹饪腔室;盖体30上设置有排气组件10,一般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盖体组件100的清洁。
排气组件10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31,同时排气组件10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131和外界环境的进气口117和出气口119,当排气组件10设置在盖体30并应用于烹饪器具1时,排气组件10的进气口117与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相连通,使得烹饪腔内的蒸汽等气体可以进入排气通道131内,进一步的,排气通道131的截面积沿气体流通方向存在突变,以截面变化位置为突变段,此时,若突变段为截面突然增大,此时气体进入突变段时便会扩张以填充突变段,一方面,气体进入突变段后密度减小,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另一方面,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突变段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若突变段为截面突然变小,此时,气体和声波会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产生改变,此过程中,部分气体和声波也会直接传递至排气通道131的内壁上产生反射,使得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在反射时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排气组件10内设置有共振腔115,共振腔115与排气通道131之间通过通气孔133连通,此时,当气体携带声波进入排气通道131时,由于声波能量的压迫,便会使得通气孔133处的空气柱产生共振,使得空气柱与通气孔133的孔壁摩擦产生热能而耗散,从而可以消耗部分声波能量,起到消声目的。同时,通气孔133和共振腔115内的空气组成共振系统,使得共振腔115内的空气振动,而共振腔115振动时具有固定频率,继而当各种频率的声波进入排气通道131时,与共振腔115同频的声波产生共振而被抑制,无法从出气口119传出,其他频率的声波在经过突变段的反射和干涉作用后传出,从而起到较好的消声作用。
由于本申请提出的盖体组件100应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1,包括器具本体300和如前所述的盖体组件100。该烹饪器具1可为电压力锅、电饭煲、破壁机、榨汁机或者豆浆机等。以破壁机为例,该破壁机一般包括器具本体300和盖体组件100,器具本体300内设有容置食物的烹饪腔。该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30,该盖体30盖合于器具本体300,并封盖烹饪腔的开口以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烹饪腔室。为了在料理食物的过程中或料理食物完毕后将烹饪腔内的气体排出,该盖体组件100上设置有排气组件10,该排气组件10设于盖体30,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排气组件10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31,同时排气组件10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131和外界环境的进气口117和出气口119,当排气组件10设置在盖体30并应用于烹饪器具1时,排气组件10的进气口117与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相连通,使得烹饪腔内的蒸汽等气体可以进入排气通道131内,进一步的,排气通道131的截面积沿气体流通方向存在突变,以截面变化位置为突变段,此时,若突变段为截面突然增大,此时气体进入突变段时便会扩张以填充突变段,一方面,气体进入突变段后密度减小,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另一方面,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突变段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若突变段为截面突然变小,此时,气体和声波会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产生改变,此过程中,部分气体和声波也会直接传递至排气通道131的内壁上产生反射,使得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在反射时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排气组件10内设置有共振腔115,共振腔115与排气通道131之间通过通气孔133连通,此时,当气体携带声波进入排气通道131时,由于声波能量的压迫,便会使得通气孔133处的空气柱产生共振,使得空气柱与通气孔133的孔壁摩擦产生热能而耗散,从而可以消耗部分声波能量,起到消声目的。同时,通气孔133和共振腔115内的空气组成共振系统,使得共振腔115内的空气振动,而共振腔115振动时具有固定频率,继而当各种频率的声波进入排气通道131时,与共振腔115同频的声波产生共振而被抑制,无法从出气口119传出,其他频率的声波在经过突变段的反射和干涉作用后传出,从而起到较好的消声作用。
由于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1应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内形成有排气通道以及设于所述排气通道外侧的共振腔,所述排气组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排气通道设有相连通的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排气通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共振腔的通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气孔,两个所述通气孔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布以分别形成排气孔和回流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包括相连通的收缩腔和扩张腔,所述扩张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收缩腔的截面积,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收缩腔连通,所述回流孔与所述扩张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沿所述排气通道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所述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沿所述排气通道的周向间隔排布;
和/或,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所述回流孔,多个所述回流孔沿所述排气通道的周向间隔排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和所述回流孔均开设于所述扩张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扩张段沿所述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排气孔和所述回流孔分别与两个所述扩张段连通。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沿所述排气组件的高度方向直线延伸;
和/或,所述排气通道设于所述排气组件的中部。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所述共振腔,所述壳体的顶壁开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壁开设有所述进气口;和
内筒,所述内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内筒内形成有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内筒的侧壁开设有所述通气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开设有所述出气口;和
下盖,所述下盖扣合连接于所述上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围合形成共振腔,所述内筒夹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横截面为圆形;
和/或,所述下盖的侧周壁设有扣槽,所述上盖的内侧壁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扣槽。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凸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内形成收缩腔,所述插接部上方形成扩张腔,所述收缩腔和所述扩张腔连通形成所述共振腔;
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底壁,部分所述内筒插设于所述收缩腔中,所述内筒沿气流方向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扩张腔和所述收缩腔的两个所述通气孔。
12.一种盖体组件,应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装设于所述盖体。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器具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盖合于所述器具本体。
CN202222585711.2U 2022-09-27 2022-09-27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572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5711.2U CN218572029U (zh) 2022-09-27 2022-09-27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5711.2U CN218572029U (zh) 2022-09-27 2022-09-27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2029U true CN218572029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5711.2U Active CN218572029U (zh) 2022-09-27 2022-09-27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2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2271974A (ja) 冷凍コンプレツサ
WO2021208427A1 (zh) 冰箱
CN218572029U (zh)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12177887B (zh) 排气消音结构及压缩机
CN111765690A (zh) 冰箱
CN111979705B (zh)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08926266B (zh) 消音盖、杯盖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209863470U (zh) 烹饪器具的消音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8074583U (zh)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13757124B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8253716B (zh) 密封件、真空组件及冰箱
CN216167027U (zh) 料理机
WO2023060880A1 (zh) 降噪装置、底座、盖体和料理机
CN217510057U (zh) 附件及头发护理设备
CN216167039U (zh) 盖体和料理机
CN210902703U (zh) 机座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CN114098257A (zh) 附件及头发护理设备
CN210637206U (zh) 一种排气消音器、压缩机和电器
CN218074584U (zh)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11765693A (zh) 冰箱
CN217337681U (zh) 附件及头发护理设备
CN212615238U (zh) 蒸煮设备及其消音组件
GB2400145A (en) Double shell structure for air pumps
CN211299641U (zh) 食物料理机
CN218038567U (zh)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