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4583U -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74583U CN218074583U CN202222585918.XU CN202222585918U CN218074583U CN 218074583 U CN218074583 U CN 218074583U CN 202222585918 U CN202222585918 U CN 202222585918U CN 218074583 U CN218074583 U CN 2180745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 air
- air inlet
- assembly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所述排气组件内形成有排气通道和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室,所述排气组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室,所述排气通道沿气流方向设有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收缩段交替连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烹饪器具排气时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诸如破壁机等烹饪器具在料理食物的过程中,多会为食物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内气体膨胀,使得内部气压大于大气压,为了避免出现食物喷出等异常,则需要增加一个排气组件以在烹饪过程排出气体降低内部气压,常见的烹饪器具中使用直通式排气阀,但这种排气阀在内部气压较大排气时容易产生啸叫声,导致排气过程噪音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旨在降低烹饪器具排气时产生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内形成有排气通道和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室,所述排气组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室,所述排气通道沿气流方向设有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收缩段交替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凹设有扩张室以形成所述扩张段;
和/或,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凸设有消声部以形成所述收缩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沿所述进气室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排气通道远离所述进气室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相邻且连通的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所述第一环形风道连通所述进气室,所述第二环形通道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环形风道与所述进气室之间形成第一过气口,所述第二环形风道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之间形成第二过气口,所述第一过气口和所述第二过气口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气口和第二过气口沿所述排气组件的周向错位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开设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底壁,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周缘;和
导风筋条,所述导风筋条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并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导风筋条自所述底壁的中部向外缘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以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腔分隔为所述进气室和所述排气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
上盖;和
下盖,所述下盖扣合连接于所述上盖,所述导风筋条凸设于所述下盖的内底壁,所述上盖和下盖以及所述导风筋条围合形成所述进气室和所述排气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横截面为圆形;
和/或,所述进气室的横截面为圆形;
和/或,所述进气室设于所述外壳的中心区域;
和/或,所述下盖的侧周壁设有扣槽,所述上盖的内侧壁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扣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底壁凸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内呈中空结构,并与所述进气室连通,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底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盖体组件,应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和如前任一项中所述的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装设于所述盖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前所述的盖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排气组件中的排气通道包括扩张段和收缩段,使得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突然扩张或减小,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在排气通道流动时,由于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突变,导致排气通道中的气体密度变化,从而使得排气通道中声波阻抗随之突变,使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在管道内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导致声波能量耗损,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排气组件移除上盖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气组件10。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10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7和连通所述排气通道17的进气室15,所述排气组件10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通道17的进气口115和出气口117;所述进气口115连通所述进气室15,所述排气通道17沿气流方向设有扩张段171和收缩段173,所述扩张段171与所述收缩段173交替连通。
本申请提出的排气组件10,应用在烹饪器具1的盖体30中,可在烹饪器具1烹饪排气过程降低排气噪音。具体地,排气组件10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7,同时排气组件10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17和外界环境的进气口115和出气口 117,当排气组件10设置在盖体30并应用于烹饪器具1时,排气组件10的进气口115与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相连通,使得烹饪腔内的蒸汽等气体可以进入排气通道17内,进一步的,排气通道17的截面积沿气体流通方向存在突变,以截面变化位置为突变段,此时,若突变段为扩张段171,此时气体进入扩张段171时便会扩张以填充扩张段171,一方面,气体进入突变段后密度减小,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另一方面,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扩张段171 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若突变段为收缩段173,此时,气体和声波会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产生改变,此过程中,部分气体和声波也会直接传递至收缩段173的内壁上产生反射,使得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在反射时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
此时,可以将突变段设置在排气通道17的末端,也即使得气体携带声波进入突变段后便直接从出气口117排出,此时气体和声波便只经过上述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当然,可以使得突变段设置在排气通道17的中部,此时将突变段之前的排气通道17定义为进气通道,突变段之后的排气通道17为出气通道,此时,气体携带声波从进气通道进入突变段后会经历上述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而在突变段进入出气通道时,由于突变段向出气通道也是截面突然增大或变小的过程,因此,气体携带声波从突变段进入出气通道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能量损耗,得以进一步起到消声目的,提高消声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通道17中可以设置多个扩张室131和/或多个消声部133,使得气体携带声波经过多次能量损耗过程,起到较好的消声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17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设置为大致水平的螺旋通道,还可以是设置为往复折弯通道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排气通道17的截面大小产生突变,可以是使得排气通道17的内壁向外扩张使截面增大,也可以是在排气通道17 中填充阻挡件使截面减小。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排气组件10中的排气通道17分为至少两段,使得相邻两段排气通道17中,位于在后的排气通道 17的横截面积相对于在前的排气通道17的横截面积突然扩张或减小,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在排气通道17流动时,由于排气通道17的横截面积突变,导致排气通道17中的气体密度变化,从而使得排气通道17中声波阻抗随之突变,使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在管道内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导致声波能量耗损,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17的内壁凹设有扩张室131以形成所述扩张段171。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旨在使得排气通道17的截面大小突变以使声波阻抗突变从而使得声波因反射、干涉等问题损耗声波能量,起到消音目的。本实施例使得排气通道17的内壁凹设有扩张室131,以使排气通道17的截面大小在扩张室131位置突然增大,如此设置,以扩张室131所在位置为突变段,此时,气体进入突变段时便会扩张以填充突变段,一方面,气体进入突变段后密度减小,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另一方面,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突变段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此时,可以将突变段设置为排气通道17的最后一段,即气体和声波进入突变段后便直接从出气口117排出,也即声波和气体会在突变段内损耗部分能量后排出,起到消声目的。再进一步地,当突变段设置在整段排气通道17的中部时,气体和声波会从突变段流入下一段排气通道17,此时,排气通道17的截面大小突然变小,气体和声波会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在突变段流出之后产生第二次改变,此过程中,部分气体和声波也会直接传递至排气通道17的内壁上产生反射,使得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在反射时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进一步起到消声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张室13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槽侧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槽侧壁的槽底壁。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旨在使得声波因反射、干涉等问题损耗声波能量,起到消音目的。本实施例中,将扩张室131设置为凹槽结构,其具有沿气流方向大致相对设置的两个槽侧壁,两个槽侧壁可以不完全平行,存在一定的夹角,扩张室131还具有连接两个槽侧壁的槽底壁,避免排气通道17泄漏。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进入扩张室131所在的突变段时,气体和声波扩散时便会冲击在槽底壁和槽侧壁上,形成多次反射和干涉,相较于弧形凹槽,增加了反射面,从而可以增加气体和声波因反射和干涉导致的能量损耗次数,增大能量损耗,更好的起到消声目的。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17的内壁凸设有消声部133以形成所述收缩段173。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旨在使得排气通道17的截面大小突变以使声波阻抗突变从而使得声波因反射、干涉等问题损耗声波能量,起到消音目的。本实施例在排气通道17中设置消声部133,此时,便会使得排气通道17 在设置有消声部133的位置截面突然变小形成收缩段173,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改变,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收缩段173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此时,可以将消声部133设置在排气通道17的最后一段,即气体和声波通过消声部133后便直接从出气口117排出,也即声波和气体会在消声部133位置损耗部分能量后排出,起到消声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消声部133设置在排气通道17的中部,如此设置,以消声部 133前的排气通道17为进气通道,以消声部133之后的排气通道17为出气通道,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从进气通道进入消声部133时产生一次能量损耗,当气体携带声波从消声部133位置进入出气通道时,排气通道17的截面变大,使得气体进入突变段后密度减小,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且又会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出气通道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同时,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导致能量损耗,从而进一步起到消声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声部133包括背对设置的两侧壁以及连接两所述侧壁的顶壁,所述侧壁与所述排气通道17的内壁呈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消声部13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向前流动时部分气体和声波直接冲击在侧壁上,继而反射并与后续气体和声波相互干涉导致能量损耗,以此可以提高气体和声波经过消声部133时的能量损耗,较好的起到消声作用。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17沿所述进气室15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出气口117设于所述排气通道17远离所述进气室15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当气体携带声波在排气通道17中流动时,气体会与排气通道17的内壁摩擦产生热量并损耗,导致声波能量损耗起到消声作用。本实施例中,使得排气通道17沿进气室15的周向环绕设置,相较于竖直或直线设置的排气通道17,可以充分利用排气组件10内的空间延长排气通道17的长度,从而增大气体和声波在排气通道17中的流动路径和时间,增大因摩擦生热导致的声波能量损耗,起到较好的消声作用。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17自所述进气室15向所述排气组件10的周缘螺旋延伸。
本实施例中,使得排气通道17呈螺旋结构设置,从而进一步延长了排气通道17的长度,进一步延长了气体和声波在排气通道17中的流动路径和时间,增大因摩擦生热导致的声波能量损耗,起到较好的消声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设置沿径向依次套合的多个环形风道,每个环形风道的进口和出口设于环形风道相互远离的两端,也可以起到延长气体和声波在排气通道17中的流动路径和时间,增大声波能量损耗的作用。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17包括相邻且连通的第一环形风道175和第二环形风道177,所述第一环形风道175连通所述进气室15,所述第二环形通道连通所述出气口117,所述第一环形风道 175与所述进气室15之间形成第一过气口178,所述第二环形风道177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175之间形成第二过气口179,所述第一过气口178和所述第二过气口179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175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17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套合且连通的环形风道,环形风道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以附图3中最临近进气室15的两个环形风道为例,定义两个环形风道为第一环形风道175和第二环形风道177,其中,第一环形风道175临近且环绕进气室15设置,并与进气室15连通,第二环形风道177设于第一环形风道175的背离进气室15的一侧,并与第一环形风道175和出气口117连通,同时,使得第一环形风道175与进气室15之间的第一过气口178和第一环形风道175与第二环形风道177之间的第二过气口 179分别设置在第一环形风道175的两端,仅通过第一环形风道175连通,此时,可以在第一环形风道175中设置阻隔件将第一环形风道175隔断,也可以是使得排气通道17为螺旋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气体携带气流从进气室15进入第一环形风道175之后必然流过整段第一环形风道175,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在第一环形风道175中最大程度的摩擦耗能,增大声波能量的损耗。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气口178和第二过气口179沿所述排气组件10的周向错位设置。
本实施例中,使得第一环形风道175的进风口与第二环形风道177的进风口沿排气组件10的周向错开,如此设置,使得声波相互错开,可以避免气体和声波流入环形风道时在同一径向位置存在声波叠加导致噪音增大,进一步提高降噪作用。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10包括:
外壳11,所述外壳11开设有所述进气口115和所述出气口117,所述进气口115设于所述壳体的底壁,所述出气口117开设于所述外壳11的周缘;和
导风筋条13,所述导风筋条13设于所述外壳11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并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导风筋条13自所述底壁的中部向外缘沿所述外壳11的周向延伸,以将所述外壳11的内部空腔分隔为所述进气室15和所述排气通道17。
本实施例中,排气组件10包括外壳11和设于外壳11内的导风筋条13,外壳11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以及设于顶壁和底壁之间沿周向环绕设置的侧壁,外壳11顶壁和底壁的外轮廓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盖体组件100的结构以及连接结构等,可以是圆形、矩形、多边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导风筋条13设于顶壁和底壁之间,并分别与顶壁和底壁连接,导风筋条13自底壁的中部向底壁的外缘螺旋延伸,从而使得导风筋条13与外壳11的底壁和顶壁围合形成中部的进气时以及环绕进气室15 设置的排气通道17,在此不做限定。
此时,可以将扩张室131或消声部133设置在外壳11的顶壁和/或底壁上,也可以如下实施例中将扩张室131设置在导风筋条13上,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导风筋条13,每一导风筋条13围合形成一环状围壁,多个环状围壁相互套合,最内侧的环状围壁围合形成进气室15,相邻的两个环状围壁之间形成一段排气通道17,每一环状围壁上开设有过气口以依次连通进气室15和各段排气通道17。此时,相邻两个导风筋条13上的过气口尽可能远离设置在相互远离的两端,以使气体携带声波在排气组件 10中沿最长路径流动,最大程度的损耗声波能量起到消声作用。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17包括相邻且连通的第一环形风道175和第二环形风道177,所述第一环形风道175和所述第二环形风道177通过所述导风筋条13分隔;
所述导风筋条13向背离所述第一环形风道175的方向凹设有扩张室131 以形成第一环形风道175中的所述扩张段171,并在所述第二环形风道177形成消声部133以形成所述第二环形风道177中的所述收缩段173。
可以理解的,排气组件10中通过外壳11和导风筋条13围合形成螺旋结构的排气通道17,此时,排气通道17中包括依次套合且依次连通的多个环形风道,本实施例中,定义相邻的两段环形风道分别为第一环形风道175和第二环形风道177,可以理解的,第一环形风道175和第二环形风道177之间仅靠导风筋条13风格,此时,使得导风筋条13向背离第一环形风道175的方向凹设有扩张室131,从而在第一环形风道175中形成扩张段171,不可避免的,该段导风筋条13在相邻的第二环形风道177中便凸设形成一个消声部133 从而在第二环形风道177中形成收缩段173,如此设置,便可以利用导风筋条 13上的同一结构在排气通道17中形成两次截面大小突变,使得气体和声波在排气通道17中经过多次能量损耗起到较好的消声目的,且使得排风组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容易制作。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张室131设有若干,若干所述扩张室131沿气体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排气通道17中。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旨在使得排气通道17的截面大小突变以使声波阻抗突变从而使得声波因反射、干涉等问题损耗声波能量,起到消音目的。本实施例在排气通道17中设置多个扩张室131,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在排气通道17中流动时,通过多个扩张室131使得气体和声波经过多次能量损耗,以此增大了声波的能量损耗,更好地起到了消声作用。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包括:
上盖111;和
下盖113,所述下盖113扣合连接于所述上盖111,所述导风筋条13凸设于所述下盖113的内底壁,所述上盖111和下盖113以及所述导风筋条13围合形成所述进气室15和所述排气通道17。
本实施例中,使得外壳1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111和下盖113,此时,使得下盖113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导风筋条13凸设在下盖113的内底壁中,上盖111盖合在下盖113上并与导风筋条13抵接;如此设置,用户可以拆除上盖111对排气组件10内的排气通道17进行清洁,避免排气通道17堵塞,使得用户清洗排气组件10更加方便,提高排气组件10的使用寿命。
其中,上盖111和下盖1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使得所述上盖111 的一侧边转动连接于所述下盖113,另一侧边扣合连接于所述下盖113。也即,采用转动卡合的方式,将上盖111和下盖113连接在一起。在清洗时,先将扣合的侧边开启,然后转动上盖111或下盖113,即可清洗该排气组件10内的排气通道17。
或者,使得所述上盖111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下盖113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于所述第二卡扣部,将所述上盖111扣合连接于所述下盖113。也即,只是采用卡扣111c连接的方式,将上盖111和下盖113连接。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结构可采用扣槽113c和翻边的结构,也可采用扣钩和扣位的方式。在清洗时,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分离即可将上盖111 与下盖113打开,进而清洗排气通道17。
或者,使得所述上盖111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下盖113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吸,将所述上盖111与所述下盖113连接。也即,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将上盖111与下盖113可拆卸连接。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螺钉连接、插拔式连接等,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11包括顶板111a和沿所述顶板111a周向环绕设置的上侧板111b,所述下盖113包括底板113a和沿所述底板113a周向环绕设置的下侧板113b,以使所述上盖111和所述下盖113均形成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使得上盖111和下盖113相互套合从而围合形成排气腔,此时,导风筋条13凸设于底板113a并与顶板111a抵接,从而将烹饪腔分隔形成排气通道17。上盖111和下盖113的设置形式,增大了上盖111和下盖113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了外壳11的气密性,避免气体从上盖111和下盖113的连接位置泄漏。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排气组件1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盖113 的侧周壁设有扣槽113c,所述上盖111的内侧壁设有卡扣111c,所述卡扣111c 扣接于所述扣槽113c。
本实施例中,上盖111和下盖113之间通过卡扣111c和扣槽113c的扣接配合进行连接,其中卡扣111c设于上盖111的上侧板111b的内侧壁,扣槽 113c开设在下盖113的下侧板113b的外侧壁,当上盖111和下盖113相互扣接时,卡扣111c卡摄于扣槽113c中,即使得上盖111和下盖113连接,且得以将卡扣111c和扣槽113c隐藏,避免连接位置外漏导致用户不慎开启壳体而漏气无法起到消声作用。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的外底壁凸设有插接部113d,所述插接部113d内呈中空结构,并与所述进气室15连通,所述进气口115开设于所述插接部113d的底壁。
可以理解的,排气组件10多装设在盖体30上应用于烹饪器具1中,此时,在外壳11的外底壁凸设插接部113d,可以提高排气组件10和盖体3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气密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113d内形成连通进气室15的空腔,使得进气口115开设在插接部113d上,以通过插接部113d对位,使得进气口115准确地对准器具本体300上的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113d内部空腔的截面大于所述进气室15 的截面。
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从进风口依次进入插接部113d内部空腔和进气室15时,由于通道截面突然收缩,导致声波阻抗增大,且存在部分气体和声波冲击在插接部113d的顶壁上产生反射并与后续声波干涉无法传递至进气室15内,从而可以在此过程中起到消声作用。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室15的横截面为圆形。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排气组件10中通过外壳11和导风筋条13围合形成进气室15和环绕进气室15设置的排气通道17,进气室15与进气口115连通,且进气口115开设于进气室15的底壁,本实施例中,使得进气室15的横截面为圆形,如此设置,当气体携带声波从进气口115进入进气室15时,可以引导气体呈涡流状流动,既可以使得气体较为顺畅地流入排气通道17,又可以延长气体和声波在进气室15流动路径,增大气体和声波在进气室15 中的能量损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室15设于所述外壳11的中心区域。
如此设置,使得排气通道17可沿进气室15的完整周向环绕设置,以延长气体流动路径和时间,增大声波能量损耗。同时,当排气组件10安装于壳体且当气体携带声波从进气口115进入时,避免排气组件10受力不均导致一侧起翘影响排气组件10和盖体30之间的气密性,导致出现漏气等异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11和所述下盖113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施例中,上盖111和下盖11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如此设置,使得排气通道17的截面为圆形,当气体携带声波流经排气通道17时,可以沿排气通道17内形成涡流,延长气流路径和时间,使得气体与排气通道17内壁之间摩擦时间延长,所产生的热能增多,以此增大声波能量的损耗,优化消声效果。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30和如前任一项中所述的排气组件10。该盖体组件100多应用在烹饪器具1中,用于封闭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以使烹饪腔形成相对密闭的烹饪环境,可以避免烹饪腔内的食物溢出,对于部分烹饪器具1例如压力锅也可以提高对食物的烹饪效果,使得食物更快熟化。具体地,烹饪器具1一般包括器具本体300,器具本体300内设有容置食物的烹饪腔,使得盖体组件100的盖体30盖合在器具本体300上,并封盖烹饪腔的开口以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烹饪腔室;盖体30 上设置有排气组件10,一般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盖体组件100的清洁。
排气组件10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7,同时排气组件10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17和外界环境的进气口115和出气口117,当排气组件10设置在盖体30 并应用于烹饪器具1时,排气组件10的进气口115与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相连通,使得烹饪腔内的蒸汽等气体可以进入排气通道17内,进一步的,排气通道17的截面积沿气体流通方向存在突变,以截面变化位置为突变段,此时,若突变段为扩张段171,此时气体进入扩张段171时便会扩张以填充扩张段171,一方面,气体进入突变段后密度减小,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另一方面,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扩张段171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若突变段为收缩段173,此时,气体和声波会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产生改变,此过程中,部分气体和声波也会直接传递至收缩段173的内壁上产生反射,使得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在反射时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17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是设置为大致水平的螺旋通道,还可以是设置为往复折弯通道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排气通道17的截面大小产生突变,可以是使得排气通道17的内壁向外扩张使截面增大,也可以是在排气通道17中填充阻挡件使截面减小。
由于本申请提出的盖体组件100应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1,包括如前所述的盖体组件100。该烹饪器具1可为电压力锅、电饭煲、破壁机、榨汁机或者豆浆机等。以破壁机为例,该破壁机一般包括器具本体300和盖体组件100,器具本体 300内设有容置食物的烹饪腔。该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30,该盖体30盖合于器具本体300,并封盖烹饪腔的开口以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烹饪腔室。为了在料理食物的过程中或料理食物完毕后将烹饪腔内的气体排出,该盖体组件100 上设置有排气组件10,该排气组件10设于盖体30,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排气组件10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7,同时排气组件10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17和外界环境的进气口115和出气口117,当排气组件10设置在盖体30 并应用于烹饪器具1时,排气组件10的进气口115与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相连通,使得烹饪腔内的蒸汽等气体可以进入排气通道17内,进一步的,排气通道17的截面积沿气体流通方向存在突变,以截面变化位置为突变段,此时,若突变段为扩张段171,此时气体进入扩张段171时便会扩张以填充扩张段171,一方面,气体进入突变段后密度减小,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声波传递时能量损耗增大;另一方面,使得气体携带声波呈扩散状流动,从而导致部分气体和声波会直接传递至扩张段171的内壁上产生反射,在此过程中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存在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若突变段为收缩段173,此时,气体和声波会汇聚收缩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气体和声波的传播方向产生改变,此过程中,部分气体和声波也会直接传递至收缩段173的内壁上产生反射,使得气体和声波的能量在反射时部分损耗,进一步,反射的气体和声波会与其他声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存在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起到消声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17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是设置为大致水平的螺旋通道,还可以是设置为往复折弯通道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排气通道17的截面大小产生突变,可以是使得排气通道17的内壁向外扩张使截面增大,也可以是在排气通道17中填充阻挡件使截面减小。
由于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1应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内形成有排气通道和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室,所述排气组件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室,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沿气流方向设有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收缩段交替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凹设有扩张室以形成所述扩张段;
和/或,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凸设有消声部以形成所述收缩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沿所述进气室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排气通道远离所述进气室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至少包括相邻且连通的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所述第一环形风道连通所述进气室,所述第二环形通道连通所述出气口;
所述第一环形风道与所述进气室之间形成第一过气口,所述第二环形风道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之间形成第二过气口,所述第一过气口和所述第二过气口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气口和第二过气口沿所述排气组件的周向错位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开设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底壁,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周缘;和
导风筋条,所述导风筋条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并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导风筋条自所述底壁的中部向外缘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以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腔分隔为所述进气室和所述排气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上盖;和
下盖,所述下盖扣合连接于所述上盖,所述导风筋条凸设于所述下盖的内底壁,所述上盖和下盖以及所述导风筋条围合形成所述排气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横截面为圆形;
和/或,所述进气室的横截面为圆形;
和/或,所述进气室设于所述外壳的中心区域;
和/或,所述下盖的侧周壁设有扣槽,所述上盖的内侧壁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扣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底壁凸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内呈中空结构,并与所述进气室连通,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底壁。
10.一种盖体组件,应用于烹饪器具,包括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装设于所述盖体。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5918.XU CN218074583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5918.XU CN218074583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74583U true CN218074583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4455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85918.XU Active CN218074583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74583U (zh) |
-
2022
- 2022-09-27 CN CN202222585918.XU patent/CN2180745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26171B1 (en) | Refrigerator | |
JPS62271974A (ja) | 冷凍コンプレツサ | |
CA1305898C (en) | Manifold tuning structure | |
CN209875570U (zh) |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 |
CN111622990B (zh) |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8074583U (zh) |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110701054A (zh) | 法兰、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108253716B (zh) | 密封件、真空组件及冰箱 | |
CN112177887B (zh) | 排气消音结构及压缩机 | |
CN209863470U (zh) | 烹饪器具的消音装置及烹饪器具 | |
CN113757124B (zh)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
WO2023060880A1 (zh) | 降噪装置、底座、盖体和料理机 | |
CN216409319U (zh) | 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8572029U (zh) |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WO2019134411A1 (zh) | 定子组件和压缩机 | |
CN111288655A (zh) | 一种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 |
CN111979705A (zh) |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 |
CN106691238B (zh) | 密封圈和料理机 | |
CN212841780U (zh) | 集烟罩和吸油烟机 | |
CN218074584U (zh) |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3931091U (zh) | 一种降噪组件及烟机 | |
CN220541151U (zh) | 一种吸油烟机用出风罩及吸油烟机 | |
CN217137774U (zh) | 一种优化降噪效果的食品加工机 | |
CN109340193B (zh) | 导流风道、气流驱动件以及油烟机 | |
JP7498356B2 (ja) | 吸気消音器、圧縮機及び家電製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