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7652U - 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 Google Patents
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67652U CN218567652U CN202223139723.9U CN202223139723U CN218567652U CN 218567652 U CN218567652 U CN 218567652U CN 202223139723 U CN202223139723 U CN 202223139723U CN 218567652 U CN218567652 U CN 2185676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film
- prism
- pmma
-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光膜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包括依次层叠复合的结构层、介质层、背胶层和背膜层;所述结构层上表面设有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所述结构层下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棱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往的有仿生膜不能应用在棱镜结构,有棱镜结构不能应用在仿生膜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带有自清洁功能,户外使用不沾染灰尘、不积水垢,不挂油污,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效的保护道路反光标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光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背景技术
棱镜反光膜是一种主要用于道路交通、机动车车身的标志类反光膜,例如道路指示牌,各类警示标志等。现实生活中,由于上述标志类反光膜基本都运用在户外,很容易遭到灰尘、水垢等污染,而且长期得不到清洗,时间一长会大大降低了其反光效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目前,微棱镜反光膜的生产都是按照T/ZZB 0045-2016进行实施,其规定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耐候面层、棱镜模压层、胶层、基材层等,规定性能主要在于反光性能、逆反射性能、附着性能和耐候性能等,但其并没有涉及到反光膜的抗污染能力。更是由于微棱镜反光膜质较硬,生产时大尺寸的需求以及高温压制成型工艺的限制,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将设计的仿生结构运用于棱镜反光膜的设计,因此具有抗污染功能的棱镜反光膜成为新的研发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从而解决了棱镜反光膜易沾染灰尘、积水垢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包括依次层叠复合的结构层、介质层、背胶层和背膜层;所述结构层上表面设有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所述结构层下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棱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结构:所述结构层上表面形成的低张力仿生结构为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圆柱状突乳,所述突乳前端四周形成有若干向前侧分布的细毛。通过上述仿生微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可使灰尘、积水垢等脏污不易粘接在反光膜上;另一方面由于微结构的存在,在轻微震荡或风吹的情况下会进一步使附着在表面的污染物掉落。
所述结构层采用PMMA/PC或PMMA/PVC复合膜一次对压成型,复合膜中上层的PMMA膜用于辊压形成低张力仿生结构。
通过复合膜的设计,解决了双面辊压问题,同时满足了反光膜外侧面、内侧面不同的使用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MMA膜厚度为10-20微米,辊压后形成的仿生微结构的厚度为PMMA膜厚度厚度的20%-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膜下层的PC或/PVC膜辊压形成的微棱镜呈三棱锥结构,高度为10-20微米,且其高度为PC或/PVC膜厚度的20%-50%。
通过上述技术设计,即保证了仿生微结构与微棱镜结构的结合,又保证了本案涉及的反光膜在反光性能、逆反射性能等技术指标上达到或大于标准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结构:所述乳突间间距8-12微米左右,细毛长为100-150纳米,从而保证反光膜的抗污效果,以及污染物不会嵌入空隙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结构:配合乳突型的仿生微结构,所述微棱镜每平方厘米列阵有1万-1.5万个,使得反光膜的反光性能、逆反射性能进一步提升,可以达到工程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结构:介质层与结构层下表面的微棱镜共形设置,介质层材料为金属或透明介质,金属材料优选为铝,透明介质优选二氧化钛,用于提高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增强反光膜的反光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膜和同时辊压的设计,解决了以往的有仿生膜不能应用在棱镜结构上,有棱镜结构不能应用在仿生膜上的问题。
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结构层上表面设有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解决道路标识牌存在铁锈、水锈、灰尘等污染道路反光膜,进而影响反光效果的问题。
3、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仿生微结构中,乳突、细毛都为纳米级的,其表面张力低,可形成自清洁功能,外物不易附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沾染灰尘、不易积水垢,不易挂油污,有效的保护了棱镜反光膜,大大延长了棱镜反光膜的使用寿命。
4、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层下表面设有超万个呈阵列排布的微棱镜,可进一步提高棱镜反光膜的反光性能、逆反射性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光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对压成型工艺的生产示意图。
图中:1为PMMA/PC复合膜,11为PMMA膜,111为突乳,112为细毛,12为PC膜,121为微棱镜,2为介质层,3为背胶层,4为背膜层,5为微棱镜结构辊,6为仿生微结构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从上到下包括结构层、介质层2、背胶层3和背膜层4。
除上述结构外,还可设置颜色层等,形成具有颜色结构的反光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结构层采用PMMA/PC复合膜1,即PMMA膜11和PC膜12采用共挤技术形成的。PMMA膜具有易成型且硬度高的特点,热压成型后的仿生微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且成型后具有很低的双折射。而PC膜广泛运用于反光膜的制作,其具有高透光性和很强的耐冲击性和成型性,而且与介质层、背胶层等结合方便、快捷,而且高透光性,适用于各种高压和热压成型工艺。本实施例中PMMA/PC复合膜1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复合膜。
在本案申请中,PMMA/PC复合膜1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PMMA/PVC复合膜、PVC/PC等热塑性复合膜,这些材料的特性和运用,这里不再进行一一论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结构层中,位于复合膜上层的PMMA膜11用于辊压形成低张力仿生微结构;位于复合膜下层的PC膜12辊压形成列阵排列的微棱镜121结构。其中本实施例采用的PMMA膜11厚度为11微米,PC膜12厚度为23微米。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结构层采用双高温压辊技术,对PMMA/PC复合膜1双面同时同步对压,从而一面形成微棱镜结构,另一面形成仿生微结构,而且一次辊压成型。辊压成型后,PMMA膜上表面形成由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圆柱状突乳组成的仿生微结构,本实施例中圆柱状突乳111高约5微米,直径约200纳米,乳突111间距10微米左右。乳突前端圆顶四周均匀分布20根长约100纳米的细毛112,细毛112方向朝PMMA膜外侧,细毛均为脱模直接形成。
本实施例涉及的各个尺寸均为一种举例说明,但是突乳111的大小、间隔和细毛的长度都因在合理的区间,且辊压后形成的突乳高度要小于等于PMMA膜厚度50%,否则会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表层的耐冲击性等。
通过本实施例涉及的尺寸可以看出,本案在PMMA膜11上表面形成的为纳米仿生结构,张力低,具有自清洁功能,外物不易附着,可解决现有道路标识牌等存在灰尘,水垢、沾污降低反光亮度等问题。
如图1和2所示:PC膜12下表面形成微棱镜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每平方厘米内列阵排列1.2万个微棱镜121,每一个微棱镜均为三棱锥结构,即每一个面均为三角形结构;该三棱锥高度约为11微米。对于PC膜12的厚度本案并没有过多的限定,而时根据三棱锥的高度来反向选择,而三棱锥的高度取决于反光膜整体的厚度要求以及各级性能的要求。
当然为了克服双高温压辊之间的相互影响,正常情况下微棱镜121的高度在10微米及以上尺寸。
本实施例中的PMMA/PC膜1都为透明材料,而且都具有高透过性。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介质层2可以采用镀或涂或共挤的方式形成。介质层材料为金属或透明介质,金属材料优选为铝,透明介质优选二氧化钛。介质层与微棱镜共形设置,用于配合微棱镜结构让入射光在微棱镜和金属镀层的介面上进行反射,增强反光膜的反光性能。
对于背胶层3和背膜层4,都是常规选择,本实施例不再进一步阐述。
本实施例对应的工艺步骤为:
S1:将PMMA/PC复合膜1进入辊组进行压印,辊组包括微棱镜结构辊5和仿生微结构辊6,辊组对应设置,根据结构深度,即突乳的高度与微棱镜的高度,调整高温压辊间隙,微棱镜结构辊温度在230℃,仿生微结构辊温度在230℃,压辊转速在1m/min,同时进行双面压印,在PMMA/PC复合膜上下表面两侧压印上所需结构;
S2:通过共挤的方法在结构层靠近微棱镜121一侧形成介质层2;
S3:在介质层2远离微棱镜的一侧设置有背胶层3;
S4:最后设置背膜层4。
本实施例中压辊母版采用超精密技术成型。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突乳与细毛的结构仅为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中的一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突乳与细毛结构仅为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的一种优选结构。
本案通过在PMMA面和PC面分别同步实施仿生微结构和棱镜结构,解决了以往的有仿生膜不能应用在棱镜结构,有棱镜结构不能应用在仿生膜上的问题。
本案所涉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带有自清洁功能,户外使用不沾染灰尘、不积水垢,不挂油污,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效的保护道路反光标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了表达和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复合的结构层、介质层、背胶层和背膜层;所述结构层上表面设有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所述结构层下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棱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上表面形成的仿生微结构为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圆柱状突乳,所述突乳前端四周形成有若干向前侧分布的细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采用PMMA/PC或PMMA/PVC复合膜一次对压成型,复合膜中上层的PMMA膜用于辊压形成低张力仿生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MMA膜厚度为10-20微米,辊压后形成的仿生微结构的厚度为PMMA膜厚度的20%-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下层的PC或PVC膜辊压形成的微棱镜呈三棱锥结构,高度为10-20微米,且其高度为PC或PVC膜厚度的20%-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乳间间距8-12微米,细毛长为100-150纳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每平方厘米列阵有1万-1.5万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与结构层下表面的微棱镜共形设置,介质层材料为金属或透明介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39723.9U CN218567652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39723.9U CN218567652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67652U true CN218567652U (zh) | 2023-03-03 |
Family
ID=85304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39723.9U Active CN218567652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676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47854A (zh) * | 2023-04-03 | 2023-05-02 | 深圳市真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光学结构投影膜及其一次加工成型方法 |
-
2022
- 2022-11-25 CN CN202223139723.9U patent/CN2185676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47854A (zh) * | 2023-04-03 | 2023-05-02 | 深圳市真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光学结构投影膜及其一次加工成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117863A1 (en) |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 |
CN218567652U (zh) | 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 |
KR950004149B1 (ko) | 역 반사 시이트용의 투명한 다층 커버 필름 | |
US4349598A (en) | High incidence angle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 |
JP5673138B2 (ja) | 印刷物 | |
US6966660B1 (en) | Article exhibiting dry and wet retroreflectivity | |
KR102255973B1 (ko) | 저탄성률 층을 포함하는 재귀반사성 시트류 | |
EP1424572A1 (en) | Retroreflection device | |
JP2011237820A (ja) | 再帰反射性フィルム | |
MXPA97010351A (en) | Human retrorreflective marker material | |
CA2332810A1 (en) | Prefabricated retroreflective sign | |
CN102576104A (zh) | 包括后向反射棱镜元件和蚀刻的反射金属涂层的后向反射制品 | |
WO2018192254A1 (zh) | 微棱镜型反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00058561A1 (en) | Pavement marking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 |
KR102275227B1 (ko) | 실질적으로 무정형인 중합체성 층을 포함하는 재귀반사성 시트류 | |
JP5943311B2 (ja) | 印刷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6861134B1 (en) |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of nanoporous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
CN110246607B (zh) | 一种高透光率高结合强度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2003533710A (ja) | 金属特性のキューブコーナシートを有する標識を製造する方法 | |
CN105190373A (zh) | 导电的逆向反射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0166523U (zh) | 防静电的阻燃型反光膜 | |
US20070243323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ube-Corner Typed Retroreflective Element and The Said Retroreflective Element | |
CN203600724U (zh) | 一种反光喷绘膜 | |
CN206074850U (zh) | 一种微棱镜反光晶格带 | |
CN101814263B (zh) | 一种反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