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6211U - 不锈钢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不锈钢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6211U
CN218566211U CN202222085499.3U CN202222085499U CN218566211U CN 218566211 U CN218566211 U CN 218566211U CN 202222085499 U CN202222085499 U CN 202222085499U CN 218566211 U CN218566211 U CN 218566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oling box
spray
water
cooler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854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燕
刘芳
刘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Qingli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Qingli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Qingli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Qingli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854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6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6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6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不锈钢冷凝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冷却箱A,所述冷却箱A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冷却箱A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架A,所述喷淋架A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所述冷却箱A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六个U型冷凝管A,所述支撑架上端面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却箱B,所述冷却箱B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所述冷却箱B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架B,所述喷淋架B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B,所述水管B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六个U型冷凝管B,所述冷却箱A的前端面与所述冷却箱B的后端面通过水管A连接。本实用新型降温效果好,且可以对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不锈钢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废气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不锈钢冷凝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会有大量的高温废气产生,由于高温废气的温度较高,普通的废气处理设备无法有效的对高温废气进行处理,导致高温废气的净化效果差,难以达到排放标准。高温废气是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之一,对于高温废气,一般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后才能后续处理。不锈钢冷凝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通过冷却水给高温废气降温,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但是,现有的不锈钢冷凝器在使用过程中对废气的冷却效果不好,且不能对冷凝水进行循环使用,浪费资源;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不锈钢冷凝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锈钢冷凝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不锈钢冷凝器在使用过程中对废气的冷却效果不好,且不能对冷凝水进行循环使用,浪费资源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不锈钢冷凝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冷却箱A,所述冷却箱A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冷却箱A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架A,所述喷淋架A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A,所述冷却箱A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六个U型冷凝管A,所述支撑架上端面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却箱B,所述冷却箱B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所述冷却箱B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架B,所述喷淋架B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B,所述水管B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六个U型冷凝管B,所述冷却箱A的前端面与所述冷却箱B的后端面通过水管A连接,所述支撑架下方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前端面、所述冷却箱B的前端面和所述冷却箱A的前端面通过导流管连接,所述冷却箱B前端面的上方与所述水箱的后端面通过水管B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A和所述冷却箱B外表面相对的一侧通过连接气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外表面套设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水箱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水箱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硅酸铝保温棉。
优选的,所述U型冷凝管A的上端与所述水管A通过连接管A连接,所述U型冷凝管A的下端与所述导流管通过连接管B连接,所述冷却箱B内部的U型冷凝管B均匀交叉设置,开口朝前的U型冷凝管B与所述水管B、所述导流管通过连接管C连接,开口朝后的所述U型冷凝管B与所述水管A、所述水箱通过连接管D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淋架A与所述冷却箱A的内壁通过支撑柱A固定连接,所述喷淋头A与所述喷淋架A通过卡槽A固定连接,所述喷淋架B与所述冷却箱B的内壁通过支撑柱B固定连接,所述喷淋头B与所述喷淋架B通过卡槽B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U型冷凝管A与所述喷淋头A通过导管A连接,所述U型冷凝管B与所述喷淋头B通过导管B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导流管、U型冷凝管B、U型冷凝管A、水管A、水箱,当水泵开始工作,导流管内的一部分水流通过冷却箱B进入到开口超前的U型冷凝管B内,对冷却箱B内的废气进行降温,再经过水管B被收集在水箱内,通过导流管内的另一部分水流进入到U型冷凝管A内对冷却箱A内的废气进行降温,再通过水管A被排出,水管A内的水再进入到冷却箱B中的U型冷凝管B内,对冷却箱B内的废气进行二次降温,再通过开口朝后的U型冷凝管B被收集在水箱内,使得水可以循环利用,且提高了降温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喷淋架A、喷淋头A、喷淋架B、喷淋头B,U型冷凝管A内的水通过导管A使得喷淋头A可以喷出水对废气进行降温,U型冷凝管B内的水通过导管B使得喷淋头B可以喷出水对废气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箱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箱B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箱A;2、冷却箱B;3、水管A;4、水管B;5、排气管;6、支撑架;7、导流管;8、水箱;9、进气管;10、喷淋架A;11、喷淋头A;12、导管A;13、U型冷凝管A;14、喷淋架B;15、喷淋头B;16、导管B;17、U型冷凝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不锈钢冷凝器,包括支撑架6,支撑架6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冷却箱A1,冷却箱A1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9,冷却箱A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架A10,喷淋架A10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A11,冷却箱A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六个U型冷凝管A13,支撑架6上端面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却箱B2,冷却箱B2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5,冷却箱B2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架B14,喷淋架B14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B15,水管B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六个U型冷凝管B17,冷却箱A1的前端面与冷却箱B2的后端面通过水管A3连接,支撑架6下方的一侧设置有水箱8,水箱8的前端面、冷却箱B2的前端面和冷却箱A1的前端面通过导流管7连接,冷却箱B2前端面的上方与水箱8的后端面通过水管B4连接。
进一步,冷却箱A1和冷却箱B2外表面相对的一侧通过连接气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箱A1内的废气可以通过连接气管进入冷却箱B2内。
进一步,导流管7的外表面套设有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控制水流。
进一步,水箱8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水箱8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材质为硅酸铝保温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水箱8内加入冰块,提高水箱8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U型冷凝管A13的上端与水管A3通过连接管A连接,U型冷凝管A13的下端与导流管7通过连接管B连接,冷却箱B2内部的U型冷凝管B17均匀交叉设置,开口朝前的U型冷凝管B17与水管B4、导流管7通过连接管C连接,开口朝后的U型冷凝管B17与水管A3、水箱8通过连接管D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流管7内的一部分水流通过冷却箱B2进入到开口超前的U型冷凝管B17内,对冷却箱B2内的废气进行降温,再经过水管B4被收集在水箱8内,通过导流管7内的另一部分水流进入到U型冷凝管A13内对冷却箱A1内的废气进行降温,再通过水管A3被排出,水管A3内的水再进入到冷却箱B2中的U型冷凝管B17内,对冷却箱B2内的废气进行二次降温,再通过开口朝后的U型冷凝管B17被收集在水箱8内,使得水可以循环利用,且提高了降温效果。
进一步,喷淋架A10与冷却箱A1的内壁通过支撑柱A固定连接,喷淋头A11与喷淋架A10通过卡槽A固定连接,喷淋架B14与冷却箱B2的内壁通过支撑柱B固定连接,喷淋头B15与喷淋架B14通过卡槽B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U型冷凝管A13与喷淋头A11通过导管A12连接,U型冷凝管B17与喷淋头B15通过导管B16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头A11和喷淋头B15可以喷出水对废气进行降温。
综上所述,使用时,接通电源,当水泵开始工作,导流管7内的一部分水流通过冷却箱B2进入到开口超前的U型冷凝管B17内,对冷却箱B2内的废气进行降温,再经过水管B4被收集在水箱8内,通过导流管7内的另一部分水流进入到U型冷凝管A13内对冷却箱A1内的废气进行降温,再通过水管A3被排出,且U型冷凝管A13内的水通过导管A使得喷淋头A11可以喷出水对废气进行降温,水管A3内的水再进入到冷却箱B2中的U型冷凝管B17内,对冷却箱B2内的废气进行二次降温,再通过开口朝后的U型冷凝管B17被收集在水箱8内,使得水可以循环利用,且U型冷凝管B17内的水通过导管B16使得喷淋头B15可以喷出水对废气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效果,该实用新型降温效果好,且可以对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不锈钢冷凝器,包括支撑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冷却箱A(1),所述冷却箱A(1)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9),所述冷却箱A(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架A(10),所述喷淋架A(10)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A(11),所述冷却箱A(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六个U型冷凝管A(13),所述支撑架(6)上端面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却箱B(2),所述冷却箱B(2)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5),所述冷却箱B(2)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架B(14),所述喷淋架B(14)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B(15),所述冷却箱A(1)的前端面与所述冷却箱B(2)的后端面通过水管A(3)连接,所述支撑架(6)下方的一侧设置有水箱(8),所述水箱(8)的前端面、所述冷却箱B(2)的前端面和所述冷却箱A(1)的前端面通过导流管(7)连接,所述冷却箱B(2)前端面的上方与所述水箱(8)的后端面通过水管B(4)连接,所述水管B(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六个U型冷凝管B(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A(1)和所述冷却箱B(2)外表面相对的一侧通过连接气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7)的外表面套设有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8)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水箱(8)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硅酸铝保温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冷凝管A(13)的上端与所述水管A(3)通过连接管A连接,所述U型冷凝管A(13) 的下端与所述导流管(7)通过连接管B连接,所述冷却箱B(2)内部的U型冷凝管B(17)均匀交叉设置,开口朝前的U型冷凝管B(17)与所述水管B(4)、所述导流管(7)通过连接管C连接,开口朝后的所述U型冷凝管B(17)与所述水管A(3)、所述水箱(8)通过连接管D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架A(10)与所述冷却箱A(1)的内壁通过支撑柱A固定连接,所述喷淋头A(11)与所述喷淋架A(10)通过卡槽A固定连接,所述喷淋架B(14)与所述冷却箱B(2)的内壁通过支撑柱B固定连接,所述喷淋头B(15)与所述喷淋架B(14)通过卡槽B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冷凝管A(13)与所述喷淋头A(11)通过导管A(12)连接,所述U型冷凝管B(17)与所述喷淋头B(15)通过导管B(16)连接。
CN202222085499.3U 2022-08-09 2022-08-09 不锈钢冷凝器 Active CN218566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5499.3U CN218566211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不锈钢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5499.3U CN218566211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不锈钢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6211U true CN218566211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85499.3U Active CN218566211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不锈钢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6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5006B (zh) 一种冶金制氧厂余热回收与能源梯级利用耦合系统
CN204874425U (zh) 一种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燃气的冷却净化装置
CN218566211U (zh) 不锈钢冷凝器
CN205593402U (zh) 一种开-闭联合式循环冷却系统
CN201983647U (zh) 空冷机组冷凝设备热能利用装置
CN213119726U (zh) 一种循环制冷的节能化工冷却器
CN211425133U (zh) 一种用于工业设备的节能结构
CN211799806U (zh) 一种铝材生产中废气处理装置
CN211552494U (zh) 一种退火炉液氨收集余热利用装置
CN218511510U (zh) 熔炼炉烟气冷却器
CN201837261U (zh) 冶金炉高温高含尘烟气余热发电专用装置
CN216245114U (zh) 一种覆膜砂再生生产线专用烟气冷却装置
CN211346396U (zh) 高效的蒸发式尖峰冷却装置
CN206056333U (zh) 一种直接空冷塔余热利用装置
CN217636861U (zh)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快速降温系统
CN112880434B (zh) 一种nmp工艺管道施工方法
CN220715399U (zh)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系统
CN213146948U (zh) 一种锅炉节能设备
CN220737019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二氧化碳解吸系统
CN220437152U (zh) 一种高温真空烧结炉的连续冷却装置
CN212620216U (zh) 一种新型冷却塔
CN216977594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塔
CN212058315U (zh) 一种高效的炉体冷却塔
CN2551868Y (zh) 排气冷却器
CN215259769U (zh) 一种烟气深度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