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4309U -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4309U
CN218564309U CN202223072219.1U CN202223072219U CN218564309U CN 218564309 U CN218564309 U CN 218564309U CN 202223072219 U CN202223072219 U CN 202223072219U CN 218564309 U CN218564309 U CN 218564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upper shaft
buffer
piec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22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务林
王华勇
刘琦
邹新
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22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4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4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4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包括固定在蜗杆端部的缓冲组件,蜗杆穿入缓冲组件的壳体内,缓冲组件有两个工件分别与蜗杆外周的两个位置抵接,两个抵接位置中更靠近蜗杆尾端的为第一卡接件,另一个为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径向抵接有可压缩的弹性件。采用本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弹性件抵接,使得蜗杆的端部具有一定的调节空间,即使用蜗杆具有一定的晃动范围,对蜗杆起到缓冲的效果;此外,通过第一卡接件与弹性件抵接,避免了轴承与弹性件抵接受力,避免了轴承由于受力过大易损坏的问题;弹性件用于蜗杆窜动的缓冲,并便于协助蜗杆窜动后恢复到原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蜗杆领域,特别是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背景技术
转向上轴是汽车转向系统重要组成的零部件之一,起到传递力矩的重要作用。
然而部分转向上轴的蜗杆下端不带缓冲机构,蜗杆下端只有一个轴承,此类转向上轴不能做到间隙的调节,或带不封闭的缓冲机构,这样转向上轴防水效果差易漏油,长期如此导致轴承被损坏,转向上轴出现卡滞、异响等故障。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公布号:CN113847391A)中在蜗杆的端部直接套设轴承,通过轴承径向与压缩件直接抵接进行缓冲,使得轴承直接受到径向力,易导致轴承受力过大而影响后续使用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轴承直接承受径向力,使得轴承受力过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起到缓冲效果的同时,减少轴承受力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包括固定在蜗杆端部的缓冲组件,蜗杆穿入缓冲组件的壳体内,缓冲组件有两个工件分别与蜗杆外周的两个位置抵接,两个抵接位置中更靠近蜗杆尾端的为第一卡接件,另一个为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径向抵接有可压缩的弹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弹性件抵接,使得蜗杆的端部具有一定的调节空间,即使用蜗杆具有一定的晃动范围,对蜗杆起到缓冲的效果;缓冲组件通过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与蜗杆的两个不同位置抵接,即缓冲组件与蜗杆轴向的两处抵接,对蜗杆的调节空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避免蜗杆的调节量过大;此外,通过第一卡接件与弹性件抵接,避免了轴承与弹性件抵接受力,避免了轴承由于受力过大易损坏的问题;弹性件用于蜗杆窜动的缓冲,并便于协助蜗杆窜动后恢复到原位置。
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且弹性件的轴向与蜗杆的径向重合。弹簧安装调节方便,弹性件轴向设在蜗杆径向,使得弹簧受力方向为轴向,以保证弹簧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呈空心圆环状。便于卡接蜗杆。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外壁沿蜗杆的径向伸出有卡接部,卡接部卡入弹性件的中部。卡接部卡入弹性件,避免弹性件的倾倒。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件为密封圈。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好,避免内部出现防水效果差易漏油的现象。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件设在定位件内,定位件外壁抵接有轴承。第二卡接件通过轴承与蜗杆连接,保证蜗杆可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增大蜗杆的调节空间。
进一步地,定位件外周为台阶结构,台阶结构与轴承的内圈压紧。定位件为台阶结构,并通过台阶结构与轴承的内圈压紧固定。
进一步地,轴承设在断面呈L形的环状薄壁固定件内,固定件与轴承的外圈抵接。固定件单侧的断面呈L形,便于轴承外圈的固定压紧。
进一步地,固定件设在壳体内。通过壳体固定缓冲组件。
进一步地,壳体外部呈圆状结构,内部设有台阶孔结构。台阶孔用于容纳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弹性件、定位件、轴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缓冲组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弹性件抵接,使得蜗杆的端部具有一定的调节空间,即使用蜗杆具有一定的晃动范围,对蜗杆起到缓冲的效果;缓冲组件通过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与蜗杆的两个不同位置抵接,即缓冲组件与蜗杆轴向的两处抵接,对蜗杆的调节空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避免蜗杆的调节量过大;此外,通过第一卡接件与弹性件抵接,避免了轴承与弹性件抵接受力,避免了轴承由于受力过大易损坏的问题;弹性件用于蜗杆窜动的缓冲,并便于协助蜗杆窜动后恢复到原位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的安装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缓冲机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剖面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蜗杆;20缓冲组件;21壳体;22第一卡接件;22-1卡接部;23第二卡接件;24弹性件;25定位件;26轴承;27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包括固定在蜗杆10端部的缓冲组件20,蜗杆10穿入缓冲组件20的壳体21内,缓冲组件20有两个工件分别与蜗杆10外周的两个位置抵接,两个抵接位置中更靠近蜗杆10尾端的为第一卡接件22,另一个为第二卡接件23;第一卡接件22径向抵接有可压缩的弹性件2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20通过第一卡接件22与弹性件24抵接,使得蜗杆10的端部具有一定的调节空间,即使用蜗杆10具有一定的晃动范围,对蜗杆10起到缓冲的效果;缓冲组件20通过第一卡接件22、第二卡接件23与蜗杆10的两个不同位置抵接,即缓冲组件20与蜗杆10轴向的两处抵接,对蜗杆10的调节空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避免蜗杆10的调节量过大;此外,通过第一卡接件22与弹性件24抵接,避免了轴承26与弹性件24抵接受力,避免了轴承26由于受力过大易损坏的问题;弹性件24用于蜗杆10窜动的缓冲,并便于协助蜗杆10窜动后恢复到原位置。
进一步地,弹性件24为弹簧,且弹性件24的轴向与蜗杆10的径向重合。弹簧安装调节方便,弹性件24轴向设在蜗杆10径向,使得弹簧受力方向为轴向,以保证弹簧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22呈空心圆环状。便于卡接蜗杆10。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22外壁沿蜗杆10的径向伸出有卡接部22-1,卡接部22-1卡入弹性件24的中部。卡接部22-1卡入弹性件24,避免弹性件24的倾倒。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件23为密封圈。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好,避免内部出现防水效果差易漏油的现象。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件23设在定位件25内,定位件25外壁抵接有轴承26。第二卡接件23通过轴承26与蜗杆10连接,保证蜗杆10可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增大蜗杆10的调节空间。
进一步地,定位件25外周为台阶结构,台阶结构与轴承26的内圈压紧。定位件25为台阶结构,并通过台阶结构与轴承26的内圈压紧固定。
进一步地,轴承26设在断面呈L形的环状薄壁固定件27内,固定件27与轴承26的外圈抵接。固定件27单侧的断面呈L形,便于轴承26外圈的固定压紧。
进一步地,固定件27设在壳体21内。通过壳体21固定缓冲组件20。
进一步地,壳体21外部呈圆状结构,内部设有台阶孔结构。台阶孔用于容纳第一卡接件22、第二卡接件23、弹性件24、定位件25、轴承26。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蜗杆(10)端部的缓冲组件(20),所述蜗杆(10)穿入所述缓冲组件(20)的壳体(21)内,所述缓冲组件(20)有两个工件分别与蜗杆(10)外周的两个位置抵接,两个抵接位置中更靠近蜗杆(10)尾端的为第一卡接件(22),另一个为第二卡接件(23);所述第一卡接件(22)径向抵接有可压缩的弹性件(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4)为弹簧,且所述弹性件(24)的轴向与所述蜗杆(10)的径向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22)呈空心圆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22)外壁沿所述蜗杆(10)的径向伸出有卡接部(22-1),所述卡接部(22-1)卡入所述弹性件(24)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件(23)为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件(23)设在定位件(25)内,所述定位件(25)外壁抵接有轴承(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5)外周为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轴承(26)的内圈压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6)设在断面呈L形的环状薄壁固定件(27)内,所述固定件(27)与所述轴承(26)的外圈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7)设在所述壳体(2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外部呈圆状结构,内部设有台阶孔结构。
CN202223072219.1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Active CN218564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2219.1U CN218564309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2219.1U CN218564309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4309U true CN218564309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2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2219.1U Active CN218564309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4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302726A (ja) 滑りブッシュ構造
JP2006307899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1469314B1 (ko) 와셔 및 그 와셔를 이용한 모터 베어링 시스템
CN218564309U (zh) 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转向上轴
JP2003343654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11162093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の取付構造
JP2010106759A (ja) 制振インシュレータ
CN109707781B (zh) 一种车辆转向减震器
JP6093544B2 (ja) プーリアームの支点軸受装置
CN212202867U (zh) 升降机用滚轮轴承组件
JP2010091014A (ja) 防振装置
CN108909385B (zh) 一种汽车底盘衬套及其使用方法
CN206306755U (zh) 胶套
WO2016067928A1 (ja) 補機駆動ベルト用のテンショナユニット
CN109968934B (zh) 一种减震器衬套
CN215634502U (zh) 一种高压缩密封件
CN214688904U (zh) 一种前悬架下控制臂衬套紧固结构
JP2594796Y2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CN208816651U (zh) 油封结构
CN216580691U (zh) 间隙调整机构、助力转向器以及车辆
CN117948370A (zh) 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及车辆
JP5172506B2 (ja) 環状弾性体装着装置
JP2000337431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WO2018110528A1 (ja) テンショナ装置の支持構造
KR100537002B1 (ko) 차량용 윈드 실드 와이퍼 링케이지 방진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