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4043U -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4043U
CN218554043U CN202222409672.0U CN202222409672U CN218554043U CN 218554043 U CN218554043 U CN 218554043U CN 202222409672 U CN202222409672 U CN 202222409672U CN 218554043 U CN218554043 U CN 218554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imiting
induction coil
fixing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096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096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4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4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404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1046 priority patent/WO202405126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供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感应线圈套设且可套设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体的外周的支座,所述支座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感应线圈在所述支座轴向上的位置进而固定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发热体的相对位置。该固定组件通过在支座的外侧壁设置限位结构,通过该限位结构限制感应线圈在支座轴向上的位置进而固定感应线圈与发热体的相对位置,从而可提高气溶胶析出效果,提高气雾量以及抽吸口感。

Description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不燃烧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使用感应线圈向发热体发射磁感线,从而发热体发热加热介质,析出气溶胶。该感应线圈和发热体的相对位置至关重要,感应线圈位置会影响发热体的高温区,从而影响到气溶胶的析出效果,影响气雾量及抽吸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固定组件,包括供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感应线圈套设且可套设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体的外周的支座,所述支座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感应线圈在所述支座轴向上的位置进而固定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发热体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支撑所述发热体的第一支座以及套设于部分所述第一支座上的第二支座;
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或所述第二支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轴向,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支座的所述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凸出于所述支座的外侧壁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供所述感应线圈定位安装的定位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容纳发热体的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包括与所述发热体两端对应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
所述定位区与所述容纳腔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支撑所述发热体的第一支座以及套设于部分所述第一支座上的第二支座;
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的外侧壁且凸出所述第一支座的外侧壁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一段上,且凸出所述第二支座的外侧壁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感应线圈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接触面为向所述第二限位部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
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支座外侧壁上的凸出高度朝所述第二限位部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供所述发热体装入的开口,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向外延伸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呈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凸出设置于所述限位凸缘的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还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支座外侧壁以支撑所述感应线圈的至少一个支撑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纵长设置,沿所述支座的轴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所述感应线圈的第一支撑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形成斜角的第二支撑面;
所述支座包括供所述发热体装配的开口;
所述第二支撑面朝所述开口方向延伸,并向远离所述支座一侧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在所述斜角处的外径大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限位固定结构,所述限位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支座中,用于将所述发热体固定于所述支座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固定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发热体外周的至少一个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中设置有支撑所述发热体的支撑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供所述发热体装配的开口;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部分从所述开口装入并与所述支撑台同轴设置,以与所述支撑台配合固定发热体;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凸出于所述支座的外侧壁,且沿所述支座的轴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支撑台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固定盖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发热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发热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组件;
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以及与所述发热体配合的感应线圈;
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固定组件的支座中;
所述感应线圈套设于所述支座上,且通过所述限位结构限位安装于所述支座上与所述发热体相对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中空结构,内侧形成有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的加热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固定组件通过在支座的外侧壁设置限位结构,通过该限位结构限制感应线圈在支座轴向上的位置进而固定感应线圈与发热体的相对位置,从而可提高气溶胶析出效果,提高气雾量以及抽吸口感。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气溶胶产生装置与气溶胶形成基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与气溶胶形成基体配合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固定组件与发热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固定组件与发热组件配合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固定组件的第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固定组件的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固定组件的第二支座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固定组件的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固定组件的固定盖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支座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固定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发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采用低温加热不燃烧方式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20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气溶胶形成基体200可以为圆柱状,具体的,该气溶胶形成基体200可以为植物的叶和/或茎制成的丝条状或片状的固定材料,并且可在该固定材料中进一步添加香气成分。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气溶胶形成基体200可插设于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上,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具有结构简单、气雾量好、使用舒适感强、用户体验感高的优点。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外壳10、收容组件20、发热组件30以及固定组件40。该外壳10套设于收容组件20的外围,起到防护以及使得整个气溶胶产生装置100更为美观的作用。该收容组件20用于收容发热组件30以及固定组件40。该发热组件30设置于收容组件20中,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200使其产生气溶胶供用户抽吸。该固定组件40设置于该收容组件20中,用于支撑固定发热组件30以及气溶胶形成基体200。
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该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形状以及尺寸相当。该第一壳体11套设于收容组件20的一侧,第二壳体12套设于收容组件20的另一侧,且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可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该收容组件20包括支架21以及顶盖22。该支架21设置于该外壳10中,用于支撑固定组件40、供电组件以及线路板等部件。该支架21包括第一架体211以及与第一架体211拼合的第二架体212,该第一架体211以及第二架体212卡接。该第一架体211以及第二架体212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21a以及第二腔体21b,该第一腔体21a以及第二腔体21b可并排设置,其中该第一腔体21a可用于容置固定组件40。该第二腔体21b可用于容置供电组件。该顶盖22设置于该支架21的一端,具体地,该顶盖22靠近于第一腔体21a设置,并与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卡接。该顶盖22上设置有装配口221,用于气溶胶形成基体200插设。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组件30包括发热体31以及感应线圈32。该发热体31设置于固定组件40中,且呈柱状,且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内侧可形成加热腔310,该加热腔310用于对气溶胶形成基体200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31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31的横截面不限于呈圆形,可呈椭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该发热体31可套设于气溶胶形成基体200的外周,并可位于气溶胶形成基体200的基质段,可从气溶胶形成基体200的周圈进行加热。该感应线圈32套设于该固定组件40的外围,且位于该固定组件40与发热体31对应的位置,可在通电状态下与发热体31配合形成电磁加热,进而对气溶胶形成基体200进行加热。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感应线圈32可以省去,该发热组件30不限于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对气溶胶形成基体200进行加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组件30也可以为电阻加热方式对气溶胶形成基体200进行加热。
如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组件40包括支座41、限位固定结构42、以及固定盖43。该支座41容纳并支撑发热体31。该限位固定结构42套设于该发热体31上,并置于该支座41与发热体31之间,用于密封支座41与发热体31之间的间隙,并将发热体31限位且固定于该支座41中,使得发热体31与支座41的相对位置确认固定好,避免发热体31在支座41中晃动或脱出。该固定盖43设置于该支座41的开口4121处,用于将发热体31固定于该支座41中,避免该发热体31从支座41中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座41可供感应线圈32套设,也即该感应线圈32可套设于该支座41的外周。该支座41可套设于该发热体31的外周。该支座41可与该发热体31以及感应线圈32同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支座41包括第一支座411以及第二支座412。该第一支座411安装于第一腔体21a以及第二腔体21b之间的隔断壁上,并位于该第二支座412的一端,用于支撑该第二支座412、发热体31以及气溶胶形成基体200。该第二支座412套设于部分第一支座411上,并与该第一支座411同轴设置,且与该第一支座411卡接。该第二支座412可套设于发热体31的外围,且与第一支座411配合,用于支撑感应线圈32。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座411呈杯状,包括杯体4111,该杯体4111的横截面可大致呈圆形。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杯体4111可不限于呈圆形,其可呈椭圆形或者长方形。该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台4112,该支撑台4112设置于该杯体4111中,该支撑台4112可大致呈环状,该支撑台4112可用于支撑发热体31。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撑台4112可不限于呈环状。该杯体4111内侧可形成插槽4113,该插槽4113可位于该支撑台4112与该第二支座412相对设置的一侧。该插槽4113可用于供部分发热体31插入。该杯体4111的一端设置有插拔口4114,该插拔口4114可与该插槽4113连通,该插拔口4114用于供发热体31插入该插槽4113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座411还包括支脚4116,该支脚4116设置于该杯体4111与该插拔口4114相对设置的一侧。该支脚4116可至于该第一腔体21a以及第二腔体21b之间的隔断壁中,用于支撑该杯体4111。该支脚4116上可设置卡骨4117与挡台隔断壁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座412可与该第一支座41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座412可与该第一支座411卡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支座412可与该第一支座411呈一体结构。该第二支座412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且套设于第一支座411的一端,并与该第一支座411同轴设置。该支座41内侧形成有容纳腔410,具体地,该容纳腔410可部分形成于该第二支座412中,且部分形成于该插槽4113中。该容纳腔410用于容纳发热体31。该容纳腔410可以为柱状腔体,且与该发热体31同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纳腔410包括第一端410a以及第二端410b;该第一端410a以及第二端410b可与该发热体31的两端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一端410a形成于支撑台4112的内壁面。第二端410b可与第一端410a相对设置,用于供发热体31装入。
该第二支座412上一端设置有开口4121,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支座411装配的套接口4120。该开口4121与容纳腔410连通,用于供发热体31装入该容纳腔410中或者从容纳腔410中拔出。在本实施例中,该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台4122,第一限位台4122可靠近该套接口4120设置,位于支撑台4112与开口4121相对设置的一侧,且可与支撑台4112间隔设置,用于对密封件421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台4122可呈环状。该第一限位台4122沿该支座41的周向设置,并朝容纳腔410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座41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结构413,该限位结构413用于对感应线圈在支座41上的位置进行限定,进而可固定感应线圈32与发热体31的相对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413包括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第二限位部4132。该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第二限位部4132可沿支座41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且可沿径向方向凸出所述支座41的外侧壁。该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第二限位部4132之间间隔形成定位区4130,该定位区4130与容纳腔410对应设置,且与该发热体31对应设置。该定位区4130用于感应线圈32的定位安装。该第一限位部4131可靠近第一端410a设置,第二限位部4132可靠近第二端410b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4131沿该第一支座41的径向凸出第一支座41的外侧壁设置,并靠近该支撑台4112设置。第二限位部4132可靠近固定盖43设置,具体地,该第二限位部4132设置于第二支座412远离第一支座411的一段上,具体凸出设置于第二支座412与该开口4121对应设置的外侧壁。通过设置该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第二限位部4132可将感应线圈32限定于该定位区4130中,进而将感应线圈32在支座41上的相对位置确认固定好。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4131为两个;该两个第一限位部4131沿该支座4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该第一支座411的外侧壁。该第一限位部4131凸出该第一支座411的外侧壁设置,可限制该感应线圈32沿支座41的轴向朝远离开口4121的方向脱出。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4131不限于为两个,其可以为一个或者大于两个。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4131可呈纵长的平板状,且一端与该第一支座411的外侧壁相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4131不限于呈平板状。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4132包括限位凸缘413a以及多个限位凸部413b。该限位凸缘413a设置于该开口4121处,且向外延伸设置。具体地,该限位凸缘413a呈圆环状,且沿径向凸出该第二支座412的外侧壁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该限位凸缘413可不限于呈圆环状,可呈圆弧状、或者其他形状。多个限位凸部413b沿该限位凸缘413a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沿该限位凸缘413a的径向凸出该限位凸缘413a的外侧壁设置。第二限位部4132可限制该感应线圈30从开口4121方向脱出。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限位凸部413b也可以为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座41还包括支撑部414,该支撑部414纵长设置,沿支座41的轴向延伸。具体地,该支撑部414可以为条状,可沿第二支座412的轴向延伸。该支撑部414可以为多个,该多个支撑部414沿该第二支座412的周向间隔设置,用于支撑感应线圈32,并允许感应线圈内径存在尺寸公差,也即,即使感应线圈内径偏小,也可装配至该支座41上。每一支撑部414包括第一支撑面4141以及第二支撑面4142,其中该第一支撑面4141可用于支撑感应线圈32,大部分位于该定位区4130的中下部。该第二支撑面4142设置于该第一支撑面4141的一端,向开口4121方向延伸设置,并朝远离该支座41一侧倾斜设置,可与该限位凸缘413a相接。该第一支撑面4141与该第二支撑面4142之间可形成斜角,该斜角可以为钝角。该支撑部414在所述第二支撑面412处的厚度可朝开口4121方向逐渐增大设置,从而使得支座41在斜角处的外径大于感应线圈32的内径,使得感应线圈在轻微干涉情况下固定,不会相对支座4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座411与第二支座412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卡接结构415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支座411与第二支座412之间不限于通过第一卡接结构415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支座411与第二支座412之间过盈配合、紧固组件(比如螺钉)、粘贴组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该第一卡接结构415包括第一卡扣4115以及第一卡孔4123。该第一卡扣4115以及第一卡孔4123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将第一支座411以及第二支座4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孔4123设置于第二支座412的侧壁,且靠近该套接口412a设置。该第一卡孔4123可以为两个,该两个第一卡孔4123可设置于该第二支座412的两相对侧。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孔4123不限于为两个,可以为大于两个。该第一卡扣4115设置于该第一支座411的外侧壁,凸出该第一支座411的外侧壁设置。该第一卡扣4115为两个,该两个第一卡扣4115设置于该第一支座411的两相对侧,且与该第一卡孔4123对应设置,当第二支座412套设于该第一支座411上时,该第一卡扣4115可扣入该第一卡孔4123中。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卡扣4115设置于第二支座412的内侧壁,该第一卡孔4123设置于第一支座411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固定结构42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421,该密封件421可以为两个,该两个密封件421可分别靠近该发热体31的两端设置。每一密封件421可套设于该发热体31外周,且与发热体31过盈配合。具体地,其中一个密封件421可位于该支撑台4112上,通过第一支座411以及第二支座412夹持固定,另一个密封件421可部分嵌入安装于固定盖43中,并与固定盖43过盈配合。该密封件421可呈环状,该两个密封件421与该发热体31以及该支座41均为同轴设置。通过该两个密封件421可将发热体31稳定地装配在支座41中,并将发热体31与支座41的相对位置确认固定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421可以整体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比如采用硅胶或者橡胶材质制成。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密封件421不限于采用硅胶或者橡胶材质。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盖43从该开口4121装入该容纳腔410中,用于与该支撑台4112配合,将发热体31固定于容纳腔410中,避免该发热体31在容纳腔410轴向上移动,且避免发热体31从该容纳腔410中脱出。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盖43设置于第二支座412远离该第一支座411的一端,且与该第二支座412同轴设置。具体地,该固定盖43可部分卡入该第二支座412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盖43套设于该气溶胶形成基体200上,并可与该气溶胶形成基体的外壁面之间留设有间隙。该固定盖43为两端贯通的柱状结构,内侧形成有与装配口221以及发热体31同轴设置的穿孔430,用于供部分气溶胶形成基体200穿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固定盖43的横截面可大致呈圆形。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固定盖43的横截面不限于呈圆形,可呈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盖43包括嵌入部431以及连接部432。该嵌入部431从第二支座412的一端嵌入,用于对发热体31进行限位和固定。该连接部432设置于该嵌入部431的一端,其横截面尺寸可小于该嵌入部431的横截面尺寸,用于与盖合装配口221的滑盖50的导向结构60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盖43内侧壁设置有挡台433,该挡台433位于该嵌入部431与连接部432相接处。该挡台433可呈圆环状,可与发热体31同轴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挡台433不限于为圆环状。该挡台433可与支撑台4112配合,对发热体31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盖43与支座41通过设置第二卡接结构44固定。具体地,该固定盖43可与第二支座412通过设置第二卡接结构44固定。该第二卡接结构44包括第二卡扣4311以及第二卡孔4124。该第二卡扣4311设置于固定盖43的外侧壁,具体地,该第二卡扣4311设置于该嵌入部431的外侧壁,并沿径向凸出该嵌入部431的外侧壁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扣4311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卡扣4311设置于该嵌入部431的两相对侧。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扣4311不限于为两个。该第二卡孔4124设置于该支座41的侧壁上,具体地,该第二卡孔4124设置于该第二支座412的侧壁上,且靠近该开口4121设置。该第二卡孔4124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卡孔4124设置于该第二支座412的两相对侧,且与该两个第二卡扣4311一一对应设置,并与该第二卡扣4311配合。当固定盖43与支座41装配时,该第二卡扣4311可扣入该第二卡孔4124中,进而将该固定盖43与支座41连接固定。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扣4311不限于设置于固定盖43上,可设置于支座41的内侧壁上。第二卡孔4124不限于设置支座41的侧壁上,可设置于固定盖43的侧壁上。
该固定组件40与发热组件30装配时,可将密封件421装入第一支座411的插槽4113中,将第二支座412装入该感应线圈32中(或者感应线圈32套设于第二支座412上),并压于该密封件421上,且套设于第一支座411上,与第一支座411卡接。然后发热体32从第二支座412的开口4121处装入并插设于该密封件421上。将另一密封件421装入该固定盖43中,与挡台433相抵,再将固定盖43与密封件421从该开口4121嵌入该第二支座412中,且套设于该发热体31上。
再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还包括滑盖50以及与滑盖50配合的导向结构60。该滑盖50滑动设置于该顶盖22上,可通过滑动盖和该顶盖22上的装配口221。该导向结构60设置于该顶盖22中,与该滑盖50连接,用于滑盖50滑动的导向。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向结构60包括导向支架61以及导向滑块62。该导向支架61设置于支架21的一端,并与该支架21可拆卸装配。该导向滑块62与滑盖50连接,可滑动设置于导向支架61上,沿导轨612滑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支架结构40上的限位结构413以及限位固定结构42可固定好感应线圈32以及发热体31的相对位置,从而可稳定感应线圈发出的磁感线相对发热体的位置,使发热体31的高温区稳定。而稳定的高温区可以确保介质加热的烘烤效果,稳定和提升抽吸口感。
图13至图18示出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第一支座411与第二支座412为一体结构。具体地,该第一支座411与该第二支座412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该第一限位部4131上设置有接触面413c,该接触面413c可与该感应线圈32接触。该接触面413c可以为向远离该第二限位部4132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也即该第一限位部4131在支座41侧壁上的凸出高度朝第二限位部4132方向逐渐减小,该第一限位部4131凸出高度最高处可限制感应线圈32从定位区4130脱出。通过将该接触面413c设置为斜面,当感应线圈32从开口4121方向向第一支座411套设于该第二支座412上时,限制感应线圈32向第一支座411远离该第二支座412的一侧移动的自由度,从而可固定线圈。该感应线圈32在没加热前整体偏软,加热一次后变硬,装配时线圈轻微变形,但是加热后可通过该第一限位部4131限制第一支座411远离该第二支座412的一侧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固定结构42可以省去。该发热体31的一端可抵靠于支撑台4112上,另一端可装配至该固定盖43中,通过固定盖43与支撑台4112配合固定。该固定盖43与该支座41内侧壁之间可通过设置密封圈46密封。该密封圈46可套设于该固定盖43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盖43的外壁面设置有容置槽4312。该容置槽4312可位于该嵌入部431的外侧壁上,且可沿该嵌入部431的周向设置,该密封圈46可容置于容置槽4312中。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感应线圈(32)套设且可套设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体(31)的外周的支座(41),所述支座(41)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结构(413),所述限位结构(413)用于限定所述感应线圈(32)在所述支座(41)轴向上的位置进而固定所述感应线圈(32)与所述发热体(31)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支撑所述发热体(31)的第一支座(411)以及套设于部分所述第一支座(411)上的第二支座(412);
所述限位结构(41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411)和/或所述第二支座(4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轴向,所述限位结构(413)包括沿所述支座(41)的所述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第二限位部(4132);
所述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凸出于所述支座(41)的外侧壁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之间的间隔形成供所述感应线圈(32)定位安装的定位区(41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容纳发热体(31)的容纳腔(410);
所述容纳腔(410)包括与所述发热体(31)两端对应设置的第一端(410a)以及第二端(410b);所述第一端(410a)以及第二端(410b)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部(4131)靠近所述第一端(410a)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靠近所述第二端(410b)设置;
所述定位区(4130)与所述容纳腔(410)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支撑所述发热体(31)的第一支座(411)以及套设于部分所述第一支座(411)上的第二支座(412);
所述第一限位部(413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411)的外侧壁且凸出所述第一支座(411)的外侧壁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412)远离所述第一支座(411)的一段上,且凸出所述第二支座(412)的外侧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131)上设置有与所述感应线圈(32)接触的接触面(413c);
所述接触面(413c)为向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
所述第一限位部(4131)在所述支座(41)外侧壁上的凸出高度朝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供所述发热体(31)装入的开口(4121),
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4121)处且向外延伸的限位凸缘(413a),所述限位凸缘(413a)呈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凸部(413b);所述限位凸部(413b)凸出设置于所述限位凸缘(413a)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还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支座(41)外侧壁以支撑所述感应线圈(32)的至少一个支撑部(4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14)纵长设置,沿所述支座(41)的轴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14)包括支撑所述感应线圈(32)的第一支撑面(414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4141)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面(4141)形成斜角的第二支撑面(4142);
所述支座(41)包括供所述发热体(31)装配的开口(4121);
所述第二支撑面(4142)朝所述开口(4121)方向延伸,并向远离所述支座(41)一侧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在所述斜角处的外径大于所述感应线圈(32)的内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限位固定结构(42),所述限位固定结构(42)设置于所述支座(41)中,用于将所述发热体(31)固定于所述支座(41)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固定结构(42)包括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外周的至少一个密封件(421)。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中设置有支撑所述发热体(31)的支撑台(411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供所述发热体(31)装配的开口(4121);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盖(43),所述固定盖(43)部分从所述开口(4121)装入并与所述支撑台(4112)同轴设置,以与所述支撑台(4112)配合固定发热体(31);
所述限位结构(413)包括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第二限位部(4132);所述第一限位部(4131)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凸出于所述支座(41)的外侧壁,且沿所述支座(41)的轴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4131)靠近所述支撑台(4112)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4132)靠近所述固定盖(43)设置。
17.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组件(30)、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发热组件(30)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40);
所述发热组件(30)包括发热体(31)以及与所述发热体(31)配合的感应线圈(32);
所述发热体(31)安装于所述固定组件(40)的支座(41)中;
所述感应线圈(32)套设于所述支座(41)上,且通过所述限位结构(413)限位安装于所述支座(41)上与所述发热体(31)相对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31)为中空结构,内侧形成有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200)的加热腔(310)。
CN202222409672.0U 2022-09-08 2022-09-08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Active CN218554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9672.0U CN218554043U (zh) 2022-09-08 2022-09-08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PCT/CN2023/101046 WO2024051260A1 (zh) 2022-09-08 2023-06-19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9672.0U CN218554043U (zh) 2022-09-08 2022-09-08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4043U true CN218554043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09672.0U Active CN218554043U (zh) 2022-09-08 2022-09-08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4043U (zh)
WO (1) WO20240512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260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9493A1 (en) * 2019-06-08 2020-12-17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CN216568394U (zh) * 2021-11-10 2022-05-24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875045U (zh) * 2021-12-18 2022-07-05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7136847U (zh) * 2022-03-02 2022-08-09 深圳市艾维普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8554043U (zh) * 2022-09-08 2023-03-03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260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1260A1 (zh)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54043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固定组件
EP3636083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5175579A (zh) 非尼古丁荚体组件和非尼古丁电子烟设备
CN218551333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
CN112656044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提取器组件
CN215898888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
CN114128925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EP0945062A1 (en) Vaporizer for insecticides or perfumes in liquid formulations,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fixed to the rotatable plug
JPS6321914B2 (zh)
CN117652721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
CN218551290U (zh) 气溶胶产生系统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89836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EP4173503A1 (en) Heated tobacco product
KR20230108326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CN21475913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759142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提取器组件
CN214047570U (zh) 电子烟主体、雾化设备以及电子烟
CN114831342A (zh) 气溶胶形成系统、装置及制品的插取导向固定结构
CN215736907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0631062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气溶胶产生系统
CN220384282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气溶胶产生系统
CN218898335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762486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气溶胶产生系统
CN220458614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337424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托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