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8335U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8335U
CN218898335U CN202223112490.3U CN202223112490U CN218898335U CN 218898335 U CN218898335 U CN 218898335U CN 202223112490 U CN202223112490 U CN 202223112490U CN 218898335 U CN218898335 U CN 218898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heat
generating device
soaking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24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永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24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8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8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8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收容腔、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外围的隔热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隔热件的外围的均热件,所述隔热件包括低导热材料,所述均热件包括高导热材料。由于隔热件位于收容腔和均热件之间且具有低导热系数,气溶胶形成基质在加热时,通过隔热件先隔热,避免过多的热量扩散出来;即使有热量散出,通过均热件可以达到均热效果,避免局部高温。

Description

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型雾化装置,是一种通过低温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加热雾化材料形成可抽吸气雾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目前,加热不燃烧型雾化装置因其产品特性,内部发热体的工作温度较高,普遍位于300~350度之间,从而需要较好的隔热技术以避免外壳表面温度或关键器件如电芯温度过高,影响品质及用户体验。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隔热技术是使用气凝胶,但是气凝胶通常是通过将片材缠绕在管体上,再用胶带粘贴,操作不便,且气凝胶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粉末掉落,如果设置在气流通道内,可能会被用户吸入,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收容腔、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外围的隔热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隔热件的外围的均热件,所述隔热件包括低导热材料,所述均热件包括高导热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的导热系数为0.1~0.5w/mk。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热件的导热系数为80~500w/mk。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呈管状,所述隔热件的内壁面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面之间形成有通气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收容管,所述收容管的内壁面界定出至少部分所述收容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管的内壁面凸出形成有至少两个凸肋,用于夹持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凸肋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进气槽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包括第一腔以及与第一腔的下端相连通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形成于所述收容管内,所述第二腔形成于所述隔热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管与所述均热件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磁铁,用于将所述收容管和所述均热件相互磁吸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管的外壁面向外凸出形成有外凸缘,所述均热件的上端面抵靠于所述外凸缘;所述磁铁呈环形并套设于所述收容管外,所述磁铁的下端面抵靠于所述外凸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上端伸入到所述收容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发热座,所述发热体的下端插装于所述发热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座的上端面用于支撑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座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通气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隔热件、所述均热件均收容于所述上盖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热件的外壁面与所述上盖的内壁面接触,或者,所述均热件的外壁面与所述上盖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环形的隔热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下壳,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下壳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均热件螺纹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隔热件位于收容腔和均热件之间且具有低导热系数,气溶胶形成基质在加热时,通过隔热件先隔热,避免过多的热量扩散出来;即使有热量散出,通过均热件可以达到均热效果,避免局部高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在插接有气溶胶形成基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在插接有气溶胶形成基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隔热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隔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竖直”、“水平”、“纵向”、“横向”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用于对插接于其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50进行低温烘烤加热,以在不燃烧的状态下释放气溶胶形成基质50中的气溶胶提取物。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大致可呈圆柱状,该气溶胶形成基质50可呈圆柱状并可包括雾化段51以及沿轴向设置于雾化段51上方的非雾化段52。其中,雾化段51可包括丝状、片状、颗粒状、粉末状、膏状等固态发烟基材中的一种或多种,该固态发烟基材在被加热后能够释放其中的气溶胶提取物。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并不局限于呈圆柱状,其也可以呈椭圆柱状、方形柱状等其他形状。
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包括外壳10、设置于外壳10中用于在通电后发热的发热组件20、设置于上盖11中的隔热组件30、设置于外壳10中用于为发热组件20供电的电池40以及用于控制发热组件20发热的控制电路。隔热组件30包括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收容腔310,发热组件20包括发热体21,发热体21的上端可伸入到收容腔310中并插入到气溶胶形成基质50中,对气溶胶形成基质50进行加热。发热体21可以为片状或棒状,发热体21的顶部可形成有尖头导向结构,发热体21经由该尖头导向结构插入到雾化段51中。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21呈圆柱状,发热体21顶部的尖头导向结构呈圆锥状或圆台状。
外壳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相互配合安装的上盖11和下壳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1、下壳12可大致具有圆柱状外形,上盖11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盖设于下壳12的上方。隔热组件30收容于上盖11中,上盖11的顶壁具有一插口110,气溶胶形成基质50能够经由该插口110插入到收容腔310中。下壳12可包括筒状壳体121以及由筒状壳体121向上伸出的连接部122。筒状壳体121的外径与上盖11的外径一致,连接部122的外径小于等于上盖11的内径。连接部122至少部分伸入到上盖11中,可用于与隔热组件30对接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11、下壳12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此外,上盖11、下壳12的外形也不局限于圆柱状。
插口110的孔壁面与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外壁面之间可形成有进气道112,用于供外界空气进入收容腔310,从而可无需在外壳10上额外开设进气孔。具体地,插口110的孔径可略大于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外径,一方面使得插口110的孔壁面能够与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外壁面之间形成进气道112,另一方面可减少由于插口110的尺寸过大而导致灰尘等外界杂质落入到收容腔310中。进一步地,插口110的内壁面还可向内凸出形成有限位凸缘111,用于夹持固定气溶胶形成基质50,避免气溶胶形成基质50在上盖11内产生晃动。较佳地,限位凸缘11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可沿插口11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一方面利于进气均匀,另一方面使得对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夹持更稳固。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口110的孔壁面与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外壁面之间也可不形成有进气道112,可通过在外壳10上开设进气孔来实现进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组件30可包括收容管31、隔热件32以及均热件33。收容管31呈管状,收容管31的内壁面界定出至少部分收容腔310。隔热件32、均热件33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隔热件32设置于收容腔310的外围,其为具有低导热系数的结构件。均热件33设置于隔热件32的外围,其为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结构件。该隔热组件30采用双层隔热技术,位于内层的隔热件32先隔热,避免过多的热量扩散出来,使得大部分的热量能够保持在隔热件32内;均热件33位于外层,这样即使有热量散出,通过均热件33可以达到均热效果,避免局部高温。隔热件32、均热件33可以分别单独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或者,隔热件32、均热件33也可以通过模具成型在一起,形成无法分离的具有两种不同导热系数材料的单一结构件。该隔热结构可无需使用气凝胶,从而避免气凝胶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粉末掉落到气道结构内被用户吸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收容腔310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腔315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腔316。收容管31呈圆管状,收容管31的内壁面界定出第一腔315,该第一腔315可用于收容非雾化段52。收容管31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与非雾化段52的外壁面接触,以固定非雾化段52。收容管31的下端面高于雾化段51的上端面,使得收容管31的内壁面不与雾化段51接触。由于非雾化段52相对于雾化段51具有较低的温度,本实施例通过将收容管31设置于与非雾化段52接触而不与雾化段51接触,从而可减少通过接触而传递给收容管31的热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容管31的下端面也可与雾化段51的上端面齐平,或者也可低于雾化段51的上端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收容管31也可仅环绕于雾化段51的外围。
进一步地,收容管31的内壁面可凸出形成有至少两个凸肋311,收容管31通过该至少两个凸肋311夹持固定气溶胶形成基质50。此外,每相邻两个凸肋311之间还可形成有一可供气体流通的进气槽道312,该进气槽道312与进气道112相连通,可保证抽吸时气流流通更顺畅。在本实施例中,凸肋311有多个,该多个凸肋311沿收容管3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一凸肋311沿收容管31的轴向方向延伸。
收容管31的上端面可抵靠于上盖11的顶壁内侧,收容管31上还可形成有将进气道112与进气槽道312相连通的进气口314。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314有多个并沿收容管3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一进气口314均由收容管31的侧壁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收容管31的上端面与上盖11的顶壁内侧之间可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可用于连通进气道112和进气槽道312。
隔热件32可呈圆管状,第二腔316可形成于隔热件32内。隔热件32可采用硅胶、塑胶等低导热材料制成,其导热系数通常低于5w/mk。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32的导热系数可以在0.1~0.5w/mk左右,如此,可保证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隔热件32的内径可大于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外径以及收容管31的内径,使得在气溶胶形成基质50收容在收容腔310内时,隔热件32的内壁面与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的通气道320,该通气道320一方面可通过空气隔热来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用于构件气道结构。当隔热件32用于构件气道结构时,隔热件32可采用食品级材料制成,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32可采用食品级的硅胶材料制成,从而还可通过硅胶材料的弹性功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此外,由于雾化段51的温度相对较高,隔热件32至少环绕于雾化段51的外围。在本实施例中,隔热件32的上端面高于雾化段51的上端面。收容管31的下端部分伸入到隔热件32中,收容管31的外径小于隔热件32的内径,使得收容管31与隔热件32之间形成有环形的间隙空间,从而可通过空气隔热来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容管31的外径也可等于隔热件32的内径,和/或,收容管31的下端也可不伸入到隔热件32中。
均热件33可呈圆管状,其可采用金属(例如铝、铁、铜等)或石墨等高导热材料制成,其导热系数通常高于50w/mk。在一些实施例中,均热件33的导热系数可以在80~500w/mk之间,如此,可保证具有良好的均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均热件33的内径等于隔热件32的外径,即,均热件33的内壁面与隔热件32的外壁面贴合;均热件33的轴向长度大于隔热件32的轴向长度,均热件33的轴向两端分别延伸出隔热件32的轴向两端之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均热件33的内径也可大于隔热件32的外径,和/或,均热件33的轴向长度也可小于或等于隔热件32的轴向长度,和/或,均热件33也可仅一端延伸出隔热件32的对应的一端之外。
均热件33收容于上盖11中,其与上盖11的内壁面可接触也可不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均热件33的外壁面与上盖11的内壁面贴合或贴近,有利于减小装置的整体尺寸,还可使得均热件33在上盖11内的固定更牢靠。
均热件33的顶部内壁面可向内延伸形成有一内凸缘331,隔热件32的上端面可抵靠于该内凸缘331上,隔热件32的下端面可抵靠于连接部122的上端面。收容管31的外壁面还可向外凸出形成有外凸缘313,内凸缘331的上端面可抵靠于外凸缘313的下端面。该外凸缘313可呈非连续的环形,可减少收容管31与均热件33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凸缘313也可呈封闭的环形,制造加工更容易。均热件33的下端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连接部122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均热件33的下端内壁面可形成有内螺纹,连接部122的外壁面形成有与该内螺纹相互配合的外螺纹。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均热件33的下端外壁面形成有外螺纹,连接部122的内壁面形成有内螺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均热件33也可通过卡扣连接、铆接等其他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与连接部122连接在一起;或者,下壳12也可不设置有连接部122,均热件33可固定于上盖11中,上盖11再与下壳1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组件30还可包括磁铁34,用于将均热件33与收容管31相互磁吸固定。相应地,均热件33与收容管31均采用能够被磁铁34吸附的磁吸材料制成,例如铁、钴、镍及其合金。本实施例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均热件33与下壳12之间螺纹连接,均热件33与收容管31之间通过磁铁34磁吸连接,装拆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磁铁34呈环形并套设于收容管31外,磁铁34的下端面抵靠于外凸缘313上,将外凸缘313和内凸缘331磁吸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均热件33与收容管31也可通过卡扣连接、铆接等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均热件33与收容管31也可一体成型,如此可简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组件30还可包括套设于收容管31的上端外的密封件35。该密封件35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件35的下端面可抵靠于磁铁34上,密封件35的上端面可抵靠于上盖11的顶壁内侧,从而实现对气道结构的密封。
发热组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用于固定发热体21的发热座22。发热座22可收容于下壳12中,发热体21的下端插装于发热座22上,发热座22上沿纵向形成有供发热体21插装的插孔221。此外,发热座22还可用于支撑气溶胶形成基质50,即,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下端面可抵靠于发热座22的上端面。进一步地,发热座22的上端面还可形成有与通气道32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通气槽220。用户抽吸时,外界空气经由进气道112进入,然后依次经过进气口314、进气槽道312、通气道320、通气槽220进入固态发烟基材中,将固态发烟基材加热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带出。较佳地,通气槽220有多个并可沿发热座22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利于充分且均匀地将固态发烟基材加热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带出。每一通气槽220的一端可与插孔221相连通,另一端沿发热座22的径向向外延伸至发热座22的上端面的外缘。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下端面也可不抵靠于发热座22上,例如,隔热件32可具有一底壁,该底壁用于支撑气溶胶形成基质50,底壁上可设置有供气流流通的通气槽。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均热件33的外壁面与上盖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环形的隔热间隙330,从而可通过空气隔热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均热件33与收容管31为一体成型结构。收容管31由均热件33的上端面沿纵向向上延伸,且收容管31的外径小于均热件33的内径,隔热件32的上端面可抵靠于均热件33与收容管31之间形成的台阶面上。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50)的收容腔(31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310)的外围的隔热件(32)以及设置于所述隔热件(32)的外围的均热件(33),所述隔热件(32)包括低导热材料,所述均热件(33)包括高导热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32)的导热系数为0.1~0.5w/m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件(33)的导热系数为80~500w/mk。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32)呈管状,所述隔热件(32)的内壁面与所述收容腔(310)的腔壁面之间形成有通气道(3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收容管(31),所述收容管(31)的内壁面界定出至少部分所述收容腔(3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管(31)的内壁面凸出形成有至少两个凸肋(311),用于夹持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凸肋(311)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进气槽道(31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310)包括第一腔(315)以及与第一腔(315)的下端相连通的第二腔(316);所述第一腔(315)形成于所述收容管(31)内,所述第二腔(316)形成于所述隔热件(32)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管(31)与所述均热件(33)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磁铁(34),用于将所述收容管(31)和所述均热件(33)相互磁吸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管(31)的外壁面向外凸出形成有外凸缘(313),所述均热件(33)的上端面抵靠于所述外凸缘(313);所述磁铁(34)呈环形并套设于所述收容管(31)外,所述磁铁(34)的下端面抵靠于所述外凸缘(313)。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发热体(21),所述发热体(21)的上端伸入到所述收容腔(310)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发热座(22),所述发热体(21)的下端插装于所述发热座(22)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座(22)的上端面用于支撑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5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座(22)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通气槽(220)。
16.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上盖(11),所述隔热件(32)、所述均热件(33)均收容于所述上盖(11)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件(33)的外壁面与所述上盖(11)的内壁面接触,或者,所述均热件(33)的外壁面与所述上盖(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环形的隔热间隙(330)。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下壳(12),所述上盖(11)盖设于所述下壳(12)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2)包括连接部(122),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均热件(33)螺纹连接。
CN202223112490.3U 2022-11-21 2022-11-21 气溶胶产生装置 Active CN218898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2490.3U CN218898335U (zh) 2022-11-21 2022-11-21 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2490.3U CN218898335U (zh) 2022-11-21 2022-11-21 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8335U true CN218898335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3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2490.3U Active CN218898335U (zh) 2022-11-21 2022-11-21 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8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91769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EP3162226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10306930B2 (en) Heating device, and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the same
WO2015010242A1 (zh) 电子烟
CN218354663U (zh) 气溶胶生成制品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US20230180854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CN21239386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7791479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2057307A1 (zh) 电子烟主体、雾化设备以及电子烟
CN216568340U (zh) 内托支架、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基质
CN21614724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903218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4174663A1 (zh) 一种发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898335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873451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898362U (zh) 加热模组和电子烟具
CN21706541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WO2019233390A1 (zh)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US20220361575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and vaporizer thereof
CN217609539U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60953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19060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115226952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190605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209768999U (zh) 一种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