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9957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9957U
CN218549957U CN202222703982.3U CN202222703982U CN218549957U CN 218549957 U CN218549957 U CN 218549957U CN 202222703982 U CN202222703982 U CN 202222703982U CN 218549957 U CN218549957 U CN 218549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hanneling
display panel
sensing element
light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39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青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39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9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9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9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光距感元件和防窜光件;显示面板和光距感元件均设置在壳体上,且光距感元件设置于壳体的顶部;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光距感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防窜光件包括第一防窜光部和第二防窜光部,第一防窜光部位于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第二防窜光部位于壳体的顶部与显示面板之间。本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窜光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光距感元件是手机内部的元件之一,位于手机的顶部且靠近听筒处,光距感元件用于检测手机周围的光线情况以及人体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光距感元件内部的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屏的背光亮度;而为了使显示屏的显示亮度与环境光相吻合,会在手机内部设置防窜光结构,以避免窜光现象的发生。
一般的,都是在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设置防窜光结构。而在壳体与显示屏之间未设置防窜光结构,因此会导致部分光窜出,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光距感元件和防窜光件;显示面板和光距感元件均设置在壳体上,且光距感元件设置于壳体的顶部;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光距感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防窜光件包括第一防窜光部和第二防窜光部,第一防窜光部位于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第二防窜光部位于壳体的顶部与显示面板之间。
可选的,壳体的顶部面向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凸出部;第一防窜光部位于凸出部与光距感元件之间;第二防窜光部位于凸出部与显示面板之间。
可选的,第一防窜光部为弹性防窜光部,第一防窜光部被夹设于凸出部与光距感元件之间,以使凸出部与光距感元件之间密封。
可选的,第二防窜光部与第一防窜光部连接。
可选的,第一防窜光部为第一防窜光条,第二防窜光部为第二防窜光条,第二防窜光条与第一防窜光条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在85°~95°之间;和/或,第一防窜光部与第二防窜光部一体成型;和/或,第一防窜光部与第二防窜光部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可选的,防窜光件上开设有沿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缺口,缺口靠近第一防窜光部与第二防窜光部的连接处。
可选的,缺口开设在第一防窜光部上,且缺口在由靠近光距感元件至远离光距感元件的方向上贯穿第一防窜光部;或,缺口开设在第二防窜光部上,缺口在由靠近显示面板至远离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贯穿第二防窜光部。
可选的,第二防窜光部在电子设备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由靠近第一防窜光部至远离第一防窜光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可选的,防窜光件为泡棉。
可选的,泡棉的面向壳体的一侧粘接于壳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防窜光件包括位于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的第一防窜光部以及位于壳体的顶部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二防窜光部,这样,则能够同时对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以及壳体与显示屏之间进行光的阻隔,避免发生窜光现象,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防窜光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壳体;2、显示屏;3、光距感组件;4、防窜光件;
11、定位柱;12、凸出部;13、凹腔;14、出光孔;21、显示面板;22、透明盖板;31、光距感元件;32、电路板组件;41、第一防窜光部;42、第二防窜光部;43、缺口;44、加强部;
211、显示面;221、黑边;311、发射端;312、接收端;
2211、出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光距感元件是手机内部的元件之一,位于手机的顶部且靠近听筒处,光距感元件用于检测手机周围的光线情况以及人体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光距感元件内部的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屏的背光亮度;而为了使显示屏的显示亮度与环境光相吻合,会在手机内部设置防窜光结构,以避免窜光现象的发生。
一般的,都是在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设置防窜光结构。而在壳体与显示屏之间未设置防窜光结构,因此会导致部分光窜出,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光距感元件和防窜光件;显示面板和光距感元件均设置在壳体上,且光距感元件设置于壳体的顶部;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光距感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防窜光件包括第一防窜光部和第二防窜光部,第一防窜光部位于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第二防窜光部位于壳体的顶部与显示面板之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防窜光件包括位于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的第一防窜光部以及位于壳体的顶部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二防窜光部,这样,则能够同时对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以及壳体与显示屏之间进行光的阻隔,避免发生窜光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是手机。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平板电脑,在此,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不作具体限制。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至图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2沿B-B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显示屏2、光距感组件3和防窜光件4;显示屏2和光距感组件3均设置在壳体1上,且光距感组件3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显示屏2包括显示面板21,显示面板21具有显示面211,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光距感组件3设置在显示屏2的背离显示面211的一侧;防窜光件4包括第一防窜光部41和第二防窜光部42,光距感组件3包括光距感元件31,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防窜光部41位于壳体1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第二防窜光部42位于壳体1的顶部与显示面板21之间。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防窜光件4包括位于壳体1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的第一防窜光部41以及位于壳体1的顶部与显示屏2之间的第二防窜光部42,这样,则能够同时对壳体1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以及壳体1与显示屏2之间进行光的阻隔,避免发生窜光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与图1至图3中的x轴方向一致,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与图1至图3中的z轴方向一致。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光距感元件31为环境光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的合成元件,在此,对光距感元件不作具体介绍。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还包括透明盖板22,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透明盖板22与显示面211相对设置,显示面板21在透明盖板22上的投影位于透明盖板22内,且透明盖板22的边缘形成黑边221,黑边221与壳体1粘接,黑边221上可以设置与听筒(图中未示出)对应的出音孔2211。
请参见图1至图5,图5为图1沿C-C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光距感组件3还包括电路板组件32,电路板组件32通过壳体1上的定位柱11安装在壳体1上,其中,定位柱11的轴向与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一致,且定位柱11贯穿电路板组件32的部分结构,此处的部分结构可以是电路板组件32的电路板,而电路板组件32还应该包括除电路板以外的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制。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光距感元件31电连接于电路板组件32的面向显示面板21的一侧。
而为了便于对防窜光件4进行安装,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顶部面向显示面板21的一侧具有凸出部12;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防窜光部41位于凸出部12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第二防窜光部42位于凸出部12与显示面板21之间。请参见图2至图6,其中,图6为图2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2至图6所示,具体的,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壳体1的面向显示面板21的一侧具有一凹腔13,凹腔13的深度方向与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一致,凸出部12形成于凹腔13的腔底上,且在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使得凸出部12的两侧形成出光孔14,光距感元件31的发射端311与两个出光孔14中的一者对应设置,光距感元件31的接收端312与两个出光孔14中的另一者对应设置,防窜光件4能够阻隔从发射端311发出的光线,接收端312用于接收发射端311发出经反射回来的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与图1至图5中的y轴方向一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窜光部42连接于第一防窜光部41的沿电子设备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一防窜光部41为第一防窜光条,第二防窜光部42为第二防窜光条,第二防窜光条与第一防窜光条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在85°~95°之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窜光条与第一防窜光条之间的夹角可以为85°;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窜光条与第一防窜光条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5°。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窜光条与第一防窜光条之间的夹角为90°,且第一防窜光条的延伸方向与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防窜光条的延伸方向与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一致。在此,对第二防窜光条与第一防窜光条之间的夹角数值不作具体限制。
而为了提升壳体1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的密封性能,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防窜光部41为弹性防窜光部,第一防窜光部41被夹设于凸出部12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以使所述凸出部12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密封。这样,当第一防窜光部41位于凸出部12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时,在第一防窜光部41的弹性作用下,第一防窜光部41沿电子设备厚度方向的两端才能够紧密贴合于凸出部12和光距感元件31,从而,能够提升壳体1与光距感元件31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对防窜光件4进行加工制造,第一防窜光部41与第二防窜光部42一体成型。
由于第一防窜光部41与第二防窜光部42之间具有夹角,为了减小防窜光件4在折弯处的应力,防止防窜光件4翘起,在本实施例中,防窜光件4上开设有沿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缺口43,缺口43靠近第一防窜光部41与第二防窜光部42的连接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缺口43开设在第一防窜光部41上,且缺口43在由靠近光距感元件31至远离光距感元件31的方向上贯穿第一防窜光部41;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缺口43开设在第二防窜光部42上,且缺口43在由靠近显示面板21至远离显示面板21的方向上贯穿第二防窜光部42。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缺口43设置在第二防窜光部42上,且缺口43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贯穿第二防窜光部42。在此,对缺口43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防窜光部41与第二防窜光部4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而为了使防窜光件4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占用空间更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窜光部42在电子设备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由靠近第一防窜光部41至远离第一防窜光部4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窜光部42沿电子设备高度方向的截面图形为直角梯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防窜光部42沿电子设备高度方向的截面图形也可以是具有一定角度的梯形,例如是等腰梯形等。只要能够使得第二防窜光部42在电子设备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由靠近第一防窜光部41至远离第一防窜光部4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第二防窜光部42沿电子设备高度方向的截面图形均可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在此,对第二防窜光部42沿电子设备高度方向的截面图形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见图5和图7,其中,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防窜光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7所示,为了提升防窜光件4的强度,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防窜光件4还包括加强部44,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加强部44连接于第一防窜光部41的背离第二防窜光部42的一侧,加强部44的延伸方向与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一致,且加强部44与壳体1的面向电路板组件32的一侧抵接,加强部44与第一防窜光部41和第二防窜光部42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防窜光件4为泡棉;泡棉的面向壳体1的一侧粘接于壳体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泡棉可通过粘接剂,例如粘接胶与壳体1粘接;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泡棉上可自带粘接剂。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泡棉的面向壳体1的一侧具有用于与壳体1粘接的粘接剂。在此,对粘接剂的种类不做限制。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泡棉的面向壳体1的一侧具有粘接剂,可以是第一防窜光部41、第二防窜光部42与加强部44中的任一者或任两者上具有粘接剂,也可以是第一防窜光部41、第二防窜光部42与加强部44上均具有粘接剂,在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光距感元件和防窜光件;显示面板和光距感元件均设置在壳体上,且光距感元件设置于壳体的顶部;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光距感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防窜光件包括第一防窜光部和第二防窜光部,第一防窜光部位于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第二防窜光部位于壳体的顶部与显示面板之间。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防窜光件包括位于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的第一防窜光部以及位于壳体的顶部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二防窜光部,这样,则能够同时对壳体与光距感元件之间以及壳体与显示屏之间进行光的阻隔,避免发生窜光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显示面板(21)、光距感元件(31)和防窜光件(4);
所述显示面板(21)和所述光距感元件(31)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且所述光距感元件(3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显示面板(21)具有显示面(211),所述光距感元件(31)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1)的背离所述显示面(211)的一侧;
所述防窜光件(4)包括第一防窜光部(41)和第二防窜光部(42),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位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光距感元件(31)之间;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位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与所述显示面板(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面向所述显示面板(21)的一侧具有凸出部(12);
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位于所述凸出部(12)与所述光距感元件(31)之间;
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位于所述凸出部(12)与所述显示面板(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为弹性防窜光部,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被夹设于所述凸出部(12)与所述光距感元件(31)之间,以使所述凸出部(12)与所述光距感元件(31)之间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与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为第一防窜光条,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为第二防窜光条,所述第二防窜光条与所述第一防窜光条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在85°~95°之间;
和/或,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与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与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窜光件(4)上开设有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缺口(43),所述缺口(43)靠近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与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43)开设在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上,且所述缺口(43)在由靠近所述光距感元件(31)至远离所述光距感元件(31)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
或,所述缺口(43)开设在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上,所述缺口(43)在由靠近所述显示面板(21)至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1)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窜光部(42)在所述电子设备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由靠近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至远离所述第一防窜光部(4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窜光件(4)为泡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的面向所述壳体(1)的一侧粘接于所述壳体(1)。
CN202222703982.3U 2022-10-13 2022-10-13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549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3982.3U CN218549957U (zh) 2022-10-13 2022-10-13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3982.3U CN218549957U (zh) 2022-10-13 2022-10-13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9957U true CN218549957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3982.3U Active CN218549957U (zh) 2022-10-13 2022-10-1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9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301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US11196849B2 (en)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US1017189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de speaker hole
CN10825497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2651992B1 (ko) 음향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9326057B2 (en) Microphone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885867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259651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1373287B (zh) 液晶显示器
CN111108756B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13734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19052332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820180B (zh) 终端设备、扬声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20050202787A1 (en) Keypad assembly
US2006022106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optical devices using fold-up portions extended from a substrate
CN108153026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13742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200288004A1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89854B1 (ko) 전자 장치
CN10796685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8549957U (zh) 电子设备
CN21534174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WO2022012615A1 (zh)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291282B (zh)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