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5011U - 一种制冷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5011U
CN218545011U CN202222950100.3U CN202222950100U CN218545011U CN 218545011 U CN218545011 U CN 218545011U CN 202222950100 U CN202222950100 U CN 202222950100U CN 218545011 U CN218545011 U CN 218545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piral flow
flow channel
communicate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01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Zhengyu Rol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Zhengyu Rol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Zhengyu Rol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Zhengyu Rol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01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5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5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5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辊,包括外辊筒、内辊筒和端部导流机构,内辊筒固定在外辊筒的径向面内侧,内辊筒的外壁开设有螺旋周向环绕的第一螺旋流道和与第一螺旋流道对流配合的第二螺旋流道;端部导流机构设置于内辊筒两端,其一用于向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输送冷流介质,其二用于带动该制冷辊进行周向旋转,本技术方案中,该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组成的螺旋流道采用四进四出且交叉对流的方式,这样能够大大减小辊体两端的温度差,使得冷热温度能够交叉影响,进而达到高效冷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辊技术方向,具体涉及一种制冷辊。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基材制造过程中,常会用到专用隔膜辊,统称制冷辊,其主要作用是对基材(卷材)进行冷却;制冷辊基本结构为在其内部设置有螺旋管道(或流道),螺旋管道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通过向进水口内注入冷水/冷介质,使得冷却辊的表面温度下降,并对基层进行冷却降温。
但是现有的冷却辊内部基本上只设置了一根螺旋管道,由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水在管道中的流动距离拉长,从而导致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进而影响了基材的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装置一种制冷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冷却辊其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并影响了基材的冷却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辊,包括外辊筒;
内辊筒,固定在所述外辊筒的径向面内侧,所述内辊筒的外壁开设有螺旋周向环绕的第一螺旋流道和与第一螺旋流道之间比邻交错配合的第二螺旋流道;
端部导流机构,设置于所述内辊筒两端,用于向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输送冷流介质,同时用于带动该制冷辊进行周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外辊筒内侧面沿其径向一圈嵌合有导热层,其中,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的开口端面向于导热层内侧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沿内辊筒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端部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在内辊筒内侧一端的第一端盖、和固定在内辊筒内侧另一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螺旋流道一端部的第一输液管道,所述第二端盖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螺旋流道另一端部的第一出液管道;所述第二端盖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螺旋流道一端部的第二输液管道,所述第一端盖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螺旋流道另一端部的第二出液管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端部导流机构还包括固定在第一端盖外侧圆心部位的第一辊轴、和固定在第二端盖外侧圆心部位的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内部圆心处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输液管道的第一进液腔道,所述第二辊轴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出液管道的第一出液腔道;所述第二辊轴内部圆心处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输液管道的第二进液腔道,所述第一端盖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出液管道的第二出液腔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外辊筒为正圆筒形结构,且外辊筒外侧周向表面粗糙度为Ra0.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制冷辊,通过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组成的螺旋流道,其采用四进四出且交叉对流的方式,这样能够大大减小辊体两端的温度差,使得冷热温度能够交叉影响,进而达到高效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辊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辊整体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辊内辊筒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辊第二辊轴端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外辊筒;110、导热层;200、内辊筒;210、第一螺旋流道;220、第二螺旋流道;300、端部导流机构;310、第一端盖;310a、第一输液管道;310b、第二出液管道;320、第二端盖;320a、第二输液管道;320b、第一出液管道;330、第一辊轴;330a、第一进液腔道;330b、第二出液腔道;340、第二辊轴;340a、第二进液腔道;340b、第一出液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制冷辊,包括外辊筒100、内辊筒200和端部导流机构300;
外辊筒100用于和基材贴合接触,并对基材进行快速冷却降温,具体的,外辊筒100内侧面沿其径向一圈嵌合有导热层110,其中,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的开口端面向于导热层110内侧壁,外辊筒100为正圆筒形结构,且外辊筒100外侧周向表面粗糙度为Ra0.01mm,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导热层110采用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板材,其与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中的冷介质直接接触,从而将温度快速分散至导热层110的板体上,进而传递至外辊筒100上,以达到均匀导冷的作用;
内辊筒200用于对外辊筒100进行快速冷却,并将外辊筒100的热量带走,具体的,固定在外辊筒100的径向面内侧,内辊筒200的外壁开设有螺旋周向环绕的第一螺旋流道210和与第一螺旋流道210之间比邻交错配合的第二螺旋流道220,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沿内辊筒200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辊中的冷介质采用冷媒,同时该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组成的螺旋流道采用四进四出且交叉对流的方式,这样能够大大减小辊体两端的温度差,使得冷热温度能够交叉影响,进而达到高效冷却的效果;
端部导流机构300设置于内辊筒200两端,用于向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输送冷流介质,同时用于带动该制冷辊进行周向旋转,具体的,端部导流机构300包括固定在内辊筒200内侧一端的第一端盖310、和固定在内辊筒200内侧另一端的第二端盖320,第一端盖31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螺旋流道210一端部的第一输液管道310a,第二端盖32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螺旋流道210另一端部的第一出液管道320b;第二端盖32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螺旋流道220一端部的第二输液管道320a,第一端盖31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螺旋流道220另一端部的第二出液管道310b;端部导流机构300还包括固定在第一端盖310外侧圆心部位的第一辊轴330、和固定在第二端盖320外侧圆心部位的第二辊轴340,第一辊轴330内部圆心处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输液管道310a的第一进液腔道330a,第二辊轴34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出液管道320b的第一出液腔道340b;第二辊轴340内部圆心处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输液管道320a的第二进液腔道340a,第一端盖31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出液管道310b的第二出液腔道330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进液腔道330a、第一输液管道310a、第一出液管道320b、第二进液腔道340a、第二输液管道320a和第二出液管道310b的相互配合下,使得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之间形成对流冷却,同时通过第一出液腔道340b和第二出液腔道330b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辊面快速冷却的效果。
综上,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制冷辊,通过在第一进液腔道330a、第一输液管道310a、第一出液管道320b、第二进液腔道340a、第二输液管道320a和第二出液管道310b的相互配合下,使得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之间形成循环流动,同时该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组成的螺旋流道采用四进四出且交叉对流的方式,这样能够大大减小辊体两端的温度差,使得冷热温度能够交叉影响,进而达到高效冷却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制冷辊,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辊筒(100);
内辊筒(200),固定在所述外辊筒(100)的径向面内侧,所述内辊筒(200)的外壁开设有螺旋周向环绕的第一螺旋流道(210)和与第一螺旋流道(210)之间比邻交错配合的第二螺旋流道(220);
端部导流机构(300),设置于所述内辊筒(200)两端,用于向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输送冷流介质,同时用于带动该制冷辊进行周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辊筒(100)内侧面沿其径向一圈嵌合有导热层(110),其中,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的开口端面向于导热层(110)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210)和第二螺旋流道(220)沿内辊筒(200)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导流机构(300)包括固定在内辊筒(200)内侧一端的第一端盖(310)、和固定在内辊筒(200)内侧另一端的第二端盖(320),所述第一端盖(31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螺旋流道(210)一端部的第一输液管道(310a),所述第二端盖(32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螺旋流道(210)另一端部的第一出液管道(320b);所述第二端盖(32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螺旋流道(220)一端部的第二输液管道(320a),所述第一端盖(31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螺旋流道(220)另一端部的第二出液管道(310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导流机构(300)还包括固定在第一端盖(310)外侧圆心部位的第一辊轴(330)、和固定在第二端盖(320)外侧圆心部位的第二辊轴(340),所述第一辊轴(330)内部圆心处设置有连通于第一输液管道(310a)的第一进液腔道(330a),所述第二辊轴(34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一出液管道(320b)的第一出液腔道(340b);所述第二辊轴(340)内部圆心处设置有连通于第二输液管道(320a)的第二进液腔道(340a),所述第一端盖(310)内部设置有连通于第二出液管道(310b)的第二出液腔道(330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辊筒(100)为正圆筒形结构,且外辊筒(100)外侧周向表面粗糙度为Ra0.01mm。
CN202222950100.3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制冷辊 Active CN218545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0100.3U CN21854501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制冷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0100.3U CN21854501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制冷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5011U true CN218545011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1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0100.3U Active CN21854501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制冷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5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558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渐缩型双流道液冷板
CN218545011U (zh) 一种制冷辊
CN20598645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的水冷壳体
US20230168045A1 (en) Heat pipe and geothermal energy collecting device
CN113752444A (zh) 一种纵拉机的趋零温差螺旋流道热交换辊
CN209350855U (zh) 薄膜生产用冷却辊
CN205373482U (zh) 一种冷热分流的过程节能蓄热器
CN211084458U (zh) 一种适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微通道冷凝器
CN209037270U (zh) 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
CN210624971U (zh) 太阳能集热装置
CN208256859U (zh) 一种电芯冷却装置及电池系统
CN206999658U (zh) 一种压辊冷却结构
CN112161100A (zh) 一种水冷式超高温阀门
CN206488680U (zh) 一种加热辊
CN115682788A (zh) 中筒增流缓冲式组合流道螺旋板换热器
CN105387744A (zh) 一种冷热分流的过程节能蓄热器
CN207006934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装置
CN111121497A (zh) 一种新型回热器结构
CN217603601U (zh) 一种用于隔离循环利用时高低温导热介质的密封旋转接头
CN221268777U (zh) 一种涂布机用内循环冷却辊
CN219944553U (zh) 一种用于钕铁硼铸片生产的水冷系统
CN218517414U (zh) 一种导热油加热辊
CN205646061U (zh) 电动汽车锂电池 Module 的新型散热系统
CN212216994U (zh) 一种半轴模具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9367988U (zh) 一种新型加热钢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