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7685U -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7685U
CN218527685U CN202222467167.1U CN202222467167U CN218527685U CN 218527685 U CN218527685 U CN 218527685U CN 202222467167 U CN202222467167 U CN 202222467167U CN 218527685 U CN218527685 U CN 218527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ection
assembly
injection molding
atomiz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71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开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 & Moul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 & Moul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 & Moul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 & Moul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71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7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7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7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雾化组件、第一注塑件、电源组件和第二注塑件,第一注塑件注塑成型于第一壳体和雾化组件;电源组件位于雾化组件的下方,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电性连接;第二注塑件注塑成型于第一注塑件的外周和电源组件。其中,第一注塑件环绕雾化组件设置,并与第一壳体连接,实现雾化组件和第一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第二注塑件环绕第一注塑件和电源组件,且降低了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之间难以密封连接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是指不需要充电,不需要更换雾化器,一次使用即丢弃的电子雾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电源组件用于为雾化器供电。雾化器工作时,通过内置于雾化器的雾化组件对雾化液进行雾化形成烟雾,其中,雾化过程一般为雾化组件中的咪头(又称“空气开关”)有气流通过后启动,使得雾化组件中的发热件通电发热,进而通过发热件对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最终形成烟雾。
根据实用新型人了解到的相关技术,在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以使二者能够限位配合,并实现密封连接。然而,当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中任一种出现加工误差不满足要求时,二者难以密封连接,导致不良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存在不良率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安装敞口、以及分别与所述安装敞口连通的储液腔和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的远离所述安装敞口的一端为出雾口;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雾化组件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雾化组件具有进液腔、进液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进液腔,所述排气通道用于所述出雾通道与所述雾化组件的下方的连通;
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雾化组件;
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位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下方,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注塑件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注塑件和所述电源组件的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限位套接于所述安装敞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电池,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方具有第一敞口,以使所述电池通过导线经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靠近所述第一敞口处内凹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注塑件的下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注塑件的周向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表面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导电柱和咪头,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导线孔,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导电柱限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与所述雾化组件导通,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导线孔内;所述咪头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咪头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延伸至所述导线孔内,并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接触导通,所述咪头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的靠近所述第一敞口的侧壁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定位间隙,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离所述导线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间隙中,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下端抵靠所述第二台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注塑件之间,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咪头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注塑件的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注塑件的周向表面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表面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液态基质储存于储液腔中,经进液通道流到雾化组件内,并被雾化组件雾化成气溶胶,气溶胶和位于雾化组件的下方的空气混合,经排气通道及出雾通道从出雾口流出供用户使用;第一注塑件在雾化组件和第一壳体上直接注塑成型,实现雾化组件和第一壳体之间密封连接,且降低了雾化组件和第一壳体的加工精度,第一壳体注射成型后,可以借助设置在多工位成型机上或者一侧的注油装置将液态基质注射进储液腔内,这样能够简化工艺,同时便于实现在多工位成型机上的一站式自动化生产,即在一台多工位成型机上完成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注塑和注油等工艺生产;第二注塑件在第一注塑件的外周和电源组件上直接注塑成型,实现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之间密封连接,且降低了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之间难以密封连接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又一视角图;
图3为图2中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4为图2中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第一壳体和雾化组件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壳体和雾化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7为图6中的雾化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8为图7中的雾化组件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雾化座的又一视角图;
图10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0中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导电柱和第一导线在导线孔内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第一壳体;101、安装敞口;102、储液腔;103、出雾通道;104、出雾口;105、第一限位壁;
200、雾化组件;201、进液腔;202、进液通道;203、排气通道;210、雾化座;211、第二限位壁;212、定位槽;213、缺口;214、气压平衡毛细孔; 220、吸液体;230、电发热件;240、第一密封件;241、凸楞;250、第二密封件;251、定位块;
300、第一注塑件;
400、电源组件;410、第二壳体;411、第一容置腔;412、第一敞口;413、第一台阶;414、第二台阶;415、定位间隙;416、进气口;420、电池;421、限位槽;430、第一支架;431、导线孔;4311、第一孔段;4312、第二孔段; 432、第二容置腔;433、第一定位柱;434、定位孔;435、第二定位柱;436、气体通道;4361、出气孔;437、第三定位柱;440、导电柱;450、咪头;460、第一导线;470、咪头座;471、第三容置腔;472、第四定位柱;480、发光件; 500、第二注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进行说明。该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可用于风味液体、药液等液态基质的雾化,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存储液态基质并雾化液态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例如可对草本类或膏类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烘烤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装置,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本实施例中,Z表示高度方向,X表示长度方向,Y表示宽度方向。
请参考图1至图3,该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0、雾化组件200、第一注塑件300、电源组件400和第二注塑件500。
第一壳体100具有安装敞口101、以及分别与安装敞口101连通的储液腔 102和出雾通道103,储液腔102用于储存液态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具体地,第一壳体100为薄壳容器,其高度方向Z大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横截面大致呈椭圆形,即长度方向X大于宽度方向Y。储液腔102环绕出雾通道103 设置。出雾通道103的远离安装敞口101的一端为出雾口104。其中,出雾通道 103从第一壳体100的安装敞口101延伸至第一壳体100的上方,流通距离长,出雾通道103的流通面积沿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有利于气液分离。
雾化组件200限位设置于安装敞口101,雾化组件200部分露出于第一壳体 100的下方,雾化组件200具有进液腔201、进液通道202和排气通道203,进液通道202用于连通储液腔102和进液腔201,排气通道203用于出雾通道103 与雾化组件200的下方的连通。如此,第一壳体100的储液腔102内的液态基质经进液通道202流到进液腔201内,并被雾化组件200雾化成气溶胶,再和位于雾化组件200的下方的空气混合,混合气体经排气通道203和出雾通道103 从出雾口104流出第一壳体100,供用户使用。
具体地,第一壳体100的内侧壁具有第一限位壁105,雾化组件200的外侧壁具有第二限位壁211。雾化组件200通过第二限位壁211和第一限位壁105相贴合实现限位套接于第一壳体100,实现雾化组件200和第一壳体100快速定位,且无需精准对接,降低加工精度的要求。第一限位壁105和第二限位壁211为平面或非平面,例如曲面或台阶面。此外,雾化组件200的横截面大致呈椭圆形,便于与第一壳体100之间的组装方位的对位。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00之间还可以采用插孔插销、磁性吸附等方式实现限位套接于第一壳体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7,雾化组件200包括雾化座210和吸液体 220。雾化座210设置于第一壳体100的安装敞口101,雾化座210具有相互隔开的进液通道202和排气通道203,即进液通道202和排气通道203互不连通,相互独立。吸液体220安装于雾化座210,具体地,雾化座21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壁211,雾化座210的中部具有腔室,吸液体220安装于该腔室中,便于快速定位。吸液体220的一侧具有进液腔201,吸液体220的另一侧为雾化面,雾化面安装有电发热件230。电发热件230在通电情况下能够将液态基质雾化成气溶胶。吸液体220具有毛细孔,例如吸液体220采用多孔材料制成。吸液体 220的上侧内凹形成进液腔201,从而进液腔201的腔底更靠近雾化面,进液腔 201中的液态基质更容易渗透到雾化面。储液腔102的液态基质经雾化座210的进液通道202流到进液腔201中,并经毛细孔达到雾化面,被电发热件230雾化成气溶胶,气溶胶和雾化座210下方的空气混合,经排气通道203流入出雾通道103,最终从出雾口104流出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体220为棉绳或纤维绳,电发热件230为弹簧状的金属发热丝,棉绳或纤维绳缠绕金属发热丝,待雾化的液态基质被棉绳两端吸取,然后传输至中心金属发热丝处加热雾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液体220 为多孔陶瓷体,多孔陶瓷体起到导液、储液的作用,电发热件230为设置于多孔陶瓷体的底面的发热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和图9,雾化座210为绝缘件,例如,雾化座 210可以为注塑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210可不限于塑胶材质,可以为陶瓷或者其他绝缘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210可不限于绝缘件,可通过设置绝缘件与导电结构和/或导电件绝缘设置。
具体地,参阅图8和图9,雾化座210具有两条进液通道202,两条进液通道202呈U型分布于雾化座210中,并与安装于雾化座210内的吸液体220连通。排气通道203的一端位于雾化座210的下方,能够与位于雾化座210下方的空气连通,排气通道203的另一端经雾化座210的外侧面向上延伸,并经开孔进入雾化座210的上端中部,最终与第一壳体100的出雾通道103连通。即,排气通道203的另一端位于呈U型分布的两条进液通道202之间、且相互隔开。本实施例中,雾化座210同时具有进液通道202和排气通道203,减少雾化组件 200的部件数量,降低了雾化组件200的组装难度及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至图7,雾化组件200还包括设置于雾化座210 和吸液体220之间的第一密封件240。第一密封件240用于实现吸液体220与雾化座210之间密封,防止漏液。第一密封件240套接在吸液体220的周侧。第一密封件240可选为橡胶材质制成。如此,由于第一密封件240能够防止漏液,雾化座210的进液通道202和吸液体220的进液腔201只需要存在重叠即可实现连通,无需形状及大小完全对准,降低了加工精度和组装精度要求,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240的顶部敞口,第一密封件240的外侧壁设有环绕第一密封件240的周向设置的凸楞241,加强第一密封件240和雾化座210之间的紧密性,防止漏液,且提高雾化组件200之间的整体稳定性。凸楞241的数量为多条,多条凸楞241上下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至图7,雾化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250。第二密封件250设置于雾化座210和出雾通道103之间,实现排气通道203和出雾通道103密封连接,降低了排气通道203和出雾通道103之间的组装精度要求。第二密封件250可选为橡胶材质制成,第二密封件250的两端敞口。具体地,出雾通道103由一环形筒体围出,雾化座210的排气通道203的末端套接该环形筒体,第二密封件250设置于排气通道203的侧壁和环形筒体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250的顶部具有向周向外延的定位块251,排气通道203的侧壁具有用于定位块251安装的定位槽212,以提高第二密封件 250和雾化座21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便于快速组装定位。
具体地,定位槽212的侧壁具有贯通的缺口213,降低定位块251在定位槽 212上的拆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雾化座210具有气压平衡毛细孔214,气压平衡毛细孔21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00的储液腔102连通,气压平衡毛细孔214 的另一端贯穿雾化座210,用于释放储液腔102内的压力。如果不释放压力,随着储液腔102内的液态基质的消耗,第一壳体100及雾化组件200的内部压力会越来越小,会导致后续液态基质由于第一壳体100及雾化组件200内的负压过大而无法顺利流出。其中,在气压平衡毛细孔214的两端气压平衡状态时,储液腔102内的液态基质将气压平衡毛细孔214液封。当储液腔102内从进液通道202导出被消耗后,储液腔102内真空度增加,外部气体将气压平衡毛细孔214内的液体基质推入储液腔102内,气压平衡毛细孔214的液封消失,空气通过气压平衡毛细孔214进入储液腔102,直至储液腔102内真空度降低至平衡状态时,气压平衡毛细孔214重新被液封。
具体地,气压平衡毛细孔214中最小横截面的直径为0.1mm-0.5mm。气压平衡毛细孔214的横截面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结合图3和图4,第一注塑件300注塑成型于第一壳体100和雾化组件200,第一注塑件300实现雾化组件200和第一壳体100的密封连接,且无需雾化组件200和第一壳体100之间具有精准的组装配合,降低二者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良品率。
具体地,第一注塑件300为薄壳结构,第一注塑件300的两端敞口,第一注塑件300的一端与雾化座210连接,另一端与雾化组件200连接,且环绕位于第一壳体100下方的雾化组件2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塑件300的顶部贴合于第一壳体100的底部,第一注塑件300的底部延伸至雾化组件200的下方,第一注塑件300具体套接固定于雾化组件200的雾化座210。
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400位于雾化组件200的下方,电源组件400与雾化组件200电性连接。具体地,电源组件400用于为电发热件230提供电能,供其雾化液态基质。第二注塑件500注塑成型于第一注塑件300的外周和电源组件400。第二注塑件500将电源组件400和第一注塑件300紧固连接在一起,实现雾化组件200和电源组件400之间密封连接,且无需雾化组件200和电源组件400之间具有精准的组装配合,降低加工精度要求,提高良品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电源组件400包括第二壳体410和电池420,第二壳体410具有第一容置腔411,电池420安装于第一容置腔411,第一容置腔411的上方具有第一敞口412,以使电池420通过导线经第一敞口412与雾化组件200电性连接。第一容置腔411的设置便于电池420的稳定安装,保障电池420能够稳定地向雾化组件20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注塑件500的顶部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底部,第二注塑件500的周向表面和第一壳体100的周向表面平滑过渡,使得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的表面平整,方便用户使用。
其中,第二注塑件500套接第一注塑件300,第一注塑件300和的第二注塑件500的顶部均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底部,第一注塑件300和第二注塑件500 的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壳体100的厚度。
具体地,第二注塑件500为薄壳结构,第二注塑件500的两端敞口,第二注塑件500的一端套接第一壳体100,第二注塑件500的另一端套接第二壳体 410,第一注塑件300位于第二注塑件500的内部。
具体地,结合图10,第二注塑件500限位设置于第二壳体410上,例如,第二壳体410的外壁靠近第一敞口412处内凹形成第一台阶413,第二注塑件 500的下端抵靠于第一台阶413,以使第二注塑件500的注塑长度可控,且第二注塑件500的周向表面和第二壳体410的周向表面平滑过渡,使得整个装置的表面平整,方便用户握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0和图11,电源组件400还包括第一支架430、导电柱440和咪头450。第一支架430具有导线孔431,第一支架430的下端套接于第二壳体410内。导电柱440限位设置于第一支架430,导电柱440的一端与雾化组件200导通,导电柱440的另一端伸入导线孔431内。咪头450安装于第一支架430,咪头45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导线460,第一导线460延伸至导线孔431内,并与导电柱440接触导通,咪头450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导线与电池420电性连接。其中,第一导线460和第二导线为柔性导线。
如果电源组件400采用导电柱440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上,通过电路板的线路与咪头450连接,那么导电柱440在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使用时受到剧烈振动或者因焊接存在虚焊导致从电路板上脱落,导致咪头450和导电柱440之间断开,雾化组件200供电失效。本实施例中,导电柱440与第一导线460在导线孔431内接触导通,导线孔431能够限制导电柱440及第一导线460的脱离,保证二者稳定地电导通,从而提高了咪头450与导电柱44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结合图12,导线孔43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 4312,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4312之间交叉设置。具体地,第一孔段4311 和第二孔段4312大致垂直,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4312之间的夹角为70°~120°,例如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4312之间的夹角为70°、80°、90°、 100°或120°。第一导线460延伸至第一孔段4311内,导电柱440延伸至第二孔段4312内,以便于二者能够在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4312的交叉处交汇。导电柱440和第一导线460于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4312的交叉处相接触导通。进一步地,导电柱440于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4312的交叉处抵压第一导线460,并让第一导线460变形并固定于导线孔431内,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导电柱440与第一导线460之间的电导通,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第一导线460 的限位,进一步防止第一导线460与导电柱440之间的连接失效。
参阅图12中(a),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孔段4311贯穿第二孔段4312,第二孔段4312贯穿第一孔段4311,当第一导线460伸入第一孔段4311后,再将导电柱440伸入第二孔段4312时,导电柱440的端部会向第一孔段4311抵压第一导线460,进而让第一导线460发生折弯并部分进入第二孔段4312,第一导线460被限位于导电柱440和第二孔段4312的端部之间,这样便使得第一导线 460被导电柱440限位于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4312之间交叉设置,一方面保证了导电柱440与第一导线460之间的电连接,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第一导线460的限位,进一步防止第一导线460与导电柱440之间的连接失效。
参阅图12中(b),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孔段4311贯穿第二孔段4312;且,导电柱440伸入第二孔段4312后进贯穿第一孔段4311的一侧壁,且导电柱440 伸入第二孔段4312的一端到第二孔段4312的底部距离小于第一导线460的外径(即,导电柱440未完全贯穿第一孔段4311,但是,导电柱440伸入第二孔段4312的一端到第二孔段4312的底部距离小于第一导线460的外径);该实施例中,当第一导线460伸入第一孔段4311后,再将导电柱440伸入第二孔段4312 时,导电柱440的端部会向第一孔段4311抵压第一导线460,进而让第一导线 460发生折弯并部分进入第二孔段4312,这样便使得第一导线460被导电柱440 限位于第一孔段4311和第二孔段4312之间交叉设置,一方面保证了导电柱440 与第一导线460之间的电连接,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第一导线460的限位,进一步防止第一导线460与导电柱440之间的连接失效。
具体地,第一孔段4311、第二孔段4312与导电柱440之间的间隙用于容纳第一导线460,且限制第一导线460脱离导电柱440;具体第一孔段4311、第二孔段4312与导电柱440之间的间隙大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第一导线460 伸入后,其能够被导电柱440压紧固定即可。
请参阅图10和图11,第一支架430注塑成型于导电柱440上,使得第一支架430和导电柱440连接牢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柱440还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固定于第一支架430的导线孔431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柱440 限位于第一支架430内,但未与第一支架430固定连接,导电柱440抵靠于第一支架430,以限制导电柱440朝远离雾化组件200的方向移动,同时,导电柱 440抵靠雾化组件200,限制其朝靠近雾化组件200的方向移动,即导电柱440 的轴向位置固定。
具体地,导电柱440可选为铜柱或银柱,或者其它可以用于导电的金属柱,或者可选为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表面的导电层,只要能够满足导电和使用安全即可,此处不具体详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30具有第二容置腔432,咪头450安装于第二容置腔432内,以限制咪头450的径向位移,提高咪头450的位置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容置腔432的一侧具有第二敞口,电源组件400还包括咪头座470,咪头座470具有容置咪头450的第三容置腔471,第三容置腔471的一侧具有第三敞口,咪头座470套接于第二容置腔432,且第二敞口和第三敞口相对设置。如此,咪头450被第一支架430和咪头座470所包裹,限制咪头450 的轴向位移。同时,咪头座470套接于第二容置腔432时,按压从第二容置腔 432内引出的第一导线460,使得第一导线460的位置稳定。
可选地,第一支架430具有与第二容置腔432连通的定位孔434,咪头座 470的侧壁具有第四定位柱472,第四定位柱472限位于定位孔434内,保证咪头座470周向稳定地安装于第二容置腔432内。在图10示出的实施例中,第四定位柱472和定位孔434大致嵌套配合,实现二者限位和定位即可,无需密封连接,第四定位柱472无需完全适配充满定位孔434,从而降低加工精度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10的内壁设有第二台阶414,第二壳体410位于第二台阶414的靠近第一敞口412的侧壁与电池420之间具有定位间隙415,第一支架430的远离导线孔431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柱433,第一定位柱433嵌入定位间隙415中,第一定位柱433的下端抵靠第二台阶414,从而第一支架430 的定位于第二台阶414且夹持固定于定位间隙415内。其中,第一定位柱433 的一侧表面与第二壳体410的内壁相贴合,第一定位柱433的另一侧表面与电池420的外壁相贴合,使得第一定位柱433的周向位置稳定。同理,第一定位柱433和定位间隙415只需实现定位及限位即可,无需密封连接,降低加工精度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420的靠近第一敞口412的端部具有限位槽421,第一支架430设有第二定位柱435,第二定位柱435嵌入限位槽421内。其中,电池 420的正负极位于限位槽421的左右两侧,咪头450限位安装于第一支架430中,咪头450的正负极位于第二定位柱435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架430的第二定位柱435和限位槽421相对准,并沿着限位槽421设定的直线方向插入第二壳体 410内,使得咪头450的正负极和电池420的正负极分别相对,便于两根第二导线布线。其中,咪头450和电池420可以直接与两第二导线的两端焊接后实现电性连接;也可以借助两第二导线和两弹性导电件实现电性连接。例如,可以将两弹性导电件设置在第一支架430中与电池420的正负极正对的位置,且让两弹性导电件与咪头450之间通过两第二导线实现电性连接,这样当电池420 与第一支架430配合时,电池420的正负极刚好与两弹性导电件弹性抵接,从而实现了咪头450与电池420之间的电性连接。弹性导电件可以为弹针、弹簧或者弹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30的靠近导线孔431的一端设有第三定位柱 437,第三定位柱437的末端限位抵靠于雾化组件200。具体地,第三定位柱437 的数量为两个,第三定位柱437的末端为平面,第三定位柱437的末端抵靠于雾化组件200的雾化座210,实现限位,便于快速组装。第一支架430的部分套入第一注塑件300内,且其第三定位柱437的末端抵靠雾化组件200,第一支架 430的另一部分套入第二壳体4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30具有与第二容置腔432连通的气体通道436,气体通道436的末端具有位于第一支架430的出气孔4361,出气孔4361位于第一支架430的靠近导线孔431的一端,出气孔4361用于引导气体流向雾化组件 200的排气通道203。当第一壳体100的出雾口104抽气时,气体经气体通道436 进入第二容置腔432,触发咪头450,使得咪头450控制导电柱440和电源组件 400导通,雾化组件200工作,气体再经出气孔4361、排气通道203流入出雾通道103。
具体地,第二壳体410的底部具有进气口416(见图4),进气口416经第一敞口412与气体通道436连通。
结合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400还包括发光件480,发光件480 与咪头450电性连接,咪头450用于控制发光件480启停。当有气体通过咪头 450时,咪头450控制雾化组件200和发光件480启动。其中,发光件480通过是否发出光线,显示该装置的工作状态。该发光件480可选为LED灯珠。发光件480位于第一支架430和第二注塑件500之间,得到第二注塑件500的保护和固定,防止外人拆卸该发光件480,因此,该发光件480可以设计成logo形状或其他特殊形状,达到防伪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安装敞口、以及分别与所述安装敞口连通的储液腔和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的远离所述安装敞口的一端为出雾口;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限位设置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雾化组件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雾化组件具有进液腔、进液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进液腔,所述排气通道用于所述出雾通道与所述雾化组件的下方的连通;
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雾化组件;
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位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下方,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注塑件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注塑件的外周和所述电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限位套接于所述安装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电池,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方具有第一敞口,以使所述电池通过导线经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靠近所述第一敞口处内凹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注塑件的下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注塑件的周向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表面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导电柱和咪头,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导线孔,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导电柱限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导电柱的一端与所述雾化组件导通,所述导电柱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导线孔内;所述咪头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咪头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延伸至所述导线孔内,并与所述导电柱接触导通,所述咪头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的靠近所述第一敞口的侧壁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定位间隙,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间隙中,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下端抵靠所述第二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之间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导线延伸至所述第一孔段内,所述导电柱延伸至所述第二孔段内,所述导电柱和所述第一导线于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的交叉处相接触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贯穿所述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贯穿所述第一孔段,所述导电柱的端部抵压所述第一导线,以使所述第一导线发生折弯并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孔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贯穿所述第二孔段,所述导电柱伸入所述第二孔段后贯穿所述第一孔段的一侧壁,所述导电柱伸入所述第二孔段的一端到所述第二孔段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导线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塑件的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注塑件的周向表面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表面平滑过渡。
CN202222467167.1U 2022-09-16 2022-09-16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527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7167.1U CN218527685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7167.1U CN218527685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7685U true CN218527685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7167.1U Active CN218527685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7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5886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726705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2199281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79257A1 (zh) 横向导液的雾化器
WO2022161189A1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WO2022088906A1 (zh) 具有侧边吸雾通道和一体式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CN110693088A (zh) 电子烟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18527685U (zh)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
US20230329346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vaporizer, and vaporization assembly
WO2021195844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5500550A (zh) 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215958367U (zh) 电极接触弹片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68U (zh)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5547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55476U (zh) 夹持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0343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03464U (zh) 咪头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4450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218790507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5898896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7771425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8605066U (zh) 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24564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子装置和导线装置
CN22008859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EP4049547A1 (en) Atomization memb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