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1142U - 一种a/o生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a/o生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1142U
CN218521142U CN202222446935.5U CN202222446935U CN218521142U CN 218521142 U CN218521142 U CN 218521142U CN 202222446935 U CN202222446935 U CN 202222446935U CN 218521142 U CN218521142 U CN 218521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biochemical
pipe
pond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69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瑞清
李立峰
刘婷
刘政恺
万姬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do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do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do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do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469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1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1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1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A/O生化系统,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包括A级生化池、O级生化池、循环泵和风机,A级生化池和O级生化池的内部上端均通过连接机构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和转动管,转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驱动叶片,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风管与转动管的内部上端转动连通,转动管的下端连通有若干支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转动杆、螺旋叶片、驱动叶片、转动管和支管配合循环泵和风机,可以对A级生化池和O级生化池内的污水进行缓慢的搅动,反应时污水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不仅使得污水与菌群的反应更加充分,而且有效避免死区问题的发生,同时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A/O生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O生化系统。
背景技术
A/O水处理工艺具体是指污水在缺氧条件下,在厌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同时,将硝酸盐中氮还原成气态氮,至此完成反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使含氮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为氨,然后在好氧自养型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经好氧自养型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至此完成硝化反应;A/O水处理工艺不但能取得比较满意的脱氮效果,而且通过上述厌氧-好氧操作,同样可取的高COD和BOD的去除率。
公开号为CN2126878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依次设置过滤仓、A级生化池、O级生化池、沉淀仓以及消毒仓,一级一级的将污水处理,最终通过消毒仓后能够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但是污水在A级生化池和O级生化池反应时,污水的流动性不足,厌氧-好氧反应耗时长,反应效率有待提高,而且可能产生反应死区,致使部分污水不能与菌群进行反应。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A/O生化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水在A级生化池和O级生化池反应时,污水的流动性不足,厌氧-好氧反应耗时长,反应效率有待提高,而且可能产生反应死区,致使部分污水不能与菌群进行反应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A/O生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O生化系统,包括A级生化池、O级生化池和循环泵,所述A级生化池和O级生化池之间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导管与所述A级生化池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提升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导管与所述O级生化池的内部相连通,所述A级生化池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A级生化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提升泵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A级生化池和O级生化池的内部上端均通过连接机构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和转动管,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驱动叶片,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安装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其中一个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A级生化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回污管与所述A级生化池的内部上端相连通,所述回污管的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指向所述驱动叶片;
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风管,所述风管远离所述风机的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所述转动管的内部上端转动连通,所述转动管的下端连通有若干支管。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座、环形座和安装块,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A级生化池和O级生化池的内部上端,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圆孔,所述环形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所述环形座与所述圆孔相连通,所述环形座的顶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环形座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缺口相连通的限位孔,所述缺口与所述限位孔组成一个倒Ω形,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一轴承与位于所述A级生化池内部的所述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孔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贯穿所述装配孔后伸入所述A级生化池内部下端,所述转动管通过第二轴承与位于所述O级生化池内部的所述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孔的内部,所述转动管的下端贯穿所述装配孔后伸入所述O级生化池的内部下端,所述安装块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座连接的卡接组件,便于转动杆和转动管的拆卸。
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套筒和T形杆,所述T形杆滑动插接在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T形杆的一端滑动穿出所述套筒的一端后与所述安装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位于所述套筒内部的一端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压在所述套筒的一端内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压在所述T形杆的一端,安装时,向远离安装块的方向拉动套筒,将T形杆靠近安装块的一端拉出套筒,此时弹簧受到挤压,然后将安装块置入环形座内,T形杆从缺口卡入限位孔内,然后松开套筒,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套筒插入限位孔内,完成安装操作,拆卸时,只需向远离安装块的方向拉动套筒,将套筒拉出限位孔,然后向上提拉安装块即可完成拆卸操作。
优选的,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便于拉动套筒。
优选的,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进水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O级生化池的内部底部相连通,可以将聚集在O级生化池底部的污泥再次抽吸到A级生化池内进行反应分解。
优选的,所述回污管的出水口上设置有高压喷头,保证回污管喷出的污水具有足够的冲击力带动转动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A级生化池的下端与所述O级生化池的下端均设置为倒锥形,使得沉淀的污泥可以聚集在A级生化池的底部和O级生化池的底部,便于循环泵的抽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转动杆、螺旋叶片、驱动叶片、转动管和支管配合循环泵和风机,可以对A级生化池和O级生化池内的污水进行缓慢的搅动,反应时污水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不仅使得污水与菌群的反应更加充分,而且有效避免死区问题的发生,同时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
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配合卡接组件,可以快速的对转动杆和转动管进行拆装,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O生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O生化系统的未安装顶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O生化系统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O生化系统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O生化系统中的套筒的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O生化系统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O生化系统中的转动管与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A级生化池;101、顶盖;2、O级生化池;3、循环泵;301、回污管;302、第一连接管;303、第二连接管;304、高压喷头;4、三通阀;5、安装座;6、提升泵;601、进水导管;602、出水导管;7、风机;701、风管;8、支撑座;801、环形座;802、缺口;803、限位孔;9、转动管;901、密封轴承;902、支管;10、转动杆;1001、驱动叶片;1002、螺旋叶片;11、安装块;1101、装配孔;1102、套筒;1103、T形杆;1104、弹簧;1105、拉环;1106、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8,一种A/O生化系统,包括A级生化池1、O级生化池2和循环泵3,A级生化池1和O级生化池2之间设置有提升泵6,提升泵6的进水口通过进水导管601与A级生化池1的内部相连通,提升泵6的出水口通过出水导管602与O级生化池2的内部相连通,A级生化池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01,A级生化池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提升泵6固定安装在安装座5上,A级生化池1和O级生化池2的内部上端均通过连接机构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和转动管9,转动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002,转动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驱动叶片1001,循环泵3的进水口安装有三通阀4,三通阀4其中一个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302与A级生化池1的底部相连通,循环泵3的出水口通过回污管301与A级生化池1的内部上端相连通,回污管301的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指向驱动叶片1001;
安装座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7,风机7的出风口连通有风管701,风管701远离风机7的一端通过密封轴承901与转动管9的内部上端转动连通,转动管9的下端连通有若干支管902。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8,一种A/O生化系统,包括A级生化池1、O级生化池2和循环泵3,A级生化池1和O级生化池2之间设置有提升泵6,提升泵6的进水口通过进水导管601与A级生化池1的内部相连通,提升泵6的出水口通过出水导管602与O级生化池2的内部相连通,A级生化池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01,A级生化池1和O级生化池2的内部上端均通过连接机构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和转动管9,转动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002,转动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驱动叶片1001,循环泵3的进水口安装有三通阀4,三通阀4其中一个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302与A级生化池1的底部相连通,三通阀4的另一个进水口通过第二连接管303与O级生化池2的内部底部相连通,可以将聚集在O级生化池2底部的污泥再次抽吸到A级生化池1内进行反应分解,循环泵3的出水口循环泵3通过回污管301与A级生化池1的内部上端相连通,回污管301的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指向驱动叶片1001,为了保证回污管301喷出的污水具有足够的冲击力带动转动杆10转动,回污管301的出水口上设置有高压喷头304;
A级生化池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安装座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7,风机7的出风口连通有风管701,风管701远离风机7的一端通过密封轴承901与转动管9的内部上端转动连通,转动管9的下端连通有若干支管902,通过设置的支管902,使用时,风机7将空气经由风管701通入转动管9内,然后通过支管902通入O级生化池2内部,同时在气压的作用下,支管902受到反作用力,使得转动管9转动,进而对O级生化池2内的污水进行搅动,提高有氧菌群与污水的反应速率,提升泵6固定安装在安装座5上,为了方便循环泵3抽吸污泥,A级生化池1的下端与O级生化池2的下端均设置为倒锥形。
为了方便转动杆10和转动管9的拆卸,连接机构包括支撑座8、环形座801和安装块11,支撑座8固定连接在A级生化池1和O级生化池2的内部上端,支撑座8的顶部开设有圆孔,环形座801固定连接在支撑座8的顶部,环形座801与圆孔相连通,环形座801的顶部开设有缺口802,环形座801的侧面开设有与缺口802相连通的限位孔803,缺口802与限位孔803组成一个倒Ω形,安装块11的顶部开设有装配孔1101,转动杆10通过第一轴承与位于A级生化池1内部的安装块11转动连接,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装配孔1101的内部,为了保证转动杆10平稳的转动,位于A级生化池1内的安装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106,转动杆10的下端依次贯穿装配孔1101和固定架1106后伸入A级生化池1内部下端,固定架1106与转动杆10之间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转动管9通过第二轴承与位于O级生化池2内部的安装块11转动连接,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装配孔1101的内部,转动管9的下端贯穿装配孔1101后伸入O级生化池2的内部下端,安装块11的侧面设置有与环形座801连接的卡接组件,卡接组件包括套筒1102和T形杆1103,T形杆1103滑动插接在套筒1102的内部,T形杆1103的一端滑动穿出套筒1102的一端后与安装块11的侧面固定连接,T形杆1103位于套筒1102内部的一端套设有弹簧1104,弹簧1104的一端压在套筒1102的一端内壁,弹簧1104的另一端压在T形杆1103的一端,安装时,向远离安装块11的方向拉动套筒1102,将T形杆1103靠近安装块11的一端拉出套筒1102,此时弹簧1104受到挤压,然后将安装块11置入环形座801内,T形杆1103从缺口802卡入限位孔803内,然后松开套筒1102,在弹簧1104的弹力作用下,套筒1102插入限位孔803内,完成安装操作,拆卸时,只需向远离安装块11的方向拉动套筒1102,将套筒1102拉出限位孔803,然后向上提拉安装块11即可完成拆卸操作,因为转动管9和转动杆10与安装块11连接,因此通过拆装安装块11即可完成转动管9和转动杆10的拆装工作,为了方便拉动套筒1102,套筒1102远离安装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105。
工作原理:使用时,排放的污水通过排放管道进入A级生化池1,然后启动循环泵3,将第一连接管302与循环泵3的进水口连通,循环泵3将A级生化池1底部的污水循环的抽吸到A级生化池1的顶部,并喷射到驱动叶片1001上,驱动叶片1001在水压的冲击下带动转动杆10转动,进而带动螺旋叶片1002转动,转动的螺旋叶片1002对A级生化池1内部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反动,使得污水与厌氧菌群进行充分的反应,通过风机7将空气经由风管701通入转动管9内,然后通过支管902通入O级生化池2内部,同时在气压的作用下,支管902受到反作用力,使得转动管9转动,进而对O级生化池2内的污水进行搅动,提高有氧菌群与污水的反应速率,处理过的水通过与O级生化池2连通的排水管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A/O生化系统,包括A级生化池(1)、O级生化池(2)和循环泵(3),所述A级生化池(1)和O级生化池(2)之间设置有提升泵(6),所述提升泵(6)的进水口通过进水导管(601)与所述A级生化池(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提升泵(6)的出水口通过出水导管(602)与所述O级生化池(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A级生化池(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01),所述A级生化池(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所述提升泵(6)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A级生化池(1)和O级生化池(2)的内部上端均通过连接机构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和转动管(9),所述转动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002),所述转动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驱动叶片(1001),所述循环泵(3)的进水口安装有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其中一个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302)与所述A级生化池(1)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循环泵(3)的出水口通过回污管(301)与所述A级生化池(1)的内部上端相连通,所述回污管(301)的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指向所述驱动叶片(1001);
所述安装座(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7),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连通有风管(701),所述风管(701)远离所述风机(7)的一端通过密封轴承(901)与所述转动管(9)的内部上端转动连通,所述转动管(9)的下端连通有若干支管(9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O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座(8)、环形座(801)和安装块(11),所述支撑座(8)固定连接在所述A级生化池(1)和O级生化池(2)的内部上端,所述支撑座(8)的顶部开设有圆孔,所述环形座(80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8)的顶部,所述环形座(801)与所述圆孔相连通,所述环形座(801)的顶部开设有缺口(802),所述环形座(801)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缺口(802)相连通的限位孔(803),所述缺口(802)与所述限位孔(803)组成一个倒Ω形,所述安装块(11)的顶部开设有装配孔(1101),所述转动杆(10)通过第一轴承与位于所述A级生化池(1)内部的所述安装块(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孔(110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10)的下端贯穿所述装配孔(1101)后伸入所述A级生化池(1)内部下端,所述转动管(9)通过第二轴承与位于所述O级生化池(2)内部的所述安装块(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孔(1101)的内部,所述转动管(9)的下端贯穿所述装配孔(1101)后伸入所述O级生化池(2)的内部下端,所述安装块(11)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座(801)连接的卡接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O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套筒(1102)和T形杆(1103),所述T形杆(1103)滑动插接在所述套筒(1102)的内部,所述T形杆(1103)的一端滑动穿出所述套筒(1102)的一端后与所述安装块(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1103)位于所述套筒(1102)内部的一端套设有弹簧(1104),所述弹簧(1104)的一端压在所述套筒(1102)的一端内壁,所述弹簧(1104)的另一端压在所述T形杆(1103)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A/O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102)远离所述安装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O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4)的另一个进水口通过第二连接管(303)与所述O级生化池(2)的内部底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O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污管(301)的出水口上设置有高压喷头(3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O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级生化池(1)的下端与所述O级生化池(2)的下端均设置为倒锥形。
CN202222446935.5U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a/o生化系统 Active CN218521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6935.5U CN218521142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a/o生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6935.5U CN218521142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a/o生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1142U true CN218521142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5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6935.5U Active CN218521142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a/o生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1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21142U (zh) 一种a/o生化系统
CN216106200U (zh) 一种mbr型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6155588U (zh) Mbbr+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555929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化舱
CN21536534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336573Y (zh) 潜水曝气泵
CN205313178U (zh) 一种分区进水式a2/o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0215095U (zh) 生活污水一体化装置
CN106396090B (zh) 一种悬挂式水下推流曝气机
CN21881080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曝气装置
CN205773631U (zh)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一体化 mbr 反应装置
CN215822809U (zh) 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
CN212451079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用气提回流系统
CN2161754Y (zh) 多用水泵
CN211367137U (zh) 一种有机物去除耦合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
CN2469216Y (zh) 双叶轮推流式高效曝气、增氧泵
CN214734800U (zh) 一种mbr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CN218465644U (zh) 一种改良的生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20300523U (zh) 一种反硝化除磷机
CN214936804U (zh) 一种塔式ao生物处理系统
CN21571202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质净化生物反应器
CN217676991U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式氧化沟
CN220449916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116789285B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斜置式搅拌充氧装置及充氧方法
CN220300546U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