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9851U - 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09851U CN218509851U CN202222215395.XU CN202222215395U CN218509851U CN 218509851 U CN218509851 U CN 218509851U CN 202222215395 U CN202222215395 U CN 202222215395U CN 218509851 U CN218509851 U CN 2185098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cylinder
- oil port
- rod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与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连通,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同步移动,且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的开关控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移动速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杆油缸,缸体具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于缸体内,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导向套设置于第一活塞杆和缸体之间,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活塞连接,第二导向套设置于第二活塞杆和缸体之间,第一油口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连通,第二油口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连通,第三油口与第一活塞和第一导向套之间连通,第四油口与第二活塞和第二导向套之间连通。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缸不但是液压系统的主要设备,也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以快速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因此在工程机械中广为应用。
目前已有的双向液压缸包括双向单出杆的形式,活塞杆为一体结构,可双向移动,但仅能在一侧伸出,使用场景受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工程行业,双向液压缸还包括双向双出杆的形式,如公开号为CN112145498A的专利中,两侧的移动杆在液压的驱动下可分别向两侧伸出,但是通过隔板将缸体内分隔,使得设置在隔板两侧的移动杆受到单独的液压控制,不能保证同步移动,且无法控制移动杆移动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主要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均与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连通,实现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同步移动,且可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的开关实现控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移动速度,结构简单,可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提高工作的可靠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杆油缸,包括:
缸体(100)、第一活塞(210)、第一活塞杆(220)、第二活塞(310)、第二活塞杆(320)、第一导向套(400)和第二导向套(500);
缸体(100)具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 (310)均位于缸体(100)内,且均与缸体(100)滑动抵接,第一活塞杆(220) 与第一活塞(210)连接,且由第一端开口伸出,第一导向套(400)设置于第一活塞杆(220)和缸体(100)之间,第二活塞杆(320)与第二活塞(310) 连接,且由第二端开口伸出,第二导向套(500)设置于第二活塞杆(320)和缸体(100)之间;
缸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油口(110)、第二油口(120)、第三油口(130) 和第四油口(140),第一油口(110)与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 之间连通,第二油口(120)与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之间连通,第三油口(130)与第一活塞(210)和第一导向套(400)之间连通,第四油口 (140)与第二活塞(310)和第二导向套(500)之间连通。
其中,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分别设置于缸体(100)的径向两侧。
其中,双杆油缸还包括:
油口接头(150),油口接头(150)包括中心安装孔、第一接头(151)和第二接头(152),油口接头(150)通过中心安装孔套接在缸体(100)上;
第一接头(151)包括第一油通路,第一油通路与第一油口(110)连通,第二接头(152)包括第二油通路,第二油通路第二油口(120)连通。
其中,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分别连接有第三油嘴(131)和第四油嘴(141)。
其中,第一活塞杆(220)相背于第一活塞(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21),第二活塞杆(320)相背于第二活塞(3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21)。
其中,双杆油缸还包括:
第一防尘圈(610)和第二防尘圈(620),第一导向套(40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防尘槽,第一防尘圈(610)嵌入第一防尘槽内,第一防尘圈(610) 与第一活塞杆(220)滑动抵接;
第二导向套(50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防尘槽,第二防尘圈(620)嵌入第二防尘槽内,第二防尘圈(620)与第二活塞杆(320)滑动抵接。
其中,双杆油缸还包括:
第一O型圈(710)和第二O型圈(720),第一O型圈(710)位于第一导向套(400)与缸体(100)之间,且第一O型圈(710)位于第一端开口边沿;
第二O型圈(720)位于第二导向套(500)与缸体(100)之间,且第二O 型圈(720)位于第二端开口边沿。
其中,双杆油缸还包括:
第一静密封(810)和第二静密封(820),第一静密封(810)位于第一导向套(400)与缸体(100)之间,第一静密封(810)相较第一O型圈(710) 更靠近第一活塞(210);
第二静密封(820)位于第二导向套(500)与缸体(100)之间,第二静密封(820)相较第二O型圈(720)更靠近第二活塞(310)。
其中,双杆油缸还包括:
第一活塞导向带(910)和第二活塞导向带(920),第一活塞导向带(910) 位于第一活塞(210)与缸体(100)之间;
第二活塞导向带(920)位于第二活塞(310)与缸体(100)之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煤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双杆油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主要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均与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连通,实现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同步移动,且可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的开关实现控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移动速度,结构简单,可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提高工作的可靠度。现有技术中,双向单出杆的形式,活塞杆为一体结构,仅能在一侧伸出,使用场景受限,双向双出杆的形式,通过隔板将缸体内分隔,使得设置在隔板两侧的移动杆受到单独的液压控制,不能保证同步移动,且无法控制移动杆移动的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同时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连通,实现同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液压的同步控制,且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同时导通或仅一个导通,可以实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供油和排油的速度的控制,进而控制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伸出或回缩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杆油缸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杆油缸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杆油缸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杆油缸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杆油缸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一方面,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杆油缸,包括:
缸体(100)、第一活塞(210)、第一活塞杆(220)、第二活塞(310)、第二活塞杆(320)、第一导向套(400)和第二导向套(500);
缸体(100)具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 (310)均位于缸体(100)内,且均与缸体(100)滑动抵接,第一活塞杆(220) 与第一活塞(210)连接,且由第一端开口伸出,第一导向套(400)设置于第一活塞杆(220)和缸体(100)之间,第二活塞杆(320)与第二活塞(310) 连接,且由第二端开口伸出,第二导向套(500)设置于第二活塞杆(320)和缸体(100)之间;
缸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油口(110)、第二油口(120)、第三油口(130) 和第四油口(140),第一油口(110)与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 之间连通,第二油口(120)与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之间连通,第三油口(130)与第一活塞(210)和第一导向套(400)之间连通,第四油口 (140)与第二活塞(310)和第二导向套(500)之间连通。
其中,缸体(100)为圆筒状,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为缸体(100)轴向两端的开口。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在缸体(100)内对称设置,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与缸体(100)的内壁滑动抵接。第一活塞杆(220)的第一端与第一活塞(210)连接,并滑动穿接于第一导向套(400),第一活塞杆(220)的第二端位于缸体(100)外。当第一活塞(210)的两侧液压发生变化时,第一活塞(210)将在压差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活塞杆(220)在第一端开口处伸缩。第二活塞杆(320)的第一端与第二活塞(310)连接,并滑动穿接于第二导向套(500),第二活塞杆(320)的第二端位于缸体(100) 外。当第二活塞(310)的两侧液压发生变化时,第二活塞(310)将在压差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活塞杆(320)在第二端开口处伸缩。如图1所示,第一活塞(210)、第二活塞(310)和缸体(100)的内壁围合成第一油腔(150),第一油口(110) 和第二油口(120)与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之间连通,指的是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均与第一油腔(150)连通。第一活塞(210)、第一导向套(400)和缸体(100)内壁围合成第二油腔(160),第三油口(130) 与第一活塞(210)和第一导向套(400)之间连通,指的是第三油口(130)与第二油腔(160)连通,第二活塞(310)、第二导向套(500)和缸体(100) 的内壁围合成第三油腔(170),第四油口(140)与第二活塞(310)和第二导向套(500)之间连通,指的是第四油口(140)与第三油腔(170)连通。
使用时,当需要将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伸出时,通过第一油口(110)和/或第二油口(120)向第一油腔(150)通入液压油,同时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流出液压油,使得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相对一侧的压力增高,而相背一侧的压力下降,使得第一活塞(210) 和第二活塞(310)向相背一侧移动,即使得第一油腔(150)扩张,而第二油腔(160)和第三油腔(170)缩小,进而实现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 (320)同时伸出。当需要将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回缩时,通过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流入液压油,同时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流出液压油,进而实现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 同时回缩。
对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伸出的速度调节时,当要求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快速伸出时,通过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同时通入液压油,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流出液压油,进而实现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快速同时伸出。当要求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慢速伸出时,通过通过第一油口(110) 和第二油口(120)中的任一个通入液压油,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流出液压油,进而实现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慢速同时伸出。对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回缩的速度调节时,当要求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快速回缩时,通过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同时流出液压油,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流入液压油,进而实现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快速同时回缩。当要求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慢速回缩时,通过通过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中的任一个通出液压油,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 流入液压油,进而实现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慢速同时回缩。
上述控制过程采用在第一油口(110)、第二油口(120)、第三油口(130) 和第四油口(140)上分别连接可控阀门,如电磁阀,采用包括电机、油泵、储油箱等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主要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均与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连通,实现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同步移动,且可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的开关实现控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移动速度,结构简单,可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提高工作的可靠度。现有技术中,双向单出杆的形式,活塞杆为一体结构,仅能在一侧伸出,使用场景受限,双向双出杆的形式,通过隔板将缸体内分隔,使得设置在隔板两侧的移动杆受到单独的液压控制,不能保证同步移动,且无法控制移动杆移动的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同时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连通,实现同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液压的同步控制,且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同时导通或仅一个导通,可以实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供油和排油的速度的控制,进而控制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伸出或回缩的速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分别设置于缸体(100) 的径向两侧。
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位于缸体(100)轴向的中间位置,即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的中间位置对应,且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 (120)径向相对设置,在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320)快速伸出或回缩的控制过程中,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120)位于径向两侧,可使得第一油腔(150)在不同位置进油或出油,保证第一油口(110)和第二油口 (120)的流量,可以快速的进行第一油腔(150)内油压的改变。
一种实施方式中,双杆油缸还包括油口接头(150),油口接头(150)包括中心安装孔、第一接头(151)和第二接头(152),油口接头(150)通过中心安装孔套接在缸体(100)上。第一接头(151)包括第一油通路,第一油通路与第一油口(110)连通,第二接头(152)包括第二油通路,第二油通路与第二油口(120)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分别连接有第三油嘴(131)和第四油嘴(141)。
第一接头(151)、第二接头(152)、第三油嘴(131)和第四油嘴(141) 分别用于连接外部供油管路,起到方便连接以及避免供油管路直接与缸体(100) 的油口连接容易弯折损坏的问题,起到供油管路连接位置的导向作用,增加供油管路连接位置强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杆(220)相背于第一活塞(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21),第二活塞杆(320)相背于第二活塞(3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21)。
第一螺纹孔(221)和第二螺纹孔(321)均为内螺纹孔,便于实现与多种配件联接,使得双杆油缸具有普适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双杆油缸还包括第一防尘圈(610)和第二防尘圈(620),第一导向套(40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防尘槽,第一防尘圈 (610)嵌入第一防尘槽内,第一防尘圈(610)与第一活塞杆(220)滑动抵接。第二导向套(50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防尘槽,第二防尘圈(620)嵌入第二防尘槽内,第二防尘圈(620)与第二活塞杆(320)滑动抵接。
第一防尘圈(610)和第二防尘圈(620)用于防止吸附在第一活塞杆(220) 和第二活塞杆(320)外部灰尘、雨水等进入第二油腔(160)和第三油腔(170),起到避免污染液压油或划伤内部构件的作用。第一防尘圈(610)和第二防尘圈 (620)可以为聚酯材质制备而成。
一种实施方式中,双杆油缸还包括第一O型圈(710)和第二O型圈(720),第一O型圈(710)位于第一导向套(400)与缸体(100)之间,且第一O型圈 (710)位于第一端开口边沿。第二O型圈(720)位于第二导向套(500)与缸体(100)之间,且第二O型圈(720)位于第二端开口边沿。
第一O型圈(710)和第二O型圈(720)均为周向截面为O型的密封圈,起到在导向套(第一导向套(400)和第二导向套(500))和缸体(100)之间的密封作用,保证封闭性能。第一O型圈(710)和第二O型圈(720)可采用橡胶材质制备而成。
一种实施方式中,双杆油缸还包括第一静密封(810)和第二静密封(820),第一静密封(810)位于第一导向套(400)与缸体(100)之间,第一静密封(810) 相较第一O型圈(710)更靠近第一活塞(210)。第二静密封(820)位于第二导向套(500)与缸体(100)之间,第二静密封(820)相较第二O型圈(720) 更靠近第二活塞(310)。
第一静密封(810)和第二静密封(820)均为环形密封圈,第一静密封(810) 与第一O型圈(710)配合由第一导向套(400)的两个位置进行第一导向套(400) 的静密封,第二静密封(820)与第二O型圈(720)配合由第二导向套(500) 的两个位置进行第二导向套(500)的静密封,以防止漏油。
一种实施方式中,双杆油缸还包括第一活塞导向带(910)和第二活塞导向带(920),第一活塞导向带(910)位于第一活塞(210)与缸体(100)之间第二活塞导向带(920)位于第二活塞(310)与缸体(100)之间。
第一活塞导向带(910)和第二活塞导向带(920)分别安装在第一活塞(210) 和第二活塞(310)上,第一活塞导向带(910)和第二活塞导向带(920)均为弹性开口环,摩擦系数低,依靠弹性紧贴在缸体(100)内壁,用于引导第一活塞(210)和第二活塞(310)沿着缸体(100)轴向做直线运动,防止第一活塞 (210)和第二活塞(310)因受力不均造成的走偏导致内漏和减少密封件使用寿命等现象。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煤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双杆油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100)、第一活塞(210)、第一活塞杆(220)、第二活塞(310)、第二活塞杆(320)、第一导向套(400)和第二导向套(500);
所述缸体(100)具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所述第一活塞(210)和所述第二活塞(310)均设置于所述缸体(100)内,且均与所述缸体(100)滑动抵接,所述第一活塞杆(220)与所述第一活塞(210)连接,且由所述第一端开口伸出,所述第一导向套(400)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杆(220)和所述缸体(100)之间,所述第二活塞杆(320)与所述第二活塞(310)连接,且由所述第二端开口伸出,所述第二导向套(500)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塞杆(320)和所述缸体(100)之间;
所述缸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油口(110)、第二油口(120)、第三油口(130)和第四油口(140),所述第一油口(110)与所述第一活塞(210)和所述第二活塞(310)之间连通,所述第二油口(120)与所述第一活塞(210)和所述第二活塞(310)之间连通,所述第三油口(130)与所述第一活塞(210)和所述第一导向套(400)之间连通,所述第四油口(140)与所述第二活塞(310)和所述第二导向套(500)之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油口(110)和所述第二油口(120)分别设置于所述缸体(100)的径向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双杆油缸还包括:
油口接头(150),所述油口接头(150)包括中心安装孔、第一接头(151)和第二接头(152),所述油口接头(150)通过所述中心安装孔套接在所述缸体(100)上;
所述第一接头(151)包括第一油通路,所述第一油通路与所述第一油口(110)连通,所述第二接头(152)包括第二油通路,所述第二油通路所述第二油口(12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油口(130)和所述第四油口(140)分别连接有第三油嘴(131)和第四油嘴(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塞杆(220)相背于所述第一活塞(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21),所述第二活塞杆(320)相背于所述第二活塞(3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双杆油缸还包括:
第一防尘圈(610)和第二防尘圈(620),所述第一导向套(40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防尘槽,所述第一防尘圈(610)嵌入所述第一防尘槽内,所述第一防尘圈(610)与所述第一活塞杆(220)滑动抵接;
所述第二导向套(50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防尘槽,所述第二防尘圈(620)嵌入所述第二防尘槽内,所述第二防尘圈(620)与所述第二活塞杆(320)滑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双杆油缸还包括:
第一O型圈(710)和第二O型圈(720),所述第一O型圈(710)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套(400)与所述缸体(100)之间,且所述第一O型圈(710)位于所述第一端开口边沿;
所述第二O型圈(720)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套(500)与所述缸体(100)之间,且所述第二O型圈(720)位于所述第二端开口边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双杆油缸还包括:
第一静密封(810)和第二静密封(820),所述第一静密封(810)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套(400)与所述缸体(100)之间,所述第一静密封(810)相较所述第一O型圈(710)更靠近所述第一活塞(210);
所述第二静密封(820)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套(500)与所述缸体(100)之间,所述第二静密封(820)相较所述第二O型圈(720)更靠近所述第二活塞(3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油缸,其特征在于,双杆油缸还包括:
第一活塞导向带(910)和第二活塞导向带(920),所述第一活塞导向带(910)位于所述第一活塞(210)与所述缸体(100)之间;
所述第二活塞导向带(920)位于所述第二活塞(310)与所述缸体(100)之间。
10.一种采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杆油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15395.XU CN218509851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15395.XU CN218509851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09851U true CN218509851U (zh) | 2023-02-21 |
Family
ID=8520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15395.XU Active CN218509851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098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8520A (zh) * | 2024-04-18 | 2024-05-28 | 苏州青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双行程的液压装置 |
-
2022
- 2022-08-22 CN CN202222215395.XU patent/CN2185098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8520A (zh) * | 2024-04-18 | 2024-05-28 | 苏州青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双行程的液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509851U (zh) | 一种双杆油缸及采煤装置 | |
CN110594233B (zh) | 用于较高频响要求且安装空间受限的液压系统液压缸结构 | |
CN103899592A (zh) | 有级钢球锁止液压缸 | |
CN104006023B (zh) | 一种利用间隙密封的柱塞缸 | |
CN109538192A (zh) | 井下工具检测装置 | |
CN210890104U (zh) | 一种煅烧炉动静密封跟随装置 | |
CN210034027U (zh) | 一种二级油缸 | |
US3720140A (en) | Pump piston | |
CN209724994U (zh) | 带液压离合装置的球笼式万向联轴器 | |
CN204553399U (zh) | 一种液压支架尾梁推动装置 | |
CN201730895U (zh) | 工程机械及其双作用液压油缸和单作用液压油缸 | |
CN210178396U (zh) | 旁路回液液控单向阀 | |
CN104088852B (zh) | 液压缸用弹性卡爪闭式自动锁止机构 | |
CN221591412U (zh) | 一种采用钢球锁结构的夹紧器 | |
CN219904733U (zh) | 一种收放式受油装置 | |
CN104019077A (zh) | 前后耳环油缸 | |
CN215805499U (zh) | 一种伸缩缸的缸体组件 | |
CN218207311U (zh) | 一种液压油缸导向套分体式结构 | |
CN110735825B (zh) | 一种复合功能油缸 | |
CN210178676U (zh) | 一种防水防尘油缸 | |
CN220956244U (zh) | 一种不易堵塞的节流阀 | |
CN216306384U (zh) | 防水透气的单作用油缸 | |
CN219366453U (zh) | 一种工程液压缸 | |
CN215567006U (zh) | 一种改进限位环结构液压油缸 | |
CN202790506U (zh) | 一种液压举升缸的缸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