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5988U -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5988U
CN218505988U CN202223178939.6U CN202223178939U CN218505988U CN 218505988 U CN218505988 U CN 218505988U CN 202223178939 U CN202223178939 U CN 202223178939U CN 218505988 U CN218505988 U CN 218505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tructure
main beam
main
instrument panel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89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时磊
麻瑞祥
高凤武
吴佳乐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89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5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5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5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主梁以及加强梁;加强梁固设于所述主梁上转向管柱总成安装区域,所述加强梁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加强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具有多点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多点固定结构包括X向固定结构和Z向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框架式结构的加强梁固定在主梁上转向管柱总成安装区域,通过X向固定结构和Z向固定结构,从X方向和Z方向两个方向将加强梁与主梁紧固在一起,提升加强梁与主梁连接的可靠性;并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固定结构,将传递至转向管柱总成的激励振动向不同的方向传递,从而减少了传递到方向盘的激励振动,避免方向盘抖动的问题,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安装于发动机舱总成内部,主要功能为仪表板总成、转向管柱总成等内饰部件提供安装载体;仪表板加强梁总成X向连接前围,Y向连接左右下A柱,Z向连接中通道,整体呈骨架式连接结构,转向管柱总成安装部位为前围固定加强区域,Y向临近中通道固定连接结构,方向盘直接连接在转向管柱总成上。
目前,以主梁为安装载体的前围固定结构和中通道固定结构强度薄弱,连接刚度差,来自外界的激励易通过转向管柱连接位置传递至转向管柱总成,引发方向盘抖动问题,驾驶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刚度不足,导致方向盘抖动、驾驶体验感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包括:主梁以及加强梁;加强梁固设于所述主梁上转向管柱总成安装区域,所述加强梁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加强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具有多点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多点固定结构包括X向固定结构和Z向固定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X向固定结构包括嵌入式固定结构,所述嵌入式固定结构包括所述加强梁上的嵌入部、所述主梁上的嵌入凹槽以及第一X向紧固件,所述嵌入部通过所述第一X向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嵌入凹槽的槽底。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梁上靠近所述嵌入凹槽的部位还设有X向减振槽,所述X向减振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嵌入凹槽的开口方向同向。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X向固定结构还包括对接式固定结构,所述对接式固定结构包括所述主梁上的主梁对接部、所述加强梁上的加强梁对接部和第二X向紧固件,所述主梁对接部通过所述第二X向紧固件与所述加强梁对接部对接固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梁上靠近所述加强梁对接部设有第一Z向减振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Z向固定结构包括所述加强梁上Z向延伸的支撑部和Z向紧固件,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Z向紧固件固定于所述主梁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梁上设有第二Z向减振槽和第三Z向减振槽,所述第二Z向减振槽和所述第三Z向减振槽沿Y向分设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第二Z向减振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三Z向减振槽的开口方向反向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梁、第二支梁和第三支梁,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三支梁之间设有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梁、所述第三支梁均通过所述X向固定结构与所述主梁固连;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三支梁上还分别设有相向凸伸的加强短梁,所述加强短梁靠近所述主梁设置,所述加强短梁通过所述Z向固定结构与所述主梁固连;所述X向固定结构与所述Z向固定结构沿加强梁呈半封闭结构包围所述主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支撑支架和第二支撑支架,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梁与所述主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框架式结构的加强梁固定在主梁上转向管柱总成安装区域,通过X向固定结构和Z向固定结构,从X方向和Z方向两个方向将加强梁与主梁紧固在一起,提升加强梁与主梁连接的可靠性,并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固定结构,将传递至转向管柱总成的激励振动向不同的方向传递,从而减少了传递到方向盘的激励振动,避免方向盘抖动的问题,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加强梁与主梁采用不同方向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因而能够将激励向不同的方向传递,从而减少传递到方向盘的激励能量,避免方向盘抖动的问题,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各固定结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5为图3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6为图3中C-C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呈半封闭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支架与主梁构成的三角形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支架与主梁构成的三角形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梁的组合承力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与前围、转向管柱总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梁;11、X向减振槽;12、嵌入凹槽;13、第二Z向减振槽;14、第三Z向减振槽;2、加强梁;21、嵌入式固定结构;211、第一X向紧固件;212、嵌入部;22、对接式固定结构;221、第二X向紧固件;23、Z向固定结构;231、Z向紧固件;24、第一Z向减振槽;25、加强短梁;26、第一支梁;27、连接梁;28、第二支梁;29、第三支梁;3、第二支撑支架;4、第一支撑支架;5、前围;6、转向管柱总成;E、转向管柱总成安装区域;F、半封闭结构;M、组合承力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XYZ三维方向见附图所示。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进行说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包括主梁1以及加强梁2;加强梁2固设于所述主梁1上转向管柱总成6安装区域,所述加强梁2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加强梁2与所述主梁1之间具有多点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多点固定结构包括X向固定结构和Z向固定结构2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框架式结构的加强梁2固定在主梁1上转向管柱总成安装区域(如图1中E处),通过X向固定结构和Z向固定结构23,从X方向和Z方向两个方向将加强梁2与主梁1紧固在一起,提升加强梁2与主梁1连接的可靠性,并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固定结构,将传递至转向管柱总成6的激励振动向不同的方向传递,从而减少了传递到方向盘的激励振动,避免方向盘抖动的问题,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至少设有两个对称的X向固定结构和两个对称的Z向固定结构23;其中,两个X向固定结构的固定点连线在Y向,两个对称的Z向固定结构23的固定点连线在Y向,如此四个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固定点,可构成半封闭形式半包围转向管柱总成6安装区域,提升转向管柱总成6安装区域的结构刚度,从而提升激励衰减的程度。
其中,如图11所示,加强梁2在前围5与主梁1之间形成桥式连接,转向管柱总成6安装于加强梁2与主梁1固定区域下部,Y向与中通道固定结构靠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X向固定结构包括嵌入式固定结构21,嵌入式固定结构21包括加强梁2上的嵌入部212、主梁1上的嵌入凹槽12以及第一X向紧固件211,嵌入部212通过第一X向紧固件211固定于嵌入凹槽12的槽底。嵌入式固定结构21为高刚度的固定方式,加强梁2与主梁1采用嵌入式固定结构21,加强梁2与主梁1在连接部位有部分重叠,大大提升加强梁2与主梁1连接强度,提升转向管柱总成6安装区域的结构刚度,从而避免方向盘抖动,提升驾驶的舒适性。
具体地,第一X向紧固件211为螺栓,在加强梁2或主梁1上至少设有一段螺纹孔,其中在螺纹孔的位置增设凸台,以延长螺纹孔的长度,提升螺栓与螺纹孔螺接的长度,保证紧固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主梁1上靠近嵌入凹槽12的部位还设有X向减振槽11,X向减振槽11的开口方向与嵌入凹槽12的开口方向同向。
加强梁2的嵌入式设计是将加强梁2安装部位(如嵌入部212)伸入设有嵌入凹槽12的主梁1固定点处,使两者之间形成重叠,提升两者连接的强度;同时,嵌入凹槽12自身为槽形结构,构成的半包围腔体具有降噪吸振的效果,在此处继续设置与嵌入凹槽12的开口方向同向的X向减振凹槽,外界激励传递至该固定位置时,通过X向减振凹槽进行吸振降噪,降低到达嵌入凹槽12内到固定位置的声噪传递,从而减少传递到转向管柱总成6的振动和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6所示,X向固定结构还包括对接式固定结构22,对接式固定结构22包括主梁1上的主梁1对接部、加强梁2上的加强梁2对接部和第二X向紧固件221,主梁1对接部通过第二X向紧固件221与加强梁2对接部对接固定。
加强梁2的对接式设计是将加强梁2与主梁1X向对接固定。由于加强梁2与主梁1连接区域是转向管柱总成6安装部位,连接刚度是转向管柱激励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本实施例的加强梁2与主梁1连接点采用六点式主固定结构,X向四点固定,Z向两点固定,其中X向固定为高刚度结构的嵌入式与对接式组合连接结构,提升加强梁2固定点的连接强度,从而弱化声噪振动幅度,固定结构布置设计如图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加强梁2上靠近加强梁2对接部设有第一Z向减振槽24。加强梁2的对接式设计是将加强梁2与主梁1X向对接固定位置同步设计第一Z向减振槽24,吸收固定位置声噪,弱化声噪幅度,减弱方向盘的抖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5所示,Z向固定结构23包括加强梁2上Z向延伸的支撑部和Z向紧固件231,支撑部通过Z向紧固件231固定于主梁1上。采用不同方向的固定结构,分散和弱化声噪激励振幅,从而避免方向盘的抖动,提升驾乘的体验感。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梁2上设有第二Z向减振槽13和第三Z向减振槽14,第二Z向减振槽13和第三Z向减振槽14沿Y向分设于支撑部的两侧,第二Z向减振槽13的开口方向与第三Z向减振槽14的开口方向反向设置。Z向固定结构23将加强梁2与主梁1Z向固定连接,固定结构处同步设计反向开口的减振槽,充分吸收固定连接位置传递声噪,弱化传递到方向盘的噪声,加强梁2Z向固定结构23如图9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加强梁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梁26、第二支梁28和第三支梁29,构成框架式结构;第一支梁26和所述第三支梁29之间设有连接梁27,起到加强的作用。
第一支梁26、第三支梁29均通过X向固定结构与主梁1固连,具体地是两个嵌入式固定结构21对称于第一支梁26和第三支梁29,通过嵌入式的固定方式,增大固定部位两个部件之间的重叠面积,从而提升连接部位的连接强度。
第一支梁26和第三支梁29上还分别设有相向凸伸的加强短梁25,加强短梁25靠近主梁1设置,加强短梁25通过Z向固定结构23与主梁1固连,加强短梁25相向沿Y向凸伸,为Z向固定结构23提供固定载体,这两个Z向固定结构23位于加强梁2围成的框架内,与加强梁2的两个嵌入式固定结构21一起,能够提升加强梁2与主梁1的连接刚度,从而提升激励衰减的效果。
具体地,两个对接式固定结构22具体表现在连接梁27与主梁1X向的对接,四个X向固定结构与两个Z向固定结构23沿加强梁2呈半封闭结构包围主梁1,满足连接刚度的同时轻量化设计,半封闭结构如图7中F所示。其中,加强梁2固定尺寸沿Y向占据主梁1整体尺寸的二分之一,可提升对转向管柱总成6的支撑刚度。
加强梁2与主梁1固定后存在一定的悬臂性,为充分提升连接的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支撑支架4和第二支撑支架3,第一支撑支架4和第二支撑支架3分别连接于加强梁2与主梁1之间。将第一支撑支架4和第二支撑支架3在加强梁2侧部进行三角形悬臂加固(如图8中N1所示、图9中N2所示),充分提升加强梁2的连接刚度。
主梁1中间区域采用“矩形”与“n型”组合承力结构(如图10中M所示),力值传递过程可沿Y向和Z向双向承接,且组合承力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充分提升主梁1自身结构刚度,为仪表、转向管柱等内饰系统的固定提供高强度承力载体,实现了仪表板加强梁2总成中部高刚度结构优势,主梁1的组合承力结构如图10所示。
如图11所示,加强梁2与主梁1的固定结构及主梁1的组合承力结构均靠近转向管柱总成6,转向管柱总成6安装在加强梁2与主梁1固定区域,同时临近主梁1中部承力区,实现高刚度结构固定优势,有效降低外界激励传递至转向管柱总成6带来方向盘振动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加强梁2总成中,主梁1与前围5连接区域采用半封闭式及侧部加固连接结构、固定区域设计的减振槽、以及主梁1的组合承力结构相结合,充分提升加强梁2总成连接刚度和吸振性能,降低外界声噪对转向管柱总成6传递,提升方向盘操作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加强梁与主梁采用不同方向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因而能够将激励向不同的方向传递,从而减少传递到方向盘的激励能量,避免方向盘抖动的问题,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梁(1);以及
加强梁(2),固设于所述主梁(1)上转向管柱总成(6)安装区域,所述加强梁(2)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加强梁(2)与所述主梁(1)之间具有多点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多点固定结构包括X向固定结构和Z向固定结构(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固定结构包括嵌入式固定结构(21),所述嵌入式固定结构(21)包括所述加强梁(2)上的嵌入部(212)、所述主梁(1)上的嵌入凹槽(12)以及第一X向紧固件(211),所述嵌入部(212)通过所述第一X向紧固件(211)固定于所述嵌入凹槽(12)的槽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上靠近所述嵌入凹槽(12)的部位还设有X向减振槽(11),所述X向减振槽(1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嵌入凹槽(12)的开口方向同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固定结构还包括对接式固定结构(22),所述对接式固定结构(22)包括所述主梁(1)上的主梁(1)对接部、所述加强梁(2)上的加强梁(2)对接部和第二X向紧固件(221),所述主梁(1)对接部通过所述第二X向紧固件(221)与所述加强梁(2)对接部对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2)上靠近所述加强梁(2)对接部设有第一Z向减振槽(2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固定结构(23)包括所述加强梁(2)上Z向延伸的支撑部和Z向紧固件(231),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Z向紧固件(231)固定于所述主梁(1)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2)上设有第二Z向减振槽(13)和第三Z向减振槽(14),所述第二Z向减振槽(13)和所述第三Z向减振槽(14)沿Y向分设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第二Z向减振槽(13)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三Z向减振槽(14)的开口方向反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梁(26)、第二支梁(28)和第三支梁(29),所述第一支梁(26)和所述第三支梁(29)之间设有连接梁(27),所述第一支梁(26)、所述第三支梁(29)均通过所述X向固定结构与所述主梁(1)固连;所述第一支梁(26)和所述第三支梁(29)上还分别设有相向凸伸的加强短梁(25),所述加强短梁(25)靠近所述主梁(1)设置,所述加强短梁(25)通过所述Z向固定结构(23)与所述主梁(1)固连;所述X向固定结构与所述Z向固定结构(23)沿加强梁(2)呈半封闭结构包围所述主梁(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支架(4)和第二支撑支架(3),所述第一支撑支架(4)和所述第二支撑支架(3)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梁(2)与所述主梁(1)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
CN202223178939.6U 2022-11-28 2022-11-28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8505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8939.6U CN21850598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8939.6U CN21850598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5988U true CN218505988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8939.6U Active CN21850598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5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7080B2 (en) Vehicle
JP6172848B2 (ja) 車両
US20040056515A1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13049376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05146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113682379B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骨架结构
US5799583A (en) Rail vehicle with oscillation damping side wall construction
CN101879916A (zh) 一种轿车顶盖中横梁
CN218505988U (zh)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JP4722548B2 (ja) 車両中央部における床下骨格構造
JP473173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112109810A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18877409U (zh) 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CN218662067U (zh) 机舱纵梁与a柱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18536873U (zh) 机舱边梁与纵梁连接总成及车辆
CN218431163U (zh) 安全气囊安装组件和车辆
CN219257464U (zh)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5706650U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
CN215922331U (zh) 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4296115U (zh) 一种具有中梁结构的新型前副车架
CN115214784B (zh) 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CN213083315U (zh) 一种汽车前壁板加强梁焊接总成
CN219707130U (zh) 一种仪表板管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5553571U (zh) 冷却模块框架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7672824U (zh) 一种车身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