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5884U - 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5884U
CN218495884U CN202222620663.6U CN202222620663U CN218495884U CN 218495884 U CN218495884 U CN 218495884U CN 202222620663 U CN202222620663 U CN 202222620663U CN 218495884 U CN218495884 U CN 218495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nnecting pipe
exchanger unit
exchanger group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06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Olit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Olit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Olit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Olit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06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5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5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5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涉及换热机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换热机组本体,换热机组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温度监控器,换热机组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绒布套,绒布套的外部设置有海绵套,绒布套与换热机组本体套接,海绵套的表面设置有卡板,换热机组本体的侧端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内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抵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盘、抵盘、凹槽、密封垫的配合使用,可以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换热机组本体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换热机组本体之间保持密封,避免热量从连接管与换热机组本体的连接处流失,避免造成热量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机组,为换热机组的一种型号,其特点是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应用最广的类型,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然而现有的管壳式换热机组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管壳式换热机组在使用时部分热量会通过机组的外壳外流,进而会导致热量的流失和浪费,降低管壳式换热机组在使用时的高效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管壳式换热机组在使用时部分热量会通过机组的外壳外流,进而会导致热量的流失和浪费,降低管壳式换热机组在使用时的高效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包括换热机组本体,所述换热机组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温度监控器,所述换热机组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绒布套,所述绒布套的外部设置有海绵套,所述绒布套与换热机组本体套接,所述海绵套的表面设置有卡板,所述换热机组本体的侧端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抵盘,所述换热机组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凹槽位置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延伸至凹槽内,所述抵盘与密封垫相抵,所述换热机组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温度监控器,所述温度监控器与换热机组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温度监控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侧面设置有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侧面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型号相同,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抵盘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抵盘与连接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抵盘的材质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套的半径是绒布套半径的1.2倍,所述海绵套与绒布套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套和绒布套的形状均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和凹槽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密封垫和凹槽的半径均相同,所述密封垫的材质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盘、抵盘、凹槽、密封垫的配合使用,可以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换热机组本体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换热机组本体之间保持密封,避免热量从连接管与换热机组本体的连接处流失,避免造成热量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海绵套、绒布套和卡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将海绵套、绒布套套在换热机组本体的外部,进一步的避免热量从换热机组本体内流失,提高换热机组本体在使用时的高效性,同时设置的温度监控器和控制面板,可以对换热机组本体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和调节,使用较为智能。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盘和密封垫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海绵套与换热机组本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连接管;2、海绵套;3、进气管;4、第二连接管;5、出气管;6、进水管;7、出水管;8、控制面板;9、卡板;10、连接盘;11、抵盘;12、密封垫;13、凹槽;14、绒布套;15、温度监控器;16、换热机组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包括换热机组本体16,换热机组本体16的内壁设置有温度监控器15,换热机组本体16的外部设置有绒布套14,绒布套14的外部设置有海绵套2,绒布套14与换热机组本体16套接,设置海绵套2、绒布套14和卡板9的配合使用,可以将海绵套2、绒布套14套在换热机组本体16的外部,进一步的避免热量从换热机组本体16内流失,提高换热机组本体16在使用时的高效性,海绵套2的表面设置有卡板9,换热机组本体16的侧端设置有连接盘10,连接盘10内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内壁设置有抵盘11,换热机组本体1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4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密封垫12,可以使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4分别与换热机组本体16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使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4与换热机组本体16之间保持密封,避免热量从连接管与换热机组本体16的连接处流失,避免造成热量的浪费,密封垫12与凹槽13位置相对,密封垫12延伸至凹槽13内,抵盘11与密封垫12相抵,换热机组本体16的内壁设置有温度监控器15,温度监控器15与换热机组本体16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4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与温度监控器15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管4的侧面设置有进水管6,第二连接管4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3,第一连接管1的侧面设置有出水管7,第一连接管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5,进气管3和出气管5的型号相同,进气管3和出气管5分别与第二连接管4和第一连接管1连通,抵盘11的形状为圆形,抵盘11与连接盘10的内壁固定连接,抵盘11的材质为不锈钢,海绵套2的半径是绒布套14半径的1.2倍,海绵套2与绒布套14固定连接,海绵套2和绒布套14的形状均为圆形,密封垫12和凹槽13的形状均为圆形,密封垫12和凹槽13的半径均相同,密封垫12的材质为塑料。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4侧端的密封垫12延伸到连接盘10内的凹槽13,使凹槽13内壁的抵盘11与密封垫12相抵,进而使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4与换热机组本体16两端保持密封,避免热量从连接管与换热机组本体16之间流失,然后将海绵套2和绒布套14套在换热机组本体16的外部,并通过卡板9使海绵套2固定在换热机组本体16的外部,进而可以避免热量从换热机组本体16内流失,提高换热机组本体16在使用时的高效性,并通过温度监控器15对换热机组本体16内的温度进行监控,提高换热机组本体16在使用时的智能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包括换热机组本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组本体(16)的内壁设置有温度监控器(15),所述换热机组本体(16)的外部设置有绒布套(14),所述绒布套(14)的外部设置有海绵套(2),所述绒布套(14)与换热机组本体(16)套接,所述海绵套(2)的表面设置有卡板(9),所述换热机组本体(16)的侧端设置有连接盘(10),所述连接盘(10)内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内壁设置有抵盘(11),所述换热机组本体(1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4)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密封垫(12),所述密封垫(12)与凹槽(13)位置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12)延伸至凹槽(13)内,所述抵盘(11)与密封垫(12)相抵,所述换热机组本体(16)的内壁设置有温度监控器(15),所述温度监控器(15)与换热机组本体(1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8),所述控制面板(8)与温度监控器(1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侧面设置有进水管(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侧面设置有出水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和出气管(5)的型号相同,所述进气管(3)和出气管(5)分别与第二连接管(4)和第一连接管(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盘(11)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抵盘(11)与连接盘(1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抵盘(11)的材质为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套(2)的半径是绒布套(14)半径的1.2倍,所述海绵套(2)与绒布套(14)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套(2)和绒布套(14)的形状均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12)和凹槽(13)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密封垫(12)和凹槽(13)的半径均相同,所述密封垫(12)的材质为塑料。
CN202222620663.6U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Active CN218495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0663.6U CN218495884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0663.6U CN218495884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5884U true CN218495884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0663.6U Active CN218495884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5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764C (zh) 缩放管全逆流双壳程轴流式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CN218495884U (zh) 一种高效智能管壳式换热机组
CN110645814A (zh) 一种基于新型结构的氟塑料管壳式换热器
CN113804020B (zh) 一种折流蛇形铜管换热装置
CN212030284U (zh) 一种带有膨胀节的模块式融盐套管换热器结构
CN208398684U (zh) 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
CN208998603U (zh) 氯甲烷深冷浮头式换热器
CN208779990U (zh)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
CN2308868Y (zh) 气体冷却器
CN216048365U (zh) 一种无盘管的热交换器
CN201522217U (zh) 组合管壳式热管换热器
CN217654336U (zh) 空气引流式自然对流扰流斜翅片高效冷却器
CN207688693U (zh) 一种传热系数高的换热器
CN216566791U (zh) 节能型石墨列管换热器
CN213873926U (zh) 一种耐高温的高效换热器
CN215725331U (zh) 一种稳定的列管式石墨改性聚丙烯换热器
CN217330802U (zh) 一种壳侧三种换热介质的紧凑型换热器
CN214250666U (zh) 一种热循环通畅的即热型换热器
CN2331944Y (zh) 一种容积式换热器
CN217358167U (zh) 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
CN209926584U (zh) 红外热能模块
CN218349279U (zh) 一种精密换热器
CN216205498U (zh) 一种卫生级双管板换热器
CN212567004U (zh) 一种换热面积大的立式换热器
CN219141572U (zh) 一种高效型气液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