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3132U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3132U
CN218493132U CN202222246222.4U CN202222246222U CN218493132U CN 218493132 U CN218493132 U CN 218493132U CN 202222246222 U CN202222246222 U CN 202222246222U CN 218493132 U CN218493132 U CN 218493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rod
strip
shaped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62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鹏
张维铭
孙光磊
郑永刚
梁晶
温海俊
苑宇航
李燕杰
屈广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62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3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3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3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多个定位杆件交叉搭接为具有多个第一角部纵筋卡口的定位框,且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的相邻端可相互移动,同时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的相邻端通过第一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每个定位杆件上可移动有多个定位耳,且每个定位耳与对应的定位杆件通过第二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同时每个定位耳上开设有边部纵筋卡口。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不易使对应的预留纵向柱筋变形,且可重复使用,以具有较高周转率。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此类结构形式竖向荷载基本上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传递。例如:要建设三层的楼房,第一层的屋顶即是第二层的屋底,第二层的屋顶即是第三层的屋底,则在施工过程中,先将第一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架设好后,从第一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用于浇筑楼板)向上延伸出多根用于建筑混凝土柱的预留纵向柱筋(钢筋),且第一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相对于第一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高出的距离L为1-2米,然后向第一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和其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根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一层屋底的楼板,等第一层屋底的楼板固化完成后,再通过模板支架93架设第二层楼底(第一层的屋顶)的梁板钢筋90,且在第一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上续接(具体可为焊接或螺栓连接)多根与第二层屋底(第一层的屋顶)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以形成第一层柱骨架,而第二层屋底(第一层的屋顶)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相对于第二层楼底(第一层的屋顶)的梁板钢筋90高出的距离L为1-2米,然后向第二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和其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根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层屋底的楼板,同时对第一层柱骨架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一层的钢筋混凝土柱,等第二层屋底的楼板和第一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固化完成后,同理依次向上建筑。
在向每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浇筑混凝土之前,为了降低每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被施工扰动而产生部分钢筋位移的影响,目前一种方式是只在每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外围绑上一圈箍筋,以在向每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和其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根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对应层屋底的楼板时,限制多根预留纵向柱筋外扩变形,但在向每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和其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根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对应层屋底的楼板时,则易出现多根钢筋内缩变形,或易出现左右晃动的问题,导致影响施工质量;目前另一种方式是在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内围顶设一圈通过多根钢筋焊接在一起而成的柱箍,以在向每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和其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根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对应层屋底的楼板时,限制多根预留纵向柱筋内缩变形,但由于目前这种柱箍是通过多根钢筋焊接在一起的,则在使用过程中,多根钢筋对该柱箍进行挤压,则不易将该柱箍取出,而如果将该柱箍剪断,则不能被重复利用,导致加大了制作成本,并且目前这种通过多根钢筋焊接在一起形成的柱箍,其尺寸是根据所在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和所在混凝土柱所需预留纵向柱筋的数量特定的,即其只能用于定位其对应的这一种混凝土柱所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而每层混凝土柱对应的预留纵向柱筋所限定的空间大小是不同的,例如:第一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数量为20,第一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数量为18,第一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数量为16,依次类推,即每层混凝土柱对应的预留纵向柱筋连接在一起后,其限定的外径自下至上依次减小,因此,目前这种通过多根钢筋焊接在一起形成的柱箍,在用于定位其对应的这一种混凝土柱所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后,不能再周转至对其上层屋底所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进行定位,因此其周转效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易使对应的预留纵向柱筋变形,且可重复使用,以具有较高周转率的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旨在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定位杆件,多个所述定位杆件交叉搭接为具有多个第一角部纵筋卡口的定位框,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的相邻端可相互移动,同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的相邻端通过第一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定位杆件上可移动有多个定位耳,且每个所述定位耳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杆件通过第二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同时每个所述定位耳上开设有边部纵筋卡口。
优选的,每个所述定位杆件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条形通孔,且每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定位杆件的延伸方向相同,同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的相邻端交叉搭接,并可沿彼此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部分重合,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同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的相邻端交叉限定为所述第一角部纵筋卡口。
优选的,每个所述定位耳的部分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杆件搭接,并可沿对应所述定位杆件的延伸方向移动,且每个所述定位耳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的搭接部贯通有第一安装孔,同时所述第一安装孔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上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重合,并通过所述第二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定位耳远离其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的搭接部一端向所述定位框的框外方向延伸,并开设有所述边部纵筋卡口。
优选的,每个所述定位杆件上贯通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条形通孔,且每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沿所述定位杆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同时每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与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延伸方向、长度、宽度均相同;
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部分重合,并通过第三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定位耳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的搭接部同时贯通有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上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重合,并通过第四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件为两个,且每个所述定位杆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条形板,且两个所述条形板固接为夹角为直角的“L”形的所述定位杆件,以通过两个“L”形的所述定位杆件连接成所述定位框,同时两个所述条形板的连接处交叉为第二角部纵筋卡口。
优选的,还包括:箍筋,所述箍筋与所述定位框同心布置。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通过多个定位杆件连接形成的定位框的尺寸可调,因此本申请便于拆卸,从而可重复利用,以能被多次周转使用,进而可使本申请具有较高的周转率,再加上本申请每个定位杆件上对应的多个定位耳的位置可调,则使本申请适用于不同截面尺寸的柱子。
并且,由于本申请通过多个定位杆件连接形成的定位框定位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所限定的空间内,且定位框的外轮廓抵至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内轮廓,并将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其角处的纵向柱筋插接至对应的第一角部纵筋卡口中,同时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边处的纵向柱筋插接至对应的边部纵筋卡口中,则使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不易出现内缩变形和左右晃动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没有安装定位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没有安装定位耳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安装有定位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从一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上拆除,并周转至其上一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上的结构示意图,且其中图6中的箭头方向代表本申请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的周转方向。
其中,1-定位杆件;101-第一角部纵筋卡口;2-定位耳;201-边部纵筋卡口;103-第一条形通孔;3-第一螺栓组件;202-第一安装孔;4-第二螺栓组件;104-第二条形通孔;5-第三螺栓组件;203-第二安装孔;6-第四螺栓组件;11-条形板;102-第二角部纵筋卡口;91-角处纵向柱筋;92-边处纵向柱筋;90-梁板钢筋;93-模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定位杆件1,多个定位杆件1交叉搭接为具有多个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的定位框,且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可相互移动,同时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通过第一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1适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为四个,且该四根预留纵向柱筋布置为矩形的情况,具体过程为:
S1,在向每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多个定位杆件1交叉搭接为具有多个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的定位框,且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通过第一螺栓组件3连接,并使其对应的第一螺栓组件3保持松动的状态,以使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可相互移动,直至使定位框的外轮廓尺寸略小于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所限定空间的内轮廓尺寸,然后在多个工人的配合下,将定位框放置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高出对应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部分的中上的位置处,即:定位框的位置在对应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上方1米左右,然后,多个工人配合向外(远离定位框的方向)拉对应的定位杆件1,以增大定位框的外廓尺寸,直至定位框的外轮廓抵至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内轮廓,并将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其角处的纵向柱筋(为了便于理解,可称为角处纵向柱筋91)插接至对应的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中,然后将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对应的第一螺栓组件3拧紧,以将本申请装配好,并安装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上,从而能对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进行定位,以使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不易被后续的施工影响。
S2,可向对应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浇筑混凝土,同时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根部被浇筑混凝土,以浇筑形成对应层屋底的楼板。
S3,等对应层屋底的楼板固化至一定强度后,即可松动每个第一螺栓组件3,以减少定位框的尺寸,从而便于将本申请拆除,以能周转至上一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上。
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内容有的没在此介绍,本申请在此未介绍的部分请参见本申请的背景技术中的内容。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通过多个定位杆件1连接形成的定位框的尺寸可调,因此本申请便于拆卸,从而可重复利用,以能被多次周转使用,进而可使本申请具有较高的周转率,同时使本申请适用于不同截面尺寸的柱子。
并且,由于本申请通过多个定位杆件1连接形成的定位框定位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所限定的空间内,且定位框的外轮廓抵至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内轮廓,并将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其角处的纵向柱筋插接至对应的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中,则使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不易出现内缩变形和左右晃动等问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根部外围被对应的梁板钢筋90限位,因此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不易外扩变形。
实施例2,每个定位杆件1上可移动有多个定位耳2,且每个定位耳2与对应的定位杆件1通过第二螺栓组件4可拆卸连接,同时每个定位耳2上开设有边部纵筋卡口201。
本实施例2适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为多个,且该多根预留纵向柱筋布置为矩形的情况。
本申请在上述实施例1安装过程的步骤S1中:每个定位耳2与对应的定位杆件1通过第二螺栓组件4连接,且保持第二螺栓组件4松动的状态,以使定位耳2能在对应的定位杆件1上移动,直至将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边处的纵向柱筋(为了便于理解,可称为边处纵向柱筋92)插接至对应的边部纵筋卡口201中;
当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角处的纵向柱筋插接至对应的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中,且将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其边处的纵向柱筋插接至对应的边部纵筋卡口201中后,则将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对应的第一螺栓组件3拧紧,且将每个定位耳2对应的第二螺栓组件4拧紧,以将本申请装配好,并安装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上,从而能对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进行定位,以使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不易被后续的施工影响。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通过多个定位杆件1连接形成的定位框的尺寸可调,因此本申请便于拆卸,从而可重复利用,以能被多次周转使用,进而可使本申请具有较高的周转率,再加上本申请每个定位杆件1上对应的多个定位耳2的位置可调,则使本申请适用于不同截面尺寸的柱子。
并且,由于本申请通过多个定位杆件1连接形成的定位框定位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所限定的空间内,且定位框的外轮廓抵至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的内轮廓,并将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其角处的纵向柱筋插接至对应的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中,同时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边处的纵向柱筋插接至对应的边部纵筋卡口201中,则使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不易出现内缩变形和左右晃动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定位杆件1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条形通孔103,且每个第一条形通孔103的延伸方向与定位杆件1的延伸方向相同,同时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交叉搭接,并可沿彼此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且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中相邻两个第一条形通孔103部分重合,并通过第一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同时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交叉限定为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螺栓组件3松动的情况下,当工人向其中一个定位杆件1施加作用力时,则该定位杆件1可沿其相邻的定位杆件1的延伸方向移动,同理,在多个工人的配合下,多个定位杆件1可同时移动,从而能调节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中相邻两个第一条形通孔103部分重合的位置,以能根据现场实际需要来调节定位框的尺寸,等定位框的尺寸调节好后,最后在拧紧第一螺栓组件3,则能将定位框定位在所需的尺寸。
并且,本申请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交叉限定有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而无需其他额外的钢筋来在每个定位杆件1上焊接槽状结构,因此,本申请的结构较简单,且成本较低。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定位耳2的部分与对应的定位杆件1搭接,并可沿对应定位杆件1的延伸方向移动,且每个定位耳2与对应定位杆件1的搭接部贯通有第一安装孔202,同时第一安装孔202与对应定位杆件1上的任意一个第一条形通孔103重合,并通过第二螺栓组件4可拆卸连接;
每个定位耳2远离其与对应定位杆件1的搭接部一端向定位框的框外方向延伸,并开设有边部纵筋卡口201。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螺栓组件4松动的情况下,工人向对应的定位耳2施加作用力,则可使对应的定位耳2在对应的定位杆件1上移动,以能调节定位耳2的位置,从而能使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边处的纵向柱筋插接至对应的边部纵筋卡口201中,以使本申请对位于边处的纵向柱筋进行定位。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定位杆件1上贯通有与多个第一条形通孔10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条形通孔104,且每个第二条形通孔104与其对应的第一条形通孔103沿定位杆件1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同时每个第二条形通孔104与对应第一条形通孔103的延伸方向、长度、宽度均相同;
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中相邻两个第二条形通孔104部分重合,并通过第三螺栓组件5可拆卸连接;
每个定位耳2与对应定位杆件1的搭接部同时贯通有第二安装孔203,且第二安装孔203与对应定位杆件1上的任意一个第二条形通孔104重合,并通过第四螺栓组件6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每相邻两个定位杆件1中的相邻端可同时通过多组螺栓组件连接,同时使每个定位耳2与对应定位杆件1通过多组螺栓组件连接,则可提高本申请安装在对应层屋顶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上的牢固度,以使本申请不易滑脱,从而提高本申请的定位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件1为两个,且每个定位杆件1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条形板11,且两个条形板11固接为夹角为直角的“L”形的定位杆件1,以通过两个“L”形的定位杆件1连接成定位框,同时两个条形板11的连接处交叉为第二角部纵筋卡口102。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条形板11固接为夹角为直角的“L”形的定位杆件1,则本申请在安装时,则用于形成定位框的两个“L”形的定位杆件1之间仅有两个连接端,因此使操作更简便,则能提高本申请的安装效率。
其中,通过两个“L”形的定位杆件1连接成的定位框为矩形框,适合钢筋混凝土柱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情况,通过两个第二角部纵筋卡口102与两个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配合,使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中位于其四个角处的纵向柱筋插接一一对应插接在两个第二角部纵筋卡口102和两个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中,其具体的方式参见上述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未说明的部分与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相同,即,本实施例中:每个条形板11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条形通孔103,且每个第一条形通孔103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条形板11的延伸方向相同,同时每相邻两个条形板11的相邻端交叉搭接,并可沿彼此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且每相邻两个条形板11中相邻两个第一条形通孔103部分重合,并通过第一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同时每相邻两个条形板11的相邻端交叉限定为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每个定位耳2的部分与对应的条形板11搭接,并可沿对应条形板11的延伸方向移动,且每个定位耳2与对应条形板11的搭接部贯通有第一安装孔202,同时第一安装孔202与对应条形板11上的任意一个第一条形通孔103重合,并通过第二螺栓组件4可拆卸连接;每个定位耳2远离其与对应条形板11的搭接部一端向定位框的框外方向延伸,并开设有边部纵筋卡口201;每个条形板11上还贯通有与对应的多个第一条形通孔10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条形通孔104,且每个第二条形通孔104与其对应的第一条形通孔103沿对应条形板11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同时每个第二条形通孔104与对应第一条形通孔103的延伸方向、长度、宽度均相同;每相邻两个条形板11中相邻两个第二条形通孔104部分重合,并通过第三螺栓组件5可拆卸连接;每个定位耳2与对应条形板11的搭接部同时贯通有第二安装孔203,且第二安装孔203与对应条形板11上的任意一个第二条形通孔104重合,并通过第四螺栓组件6可拆卸连接)。
另外,如遇到异形混凝土构件,可根据异形混凝土构件的实际横向截面的形状制作本申请。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箍筋,箍筋与定位框同心布置。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每层屋底的梁板钢筋90浇筑混凝土之前,且安装本申请定位框之后这段时间,在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外绑设箍筋,则使箍筋与定位框同心布置,从而通过箍筋可限制对应层屋底对应的多根预留纵向柱筋外扩变形,以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
本申请定位杆件1的尺寸和数量是根据项目钢筋混凝土柱数量、截面尺寸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确定的,满足施工周转需求即可,条形板11长度大于等于柱子边长且宽度宜大于等于60mm;定位耳2根据加工制作装置的数量、纵向柱筋直径大小与根数确定加工数量与部纵筋卡口201的规格,定位耳2的宽度宜为50mm(纵向柱筋直径较大的加宽),部纵筋卡口201与纵向柱筋直径一致;同时配备足够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为螺杆宜直径大于等于6mm。
本申请的第一螺栓组件3、第二螺栓组件4、第三螺栓组件5和第四螺栓组件6均包括螺栓杆和与其螺纹连接的内嵌式螺帽。
本申请的定位耳2和定位杆件1的材料均为钢制材料。
本申请未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定位杆件(1),多个所述定位杆件(1)交叉搭接为具有多个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的定位框,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可相互移动,同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通过第一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杆件(1)上可移动有多个定位耳(2),且每个所述定位耳(2)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杆件(1)通过第二螺栓组件(4)可拆卸连接,同时每个所述定位耳(2)上开设有边部纵筋卡口(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杆件(1)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条形通孔(103),且每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1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定位杆件(1)的延伸方向相同,同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交叉搭接,并可沿彼此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1)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103)部分重合,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同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1)的相邻端交叉限定为所述第一角部纵筋卡口(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耳(2)的部分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杆件(1)搭接,并可沿对应所述定位杆件(1)的延伸方向移动,且每个所述定位耳(2)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1)的搭接部贯通有第一安装孔(202),同时所述第一安装孔(202)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1)上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103)重合,并通过所述第二螺栓组件(4)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定位耳(2)远离其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1)的搭接部一端向所述定位框的框外方向延伸,并开设有所述边部纵筋卡口(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杆件(1)上贯通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10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条形通孔(104),且每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104)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103)沿所述定位杆件(1)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同时每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104)与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103)的延伸方向、长度、宽度均相同;
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件(1)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104)部分重合,并通过第三螺栓组件(5)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定位耳(2)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1)的搭接部同时贯通有第二安装孔(203),且所述第二安装孔(203)与对应所述定位杆件(1)上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104)重合,并通过第四螺栓组件(6)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件(1)为两个,且每个所述定位杆件(1)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条形板(11),且两个所述条形板(11)固接为夹角为直角的“L”形的所述定位杆件(1),以通过两个“L”形的所述定位杆件(1)连接成所述定位框,同时两个所述条形板(11)的连接处交叉为第二角部纵筋卡口(10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箍筋,所述箍筋与所述定位框同心布置。
CN202222246222.4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Active CN218493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6222.4U CN218493132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6222.4U CN218493132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3132U true CN218493132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8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6222.4U Active CN218493132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3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8108B (zh)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205875473U (zh)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KR100731593B1 (ko) 선조립 콘크리트구조물용 거푸집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US20060185291A1 (en) Thermal Insulated Building Element
JP6484209B2 (ja) 連結部材、梁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KR101619067B1 (ko) 보구조체의 범용 접합구조를 가진 조립 기둥구조체
CN218493132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CN111576620A (zh) 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梁柱核心区的施工方法
KR100865133B1 (ko) 결속구, 선조립 콘크리트 구조물용 거푸집 구조체 및 이를이용한 시공방법
JP4577004B2 (ja) 鋼コンクリート複合構造の梁とsrc構造の柱とからなる建物軸組の施工方法
JP4903110B2 (ja) 開口補強ユニットおよび布基礎
JP2005188102A (ja) 建物の構造および施工方法
KR101286370B1 (ko) 선 조립된 철근다발을 가지는 기둥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둥 시공 방법
KR101954387B1 (ko) 격자형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구조물과 그 시공방법
KR102247787B1 (ko) 직물섬유 보강 콘크리트 영구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JPH0441829A (ja) 柱梁の仕口とその施工方法
KR100695491B1 (ko) 결속구, 선조립 콘크리트 구조물용 거푸집 구조체 및 이를이용한 시공방법
JP4842093B2 (ja) フラットプレート構築方法
KR101355147B1 (ko) 기둥―슬래브 접합부의 수직걸림형 전단보강체
CN202990423U (zh) 一种剪力墙洞口定型模具
JP2006265897A (ja) 建築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JP6569232B2 (ja) 合成床スラブ構造
JPH0819716B2 (ja) プレキャ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梁の接合方法
KR101547539B1 (ko) 건축물의 기둥-슬래브 접합부 전단보강 구조
KR102638379B1 (ko) 트러스거더를 이용한 벽체 시공 구조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