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8685U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8685U
CN218488685U CN202222581932.2U CN202222581932U CN218488685U CN 218488685 U CN218488685 U CN 218488685U CN 202222581932 U CN202222581932 U CN 202222581932U CN 218488685 U CN218488685 U CN 218488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ight
plate
bottom plate
reinforc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19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超
王雨利
赵佩宗
芦冬来
房明
关俊杰
秦若铭
张海彦
王�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hong'an Zhengx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hong'an Zhengx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hong'an Zhengx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hong'an Zhengx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19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8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8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8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包括标准段、直线连接段、角部连接组件,标准段上设有连接孔一,直线连接段上设有连接孔二,角部连接组件包括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上均设有连接孔三,角部连接段一上设有卡接槽一,角部连接段二上设有与卡接槽一相匹配且卡接的卡接槽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卡接槽组成卯榫结构,实现高精度互相制约、锁紧,从而实现快速、稳固的角部连接,进而实现模具的快速组装定位与拆模,提高连接强度和装配精度,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角部位置只需一个磁力盒即可固定紧固,减少磁力盒使用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背景技术
叠合板模具是叠合板浇筑模具的简称,一般是由四个条形边框合围而成,现有技术中由塑料、铝型材、金属等组合的模具大多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实现装配,即使模具制作精良,装配后也会存在±4mm的误差,且装配时需要现场操作人员反复松紧螺栓进行调整,费时费力。另外,螺栓的使用寿命有限,在PC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混凝土在放料及振捣时会溢出模具并溅到螺栓的螺纹上,螺纹上的混凝土硬化后,在拆模前需先对螺纹上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增加了拆模的工作量,从而增大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造成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基于以上技术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包括标准段,还包括用于实现标准段直线连接的直线连接段和用于实现标准段垂直连接的角部连接组件,所述标准段上设有连接孔一,所述直线连接段上设有连接孔二,所述角部连接组件包括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所述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上均设有连接孔三,角部连接段一上设有卡接槽一,角部连接段二上设有与卡接槽一相匹配且卡接的卡接槽二。
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可以与标准段做成一体结构,也可以做成与标准段可拆卸连接结构单独使用。
工作原理:通过直线连接段将标准段直线连接形成模具的侧边,再通过角部连接组件对侧边进行垂直连接,使其围合成矩形,从而组装成叠合板模具。
优选的,所述标准段包括底板一、与底板一垂直连接的侧板一、垂直连接于底板一两端的两个端部连接板一、位于两个端部连接板一之间的加强筋板一,连接孔一设于端部连接板一上。
连接孔一用于实现标准段与直线连接段、角部连接段一或角部连接段二的连接。加强筋板一的设置可提高标准段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直线连接段包括底板二、与底板二垂直连接的侧板二、垂直连接于底板二两端的两个端部连接板二,连接孔二设于端部连接板二上。
优选的,所述角部连接段一包括底板三、与底板三垂直连接的侧板三、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三两端的端部连接板三和加强筋板二,侧板三上设有卡接部一,卡接槽一设于卡接部一上,连接孔三设于端部连接板三上;
所述角部连接段二包括底板四、与底板四垂直连接的侧板四、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四两端的端部连接板四和加强筋板三,侧板四上设有卡接部二,卡接槽二设于卡接部二上,连接孔三设于端部连接板四上。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一上设有定位面一,所述卡接部二上设有定位面二。
侧板三上设有下定位台,定位面一为下定位台的上表面;侧板四上设有上定位台,定位面二为上定位台的上表面。
加强筋板一上可安装磁力盒,由于安装磁力盒对加强筋板一的高度有特定要求,而施工现场零部件多且散乱,因此为了避免操作人员在焊接组装角部连接段一时,将错误高度的加强筋板一焊接至底板三上,在侧板三上设置与加强筋板一同高的定位面一,在焊接前,先将加强筋板一与定位面一进行比较即可防止错拿。定位面二的作用与定位面一的作用类似,均起参照作用,便于安装时选择特定高度的加强筋板二,此处不再详述。
磁力盒加固时一般压在加强筋板一的上表面,在加强筋板一无法安装磁力盒时,磁力盒也可以压在加强筋板二的上表面上。
下定位台采用激光下料,尺寸精确,制作耗时短,不影响成本。
优选的,所述标准段、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上均设有钢筋槽,所述标准段、直线连接段、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上均设有定位孔。
钢筋槽用于放入钢筋;定位孔用于插入定位销,从而在连接前进行快速定位,便于组装,保证组装精度,并减少螺栓的使用,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标准段上的钢筋槽设于侧板一上,角部连接段一上的钢筋槽设于侧板三上,角部连接段二上的钢筋槽设于侧板四上;标准段上的定位孔位于两个端部连接板一上,直线连接段上的定位孔位于两个端部连接板二上,角部连接段一上的定位孔位于端部连接板三上,角部连接段二上的定位孔位于四上。
利用直线连接段对标准段进行直线连接时,将两个标准段分别放于直线连接段的两侧,标准段上的端部连接板一与直线连接段上的端部连接板二平行且抵接,向定位孔内穿入定位销进行定位,而后再通过穿过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的连接螺栓实现标准段与直线连接段的固定。
利用角部连接组件对标准段进行垂直连接时,将标准段与角部连接段一通过穿过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三的连接螺栓连接,将另一标准段与角部连接段二通过穿过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三的连接螺栓连接;将角部连接段一的卡接部一从上方卡接至角部连接段的卡接部二上,使卡接槽一插入卡接槽二内,此时侧板三与侧板四相互卡接,加强筋板二和加强筋板三对卡接进行加固作用。在标准段和角部连接段一(或角部连接段二)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之前,先向定位孔内穿入定位销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组装灵活性大,通用性强,能适用绝大部分叠合板类型,减少PC工厂叠合板模具使用量,降低模具使用成本;通过两个卡接槽组成卯榫结构,实现高精度互相制约、锁紧,从而实现快速、稳固的角部连接,进而实现模具的快速组装定位与拆模,提高连接强度和装配精度(精度可达到±0.2mm以内),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角部位置只需一个磁力盒即可固定紧固,减少磁力盒使用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标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直线连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角部连接段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角部连接段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标准段;2、直线连接段;3、连接孔一;4、连接孔二;5、角部连接段一;6、角部连接段二;7、连接孔三;8、卡接槽一;9、卡接槽二;10、端部连接板一;11、加强筋板一;12、端部连接板二;13、端部连接板三;14、加强筋板二;15、端部连接板四;16、加强筋板三;17、定位面一;18、定位面二;19、磁力盒;20、钢筋槽;21、定位孔;22、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参见图1-7,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包括标准段1,还包括用于实现标准段1直线连接的直线连接段2和用于实现标准段1垂直连接的角部连接组件,所述标准段1上设有连接孔一3,所述直线连接段2上设有连接孔二4,所述角部连接组件包括角部连接段一5和角部连接段二6,所述角部连接段一5和角部连接段二6上均设有连接孔三7,角部连接段一5上设有卡接槽一8,角部连接段二6上设有与卡接槽一8相匹配且卡接的卡接槽二9。
角部连接段一5和角部连接段二6可以与标准段1做成一体结构,也可以做成与标准段1可拆卸连接结构单独使用。
工作原理:通过直线连接段2将标准段1直线连接形成模具的侧边,再通过角部连接组件对侧边进行垂直连接,使其围合成矩形,从而组装成叠合板模具。
所述标准段1包括底板一、与底板一垂直连接的侧板一、垂直连接于底板一两端的两个端部连接板一10、位于两个端部连接板一10之间的加强筋板一11,连接孔一3设于端部连接板一10上。
连接孔一用于实现标准段与直线连接段、角部连接段一或角部连接段二的连接。加强筋板一11的设置可提高标准段1的强度。
所述直线连接段2包括底板二、与底板二垂直连接的侧板二、垂直连接于底板二两端的两个端部连接板二12,连接孔二4设于端部连接板二12上。
所述角部连接段一5包括底板三、与底板三垂直连接的侧板三、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三两端的端部连接板三13和加强筋板二14,侧板三上设有卡接部一,卡接槽一8设于卡接部一上,连接孔三7设于端部连接板三13上。
所述角部连接段二6包括底板四、与底板四垂直连接的侧板四、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四两端的端部连接板四15和加强筋板三16,侧板四上设有卡接部二,卡接槽二设于卡接部二上,连接孔三7设于端部连接板四15上。
本实施例中,卡接部一位于靠近加强筋板二14的侧板三端部;卡接部二位于靠近加强筋板三16的侧板四端部。
所述卡接部一上设有定位面一17,所述卡接部二上设有定位面二18。
本实施例中,侧板三上设有下定位台,定位面一17为下定位台的上表面;侧板四上设有上定位台,定位面二18为上定位台的上表面。
加强筋板一11上可安装磁力盒19,由于安装磁力盒对加强筋板一11的高度有特定要求,而施工现场零部件多且散乱,因此为了避免操作人员在焊接组装角部连接段一5时,将错误高度的加强筋板一11焊接至底板三上,在侧板三上设置与加强筋板一11同高的定位面一,在焊接前,先将加强筋板一11与定位面一17进行比较即可防止错拿。定位面二18的作用与定位面一17的作用类似,均起参照作用,便于安装时选择特定高度的加强筋板二14,此处不再详述。
磁力盒加固时一般压在加强筋板一11的上表面,在加强筋板一11无法安装磁力盒时,磁力盒也可以压在加强筋板二14的上表面上。
下定位台采用激光下料,尺寸精确,制作耗时短,不影响成本。
所述标准段1、角部连接段一5和角部连接段二6上均设有钢筋槽20,所述标准段1、直线连接段2、角部连接段一5和角部连接段二6上均设有定位孔21。
钢筋槽20用于放入钢筋;定位孔21用于插入定位销22,从而在连接前进行快速定位,便于组装,保证组装精度,并减少螺栓的使用,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标准段1上的钢筋槽20设于侧板一上,角部连接段一5上的钢筋槽20设于侧板三上,角部连接段二6上的钢筋槽20设于侧板四上;标准段1上的定位孔21位于两个端部连接板一10上,直线连接段2上的定位孔21位于两个端部连接板二12上,角部连接段一5上的定位孔21位于端部连接板三13上,角部连接段二6上的定位孔21位于四上。
利用直线连接段2对标准段1进行直线连接时,将两个标准段1分别放于直线连接段2的两侧,标准段1上的端部连接板一10与直线连接段2上的端部连接板二12平行且抵接,向定位孔21内穿入定位销进行定位,而后再通过穿过连接孔一3和连接孔二4的连接螺栓实现标准段1与直线连接段2的固定。
利用角部连接组件对标准段1进行垂直连接时,将标准段1与角部连接段一5通过穿过连接孔一3和连接孔三7的连接螺栓连接,将另一标准段1与角部连接段二6通过穿过连接孔一3和连接孔三7的连接螺栓连接;将角部连接段一5的卡接部一从上方卡接至角部连接段的卡接部二上,使卡接槽一8插入卡接槽二9内,此时侧板三与侧板四相互卡接,加强筋板二和加强筋板三对卡接进行加固作用。在标准段1和角部连接段一5(或角部连接段二6)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之前,先向定位孔21内穿入定位销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组装灵活性大,通用性强,能适用绝大部分叠合板类型,减少PC工厂叠合板模具使用量,降低模具使用成本;通过两个卡接槽组成卯榫结构,实现高精度互相制约、锁紧,从而实现快速、稳固的角部连接,进而实现模具的快速组装定位与拆模,提高连接强度和装配精度(精度可达到±0.2mm以内),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角部位置只需一个磁力盒即可固定紧固,减少磁力盒使用数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6)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包括标准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实现标准段直线连接的直线连接段和用于实现标准段垂直连接的角部连接组件,所述标准段上设有连接孔一,所述直线连接段上设有连接孔二,所述角部连接组件包括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所述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上均设有连接孔三,角部连接段一上设有卡接槽一,角部连接段二上设有与卡接槽一相匹配且卡接的卡接槽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段包括底板一、与底板一垂直连接的侧板一、垂直连接于底板一两端的两个端部连接板一、位于两个端部连接板一之间的加强筋板一,连接孔一设于端部连接板一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连接段包括底板二、与底板二垂直连接的侧板二、垂直连接于底板二两端的两个端部连接板二,连接孔二设于端部连接板二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连接段一包括底板三、与底板三垂直连接的侧板三、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三两端的端部连接板三和加强筋板二,侧板三上设有卡接部一,卡接槽一设于卡接部一上,连接孔三设于端部连接板三上;
所述角部连接段二包括底板四、与底板四垂直连接的侧板四、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四两端的端部连接板四和加强筋板三,侧板四上设有卡接部二,卡接槽二设于卡接部二上,连接孔三设于端部连接板四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一上设有定位面一,所述卡接部二上设有定位面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段、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上均设有钢筋槽,所述标准段、直线连接段、角部连接段一和角部连接段二上均设有定位孔。
CN202222581932.2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Active CN218488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1932.2U CN218488685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1932.2U CN218488685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8685U true CN218488685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1932.2U Active CN218488685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8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55732A (en) Machine tables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CN218488685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CN209775012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
CN21465842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混凝土内墙板的拼接结构
CN21422061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铝合金模板
CN211984287U (zh) 一种分体式桌脚架结构
CN210046849U (zh) 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钢与高分子材料组合模板
CN220725757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梁的模具
CN210046816U (zh) 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构件钢与高分子材料组合模板
CN212957173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桁架用底模板连接组件
CN219324891U (zh) 用于高功率切割的格栅料台
CN216005019U (zh) 快装结构及起重机
CN112609892A (zh) 一种易于装配的钢结构建筑墙板单元结构
CN215907394U (zh) 一种抗裂性能高的稳定型钢筋桁架楼承板
KR200462050Y1 (ko) 거푸집 판넬
CN213952952U (zh) 一种侧封铝模板
CN217194975U (zh) 一种便携式定位工装支座
CN213674669U (zh) 一种用于预制墙板的快拆装式组合模具
CN215989078U (zh) 一种采用搭扣式锁紧的电池包壳体结构
CN22107300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
CN211143306U (zh) 分隔墙柱顶和楼层梁的连接件、连接节点结构
CN21374224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平台搭建组合式钢结构
CN221080223U (zh) 一种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19725961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工装夹具
CN211499747U (zh) 一种定型拼装木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