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2201U -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2201U
CN218472201U CN202222422722.9U CN202222422722U CN218472201U CN 218472201 U CN218472201 U CN 218472201U CN 202222422722 U CN202222422722 U CN 202222422722U CN 218472201 U CN218472201 U CN 218472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attery
airflow
tray
explo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227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远
王骁
尤悦丘
吴艳凤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227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2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2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2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和车辆。电池托盘包括托盘主体和防爆阀。托盘主体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的边梁和横梁。所述底板、所述边梁和所述横梁共同限定出用于收容多个电池芯的多个收容腔。所述托盘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所述收容腔和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多个所述气流通道与多个所述收容腔一一对应,且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与相应的收容腔相连通。防爆阀设置于多个所述气流通道的流体通路上,并用于将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排出托盘主体外,从而避免发生热失控的电池芯将热量扩散至其余电池芯而引起整个动力电池包的热失控连锁反应的问题,进而提升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作为能量存储装置,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包主要由多个电池芯、电池托盘、盖板组成。电池托盘安装在汽车底部,盖板与电池托盘密封连接并共同形成容纳所述若干电池芯的密闭空间。为了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电池芯上通常设置有防爆阀。在动力电池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密闭空间的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则防爆阀开启,电池芯内部的气流通过防爆阀排出。
目前,电池托盘内设置有分别对应收容多个电池芯的多个收容腔,多个收容腔相互连通,当某个电池芯发生热失控时,热量在动力电池包的内部自由扩散,例如扩散至其余电池芯,从而容易引起整个动力电池包的热失控连锁反应,进而降低了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以避免发生热失控的电池芯将其热量扩散至其余电池芯而引起整个动力电池包的热失控连锁反应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托盘,包括:
托盘主体,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的边梁和横梁;所述底板、所述边梁和所述横梁共同限定出用于收容多个电池芯的多个收容腔;所述托盘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气流通道;其中,多个所述收容腔和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多个所述气流通道与多个所述收容腔一一对应,且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与相应的收容腔相连通;
防爆阀,设置于多个所述气流通道的流体通路上,并用于将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排出所述托盘主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所述边梁和所述横梁还共同限定出功能腔,所述功能腔与多个所述收容腔彼此独立,所述防爆阀设置于所述边梁对应所述功能腔的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与所述功能腔相连通,所述防爆阀与所述功能腔的内腔连接,并用于将所述功能腔内的气流排出所述托盘主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电池芯电连接的配电箱,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与所述功能腔互不连通,所述防爆阀与每一所述气流通道的排气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腔包括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配电箱,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与所述功能腔相连通,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腔连接,所述防爆阀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流排出所述托盘主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主体还包括分隔梁,所述分隔梁将所述功能腔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梁包括第一侧梁和与所述第一侧梁邻接设置的第二侧梁,所述分隔梁与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梁上,多个所述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梁上,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进气孔和排气孔;其中,
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自所述进气孔延伸至所述排气孔;或者,
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自所述进气孔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第二侧梁的连接处,并在所述连接处形成封堵端,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封堵端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芯及如上所述的电池托盘,多个所述电池芯设置于所述电池托盘的多个所述收容腔内。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车身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基于将底板、边梁和横梁共同限定出用于收容多个电池芯的多个收容腔,在托盘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气流通道;由于多个收容腔和多个气流通道均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多个气流通道与多个收容腔一一对应,且每一个气流通道与相应的收容腔相连通,因此发生热失控的电池芯不会将其热量扩散至其余电池芯,以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造成其他电池芯发生热失控。此外,防爆阀设置于多个气流通道的流体通路上,并用于将多个气流通道内的气流诸如火焰、烟雾或气体等排出所述托盘主体外,从而解决了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热失控烟气无处排放而引发火灾的风险,有利于及时消除热失控安全隐患,降低了热失控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车辆的动力电池包省略盖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的局部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的局部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的边梁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车辆的动力电池包省略盖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在防爆阀位置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6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的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车辆的动力电池包省略盖板和电池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车辆 1000
车身 100
动力电池包 200、200A、200B
安装座 201
电池托盘 210、210A
电池芯 220
第一电池 221
第二电池 222
第三电池 223
配电箱 230
托盘主体 10、10A、10B
底板 11
边梁 12
第一侧梁 121、121A
第二侧梁 122、122A
横梁 13
分隔梁 14
连接板 15
收容空间 1010
收容腔 101、101A
第一电池腔 1011
第二电池腔 1012
第三电池腔 1013
气流通道 102、102A、102C
第一通道 1021、1021A
第二通道 1022、1022A
第三通道 1023、1023A
进气孔 103
排气孔 104、104A
封堵端 105
通口端 105A、105C
功能腔 106、106A、106B
第一腔体 1061
第二腔体 1062
防爆阀 30、30A、30B
防爆阀开口 31、31A
安装孔 3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的目的是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托盘的长度、宽度及高度方向共同构成电池托盘的三个正交方向。本文所述的术语“长度”是指电池托盘的底面的长边的边长;术语“宽度”是指电池托盘的底面的短边的边长;术语“高度”是指电池托盘的深度,即电池托盘的底面和顶面之间的距离。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然上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车辆1000的动力电池包200省略盖板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包括车身100及设置在车身100上的动力电池包200。动力电池包200上设置有安装座201。动力电池包200通过安装座201固定连接于车身100上。具体地,动力电池包200通过安装座201焊接或锁固于车身100的底盘上。车辆100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使用动力电池的交通工具。动力电池包200包括电池托盘210和设置于电池托盘210内的多个电池芯220。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是车辆10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车辆1000的限定,车辆1000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电动机、控制器、车载设备等。
电池托盘210包括托盘主体10和设置在托盘主体10上的防爆阀30。托盘主体10包括底板11和与底板11密封连接的边梁12和横梁13。底板11、边梁12和横梁13共同限定出用于收容多个电池芯220的多个收容腔101。托盘主体10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气流通道102。其中,多个收容腔101和多个气流通道102均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多个气流通道102与多个收容腔101一一对应,且每一个气流通道102与相应的收容腔101相连通。防爆阀30设置于多个气流通道102的流体通路上,且用于将多个气流通道102内的气流排出托盘主体10外。
可以理解地,电池芯220出现异常诸如短路问题时,容易产生高温的气流,这部分高温气流需要及时排出托盘主体10,以避免损坏其它处于正常状态的电池芯220。其中,气流可以是火焰、烟雾或气体,当然也可以是火焰、烟雾和气体的混合。在本实用新型中,基于将底板11、边梁12和横梁13共同限定出用于收容多个电池芯220的多个收容腔101,在托盘主体10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气流通道102;由于多个收容腔101和多个气流通道102均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多个气流通道102与多个收容腔101一一对应,且每一个气流通道102与相应的收容腔101相连通,因此发生热失控的电池芯220会从对应收容腔101进入至相应的气流通道102,从而不会将其热量扩散至其余电池芯220对应的收容腔101内,以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220造成其他电池芯220发生热失控。此外,防爆阀30设置于多个气流通道102的流体通路上,并用于将多个气流通道102内的诸如火焰、烟雾或气体等排出托盘主体10外,从而解决了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热失控烟气无处排放而引发火灾的风险,有利于及时消除热失控安全隐患,降低了热失控发生概率,及提升了动力电池包2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托盘210还包括封盖于托盘主体10的密封盖(图未示)。密封盖与托盘主体10共同合围形成收容多个电池芯220的密封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托盘210还包括密封垫,托盘主体10可以通过密封垫与密封盖密封连接在一起,以保证电池托盘210的密封空间的密封效果。密封件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橡胶件。需要说明的是,密封腔内还收容有但不局限于液冷板。液冷板安装在多个电池芯220上,并用于导出多个电池芯220产生的热量。
其中,边梁12设置在底板11的四周,并与底板11共同限定处收容空间1010。隔板设置在收容空间1010内,并将收容空间1010分隔形成用于放置多个电池芯220的多个收容腔101。可以理解地,托盘主体10与密封盖之间及底板11与边梁12及横梁13之间可以通过但不局限于激光焊接或者氩弧焊接进行密封焊接,以保证密封空间的密封效果。多个收容腔101沿托盘电池的长度方向依次并排设置,从而使得电池托盘210的结构简单且紧凑。多个收容腔101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第一电池腔1011、第二电池腔1012和第三电池腔1013。需要说明的是,收容腔101的数量仅用于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收容腔101的数量还可以为2个、4个、6个、8个等。多个电池芯220的数量与多个收容腔101的数量一一对应,分别为第一电池221、第二电池222和第三电池223。第一电池221收容于第一电池腔1011内,第二电池222收容于第二电池腔1012内,第三电池223收容于第三电池腔1013内。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图3是图2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10的局部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10的局部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托盘主体10的边梁的局部剖视图。可选地,托盘主体10的部分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气流通道102。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仅托盘主体10的部分部件形成有多个气流通道102,也可以是托盘主体10的各部件内均形成有多个气流通道10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边梁12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气流通道102,从而简化托盘主体10的整体结构,且避免多个收容腔101内高温的气流出现相互流通而导致多个电池芯220之间的热失控连锁反应的问题。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3、底板11、或者横梁13、底板11、边梁12中的至少两者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气流通道102。气流通道102的数量与收容腔101的数量相同,即每一个收容腔101通过对应的气流通道102与防爆阀30连接,从而多个收容腔101相互独立且互不连通,从而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220造成其他电池芯220发生热失控。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气流通道102包括第一通道1021、第二通道1022和第三通道1023。第一通道1021、第二通道1022和第三通道1023沿电池托盘210的高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在边梁12上。第一通道1021、第二通道1022和第三通道1023沿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通道1021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L形,第二通道1022和第三通道1023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方形。
可选地,第一通道1021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二通道1022和第三通道1023的横截面的尺寸,其中,第一通道1021与防爆阀3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通道1022和第三通道1023与防爆阀30之间的距离,从而第一通道1021相较于第二通道1022和第三通道1023具有更大的空间,以在防爆阀30排出第一通道1021的气流时,可以通过第一通道1021进一步降低第一电池腔1011内的高温的气流。
每一个气流通道102包括进气孔103和排气孔104。进气孔103和排气孔1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气流通道102包括两个进气孔103道和一个排气孔104。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孔103和排气孔104的数量可以根据气流通道102的布局来设计,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地,梁上开设有与第一电池腔1011和第一通道1021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103和至少一个排气孔104。边梁12上还开设有与第二电池腔1012和第二通道1022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103和至少一个排气孔104,边梁12上还开设有与第三电池腔1013和第三通道1023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103和至少一个排气孔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边梁12和横梁13还共同限定出功能腔106。功能腔106设置在多个收容腔101的一侧,即多个收容腔101和功能腔106沿托盘电池的长度方向依次并排设置。功能腔106与多个收容腔101彼此独立。防爆阀30设置于边梁12对应功能腔106的位置处,从而增大了防爆阀30与多个收容腔101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了防爆阀30位置处的气流温度过高而损坏收容腔101内的电池芯220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功能腔106包括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1061和第二腔体1062。第一腔体1061内设置有配电箱230。多个气流通道102均与第二腔体1062相连通。防爆阀30与第二腔体1062的内腔连接,并用于将第二腔体1062内的火焰、烟雾或气体排出托盘主体10外。由于第一腔体1061与第二腔体1062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因此当电池芯2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芯220的热量不会扩散到第二腔体1062内,从而防止不同电池芯220在热失控时将热量互相扩散引发连锁反应,进而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220的高温气流扩散至第二腔体1062内而出现烧融配电箱230并引发高压短路的问题。
托盘主体10还包括分隔梁14。分隔梁14将功能腔106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061和第二腔体1062。可选地,边梁12包括第一侧梁121和与第一侧梁121邻接设置的第二侧梁122。分隔梁14与第一侧梁121和第二侧梁122密封连接,从而减小第二腔体1062占用功能腔106的空间,优化了电池托盘210的整体结构布局,结构紧凑。分隔梁14与第一侧梁121和第二侧梁122之间可以通过但不局限于激光焊接或者氩弧焊接进行密封焊接,以保证第二腔体1062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062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纵截面的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062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纵截面的形状还可以大致呈但不局限于扇形、正方形等。
可以理解地,多个气流通道102通过第二腔体1062与防爆阀30连接。防爆阀30设置在边梁12上。可选地,防爆阀30可拆卸地安装于边梁12上,以方便拆装和维修。具体地,边梁12对应第二腔体1062的位置处开设有供防爆阀30插入的防爆阀开口31,以实现防爆阀30与第二腔体1062的内腔连接,保证多个气流通道102内的气流在到达防爆阀30对应的位置前不互相导通,从而实现防爆阀30将多个气流通道102内的高温的气流排出托盘主体10外,解决了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热失控烟气无处排放而引发火灾的风险,有利于及时消除热失控安全隐患,降低了热失控发生概率,及提升了动力电池包200的使用安全性。边梁12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防爆阀30的安装孔32,从而实现防爆阀30通过螺丝等锁固件固定在安装孔32内,进而保证防爆阀30与托盘主体1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防爆阀30还可以通过卡扣、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边梁1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梁121的长度小于第二侧梁122的长度。防爆阀30设置在第一侧梁121上。多个气流通道102设置在第二侧梁122上,从而增长了气流通道102的流路长度,可以存储电池芯220产生的高温的气流,进一步提升电池芯22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边梁12构造为矩形框。边梁12包括两个第一侧梁121和两个第二侧梁122。可选地,每一个第二侧梁122的内部均设置有与多个收容腔101相连通的多个气流通道102。功能腔106内设置有两个分隔梁14,两个分隔梁14将功能腔106分割形成两个第二腔体1062和一个第一腔体1061。两个分隔梁14设置在功能腔106的宽度方向的两对侧。两个分隔梁14均分别与第一侧梁121和第二侧梁122连接。托盘主体10的第一侧梁121对应两个第二腔体1062的位置处分别对应设置有防爆阀30,从而提升了防爆阀30将电池芯220热失控时产生热失控烟气排出托盘主体10外的效率,有利于及时消除热失控安全隐患,降低了热失控发生概率。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爆阀30的数量可以包括1个或多余2个,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多个防爆阀30可以设置在边梁12上和/或底板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气流通道102自进气孔103延伸至第一侧梁121与第二侧梁122的连接处,并在连接处形成封堵端105,排气孔104位于进气孔103和封堵端10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梁121和第二侧梁122的内部均设置有气流通道102,第一侧梁121和第二侧梁122的端部均构造为封堵端105,从而确保第二侧梁122内的气流通道102的气流能够顺利进入至第二腔体1062内,以提高防爆检测,以及确保防爆阀30能够及时将第二腔体1062的高温气流排出电池托盘210外。可选地,第一侧梁121可以不设置气流通道102,以方便加工工艺。第一侧梁121与第二侧梁122之间可以通过但不局限于激光焊接或者氩弧焊接进行密封焊接。其中,第一侧梁121与第二侧梁122的连接拐角处设置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与第一侧梁121及第二侧梁122之间可以通过但不局限于激光焊接或者氩弧焊接进行密封焊接。连接板15大致呈弧形,从而增大了连接板15与第一侧梁121及第二侧梁122的焊接面积,保证了第一侧梁121与第二侧梁122之间连接的密封效果。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气流通道102自进气孔103延伸至排气孔104。
本申请的电池托盘,基于将多个收容腔101设计成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设置有配备箱的第一腔体1061与第二腔体1062也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再通过多个气流通道102将多个收容腔101的高温的气流传输至功能腔106的第二腔体1062内,从而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220将热量传递给其余电池芯220及配电箱230而引起热失控连锁反应的问题,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220将热量传递给配电箱230而引发高压短路的问题,提升了动力电池包200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收容腔101通过气流通道102将热量传递至第二腔体1062,再通过防爆阀30将第二腔体1062的高温气流及时排出托盘主体10外,从而保证气流通道102内的高温的气流能够更顺畅地传输至第二腔体1062,以及解决了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热失控烟气无处排放而引发火灾的风险,有利于及时消除热失控安全隐患,降低了热失控发生概率。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至图9,图6是图1中的车辆的动力电池包200A省略盖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动力电池包200A的托盘主体10A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的动力电池包200A的托盘主体10A在防爆阀30A位置处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是图6中的动力电池包200A的托盘主体10A的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20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2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功能腔106A内设置有与多个电池芯220电连接的配电箱230,多个气流通道102A均与功能腔106A互不连通,防爆阀30A与每一气流通道102A的排气孔104A连接,以将气流通道102A内的高温的气流排出托盘主体10A外。第二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200A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气流通道102A贯穿第一侧梁121A和第二侧梁122A的内部。多个气流通道102A均自第一侧梁121A对应的防爆阀30A位置分别对应延伸至第二侧梁122A对应的多个收容腔101位置。第一侧梁121A和第二侧梁122A内部设置的多个气流通道102A、102C在第一侧梁121A与第二侧梁122A的连接处均形成通口端105A、105C。具体地,第一侧梁121A内设置的每一个气流通道102A在第一侧梁121A与第二侧梁122A的连接处形成通口端105C。防爆阀30A开口31A靠近第一侧梁121A的通口端105A设置。第二侧梁122A内设置的每一个气流通道102A自进气孔103延伸至第一侧梁121A与第二侧梁122A的连接处,并在连接处形成通口端105A,排气孔104位于进气孔103和通口端105A之间。第一侧梁121A的通口端105A与第二侧梁122A的通口端105C一一对应且连通设置,从而保证收容腔101的排出的气流能够顺利过渡到防爆阀30A的位置处。第一侧梁121A和第二侧梁122A通过连接板15密封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第一侧梁121A内设置的多个气流通道102A的尺寸和形状与第二侧梁122A内设置的多个气流通道102A的尺寸和形状大致相同,从而进一步保证收容腔101的排出的气流能够顺利过渡到防爆阀30A的位置处,以及时将高温的气流排出电池托盘210A外,进而提升了动力电池包200A的使用安全性。具体地,多个气流通道102A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梁121A内部和第二测量内部的第一通道1021A、第二通道1022A和第三通道1023A,即第一侧梁121A的第一通道1021A与第二侧梁122A的第一通道1021A的尺寸和形状大致相同,第一侧梁121A的第二通道1022A与第二侧梁122A的第二通道1022A的尺寸和形状大致相同,第一侧梁121A的第三通道1023A与第二侧梁122A的第三通道1023A的尺寸和形状也大致相同,以实现第一侧梁121A内设置的多个气流通道102A与第二侧梁122A内设置的多个气流通道102A对接。
本申请的电池托盘210A,基于将多个收容腔101和功能腔106A设计成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气流通道102A延伸至防爆阀30A对应的位置处,再通过防爆阀30A将气流通道102A内的气流及时排出托盘主体10A外,从而保证了功能腔106A有更多的空间来设计配电箱230,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220将热量传递给其余电池芯220A及配电箱230而引起热失控连锁反应的问题,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220将热量传递给配电箱230而引发高压短路的问题,以及解决了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热失控烟气无处排放而引发火灾的风险,有利于及时消除热失控安全隐患,降低了热失控发生概率,提升了动力电池包200A的使用安全性。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10,图10是图1中的车辆的动力电池包200B省略盖板和电池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三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200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2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功能腔106B内未设置有配电箱,且功能腔106B内未设置分隔梁。第三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200B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气流通道均与功能腔106B相连通,以实现每一收容腔101通过对应的气流通道与功能腔106B相连通。具体地,第二侧梁122对应功能腔106B的位置处开设有与功能腔106B和气流通道相连通的多个排气孔104。可选地,防爆阀30B靠近多个排气孔104设置。防爆阀30B与功能腔106B的内腔连接,并用于将功能腔106B内的气流排出托盘主体10B外,从而保证了气流通道的密封效果,以及避免热失控的电池芯220将热量传递给其余电池芯220而引起热失控连锁反应的问题,提升了动力电池包200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收容腔101通过气流通道将热量传递至第二腔体1062,再通过防爆阀30将第二腔体1062的高温气流及时排出托盘主体10外,从而保证气流通道内的高温的气流能够更顺畅地传输至第二腔体1062,以及解决了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热失控烟气无处排放而引发火灾的风险,有利于及时消除热失控安全隐患,降低了热失控发生概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主体,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的边梁和横梁;所述底板、所述边梁和所述横梁共同限定出用于收容多个电池芯的多个收容腔;所述托盘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气流通道;其中,多个所述收容腔和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多个所述气流通道与多个所述收容腔一一对应,且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与相应的收容腔相连通;
防爆阀,设置于多个所述气流通道的流体通路上,并用于将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排出所述托盘主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边梁和所述横梁还共同限定出功能腔,所述功能腔与多个所述收容腔彼此独立,所述防爆阀设置于所述边梁对应所述功能腔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与所述功能腔相连通,所述防爆阀与所述功能腔的内腔连接,并用于将所述功能腔内的气流排出所述托盘主体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电池芯电连接的配电箱,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与所述功能腔互不连通,所述防爆阀与每一所述气流通道的排气孔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腔包括彼此独立且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配电箱,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均与所述功能腔相连通,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腔连接,所述防爆阀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流排出所述托盘主体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主体还包括分隔梁,所述分隔梁将所述功能腔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包括第一侧梁和与所述第一侧梁邻接设置的第二侧梁,所述分隔梁与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梁上,多个所述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梁上,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进气孔和排气孔;其中,
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自所述进气孔延伸至所述排气孔;或者,
每一个所述气流通道自所述进气孔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第二侧梁的连接处,并在所述连接处形成封堵端,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封堵端之间。
9.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芯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托盘,多个所述电池芯设置于所述电池托盘的多个所述收容腔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车身上。
CN202222422722.9U 2022-09-13 2022-09-13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Active CN218472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2722.9U CN218472201U (zh) 2022-09-13 2022-09-13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2722.9U CN218472201U (zh) 2022-09-13 2022-09-13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2201U true CN218472201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41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22722.9U Active CN218472201U (zh) 2022-09-13 2022-09-13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2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0211B (zh)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110190212B (zh) 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109565096B (zh) 用于管理电池系统中的热失控气体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84328A (zh)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111668409B (zh)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111668408B (zh)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JP6540628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11668410B (zh) 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JP2006185894A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JP2018018754A (ja) 電池パック
US20210028424A1 (en) Battery housing, battery and motor vehicle
CN114552115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车辆
CN112331997B (zh) 电池包和车辆
KR20160078035A (ko) 배터리 모듈
CN219067092U (zh) 电池、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218472201U (zh)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20138558U (zh) 电池包箱体和电池包
CN116315308A (zh) 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18632337U (zh) 排气通道总成、电池包及车辆
WO2022052093A1 (zh) 电池、用电装置、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系统
CN220420672U (zh)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796842U (zh) 电池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9843107U (zh) 电池包的壳体、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20914359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9892326U (zh) 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