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8457U - 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8457U
CN218448457U CN202222344590.2U CN202222344590U CN218448457U CN 218448457 U CN218448457 U CN 218448457U CN 202222344590 U CN202222344590 U CN 202222344590U CN 218448457 U CN218448457 U CN 218448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butt joint
docking
wire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45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佳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a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a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a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a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45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8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8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8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碳纤维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该碳纤维接线结构包括对接件、金属导线、接线端子和碳纤维发热线;对接件包括对接柱;金属导线与对接柱的一端电连接;接线端子具有压接端与套接端;碳纤维发热线通过对接件与金属导线电连接;其中,碳纤维发热线包括碳纤维丝束,碳纤维丝束与接线端子的压接端固定连接,接线端子的套接端套接在对接柱的另一端上,以减少碳纤维丝束在连接点上发生应力的集中的情况,使碳纤维发热线的连接更加稳固,提高碳纤维加热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背景技术
碳纤维电热体是一种全黑体材料,电热转化效率比金属发热提高30%,电热效率约100%,具有高强度,耐高温,导电和导热等诸多优异性能,碳纤维在发热功能的电子电气产品中被广泛应用,如电热毯、电热护膝等柔性发热器等。
在以碳纤维发热线为加热源的供暖方式中,均需要将碳纤维发热线与金属导线相连接。由于碳纤维丝为非金属材料,故无法像金属材料一样直接采用焊接等工艺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中,碳纤维丝束与金属导线一般采用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但由于碳纤维丝束由多根碳纤维细丝组成,而单根碳纤维丝的强度较低,这种连接方式在连接点与碳纤维丝束的接触部位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的情况,导致碳纤维丝束与金属线的连接脱落,甚至出现碳纤维断裂而引起不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碳纤维发热线与金属导线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该碳纤维接线结构包括:对接件,包括对接柱;金属导线,一端与所述对接柱的一端电连接;接线端子,具有压接端和套接端;碳纤维发热线,所述碳纤维发热线通过所述对接件与所述金属导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包括碳纤维丝束,所述碳纤维丝束与所述接线端子的压接端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套接端套接在所述对接柱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接线端子为圆柱形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套接端呈圆柱形套筒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对接件还包括对接座,所述对接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对接座上,所述对接柱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对接座的两侧,以分别与所述金属导线和所述接线端子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碳纤维对接仓,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碳纤维对接仓包括上述的碳纤维接线结构,所述碳纤维对接仓还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仓,所述对接件和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所述金属导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腔体外。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仓在所述腔体内设有卡线槽,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嵌设在所述卡线槽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卡线槽具有多个,并与所述碳纤维发热线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卡线槽呈发散式设置,以使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呈阵列发散排布。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卡线槽的内侧壁上设有锯齿,所述锯齿朝向所述腔体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碳纤维对接仓还包括导线端子,所述导线端子包括与所述金属导线的一端电连接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上设有对接孔,所述插接件通过所述对接孔与所述对接柱的一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仓上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槽与所述插接件适配;所述对接座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对接座上所述对接柱的一端朝向所述插槽;在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时,所述插接件上的所述对接孔与所述对接柱相插接,以使所述金属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插接件与所述对接柱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插槽的内壁和所述插接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扣,另一个上设有卡口,所述插接件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的卡接以与所述壳体仓的所述插槽固定插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碳纤维接线结构通过在碳纤维发热线与金属导线之间增设一对接件,金属导线与对接件电连接,碳纤维发热线通过接线端子与对接件连接,并且碳纤维发热线的碳纤维丝束与接线端子的压接端固定连接,接线端子的套接端以套接的方式连接在对接柱的另一端上,从而减少碳纤维发热线的碳纤维丝束在连接点上发生应力集中的情况,使碳纤维发热线的连接更加稳固,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碳纤维接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碳纤维接线结构的对接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碳纤维接线结构的对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碳纤维对接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碳纤维对接仓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壳体仓、对接件和碳纤维发热线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碳纤维对接仓的壳体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碳纤维对接仓的导线端子与金属导线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碳纤维接线结构;
10、对接件;11、对接座;111、卡接槽;112、插柱孔;12、对接柱;
20、金属导线;
30、接线端子;30a、压接端;30b、套接端;
40、碳纤维发热线;
200、碳纤维对接仓;
50、壳体仓;50a、卡线槽;50b、卡接肋;50c、插槽;51、锯齿;52、卡扣;
60、导线端子;61、插接件;61a、对接孔;61b、卡口;62、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100,如图1所示,该碳纤维接线结构100包括:对接件10、金属导线20、接线端子30和碳纤维发热线40;对接件10包括对接柱12;金属导线20的一端与对接柱12的一端电连接,碳纤维发热线40通过对接件10与金属导线20电连接;接线端子30具有压接端30a和套接端30b;其中,碳纤维发热线40包括碳纤维丝束,碳纤维发热线40的碳纤维丝束与接线端子30的压接端30a固定连接,具体为接线端子30的压接端30a抱箍在碳纤维发热线40的绝缘层外皮上,并且压接住碳纤维发热线40的碳纤维丝束;而接线端子30的套接端30b套接在对接柱12的另一端上。
相比现有技术,该碳纤维接线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碳纤维接线结构100通过在碳纤维发热线40与金属导线20之间增设一对接件10,金属导线20与对接件10电连接,并且碳纤维发热线40通过接线端子30与对接件10连接,碳纤维发热丝不与金属导线20直接连接,避免因为连接强度低导致容易脱落的问题;并且相比铆接的连接方式,该碳纤维接线结构100采用套接的连接方式使连接处应力分散均匀,从而减少碳纤维发热线40的碳纤维丝束在与对接件10的连接处上发生应力的集中导致折断的情况,使碳纤维发热线40的连接更加稳固,提高采用该碳纤维接线结构100的碳纤维加热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当然,碳纤维发热线40与金属导线20的之间还可以直接通过接线端子30连接;将碳纤维发热线40的端部与金属导线20的端部分别剥掉一层外皮,使碳纤维发热线40裸露出一段碳纤维丝束,金属导线20裸露出一段金属丝,接线端子30的一端抱箍在碳纤维发热线40的绝缘层外皮上并压接裸露出的碳纤维丝束,接线端子30的另一端也套接在金属导线20的绝缘层外皮上并且裸露出的金属丝与裸露出的碳纤维丝束一同被压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电连接;该连接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基础的方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线端子30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合适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6所示,接线端子30为圆柱形接线端子30,接线端子30的套接端30b呈圆柱形套筒状,其结构简单,接线端子30与对接柱12的连接方式简便易操作,接线端子30与对接柱12两者相互插接即可完成连接;接线端子30的套接端30b与对接柱12的连接处为面接触,相比铆接其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更大大并且应力分布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当碳纤维发热线40受到外力拉扯导致其连接处也同步受拉时,该碳纤维接线结构100能够避免如铆接结构那样,由于应力集中在碳纤维丝束上导致碳纤维丝束断裂或铆接变形的情况出现;该碳纤维接线结构100的接线端子30与对接柱12的连接处即受外力拉扯,至多出现固定连接在碳纤维发热线40上的接线端子30与对接柱12之间的接触连接松脱的情况,并不会导致连接结构变形或者碳纤维丝束断裂等破坏性的断连,其连接结构并不受破坏,只需将松脱的对接端子和对接柱12重新相互插接连接即可;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进一步的减少其连接处受拉强度的方案。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对接件10还包括对接座11,对接座11上设有插柱孔112,对接柱12通过插柱孔112固定安装在对接座11上,对接柱12的两端分别往外延伸至对接座11的两侧,对接柱12凸出的两端以分别与金属导线20和接线端子30对接;具体地,对接柱12的两端均为公端,接线端子30的套接端30b为母端,金属导线20通过接线端子30与对接柱12对接,金属导线20与接线端子30的压接端30a压接以固定连接,接线端子30的套接端30b套接在对接柱12上。
基于上述的碳纤维接线结构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碳纤维对接仓200,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中,该碳纤维对接仓200包括上述的碳纤维接线结构100,碳纤维对接仓200还包括具有腔体(图未示)的壳体仓50,对接件10和碳纤维发热线40安装在腔体内,对接件10的对接座11上设有卡接槽111,壳体仓50上设有对应的卡接肋50b,对接座11通过卡接槽111与卡接肋50b的配合固定安装在腔体内;金属导线20连接该碳纤维内的对接件10,从而与碳纤维发热线40电性连接,金属导线20的另一端伸出腔体外,并且碳纤维发热线40的另一端也伸出腔体外。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壳体仓50在腔体内设有卡线槽50a,碳纤维发热线40嵌设在卡线槽50a内,使得碳纤维发热线40固定在壳体仓50上,防止多条碳纤维发热线40在腔体内混乱和相互缠绕。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卡线槽50a具有多个,并与碳纤维发热线40一一对应,多个卡线槽50a呈发散式设置,以使一一嵌设在卡线槽50a内的多条碳纤维发热线40呈阵列发散排布;碳纤维发热线40的一端通过接线端子30与对接柱12连接后卡接在卡线槽50a内,并且通过卡线槽50a的引导使其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并且其另一端引出至壳体仓50的腔体外,以便于后续对引出至壳体仓50外的各条碳纤维发热线40进行分辨和做进一步的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卡线槽50a的内侧壁上设有锯齿51,锯齿51朝向腔体的方向设置,由于碳纤维发热线40经过卡线槽50a后引出至壳体仓50外,因此朝向腔体内设置的锯齿51能够卡接碳纤维发热线40,当碳纤维发热线40受外部的拉力拉扯时,卡线槽50a上的锯齿51卡接碳纤维发热线40的绝缘层外皮,使得碳纤维发热线40所受的力传递至壳体仓50,防止其拉力都传递分布至碳纤维发热线40与对接件10的连接处上,以减少接线端子30与对接柱12的连接松脱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图5和图8所示,碳纤维对接仓200包括导线端子60,导线端子60包括与金属导线20电连接的插接件61,插接件61上设有对接孔61a,插接件61通过该对接孔61a与对接柱12电连接;具体的,对接孔61a内壁设有与金属导线20相连接的金属导体,该金属导体具体可以为接线端子30;在对接柱12插接在对接孔61a内时,对接柱12接触对接孔61a内壁的金属导体以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线端子60还包括保护套62,其中,保护套62套接在插接件61和金属导线20外侧,防止金属导线20与插接件61之间的连接受拉易断,另外,保护套还具有包裹绝缘的作用以使用保证安全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壳体仓50上设有与腔体(图未示)连通的插槽50c,插槽50c与插接件61适配,以使得插接件61能够插接进插槽50c内;对接座11安装在腔体内,对接座11上的对接柱12一端朝向插槽50c,在插接件61插设进插槽50c内时,插接件61上的对接孔61a与对接柱12相互对应插设连接,以使金属导线20的一端通过插接件61与对接柱12电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7所示,插槽50c的内壁上设有卡扣52,插接件61对应卡扣52设有卡口61b,当插接件61插设进插槽50c内时,卡扣52与卡口61b相互卡接,使得插接件61与壳体仓50固定连接,从而金属导线20与碳纤维发热线40通过该碳纤维对接仓200实现电连接。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碳纤维对接仓2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碳纤维对接仓200通过采用上述的碳纤维接线结构100,碳纤维发热线40在碳纤维对接仓200内的连接结构稳固安全、排布有序,具有工艺简单、接线效果好、故障率低、安全系数大大增加等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接线结构包括:
对接件,包括对接柱;
金属导线,一端与所述对接柱的一端电连接;
接线端子,具有压接端和套接端;
碳纤维发热线,所述碳纤维发热线通过所述对接件与所述金属导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包括碳纤维丝束,所述碳纤维丝束与所述接线端子的压接端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套接端套接在所述对接柱的另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为圆柱形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套接端呈圆柱形套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还包括对接座,所述对接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对接座上,所述对接柱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对接座的两侧,以分别与所述金属导线和所述接线端子连接。
4.一种碳纤维对接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对接仓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接线结构,所述碳纤维对接仓还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仓,所述对接件和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所述金属导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腔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对接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仓在所述腔体内设有卡线槽,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嵌设在所述卡线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对接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具有多个,并与所述碳纤维发热线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卡线槽呈发散式设置,以使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呈阵列发散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碳纤维对接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的内侧壁上设有锯齿,所述锯齿朝向所述腔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对接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对接仓还包括导线端子,所述导线端子包括与所述金属导线的一端电连接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上设有对接孔,所述插接件通过所述对接孔与所述对接柱的一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纤维对接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仓上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槽与所述插接件适配;所述对接座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对接座上所述对接柱的一端朝向所述插槽;在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时,所述插接件上的所述对接孔与所述对接柱相插接,以使所述金属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插接件与所述对接柱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对接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内壁和所述插接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扣,另一个上设有卡口,所述插接件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的卡接以与所述壳体仓的所述插槽固定插接。
CN202222344590.2U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Active CN218448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4590.2U CN218448457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4590.2U CN218448457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8457U true CN21844845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103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4590.2U Active CN218448457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8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2147B (zh) 电连接器系统
EP2083480B1 (en) Connector terminal having electrical wire and connector receiving the same
US4737118A (en) Hermaphroditic flat cable connector
US3670293A (en) Shielded wire connectors
CN109149215B (zh) 电连接器
JP4097589B2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070363B1 (ja) プラグの電線配線構造
CN11442122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I767624B (zh) 電流傳輸組件與電流傳輸系統
EP1397846B1 (en) No-crimp electrical connector side-by-side type
CN218448457U (zh) 一种碳纤维接线结构和碳纤维对接仓
CN20170826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0692834U (zh) 一种5g通信集束连接器
US4846723A (en) Cord outlet
CN113078513B (zh) 一种拆卸时互锁可自动弹开的连接器
KR101482583B1 (ko) 파이버 전도체 와이어의 연결 구조 및 파이버 전도체 와이어 연결 방법
CN116544685A (zh) 线缆连接器
CA115551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4542580U (zh) 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
CN210111112U (zh) 光电混合插头连接器
CN211088612U (zh) 大孔径水晶头
CN201142414Y (zh) 电源连接器
CN107768851B (zh) 线缆连接器
CN210607755U (zh) 一种hdmi接口
CN209329277U (zh) 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