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9277U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9277U
CN209329277U CN201920024828.9U CN201920024828U CN209329277U CN 209329277 U CN209329277 U CN 209329277U CN 201920024828 U CN201920024828 U CN 201920024828U CN 209329277 U CN209329277 U CN 209329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component
slot
electric coupler
docking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248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威
钱建成
陈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248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9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9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9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组件和与其对接的一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连接器组件套设有一防水圈,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一绝缘外壳,收容电连接器且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接部,插接部向后凹设一插槽,插槽的内壁面向后且向外延伸形成一卡合斜面,当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插槽供对接连接器组件插入,卡合斜面压接于防水圈,由前向后且向外设置的卡合斜面与防水圈的压接既能够防止防水圈跑出插槽外,避免水汽进入电连接器组合内,也能够增加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的扣持力,使得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不易脱扣。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扣持力和防水力均较好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组件和与其对接的一对接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和对接连接器组件均可防水,该对接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接连接器及包覆于对接连接器外的一绝缘套,该对接连接器组件外还套设有一防水圈,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包覆于电连接器外的一防水外壳,该防水外壳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槽供对接连接器组件及防水圈插入与电连接器组件对接,该插槽的内壁面自插槽的前端缘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当对接连接器组件向后插入插槽的过程中,该插槽的内壁面挤压上述防水圈而防止水汽进入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内,但是该防水圈容易向前跑出所述插槽内,使得水汽进入该电连接器组合内,且该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的扣持力较弱。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持力和防水力均较好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套设有一防水圈,包括:一电连接器;一绝缘外壳,收容所述电连接器且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向后凹设一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面向后且向外延伸形成一卡合斜面,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插槽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插入,所述卡合斜面压接于所述防水圈。
进一步,所述插接部向所述插槽内凸伸形成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内侧的表面形成所述卡合斜面。
进一步,所述卡合部包括自围设成所述插接部的侧壁向所述插槽内凸伸形成环状的一环形部和自所述环形部向内凸伸形成的至少一扣持部,所述卡合斜面设于所述扣持部上。
进一步,所述环形部的内壁面自所述环形部的前端缘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一导引斜面。
进一步,所述扣持部自所述环形部的前端向所述插槽内凸伸形成,所述导引斜面与所述卡合斜面共同围设成一内侧面,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内侧面压接于所述防水圈。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电连接器外的一防水外壳和固定于所述防水外壳外的一扣持壳,所述扣持壳向前延伸形成一对接部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所述对接部的前端向内凸伸形成至少一卡勾,当对接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卡勾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的一卡槽卡扣。
进一步,所述绝缘外壳围设于所述防水外壳和扣持壳外,所述卡合斜面位于所述卡勾的前方。
进一步,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卡勾与所述插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活动空间。
进一步,所述扣持壳的前端缘向后凹设形成至少二凹槽,所述卡勾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且所述卡勾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所述凹槽的内壁面。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设于绝缘座内的多个端子及设于绝缘座外的一屏蔽壳,所述绝缘座包括一基座及由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具有显露于所述舌板上下表面的接触部和延伸出绝缘座外的焊接部,所述插接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卡合斜面。
进一步,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和一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收容所述电连接器且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向后凹设一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面由前向后且向外延伸形成一卡合斜面;
一对接连接器组件,进入所述插槽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绝缘套和收容于所述绝缘套内的一对接连接器;
一防水圈,粘接在所述绝缘套的外表面上,当对接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卡合斜面压接于所述防水圈。
进一步,所述绝缘套包括一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接部,所述主体部与对接部之间形成一台阶,所述防水圈套设于所述对接部上,所述对接部自其外表面向内凹设有至少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防水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组件及与其对接的一对接连接器组件,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套设有一防水圈,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一绝缘外壳,收容所述电连接器且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向后凹设一插槽,所述插接部的内壁面设有一卡合斜面,所述卡合斜面由前向后且向外延伸形成,当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进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卡合斜面压接于所述防水圈,由前向后且向外设置的所述卡合斜面与防水圈的压接既能够防止所述防水圈跑出所述插槽外,避免水汽进入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内,也能够增加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的扣持力,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不易脱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组合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组合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组合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合图;
图4为图2中所述绝缘外壳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所述绝缘外壳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组合未对接时的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组合对接后的的部分剖视图;
图8为图6的部分放大图;
图9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组合对接后的另一角度的部分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组件100 绝缘外壳1 卡合部11 环形部12
导引斜面13 扣持部14 卡合斜面15 内侧面16
插槽17 干涉槽18 插接部19 电连接器2
绝缘本体21 基座22 舌板23 端子24
屏蔽壳28 对接腔29 扣持壳3 卡勾31
凹槽32 对接部33 防水外壳4 引导面41
绝缘体5 配合槽51 挡块52 密封件6
配合块61 活动空间7 对接连接器组件200 绝缘套8
主体部81 对接部82 卡槽83 固定槽84
凹陷部85 台阶86 对接连接器9 插入端91
防水圈20 电路板300 线缆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及图9所示,所述电连接器2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组件100、一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及套设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外的一防水圈20,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包括一绝缘套8,设于所述绝缘套8内的一对接连接器9,所述绝缘套8的上、下表面均向内凹设有一卡槽83,所述对接连接器9具有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绝缘套8的后端缘的一插入端91。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电连接器2,向前与所述对接连接器9对接,包覆于所述电连接器2外的一防水外壳4,固定于所述防水外壳4的前端外的一扣持壳3,及设于所述防水外壳4和扣持壳3外的一绝缘外壳1,所述绝缘外壳1收容所述电连接器2且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接部19,所述插接部19向后凹设一插槽17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向后插入。
如图1、图6及图8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还包括包覆于所述对接连接器9外的一防水胶壳(图未示),所述绝缘套8设于所述防水胶壳(图未示)外,所述插入端91向后延伸出所述防水胶壳(图未示)的后端面,所述绝缘套8包括位于前端的一主体部81及由主体部81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接部82,所述主体部81和对接部82之间形成一台阶86,所述防水圈20套设于所述对接部82外,所述卡槽83设于所述对接部82的后端的上下表面,所述对接部82前端四周的外表面向内凹设形成环形状的一固定槽84,所述防水圈20靠近内侧的部分设于所述固定槽84内,所述防水圈20靠近外侧的部分显露于所述固定槽84外。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防水圈20是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套8的外表面上,所述防水圈20为橡胶材质,所以所述防水圈20粘接在所述绝缘套8的外表面上,所述对接部82自其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凹陷部85,两个所述凹陷部85分别位于所述防水圈20的前后两侧,用一治具(图未示)一体成型形成所述防水圈20时,为防止胶液流到其他地方,需要将所述治具的针脚插入所述凹陷部85内,点胶制作所述防水圈20的过程中,所述凹陷部85便于所述治具的针脚放置,所述凹陷部85较小,以防止在所述对接部82的外表面留下较明显的凹陷的痕迹。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所述电连接器2包括一绝缘本体2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21内的多个端子24及围设于所述绝缘本体21外的一屏蔽壳28,所述绝缘本体21包括一基座22及由基座22向前延伸形成的一舌板23,多个端子24设于所述绝缘本体21内且呈上下两排排列,多个所述端子24包括设于所述舌板23上且显露于所述舌板23的上、下表面的多个接触部(图未示)及延伸出基座22外的多个焊接部(图未示)及连接于所述接触部(图未示)与焊接部(图未示)之间的多个连接部(图未示)。多个所述焊接部(图未示)用于焊接于一电路板300的一端,所述电路板300的另一端与一线缆400连接,所述屏蔽壳28围设于舌板23的部分形成一对接腔29,供所述对接连接器9的插入端91向后插入,使得所述端子24与所述对接连接器9的触件连接,实现了所述电连接器2与对接连接器9信号的传输。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2为type-c插座,所述对接连接器9为type-c插头。
所述防水外壳4一体成型包覆于所述电连接器2及电路板300外,所述防水外壳4的前端包覆于所述电连接器2的屏蔽壳28外,所述防水外壳4的前端面向内凹设与所述电连接器2的对接腔29连通,所述防水外壳4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屏蔽壳28的前端且向所述屏蔽壳28的前端缘延伸形成一引导面41,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9的插入端91向后插入所述对接腔29内。所述防水外壳4为塑胶材质,包覆于所述电连接器2外,防止水汽进入所述电连接器2内部。
所述扣持壳3固定于所述防水外壳4外且向前延伸形成一对接部33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对接,所述对接部33的前端面向后凹设与所述电连接器2的对接腔29连通,所述对接部33的前端的上下两侧都向内凸伸形成两个卡勾31,两个所述卡勾31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的绝缘套8的上下两侧的卡槽83扣持,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脱扣。所述扣持壳3的前端缘向后凹设形成两个凹槽32,所述卡勾31位于两个凹槽32之间,且所述卡勾31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所述凹槽32的内壁面,所述扣持壳3的上下两端都设有一个卡勾31和相应的两个凹槽32。
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一绝缘体5,所述绝缘体5设于所述防水外壳4的后方,当所述防水外壳4一体成型于所述电连接器2外后,再将所述绝缘体5一体成型于所述线缆400及防水外壳4的后端外,所述绝缘体5的前端包覆于所述防水外壳4的后端外,所述绝缘体5向前紧密抵接于所述防水外壳4,所述绝缘体5的后端包覆于所述线缆400外,且所述绝缘体5前端较粗后端较细,所述绝缘体5的上、下表面都向内凹设形成两个配合槽51,所述配合槽51后端左右两侧向内凸伸形成两个挡块52,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绝缘体5后方的一密封件6,所述密封件6套设于所述线缆400外,所述密封件6的上下两端都向前延伸形成形状类似于箭头的两个配合块61,所述配合块61与所述配合槽51扣合,所述挡块52挡止所述配合块61向后移动,其中一个所述配合块61还向外凸伸形成一凸块(图未示)。
如图2和图3,所述绝缘外壳1包覆于所述防水外壳4、扣持壳3、绝缘体5及密封件6外,所述对接部33位于所述插槽17内,所述插槽17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向后插入,所述密封件6固定于所述绝缘外壳1的后端内,所述绝缘外壳1的内壁自后端缘向前延伸形成一干涉槽18,所述密封件6的凸块(图未示)从后向前进入所述干涉槽18内,增加了所述密封件6与绝缘外壳1的干涉力,使得密封件6紧紧的密封于所述绝缘外壳1的后端内,避免所述密封件6脱离。
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述插接部19一体向所述插槽17内凸伸形成一卡合部11,所述插接部19的内壁面由前向后且向外延伸形成一卡合斜面15,所述卡合部11包括自围设成所述插接部19的侧壁一体向所述插槽17内凸伸形成的圆环状的一环形部12及由环形部12的内侧向所述插槽17内一体凸伸形成的两个扣持部14,两个所述扣持部14分别位于所述环形部12的上下两侧,所述扣持部14的内侧的表面形成所述卡合斜面15。所述环形部12的四周的内壁面自所述环形部12的前端缘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一导引斜面13,所述扣持部14自所述环形部12的前端向内凸伸形成。所述导引斜面13与所述卡合斜面15连接,且所述导引斜面13与所述卡合斜面15共同围设成一内侧面16,所述内侧面16形成部分所述卡合部11的内壁面。
如图1、图2、图9及图10,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对接时,所述内侧面16压接于所述防水圈20,所述卡合部11位于所述扣持壳3的前方,则所述卡合斜面15位于所述卡勾31的前方。如图6和图7,所述卡勾31与所述插接部19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活动空间7,便于弹性的所述卡勾31与所述卡槽83锁定与解锁时活动。当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向后插入所述插槽17内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对接时,所述防水外壳4的引导面41便于引导所述插入端91向后插入所述对接腔29内,所述环形部12的导引斜面13便于引导所述绝缘套8向后插入所述插槽17内,所述导引斜面13也便于引导所述防水圈20进入所述环形部12内,所述扣持部14的卡合斜面15压接于所述防水圈20,且所述卡合斜面15向后且向内压接所述防水圈20,这样所述扣持部14与所述防水圈20卡合紧密,增加了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的扣持力,避免了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脱扣,且所述防水圈20与所述环形部12的内壁面紧密封闭,防止水汽进入电连接器组件100及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内部,所述卡合斜面15压接所述防水圈20,既能够防止所述防水圈20跑出所述插槽17外,避免水汽进入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内,也能够增加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的扣持力,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不易脱扣。
(1)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包括一绝缘套8、收容于所述绝缘套8内的一对接连接器9,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外套设有一防水圈20,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电连接器2,一绝缘外壳1,收容所述电连接器2且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接部19,所述插接部19向后凹设一插槽17,所述插接部19的内壁面由前向后且向外延伸形成一卡合斜面15,当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进入所述插槽17内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对接时,所述卡合斜面15压接于所述防水圈20,所述卡合斜面15与所述防水圈20配合增加了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的扣持力,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不易脱扣,而且所述卡合斜面15与所述防水圈20卡持,防止所述防水圈20跑出所述插槽17外,避免水汽进入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内,也能够增加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的扣持力,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200不易脱扣,结构较简单方便。
(2)所述环形部12的内壁面自所述环形部12的前端缘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一导引斜面13,便于引导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向后插入所述插槽17内。
(3)所述卡合斜面15设于所述扣持部14上,所述卡合斜面15与所述环形部12的导引斜面13共同围设成所述内侧面16,所述内侧面16形成部分所述绝缘外壳1的内壁面,便于所述绝缘外壳1与所述防水圈20紧密压接,防止水汽进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和对接连接器组件200的内部。
(4)所述扣持壳3的对接部33的前端一体向内凸伸所述卡勾31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200的所述绝缘套8卡扣,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和对接连接器组件200扣持牢固。
(5)所述卡合斜面15位于所述卡勾31的前方,使得所述卡勾31在所述卡合斜面15与防水圈20封闭的空间内,避免了水汽进入所述扣持壳3内。
(6)所述绝缘套8的对接部82设有所述凹陷部85,便于一体成型制作所述防水圈20时,所述凹陷部85容设制作所述防水圈20应用的治具的针脚,所述凹陷部85较小,以防止在所述对接部82的外表面留下较明显的凹陷的痕迹。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套设有一防水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器;
一绝缘外壳,收容所述电连接器且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向后凹设一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面向后且向外延伸形成一卡合斜面,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插槽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插入,所述卡合斜面压接于所述防水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向所述插槽内凸伸形成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内侧的表面形成所述卡合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自围设成所述插接部的侧壁向所述插槽内凸伸形成环状的一环形部和自所述环形部向内凸伸形成的至少一扣持部,所述卡合斜面设于所述扣持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内壁面自所述环形部的前端缘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一导引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部自所述环形部的前端向所述插槽内凸伸形成,所述导引斜面与所述卡合斜面共同围设成一内侧面,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内侧面压接于所述防水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电连接器外的一防水外壳和固定于所述防水外壳外的一扣持壳,所述扣持壳向前延伸形成一对接部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所述对接部的前端向内凸伸形成至少一卡勾,当对接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卡勾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的一卡槽卡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围设于所述防水外壳和扣持壳外,所述卡合斜面位于所述卡勾的前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卡勾与所述插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活动空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壳的前端缘向后凹设形成至少二凹槽,所述卡勾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且所述卡勾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所述凹槽的内壁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设于绝缘座内的多个端子及设于绝缘座外的一屏蔽壳,所述绝缘座包括一基座及由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具有显露于所述舌板上下表面的接触部和延伸出绝缘座外的焊接部,所述插接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卡合斜面。
1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和一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收容所述电连接器且向前延伸形成一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向后凹设一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面由前向后且向外延伸形成一卡合斜面;
一对接连接器组件,进入所述插槽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绝缘套和收容于所述绝缘套内的一对接连接器;
一防水圈,粘接在所述绝缘套的外表面上,当对接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卡合斜面压接于所述防水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包括一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接部,所述主体部与对接部之间形成一台阶,所述防水圈套设于所述对接部上,所述对接部自其外表面向内凹设有至少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防水圈。
CN201920024828.9U 2019-01-07 2019-01-07 电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09329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4828.9U CN209329277U (zh) 2019-01-07 2019-01-07 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4828.9U CN209329277U (zh) 2019-01-07 2019-01-07 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9277U true CN209329277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3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24828.9U Active CN209329277U (zh) 2019-01-07 2019-01-07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92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12317A1 (en) * 2022-07-25 2024-01-31 Energy Full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12317A1 (en) * 2022-07-25 2024-01-31 Energy Full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5256B2 (en) Plu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CN206850124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TW201620210A (zh) 插頭電連接器
CN107093822B (zh) 电连接器
CN109361096B (zh) 线缆连接器
CN208045870U (zh) 母端插座、公端插头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5490059A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9329277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797538U (zh) 电连接器
KR101810127B1 (ko) 고전압 커넥터용 와이어 연결장치
CN20273719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5452656U (zh) 线缆连接器插头
CN10180776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9592467U (zh) 电连接器
TWM560709U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N210957119U (zh) 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hdmi连接器
CN209434455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0156599U (zh) 易于组装的连接器
CN109449660B (zh) 线缆连接器
CN210379560U (zh) 防水型Type-C插座连接器
CN21662467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20066257U (zh) 一种模式二集成式交流充电枪
CN214505887U (zh) 电连接器
CN109888548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450588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