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6120U - 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 - Google Patents
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36120U CN218436120U CN202221974924.8U CN202221974924U CN218436120U CN 218436120 U CN218436120 U CN 218436120U CN 202221974924 U CN202221974924 U CN 202221974924U CN 218436120 U CN218436120 U CN 218436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bed
- support plate
- groove
- knitting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缓纤维尘在线圈压片槽内堆积的情形并进一步延长进行清扫作业的间隔的线圈压片床。线圈压片床(1)由床基板(2)和支承板(10)构成,所述支承板(10)安装于所述床基板(2)的板槽(6)并作为线圈压片槽(8)来支承线圈压片(50),并且,在所述支承板(10),在与线圈压片(50)的滑动接触面,在沿线圈压片(50)的进退方向延伸并且与线圈压片(50)位于后退位置时的线圈压片的分支部(58)重叠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切口槽(1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线圈压片床,该线圈压片床构成为通过切削加工在设置于后针床的上方的线圈压片床上形成线圈压片槽,并在该槽中以朝向齿口进退自如的方式支承线圈压片。当使横编机长期运转时,附着于成为编织区域的齿口附近的编织纱的纤维尘、尘埃等(以下称为纤维尘)由于线圈压片的进退移动而被引入并堆积于槽内,使线圈压片的动作变笨重。因此,若不定期地进行清扫,则有可能导致线圈压片破损。
图9示出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压片床改良后的线圈压片床。图9的(a)示出安装有线圈压片50的状态的线圈压片床60。图9的(b)和图9的(c)分别示出线圈压片50和床基板62的单体。此外,图9的(a)示出位于后退位置的线圈压片50。
线圈压片50在主体部52的前方具有线圈按压部54,并具有在线圈按压部54的后方的分支部56分支并向主体部52的下后方延伸的腿部58。在主体部52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针踵55,接受设置于未图示的滑架的凸轮的作用而使线圈压片50进退移动。
线圈压片床60通过对床基板62实施切削加工而形成。在床基板62,在纸面进深方向上切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线圈压片50的线圈压片槽66。在线圈压片床60的上表面形成有在纸面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槽64,在该槽64中插通金属箍70而防止线圈压片50从线圈压片槽66脱落。切口槽68在纸面进深方向上贯通线圈压片槽66。切口槽68所形成的空间发挥使被引入到线圈压片槽66内的纤维尘排出并减缓堆积在线圈压片槽66内的情形的作用。
纤维尘容易积存在位于线圈压片50的主体部52与腿部58之间的向后打开的分支部56附近的区域A。此外,被线圈按压部54的后缘引入的纤维尘也堆积于腿部58下方的空间部(区域B)。但是,在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线圈压片床60中,用于收容纤维尘的切口槽68只能形成为图9的(c)所示那样的简单且有限的形状,无法期待充分的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公告专利公报CN100462493C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缓纤维尘在线圈压片槽内堆积的情形而进一步延长进行清扫作业的间隔的线圈压片床。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所述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在前后相向配置的针床的至少一方的上方以相对于齿口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有线圈压片,所述线圈压片在主体部的前方具有线圈按压部,并具有主体部和在分支部分支并向主体部的下后方延伸的腿部,所述线圈压片床由床基板和支承板构成,所述床基板列设有用于安装支承板的多个板槽,所述支承板安装于所述床基板的板槽并作为线圈压片槽来支承线圈压片,并且,在所述支承板,在与线圈压片的滑动接触面,在沿线圈压片的进退方向延伸并且与线圈压片位于后退位置时的线圈压片的分支部重叠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切口槽。
优选的是,形成于所述支承板的第一切口槽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槽。
更优选的是,形成于所述支承板的第一切口槽朝向线圈压片的线圈按压部延伸。
另外,在所述支承板,与所述第一切口槽隔开间隔地在后方侧形成有在支承板的上表面开口的第二切口槽。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切口槽向后方延伸并在支承板的上表面开口。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支承板形成为与床基板分体的板材,并且在与线圈压片位于后退位置时的线圈压片的分支部重叠的位置形成第一切口槽,从而能够将第一切口槽用作分支部所引入的纤维尘的排出空间,减缓纤维尘向线圈压片槽内的堆积。
由于将第一切口槽形成为贯通槽,因此能够收容更多的纤维尘,能够进一步减缓纤维尘向线圈压片槽内的堆积。
由于第一切口槽朝向线圈按压部延伸,因此作为由线圈按压部引入的纤维尘的排出空间发挥作用,能够减缓纤维尘向线圈压片槽内的堆积。
通过从支承板上表面的开口部吹送或吸引空气、或者喷射清洗液,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去除堆积于切口槽内的纤维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线圈压片床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2的线圈压片床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3的线圈压片床的图。
图9是示出以往的线圈压片床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线圈压片床
2 床基板
4 凹状卡定部
5 倾斜面
6 板槽
7 支承面
8 线圈压片槽
10 支承板
12 槽
14 中央切口
16 后方切口
18 突出卡定部
17 第一切口槽
17a 开口部
17b 开口倾斜部
17c 平坦部
17d 前方倾斜部
17e 后方倾斜部
19 凹槽
20 金属丝
22 金属箍
25、35、37、41 第一切口槽
27、33、39 第二切口槽
50 线圈压片
52 主体部
54 线圈按压部
55 操作针踵
56 分支部
58 腿部
60 线圈压片床
62 床基板
64 槽
66 线圈压片槽
68 切口槽
70 金属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线圈压片床上安装有图9所示的线圈压片50,因此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
图1示出实施例1的线圈压片床1。线圈压片床1主要由床基板2及支承板10构成。图1的(a)示出在床基板2安装支承板10而形成线圈压片槽8的状态,图1的(b)和图1的(c)以单体示出支承板10、床基板2。
在床基板2,通过切削加工形成有用于安装支承板10的多个板槽6。板槽6的底面形成为沿着支承板10的下表面的形状。为了将支承板10固定于板槽6,在齿口侧形成有接受支承板10的突出卡定部18的倾斜面5,并在中央侧形成有凹状卡定部4。床基板2的上表面成为线圈压片50的支承面7。
在支承板10,在上表面形成有用于供金属箍22插通的2个槽12,在下表面从齿口侧起依次形成有向下突出的突出卡定部18、中央切口14及后方切口16。应该关注的是,在支承板10,在齿口侧具备由从平坦部17c向前下方倾斜地延伸的前方倾斜部17d和从平坦部17c向后上方延伸并与开口部17a连通的后方倾斜部17b形成的第一切口槽17。第一切口槽17由在支承板1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形成。第一切口槽17的平坦部17c形成于与线圈压片50的后退位置的分支部56重叠的位置,前方倾斜部17d形成为延伸至线圈按压部54的后方。支承板10形成为与床基板2分体的板材,因此能够不受通过切削加工制作的以往的线圈压片床那样的制约地设计切口槽17。
在支承板10向床基板2的固定中,在将形成于支承板10的突出卡定部18嵌入板槽6的倾斜面5之后使支承板10向后侧靠近,在进行中央切口14与凹状卡定部4的对位之后,以贯通多个板槽6的方式沿纸面进深方向贯通插入金属丝20。接着,用尖端构件敲击并铆接支承板10的后方切口16,由此通过楔效应固定于床基板2。由此,在安装于床基板2的板槽6的支承板10、10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线圈压片50的线圈压片槽。此外,关于支承板10和床基板2的固定,在后述的其他实施例中也与上述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对这样构成的线圈压片床1的作用进行说明。形成于支承板10的第一切口槽17的平坦部17c作为被线圈压片50的分支部56引入的纤维尘的排出空间发挥作用,另外,前方倾斜部17d作为被线圈按压部54引入的纤维尘的排出空间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减缓纤维尘向线圈压片槽内的图9所示的区域A和区域B的堆积。
在线圈压片床1的清扫中,通过从线圈压片床1的上表面吹送或吸引空气,与以往相比能够高效地去除堆积于线圈压片槽的纤维尘,堆积在支承板10的第一切口槽17内的纤维尘也能够通过开口部17a高效地去除。或者也可以喷射清洗液来代替空气。
图2及图3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仅用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不同的部分。图2的支承板10a在第一切口槽17的开口倾斜部17b与平坦部17c之间追加有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倾斜部17e。该后方倾斜部17e延伸至床基板2的线圈压片支承面7。因此,更有效地进行堆积于区域B的纤维尘的排出。
在图3所示的支承板10b中,从第一切口槽17的前方倾斜部17d到顶端形成有薄壁的凹槽19。由此,能够期待抑制纤维尘被线圈按压部54引入的效果、在从开口部17a吹送空气或喷射清洗液时将堆积于第一切口槽17的平坦部17c、前方倾斜部17d内的纤维尘排出的效果。
图4示出实施例2的线圈压片床。在支承板10c,第一切口槽25形成为与位于后退位置时的线圈压片50的分支部56重叠并且向线圈按压部54的后方延伸的形状的贯通孔。而且,与第一切口槽25隔开间隔地在后方侧形成有在支承板10c的上表面开口的第二切口槽27。在该实施例2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与实施例1同等的效果。
图5~图7示出了实施例2的变形例。图5的支承板10d的第二切口槽33的形状不同,如剖视图所示,将第二切口槽33设为V字型而使其尖端部稍微贯通。由此,能够将空气、清洗液引导至线圈压片50的分支部56附近。
图6的支承板10e形成为第一切口槽35向下方开口的形状,在床基板2的尖端部与切口槽35连通。由此,能够使引入的纤维尘从第一切口槽35的开口经由床基板2的尖端部向下方排出。
图7的支承板10f示出形成有与第一切口槽37的后方部分相连的薄壁的第二切口槽39的例子。在从线圈压片床的上表面吹送空气或喷射清洗液时,能够从第二切口槽39经由第一切口槽37从床基板2的尖端部排出纤维尘。
图8示出实施例3的线圈压片床。图8的支承板10g示出由向上表面的开口在一直线上延伸的薄壁的倾斜槽形成第一切口槽41的例子。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经由第一切口槽41从床基板2的尖端部排出纤维尘。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图8之外,均将形成于与线圈压片50的分支部56重叠的位置的支承板的第一切口槽形成为贯通槽,但也可以形成为将支承板的厚度设为薄壁的槽。只是在设为贯通槽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槽内形成的收容空间来收容更多的纤维尘。另外,第一切口槽、第二切口槽也可以由贯通槽、薄壁槽或者它们的组合形成。
Claims (6)
1.一种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1),所述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1)在前后相向配置的针床的至少一方的上方以相对于齿口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有线圈压片(50),所述线圈压片(50)在主体部(52)的前方具有线圈按压部(54),并具有主体部(52)和在分支部(56)分支并向主体部(52)的下后方延伸的腿部(58),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压片床(1)由床基板(2)和支承板(10)构成,所述床基板(2)列设有用于安装支承板(10)的多个板槽(6),所述支承板(10)安装于所述床基板(2)的板槽(6)并作为线圈压片槽(8)来支承线圈压片(50),并且,
在所述支承板(10),在与线圈压片(50)的滑动接触面,在沿线圈压片(50)的进退方向延伸并且与线圈压片(50)位于后退位置时的线圈压片的分支部(56)重叠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切口槽(17、25、35、37、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支承板(10)的第一切口槽(17、25、35、37、41)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支承板(10)的第一切口槽(17、25、35、37、41)朝向线圈压片(50)的线圈按压部(54)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板(10),与所述第一切口槽(25、31、35、37)隔开间隔地在后方侧形成有在支承板(10)的上表面开口的第二切口槽(27、33、3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口槽(17、41)向后方延伸并在支承板(10)的上表面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口槽(17、41)向后方延伸并在支承板(10)的上表面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26261A JP2023020729A (ja) | 2021-07-30 | 2021-07-30 | 横編機のループプレッサーベッド |
JP2021-126261 | 2021-07-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36120U true CN218436120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90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74924.8U Active CN218436120U (zh) | 2021-07-30 | 2022-07-29 | 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020729A (zh) |
CN (1) | CN218436120U (zh) |
-
2021
- 2021-07-30 JP JP2021126261A patent/JP2023020729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21974924.8U patent/CN218436120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020729A (ja) | 2023-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96569A1 (en) | Weft knitting machine | |
CN218436120U (zh) | 横编机的线圈压片床 | |
JP3983737B2 (ja) | 編機の複合針 | |
EP0441564B1 (en) | Movable sinker in flat knitting machine | |
JP4369000B2 (ja) | 編目形成機械の目移し用の掛け換えニードル | |
EP1333116B1 (en) | Composite needle | |
JPWO2007037285A1 (ja) | 可動ヤーンガイドを備える横編機 | |
KR20060133017A (ko) | 횡편기의 가동 싱커 장치 및 싱커 | |
JPH0466941B2 (zh) | ||
JP4192151B2 (ja) | 複合針 | |
JPH0578962A (ja) | 編機用コンパウンドニードル | |
WO1995007382A2 (en) | Device for holding down the stitches being formed i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 |
KR101569012B1 (ko) | 가동싱커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 |
EP2415917A1 (en) | Compound needle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 |
JP2941769B2 (ja) | 編目を形成する繊維機械のための舌針 | |
JP5618778B2 (ja) | 横編機の複合針 | |
CN111793889B (zh) | 横机 | |
JP4519636B2 (ja) | 可動シンカを備える横編機 | |
EP3425097B1 (en) | Compound needle | |
EP0603005B1 (en) |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 |
KR102291245B1 (ko) | 고정싱커 및 횡편기 | |
CN216891467U (zh) | 一种割圈绒提花针 | |
CN102146613A (zh) | 横编机的编织纱线保持装置 | |
JP6249660B2 (ja) | 横編機の複合針 | |
WO2024075449A1 (ja) | 可動シンカーを備える横編機および可動シンカ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