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4552U -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4552U
CN218434552U CN202222620861.2U CN202222620861U CN218434552U CN 218434552 U CN218434552 U CN 218434552U CN 202222620861 U CN202222620861 U CN 202222620861U CN 218434552 U CN218434552 U CN 218434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leg
operating handle
hole
round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08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家璋
盛新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08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4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4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4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所述支腿操纵装置包括操纵手柄、第一销轴、第一固定件及二力杆,第一销轴用于通过第一固定件与车架固定连接,操纵手柄与第一销轴转动连接,二力杆的一端与操纵手柄连接,二力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支腿的液压多路阀连接,操纵手柄用于带动二力杆绕第一销轴转动,以驱动支腿伸缩。本实用新型的支腿操纵装置,第一销轴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车架上,对操纵手柄施加外力,操纵手柄会带动二力杆绕着第一销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二力杆的转动可产生沿水平方向的行程,实现推动支腿左右伸缩,而第一销轴与车架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有效减少机构振动,操纵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起重机的不断发展应用,人们对起重机使用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起重机中,液压多路阀是控制两侧支腿伸缩的控制元件,支腿操纵装置的操纵手柄通过力传递元件与液压多路阀连接,操纵人员通过支腿操纵装置可控制液压多路阀,以实现支腿伸缩。但是,现有支腿操纵装置的力传递元件较多,各元件之间主要为铰接,装配较为松垮,导致在转动操纵手柄时,整个装置晃动较大,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支腿操纵装置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包括操纵手柄、第一销轴、第一固定件及二力杆,所述第一销轴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手柄与所述第一销轴转动连接且用于相对所述第一销轴转动,所述二力杆的一端与所述操纵手柄连接,所述二力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支腿的液压多路阀连接,所述操纵手柄用于带动所述二力杆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以驱动所述支腿伸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由于第一销轴通过第一固定件与车架固定,对操纵手柄施加外力,操纵手柄会绕着第一销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操纵手柄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二力杆同步转动,二力杆的转动可产生沿水平方向的行程,二力杆沿水平方向的移动可推动支腿左右伸缩,由于第一销轴相对车架位置固定,可以有效减少机构振动,提高操纵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销轴轴向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销轴,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母固定。
可选地,该支腿操纵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腰型孔,多个所述操纵手柄并排设置且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插入所述腰型孔中以将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安装于车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隔套,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一段所述第一螺栓上套设有所述隔套。
可选地,所述操纵手柄的一端具有沿所述第一销轴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销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耳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销轴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
可选地,该支腿操纵装置还包括第二销轴,所述第一耳板远离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耳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一销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销轴用于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及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二力杆与所述第二销轴连接。
可选地,该支腿操纵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二力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销轴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设于所述二力杆一端的螺柱、第二螺母及螺钉,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二销轴并通过所述第二螺母固定,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销轴及所述螺柱,所述螺钉与所述螺柱呈预设角度设置。
可选地,该支腿操纵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至少一个所述操纵手柄绕所述第一销轴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支腿、液压多路阀及上述的支腿操纵装置,所述支腿操纵装置与所述液压多路阀对应设置,所述支腿操纵装置通过所述液压多路阀与对应的所述支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腿操纵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腿操纵装置的整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纵手柄;11、第一耳板;12、第二耳板;2、第一销轴;3、第一固定件;31、第一螺栓;32、第一螺母;33、隔套;4、二力杆;5、第二销轴;6、第二固定件;61、螺柱;62、第二螺母;63、螺钉;7、固定支架;71、腰型孔;8、限位件;9、液压多路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文中建立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左方,Y轴的反向代表右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包括操纵手柄1、第一销轴2、第一固定件3及二力杆4,所述第一销轴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3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手柄1与所述第一销轴2转动连接且用于相对所述第一销轴2转动,所述二力杆4的一端与所述操纵手柄1连接,所述二力杆4的另一端用于与支腿的液压多路阀9连接,所述操纵手柄1用于带动所述二力杆4绕所述第一销轴2转动,以驱动所述支腿伸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手柄1设有多个,分别通过二力杆4与对应的液压多路阀9连接,所述液压多路阀9控制对应的支腿左右伸缩移动。起重机车架的左右两侧一般各设两个支腿,而本实施例的多个操纵手柄1设于车架左右两侧中的其中一侧,两个操纵手柄用于驱动该侧的两个支腿左右移动,另两个操纵手柄1用于驱动对侧的两个支腿左右移动。
这里,所述第一销轴2沿X轴所示方向延伸设置,操纵手柄1初始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操纵手柄1可绕第一销轴2向上或向下转动,也即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切换一个档位,根据图1所示,当操纵手柄1向上转动时,所述二力杆4向靠近操作者方向运动,当操纵手柄1向下转动时,所述二力杆4向远离操作者方向运动,二力杆4远离操纵手柄1的一端连接液压多路阀9,液压多路阀的动作可控制支腿移动。
这里,第一销轴2被固定,对操纵手柄1施加作用力,操纵手柄1带动二力杆4绕第一销轴2转动,可分解成沿Y轴方向的水平位移及沿Z轴方向的竖直位移,二力杆4沿Y轴所示方向的长度远大于操纵手柄1沿Y轴所示方向的长度,二力杆4的多路阀端到第一销轴2的距离远大于操纵手柄1的操纵端到第一销轴2的距离,操纵手柄1转动时在竖直方向产生的位移较小,可通过液压多路阀端连接的叉拨释放微小的角度补偿,产生的水平位移是我们所需要的,可推动支腿移动。同时,由于第一销轴2相对车架位置固定,提高操纵稳定性。
如图3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3包括第一螺栓31和第一螺母32,所述第一螺栓3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第一螺栓31的另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销轴2轴向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销轴2,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母32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31沿Y轴所示方向设置,第一螺栓31垂直穿过所述第一销轴2,并在末端通过第一螺母32固定,实现对第一销轴2的固定。
这里,可在第一耳板11与第二耳板12之间的一段第一销轴2上设置连接孔,以供所述第一螺栓31插入。
如图1、3、4所示,可选地,该支腿操纵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7,所述固定支架7上设有腰型孔71,多个所述操纵手柄1并排设置且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3,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3的所述第一螺栓31的一端插入所述腰型孔71中以将所述第一螺栓31与所述固定支架7固定,所述固定支架7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7可为L型,所述固定支架7的水平部可与车架连接,所述固定支架7的竖直部与第一螺栓31的一端连接,第一销轴2通过第一螺栓31与固定支架7连接,以通过固定支架7与车架安装固定。
所述固定支架7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腰型孔,腰型孔沿X轴所示方向延伸,当仅设有一个腰型孔71时,多个第一螺栓31插入同一所述腰型孔中,当设有多个腰型孔71时,各第一螺栓31可插入对应的腰型孔71中,第一螺栓31与腰型孔71的数量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第一螺栓31可在腰型孔中移动,带动所述第一销轴2相对所述操纵手柄1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沿X轴所示方向移动。多个操纵手柄1通过对应的第一销轴2、第一固定件3连接到同一个所述固定支架7上。
如图3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3还包括隔套33,所述第一销轴2与所述固定支架7之间的一段所述第一螺栓31上套设有所述隔套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套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销轴2及固定支架7抵接,起到将操纵手柄1与固定支架7隔开的作用,避免操纵手柄1在围绕所述第一销轴2转动时,与所述固定支架7发生干涉,使得档位调节更加方便、顺利。
如图3所示,可选地,所述操纵手柄1的一端具有沿所述第一销轴2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耳板11和第二耳板12,所述第一耳板1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销轴2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耳板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销轴2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板11及第二耳板12沿X轴所示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共线且沿X轴所示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销轴2穿设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中,第一销轴2可设置倒扣和轴肩,以避免其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脱落。所述第一销轴2的长度可视所述第一耳板11及第二耳板12之间的距离而定。
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形孔,使得操纵手柄1能够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对所述第一销轴2转动,调节档位。
如图1-4所示,可选地,该支腿操纵装置还包括第二销轴5,所述第一耳板11远离所述第一销轴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耳板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销轴5与所述第一销轴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销轴5用于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及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二力杆4与所述第二销轴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销轴5与操纵手柄1的安装与所述第一销轴2与所述操纵手柄1的安装类似。
如图1-4所示,可选地,该支腿操纵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6,所述二力杆4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6与所述第二销轴5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6起到固定锁死二力杆4与第二销轴5的作用,减小操纵手柄1转动时机构的振动。所述第二固定件6的结构不做限制,如,可采用紧固螺钉。
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6包括设于所述二力杆4一端的螺柱61、第二螺母62及螺钉63,所述螺柱61穿过所述第二销轴5并通过所述第二螺母62固定,所述螺钉63穿过所述第二销轴5及所述螺柱61,所述螺钉63与所述螺柱61呈预设角度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销轴5上设有螺纹孔,二力杆4一端的螺柱61沿Y轴所示方向插入螺纹孔内,所述螺柱61在螺纹孔内旋转,可调整所述二力杆4的长度,长度调整好后,再在所述螺柱6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螺母62锁紧,优选地,螺钉63沿Z轴所示方向插入第二销轴5及螺柱61,即,螺柱61与螺钉63的轴线相对垂直,通过螺柱螺母及螺钉实现二力杆4与第二销轴5的相对固定,连接稳定性好,避免操纵手柄1在反复转动的过程中螺柱61产生松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钉63也可与所述螺柱61呈30°、60°等角度方向设置。这里,螺钉63为自攻螺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螺柱61可与二力杆4一体成型设置,确保连接强度。
如图3所示,可选地,该支腿操纵装置还包括限位件8,所述限位件8设于所述第一销轴2上,所述限位件8用于限制至少一个所述操纵手柄1绕所述第一销轴2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8可为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设于所述第一螺母32与所述第一销轴2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螺母32将限位片固定在第一销轴2上。示例性地,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操纵手柄1的上方,当所述操纵手柄1向上转动时,所述限位片将所述操纵手柄1挡住,使得操纵手柄1无法实现向上的转动,只能实现向下的转动,实现操纵手柄1转动方向的单向控制。
这里,并不是每个第一销轴2上都需要安装限位片,限位片只安装在部分第一销轴2上,具体地,有两个操纵手柄1分别控制操纵手柄1对侧的两个支腿伸缩,与该两个操纵手柄1相连接的第一销轴2上可固定限位片,限制操纵手柄的单向转动,使得对侧的支腿只能向车架内部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对侧支腿因向车架外侧方向移动属于视线范围之外,可能会碰触到障碍物,引发安装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支腿、液压多路阀9及上述的支腿操纵装置,所述支腿操纵装置与所述液压多路阀9对应设置,所述支腿操纵装置通过所述液压多路阀9与对应的所述支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起重机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支腿操纵装置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纵手柄、第一销轴、第一固定件及二力杆,所述第一销轴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手柄与所述第一销轴转动连接且用于相对所述第一销轴转动,所述二力杆的一端与所述操纵手柄连接,所述二力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支腿的液压多路阀连接,所述操纵手柄用于带动所述二力杆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以驱动所述支腿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销轴轴向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销轴,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腰型孔,多个所述操纵手柄并排设置且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插入所述腰型孔中以将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隔套,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一段所述第一螺栓上套设有所述隔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手柄的一端具有沿所述第一销轴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销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耳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销轴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销轴,所述第一耳板远离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耳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一销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销轴用于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及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二力杆与所述第二销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二力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销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设于所述二力杆一端的螺柱、第二螺母及螺钉,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二销轴并通过所述第二螺母固定,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销轴及所述螺柱,所述螺钉与所述螺柱呈预设角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至少一个所述操纵手柄绕所述第一销轴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液压多路阀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腿操纵装置,所述支腿操纵装置与所述液压多路阀对应设置,所述支腿操纵装置通过所述液压多路阀与对应的所述支腿连接。
CN202222620861.2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Active CN218434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0861.2U CN21843455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0861.2U CN21843455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4552U true CN218434552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1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0861.2U Active CN21843455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4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0358B (zh) 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
CN107676584B (zh) 用于加速器的电动调节支架
CN112372592B (zh) 一种可调式智能操作台及其运作方法
CN108674523B (zh) 一种方舱的自升降行走机构
CN218434552U (zh) 一种支腿操纵装置及起重机
CN109175433B (zh) 一种带有升降结构的可转向式钻机
CN108297128A (zh) 一种折叠伸缩机械臂
CN210551177U (zh) 一种机械臂小车
CN215658880U (zh) 一种汽车底盘合车拧紧装置
CN108045353B (zh) 一种用于拆装非贯通断开式车桥的支承装置
CN217374023U (zh) 一种刹车系统及医疗手术车
CN215471224U (zh) 一种特种车前悬置总成的抓取机械手
CN202829505U (zh) 高空作业工程车辆及其平台调整装置
CN109795961B (zh) 多功能机轮拆卸安装设备
CN202461857U (zh) 一种焊接夹具
CN210339188U (zh) 一种高工作效率的工业机器人
CN213145861U (zh) 一种环保型智能建筑设备
CN220811625U (zh) 一种安装方向机的吊具结构
CN219544941U (zh) 一种反推吸附式爬壁机器人
CN21679375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装配工装
CN211761670U (zh) 一种轻量化机器人平台
CN219751613U (zh) 一种可伸缩式驱动轮吊架
CN214081296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组装用可调式支撑台
CN218090855U (zh) 一种建筑用打桩定位装置
CN203624890U (zh) 具有拉索装置的支腿结构及具有该支腿结构的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