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3619U - 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3619U
CN218433619U CN202222068735.0U CN202222068735U CN218433619U CN 218433619 U CN218433619 U CN 218433619U CN 202222068735 U CN202222068735 U CN 202222068735U CN 218433619 U CN218433619 U CN 218433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ring
component
fixing
assembly
co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687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红日
朱善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Q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Q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Q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Q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687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3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3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3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棉组件上料设备,用于对钢圈进行上料,并且将钢圈与载具上的包棉组件进行组装,所述钢圈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钢圈包括固定端和插合端,所述插合端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端一侧设有通孔,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包括震动料盘、取料检测组件和移料组件,所述取料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座、检测模块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夹持部夹取所述震动料盘的出料口的钢圈,所述检测模块对被夹在所述夹持部上的钢圈的通孔的朝向进行检测;本申请通过以上设计,在转移钢圈的同时就进行较正工作,节省较正钢圈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器是通过加热雾化等方式,将包棉组件上的吸附的油雾化变成蒸汽后,让用户抽吸的一种产品。因此,在电子雾化器中,包棉组件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在对包棉组件的组装也是极其重要,其中包括将钢圈与包棉组件进行组装,使包棉组件中的吸油棉的端部与钢圈上的通孔对应,以便由通孔进油被吸油棉均匀吸收。
现有技术中,将包棉组件进行套钢圈时,没有设置检测模块用于先将钢圈的通孔的朝向进行检测,而且需要通过人工观察的方式来确定钢圈的通孔的朝向且再进行调整,这样的方式影响组装工序的进度,而且人工调整的方式误差较大,影响电子雾化器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检测钢圈的通孔的朝向并无需额外增加较正时间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棉组件上料设备,用于对钢圈进行上料,并且将钢圈与载具上的包棉组件进行组装,所述包棉组件包括环状的发热组件和吸油棉,所述吸油棉包裹所述发热组件,所述钢圈套设在所述吸油棉外;所述钢圈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钢圈包括固定端和插合端,所述插合端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端一侧设有通孔,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包括震动料盘、取料检测组件和移料组件,所述震动料盘上设有出料口和卡合部,所述震动料盘通过震动的方式将所述钢圈传输到所述出料口,且所述钢圈的开口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使所述开口朝向背离地面的一侧;所述取料检测组件用于与所述震动料盘配合,对所述出料口的钢圈进行夹取,所述取料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座、检测模块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夹持部夹取所述震动料盘的出料口的钢圈,所述检测模块对被夹在所述夹持部上的钢圈的通孔的朝向进行检测;所述移料组件用于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的钢圈进行较正和转移,使所述钢圈套在所述包棉组件上。
可选的,所述取料检测组件还包括支撑平台、固定台和支撑台,所述固定座、检测模块和夹持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固定台设置在所支撑平台上,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台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夹持部上夹持的钢圈支撑固定;移动所述固定座,使所述夹持部对应所述出料口夹取所述钢圈后,所述支撑台上升顶住所述钢圈的底面,所述检测模块对被夹在所述夹持部上的钢圈的通孔的朝向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持部分别呈阶梯状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端部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部也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弧形槽对合形成钢圈固定槽,所述钢圈固定在所述钢圈固定槽内,且所述钢圈的外壁与所述钢圈固定槽的内壁相贴;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激光发射部和判定部,所述激光发射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与所述钢圈相对设置,朝所述钢圈的通孔发射光线;所述判定部与所述激光发射部信号连接,当所述激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从钢圈上反射回的时间小于预设值时,判定所述钢圈的通孔的朝向有误;所述预设值为所述激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线穿过所述钢圈的通孔被钢圈的内壁反射回所述激光发射部所需要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移料组件包括较正转移组件、顶料组件和推料组件,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用于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的钢圈进行较正和转移,所述顶料组件用于对转移后的钢圈进行固定并将组装有钢圈的包棉组件转移至所述载具上,所述推料组件用于与所述载具配合,将所述载具上的包棉组件推入所述钢圈内。
可选的,所述较正转移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履带、轨道、机械臂、固定板、旋转气缸和移料部,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机械臂一端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侧,所述移料部设置在所述旋转气缸上,且与所述旋转气缸可旋转连接,所述履带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所述履带带动所述机械臂在所述轨道内滑动,使所述移料部沿所述轨道的方向移动;所述移料部对所述钢圈进行较正,所述机械臂带动所述移料部对所述钢圈进行转移。
可选的,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轨道固定板,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所述轨道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轨道固定在所述轨道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轨道推动杆和第二轨道推动杆,所述第一轨道推动杆一端固定在第一轨道一侧,另一端与所述轨道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推动杆一端固定在第二轨道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机械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推动杆与所述转移履带连接,控制所述轨道固定板带动所述机械臂沿所述第一轨道滑动;所述第二轨道推动杆与所述转移履带连接,控制所述机械臂沿所述第二轨道滑动。
可选的,所述移料部包括旋转部、固定杆、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和定位柱,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旋转气缸可旋转连接,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下方,一端与所述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爪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可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相对设置,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所述定位柱上设有与所述钢圈的开口配合的凸起;当所述移料部工作时,使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钢圈的插合端,所述凸起与所述开口卡合,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配合夹住所述钢圈。
可选的,所述顶料组件包括支撑座、顶料履带、固定底座、导轨、推动杆和固定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顶料履带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且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带动所述固定底座沿所述导轨滑动;
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且通过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固定底座可活动连接;
所述固定部包括支撑底座、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定位杆,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也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使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对合形成夹持槽;所述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夹持槽内,且所述定位杆凸出于所述夹持槽的槽面;当所述顶料组件工作时,所述顶料履带带动所述固定底座滑动至对应位置,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移动至所述顶料组件的上方,所述推动杆推动所述固定部上升,使所述定位杆插入所述钢圈的固定端内,所述钢圈转移至所述固定部的定位杆上。
可选的,所述推料组件包括固定架、压板和推杆,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压板朝向地面的一侧,用于推动载具上的包棉组件;当所述推料组件工作时,所述顶料组件位于所述推料组件的下方,所述载具位于所述推料组件和所述顶料组件之间,且所述顶料组件上的钢圈与所述载具上的包棉组件、所述推杆一一对应;移动所述压板朝向地面的方向运动,所述推杆对准所述载具上的包棉组件,将所述包棉组件朝顶料组件的方向推动,使所述包棉组件落入所述顶料组件上对应的所述钢圈内。
可选的,所述推料组件还包括辅助模块,用于将组装有钢圈的包棉组件转移至载具上,所述辅助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压板之间,所述辅助模块包括固定块和辅助杆,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辅助杆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且朝向所述顶料组件的方向;所述载具包括有用于固定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的固定组件;当所述辅助模块工作时,所述顶料组件位于所述辅助模块的下方,所述载具位于所述辅助模块和所述顶料组件之间,所述顶料组件上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与所述载具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辅助杆一一对应;移动所述辅助杆至所述固定组件,使所述固定组件打开,所述顶料组件的推动杆将组装有包棉组件的所述钢圈顶入所述固定组件上,同时所述辅助杆归位。
可选的,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还包括推料组件固定杆、取料履带、转移履带、顶料履带和控制电机,所述推料组件固定杆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的一侧,所述推料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料组件固定杆上;所述顶料组件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的一侧,所述顶料履带设置在所述顶料组件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料组件移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料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顶料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取料履带设置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料组件移动;所述转移履带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上,用于带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移动;
当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工作时,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取料履带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移动至对应的震动料盘的出料口夹取所述钢圈并对夹取的钢圈进行检测;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转移履带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移动至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方,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的钢圈进行较正和转移;所述控制电机转动所述顶料履带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顶料组件移动至对应位置对转移后的钢圈进行固定后,移动至所述载具的下方,并与所述推料组件对应;所述控制电机控制所述推料组件向靠近所述顶料组件的方向移动,将所述载具上的包棉组件推入所述顶料组件上固定的钢圈内;所述控制电机控制所述顶料组件朝向载具的方向移动,将组装有钢圈的包棉组件转移至所述载具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观察的方式来确定钢圈的通孔的朝向且再进行调整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取料检测组件上夹持部夹取钢圈后,利用取料检测组件的检测模块对被夹在夹持部上的钢圈的通孔的朝向进行检测,再用移料组件对检测过的钢圈进行较正和转移,与包棉组件组装,这样能够提前对钢圈的通孔的朝向先检测判断,并且在转移的同时就进行较正工作,无需额外增加钢圈较正需要的时间,从而节省较正钢圈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保证包棉组件与钢圈的正确组装,进而保证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取件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较正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移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推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推料组件、顶料组件与载具配合的示意图。
其中,10、包棉组件上料设备;100、震动料盘;110、出料口;120、卡合部;200、取料检测组件;210、固定座;220、检测模块;221、激光发射部;222、判定部;230、夹持部;231、第一夹持部;232、第二夹持部;233、弧形槽;240、支撑平台;250、固定台;260、支撑台;300、移料组件;310、较正转移组件;311、固定支架;312、轨道;3121、第一轨道;3122、第二轨道;3123、第一轨道推动杆;3124、第二轨道推动杆;3125、轨道固定板;313、机械臂;314、固定板;315、旋转气缸;316、移料部;3161、旋转部;3162、固定杆;3163、第一夹爪;3164、第二夹爪;3165、定位柱;3166、凸起;320、顶料组件;321、支撑座;322、固定底座;323、导轨;324、推动杆;325、固定部;3251、支撑底座;3252、第一固定部;3253、第二固定部;3254、定位杆;3255、第一固定端;3256、第一夹持端;3257、第二固定端;3258、第二夹持端;3259、夹持槽;330、推料组件;331、固定架;332、压板;333、推杆;334、辅助模块;335、固定块;336、辅助杆;400、推料组件固定杆;500、取料履带;600、转移履带;700、顶料履带;800、钢圈;810、固定端;820、通孔;830、插合端;840开口;900、载具;910、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棉组件上料设备10,用于对钢圈800进行上料,并且将钢圈800与载具900上的包棉组件进行组装,所述包棉组件包括环状的发热组件和吸油棉,所述吸油棉包裹所述发热组件,所述钢圈800套设在所述吸油棉外。
结合图2,所述钢圈800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钢圈800包括固定端810和插合端830,所述插合端830设有开口840,所述固定端一侧设有通孔820,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10包括震动料盘100、取料检测组件200和移料组件300,所述震动料盘100上设有出料口110和卡合部120,所述震动料盘100通过震动的方式将所述钢圈800传输到所述出料口110,且所述钢圈800的开口840与所述卡合部120卡合,使所述开口840朝向背离地面的一侧。
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用于与所述震动料盘100配合,对所述出料口110的钢圈800进行夹取,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包括固定座210、检测模块220和夹持部230,所述夹持部230和所述检测模块220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10上,所述夹持部230夹取所述震动料盘100的出料口110的钢圈800,所述检测模块220对被夹在所述夹持部230上的钢圈800的通孔820的朝向进行检测;所述移料组件300用于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上的钢圈800进行较正和转移,使所述钢圈800套在所述包棉组件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观察的方式来确定钢圈800的通孔820的朝向且再进行调整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取料检测组件200上夹持部230夹取钢圈800后,利用取料检测组件200的检测模块220对被夹在夹持部230上的钢圈800的通孔820的朝向进行检测,再用移料组件300对检测过的钢圈800进行较正和转移,与包棉组件组装,这样能够提前对钢圈800的通孔820的朝向先检测判断,并且在转移的同时就进行较正工作,无需额外增加钢圈800较正需要的时间,从而节省较正钢圈800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保证包棉组件与钢圈800的正确组装,进而提高产品的良率。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移料组件300包括推料组件固定杆400、取料履带500、转移履带600、顶料履带700、控制电机(未示出)、较正转移组件310、顶料组件320、和推料组件330。
所述推料组件固定杆400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的一侧,所述推料组件33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料组件固定杆400上;所述顶料组件320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的一侧,所述顶料履带700设置在所述顶料组件320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料组件320移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设置在所述顶料组件320的一侧,且与所述顶料组件320固定连接,所述取料履带500设置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料组件320移动;所述转移履带600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上,用于带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移动;所述控制电机用于为所述取料履带500、转移履带600和顶料履带700提供动能。
这样包棉组件上料设备10的空间比较紧凑,不会占用太多的面积,而且多个组件之间配合的移动路程也较近,有利于减少组装的时间,提高包棉组件上料设备10的上料效率。
其中,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用于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上的钢圈800进行较正和转移,所述顶料组件320用于对转移后的钢圈800进行固定并将组装有钢圈800的包棉组件转移至所述载具900上,所述推料组件330用于与所述载具900配合,将所述载具900上的包棉组件推入所述钢圈800内。
具体的,当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10工作时,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取料履带500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移动至对应的震动料盘100的出料口110夹取所述钢圈800并对夹取的钢圈800进行检测,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转移履带600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移动至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上方,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上的钢圈800进行较正和转移,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顶料履带700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顶料组件320移动至对应位置对转移后的钢圈800进行固定后,移动至所述载具900的下方,并与所述推料组件330对应;所述控制电机控制所述推料组件330向靠近所述顶料组件的方向移动,将所述载具900上的包棉组件推入所述顶料组件320上固定的钢圈800,所述控制电机控制所述顶料组件320朝向载具的方向移动,将组装有钢圈800的包棉组件转移至所述载具900上。
各个组件相互配合,实现包棉组件与钢圈800组装的自动化流程,且无缝衔接,环环相扣,节约各个上料环节的时间,使组装效率更高效。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取料检测组件200还包括支撑平台240、固定台250和支撑台260,所述固定座210、检测模块220和夹持部230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240上,所述固定台250设置在所支撑平台240上,与所述支撑平台24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250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座210,且所述固定座210与所述固定台250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260设置在所述夹持部230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夹持部230上夹持的钢圈800支撑固定;移动所述固定座210,使所述夹持部230对应所述出料口110夹取所述钢圈800后,所述支撑台260上升顶住所述钢圈800的底面,所述检测模块220对被夹在所述夹持部230上的钢圈800的通孔820的朝向进行检测。
利用支撑台260使夹取的钢圈800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避免偏移影响钢圈800的通孔820的朝向检测,而且也使钢圈800的高低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影响后续钢圈800的转移,同时,支撑台260也能够对夹取的钢圈800进行一个支撑和稳定的作业,防止钢圈800松懈掉落。
其中,由图4可知,所述夹持部230包括第一夹持部231和第二夹持部232,所述第一夹持部2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2分别呈阶梯状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10上,相比于仅将一个夹爪型的夹持部230,这样的第一夹持部231和第二夹持部232形成的夹持部230更加稳固,而且夹抓力更好。而且所述第一夹持部231的端部设有弧形槽233,所述第二夹持部232的端部也设有弧形槽233,所述第一夹持部2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2的弧形槽233对合形成钢圈800固定槽,所述钢圈800固定在所述钢圈800固定槽内,且所述钢圈800的外壁与所述钢圈800固定槽的内壁相贴;即夹持部230夹持钢圈800后,钢圈800固定槽与钢圈800的外壁相互嵌合,这样夹取钢圈800后能够更稳固,钢圈800不易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220包括激光发射部221和判定部222,所述激光发射部221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10上,与所述钢圈800相对设置,朝所述钢圈800的通孔820发射光线;所述判定部222与所述激光发射部221信号连接,当所述激光发射部221发出的光线从钢圈800上反射回的时间小于预设值时,判定所述钢圈800的通孔820的朝向有误;所述预设值为所述激光发射部221发射的光线穿过所述钢圈800的通孔820被钢圈800的内壁反射回所述激光发射部221所需要的时间。这样的检测方便,而且检测反馈快捷、准确。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包括固定支架311、转移履带600、轨道312、机械臂313、固定板314、旋转气缸315和移料部316,所述轨道312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311上,所述机械臂313一端与所述轨道31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314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缸315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4一侧,所述移料部316设置在所述旋转气缸315上,且与所述旋转气缸315可旋转连接,所述转移履带600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311的一侧,所述转移履带600带动所述机械臂313在所述轨道312内滑动,使所述移料部316沿所述轨道312的方向移动;所述移料部316对所述钢圈800进行较正,所述机械臂313带动所述移料部316对所述钢圈800进行转移。
由于钢圈800在震动料盘100的出料口110时,钢圈800的开口840与所述震动料盘100的卡合部120卡合,此时,钢圈800的通孔820的朝向,要么是朝向取料检测组件200的,要么是朝向震动料盘100的,当钢圈800被夹取后,钢圈800上的通孔820的朝向方向也是如此,那么当判断钢圈800上通孔820的朝向不对时,在转移的过程中利用旋转气缸315带动移料部316进行90°旋转后,便可将钢圈800的通孔820进行较正,较正方便且准确,不会产生偏差,而且在转移的过程便可进行较正工作,可以节省较正的时间,不影响整个流程的无缝衔接,保证组装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轨道312包括第一轨道3121、第二轨道3122和轨道固定板3125,所述第一轨道3121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311的一侧,所述轨道固定板3125与所述第一轨道31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轨道3122固定在所述轨道固定板3125上,且所述第二轨道3122与所述第一轨道3121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支架311还包括第一轨道推动杆3123和第二轨道推动杆3124,所述第一轨道推动杆3123一端固定在第一轨道3121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机械臂313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推动杆3124一端固定在第二轨道3122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机械臂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推动杆3123与所述转移履带600连接,控制所述轨道固定板3125带动所述机械臂313沿所述第一轨道3121滑动;所述第二轨道推动杆3124与所述转移履带600连接,控制所述机械臂313沿所述第二轨道3122滑动。
当机械臂313带动移料部316先在第二轨道3122内向下滑行时,此时第一轨道推动杆3123一端与机械臂313滑动连接,使机械臂313沿第二轨道3122向靠近取料检测组件200上的钢圈800,将取料检测组件200上夹取的钢圈800转移至移料部316上,再通过控制电机(未示出)控制机械臂313沿第二轨道3122向上(即远离取料检测组件200的方向)滑动至预设位置时,再控制轨道固定板3125带动机械臂313沿第一轨道3121水平滑动至与顶料组件320对应的位置。
采用双轨道312进行垂直与水平滑动的结合,利用一个机械臂313与双轨道312配合,便可将夹取的钢圈800进行转移,相比于需要至少设置两个机械臂313来分别配合才能达到转移的目的,本申请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省整个设备的运行空间,而且还可以避免多次转移造成转移误差甚至钢圈800脱落的情况。
结合图6,所述移料部316包括旋转部3161、固定杆3162、第一夹爪3163、第二夹爪3164和定位柱3165,所述旋转部3161与所述旋转气缸315可旋转连接,所述固定杆3162设置在所述旋转部3161下方,一端与所述旋转部31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爪316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爪316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3162可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爪3163和所述第二夹爪3164相对设置,所述定位柱316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3162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柱3165位于所述第一夹爪3163和第二夹爪3164之间;所述定位柱3165上设有与所述钢圈800的开口840配合的凸起3166;当所述移料部316工作时,使所述定位柱3165插入所述钢圈800的开口840,所述凸起3166与所述开口840卡合,所述第一夹爪3163和所述第二夹爪3164配合夹住所述钢圈800。
如果只设置第一夹爪3163和第二夹爪3164来对钢圈800进行夹取转移,由于在转移的过程中,钢圈800的底部是悬空的,那么在引力的作用或者第一夹爪3163和第二夹爪3164夹持时固定力不够时,可能会导致个别钢圈800夹取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那么会给后续的组装带来问题,而设置一个定位柱3165与钢圈800配合,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而且当定位柱3165插合在钢圈800的上时,定位柱3165上的凸起3166正好卡住在钢圈800的两侧的开口840处,与钢圈800形成一个稳固的状态,再利用两侧的夹爪进行夹持固定,起进一步加固作用,使钢圈800在转移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在一水平面上,不容易发生位移,为后续的组装提供了便利。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料组件320包括支撑座321、顶料履带700、固定底座322、导轨323、推动杆324和固定部325,所述导轨323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21上,所述固定底座322设置在所述导轨323上,且与所述导轨323滑动连接;所述顶料履带700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21的一侧,且与所述固定底座322连接,带动所述固定底座322沿所述导轨323滑动;所述固定部325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322上,且通过所述推动杆324与所述固定底座322可活动连接;也就是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配合来调整顶料组件320的位置,使顶料组件320对应较正转移组件310的位置,这样调整能够比较精细。
由图1可知,所述固定部325可包括多个,设置一个推动杆324就能将多个固定部325同时往靠近较正转移组件310的移料部316移动,避免通过多个推动杆单独控制时造成固定部325移动高低不平的情况。当然,所述推动杆324也可以设置多个,与多个固定部325一一对应,这样可以选择对固定有钢圈800的固定部325进行推动以完成包棉组件与钢圈800的组装。
根据图8所示可知,所述固定部325包括支撑底座3251、第一固定部3252、第二固定部3253和定位杆3254,所述第一固定部3252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3251上,所述第二固定部3253的一端也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3251上;所述第一固定部3252包括第一固定端3255和第一夹持端3256,所述第二固定部3253包括第二固定端3257和第二夹持端3258,所述第一固定端3255和所述第二固定端3257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3251上,且所述第一固定部325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53相对设置,使所述第一夹持端3256与所述第二夹持端3258对合形成夹持槽3259;所述定位杆3254设置在所述夹持槽3259内,且所述定位杆3254凸出于所述夹持槽3259的槽面。
当所述顶料组件320工作时,所述顶料履带700带动所述固定底座322滑动至对应位置,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移动至所述顶料组件320的上方,所述推动杆324推动所述固定部325上升,使所述定位杆3254插入所述钢圈800的固定端810内,所述钢圈800转移至所述固定部325的定位杆3254上,此时便可松开所述较正转移组件310。
利用定位杆3254与两个夹持端配合,使钢圈800的固定端810套在所述定位相的同时,外壁被两个夹持端夹持,起双重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推料组件330包括固定架331、压板332和推杆333,所述压板332与所述固定架331固定连接,所述推杆333设置在所述压板332朝向地面的一侧,用于推动载具900上的包棉组件;当所述推料组件330工作时,所述顶料组件320位于所述推料组件330的下方,所述载具900位于所述推料组件330和所述顶料组件320之间,且所述顶料组件320上的钢圈800与所述载具900上的包棉组件、所述推杆333一一对应;移动所述压板332朝向地面的方向运动,所述推杆333对准所述载具900上的包棉组件,将所述包棉组件朝顶料组件320的方向推动,使所述包棉组件落入所述顶料组件320上对应的所述钢圈800内。
用推动的方式将包棉组件推入钢圈800,这样使用的推力较轻,而且在有多个载具900的情况下,只要在压板332上设置对应数量的推杆333即可同时推动多个包棉组件,控制一个压板332运动比控制多个推杆333同时运动要简单得多,而且还能保证推动效率。
当然,设置多个夹子同时夹取多个载具900上的包棉组件,再将包棉组件放入钢圈800内也是可以的。
而为了方便将组装好的包棉组件进入下一个工序流程,如图1所示,结合图9,所述推料组件330还包括辅助模块334,用于将组装有钢圈800的包棉组件转移至载具900上,所述辅助模块334设置在所述固定架331与所述压板332之间,所述辅助模块334包括固定块335和辅助杆336,所述固定块335固定在所述固定架331上,所述辅助杆336设置在所述固定块335上,且朝向所述顶料组件320的方向;所述载具900包括有用于固定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800的固定组件910。
结合图10,当所述辅助模块334工作时,所述顶料组件320位于所述辅助模块334的下方,所述载具900位于所述辅助模块334和所述顶料组件320之间,所述顶料组件320上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800与所述载具900上的固定组件910、所述辅助杆336一一对应;移动所述辅助杆336至所述固定组件910,使所述固定组件910打开,所述顶料组件320的推动杆将组装有包棉组件的所述钢圈800顶入所述固定组件910上,同时所述辅助杆336归位。顶料组件320同时具有固定钢圈800用于组装包棉组件以及将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800再进行转移的功能,无需再设置一个组件进行转移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800,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设备的体积,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800转移至载具900上的时间,使整个流程更顺畅,省时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用新型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棉组件上料设备,用于对钢圈进行上料,并且将钢圈与载具上的包棉组件进行组装,所述包棉组件包括环状的发热组件和吸油棉,所述吸油棉包裹所述发热组件,所述钢圈套设在所述吸油棉外;所述钢圈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钢圈包括固定端和插合端,所述插合端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端一侧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包括:
震动料盘,所述震动料盘上设有出料口和卡合部,所述震动料盘通过震动的方式将所述钢圈传输到所述出料口,且所述钢圈的开口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使所述开口朝向背离地面的一侧;
取料检测组件,用于与所述震动料盘配合,对所述出料口的钢圈进行夹取并对夹取后的钢圈进行检测,所述取料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座、检测模块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夹持部夹取所述震动料盘的出料口的钢圈,所述检测模块对被夹在所述夹持部上的钢圈的通孔的朝向进行检测;
移料组件,用于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的钢圈进行较正和转移,使所述钢圈套在所述包棉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检测组件还包括支撑平台、固定台和支撑台,所述固定座、检测模块和夹持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固定台设置在所支撑平台上,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台可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夹持部上夹持的钢圈支撑固定;移动所述固定座,使所述夹持部对应所述出料口夹取所述钢圈后,所述支撑台上升顶住所述钢圈的底面,所述检测模块对被夹在所述夹持部上的钢圈的通孔的朝向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呈阶梯状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端部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部也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弧形槽对合形成钢圈固定槽,所述钢圈固定在所述钢圈固定槽内,且所述钢圈的外壁与所述钢圈固定槽的内壁相贴;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激光发射部和判定部,所述激光发射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与所述钢圈相对设置,朝所述钢圈的通孔发射光线;
所述判定部与所述激光发射部信号连接,当所述激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从钢圈上反射回的时间小于预设值时,判定所述钢圈的通孔的朝向有误;
所述预设值为所述激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线穿过所述钢圈的通孔被钢圈的内壁反射回所述激光发射部所需要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组件包括较正转移组件、顶料组件和推料组件,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用于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的钢圈进行较正和转移,所述顶料组件用于对转移后的钢圈进行固定并将组装有钢圈的包棉组件转移至所述载具上,所述推料组件用于与所述载具配合,将所述载具上的包棉组件推入所述钢圈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较正转移组件包括固定支架、转移履带、轨道、机械臂、固定板、旋转气缸和移料部,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机械臂一端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侧,所述移料部设置在所述旋转气缸上,且与所述旋转气缸可旋转连接,所述转移履带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所述转移履带带动所述机械臂在所述轨道内滑动,使所述移料部沿所述轨道的方向移动;
所述移料部对所述钢圈进行较正,所述机械臂带动所述移料部对所述钢圈进行转移;其中,
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轨道固定板,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所述轨道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轨道固定在所述轨道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轨道推动杆和第二轨道推动杆,所述第一轨道推动杆一端固定在第一轨道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机械臂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推动杆一端固定在第二轨道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机械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推动杆与所述转移履带连接,控制所述轨道固定板带动所述机械臂沿所述第一轨道滑动;所述第二轨道推动杆与所述转移履带连接,控制所述机械臂沿所述第二轨道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部包括旋转部、固定杆、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和定位柱,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旋转气缸可旋转连接,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下方,一端与所述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爪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可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相对设置,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所述定位柱上设有与所述钢圈的开口配合的凸起;
当所述移料部工作时,使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钢圈的插合端,所述凸起与所述开口卡合,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配合夹住所述钢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组件包括支撑座、顶料履带、固定底座、导轨、推动杆和固定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顶料履带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且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带动所述固定底座沿所述导轨滑动;
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且通过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固定底座可活动连接;
所述固定部包括支撑底座、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定位杆,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也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使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对合形成夹持槽;所述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夹持槽内,且所述定位杆凸出于所述夹持槽的槽面;
当所述顶料组件工作时,所述顶料履带带动所述固定底座滑动至对应位置,所述移料组件移动至所述顶料组件的上方,所述推动杆推动所述固定部上升,使所述定位杆插入所述钢圈的固定端内,所述钢圈转移至所述固定部的定位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包括固定架、压板和推杆,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压板的朝向地面的一侧,用于推动载具上的包棉组件;
当所述推料组件工作时,所述顶料组件位于所述推料组件的下方,所述载具位于所述推料组件和所述顶料组件之间,且所述顶料组件上的钢圈与所述载具上的包棉组件、所述推杆一一对应;移动所述压板朝向地面的方向运动,所述推杆对准所述载具上的包棉组件,将所述包棉组件朝顶料组件的方向推动,使所述包棉组件落入所述顶料组件上对应的所述钢圈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还包括辅助模块,用于将组装有钢圈的包棉组件转移至载具上,所述辅助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压板之间,所述辅助模块包括固定块和辅助杆,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辅助杆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且朝向所述顶料组件的方向;所述载具包括有用于固定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的固定组件;
当所述辅助模块工作时,所述顶料组件位于所述辅助模块的下方,所述载具位于所述辅助模块和所述顶料组件之间,所述顶料组件上组装有包棉组件的钢圈与所述载具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辅助杆一一对应;移动所述辅助杆至所述固定组件,使所述固定组件打开,所述顶料组件的推动杆将组装有包棉组件的所述钢圈顶入所述固定组件上,同时所述辅助杆归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还包括推料组件固定杆、取料履带、转移履带、顶料履带和控制电机,所述推料组件固定杆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的一侧,所述推料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料组件固定杆上;所述顶料组件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的一侧,所述顶料履带设置在所述顶料组件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料组件移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料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顶料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取料履带设置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料组件移动;所述转移履带设置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上,用于带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移动;所述控制电机用于为所述取料履带、转移履带和顶料履带提供动能;
当所述包棉组件上料设备工作时,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取料履带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取料检测组件移动至对应的震动料盘的出料口夹取所述钢圈并对夹取的钢圈进行检测;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转移履带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较正转移组件移动至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方,对所述取料检测组件上的钢圈进行较正和转移;所述控制电机转动所述顶料履带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顶料组件移动至对应位置对转移后的钢圈进行固定后,移动至所述载具的下方,并与所述推料组件对应;所述控制电机控制所述推料组件向靠近所述顶料组件的方向移动,将所述载具上的包棉组件推入所述顶料组件上固定的钢圈内;所述控制电机控制所述顶料组件朝向载具的方向移动,将组装有钢圈的包棉组件转移至所述载具上。
CN202222068735.0U 2022-08-05 2022-08-05 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Active CN218433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8735.0U CN218433619U (zh) 2022-08-05 2022-08-05 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8735.0U CN218433619U (zh) 2022-08-05 2022-08-05 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3619U true CN218433619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68735.0U Active CN218433619U (zh) 2022-08-05 2022-08-05 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3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9500B (zh) 一种直线式散热风扇全自动组装生产方法
CN105195896B (zh) 一种锂电池焊接设备
CN109175663B (zh) 一种单向阀自动装配设备
JP2019523144A (ja) 薬品ミキサー組立装置
JPH0315359B2 (zh)
CN108747027A (zh) 变速箱后盖激光雕刻组装工艺
CN111376033A (zh) 一种密封圈组装设备
CN115971601A (zh) 一种锂电池与电路板的智能焊接设备
CN218433619U (zh) 包棉组件上料设备
CN115213615A (zh) 电子元件封装金属外壳焊接夹具
CN111761352A (zh) 一种全自动表带零部件组装设备
CN108608188B (zh) 一种螺母植入设备
KR101724317B1 (ko) 수액팩 정열 및 낱장 연속공급 장치
CN114799604A (zh) 全自动焊接设备
CN110626798A (zh) 一种模组转盘设备
CN213287502U (zh) 自动组装点胶系统及设备
CN212829507U (zh) 片状零件平面度检测及自动化包装设备
CN111017285B (zh) 检测包装机
CN116329817A (zh) 一种冷却液壶焊接装置
CN212643260U (zh) 一种小儿吊瓶筒体自动组装线
CN211331843U (zh) 板簧自动上料及装配的焊接机
CN115258234A (zh) 一种谐振器测试打标封装一体机
CN211375139U (zh) 一种100g光模块中的光器件to压接机
CN114789806A (zh) 一种自动切膜灌装封口机及切膜灌装封口方法
CN210914354U (zh) 一种模组转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